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知识范例

税务管理知识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1

在我国的新会计准则颁布之后,很多水利企业都开始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加强,也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上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可是在现阶段的工作开展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入面临着新的时代要求,因此,企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对企业财务控制工作的开展进行重视,特别是注意解决当前水利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工作中的问题,采取科学的措施来推动水利企业财务工作的顺利开展。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对此做了探讨。

2强化内部控制意识,充分发挥财务监督的作用

企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先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进行加强,作为单位会计和财务工作的第一责任主体,单位负责人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要对企业单位内部控制运行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负责,而在我国水利企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忽视企业财务工作内部控制管理的问题,阻碍了水利企业的稳步发展。因此,水利企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注意对企业负责人进行内部控制意识的强化。组织培训这种方式能够帮助企业领导人对自身的内控意识进行增强。让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对相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宣传培训工作进行参与,可以加强他们对内部控制工作的认识。其次,员工的职业素养也需要得到一定的培训,让他们能够通过教育培训全面深入地对内部控制进行了解和认识,从而对自身的内部控制责任感进行增强。特别是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素质教育,因为他们既是直接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人,也承担着监督内部控制制度实施的任务,所以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加强,定期地对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能够帮助他们对内部控制的方法进行准确的运用,对财务的监督作用进行有效的发挥。在水利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需要对单位的领导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进行加强,可以通过宣传培训工作,对他们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进行正确的树立,让他们能够在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中,对自己的思想意识进行不断的提高,在平时的工作中,通过对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开展,来提高自身的财务工作水平。水利事业单位的领导首先就要对财务管理工作相关的知识进行认真的学习,要重视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企业自身的实际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分析出企业存在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其次,要对财务人员进行职业培训,对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进行增强。

3建立健全控制体系,规范化内部控制运行机制

财务内部控制管理这个工作是一个系统化的工作,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一个完善、科学的工作平台进行构建,对符合本单位自身实际运营情况的内部控制措施进行采取,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可是在现阶段水利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还存在忽视单位内部控制管理的情况,没有对财务事项进行有效的约束,而且有的单位虽然对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进行了重视,可是缺乏了相应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控制体系,让财务内部控制在工作的过程中能够有一个制度能够遵循,有效地对企业内部控制运行机制进行规范化处理。分工负责制是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的管理制度,根据这个制度,能够确保财务工作人员可以充分地完成自身的工作,具体地对工作进行细化。其次,科学的对财务活动进行归类可以帮助工作人员高效地完成财务工作,从而强化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比如说,中国葛洲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在组织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建立了计划编制这样一个机构,根据所建立的这个机构各个部门都有一定的分工,各个部门要依据自己部门实际的工作状况,对部门的年度预算进行编制,并让专门的机构根据财务科所提出的有关于上年度的财务数据来初步确定财务收支的计划,然后企业领导人在初步的审核之后,再根据各个部门的意见,正式做出决策。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财务部门对财务数据进行提供,人事部门、工程管理等部门也需要向专门的机构对相关数据进行整理汇总,这样就便于以后的查询。而这个专门的机构也要在特定的时期内对本期工作进行总结,了解自身开展过程中的问题,针对性地进行解决,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4明确企业集体决策,科学制约企业管理者权利

企业在开展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对集体决策进行明确来进行,上级或者法律赋予单位领导人的权力就是所谓的重要事项决策,也是我们常说的单位领导人的职务行为。企业在开展财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对权力进行制约,这样才能够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正确性,因此,水利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提出了对每一项权力进行纵向制约和横向制约的要求,单位的每一个人的工作都能够得到一定的约束,在这样的一种方式下,因为舞弊所造成的财务报表错报概率就能够得到缓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管理者在工作中的权力,保证了企业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举个例子来说,四川省水利电力工程局在组织企业工作的过程中,对企业财务内部控制的审计监督进行了强化,该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对自身的整体预算水平进行了提高,把单位部门的运营情况和管理控制工作进行科学的认识,把财务预算的目的性和合理性科学的进行了增强。设置了相应的权力控制机制,避免了企业管理者在工作的过程中一人决策的情况,对于存在重大问题的部门,要及时的给予纠正,对不守原则、玩忽职守的工作人员进行管控,给予相应的经济、行政、法律的处罚,从而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工作质量,推动企业的快速发展。水利事业单位的财务内部控制工作随着中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改革有了新的要求,一个单位管理工作开展的有效性能够根据内部控制来进行检测,水利事业单位也是如此。因此,水利企业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要顺应时展的潮流,对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有效地对财务工作进行开展,避免财务漏洞的出现。水利事业单位和其他的企业有很大的区别,为了确保水利企业能够顺利地对自身的工作进行开展,必须要与时俱进地对财务内部控制措施进行改革,保证资金的顺利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秀艳.水利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4(4).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2

