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汇报材料范例

体育汇报材料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1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论;大学生英语口语;课堂口语教学设置

一、引言

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口语普遍相对薄弱,甚至“哑巴英语”的情况仍存在着。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设置,一般分为读写课和听说课两部分,读写课教学集中在课文相关的读写译的综合训练,而听说课教学则听的练习占了大部分时间。对于学生极度需要改善的英语口语教学环节却因为目前英语课程教学的设置是无法在课堂上充分得以训练。但近年来,国家对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改革趋势是逐渐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要求,比如在2016年12月,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口试放开报名等一些列变革,都直接体现了社会对当代大学生“听说读写译”能力全面发展的要求。目前四六级英语口试属于选报科目,在全国大多数省份推行,但从形势发展上可以推断四六级英语口试极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必考科目。作为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口语学习热情,组织学生利用更多课外时间有效练习口语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

二、合作学习理论与教学模式

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合作学习(CooperativeLearning)在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国外教育领域倡导并实施。Dillenbour定义合作型学习的模式,是以群组为主、以学习者为中心来组织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模式和方法。DavidW.John和Rog-erT.Johnson提出合作学习的五因素,即:(1)积极的相互依赖;(2)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3)个体和小组责任;(4)小组合作技能;(5)小组的自我评估。国内合作学习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不少学者取得了一些成果。张迅提出合作型学习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王坦强调运用合作学习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完成教学目标。杨双认为建立在合作学习理论下的教学模式是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能够保证良好的口语教学效果。孙占晓指出实施团队合作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动的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英语课堂效率。综上所述,合作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的个性发展及合作意识。因此,合作学习模式,通过设置课堂小组口语教学活动,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实际效果。

三、基于合作学习理论的大学英语课堂口语教学设置

合作学习模式强调过程学习中的学生的自主性及合作意识,活动的有效开展关键在于教师的设置活动和活动后的信息反馈及评价。

1、教师设置教学活动

针对口语活动不能占用太多课程教学时间,口语教学在课堂上将设置以口语展示活动的形式,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同时对于不同班级专业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有目的性的开展活动。笔者对所教的2015级临床医学及2017级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分别进行过两次口语合作教学试点。两个专业均为学校的王牌专业,学生生源优质,英语整体水平高,学习自主性比较强。两个专业各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教学,时间先后有历时可比性。2015级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学习自觉性很高,课前课后英语学习认真,但起初课堂活动参与度一般,除了个别学生积极外,其他学生都比较沉默,口语整体训练不足。针对临床医学学生严谨内敛的特征,口语活动第一学期设置为专项话题汇报展示,要求学生就所教的课文单元有关的话题做小组预习口语汇报展示,学生可以计划选择好一个话题,并自由组合成4-6人的小组,汇报形式自由设定,但小组必须围绕课文主题进行时间不超过15分钟的口语汇报展示。临床医学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大都采用PPT课件汇报,制作内容精美且有条理,小组成员分工明确。第二学期,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戏剧表演展示,要求班上学生4-6人自由组合就一个剧本进行为时不超过20分钟的现场戏剧表演。在经过第一学期的英语口语展示训练后,临床医学学生明显在第二学期的课堂上表现更积极,戏剧表演能考验学生的英语口语流利及临场发挥素质,学生在合作表演中大胆突破,不拘泥于剧本形式,台词新颖,口语自然流畅,舞台道具及背景画面浑然一体,“一周一剧”的口语展示活动在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中收获圆满成功。紧接着,笔者在2017级安全工程专业的一个班级中开展第二次实验教学。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沉稳而富有思想,课堂教学氛围相对活跃,但口语表达整体准确及流利度不及临床医学学生。针对学生特点,第一学期给学生安排了英语口语汇报展示,但不同于临床医学学生的“学术型”口语汇报,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安排的是“创意型”口语汇报展示,即不限学生话题,由学生小组自由确定一个主题,就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口语展示,时间仍限定在15分钟之内。一学期下来,学生汇报的话题包罗万象,涉及到文化、体育、影视等各方面,内容呈现有口述、演讲、朗诵、歌唱、配音等形式多样,学生的创意思想在英语的口语展示活动中得以升华。第二学期,同样安排了英语戏剧表演展示。但不同于临床医学学生敢于挑战经典小说及影片去自我创新剧本,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戏剧则缺少了原创性,大多数学生选择网络现成的戏剧剧本背诵表演,这是教学中出现的反差现象。相比较,安全工程专业学生的戏剧表演在内容和形式上完成的质量整体相对低。

2、学生反馈教学效果

第一学期下来,笔者通过随机采访及英语交流群里公开讨论,两个专业学生大都反映英语口语汇报活动不但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且课件制作技能及团体合作意识也明显提高,受到学生普遍欢迎。第二学期下来,对于英语戏剧表演活动,征集的反馈信息有些不同:临床医学学生反映戏剧表演活动收效颇多,第一次由学生上台集体表演,有声有色,通过小组合作创造出活跃的英语学习氛围,同时学生的写作能力甚至口语应用表达能力都有明显突破;其中,一次教学督导现场课堂随机听课也被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戏剧表演惊艳到,学生展示的自主口语学习能力及良好的班级互动场面得到了专家的极力肯定;而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对于英语戏剧表演活动有两类声音,肯定支持的学生表示真正准备剧本并提前练习表演能感受到合作学习过程对个人口语的帮助,而部分学生反映戏剧表演难度比较大,剧本编排困难,一来准备仓促二来口语不够熟练以致表演拘谨口语发挥受限。但对于设置课堂15-20分钟的英语口语展示活动,受访学生多数表示有用,也希望开展和参与更多形式多样的口语活动。

