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能力论文范例

思维能力论文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1

师生和谐相处不是对学生一味地纵容,而是宽容、包容。“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就是宽容的体现。那么在教学中,宽容则意味着:不歧视学生;不隐瞒学生;不压制学生。每个学生在课堂中可以自由地表达。意见有分歧可以通过沟通解决。让学生学会理性地思考,辩证地看待问题。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和谐相处也需要教师更多的教育技巧和个人魅力。教师在整个课堂的控制上要做到举重若轻,把关注的重点放到学生学习态度上。教师要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鼓励学生思考,甚至质疑。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让学生从被要求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热爱学习。再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要适当地放。把教材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以文化主体身份入场,专业学习信息、创设文化情境,引发教学事件。”“为充分表达、倾听对话、自由讨论、自主判断提供开放空间”。例如在讲授“众多的人口产生的影响”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体会,学生自己讲。在组织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单独讲,也可以让学生组队思考,更可以让学生做小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学生自己有生活体会。关于人口多带来的影响,大多数的学生都能提到“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看病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资源消耗大”等。基于学生有些生活体会不够,或是思考不全面的特点,教师还可以补充资料,让学生不仅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看到众多人口带来的有利的作用。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教师的点拨,笔者相信辩证思维能力可以得到有效地锻炼。

2坚持公平有效的教学评价

公平合理的课堂教学评价是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的保障。教学评价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一部分。合理有效的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培养辩证思维能力尤其需要教师考虑教学评价的作用。新课标对地理教学评价要求“注重多途径收集信息,准确反映学生地理学习的结果及过程”尤为注重以“激励”为主。强调评价的诊断和发展功能。这在传统教学评价上是一个突破。随着教育理论的不断更新和我国教育目标的变化,传统知识评价已经越来越多表现出了不足和弊端。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观念的转变,对教育评价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评价内容需要更充实,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知识评价,更加入了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评价方法上注意知识评价和能力评价的有机结合,做到综合考察。同时在评价形式上也可以把学生自评,小组他评和老师评价有机结合。力求给学生一个相对客观、公平的评价。能力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形式,它所含的内容比较多,因此对能力评价的形式也是多样的。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学生是否能掌握地理思维。地理思维能力是要学生对组成地理环境的各要素有整体的把握,会综合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人与地之间的关系,也只能用辩证思维方法来解释。地理思维能力考察也应包括学生的图像思维和空间思维能力的考察。因此从地理学科本身特点上看,教学评价也需要辩证地进行,把学生的能力综合地考察。评价归根结底还是为教学服务的。地理教学评价的意义就是要让学生理解地理,喜欢地理。从而进一步有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在做出教学评价时也应多方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可以重视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的评价和过程性评价。这两种评价对学生的激励作用是比较明显的。更为重要的是,在评价中一定要重视让学生能得到成功的体验。同时也要指出学生今后努力的方向。体现教学评价的发展性。

3设置有效的提问

提问是课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当地利用提问并同时注意提问时机,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一个将学生的思维矛盾内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提问起到了媒介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的提问可以尝试以下两种提问形式。

3.1入性提问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的开始由疑问和惊奇开始。”锻炼思维,兴趣是重要的。提出鲜明的问题有利于思维的开始。教师通过联系生活、生产中的实例,设置情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种引入提问起到的就是抛砖引玉的作用,让学生一开始就有兴趣去思考。因此这种问题的设计就要贴合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例如我们可以问“天气预报可以取消么?”引发学生思考天气预报的作用。这样的提问直接而有效。让学生内化知识的同时也跟实际生活联系再一起。让思维变的更有培养的价值。

3.2辨析性提问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2

1.批判性思维的概念。

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能够持辩证、质疑的态度看待问题,向流行的看法挑战。诺里斯认为,首要的是鼓励学生的批判精神,需要学生具有真正的独立思考能力,能够冲破盲从,发散思维并进行反思,敢于对以往知识进行反思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

