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训练论文范例

思维训练论文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1

应试化的教育给高中语文教学到来了许多弊端,尤其是在高中语文作文上,学生为了保稳,而选择千篇一律的写作结构和写作思路,这也造成了高考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故而,当前高考语文能够拿到高分的,都是在作文上具有独特思维的人,这就需要当前的高中语文教学在高中生作文方面,加强对于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引导。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高中生;思维

在千篇一律的作文当中,具有独特思维的作文往往更加能够获得阅卷老师的喜爱,故而,当前的语文教学中,更需要对高中生的思维模式进行独特性的训练,让高中生能够写出不一样的文章,吸引高考阅卷老师的注意,成为当前的语文教学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一、高中生语文作文现状、原因以及需求

现在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都会有模拟训练,但是,即便是模拟训练,为了能够练习成为考试标准的答题模式,高中生们也都是给予自己的作文以固定的模式,排比开头、名言起段、故事、理论评价、总结性发言,一篇文章就这样结束了。尤其是当前的语文作文多以议论文为主,所有文章的格式都是相同的,更何况,在统一的教育模式之下,高中生所接收到的训练,只是他们对于议论文的主题,也有着高度相似的理解,而平时的阅读量也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从议论文的选题上、结构上、素材的引用上,每一部分都有着几千万人的雷同试卷,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无法从中脱颖而出,只能够获得一个一般的分数。为什么现在的高中语文作文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一方面是为了让高中生应付高考的语文考试,为了能够不跑题,好让自己的作文能够获得考高阅卷老师的通行证,故而绝大多数的高中生,都会用最常通用的作文形式,以进行自己的作文写作。但是,千篇一律的作文其实只是一个稳妥的途径而已,在这个信息化爆棚的年代,千篇一律的作文已经难以让高考阅卷老师受到吸引。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老师给高中生们进行的训练模式错误。通常,语文老师为了训练高中生的语文作文,大多都是从体裁方面进行训练,而体裁也就只有议论文、记叙文、游记(抒情描写)、书信格式这几方面的训练,交给高中生的也是这几个体裁的写作格式,至于内容,大多数的老师只会按照市面通行的作文素材教给学生,通常一个班级或者一个年级的高中生,他们所掌握的素材都是一样的,能够写作出来的内容也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高考作文内容的大量相似。而且,高中生学习较为繁忙,很多老师甚至不让学生看课外读物,其余时间也被家长、老师看着成为学习的时间,无法获取社会上更多的素材,难以写出让人眼前一亮,不落俗套的作文。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群体人数的增加,社会信息的飞速发展,不论是高考阅卷人、高中语文教学老师还是学生自己,都无法接受审美疲劳,那些李白、杜甫的老梗也不愿继续沿用,千篇一律一眼望去就能明了的写作格式也不再被人看好,想要在高考当中脱颖而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据需要发展高中生思维的独特性,写出不一样的好文章,这才能够让其在高考作文当中,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获得更多的分数。

二、发展高中生作文思维独特性的必要性及办法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发展学生思维独特性的必要性

首先,当前高考人数急剧增加,每一年每一个城市的考生都达到上万人,甚至几万人,这无疑给高中生带来不小的压力,但是,每一个高中生的学习经历、社会阅历都是相似的,接受的作文教育模式也是一样的,这就造成了绝大多数的高中生们的作文也大多雷同。更何况,一个阅卷老师每天都要看大量的作文,在短时间内,看见如此多的相似习作,更是造成了审美疲劳,相似格式的作文难以获得更好的分数。想要让高中生获得更高的分数,就需要在教学当中对高中生进行思维训练。另外,千篇一律的作文,不仅是给高中生和老师带来审美疲劳,更重要的一点是,它严重的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性,这对于当今的社会,是一个巨大的问题。缺乏创造性的高中生,将会比具有创造思维、独特思维的学生缺少更多的优势,很难再大学、甚至社会上,有更多的进步。这强烈要求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当中,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二)发展高中生作文思维独特性的办法

培养高中生思维的独特性,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进行一定的思维训练,开设简单的逻辑思维的课程。这有利于高中生在语文写作当中更加具有逻辑性,让议论文的论点、论据的表达,更加真实可靠,让叙事文的行文,也有着一定的逻辑框架,达到形散而神不散,让抒情类的作文,也表达的深入浅出,将高中生的个人感情得到更好的表达。二是加强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训练。如,在课堂上语文教师可以进行一个话题的探讨,让学生自由地发散自己的思维,随时补充说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点,有利于高中生在高考作文写作的时候,不局限于几个单一的观点,而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于主题进行解读,从而选择出一个更加新颖的观点,吸引高考阅卷老师的注意。三是加强对于高中生辩证思维的训练。辩证思维的最本质的一点,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加强这一点的训练,有利于高中生将自己的作文写得更加具有内容,而不是泛泛而谈,不仅没有新意,还没有更多值得深入思考的内容。辩证思维的训练,有利于让高中生的作文更加深入浅出,富有韵味,这给高中生今后的写作也将带来极大的影响。

【结语】

高中生在高考当中的语文作文,总是千篇一律,让人审美疲劳,同样,这样的文章也很难帮助高中生在万千的试卷当中脱颖而出。而当今的社会,也需要即将步入大学的高中生,有更好的创新和独特的思维能力,这就需要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加强对于学生辩证思维、分散思维等的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作者:曹娴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湖口县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刘智敏.高中语文作文教学需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特性【J】.教育教学论坛,2015(48)

【2】杨武.新课标下高中作文质量教学有效策略探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02)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2

关键词:写作;教学;慕课;改革

一.高中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中传统写作教学始终遵循“典型文章示范———写作知识讲解———学生限时写作———教师批改讲评”的方式。这种教学模式虽然具有层次分明、有理有例,效果立现等优点,但在教学目标定位以及教学时间安排上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我们去解决。