3、教师评定教学结果

英语口语汇报展示活动,适合于英语口语中等及以上的学生,活动的展开可以围绕课文学习或者交由学生自主策划选题,合作学习的好处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潜能,集体展示减少了个人说英语的压力感,有助于学生更加轻松地发挥,英语口语汇报展示活动普遍被学生接纳且学生整体口语有进步。英语戏剧表演展示适合于英语综合能力强且口语相对较好的学生群体,因为戏剧牵涉到文化层面,而剧本的编排需要比较强的英语书写功底,现场的表演必须语言熟练自然,这些无疑很考验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但一旦学生精心准备表演且克服了现场说英语的羞怯心理,合作学习的力量将促进学生迅速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对于口语基础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鼓励并引导其准备,提供一些适合学生水平的英文剧本材料,同时适时指导学生编排,尽量多肯定他们的表演,学生也会收获自信从而提高口语技能。

四、结语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2

关键词: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创编设计;组织实践

为满足当前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背景,我国小学体育教育已已经走上了多元化发展路径,它希望以游戏教学创编设计为根本,转化教学组织实践过程,提升小学体育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同时注重安全性,保证小学生能够在体育学习中综合锻炼自身能力。

1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的组织与实践基本思路

小学体育游戏教学一定要围绕小学生年龄特点来展开设计,这也是新课程理中的重要理念之一。比如说,在创编设计与组织实践过程中要明确游戏人物及目标,并基于小学生实际需要来选择游戏材料,尽量做到游戏方式的从简处理,确保游戏规则简单易懂。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再融入一定程度的智力教育内容,就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育游戏教学手段。客观讲,体育游戏教学组织实践就是为了锻炼和训练儿童的体质与意志。而如果细致来讲,它还有许多特定任务,那就是设法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以多任务、多项目形式来丰富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内容,实现多角度锻炼目的。举例来说,在跑步时让学生计数,同时在心里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最后在到达目的地后得出计算答案,汇报给教师;再比如在球类运动中加入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的项目,像语文文字游戏,这样能够让他们既专注于球类游戏,又能通过球类运动动作来回答某些语文知识,做到一举两得。客观讲,小学体育游戏教学并不仅仅局限于对学生体力的发展,它并不限制其它跨学科知识元素的介入,体育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有机融入游戏环节内容。例如队列游戏、路线选择游戏等等,它们都能够锻炼和提升学生的智力水平,并且在评定胜负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争强好胜意识,这些也都是小学生这一年龄段需要被挖掘培养的潜在能力要素。[1]

2基于跨学科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组织实践

2.1以数学学科为主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组织实践

以小学数学中的算数为主要内容,进行体育算数接力游戏。为此,体育教师设计了400m接力跑游戏,分别由4个人完成,每人跑100m。然后将400m接力跑转变为8人完成,每人跑50m。教师要求学生在边解答数学题的同时接力跑,锻炼学生的知识转换及反应能力。详细来说,该体育游戏方法要求教师首先在每张纸上写下5道加减算术题,总共写32张纸,分配给32个学生,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8人,将贴有计算题的纸张贴在每个学生背后,在400m的跑道上设置每50m距离为一个交接点,接力棒就是圆珠笔。每一名学生要在下一棒交接前完成数学题解答才能继续接力比赛。最后教师判定先完成比赛并答题正确数最多的队伍获胜。这一体育游戏教学方法的原则就在于数学与体育的跨学科教学融合,并融入了学科游戏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均衡各队组员实力,让接力比赛变得更加精彩,更能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在数学出题难度方面,应该尽量做到与课本难度保持一致,做到难度适中即可。

2.2以艺术学科为主的小学体育游戏教学组织实践

除数学教学以外,也可以尝试艺术学科与小学体育的跨学科游戏教学组织实践融合,希望通过丰富艺术形式来强化小学生自娱自乐氛围,形成一种较为轻松的课上表演形式,全面发展小学生身心健康。以“肢体传真”游戏为例,教师可以首先为学生按座位纵列进行分组,然后组成多个纵列小组,将题目例如一个成语或者一句话告诉给排头的第一名同学,然后让他用肢体语言或舞蹈动作的形式将这个词汇表现出来并传达给下一名同学,以此类推到最后一名学生时,他就要说出这句成语或者这句话。整个游戏过程以哪个小组表演的最快、最好、最准为评判标准。该体育游戏创编教学过程充分展现了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肢体表达能力,其中不乏对语文、舞蹈及体育知识等跨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真正实现了知识的多元化融合过程。当然,在该教学过程中应该尽量以简单词汇及语言为主来考察学生,让他们有能力用肢体语言充分表达出来,大体上要做到教学过程的轻松愉快,激发小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2]

3结语

相比于传统体育教学方法,体育游戏教学无论是在创编设计还是在组织实践方面都在基于多方面因素考虑,它融入了更多其它学科内容,并利用教学模式创新来调动小学生积极性。它很好的优化了学生的初级体育教学阶段,并在潜移默化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和智力能力,是值得普及推广的优秀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陈爱萍.小学体育的游戏化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上旬),2012(12):29~30.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3

2015年11月22日,在沁源县教育局和沁源一中领导的统一组织下,我有幸参加了赴上海、杭州的观摩学习活动,上海闸北第八中学、建平中学、杭州二中、杭州江南实验中学这四所名校的校容校貌、办学特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我感触颇深,特别是在高中美术选修课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下面我结合美术学科从以下三方面谈谈这次考察学习的一点体会和一些想法。

【关键词】

个性;美术选修课;校园文化

一、强调学生个性发展,注重特色教育

江南实验中学的黄校长在介绍他们学校的校本课程时,特别谈到初中开设了跆拳道选修课,跆拳道文化已经影响到学生的礼仪文化,学生见到师长会深深的鞠个躬;杭州二中让每一个孩子参加体育俱乐部活动,让孩子在体育课中树立规则意识。充分体现了音体美课程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兴趣特长和审美能力以及丰富学生学习生活有着特殊的教育功能。杭州江南实验中学注重学生专长的发展和学校的学科特色建设,开设了个性特长类课程和素质拓展类课程,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条件,使每个学生有可能自由地发展他的才能和爱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朱永新在《新教育》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怎样区别于别人,一个人怎样做得更优秀,个性是很重要的。个性张扬的人能在此基础上做到比较全面的发展。”    