为提高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和标准,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经市政府研究,结合我市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

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加,污水处理对改善环境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对保障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维护和有效运转,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改善城市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加强污水处理费征收使用管理,自觉、及时、足额缴纳污水处理费。

二、明确征收范围,严格征收标准

(一)按规定的征收范围足额征收,对违反规定的取水用户予以关停。凡在城市规划区内使用公共管网供水和自备水源(包括自备井)向城市排水设施(包括接纳、输送城市污水、废水和雨水的管网、沟渠、河渠、泵站、起调蓄功能的湖塘以及污水处理厂)排放污水、废水的单位和个人均应缴纳城市污水处理费。使用自备水源及使用公共管网以外的供水用户的污水处理费由市水资源办公室,使用公共管网供水用户的污水处理费由市供水总公司。市水资源办要会同市国土资源局对没有实现回灌、向城市污水管网排放废水的地热井和地源热泵的用户,加强管理,对符合地热采矿权设置方案但采矿手续不完善的地热井和地源热泵补办相关手续,安装合格的计量设施,核定开采量,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对不符合设置方案要求的坚决予以关停。市水利局负责对不符合规划的自备水源,予以关停。

(二)严格征收标准,不得随意减免。污水处理费征缴要严格按照市物价局《关于调整城区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的通知》规定的标准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违规减免污水处理费。对未按规定缴纳污水处理费的,由负责的机构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不缴纳的,根据有关规定按日加收应缴纳污水处理费2‰的滞纳金;对无故拒缴、少缴污水处理费的用户,征收主体机构可以依法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或自行核减征收缴纳标准。

(三)经营特别困难的企业,缴纳污水处理费难度大的,可向市政府申请,经批准后可给予适当减免。

(四)三区企业统一政策,按统一标准缴纳污水处理费。

三、严格征管责任,规范征收使用

(一)明确征收主体。市住建局负责城区污水处理费的征收工作,根据我市实际,委托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和市供水总公司,负责市城区污水处理费征收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具体负责领发收费票据、确定征收计划、督导检查等。

(二)严格征收程序。污水处理费机构一律使用省财政厅统一印制的《省非税收入缴款书》专用票据。专用票据由市住建局统一领购并加盖“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公章,机构须到市住建局领取使用和缴销,对收取的污水处理费,单独核算,及时上缴财政专户。

(三)加强使用监管。污水处理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坐支、截留、挤占或挪用。污水处理费专项用于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排污泵站等相关设施的建设、运行、维护及支付手续费。一旦发现坐支、截留、挤占、挪用污水处理费的问题,坚决予以惩处。

四、严格奖惩措施,确保足额征收

(一)市政府根据城区供水情况,剔除合理损耗和困难用户等特殊因素确定征收计划。机构要加大征收力度,完善征收措施,按实际取水量足额征收污水处理费。对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的,执行手续费奖励政策;无故完不成征收任务的,要向市政府说明原因。

(二)为增强征收人员的积极性,可从手续费中安排一定额度对征收人员给予补助和奖励。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3

[关键词]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控

现在我国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税务风险管控不够重视,这也导致了其税务业务处理不够规范,长此以往,会给事业单位财务整体管理的更好进行造成较大的影响,导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问题。所以,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做好税务风险管控的重要性,想要做到这点就必须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对税务进行规范的处理,推动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1事业单位存在的税务风险问题

1.1相关人员对税务风险没有正确的认知

很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事业单位主要职能并不是管理税务,而是需要将精力以及工作重心放在业务开展、收入以及相关职能的履行上,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1]。甚至财务管理部门也没有真正地认识到管控税务风险的重要性,认为出现税务风险的概率比较低,并且即便是出现了税务风险也不会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严重损失,这种观念本身便是错误的。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以及法律制度的完善,若是事业单位并没有与时俱进,认识到做好税务管理对事业单位的影响,那么很容易因为税务风险出现严重经济损失。