2.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现状。

心理学家诺曼说过:“很奇怪,我们要学生学习,却很少教他们如何学习。”目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形式更多的是知识教授与接收的关系,灌或练的现象明显,学生在学习知识的时候没有过多追究知识的起源、形成过程,对于地理现象没有概念与形象,死记硬背地理原理和规律,学习方法都没掌握,更谈不上终身学习,他们为考试拼命背诵与做练习。教师总是过多地干涉学生的学习,总是帮学生整理好一切,并且希望学生只是机械地按照教师所建立的“模式”进行学习与应用,绝大多数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都是对的,根本没有进行反思与质疑,于是出现了考试当中学生对于问题的分析能力有限、批判精神匮乏、情感体验单一、自信心丧失、答案千篇一侓,乃至学习的紧张与烦躁等问题,更不懂得如何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

3.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课改要求。

《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发展地理思维能力,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方案和解决问题的对策。这需要学生能够合理分析,不断进行自我反思,提出建设性的措施。中学生正处在对知识的学习极具好奇心的阶段,具有强烈的独立思考欲望,可塑性强,他们可通过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和引导得到很大的提升。以往那种以老师为主体,过度重视地理知识的传授的教学方式,只是教学的一个侧面,应该往深层次的思维能力发展,如发散思维、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乃至创新思维。

二、基于批判性思维的课堂活动案例

1.角色扮演式案例开拓思维。

角色扮演式的案例设计往往更具有开放性,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以主人翁的态度更能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问题,更加能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且通过学生的不断质疑与反思,能够极大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勇于突破惯性与常规,创新性地提出新的发展思路。如农业的区位选择案例:陈埭镇紧挨晋江市区和泉州市区,该镇有一块农田20亩,紧邻九十九溪下游河段(该河是磁灶、陈埭等地工业污水的重要排出渠道),该农田位于晋江市区连接泉州市区的公路边上,地势较低洼些,雨季常会有些积水,一直以来都是发展水稻种植,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不足,准备出租给三霞农场(租期15年),农场长聘请你帮他写一份发展计划(计划的重心是发展方向),请你根据农业区位选择相关知识提出发展方向,并说明理由。学生在作业的设计当中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有提出水稻种植的,有提出蔬菜种植,有提出水果、莲藕种植和养鱼等。课堂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蔬菜、水稻比较教学。①该农田种植蔬菜一定好吗?有什么不利因素?这时候有同学从水质差、雨季积水、劳动力不足等方面提出质疑,老师与同学一起讨论分析其影响因素及改进措施。②该农田选择水稻种植能比蔬菜来得好的理由有哪些?节省土地改造成本、机械化替代劳动力不足、水质差影响较小、气象灾害的影响较小等,完成农业区位内容的教学,课后再布置学生进一步完善发展计划。

2.辩论式案例激活学生。

案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案例:改革开放后,晋江逐渐形成了鞋服、磁砖、石材、玩具等主导产业,2010年以来,晋江提出“二次创业”开始将石材(永和)外迁,磁砖使用天然气生产,部分鞋服加工厂转至内地,支持机械生产、高端印刷业、商务区、物流、光电等行业发展,城市化也大幅度提升,构建滨江商务区、市区大拓展、几大城镇组团等。问题:(1)晋江应该重点发展传统产业还是光电、物流等新兴产业?(2)假如你是市委书记,在资金的扶持方面你是先着重推动城市建设还是先推动产业发展?通过本土案例来进行知识的教学与迁移应用,学生更感兴趣,更容易接收,通过时间发展的线索学会产业的升级及其区位条件,最后通过对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重点发展、城市化与工业化的互相作用方面进行辩论式的研讨。

3.问题导学式案例启发学生思维。

高中生已经具备比较强的自学能力,能够针对一些知识进行自我的认识与思考,启发式的问题设置能够比较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水资源短缺的成因”的问题设置可以从三个问题导学:(1)说明我国西北出现缺水的自然原因?(2)分析我国华北春旱严重的自然原因?(3)除上述理由外,珠三角地区、海南省为什么也会经常缺水?西北的缺水让学生认识到年降水量少是主因,而华北地区年降水量适中,但其季节不均也出现了严重的春旱,而珠三角水资源较丰富但人为因素则出现了短缺,海南省储水条件差是重要因素。在解决问题中,学生自然而然完成知识的学习,思维具有递进式的深入,学生由易入难,不断完成自我突破,具有成就感,问题的设置更多倾向于比较式、辩证式的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多角度、辩证地看待问题,引领学生深层次地认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4.习题训练式案例纠正思维定式。