二、针对我校美术学科开设选修课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拓展美术课程,开设各类美术选修课,为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满足学生多方面发展的需求;进一步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校园艺术教育品质。

1.结合我校美术教师的专业特点和课程的可操作性,在高一、二年级可开设鉴赏类、绘画类、书法类、设计类、工艺美术类、特长类专业类等课程,可以由美术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程,也可以结合当地的民俗文化开设有特色的选修课。

2.选修课的内容设置要体现美术学科的可操作性的特点,并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艺术表现能力、善于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高中学生普遍不具备专业基础,因此教学内容设计要适应学生,要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每一课要设计针对性的美术活动,有完整的作品呈现;在作业评价上以学生的创意和表达的含义上作为评价重点,在绘画造型方面可适当降低要求。

3.结合我校美术教育资源条件,每门选修课程可尝试招收30人左右,由学生自由选择美术选修课程;由于美术选修课的开设需要大量的工具材料和固定的教学用具,所以应当提供专门的美术工作室,由学生走班进行选修学习。

4.定期进行选修课程学生作品的汇报展,既为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也能够促进教师在教学方面的完善;并选择优秀作品装裱布置在我校的教学楼内。

5.美术选修课的开设也为特长生的培养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在选修课的学习中及早地发现自己的专长;我们美术组多年来把很多精力投入在特长生的训练中,忽略了拓展美术课程,忽略了培养整体高中生的艺术修养方面。我认为在我校开设美术选修课程,关键在于我们教师本身,选修课的开展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需要什么工具材料?要达到什么样的教学目标?最后呈现什么样的作品?这都需要我们投入很多时间和精力去进行教学设计,其实,对我们教师个人成长、专业发展也能够起到良好的督促作用。

三、关于校园文化建设

1.美术社团活动

组织美术社团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学校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通过社团活动既可以引导学生个性化、创造性的学习,又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华的机会和平台。08、09年我在咱们学校团委工作,曾组织学生绘制迎新晚会、运动会、演讲赛等主题海报,这些活动都由学生独立完成,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创新、动手能力,而且为学校营造了浓厚的艺术氛围。

2.校园画展

校园画展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部分,是美术教育功能的一种立体呈现。我们走在四所名校的校园里除了感受江南的园林艺术之外,我们还能感受到浓厚的校园艺术氛围,楼道里、长廊里随处可见师生的绘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过去我们美术组也组织过迎新、五四、特长生汇报展,但是没有把一些优秀的作品进行很好的整理装裱,这是我们需要进行学习和改进的,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应当逐步完善校园的美术作品展览,为校园增添丰富的审美文化。在此,感谢领导给了我这次珍贵的学习机会,让我解读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获得了许多教育改革的信息,也是对我教育教学工作的鞭策。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多学习先进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方法,力争使自己做的更好!

作者:胡剑 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山西省长治市沁源县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4

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完成从调研,广场环境分析,广场人群活动模式分析、设计任务书的制定与完善、方案的生成到方案成果的完整表达。在此过程中,侧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敏锐力、分析问题的洞察力,以问题为切入点来思考建筑,以环境行为分析为出发点设计建筑,着重关注场所与居民活动、建筑与人的社会活动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社区活动中心的社会性、人文性思考,让学生认知到影响建筑的社会、城市、文化因素和其他广泛的相关因素,而非孤立的理解建筑。

二、设计教学过程

(一)问题提出

设计任务书只提基本要求,即用地现状及红线、设计目标和成果,不再具化每项设计内容,而社区活动中心的主要功能空间、用房面积大小等,需要学生通过调研分析根据自己的理解与思考,加以编写、细化完善。此外,依据调研结果,学生还需对社区中心周边的广场区域进行合理改造。由此,教学方式一开始就要转变,从以教师为主导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师生互动模式,教师扮演引导者,培养学生关注城市问题和社会问题,以调研的方式,以问题为切入点去思考建筑,设计建筑。学生则需要通过调研发现问题、归纳问题,并进行系列目标问题的思考,关注建筑的介入将会对现有场地产生的影响以及对居民行为产生的改变,思考如何既能较好地延续居民日常行为模式,又能更好地满足居民户外活动需求。

(二)现场调研与案例参观

1.现场调研

设计以两人为一组。每个小组首先需要调研阳光广场和月光广场所在的城市位置,解读河西新城与老城区的关系。其次,分析广场与城市空间结构、景观结构、道路系统、绿地系统的对应关系;调研广场周边的学校、医院、市级体育馆、商场公共设施。深入解读环境信息,把握场地内道路、绿化、建筑等要素之间的关系,为设计构思的形成做好前期准备。再次,详细了解广场人群活动与使用情况。以周末与工作日为对比,观察并记录从早上6点到晚上8点各个时段广场人群的主要活动区域以及活动模式。这一过程并不是简单用数码相机拍照,记录数据采集过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在不同时段、不同背景、不同年龄段的人们各自的活动特征,细致分类,并鼓励学生多交流,了解被访者对广场现状的意见与建议,期望社区中心提供哪些公共服务等,从而为建筑功能的确定及场地改造提供有力依据。此外,每个小组依据不同问题与各自的兴趣点,设计不同的问卷调查表,对广场活动人群进行调查。要求调查对象应涵盖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不同社会背景,不同职业,人数不低于100人。调查结束后,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整理、统计,并梳理观察记录内容,绘制分析图,撰写文字小结。