1.教学时间有限,影响能力提升。从高中阶段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看,各科课程难度都有所增加。鉴于语文是母语学科,大家对它的熟悉程度较高,因而学生的空余课节均被其他科目占用,致使语文教学总实数较其他主科略少一些。从高考语文各项得分的实际情况来看,占总分的百分之四十分值是写作,最终得分差距不大,这也使得面临高考的师生减少了在写作教学上的时间投入。就写作教学本身来看,写作是按特定要求运用书面语言表达思想感情而进行的创造性思维活动。高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思维方式,在紧张的高中阶段进行这种复杂的思维训练见效较慢,以致语文教师压缩写作教学时间。其结果导致在有限教学时间里,学生的写作水平很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

2.教学资源匮乏,阻碍知识整合。高中写作教学训练仅在教材各单元习题中有所体现,多以写作要求的形式呈现,很少涉及写作知识。同时,教师挖掘并利用有限的教学资源的程度也不够充分,往往是利用它们布置写作任务,并没有就此拓展和延伸相关写作知识。此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在阅读教学中讲授写作知识,即目前较常见的“以读促写”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虽然弥补了写作知识讲解的空白,但在实际阅读教学中,教师仅就课文中出现的写作知识进行提炼,并没有整合相关写作知识。如有的教师在讲授《包身工》一文时,教师仅提炼出复杂的记叙过程中穿插描写、议论和说明等多种表达方法这一写作特点,并没有系统讲解表达方法包括哪些以及如何在写作中运用。因写作教学资源的挖掘和利用不充分,以致出现了写作知识讲解与积累零散化的现象,不利于学生整合写作知识。

3.缺乏思维训练,制约写作构思。深入观察高中语文课堂,我们可以了解到写作教学流程一般是教师先进行审题立意的讲解,然后学生在教师确定立意的基础上将头脑中与主题相关的素材进行照搬使用,按照成熟的写作框架进行材料的堆砌。这一过程中,学生很少思考所选素材与写作主题的贴切程度以及行文的逻辑层次。这些写作中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一方面教师在审题立意环节把自己的思考模式以及思考结果直接灌输给学生,并没有让学生与命题、材料等进行直接“对话”,学生独立思考的立意选材活动被取消,缩小了学生思考的空间。另一方面教师没有针对如何运用积累的素材论证自己的观点这一方面给予恰当的方法性指导,写作教学中忽略了思维训练。再者,在批改作文时,教师过多关注作文是否跑题、是否有文采、字数是否达标等方面,而很少关注写作内在构思以及逻辑层次。教师评作文的侧重点导致学生写作主要着眼点在文词上,弱化了学生写作构思意识,缺少了思考过程。

二.慕课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改革方向

1.借助慕课平台,充实课下写作训练。现阶段教学环境中,为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我们可以借助慕课平台增加课下写作教学时间,充分利用“慕课+传统课堂”的课内外结合的写作教学方式,合理分配课内外写作教学时间,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充分利用慕课平台教师可以将知识学习、复习以及作文评改等环节投放到慕课平台上。慕课平台上有优秀的师资力量、课后检测平台以及在线实时讨论区等设置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开展可以提供有效保障。如能充分利用慕课平台,延长写作教学的总时间,自然能够实现写作能力的训练。其次,合理安排课内外训练合理安排课内外训练,可以最大程度地优化写作训练,以实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王文彦在《语文课程与教学论》一书中曾说:“写作能力包括审题立意、选取素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运用表达方式及修改文章等能力。”在写作能力训练中,教师可以在单项训练、综合训练以及社会实践三方面展开。以“谋篇布局能力”训练为例,可进行如下训练:一是单项训练。议论文一般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内在的脉络,请以《让双休日过得有意义》为题,写一篇小评论,特别要注意开头结尾以及层次的安排;二是综合训练。散文贵在情,请同学们分析冯骥才的《珍珠鸟》一文如何“借事写情,为情写事”,并借鉴这种方法写一篇咏物型的抒情散文;三是社会实践。参观附近的风景名胜,请依照为“假想读者”安排观赏路线,介绍重要景点,要求写一篇游记,结构安排上应力求合情合理,有序完整。由此可见,这种“慕课+传统课堂”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写作教学方式,既增加了写作教学时间,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2.结合慕课课程,丰富写作教学资源。高中写作教学内容仅在语文教材单元小结中有所体现,这种编排模式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及整合。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慕课平台上的优秀的课程资源,帮助学生系统地学习写作知识。首先,充分利用慕课平台中的优秀的师资。慕课课程是规模化的在线课程,且授课教师均为领域内名师,课程十分精彩。教师可以充分发掘并整理写作方面的精品课程,将慕课课程内容与写作教学安排一一对应,这样可以大大丰富现有写作教学资源。其次,借助慕课平台完善的课程知识体系。借助先进的慕课平台资源,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构建知识框架。学生系统化的学习写作知识后,可以更好地进行知识整合,从而改变写作知识积累过于零散化的局面。在慕课平台学生自主学习知识,也可以更好结合自身知识体系进行有意义的知识建构,有利于学生系统学习并梳理写作基础知识。第三,积极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资源。应该在“以读促写,读写结合”的方法指导下,充分挖掘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教学资源,将整个单元的写作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与讲解。就《包身工》这一单元,我们可以在单元小结中将表达方法进行系统的梳理,并且结合到具体的课文中进行表达方法应用的讲解,以改变借助阅读教学讲解写作知识零散化的问题。将慕课优秀教学资源与教材中阅读材料中的写作教学资源结合,丰富了写作教学资源,有助于学生写作知识的整合,更有利于将写作知识应用于写作活动中。