习题训练能针对课堂所学内容进行很好的运用与巩固,平时的教学练习多进行打破思维定式的训练,能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问题,更好地提升能力。如习题:阴山山脉的大青山其北坡1200米以上出现森林为主,南坡则出现草原为主的景观,该山南北坡植被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北坡为A.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丰富;B.冬季风的迎风坡,雨雪较丰富;C.阴坡,蒸发较弱,水分条件较好;D.阳坡,光照充足,热量条件较好。本题,学生看到植被差异联想到迎风坡降水多,极易错选到B答案,甚至为了迎合降水丰富,选择A答案,夏季风带来的水汽,这种错误比较典型,学生对知识没有形成自已的观点,平时学习并没有辩证地看待问题。影响植被的因素以水分与热量为主,本题是土壤的水分影响较大,取决于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固选C。老师再问,如若要答案是降水较多,需要针对什么的山脉?(处于水汽来源较多的迎风坡,如阴山的南坡)。讲解过程中,老师这种反面的角度追问,具有反思性、质疑性思考,能让学生学习更加全面、深入,从多角度地引导学生思考,能取得良好效果,并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有学生提出,若位于南半球的山脉,南坡降水较多但阴坡热量少,则南坡自然带较北坡高或低?学生提出问题,说明有充分的思考加工。

三、课堂案例教学的有效途径

1.构建轻松、民主的课堂氛围。

轻松的课堂能够让学生的精神兴奋、思维灵活、灵感激发,教师在教学当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多正面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对学生一些标新立异的想法,哪怕是错误的思维,也应该给予一定的表扬与肯定,而这些标新立异的想法往往正是创新的源头,而能够得到老师的肯定会让学生感觉到认同感,才有配合与积极思考的勇气与动力。如讲到人口数量多的影响,我们常常从不利方面去思考,当学生提出其对劳动力资源、战争、消费市场等方面的积极影响时,不要急于否定,而应该给予肯定,并从综合的角度整体评价。只有受尊重的课堂才能民主,只有民主的课堂才能轻松,才能迸发出不同的思维与观点。

2.构建开放的情景平台。

情景的铺设能让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角色,而情景的构建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开放性的、有内涵的情景平台能让学生更加具有探究的兴趣与意义。比如,在讲解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知识时,老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城市建设与布局入手,让学生以市民的角色入手去观察与思考。看得见的地理现象,更加有利于讨论与分析空间布局的特点、成因、合理性,学生更加具有探究的方向与思路。

3.设计具有层次性、可思考性的问题。

问题导学法是课堂教学当中常运用的教学模式,它能让学生步步深入学习,而且思维能紧跟着老师的教学顺序,问题的设计则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它应该是让学生具有回答的欲望、学习的价值。如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的自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问题解决。问题1:为什么大气上界的太阳能比地面丰富?问题2:地—气的温度既然来自于太阳辐射为主,为什么海拔越高气温越低?问题3:不考虑天气因素,一天当中太阳辐射最强是12∶00,但气温最高往往在14∶00左右,为什么?问题4:青藏地区太阳辐射强烈,但晚上的气温较低,为什么?由一开始的能量来源、大气的削弱作用,到大气的保温作用、受热过程的缓冲性等知识点,这种学生独自学习与分析的形式,比老师纯粹的教学更加有效,而且问题具有一定的对比性与矛盾性,更加有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批判性地思考问题。