1.2税务管理制度不够完善

很多事业单位对于税务不够重视,税务的监督更是没有真正落实,主管部门和财政审计部门进行财务检查的时候,比较重视内控制度的执行,在检查事业单位的时候,还是比较重视廉政建设方面的检查[2]。对于事业单位的税务,很少进行检查,即便是进行检查也不够全面,没有真正得到事业单位的重视。此外,很多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其制度仅仅能够确保基础工作的完善,制度的建设和更新并没有跟上我国税务制度的更新和发展,这也影响了事业单位税务风险控制更好地进行。

1.3事业单位税务管理人才欠缺

首先,事业单位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机制比较特殊,在进行人才引进的时候,存在重视政治素质轻视业务素质的情况,很多引进的税务管理人员本身的工作经验比较少,很难做好相关岗位的工作,其职业判断方面的能力也较差,这会导致税务管理存在严重风险。其次,在事业单位中,很多税务管理人员本身法制意识比较差,并且事业单位存在人文色彩浓厚的情况,监督制度以及问责制度比较欠缺,甚至有些人会利用税务管理存在的漏洞来谋求私利,这也会导致集体财产或者国家财产存在严重的流失。

2事业单位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分析

2.1相关人员不够重视

事业单位出现上述税务风险的原因比较多,其中事业单位不重视税务风险管控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3]。若是事业单位内部不够重视税务风险管理,很容易导致相关税务人员不够熟悉相关的法律和政策,从而出现税务缴纳过多或者少缴纳的情况,这也会导致事业单位被处罚,从而承受严重的税务风险。也是因为事业单位对税务风险管理不够重视,单位内部才没有进行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从而导致税务风险管理没有制度基础。

2.2执法不严

事业单位本身便不够重视税务的风险管控,这也直接导致了相关的税务工作人员并没有很好地了解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若是再存在税务机关执法不严的情况,会导致事业单位面临的税务风险更加严重。对于国家的相关税收政策,税务机关相关工作人员的理解也不够,所以,其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也不相同,若是因为税务人员不同理解也不同,对事业单位的偷税漏税判断也不同,那么会导致事业单位出现严重的税务风险,从而导致严重损失出现。

3事业单位做好税务风险管理的策略

3.1事业单位必须认识到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对于事业单位而言,领导的作用是很大的,事业单位想要真正提高税务风险管理的水平,领导便必须提高其税务管理意识[4]。事业单位在工作开展的时候,应该尽量克服以往的管理模式局限,敢于进行创新,相关的负责人也必须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知识的学习,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找到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找到问题解决策略。其次,事业单位必须做好税务管理组织机构的相关建设,事业单位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和税务风险管理的需要,借鉴企业管理的相关经验,进行税务管理部门的设立,对税务管理的义务和责任进行明确,从而切实降低税务管理的风险。

3.2事业单位必须做好日常的税务管理

首先,事业单位需要严格区分不同财政、不同税务和自身业务的相关票据,并保证使用的准确性。对于串用票据和混用票据的情况必须严格地进行控制,从而确保事业单位获得的非税收入可以及时地进行上交,做好票据购买、使用以及核销方面的管理,把票据管理和事业单位财政管理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尽量避免出现税收方面的漏洞。其次,事业单位必须做好税务统筹方面的工作,进行税务报告制度的建立,从而确保税务信息能够及时地进行交流,从而及时有效地找到税务风险方面的问题。最后,必须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只有会计信息真实,那么税款申报才能够正常进行,这便需要事业单位必须确保会计信息本身的完整性和真实性[5]。现在进行税务申报的时候,互联网税务申报已经成为了非常重要的方式,税务管理人员必须重视网络上相关数据的变化,注意纳税申报的周期,避免出现时间方面的冲突。

3.3事业单位必须重视税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首先,为了满足税务风险控制的需要,事业单位必须提高税务管理人员准入的门槛,在进行人才招聘的时候,必须重视人员本身的素质。事业单位税务工作往往比较复杂,有些税务问题需要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才才能做好,所以,必须做好应聘人员资质方面的审核。其次,事业单位应该给税务管理人员更多的机会,让其参与到培训中去,税务管理人员应该进行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不断地进行业务知识的更新,并主动积极地关注我国税务制度方面的变化,在工作的过程中敢于创新。最后,事业单位需要做好税务管理监督方面的工作,重视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对于违法行为必须加大惩罚的力度,并且还需要进行薪酬激励制度的完善来吸引更多高素质的人才[6]。