3.利用慕课教学形式,加强思维训练。慕课平台中的线实时讨论、课后及时检测、小知识点授课以及配套专项练习等独特教学形式,为学生思维训练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写作教学各环节可以灵活运用慕课平台独特的教学形式,加强思维训练。在写作前,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慕课平台的在线实时讨论区交流讨论写作构思。写作构思犹如建筑蓝图,它能将学生抽象的创作思维过程具象化,更有利于学生审视写作段落层次间的逻辑关系。另一方面,讨论的过程其实正是学生对自己思维的反思和完善。讨论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勇于质疑,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可以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加深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在写作知识讲授时,小知识点授课的形式可以很好针对思维训练某一点进行细致入微的讲解,可以就某思维训练一方面进行专项指导。如指导学生深入挖掘事例材料内在联系,并就此布置课后练习,灵活运用课后检测环节及时加强思维训练。这种小知识点专项讲解更利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及时的检测也有助于巩固学生思维训练效果。在写作评价阶段,教师可以灵活使用慕课平台的讨论区巩固思维训练效果。叶圣陶先生一向认为句子与句子间的连贯,反映作者的思维流畅度。这一阶段指导学生分析上下句之间内在联系、作出合理的修正,使学生的表达更加连贯,这也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修正,以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三.慕课背景下高中写作教学展望

慕课介入传统写作教学后,写作教学时间、教学形式以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得到了丰富与完善,改进了传统写作教学中知识积累零散化、学生能力提高较慢以及思维训练不足等方面问题,促使写作教学真正实现了诗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但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师生还需在教学实践中结合学情以及教师个人素养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更好地将慕课与传统课堂两种课内外教学完美融合,共同致力于写作知识系统梳理、写作能力提高以及逻辑思维训练,以达成更好的写作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明.写作教学论[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裴显生.写作训练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3]王文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王薇、史丽芳.高中写作教学需要逻辑思维训练[J].科教文汇.2010.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3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训练;绘画创作;设计素描

在美术学专业的课程体系中,基础课程一般包括素描、色彩、装饰画等课程。很多基础课程以写实造型训练为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主的基础课程较少。虽然课程作业强调学生的创造性,但是部分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在毕业创作时往往半写生半模仿。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设计素描不仅包含传统素描的造型方法,而且包含许多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具有可操作性,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很好的启发性。在经过设计素描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创作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和方法,也对基础课程和其他课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认识,包括当代艺术的发展和美术理论。美术教学中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创新能力的基础,而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又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因此,二者完美结合才能实现美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一、设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在美术学专业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

第一,美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体系中缺少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主的课程,大多基础课程以训练学生的造型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如,素描课以全因素素描表现方法训练为主。学生长期以造型能力为训练目标,缺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不利于之后的绘画创作。学生如何创作、创新是绘画创作课中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因此,教师应在立足本专业的基础上,借鉴一些创造性思维专项训练课程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绘画创作,为学生的毕业创作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创造性思维不受现有知识的限制,不受传统方法的束缚,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能多角度、多层次、多结构地思考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单一的,学生需要在多种方案、多种途径中探索和选择。因此,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独特性、灵活性等特点。设计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是该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贯穿于设计素描训练的每个环节。设计素描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也因具有科学性、指导性,可以被广泛运用于各类设计、绘画创作。第三,设计不仅是一种创作活动,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设计素描课程是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需求而发展形成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早期的设计素描课以结构的分析为主要教学内容,后来随着有关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的不断发展,设计素描已经发展为融合了创造性思维的一门综合分析的基础课程。以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周至禹的《设计素描》为例,这本教材中不仅包含造型能力的写生训练、观察方法的写生训练、结构分析的写生训练,而且包含解构、重构的方法训练,材料的表现方法的训练,等等。这些内容丰富了素描的语言表现力,也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绘画创作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性的训练方法。从某种意义上说,《设计素描》这本书展现的不是狭义上的只为设计专业服务的设计素描,而是具有表现性的绘画素描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设计素描的结合。正如周至禹提出的“大素描”概念:“在一个‘大素描’概念下形成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加以选择,这样的素描就会对当代真正的艺术和设计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因为,现代设计与现代艺术的联系在当今是前所未有的。”

二、设计素描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对绘画创作的启示

1.表象的训练

学生在表现物象的表象时,可以选择完整的物象,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某一局部。学生会通过观察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性思维训练能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开阔视野,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而不再像以往那样,在教师摆放好静物后选择角度写生。传统素描的教学以培养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中,造型能力包括明暗、虚实、透视、比例、结构等方面的能力。而在形态的表象研究中,学生可以将这些科学的、理性的造型方法暂时放下,更加注重自身的感知和观察。在这样的体验和感悟下,由于每名学生的情感和喜好不一样,其个体差异性将会被释放,其作品也能呈现出多样化的效果。没有了束缚,学生可以重新回归创作主体的体验和感悟,其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得以体现。素描不再是程序化的处理,也不再是素描本身,学生通过素描建立一种观察和体验的方式,以表现客观物体,正如中国画理论中的“迁想妙得”,从而达到“物我交融”的状态。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表现出的物象不再是千篇一律、程序化的,而是融入了情感、富有生命力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将发现一些被忽视的物象所具有的表现力,挖掘出新的题材,丰富自身的绘画创作题材。

2.肌理的训练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人们对观察物象的方式有了更多的选择,如照相机、显微镜等。通过这些工具,人们发现了物象表面的特征——肌理。肌理包括质地、光泽、纹理等,是现代艺术表现中重要的艺术语言之一。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丰富的物质生活为创作带来了新的视觉语言。学生可以采用拓印、复印等方式进行创作。教师在课堂中可以介绍一些肌理表现方法及其在绘画创作中的应用案例。以工笔画创作为例,王冠军在表现许多男性人物的衣着时运用了肌理的表现方法,表现出当代男青年的时尚感。学生不能仅仅复制肌理,更重要的是创造肌理,如,通过洗、刮、擦等方式形成肌理。郑力在工笔画创作中运用了揉纸的方法,使画面形成了斑驳的艺术效果。江宏伟的花鸟画创作运用了擦洗的方法,画面表现出静谧的古典美。学生通过创造肌理,可以为今后的创作积累一些视觉经验和肌理制作方法。