4.鼓励学生打破思维定式。

中学生从众心理和依赖老师的心理很明显,有调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答案感到不安,大部分人认为老师讲和课本的知识总是对的,很不利于标新立异、质疑。因此,老师应该多途径鼓励学生勇于创新,打破这种唯书、唯师的思维定式,在遇到新情景应该经常进行反思与比较,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如讲到冷锋天气带来的气温变化,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气温下降,但实际上在锋面到达的前一两天,因为暖空气受到压缩,气温往往是先升高。

5.利用乡土地理案例激发学生欲望。

乡土案例能让学生更加熟悉、更加兴奋、更加有探究欲望,会让学生不自觉产生一种责任感,而且他们都关心自己未知的家乡事,因此利用乡土案例能够更多全面地激活课堂活动,学生会更清楚如何思考,也能更加地出现不同的智慧火花。

四、结语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3

1.对小学美术教育传统教学方法的改革

我们研究创新思维教学方式,首先要更新教学观念,建立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模式,以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用一种新的创新思维来唤醒小学生富有创造力的心灵,我们通过新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来打破以往小学美术教育常规,小学生在开始作画的时候,往往是照着别人来画,没有体现自己的独立性。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提问,能够增强小学生思维能力,画出自己的特色东西来,不仅是模仿其他人的作品。我们在给学生讲学和课外辅导时候,都要求学生尽量的拓张自己的创新思维。我们可以通过现代多媒体技术来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多媒体课件能够用生动的画面来展示所要讲授的内容。我们在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中要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以多媒体技术展示给学生所要学的绘画内容,并用来充分展示学生所要学习绘画的内容。把每一次绘画的过程充分展示出来,使学生头脑里能够有清晰的痕迹。我们利用好多媒体技术,能够创造出来多种多样的作品,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2.构建师生互动的新型小学美术教育模式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由以往的灌输教学模式转变成师生共同学习的模型,美术教书尽可能多的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积极与别人合作的教学模式,培养小学生与别人共同创作的能力,完全的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师生互动学习为新型教学模式,增强小学生美术创作能力和意识。我们所提倡的师生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侧底的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学生不再是参与者,而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者,教师是教学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在新型教学模式中,我们所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师生平等的关系。我们在讲授美术基础知识时候,要加强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这一能力是当前社会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从小培养小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更多的活力。

二、小学美术教育阶段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1.关于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的教育阶段,对于小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大胆质疑,不断的进行探索的习惯。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自己的独特构思,要鼓励学生敢于标新立异。尤其着重培养小学生的绘画创作能力以及对于美术作品的欣赏能力,训练小学生的观察事物的能力,提高形象思维水平,培养学生自己去观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创作,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以往的教师主体地位。教师还要对学生做经常性的发散思维的练习,引导学生养成多角度和多方位的观察事物的习惯。例如,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打破常规的创造性的对于事物的表达练习,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进而启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意识。

2.培养小学生创新思维的相关情境的构建

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小学生的探究练习,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探究平台。首先,要创建一个轻松民主的学习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而且要肯定学生的成果,从而建立起较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得学生能够较为轻松的进行学习创作,这样更加的有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兴趣对于美术的学习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不断的激发学生对于美术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独立的思考问题,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学习《生日贺卡》这一课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的想象,不光是贺卡的内容,而且包括贺卡的形式,不仅可以是绘画的,也可以是布贴的,剪纸的,外形也可以是多种的形式,折纸式的,心形的等等,在创作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3.合理的进行评价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4

(一)提高学生认识生物学科的前提

传统生物知识的获得,都是通过教师讲课获得的。在课堂上,教师通过生物书和学生进行学习、互动,是一个启发学生发展的地方。新课改后,课堂不再是只传授知识的课堂,而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的课堂。另外,我们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心理,在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让学生假设问题情境,从而进行自主探索。

(二)教学准备是关键

1.了解学生。

首先,为了很好地选择和实施课堂教学方法,要了解学生的生活环境、心理状况,以及学生熟悉的生物环境。其次,要备学生知道的生物基础知识。

2.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很大程度上,跟教师有关系,一个幽默风趣的教师,可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所以,在课堂上,要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去思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断提高对生物的学习乐趣。

