电视新闻写作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探析

电视新闻写作教学融入课程思政探析

[摘要]电视新闻写作课程是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育人观念,在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通过“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隐性渗透式等方式将专业课内容和思政教育有机融合,在学生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使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电视新闻写作;课程思政;立德树人

《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高校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把建设课程思政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环节,坚持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的原则,教师要充分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广播电视学专业是为广播电视及其他新闻媒体、新闻机构培养新闻业务人才的新闻传播类专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写作课程作为培养广播电视学专业学生写作能力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教师在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以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一、教师要树立课程思政育人观念

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是关键。教师要强化育人意识,提升育人能力,确保课程思政建设见实效。作为专业课教师,首先要转变育人观念,提高育人意识,明白教师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新闻传播类专业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接班人,不能认为德育教育只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专业课教师也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用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思维方式来贯彻落实课程思政,做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协同育人。专业课教师在转变育人观念的同时,要提升自己的思政育人能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做到专业知识传授和正确的价值引领有机结合。育人先育己,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在育人之前首先应该充实提高自己,因此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四个自信,才能在“育人”过程中进行言传身教。专业课教师还要提高自己的思政育人能力,通过自学、参加业务培训、参加院系组织的研讨活动等学习科学的课程思政育人方法,学会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会发现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并能将专业课程和课程思政做到润物细无声的融合。

二、课程教学目标设计融入思政育人目标

新闻传播类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主要目标是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资源,并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在教授学生摄像、编辑、采写等专业知识,培养学生采写编评业务能力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职业素养。要实现专业课“思政育人”的目标,就要在专业课程的教学目标中加以体现,结合学生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科学设置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电视新闻写作课程自身的专业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掌握电视新闻写作的要求与技巧,能够熟练地进行各类电视消息的写作,具备完成专题类电视新闻写作的基本能力。电视新闻写作课程的思政育人目标是:结合消息的时效性特点,让学生在学习消息写作知识、分析消息写作案例时与时事政治教育结合;在学习人物专题的写作技巧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结合不同类型、不同岗位的典型人物报道案例,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习成就报道时,通过对我国发展成就的案例分析,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三、教学过程合理融入思政元素

作为专业课教师,在树立课程思政育人观念的前提下,要做到课程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有机融合,专业课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时要做到润物细无声,针对不同的专业课内容和知识点,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融合手段,做到“寓德于教”,寓教于乐。

1.画龙点睛式。在一些电视新闻写作知识点的讲授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画龙点睛”的简明提示。例如在讲授“电视解说词的口语化”知识点时,给学生分析《焦点访谈·新中国奇迹城镇人均住房8.3平米?39平米》,节目中讲到新中国成立以来,从城市到乡镇,人民的居住条件得到了巨大改善,我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在分析解说词写作的口语化特点的同时,“画龙点睛”地提示学生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居住条件的变化,以及带来的生活变化,以坚定学生的制度自信。

2.专题嵌入式。在一些专题、实践教学中有机嵌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如在对学生进行成就报道专题写作实训时,布置作业的主题是“改革开放四十年衣食住行看变化”,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收集资料,通过采访,找一个具体的切入点做一个成就报道。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通过提前查阅资料,了解改革开放40年我国各方面的发展成就;通过采访对象的故事,切身感受到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如春节采购年货的变化,有老人就会谈到以前猪肉、鸡蛋等都是凭票供应,现在不用等过年,平时就想吃什么就可以吃什么,过年反而吃一些清淡的成了多数人的需求;比如结婚的变化,现在结婚基本家里都会给准备好房子、汽车,以前有的住单身宿舍,把两张单人床并在一起就算是结婚了……学生通过自己的采访报道获得这些信息,体会更深,感受更真,会自觉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3.隐性渗透式。专业课的思政效果更多是和风细雨、润物无声,教学内容自身的思政元素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在讲“人物专题”时,每年都会让学生分析当年获得中国新闻奖的电视专题(人物类)作品,从选题、典型事实的选取、细节的呈现、节目结构等专业角度进行分析,由于这些获奖的人物专题多是典型人物报道,学生在从专业角度分析节目的过程中,必然离不开对这些先进模范人物事迹的了解。如获得第二中国新闻奖电视专题三等奖的作品《爱之信使》,报道的是辽宁盘锦市邮政分公司双台子投递部的一名投递员张东洋的事迹。张东洋在工作之余,冒雨为老人维修房屋,坚持为不在服务范围的患病老人送报,还帮扶了几位孤寡老人,这些凡人小事却能折射出时代光芒,体现的是乐于助人的时代新人形象,这些事迹会自然而然地影响到学生的价值观。

四、在有关课程活动中融入思政教育

在电视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中,除了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还可以利用和课程有关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第六届“好记者讲好故事”全国巡讲走进山西活动,我们派学生听讲并对活动做报道,来自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山西电视台等媒体的10位宣讲团成员向山西省新闻工作者和山西“部校共建”高校的师生代表讲述了他们的精彩故事,并在之后的研讨活动中分享了他们对做好新闻报道和新闻教育的深度思考。他们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现场意识、在民生新闻报道中对百姓生活的关注、对个体生命的关怀等,充分展现出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优秀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受益匪浅,无疑接受了一次生动、深刻的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教育。

五、结语

广播电视学专业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电视新闻写作课程作为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任课教师在实现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要深入挖掘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让学生在锻炼写作能力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在进行课程思政的探索中,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从人才培养的目标出发,探索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的更大空间。

作者:刘朝霞 单位:山西传媒学院新闻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