3.画面结构的训练

在对物象结构的分析中,学生可以通过延长线、斜线、中轴线等骨架线分割负空间。通过以骨架线切割画面,学生会更加清晰地认识到形态在空间中的意义,这有助于其把握形体空间在平面中的秩序,从而真正理解构图的重要性。同时,学生也能突破过去的三角形稳定构图形式,探索更加丰富的视觉形式。以现实形态写生为例,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组瓶罐或静物进行表现。这些静物的摆放位置是随意的,因此,学生需要多角度、多方位地观察,选取自己最感兴趣的角度,将对象安排在画面中。学生可以根据画面的需要对形态进行拉伸、缩放、夸张处理,并自觉调整形态的间距,以获得画面中的平衡、和谐的关系;同时,利用形态的中轴线、透视线、辅助线、延长线拆解画面中的正负空间,使形态似乎消失在画面中,形态之间的关系由此变成画面的结构关系,自然的空间关系变成画面关系,具象的形态逐渐向抽象形态转化。这个转化并非易事,学生需要根据直觉和分析进行选择,从而建立起新的视觉形式。这个转化过程虽然并不容易,但是通过这样的转化,学生对画面关系和视觉形式有了动态、直观的了解与审视。这将提高学生构图的分析能力和审美判断力,使其建立起自主意识,形成独特的审美方式,为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4.黑白灰的训练

为了丰富画面的关系,加深对画面关系的理解,学生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训练——黑白灰的训练。黑白灰的训练在现实形态和人工形态写生分析中都可以进行。以人工形态写生为例,经过分解后的画面和形态,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分析。运用黑白对比关系能突出画面的主体,黑白灰的面积大小和秩序也会影响画面的主次与形式感。平面化的黑白灰关系可以表现出理性、冷静的画面关系和情感;加入光影的黑白灰会使画面更加丰富,既能塑造出三维的空间感,又能表现出物象的立体感;加入了点、线、面的黑白灰画面会变得更加富有装饰意味。这些不同的黑白灰表现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绘画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专业发展需要选择,强化训练。

5.材料的训练

传统的素描工具以铅笔和素描纸为主,随着美术的不断发展,美术的表现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人们对审美的包容性越来越大,对审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因此,学生不能满足于运用传统的工具材料进行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探寻更多的材料语言的表现形式。对材料语言的重视,是现代艺术发展的趋势之一,也是现代美术教育的发展途径之一。只有不断探寻新的材料语言的表现形式,才能创作出更加丰富的艺术作品。同时,对材料语言的探索能激发学生的潜能,激发他们的创作兴趣和灵感,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经过艺术教育几十年的实践和发展,艺术院校中开设了越来越多的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设计课程。这些课程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专业性,但是在艺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学科之间的融合趋势已经日益凸显。美术教学的基础课程需要融入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近年来的美术大展中也可以看到,许多绘画创作已经融入了一些设计元素和现代元素。绘画创作的发展必须紧随时代的发展,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当代审美需求的优秀作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精神是时展的需求,也是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周至禹.设计素描.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丽婷.图形联想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湖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涂超.绘画性素描与创造性素描的对比研究.大众文艺,2011(13).

[4]常雁来.创意思维在设计素描教学中的探索与应用.艺术评鉴,2017(5).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土木工程,拔尖创新,培养模式

0引言

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国家重点关注的社会活动内容之一。随着中国国力的持续提高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的成就也越来越大,诸如长距离跨海大桥、超高层建筑、长距离海底隧道等高难度建设项目的成功完成标志着我国土木工程建设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高度[1-3]。根据当前最新统计分析,中国的土木工程设施建设中无论是土木工程设计、施工还是土木工程行业的科学研究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4-7]。人才是推动行业进步的源动力,拔尖创新型人才更是行业进步的关键力量[8]。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一种行业想要获得快速的发展,高精尖人才或者说拔尖创新型人才必须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无论是什么行业这种拔尖创新型人才都是被需要的,同时关于这类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也从未间断过[9-11]。本项研究基于吉林大学本科教学改革项目《土木工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与实践》,经过项目预研、正式研究、分析总结几个阶段,历时7年完成土木工程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此项研究重点关注创新思维训练模式、学生个性化特质延展、指导教师队伍针对性建设等几个方面,在项目结题之际获得的研究结论可以为后续土木工程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些经验和建议。

1大学本科阶段拔尖创新培养理念的重要性

大学承载着国家人才培养的重大使命,我们有责任有义务思考并实施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并输出培养经验[12]。大学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本科阶段的培养关乎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个性化能力的延展等诸多重要方面,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阶段[13,14]。欧美国家的先进大学培养经验已经充分证明,大学本科是塑造“创新灵魂”的关键学习阶段,学生在这个时期完成其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的第一次正面碰撞,并且是良性的碰撞模式,如果在这一阶段学生接受到的是注重创新培养的本科教育,那么学生将受益终生,国家也会收获越来越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我们将会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保证国家在科技创新的快车道上越走越稳。

2土木工程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2.1研究样本及研究方案。研究团队选取吉林大学2012级~2019级土木工程专业道桥方向230人作为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示范对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项目研究团队将本文中关于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策略应用其中,对学生的培养过程、培养结果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具体的研究计划如图1所示。