2.案例参观

教师列出市区多个已建成且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社区活动中心,让学生参观调研,关注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建筑空间特点,着重了解使用者的感受与意见,并做好相关记录。

3.阶段成果

此阶段成果要求每组完成一张设计图,并将调研内容、分析结果、解决方法进行ppt汇报。对汇报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师生展开讨论,进一步补充完善。

(三)建筑方案的生成

1.设计任务书的完善

在完成调研参观后,学生需要通过查阅图书馆文献、整理互联网信息,完成多种资料及数据的收集。在基于调研成果分析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确定建筑合理具体的功能设置,制定出完整的设计任务书。

2.方案的生成

方案初始阶段要求学生根据调研分析结果,从问题入手,通过对广场人群的行为分析、建筑功能与环境的互动研究,思考方案的形体生成及平面布局,勾画概念草图并制作概念草模,形成设计构思和方向。在此阶段,教学着重于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多样性的尝试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每组学生需要对各自的方案构思进行详细讲解,即方案一开始应对的是哪些问题,如何从问题入手,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与方法,一步步推导出方案设计。各组之间相互交流,均可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作为引导者,不直接对方案进行优劣评价,而是依据不同方案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建议与意见,对不足之处予以补充,帮助学生确立方案发展方向与目标。设计过程中,草模与草图同步进行,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方案之初,要求制作基地模型进行场地与环境的分析,制作工作模型推敲建筑体块与场地的关系、空间体量关系,直观地理解建筑空间。随着方案的深入,工作模型的制作更加细致,不仅要反映建筑的结构关系,也要表达建筑分隔与围护界面的材料选择。此外,现场调研贯穿方案生成的全过程,学生还将通过不断的调研、思考来积累关于设计的理性认识,甚至将草图与草模带到广场与居民交流,征求建议与意见。当然,与高年级相比,二年级的教学对学生在空间建构、材料建造、结构选型等方面的要求有所节制,重点还在于思维方法、设计方法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观。(本文来自于《高等建筑教育》杂志。《高等建筑教育》杂志简介详见。)

三、评价体系

过去设计基础课考核评价重结果,以最后的成果作为主要评价依据,而设计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往往被忽视。针对这一问题,重新制定了评价标准,注重学生从方案构思到设计完成的全过程,包括现场调研、调研成果汇报、方案过程中的草图与草模、最终设计成果等,并将此作为学生成绩评价的依据。新的评价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各阶段的教学目标与要求,促使学生关注设计的全过程,注重设计能力的提高,而非仅仅是设计成果图纸与模型表现的技巧。

四、结语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5

[关键词]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实施路径

一、引言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强调,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要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建设全过程。[2]这说明,高校各学科专业下每一门课程都应发挥思政作用。“综合商务英语”是商务英语专业核心课程,开设时间长,课时占比多,需要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充分挖掘思政元素,发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作用,服务立德树人,培根启智,使思政融入课程并落地。教师需要发挥主导作用,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研究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开展实践研究。

二、对“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的理解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要深入梳理专业课教学内容,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达到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完善立德树人体制机制”,反复强调“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坚持以德为先”和“完善德育评价”。[3]“立德树人”“德育育人”处于突出地位,这为高校课程思政内涵进行了精准定位。课堂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4]。具体到应用技术大学商务英语专业“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建设层面,首先在教学内容方面,应当根据授课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一方面传授商务知识,训练语言技能,增强学生语言综合运用及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能够在特定商务情境下进行交际,解决实际问题,具备一定的商务素养。另一方面,积极传递正能量,引导学生了解、关心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的家国情怀;同时学生应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四个自信,塑造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在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活动方面,教师起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的能动性,组织教学要素,重点培养学生的协调沟通、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及其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同时,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勇于突破自我、进行探究、认真负责的良好品质品格,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在思想意识、态度行为方面打下基础。在课程评价方面,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相结合,培养学生诚信敬业的态度,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责任心。

三、“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实践的设计及实施

(一)研究的问题

研究主要围绕两大问题展开。一是结合单元主题,深入挖掘思政元素,进行课堂教学,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的有机融合,唤醒学生家国意识、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实际情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坚定四个自信。二是设计教学模式,形成课前、课中、课后的有机联动,通过活动形成学生对课程教学人人参与、进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并激发学生不断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探索、不畏艰难。

(二)研究基本情况

综合商务英语所选教材为《体验商务英语综合教程(第三版)》1—5册,每册12个单元,课程开设历时6个学期。在学生基本情况方面,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招生时并不设置高考英语分数线门槛,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针对商务英语专业大三学生做过的一项调查显示,有65%左右的学生表示,相较于课前课后的自主学习,更喜欢课上集中学习。在年龄上,学生基本全员是“00后”。

(三)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路径

1.教学内容的完善

课程思政不是在课堂上去讲思政内容,而应是基于思辨能力,在原有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有机融入思政元素,以达到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效果。要实现综合商务英语课程商务知识传授、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培养、立德树人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需要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梳理,潜心挖掘其中可能蕴含的思政元素,或者根据单元主题,有机增补思政内容,为上述三位一体目标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具体来说,通过对各单元主题和主要教学内容的研读,规划、梳理、增补出与各单元主题相关的隐性思政融入素材。笔者主讲第5、6学期课程,正常授课内容经筛选后为第4册书7—12单元、第5册书2—9单元,两学期共14个单元,每学期讲授7个单元。各单元聚焦主题相关的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讲授主题相关商务知识。根据单元主题,有机融入隐性思政内容。融入内容主要来源于《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主题为管理风格(ManagementStyl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我国依照依法治国新理念进行国家治理及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典的施行。主题为团队建设(TeamBuilding)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刘永坦院士团队事迹。主题为融资上市(RaisingFinanc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一带一路”相关论述中,我国承诺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和渠道的内容。主题为客户服务(CustomerServic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2020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快递小哥汪勇的事迹。主题为危机管理(CrisisManagement)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我国伟大抗疫精神、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主题为并购和重组(MergersandAcquisition)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演讲中关于文化包容的重要论述。主题为培养(Training)和就业趋势(EmploymentTrends)的单元,经过整合,隐性融入内容为我国鼓励创新创业疫情防控期间政府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复工复产以及工匠精神的相关材料。主题为能源(Energy)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等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主题为营销(Marketing)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主席关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有关论述。主题为企业伦理(Ethics)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海尔公司诚信经营的故事。主题为财经(Finance)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央政府挽救中国香港地区经济、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的开幕辞中关于维护国际金融稳定的论述。主题为咨询(Consultants)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成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典故及其英译分析。主题为战略(Strategy)的单元,隐性融入内容为报告中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关论述。以上思政点的融入,既秉承“治国理政进课堂”的教育要求,又辐射单元主题,润物无声激发学生家国情怀,坚定四个自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