3.生物课堂要贴近学生生活。

我们在讲课本内容时,把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与生活相关的图片,让学生通过这些图片,进行思考,联系生物知识,解释出现的现象,学以致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学生在课堂中做自己的主人,学生自行安排自己的时间,发挥主观能动性。

4.生物课堂多样化。

根据生物学科本身的特点,它是和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联系比较紧密的学科。因此,我们组织学生去野外观察、学习来促进生物课堂教学的成功。

二、发散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运用———光合作用

由于学生具有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这就促进学习、思考。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生物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即地图,包括地图册、生物挂图、生物插图等,还可以用幻灯片、电视、录相、多媒体等多种形式。下面我们以光合作用这一节课进行具体的分析。植物有一项很重要的功能,即光合作用。对于这个概念的理解,教师要进行讲解,让学生明白,人有没有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一种能量转化,即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的条件下,在叶绿体中进行反应,最后生成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这一过程中,光合作用产生了氧气,可以供给人和动物的呼吸,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晚上能不能把很多植物房子屋子里面呢?学生通过思考,晚上植物没有光合作用,主要是呼吸作用,那么呼吸作用就要吸收氧气,与人争夺氧气。所以,在晚上,最好将植物放在室外。而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能否成功,则是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关键。

(一)先学后教的方法

教师在讲这一节的内容时候,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搜集、整理,等上课的时候,让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代表发言,将你们搜集到的知识讲给其他同学听,其他组内针对这一组同学的汇报,提出自己的质疑,教师写到黑板上,分条进行解释。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光合作用的发现过程。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主动探究过程中,体会最后获得真理的感动。通过多媒体动画,教师展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两个演示实验,让学生更加深刻的明白了原理。同时,让学生分组进行有关光合作用的一组探索性实验,学生通过自己做实验,更加明白了实验的重要性,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真理性的知识结论,从而学会了光合作用这节课的主要内容。然后,教师在通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将学会这部分内容。总之,通过学生自己做实验去探究,这样对光合作用的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培养了他们认识问题,主动探究的能力,还有对创新能力的思维的培养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启发学生运用知识来说明或解决实际问题,在分析和说明问题过程中领悟光合作用在生物界乃至整个自然界中的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学生的自身的各方面的能力,更好地为学习新的内容做好铺垫。

(二)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

1.通过例题示范,克服思维定势。

在做练习题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举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事情,这样,学生在面对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就能遇到的事情时,就会觉得很熟悉,理解起来也很容易,从而打开学生逆向思维的能力,引导他们对问题的思考方式的转变,防止固定在一种思维上去思考问题,这样就造成了思维定势了。

2.活跃逆向思维的思路,一题多变。

对一些习题,改变某些条件,或把原因和结果对调,以及把知道的和不知的对调,来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这样做,可以活跃学生逆向思维的训。3.正逆双向思维的联结,正逆互用。针对某个问题,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利用正向思维的方式去思考,如果解决不了,那么就要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这时候,可以用逆向思维进行思考,如果能思考出来,证明思考方法正确。

三、结语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5

在初中语文的开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下工夫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要想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创设民主、平等、轻松、有趣的教学环境,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去平等对待所有学生,积极鼓励学生展开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敢于创新并挑战权威,从而形成良好的能够激发全体学生兴趣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要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次提问,我国自古以来就倡导“学贵知疑”,有疑问学问才能进步,教师要对学生善于独立思考并提出疑问持支持鼓励的态度,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中闪光点,并顺势而为加以引导。最后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考问题的主动性。在开通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提前设置一些问题,通过问题的解答来促进学生的思维和课堂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不但教授了学生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营造了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一个较为满意的教学效果。

二、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促进学生思维的方式和方法很多,观察、分析、比喻、概括、联想、比较、分类等都是开展思维的有效手段,下面我们主要介绍观察法和联想法两种。

(一)观察法

首先,观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前提,较为常见的观察方法包括顺序观察与对比观察两种。我们提倡在观察中进行思考、在思考中进行观察,将观察与思维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文学作品都是作者在细微观察的基础上完成的,这些文学作品为学生提供了有效的观察方法,将这些文章作为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深刻领悟作者的观察方法与技巧,就能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有效培养。