2.2培养模式探讨。如何在大学本科阶段开启土木工程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全国土木类专业教师持续关注的教学改革内容之一。论文作者经过多年对国内外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和多年来对教学方法及教学结果的总结分析可以发现,完善的创新思维训练体系、深层次的个性化特性延展及教师指导力量的保障是当前阶段大学本科土木工程专业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合理模式。2.2.1建立创新思维训练体系具备创新思维方式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特质。教学实践充分证明,大学本科阶段是进行此项能力训练的最佳时机。土木工程专业具有十分显著的工科专业特性,理论知识需要和实践环节深度融合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创新思维能力的获得也同样源于理论和实践融合的土壤。按照传统的课程设置,本科低年级需要进行基础课程如数学、力学、物理等科目的学习。由于学习内容与专业内容看似有一定区别,所以常规的教学环节容易忽视这个阶段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研究团队对低年级同学进行全程“专业熏染”,成立多个学习小组,由教授团队的博士生或者硕士生担任学习小组的组长,定期举办讲座沙龙活动,将低年级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与专业知识进行适当对接。实践证明,很多学生的第一次头脑风暴是在这个阶段形成,并对后续创新思维能力的获得起到了重要作用。全天候开放性实验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课题小组轮转、课程设计及实习是高年级学生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作为教师应该以培养高质量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在开放性实验计划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这两个环节由被动变主动,设置高水平且数量足够的实验选做题目。同时启动课题小组轮转制度,让有精力的学生了解更多适合专研的内容,以期提高学生知识广度。同时常规的课程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不能墨守成规,指导教师在设计内容的难度和广度方面要下足功夫。2.2.2学生个性化特性的延展在本文中学生的个性化特性意指学生自身对某一方面的学习兴趣或者学习天赋。本论文的研究团队一直倡导学习应该在快乐的情绪中进行,所以学习兴趣就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特性是实现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又一个重要途径。摆脱传统单一模式、单一目标的教学训练模式,研究团队在常规的教学活动及非常规的训练模式中注意挖掘学生个体的特质,让乐于推演并且具备推演能力的学生进行基础理论层面的力学分析,让热衷于计算机编程的同学通过程序解决土木工程中繁琐的求解问题,让具备超强动手能力的同学自行设计高难度实验解决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等。2.2.3指导教师队伍的针对性建设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是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诸多环节中重要一环。此处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与常规的增加教师数量不同,本文针对性的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主要指教师教学态度的转变和对应教学思想的转换。研究团队的实践证明,在教学培养的诸多环节中,指导教师应该以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这种培养目标为纲,打破常规教学模式,在诸多教学活动中主动寻求教学变革,组内教学人员充分交流、充分动员。在完成教师自身教学思想的转变及相应教学模式的准备后,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避免千篇一律式的教学方式,要乐于、勤于发现学生的特质,并为学生个体制定最优的培养方案。

3教学成果检验

研究团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已经毕业并具有一定工作年限的70位毕业生的创新能力及功能发挥两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和总结。在创新能力方面分成四个级别,分别为“A具备特别好的创新思维”“B具备良好的创新思维”“C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D不具备创新思维”。在功能发挥方面同样设置了四个级别,分别为“A正在发挥拔尖创新人才功能”“B已列入人才梯队培养序列”“C正在进行考察”“D工作成绩不理想”。两个方面的调研结果如图2,图3所示。基于上述两个方面的调研结果可以得出,研究团队持续开展的创新思维训练、学生个性化延展、指导教师队伍针对性建设是很有成效的。在创新思维方面,A,B两个级别累计达到70%,在功能发挥方面A,B两个级别累计达到49%,标志着研究团队开展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取得了很好的结果。

4结语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5

关键词:高中语文;逻辑思维;教学方法

语文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逻辑思维正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的一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当下,科技文化迅速发展,知识的更新也越来越快,学生必须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但是,如果没有正确的思维导向,学生很难准确地把握别人的观点,也无法以强有力的逻辑推理来说服别人,更无法以严密的逻辑思维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创造条件,以合适的训练方法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逻辑思维的要点

(一)逻辑思维的特征

逻辑这个词包含了理性、思想等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逻辑是指辩证逻辑和思维逻辑,受客观规律、思维规律等的影响。而狭义的逻辑是指思维规律的变化形式,较为抽象。逻辑思维根据思维的发展阶段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形式逻辑思维、辩证逻辑思维、数理逻辑思维。逻辑思维的特征主要包括抽象性、系统性、规范性、有序性等,其中抽象性和系统性较为重要。逻辑思维中的抽象性主要体现在事物的表面特征上,表面特征是初始的抽象,即事物表现出来的共性;系统性是指逻辑思维的形式、方法都需要不断变革,以发挥自身的有效性,在这个过程中,逻辑思维会形成一个复杂而严密的系统,将各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关系。

(二)高中生逻辑思维培养现状

在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受应试教育影响,将教学任务放在了提高分数上,把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水平的唯一标准,导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课堂教学效率也没能有效提升。高中语文教材是由学科教育专家编写的,符合现阶段高中生的发展水平,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所以,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学生当作主体,不再强调死记硬背,重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通过逻辑框架的建构,促使学生借助逻辑思维去学习新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逻辑思维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二、基于逻辑思维培养探讨语文教学的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

传统的语文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学的重点是落在文意的理解、线索的梳理上。这导致学生的思维得不到有效发展,其学习兴趣也随之降低。另一方面,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学生自然而然对语文学科缺少应有的重视,在阅读上也没有花费太多时间。所以,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将学生当作主体,将逻辑思维训练融入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主要分为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习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每种文体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比如议论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议论文时,要总结出议论文的结构以及常见问题。如议论文的结构一般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三部分。论点一般指总结性、概括性的句子,比较简短,出现在文章的不同位置,在不同的位置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论据是对论点的说明和补充,主要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过程就是学生根据论据阐述论点的过程,主要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和比喻论证等。当学生掌握了议论文的文体结构后,就可以有效地分析文章,理清文章的逻辑顺序,提升阅读效果。又如记叙文,教师要先指导学生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升学生的阅读水平。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二中的《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状物散文,学习该文,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初步鉴赏散文的写作技巧。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笔者布置了以下任务:1.本文的标题是“荷塘月色”,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些段落是集中描写荷塘月色的?2.圈出文中表示地点的词语,找出作者游览荷塘的活动轨迹。3.在游览荷塘的过程中,作者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找到直接抒情的句子,加以概括。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沿着一定的逻辑思路梳理文章的段落层次。学生阅读完后,笔者提问学生,并进行点评总结。最后笔者带领学生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品味其特有的语言风格。这样,让学生在不断的阅读中积累经验,他们自然而然地就摸索到了阅读的技巧,进而有效提升了逻辑思维能力。