2.教学过程的设计

课程授课线上、线下相结合,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各单元基于主题的听说读写每部分任务活动开始之前,设置好线上学习资源,学生课前先行学习,并完成相应的自测活动,同时记录自学阶段无法解决的问题。线下课中环节,分成三个组成部分。一是课前5分钟,学生以小组形式用英语向班级同学介绍“每日一词”,主要是关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各领域,或具有中国特色的提法、说法的英文译法,及关于这些词或词组的背景等基础知识。选词范围主要来自学习强国App,中国日报双语新闻微信公众号等官方主流媒体。学生须在课前请示老师,听取老师意见,然后根据所要展示的内容制作PPT,课前5分钟内进行宣讲。这一活动一方面引导学生关心关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帮助学生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做好词汇及基础知识方面的储备;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小组协作、思辨、用英语进行公众演讲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自信。这一环节的双重作用,本身就是一种课程思政的体现。二是课上教师对课前学习进行归纳梳理、释疑解惑。各单元关键词汇运用任务中的所有汉译英句子,遵循“主流媒体进课堂”的指导原则,均选自新华网、中新网、中国日报英文版网站、CGTN网站等主流媒体的官方报道,内容皆为积极正面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我国在国际上做出的贡献等相关报道。之后重点对单元文章进行结构及写作方法分析,引领学生明确作者写作意图。在此基础上学习照应主题的隐性思政融入材料,以更深刻地理解主题,了解我国在相关方面的基本情况、典型性事件等,为后续学生查阅相关案例并进行汇报做好准备。同时,布置学生课后需要以小组形式完成的任务,结合单元主题和隐性思政内容,带到课上做展示汇报。三是对之前布置的汇报任务“展演”,进行小组间互评和教师点评。课后线上完成体裁写作任务和单元反思总结,教师后续给出反馈意见。

3.教学方法的使用

根据每个授课环节实际内容安排,主要采取翻转教学、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汇报、集中理论学习等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鼓励式教学方法。聚焦语言基本知识的课前学习任务、课上释疑解惑环节,主要采取翻转教学、小组讨论、头脑风暴法。课中授课环节主要采取课堂汇报、小组讨论教学。其中涉及重要文献学习的,则采用集中式理论学习,以教师讲授为主。涉及具体案例、事件的,则采用案例分析法,并结合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课后的线上语言输出任务,教师给出反馈指导。总的来说,通过课程任务的设计和不同教学方法的综合使用,可以帮助学生互相碰撞思想火花,形成合力。力争做到课堂活动人人参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积极探索、不畏艰难、勇于追求的精神品质,以满足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要求。

4.教学评价的实施

课程思政应融入教学的全过程,包括教学评价也应体现出思政元素。形成性评价理念,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学会用外语讲好中国故事。[5]本课程在这方面的探索,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是设计实施了课堂活动的学生互评环节。通过生生互评,一来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视角,去了解他人任务完成情况,互相学习,对比不足之处,完善自身。二来通过互评活动,引导学生对他人成果给出客观公正的评分,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责任心,有助于培养学生踏实、敬业、友善等核心价值观,为未来从事相关工作做好一定的思想意识、态度行为方面的准备。第二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强调,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根本标准,以及强化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劳动教育评价等[6]。作为德育评价的一种探索,本课程尝试性在过程性评价中,设置了一项占比10%的诚信分。这一项主要是看学生完成各项任务是否按时、有无抄袭等,会在诚信分上有不同的体现。这对于培养学生守诚信具有积极作用。第三是学生在每节课前5分钟的“每日一词”环节的表现,纳入过程性评价。学生“捕捉”到的“热词”,如能围绕与家乡的联系、与大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情况相联系、结合自身实际谈怎么做等相结合,则会得到较高评价。这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坚定四个自信。