3.4进行风险防范系统的制定

风险防范系统制定对于税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现在很多事业单位这方面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制定和完善风险防范系统,事业单位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进行筹划的目的也是为了尽量降低税务风险,减少损失。事业单位应该认识到风险防范系统的重要性,对容易出现的税务问题和税务风险进行分析,并进行规避策略的制定,将其作用真正的发挥出来。

4结语

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做好税务风险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想要做好税务风险的管控,便必须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税务风险意识,做好相关的统筹和规划,这是降低涉税风险出现的重要策略。笔者主要分析了当前事业单位存在的主要税务风险问题,并探究了出现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提出了一些帮助事业单位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事业单位更好地发展。

【参考文献】

[1]肖璐,吴忠华,张亚敏.浅谈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控能力[J].纳税,2018,12(29):33.

[2]陈燊.浅探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与防控[J].现代经济信息,2018(10):228.

[3]王晓颖.科学事业单位税务管理与纳税筹划探究[J].管理观察,2017(36):171-172.

[4]冯冬梅.浅析事业单位税务风险管理及防范的问题[J].现代经济信息,2016(05):267+269.

[5]张光灵.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税务风险管控能力[J].财会学习,2015(18):162-163.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4

关键词:中医内科;证候知识管理;综合服务水平;应用

中医证候知识是指中医诊疗过程中发现、不断被使用并传承下来的重要资源[1]。基于证候知识高密集度、强专业实用性及隐性特征显著等特点,导致医务人员在学习和使用过程中存在知识难以固化及使用效率低等问题,从而使证候诊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与风险性,在降低中医药治疗效果的同时,也给患者人身安全带来隐患[2-3]。基于此,探讨证候知识管理对中医内科临床医生综合服务水平的影响,通过制定出各类疾病的证候知识库,帮助医生对疾病的证候进行分型,以提高医生的治疗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医院中医内科为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临床专业科室,年就诊人数约4万余人次,主要治疗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肾病、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肿瘤、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皮肤科以及疑难杂病等,同时承担医院各科住院患者的中医会诊工作。中医内科目前有医师14名,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医师4名;工作时间为1~38年。研究期间中医内科医生人员无变动(P>0.05),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施前应用常规管理方法。实施后组织并实施证候知识管理。①成立证候知识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和4名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医生组成,科室主任负责小组日常管理,并协助专家进行工作。另外4名医师根据科室主治的疾病的种类,分成四部分,医师根据自己擅长选择调查内容,包括收集病案信息、获取证候数据,基于证候知识理论初步制定疾病的证候知识库,在经过专家评价判断后制定出各类疾病的证候知识库,如中医高血压病证候知识管理、多囊卵巢综合症证候知识管理、肺炎血液透析等。②证候知识管理的实施。小组组织科内所有医师进行培训,培训班以理论授课、操作演示和考核的方式进行,保证所有医师都能熟练掌握各类疾病的证候知识,主要帮助医师根据患者的症状,判断出相应的疾病证候,进而采用合适方式进行治疗。此外,证候知识管理小组的成员根据临床反馈,不断更新证候知识库。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实施前后中医内科医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水平、患者证候分型符合率、患者满意度、患者疾病好转率。医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水平采用试卷进行考核,专业技能掌握采用现场进行考核,总分均为100分,由相同的专家进行命题、统一阅卷、统一评判标准。患者证候分型符合率由专家每月随机抽取100份病历进行证候分型的点评,患者证候分型符合率=证候分型正确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患者对医生解答证候知识实时响应程度的满意度及疾病好转率由电话回访方式进行调查,满意度采用Likert5点评分,疾病好转率=疾病好转患者例数/患者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GraphPad Prism 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χ±s)表示,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医生业务水平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中医内科医生专业知识技能掌握水平评分、患者证候分型符合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1。

2.2 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与疾病好转率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后患者对医生解答证候知识实时响应程度的满意度、疾病好转率等,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见表2。

3 讨论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5

[关键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物流成本;物联网技术

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细化管理、控制物流成本增加竞争优势、抢占市场份额、提升效益等方面已被提上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管理日程。