(二)写作教学中逻辑思维的训练

写作教学作为高中语文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有重要作用。要写出一篇条理清晰、具有说服力的文章,学生必须具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思维发展的高峰期,所以,在这个阶段,教师要对学生的思维发展给予足够的关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作文层次。比如说,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教师可以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思考,将各自的立意思路记录下来,比较不同的立意,对比不同的思维,然后再给学生提供相关主题的代表性文章,供学生赏析,让学生感知这些文章的写作思路,在写作中树立较强的逻辑思维意识。每年的高考作文都会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人们会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解读作文材料。然而在高中写作教学中,教师只注重写作知识的传授,篇章样式的指导,并没有根据学生的思维差异进行教学,这导致学生写出的文章立意常常相同,角度不够新颖,结构不够严谨,论证不够严密,内容略显单一。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水平,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写作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开拓视野,不断创新立意,写出更精彩的文章。例如: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三、必修四、必修五中都有议论文写作训练。在议论文的写作教学中,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是非常必要的。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喜欢顺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去看待问题,然后寻求解决之道。所以,许多学生写不出新颖的作文,就是因为缺少逆向思维。比如说“一瓶不响,半瓶晃荡”这句话,常常用来讽刺别人做事不能尽善尽美,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句话或许还有另一种意义:在我们的社会中,没有谁是全面发展的,不能因为某个人或事物有缺点就忽视其优点,许许多多的半瓶齐心协力,照样可以有所成就。又如写一篇以“诚信”为话题的作文,很多学生都会写应该讲诚信,但是从逆向思维的角度来看,也可以写“拒绝诚信”,比如在写作中可以这样论述:对待敌人,不能“诚信”,从而让阅卷老师感到耳目一新,看到不一样的文章。总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的方向,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看待问题,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三)高考试题中逻辑思维的应用

学生在高中阶段努力学习就是为了高考,除了阅读和写作需要逻辑思维外,高考中的一些试题也涉及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考查,主要包括:成语、病句、论述类文本阅读、语言文字应用、作文。就常见的病句来说,其中句式杂糅、否定不当、因果颠倒等错误,都属于逻辑问题。《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将思维的发展与提升作为语文核心素养之一。在2017年的高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中有超过15分以上的逻辑分析题,特别是第21题,全国3套试卷的语言表达题都考查了逻辑推断。所以,在平时的训练中,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看2017年全国卷3的21题,该题主要内容是说烟花爆竹的燃放问题,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一旦引起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这是一道假言推理题,其特点是:通常指思维者以事物某种情况作为条件,推断由此而引发的后续情况,主要分为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和必要条件假言推理。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种规则:“规则一,肯定前者,就要肯定后者;否定前者,不能否定后者。规则二,否定后者,就要否定前者;肯定后者,不能肯定前者。”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内容,再看这道题时,就能够快速定位“只要……就、造成、避免”等词,并得出以下结论:“限制燃放烟花爆竹———避免发生火灾;限制燃放———避免环境污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此题条件不充分,结论说法过于绝对,推断有误,进而可以得出答案: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不一定能避免火灾的发生;限制燃放烟花爆竹也不一定能避免环境污染。在学习了假言推理后,教师还可以给出类似的题型让学生练习,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在做题时准确定位,提高答案准确率。又如在高考文言文试题中,试题类型主要包括断句、词义解释、信息筛选、翻译等。所以,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从逻辑思维的角度,把文言文分为几个板块来教学,根据文章所涉及的知识点进行归类。在考试中遇到断句、词义解释、信息筛选、翻译等题型时,学生能够从已有的思维训练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从已有的知识框架中推导出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也要指导学生从相似的知识点中总结思维方式,掌握答题模式,以便学生在考试中灵活运用,进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语文水平。这样,通过相关题型的总结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思维方式,才能避免学生在考场上漫无目的地思考。综上所述,就当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来看,逻辑思维培养在课堂体现较少,而高中阶段正是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阶段,对于学生语文能力的提升有重要意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落实到阅读教学、写作教学、高考备考中,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参考文献:

[1]谭军.浅谈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7(7).

[2]张美群.浅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6(12).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策略分析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往往能够实现对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事实上,作文的本质就是学生利用语言文字构建的思维活动产物。基于此,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及全面发展,我们教师在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其思维能力。而作文教学号称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随着高考的不断改革,作文的比分有增无减,面对新的情况,传统的作文教学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也正在全国逐步推开,但目前我们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仍然裹足不前,办法不多,效果不佳,与高考要求严重脱节,即存在写作指导模式化、作文写作空洞化、思维方式固定化等弊端。2015年高考出现任务驱动作文后,促使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转向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语言运用等方面,这也让我们高中语文老师不得不去思考高中作文教学方式的改变,怎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写作能力呢?

一、关注自然、社会,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

通过对高中生作文写作状况的调查可以得知:被调查的高中生中约有80%的学生对身边事物、社会时事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进而导致其观察思维能力未能够得到培养、提升。基于此,为了保障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我让学生每天都要写观察日记,记录下自己当天观察到的人和事,以及自己的一天感受,并把这些观察日记作为写作的素材。另由于每个事物都具有自身的特点,而学生在进行相关作文撰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对事物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为此,我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实地观摩、社会调查、交流学习等方式来确保其在观察发现的过程中进行思考。如我会在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时让学生观察自己的亲人,并结合传统节日来展开对亲人的描写;或者我会寻找一些时事热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社会体验来谈自己对此热点的看法;或者是让学生对某个问题进行正反方的辩论;或者是规定题目让学生在每天课前三分钟进行思维训练……在这一思维训练过程中,我看到了学生们思维的闪光点,看到了学生们观察的细致,通过这些训练促进学生观察的思维能力的提升。