(二)联想法

联想与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和创新的过程,也是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例如,在进行语文课《天上的街市》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想象体会诗歌中的奇妙景象,作者通过联想,利用轻快流利的笔调描绘出天上街市的情景,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美好情怀,将这种联想传递给学生,就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设计系列性训练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的品质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起着重要作用,思维品质包括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等。在初中教育时期,学生的思维方式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理解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法”来设计一系列训练,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反映了对知识或方法的迁移能力,展现了大脑思维活动的灵活度。在语文课《钱塘湖春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一个限定的时间内,通过联想来描述钱塘湖的春景,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思维敏捷性的培养,也有利于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思维的深刻性

教师要着重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改变以往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利用问题教学法鼓励学生多问为什么,有了疑问才能有效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钻研问题、认识事物本质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学习,积极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交流、探讨,全面理解所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通过布置课堂作业或撰写心得体会等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三)思维的批判性

思维的批判性指的是在思维活动中善于对思维过程进行精细检查的智力品质。思维的批判性对于消化所学知识、强化思维能力、培养研究精神等具有重要作用。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有效地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发表不同见解,努力营造一个平等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鼓励学生拥有敢于挑战权威的精神。

四、注重课堂互动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社会文化环境会对学生的思维活动产生巨大的影响,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良好的课堂氛围和课堂互动对于提高教学效果作用明显,因此,教师要特别重视课堂氛围和课堂互动的营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几分钟时间,要求学生反思并总结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这样可以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并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积极思考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进行阅读教学时,针对不同的题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分析整理,认真思考解题的方法并加以总结归纳,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指的是智力与能力之外的,但又与之相关的心理因素,它包括了人的情感情绪、思想意志、个性倾向、气质性格等因素。新课程改革将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语文教学的目标,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在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特别要注重对学生内在兴趣的了解和培养,有效地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尽量展示学生作文的优秀之处,可以从作文的立意、情感、结构、描写等角度,具体地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这些都能很好地反映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这个分析的过程,也正是展示和传递非智力因素的过程。

五、结语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6

在学生细读课本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发现社会提出的就是将两党合并起来,而建立匈牙利共和国则是共产党提出的,在找到了这一问题的答案后,教师还可以接着提出“社会为什么会答应共产党提出的条件呢,他们为什么会将政权交给共产党呢?”这一问题,这样学生们就会详细的分析匈牙利革命的实际特点,从而找到这一问题的答案:“首先,匈牙利社会是不具备独立支撑整个局面的能力的,其次,共产党才是真正掌握武装力量的”。从这些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应起到引导和启发的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就应提前设计好思维训练的内容,考虑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将学生们的思维带进所设计好的训练之中,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就能够帮助学生逐步的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2设置疑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与其他学科一样,在高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课堂上巧妙的设置疑问并且引导学生们去进行课堂讨论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学生们在不断的讨论之中才能形成思维的火花,只有教师们所设置的问题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学生们才会去积极主动的探究问题的答案。举例来说,在进行高中历史课程《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这一章节的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出“假设没有发生萨拉热窝时间,那么第一次世界大战还会发生吗”这一问题,通过这一问题引导学生们主动的进行思考,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集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中,在教师的引导以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过后,学生们就会明白:“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应是资本主义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的较大矛盾,而萨拉热窝事件只是一个导火索,第一次世界大战应是德意大两个帝国主义不断侵略和扩充的必然产物”。再比如说,进行“”这一章节的教学时,教师便可以提出“假设袁世凯没有出卖维新派,那么是不是就一定会成功”这一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学生们就会产生不同的答案,一些学生就认为:“如果袁世凯没有出卖维新派,那么慈禧就不会发动政变,那么变法就不会失败”,还有的同学认为:“与凶猛顽固的封建势力相比,维新派的实力还是太过于薄弱,因此,的失败应该是迟早的事”,另一部分同学则认为:“导致失败的根本原因就是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在学生们相互讨论过后,教师应起到很好的引导和总结作用,为学生们做出正确的解答,资产阶级的妥协性和软弱性决定了失败的命运,而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这一举动只是加速了失败的进程。教师通过巧妙的设置疑问以及诱导学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激发学生们的批判性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3借助历史资料,重点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历史教材已经更加的生动和形象了,在教材中也增加了大量的思考素材和相应的历史信息。而这些历史信息就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基础和载体,学生们应积累了足够的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帮助他们养成历史学科的能力。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也应充分的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各类历史资料,多角度的帮助学生们有效的结合和运用各种历史资料信息,并且深入的研究相关问题。举例来说,教师可以提问“中国是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作为贯穿《中国近代史》的一条主线,这一问题的知识跨度和时间跨度都非常大,只有全面的参考中国近代史的相关资料,并且进行分析和总结,才能得出答案。中国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导火索就是鸦片战争,而中法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则加剧了这一进程,之后帝国主义所掀起的瓜分中国的狂潮则导致这一局面的基本形成,最后八国联军侵华同时迫使中国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后,中国彻底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面对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时,就必须结合相应的历史资料启发学生产生深层次的思维,重点培养学生们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思维。