四、“综合商务英语”课程思政教育效果与反思

(一)课程思政育人成效

经过两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本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热情高、参与度高,思政内容激发了学生爱国之情,唤醒了家国意识、紧迫感和使命感,能够身体力行去思考实际问题,并体现在行动上。例如,第5册书第2单元Training和第5单元EmploymentTrends,围绕培训与就业,主要介绍了德国学徒制和不同的就业形式等相关内容。学习后,根据单元主题隐性融入的思政内容为我国倡导的工匠精神的内涵、我国近年来支持鼓励大众创新创业的相关内容,鼓励多种就业形式的相关材料。之后布置学生完成小组汇报,结合当下实际,谈学习主题内容后的收获和看法。学生们展现出了较好的自我学习和思考能力。有的小组从工匠精神出发,思考应当如何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和本领,为未来服务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还有的小组从我国未来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的导向出发,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要从眼前做起,踏实走好每一步。再例如,一组学生所宣讲的“每日一词”为“杂交水稻之父”(theFatherofHybridRice)。学生不仅介绍了该词组英文译法,并用英文介绍了袁隆平院士的生平和卓越贡献与成就,还找来了影片《袁隆平》的结尾部分,袁老用英语接受外国记者采访,解释“禾下乘凉梦”的片段。致敬伟大人物的同时,也激励学生们努力学好英语,讲述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之后,该组学生展示一组照片,是自己身体力行,在食堂就餐时采取光盘行动。此外,学生互评环节的评错率降低,不认真、不客观给分现象明显减少。学生们从最开始的完成任务、走形式、草率处理,到认真对待、仔细阅读、权衡比较,拿不准的地方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在对他人负责、认真做人做事的态度上有了很大转变。综合以上各例,可以看出,隐性融入思政内容的综合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为专业知识赋予了价值能量,潜移默化中为商务知识的学习指明了方向,起到价值引领作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勇于担当的使命感、紧迫感。同时本课程在帮助学生厚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身体力行积极实践方面也起到了作用,这些都体现出课程思政育人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效果的反思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6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主要任务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近年来,各幼儿园对户外活动的开展非常的重视。各园从活动的设计、活动的选择、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指导、活动的评价等方面,已有了初步的探索。但从目前各幼儿园实际开展户外活动的情况来看并不十分理想。问题一:场地明显不足。目前,大多数幼儿园由于“大班额”的普遍存在,使活动场地较小,给户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带来一定困难,影响了幼儿户外活动的质量。问题二:材料贫乏单一。有些活动形同虚设:如沙水区。在材料的准备和场地的选择上缺乏合理性和适宜性。使户外体育偏向于小型器械的摆弄,实际活动的时间和活动质量却得不到有效的保证。问题三:教师的指导少。户外活动时,教师往往扮演着“观察者”的角色,观察是否有威胁到孩子生命安全的因素,而对活动的指导较少。当有些孩子不知道如何玩时,教师没能及时的给予指引与帮助。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围绕着如何利用现有条件,积极挖掘潜力,如何提高户外活动的有效性展开了园本教研。

2研究目标

2.1总体目标

(1)活用资源,充分开发拓展户外活动空间。(2)根据幼儿年龄特点,从活动的形式、内容,器械的投放、和环境的创设等方面,积极开展丰富的户外活动。(3)通过观察与指导,探讨户外活动的指导策略。(4)培养幼儿户外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体能的发展。

2.2各年级研究目标:

小班:以独立运动为主,掌握一些单一的动作。以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在走、爬、钻、跳、滚接等方面得到发展。中班:以集体游戏或合作性运动的方式,掌握一些简单的不同动作。通过走、跑、立定跳远、行进跳、助跑跨跳、拍皮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灵活性的运用器材,体现器材的趣味性。大班:以一些大型游戏活动的动作技巧和有一定难度的游戏。通过幼儿走、跑、跨跳、匍匐爬、跳绳、拍球等方面锻炼幼儿的体能,丰富幼儿户外体育活动。

3研究内容

在户外活动中,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并保证每天2小时的户外活动。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有限的空间、场地为幼儿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器械,在轻松有趣的环境氛围下,发展幼儿的各项体能和体质。(1)科学合理安排户外活动:解决幼儿多,场地小的问题。(2)优化户外体育活动器械以及材料:根据各年龄段幼儿的特点为幼儿选择合适的器材;收集废旧材料,探索一物多玩方法;突出户外活动的特色。(3)优化教师的指导策略:建立合理的户外体育活动目标;丰富体育活动形式;通过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再计划———实践———观察———反思对幼儿园户外区域活动进行研究,形成一支具有探索、钻研精神的教师队伍。

4研究过程

4.1准备阶段:

(1)成立园本教研活动领导小组(2)制定教师培训培养计划:针对教师队伍的现有水平,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不断加强自我学习,组织观摩研讨、开展各类户外体育活动评比、加强以研促教,不断更新理念,提高其制定目标、进行优质指导、开拓创新能力。(3)调查问卷:对幼儿园户外活动进行摸底调查,了解幼儿园、班级和家长对幼儿进行户外活动所采用的方法和措施。(4)制定户外活动教研计划,设计教研方案。

4.2实施阶段

(1)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具体细化方案。(2)根据《纲要》中健康领域对各年龄段的不同要求,在户外活动时有目有、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分析,记录。并对幼儿动作、言语、性格、感知等具体的分析、研究,总结出出幼儿动作、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组织教师开展户外研讨活动,交流调查结果。(3)户外活动器械及材料的优化:有效利用废旧材料制作小型玩具户外活动玩具,有针对性的投放在各年龄段的户外活动器械材料中。充分挖掘户外活动器械的潜力,引导创编多样性玩法“以物代物”“一物多玩”的技巧,让每一种活动材料体现多种价值,引导幼儿学会创造。(4)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锻炼的强度,器械与场地的需求关系,合理利用有限空间,采用同时活动或者错时活动的形式,为每一位幼儿的锻炼提供机会。(5)围绕教研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方位的研究,边实践、边总结,不断摸索出经验和规律。运用多种形式观察、探索幼儿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游戏的方法,并不断改进。教师针对幼儿户外活动开展情况或幼儿出现的问题,不断提出改进教育的方案与计划,用以指导户外活动。并根据本园实际,总体设计,分阶段进行总结活动效果。(6)经验总结与交流,进行阶段性小结。及时积累研究资料,将一些成功的优秀户外活动案例进行相互交流,反思、总结、完善。