二、善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想象空间世界,对于它的解读、了解往往能够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提升。基于此,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可以借助各类文学作品,实现学生想象思维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的提升。如我在教学中,借助诗歌为创作蓝本,让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现代白话文的创作,从而让学生的想象能力得以提升。而学生只有对诗歌内容、表达情感有了了解,才能借助自身的想象进行作文的创作,为此我以“用第三人称将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改写成一篇白话故事”来进行训练。白居易的叙事长诗《琵琶行》主要借助精炼的语言展示了琵琶女的不幸生活,由于该诗歌篇幅较小,故而未能就琵琶女的生活细节进行铺展,而这也就为学生留下了较大的想象空间。这样学生在对文章的主题、线索进行科学的把握后通过自己的想象逐步走向完全独立的想象创造,从而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另外在上到《孔雀东南飞》一课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我让学生结合诗歌进行改写,展开想像,只要言之有理即可,从学生改写的作品中,我看到了学生们想像力的丰富,逻辑思维的合理,分析能力的强大。

三、回归教材,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所谓思辨能力就是指思考辨析的能力,它强调的是经过自己认真的分析和论证,运用恰当的评价标准进行思考,挑出自己认为重要和正确的东西,最终做出有理据的判断。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包括三个方面:学、思、行,这就要求我们学会如何学、如何思和如何做。学习是一种信念,我们要学会主动的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思考,并把学到的知识付诸于实践。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也必须学会去独立的有意识的去培养它,能够改变目前思辨能力缺失的现状,思辨之树将在知识领域拥有属于自己的天空。如在上作家史铁生作品《我与地坛》中就体现了“生”与“死”的思辨探讨,让学生在自己的探讨中去思考自己为什么而活,以及生和死之间的关系,并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做一个有人生目标的人,之后现结合《兰亭集序》中王羲之对生列的看法,让学生经过思考后写一篇关于生死的议论文。又如在上《归去来兮辞》一文时,为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我让学生就“陶渊明是否该辞官”一问思考并用自己的语言来陈述相应理由,并要求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这样,学生通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再转化为语言,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写作能力,并促进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的增强。

四、比较阅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也被心理学列为思维的重要环节,它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比较阅读就是指把内容或形式相近的或相对的两篇文章或一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着进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将其有关内容不断进行比较、对照和鉴别,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加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如在上《荷塘月色》时,我是与《囚绿记》一起让学生进行比较来学习的,让学生通过比较找出两篇文章写作上、感情上、立意上的不同点,之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学习感悟写一篇写景的作文。又如在上《赤壁赋》一课时,我是将《念奴娇•赤壁怀古》与之进行比较教学的,让学生在比较中掌握两篇课文的主旨、特点和风格,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学生在自己的比较阅读与写作实践中学会了分析、学会了思考,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能力。人们常说:“智慧是人类在地球上结出的最美的花朵。”为了进一步促进高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我们教师应借助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于军民.高中议论性文体写作知识和训练策略新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5):122-127.

[2]谢淑坤.多角度•全方位•系列化——谈议论文作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东疆学刊,2014(2):59-62.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7

关键词:逻辑思维;高中语文;作文教学

在以往的母语教育中,思维训练尤其是逻辑思维训练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在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中,逻辑思维能力培养依然是母语教育的短板,学生欠缺高品质的思辨性阅读,严密的逻辑思维表达更不容乐观。写作一直以来都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所在,它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化、自然、人文等知识的见解,使得学生拥有良好的素质发展。但是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我们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在每次作文讲评之后,都会说我想到了但就是没写,或者我也写了同一个例证,但点评时还是说服力不够。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困乏,归根结底,还是他们的平时写作思维锻炼不到位的问题。为有效解决这一不良现象,教师不仅要灵活处理教材内容,认真研究近几年高考真题,还要为学生创设多元化的学习情境,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中得到思维的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质量、写作结构。

一、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写作可以说是学生进行客观事物、思想情感、传递知识的一个表达过程,在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过程中从而进行自我内心世界的表达。[1]它不仅可以反映学生的心理健康,也可以体现学生的认知观,而对于高中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也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使得学生得到语言组织、表述能力的锻炼,从而为学生将来创设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服务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高中的语文的学习,不仅有记叙文、散文、古诗、说明文、议论文等,同时也会含有一些伦理性的文章,在这多元化的题材设计中,可以说它的存在是利弊共同体,一方面它的范围性加大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另一方面,它的融合性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有效拓展。在利弊共同存在的前提下,教师一定要科学合理运用这一教材内容,为学生进行语文能力的优化,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得到思维的锤炼。

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开展策略

(一)研读教材和高考真题

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而言,要想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发展,教师就要加强对议论性散文和论述类文本的阅读,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行文布局进行圈划、梳理和总结分析,在分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各类文本的研读中得到思维的释放。例如研读2018年全国卷Ⅱ中的论述类文本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文本的行文结构非常清晰:全文共四段,是个总分结构,第一段是总,解释了“被遗忘权”的定义,出现的原因和目的是文章立论的依据。第二至四段是分,文中“首先”“其次”和“最后”,有明显的表示逻辑顺序的提示语,通过讨论大数据对隐私、记忆及主体身份等的影响,把论证推向深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文章本质为学生进行议论文写作知识的普及,使得学生的写作思维得到扩展性的延伸,知道在写议论文时结构要清晰,论证逐步深入。通过这一文本的研读,使学生得到写作思维的拓展,让学生学会在学习语文知识的时候进行读写结合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互读互评