4扩展延伸,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历史既有自然的历史,也有社会的历史,同时在经济、科技、政治以及文化等各个领域中我们都可以看到历史知识。而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也决定了学生的思维必须具有足够的广阔性,因此,在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并且系统的分析问题,应看到事物的两面性,既要同中求异,也要异中求同,充分的认识到事物的共性和个性,充分的拓展思维的广阔性,从而取得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举例来说,在教师讲解“义和团运动“这一章节的内容时,教师便可以提问“在中国的近代史中,还有一次与义和团类似的运动是什么”,那么学生就会立刻回答出“太平天国运动”,紧接着教师应继续提问“这两次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能将新知识和旧知识紧密的结合起来,使学生对这两次运动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启动了学生的思维,同时激发了学生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师通过采取扩展延伸以及开阔学生视野等方法,充分的培养的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5结束语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7

从实践来看,以教师为主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被动的,在以学生为主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是主动的。在教学中,我从师生关系入手开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激发学生的主动思维能力。首先我考虑的就是转变观念,一要改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二要改变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绝对权威的地位。从效果来看是明显不同的。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要想取得成效,就必须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发展到学生主动的学习习惯。只有具备了自学能力,才能够凭自己的能力来获取更多、更新、更有用的知识。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接受能力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宽,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英语课上体现的更加突出。

二、教师如何巧设思维问题?

思维是需要引导的,没有教师的引导思维是散乱的。在教学中,我们发现虽然有时候学生很积极,但是由于缺乏相应的思维机会,导致学生的答案非常肤浅,缺乏深度。所以,教师应让他们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教学的设计和安排上应当始终注意教法的新颖和有创意,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具体方法有:

1、活化课文插图

牛津英语教材图文并茂,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了大量的信息,但是教材中的插图都是静态的,其内涵具有一定的内隐性。如果教师能设法让静态的插图“动起来”,使用多媒体教学或幻灯片显示,这容易激发学生用已学的语言知识把所见的进行语言输出。我在上每单元需图片导入的部分,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即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在合作中动手和动脑,进行表演,从而发挥每个人的长处,同学间相互弥补、借鉴、启发、点拨,形成立体的交互的思维网络。

2、立足基础,激发思维

知识最近发展理论强调学习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学生的思维是需要知识作为基础的,没有基础的思维是难以开展的。在英语教学中,我立足于双基教学和训练,力求做到学生学有发展,学得活,学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首抓词汇。同时要求学生充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根据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和特点,通过各种渠道把知识结构铺垫成学生思维的方式,通过提问、启发和点拨,引导学生思维,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

3、精心设置学案

初中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这需要促进主动学习习惯和能力的提高,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1)激发学习兴趣。

学案要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预习,要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突出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还应有适当应用与练习。通过对学案的使用,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

(2)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

在预习中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学案给学生提供两个或更多的选择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他所要去完成的任务,学生会觉得很有兴趣去做,去认真去完成。