1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

1.1企业物流的外部环境不理想

因现阶段我国的国情所决定,外部环境是影响企业物流的一大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1)我国物流基础条件与技术尚有待进一步发展提升,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相差较大。基础设施规模有限,若是以我国国土面积与人口来计算运输网络密度,我国排在美国、德国、印度与巴西等国家之后。2)现代化的货物集散与储运设备匮乏,可以进行大型综合货运的物流基地的构建无法跟上市场的发展步伐,物流的标准有待进一步改进优化,因为运输手段的差异化所设定的标准也存在不同,从而使各种物流与要素之间很难实现有机结合。3)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处在过渡时期,有关物流方面的法律条文有待进一步商榷细化,物流产业的发展也处在刚刚起步阶段,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根据相关数据信息可知,不少工业企业在需要原材料时很多是企业自己想办法运输,有的则是供应商负责,这两种占比较高,交给第三方运输的少之又少;产品完成后的销售环节基本上也是企业自行安排或企业与第三方合作完成,第三方独立完成的运输占比较少,仅为16.1%。商业企业里,大部分物流都是企业自行承担,占比约为8成左右,而供货方负责物流的情况下占比不到2成。

1.2企业物流管理制度不规范

目前来看,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高管对于企业物流管理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通常比较重视产品发运环节的运输成本,没有更多地认识到物流管理对企业的实际价值;更多关注的是物流与销售、生产部门的被动服务关系,没有突出物流管理的作用。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一般是上级制定并下达年度计划,企业再将相关目标分解细化,分步骤执行年度计划,并将其分别下达给各相关部门,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与责任人。值得一提的是,有的企业虽有物流管理部门,但部门职能单一,处于被动服务状态,未以物流管理的视角来优化改进相应的管理机制,相应规章制度不健全。观察了解到,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分子公司多是没有整体的物流规章制度,多是各自为政,物流管理并未形成完整、系统化的统一机制,物流管理的真正效用也就被淹没了。

1.3企业内部库存大、周转慢,物流成本高

现在是市场经济体制为主导,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市场之间关系密切,任务饱满与不饱满时所处的生产经营状态相差悬殊,处在前者的情况下,企业开足马力进行生产,原材料的购入、产品部件的倒运、产品的发运等与物流相关的活动十分频繁;反之处于后者时,企业又基本处于停工状态,各种物流活动也随之减少。而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制造周期比较长、制造使用的原材料比较特殊,生产组织往往是以年度为指引,在岁末年初就开始准备各种物资,如果在生产经营活动开展到一定程度时,市场形势发生逆转,此时,物流上若再不能有效地把控,就出现原材料、产品大量沉积的状态。不少企业的物流信息资料出自多个环节,由于不同环节提供的信息不准确、不完整,造成在进行核算时无法得到精准的数据。目前,一般物流成本在计算时直接会以不同形式分摊到其他支出里,这样企业对物流成本很难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知,控制物流成本则更无从提及,从而导致企业的物流成本难于控制。

2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合理化途径及建议

2.1加强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内部的物流统一管理

1)统一生产组织过程中的物流管理。企业的生产组织者都知道如何去统一进行生产,但往往会忽略生产制造过程中的物流过程管理。如江钻公司的石油钻头生产制造中,三牙轮钻头和金刚石PDC钻头分别是由潜江制造厂和武汉制造厂,两个不同地域的分厂进行生产,均由各分厂独立工作来完成的。但是,当新产品混合钻头出现后,就需要由两个分厂合作完成。起初,由于两个分厂隶属于不同的成本中心,加之相隔距离较远,生产节奏不同,任务指标核算不明确,造成产品交付不及时,时常引起市场投诉;通过江钻公司生产运行部统一管理,明确任务指标核算主体,负责协调生产,加强各环节的管控,如半成品的生产、运输、产品的总装及发运等,使混合钻头的产品交付及时率大幅提高。2)设计合理的企业标准。由于石油机械使用环境比较复杂,往往对产品的质量要求十分苛刻,这也使得对原材料质量把控的十分严格,形成一套企业自有的标准,这样经常因原材料入厂检验不合格,造成原材料退货影响生产,或为满足生产加大原材料采购批量,其物流成本支出不同于一般企业。如何改进企业标准,如何在满足用户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适用的标准,降低物流及制造成本,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3)从物流管理的视角,对生产、转运、发运等物流环节中存在的难点,组成对应的项目小组开展研究,提升物流质量与效率。