写作能力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文章内容的充实,也需要学生独特的评价,只有学生会评、会品才会得到综合能力的提升,使学生不论面对哪一写作题材都能有一个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文章内容、结构的建设。[2]为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读互评的方式对学生展开思维的培养,在互相品评的过程中实现学生个性的发展,让学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有情感、有思想、有哲理。例如,2018年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中的“娘炮”现象,引发人们的热议。我们让学生进行了一次时评写作。我把学生习作的中间段落展示如下:少年“娘”则国“娘”。在某男生选秀节目中,某位男明星在机场上因素颜而拒绝拍照一事引起热议。少年不应该这般像姑娘,在同一节目的选手也因过于妩媚遭到争议。在国外报刊中,一位中国男明星与国外男明星合照,标题为“少年娘则国娘”,让国人蒙羞。所以说,中国“娘”必定是少年“娘”。我先让学生回顾论证段落的要求,然后从论证的逻辑方面进行讨论和点评,最后小组总结:这段学生习作就明显凸显了逻辑思维不严密的问题。作者认为,娘炮现象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取向。分论点是“少年‘娘’,则国‘娘’”。运用举例论证,其中例证二写的是国外报刊中标题为《少年娘,则国娘》的报道让国人都蒙羞,但是,得出的结论“所以说,中国娘,必定是少年娘”就让人纠结了。国外报道的只是中国的某位男明星,怎么就可以推导出中国“娘”呢?而且还“必定是少年娘。”在作文讲评中让学生以课堂讲师的身份对彼此的文章内容展开点评,凭借写作思路的评价使学生得到写作思维的拓展,在互读互评的学习模式中达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的教学局面,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自身的不足,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善于欣赏他人、善于倾听的良好品质。通过互读互评教学活动的开展实现学生阅读能力、写作思维的创新,为学生学好语文、运用语文、质性写作、多元构造等能力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提高教师写作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面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以论述为文本切入口,深入研读教材和高考真题,通过互读互评的教学手段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创造性的发展,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下得到语文能力的全面优化,为学生文章写作的建设提供质的保证。

参考文献:

[1]何永科,何永国.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写作水平[J].作文教学研究,2016(3):25-26.

思维训练论文范文8

以服务民族为指导,充分考虑地区特色,指导学生关注在国家建设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和资源领域的科技需求,重点以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为研究对象,开展环境污染预防与治理的相关研究。在实施创新计划过程中,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调查研究、试验设计、研发创新,让学生把握环境热点和方向,从选题、方案设计、创新实践等方面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1.主要教学内容

(1)以水污染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探索具有创意的节能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污水回用技术、污泥处理和处置与资源化利用技术;以环境化学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为基础,通过试验探索新兴污染物的环境归趋、污染预防和评价技术。(2)以社会实践为依托,参与国内外专业竞赛和大学生“挑战杯”等赛事活动。

2.选题

节能型废水预处理技术研究;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节能型污泥处理技术研究;污水处理新技术研究;污水处理厂提标增效优化技术研究;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污泥调理剂研发;除磷剂研发;地域特点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根据实际情况,这些内容皆可适当调整。

二、“创新工作室”教学方法和手段

“创新工作室”课程顺应时代需求而产生,其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有别于传统的课程。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创新工作室”课程主要采取下列方式进行。

1.现场观摩

发挥校企合作科研项目以及研究室研发项目的优势,通过现场观摩,介绍环境污染控制技术开发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阐明技术机理、技术基础,指出创新点在哪里,研究什么内容等,让学生对科研项目有全面的了解,并产生感性认识。

2.专题讲座

通过专题讲座形式,介绍项目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实现途径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同时,通过专题讲座,让学生接触环境热点,了解社会需求,培养发现问题、研发符合社会需要项目的能力。

3.选题与分组

根据指导教师的科研情况以及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自主设计研究方案并组织实施。在此过程中,学生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并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锻炼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

4.资料综合

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进行数据处理、资料分析、论文写作、申请专利等。锻炼学术论文、科技研究报告、专利申请文本的写作手法和内容、程序等,训练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数据处理、信息采集、文献检索等基本技能的能力。

三、“创新工作室”课程授课方式和考核指标

授课方式:以学生参与为主,配合专题讲座、现场讲解和个别辅导等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考核指标:每人提交完整学术论文或研究报告1篇;或研究报告1份;或课题小组1篇;或课题小组获奖作品1件;或课题小组申请专利1项。总成绩比例分配:提交的最终成果得分占60%,平时(包括动手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完成试验质量等)表现得分占40%。

四、“创新工作室”课程的主要特色及创新点

环境污染控制工程创新工作室的主要特色和创新点如下:第一点,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以科研项目为载体,对大学生实施创新基本技能训练、创新思维训练和创新实践,大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二点,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选题、方案设计到实施,实现学生的主体性。

第三点,考核环节突出实效。除考查平时综合表现外,重点考核训练效果,以论文、竞赛获奖、专利等形式结课。

五、“创新工作室”课程取得的实效

自2009年大连民族学院环境类专业将“创新工作室”课程纳入到本科培养方案以来,2013年迎来了第一批毕业生,总计107名。本届毕业生作为负责人总共取得了29项成果,含学术论文17篇(其中EI收录英文期刊论文1篇,中文双核期刊论文1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8项、辽宁省大学生“挑战杯”竞赛获奖4项。取得成果的学生共62人,占学生总数的58%。也就是说,本届毕业生有一半以上的同学通过创新教育取得了学术成果。本届毕业生作为负责人还完成了大连民族学院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部级)3项,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第六批“大学生环保公益活动”小额资助项目(环保科技应用类)1项,大连民族学院大学生“太阳鸟”科研项目20余项。此外,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培养,大学生的双语能力也得到了明显提高。本届毕业生共获得大连民族学院第二届(2013)学生优秀英语论文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六、结束语

“创新工作室”课程顺应时代而生,在大连民族学院经历了四年的实践,已经取得一定的成绩和经验。大学生通过创新工作室的学习和训练,达到了如下效果:

第一,把握学科热点,接触专业前沿,学会从环境热点中发现问题、抓住机遇。

第二,创新的基本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从基本实验技能训练,到发现问题,提炼问题,再到解决问题,最后进行资料综合,掌握对专业知识进行全方位运用的思维方式。

第三,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相互支撑。通过参与专业实践,促动对专业理论的认知,通过理论学习和对科研试验结果的总结,进一步提升专业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