(3)突出学案的目的、层次和生活性。

要使学生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让学生通过预习,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学案的设计要有层次性,要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引领学生的思维活动不断深入;给学生提供的任务越接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乐意完成。

(4)小组合作。

教学中发现:语言教学中同学间的合作尤为重要,因为语言离不开与人交流。在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分工合作、集众所长,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学生团队精神,增强班级凝聚力。这样做学生不是学少了,而是学多、学活了。做到读思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积极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课堂中巧设疑问

在教学中,我注意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各种思考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的内容上,而且要利用现学的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在课文教学时,我常采用多种思维训练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根据教材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加工,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

5、灵活的复述和演讲

复述与演讲的过程就是用大脑思维的过程,它可以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因此,笔者在课文教学上让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复述,学生在把握原文主题,故事发展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对原文内容和形式进行加工、整理、归纳、改写后进行复述,这样做,能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迅速转化,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在上听说课时,尽可能地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让他们能够充分展现自己,争取说话的机会。复述、辩论和演讲是一种培养学生各种语用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法。

三、如何进行积极评价

中学生是一个需要肯定、褒扬,需要体验成功喜悦刺激的群体。教师的信任和鼓励会能直接影响到学生求知欲的产生,能影响到学生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创造力的产生。在教学中,学生往往会产生一些稀奇古怪的非常离奇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如果给以严厉的批评、指责、训斥,那么将会压抑学生那些朦胧的、零碎的、不成片段的思想,从而会阻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评价中,笔者注意客观、公正、热情、诚恳,使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严肃性,注意发挥评价的鼓励作用,采取了以下方式进行评价:

1、鼓励性评价。

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标新立异”;对于回答错误的同学,而是说:“Pleasethinkitover.”。对于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单单划“×”了事,而是在错误部分下面划线,并在旁边注上“?”,示意学生再考虑考虑。

2、分层次评价。

不同程度的学生,设以不同程度的要求,并分层次评价指导。对优秀学生,给予严格和高要求的评价;对差点儿的,给予肯定、鼓励的评价,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尊重他们的自尊心。

思维能力论文范文8

主体性在哪里?不在于课堂的表面热闹,不在对学生学习的强行干预,而在于学生自主性思维。建构主义认为:知识的形成是学生自主构建的过程。死记硬背等学习方法只是把零碎的知识堆砌到头脑中,这样背得的知识越多,思维越被动。只有让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加工所学的知识,才能够把知识真正转化为学生自己的知识。上面实例让我感受到:记忆与阅读是重要的,但思维更重要。英语课堂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建立在思维基础上的课堂才能激发学生主体,提高学习效果。在教学实践中,年轻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经常满足课堂表面的繁荣,忽视学生内在的思维活动,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能力发展都不到位。如果在初一、二的时候拼命地让学生去背书,也许能够提高成绩,但是如果缺乏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到了高年级就会显露出先天的不足。

2、自觉性不等于自主性

“自觉”只是愿意去做,“自主”意味着“会做”,能够独立去做。案例中的女生学习是自觉的,但没有实现“自主”学习。因为缺乏“会学”的能力,思维没有在学习过程中充分激发出来,导致学习的效果差,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这样的自觉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在学生自觉的基础上,通过方法的指导,把学生引入思维的殿堂,才能够促进学生的可持续性的、终生性的发展。

3、培养思维是一个工程

没有教师的引导思维是散乱的。如何培养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培养自主性的学习呢?我认为:在案例中我的简单做法还是极其原始的,在课堂中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习方法才是关键。例如:在教学中转变师生关系,让学生处于宽松的环境,大胆思维;可以采取合作互动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动脑,进行表演与发言,形成立体的交互思维网络;可以通过问题引导,起到“以问导读、以问促思”的作用;可以突出知识的整理和归纳,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等。激发思维、培养自主,就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与空间。如果我们安排了学生的一切,学生就会成为被动的机器,无法构建自己的思维结构。例如:可以在预习中对知识点设疑、质疑、解疑,从而激发学生主动阅读、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