4.3总结阶段: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7

一、目标三维化:了解常识、体悟方法、养成精神

(一)确定的过程

任何教育行动研究都应以了解现状及其存在问题为起点。对《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了解,始于对所在学校近年来该课程的教案、教学日历、考查试卷及其他师范院校网上课程资源的研读。笔者发现,该课程的教学目标,被普遍定位于教育科研理论与方法的掌握。“掌握理论与方法”是许多课程的共性目标,也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必然的基本目标,但能否将它视为唯一的基本目标呢?我们为此走访了一些近几年承担过师范类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的老师及已修完该课程的大四学生。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普遍反映,学科教育类师范生对教育研究的热情不高,教育研究方法的掌握也不尽如人意,甚至有一名体育教育专业论文指导老师一再质疑:“他们开过《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吗?开过吗?你确定?”被访谈的学生,基本上能列举出常见的教育科研方法,但如被要求举例运用某种方法,则约有一半人回答“没试过,感觉很难”“说不上来”。可见,“如果视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与方法”为唯一目标,则该目标基本将成为空谈。受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体系的启发,我们尝试将《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教学目标确定为:了解科研常识、体悟科研方法、养成科研精神。其中,“了解科研常识”是传承的说法;对于科研方法,将以前注重结果的“掌握”改为注重过程的“体悟”;“养成科研精神”以前提得比较少。我们希望三维并进,合力提升师范生教育科研综合素养。三年行动研究证明,这三个目标事实上分别是实现《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价值的基础、途径与内核,三者互促互融,确实有助于师范生知道什么是科研、如何做科研,并从骨子里认定自己必须不断做科研。

(二)三维目标的内涵

1.了解教育科研常识

教育科研常识指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与常用方法。选题、设计研究方案、运用具体方法开展研究、成果表达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流程,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实验法、行动研究法等是展开小学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即,如何完成教育科研的一个基本流程,如何选用适合的研究方法来做调查与研究,是师范生学习《小学教育研究方法》后必须获得的基本常识。

2.体悟教育科研方法

课程名称就可看出,《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侧重为技能课程。任何技能课程都不可能通过纸上谈兵获得实效,本课程也是一样,如果不在课程教学中进行科研体悟,科研方法的掌握就很难落到实处。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全员、全程参与具体课题的研究,师范生才能深入体悟教育科研方法实践,为毕业论文及进入中小学后的教育科研打好基础。

3.培养教育科研精神

“教育科研精神”蕴含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视教育研究为自己必须从事的一项事业;第二,具备坚韧、能合作、敢于质疑的科研品质。有学者提出,我国师范生毕业论文多选学科专业方向而非教育方向的选题。这种情况跟我们的访谈结果一致。学科类师范生“教育”意识模糊,主要缘于师范院校百年来饱受“师范性”与“学术性”二元对立观的困扰,“学术性”被视为学科科研,“师范性”被为师范技能,而学术在高校地位优越,学科类教育专业有意无意选取了往学科靠拢的姿态,连专业名称也通常被简称为相应的学科专业名称(如“中文教育”被简称为“中文”),以至有些学科教育类师范生到毕业都以为自己所学为“××专业”而非“××教育专业”。在这样的氛围中,师范生自然就会缺乏“教育研究”意识。但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明确认同“教育研究很有价值”“我必须进行教育研究”“我能做好教育研究”,师范生才能积极主动投身于教育科研方法的学习,教育科研素养也才有推进的动力。此外,《小学教育科研方法》课程还应着力培养学生坚韧、能合作、敢于质疑的科研品质。因为,坚韧是科研工作者的基本品质,有价值的科研成果往往产生于长期的关注与艰辛的探索之后;教育科研跟众多领域的科研工作一样,往往需要多人合作方能完成;质疑是超越成规与成见的基础,缺乏质疑精神的科研难有突破。

二、内容模块化:关注不同学科教育方向的需求差异

(一)为什么要关注各学科教育的不同

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是课程的永恒努力方向之一。《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也已有加强其内容针对性的方法介绍,不过,其所言针对性主要指向“小学”二字。笔者认为,该课程的内容针对性还应该指向“不同学科教育方向”。因为,《小学教育研究方法》是教师教育类公共课,所有学科教育方向的师范生都要学习该课程,而不同方向所开其他课程差异较大,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中文教育、心理学分别开设了《毕业论文写作》《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等相关课程,其他专业则没有。另外,各专业学生的基础与学术兴趣也有很大差异,通常,中文、外语教育专业强于文献阅读,心理学专业数据处理能力较强,公费定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意识更强。如果把课程内容模块化,就可以较好地应对不同学科教育师范生的差异。即任课教师开课前通过查看授课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或咨询授课班级的相关师生,了解授课班级的专业基础与专业需求,灵活择取课程内容模块,妥当安排各模块的教学时量,从而避免课程间教学内容的相互蚕食与叠加,突出本课程的独有特色,并使学生在学“新知”中保持良好的求知欲望。

(二)如何设立模块

那么,设立哪些模块以供择取呢?笔者从《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目标与技能课程特性出发,按照教育科研的一般流程和主要方法,将课程教学内容分为如下各级模块:考虑到了教育研究方法的学理和小学教育类师范生的整体学情,其中,一、二、三级模块主要关注学理,30个四级模块(相当于颗粒度较大的知识点)既考虑了学理也考虑到了学情。授课时,可根据所担任课程的学科教育方向,对30个四级模块进行适当删除或部分突出。根据我们的行动研究,把课程内容具体到四级模块,根据四级模块制订课程教学计划,还有利于教师紧紧围绕了解科研常识、体悟科研实践、养成科研精神的三维目标展开教学。尤其是教育科研精神的培养,虽不直接体现在模块名称上,但“各小组选题的可行性讨论”“各小组研究方案的讨论”“小组问卷相互评析”“访谈提纲的拟定”等科研实践,本身就是培养科研精神的最佳方法。事实上,经过一个学期按学科方向确定模块并严格按模块要求教学后,其实做课题真的很有意思,虽然写不出综述、问卷遭到拒绝让人憋屈,但整个一通走下来,特别有成就感”“原本以为科研很难,现在,我觉得跟她只隔了一层玻璃纸”等类似的情感表达,在结题汇报中十分常见。

