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高职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摘要:针对高职教育在新环境,新要求的复杂环境下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益,并适应国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通过学习使学生的能力都有所提高。本文基于专业特点、生源情况以及学生间差异对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特点;生源;学生差异;教学改革

高等职业教育(高职)的培养目标和普通本科教育有所不同,前者是为了培养服务、生产、管理等一线的高素质人才,注重职业素养与技能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随着我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凸显。随着高职类专业招生规模扩大,招生结构的变化,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实施,如何在这种变化中实施教学,如何在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的结合中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益,使学生都有所提高,一直备受大家研究和探讨。文章从专业特点、生源情况以及学生间差异对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教学改革进行分析与探讨。

一、目前存在问题

(一)学生生源来源不同。我们都强调“因材施教”,关键是“材”,即学生。目前,高职招生录取的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形式多样。主要有普通高考招生(简称普招生)、高职自主提前招生(简称单招生)及中高职衔接对口考试招生(简称对口招生)等形式,但各省各学校之间又略有差异。目前,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生源主要来源有普通高考招生、高职自主提前招生(广西区公办高职院校联合考试招生)和高等职业院校对口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招生。招生形式由以往普通高考一种形式过渡到三种形式。学生来源以往均来自全国统一考试招生的普招学生,而目前学生大部分来单招和对口,少部分来普招学生,并且普招学生有逐年减少的趋势。

(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生通过普通高考、高职自主提前考试及中高职衔接对口考试来到高职学校后混合组成班级进行教学,而普招生和单招生理论基础好于对口生,但实践能力不如对口生,理论基础较好的是普招学生,实践能力较好的是对口生,单招生介于对口和普招生之前。同时,同班学生之间即使生源相同,学生之间基础也参差不齐。在不同生源、学生间有差异的情况下,如何在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使每位学生都能在教学中有所收益,使学生能力有所提高,使用何种教学方式方法、采用何种考核方式等问题急需考虑。

二、教学改革方法探究

(一)培养方案的动态变化制度。高职教育以培养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培养的人才既具有大学知识,又有一定专业技术和技能。通俗的说就是:以能用为度,实用为本。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培养方案在设定时可考虑多元化动态设置,即专业基础核心课程按照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的15%-30%在每学期开课前由教研室结合学生基本情况及社会需求等因素可动态设置,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更好的服务地方经济发展。如结合国发[2019]4号文件《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中提出的1+X证书制度,可在2018届及以后的学生中增设相关证书培训课程,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促进教学改革的实施,实现学生的“双证”毕业。

(二)教学内容的设置。教育学的循螺旋上升认知理论告诉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的不同划分为深浅不同的层次,教学过程中要对知识的学习循序渐进,最终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依据此理论指导,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对各课程之间的设置要满足递进式培养的规律。根据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所必需具备的专业能力,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需要梳理教学环节中所有课程,同时以每一年级每一门课程作为着眼点,注重课程衔接的同时本着理论课程“够用”为原则,重视实践课程的教学。另外,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构建递进式教学课程能力模块,形成多层次能力培养体系。为将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思想更好贯彻在教学中,同时考虑到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能力基础,为更好的使每位同学都有所提高,将所有课程分为基本素质模块、职业核心素质模块及职业素质拓展模块,还可以参照每年移动通信体系中各种职业大赛的赛事内容增加实验模块。其中,每个模块中的课程相互结合,先后根据知识难易程度及知识间的衔接关系在每学期选择开设课程,形成多形式、多手段、多方法的教学体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学内容还需要与时俱进,教师需要根据教学课程适当修改教学内容,尤其移动通信技术专业更为明显。如《移动通信概述》的历史发展,往往只介绍到4G网络技术,但是我们现在已经在研究使用5G,那么教学内容就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确保同学们能够学到最新知识。

(三)教学方法、手段多样化。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利用硬件平台教学及仿真实验软件教学相互结合,实体实验教学难于实现的实验可采用仿真实验软件进行可视化仿真,使学生能够真切感受到学以致用,所学到的知识与技能能够在毕业后快速应用在企业行业中。在每一个实验教学内容,在具体的内容设置、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参照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教学,依照企业内部运行方式进行管理及专业认证要求,提供学生自主制作、创新实验室,并对好的作品进行定期展示和奖励,鼓励学生自主创新学习。

(四)多种考核方式并存。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及基础核心课程主要包括移动通信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光传输工程应用、基站调测与维护、交换技术工程应用、通信电子产品设计、通讯勘察设计、综合布线、电信市场营销、4G原理与设备、三网融合、网络规划与优化等基础知识,根据课程特点考核方式由以往的理论考试方式变为理论与实验技能考试、作品设计制作、等多种考核方式。此外,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结合国家“1+X”证书号召,可允许学生通过取得专业相关证书免修相应课程,如通信专业综合能力证书、中级电信营销业务员、无线电装接工(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电子产品制版工(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等与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电信市场营销、通信电子产品设计这些课程的免修办法。

三、教学改革效果

自2016年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实施教学改革以来,取得一定的效果。第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有较大的提高,实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梯度发展,即“基础差的学生有出路,基础中等的学生有所提高,基础好的同学有发展的空间”。第二、多种考核方式并存,学生所学习课程学期末考核合格率平均提高了15%,部分课程的合格率提高近25%。第三、自2017年组织开展职业鉴定以来,“双证”毕业的学生逐年增加,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率及质量,尤其要求有相关职业资格技能要求的单位。

四、结论

对我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问题提出相应的改革方案及措施,实现教学与学生的结合,教学与用人单位的结合,教学与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结合,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具有一定可行的引导方向。

参考文献

[1]郭骁,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质量教育的同步再强化[J],质量探索,2019(1):74-76

[2]孙会楠,禹永植,李闻.面向应用型人才的“移动通信技术”课程改革[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01:31-33.

[3]付秀花.“以赛促教、赛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以移动通信课程改革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13:182-183.

[4]刘媛媛.基于高职院校移动通信技术专业践行现代学徒制的实践分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9,11:80-81.

作者:王文仪 李和 黄星 单位: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