三、方法过程化:小组式课题研究与同伴案例

师范生学完了《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还不知如何开展小学教育研究,主要是任课教师没有把握好该课程的课程特性,甚至选错了主要教学方法。该课程特性在于它是指向学术的非学术性方法技能课。方法技能课,在教学方法上应该以教师指导下的训练为主。其实,早在《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初兴之时,就有学者提出理论、实践、自学研讨应分别占到课堂的30%、45%和25%。该观点的提出基于对该课程特性的一种大致认识,表现出一种正确的过程化实践取向。作为《教育研究方法》课程的一个分支,《小学教育研究方法》的教学方法也应该过程化,通过实践体悟与案例分析,完成教学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一)小组式课题研究

实践体悟指通过亲身做课题,感悟科研方法及科研滋味。因为该课程一般只开设一个学期,加之可以兼顾培养合作精神,实践体悟宜采用小组式课题研究的方式展开。通过摸索,我们确定了按自愿原则,分为3-4人/组进行自选课题的“小组式课题研究”实践体悟模式。“小组式课题研究”吸纳了合作学习的教学组织理念,要求小组成员共同设计、人人全程参与,共同完成课题研究各阶段需上交的作业。就实践来看,大部分小组能按要求,提交好开题论证报告、中期检查材料和结题研究报告,全流程体验小课题研究的方法与过程。关于实践体悟,有学者建议以学生参与教师课题作为提升高师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方式。笔者认为,这一措施主要适用于研究生,对《教育研究方法》课程尚未学完的本科生并不适用。本科生基本上无法实质性参与教师课题研究,对课题推进的帮助不大,反而可能因缺乏成就感而折损对科研的进一步兴趣。“小组式课题研究”却与此相反,各小组选题都源于小组内部研究兴趣,同时还能凸显同伴经验的教学价值,有助于在共同的科研体悟中消化科研常识、掌握科研方法、养成科研精神,是实现本课程价值的有效教学方法。

(二)同伴案例

“案例分析”是将理论具象化的一种常用手段,已有的成功或失败典型习惯用的教学案例类型,也是过程化教学的重要手段。由于来自文献的典型案例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可能存在心理距离,于是,教师本人的相关科研实践就成了第二类备选案例。不过,相较上述两类案例,同伴经验更有说服力。我们在行动研究中推行两种性质的同伴案例。一类是上届师兄师姐的案例。由于大四第一学期开始毕业论文工作,开设《小学教育研究方法》课程时,总有已开过该课的上届同学在校。教师挑选上届的小组前来进行体验报告,讲述其在运用所选科研方法过程中的感受与经验,通常都能起到良好的先行者引领效果。第二类同伴案例,是同班其他各课题小组的研究。前面提到,整个学期中,各小组都需提交开题论证报告、中期检查材料和结题研究报告,在提交方式上做些改革,比如,依序分别在班上进行小组汇报(具体见本文第四部分),即可起到作业检查与同伴案例兼顾的效果。

四、评价多元化:围绕目标、小组为主、全程跟踪

体育汇报材料范文8

一、园区企业复工复产情况

截至2月17日,工业园区共有入园企业117家,目前已开工复工企业54家,开复工率46%;其中已开工规模以上企业33家,开复工率56.9%,规模以下企业21家,开复工率35.6%。生物医药首位产业开复工24家,开复工率20.5%。开复工率全市排名第6。

二、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情况

根据县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工业企业疫情防控及复工复产的工作方案》(峡指办字〔2020〕35号)文件精神,园区管委会积极作为,认真做好复工复产企业疫情防控工作,主要做好了以下几项工作:

1、宣传到位。通过悬挂横幅、微信平台转发等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疫情防控措施,并组织园区企业挂点干部深入企业进行宣传,营造人人参与疫情防控的浓厚氛围。

2、保障到位。做好物资保障工作,通过对园区所有企业进行摸排统计,了解企业资金、用工、原材料等方面需求,并及时与县防疫指挥部进行协调,为企业提供口罩62000多个,红外额温枪32个。做好出行保障工作,针对企业返峡复工复产员工返岗出行困难的问题,园区及时与防疫指挥部沟通,通过防疫指挥部以及属地政府对企业用工返岗人数进行摸底,以防疫指挥部的名义下发了《关于协助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组织辖区内部分务工人员返岗的通知》,为返岗务工人员提供了出行便利,并及时安排车辆和用餐,解决企业员工后顾之忧,为企业复工复产起到了关键作用;针对企业县内员工出行不便,园区为企业办理了临时通行证525张。

3、排查到位。积极联动,做好摸排工作,挂片领导负责、挂点干部落实,采用走访、电话、微信和张贴公告等方式,摸排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重点为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员工情况,建立员工健康管理台账。园区还组织人员巡查了探索体育园、鑫海水产、老酒厂等企业,严防厂区内的租赁企业复工。

4、政策到位。开辟绿色通道,实行网格化复工,加快落实省政府工业企业复工报备制的文件精神,通过园区挂点帮扶干部上门备案的方式,快速办理报备。

三、存在困难和问题

1、企业员工返岗率低。部分工人心理上存在顾虑不愿意返岗;部分村组存在属地保护主义现象,阻扰员工外出务工;

2、企业主返岗困难。园区内部分企业主、企业员工来自新余、南昌等防疫重灾难区,返峡困难;

3、企业防疫物资短缺。口罩、红外额温枪等防疫物资缺口较大;

4、企业防控措施不到位。部分企业职工由于宿舍不够,存在隔离间不足等问题;

5、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原材料采购运输以及货物外运比较困难。

四、下一步打算

1、继续做好宣传和摸排工作。继续加强外来务工人员监管工作,与企业一道做好摸排统计工作,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员工的摸排工作,确保不留一个死角和盲区。督促企业建立员工健康管理、日健康监测、因病缺勤登记等管理制度,对返岗上班员工把好“进入关、管控关、诊治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