2.2信息资源共享,构建物流模式

1)搭建信息共享平台,通过平台将企业的生产准备、制造过程、市场销售、产品运输等环节的物流信息串联起来,从企业接受订单开始,让各生产制造单元、各部门及各成员之间都可以第一时间获取与自身有关的物流信息,按照信息要求严格执行,并将完成情况上传平台,便于监督考核。2)设计科学合理的物流模式,根据产品处于不同的环节,设计不同的物流模式,可主要分为生产准备阶段、产品制造阶段、产品发运阶段等三块,企业可根据自身的具体状况,分阶段推进物流管理。这样让专业的人去做专业的事,才有可能使物流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

2.3运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功能架构模型

在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运用物联网技术应用功能架构模型,是石油机械制造企业提升物流管理水平的一种全新尝试,可以先从物流机械设备管理中采用物联网技术入手,物联网技术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1)监控功能。这一功能主要被应用于物流机械设备管理活动中的监控工作,所包含的工作内容为:物流机械设备的保管、维护管理、运行状况以及设备的进出场时间等,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具体方法为在相关部位安装温度湿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摄像头等,这样能够很好地保证对物流机械设备进行实时监控。2)智能分析功能。以监控功能中所得到的相关数据为依据,并对其进行分析,为物流质量的提升,提供参考建议。3)安全处置。在经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后,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

2.4加强供应物流改造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物流活动的最初阶段为企业供应物流,供应物流包括采购活动以及职能活动,石油机械制造企业供应物流在企业物流系统中是相对独立的系统。其中采购活动指的是企业与外部进行的物流活动,而职能活动指的是对物料的信息管理、运输、仓储、装卸、运输以及流通加工等。因为非法人实体与法人实体同时存在于石油机械制造企业内部,导致了物资采购权较为分散,相应的管理也较差,企业单位的大部分设备以及物资的采购多数情况下是向生产厂家直接购买,或者采用招议标采购以及供应商的方法。最近几年,为了提升对物资管理的力度,多数企业都调整采购策略,原材料由企业统一采购,搭建了职能单一的“物资采购中心”,汇总各个子公司所需要的原材料对应进行购买,这样所有子公司的物料所需集中起来,只需要委派相关的采购人员去购置就可以,其他分公司的人员就不需要采买人员经手,在有效控制成本支出的同时,更多的企业将原材料入厂阶段的物流交给供应商来完成。

2.5提高物流承包商的服务水平

石油机械制造企业的产品物流,大多是采取外包的形式,外包给外部物流企业。物流承包商的生存以及发展的关键在于,能否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的“一站式”,综合物流业务实质上是将多种运输方式一体化,其中包括海陆空运输方式,以及多种物流功能的一体化,能否提供增值业务及业务创新。企业做好产品的物流,如何帮助和引导物流承包商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开展物流服务业务,一是要加强与物流承包商的信息交流,建全配套的管理制度,强化对物流承包商的管控;二是要利用现有的物流资源,有目标、有计划、本着双方共赢的理念,设计合理的物流解决方案,使企业物流成本不断趋于合理,同时,也让物流承包商有一定预期目标利润。这样物流承包商才有可能不断改善服务手段和提高服务水平。

3结语

目前,石油机械制造企业虽然在物流管理上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是关于物流管理方面的相关概念,人们对其了解得还不够深入,普遍还停留在产品发运这一简单的运输环节上,或者是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部件转运、产品发运、产品使用信息反馈等环节各自为政、各行其是,而没有用物流管理方式将各环节贯穿,没有形成统一物流管理理念。要想使物流管理模式在企业中得以应用,除了应该具备良好的外部条件,同时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应该提高对物流管理理念宣贯,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逐步开展物流管理模式的应用。这是一项较大的工程,需要企业高管以及更多的专业型人才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马云,张岚,张沛玲.我国石油企业备件采购与供应管理思考[J].物流科技,2013,36(3):40-42.

[2]乔丽卡.“成都石油总机械厂CIMS示范应用工程项目”通过集团公司验收[J].石油机械,2005(9):59.

[3]白传悦.我国制造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合理化的途径[J].起重运输机械,2003(08):9-11.

[4]马芳君.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第三方物流经济分析[J].经济视野,2014(23):339.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6

随着国家税收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提高,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越来越大。具备税法知识,熟悉企业纳税实务,胜任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的实用型人才,在企业里具有广泛的需求。高职院校税务专业围绕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与能力需求,设计课程体系,培养具有专业特色的实用型税务人才,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实用型;税务管理人才培养;课程设计

专业课程体系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它决定着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与培养规格。我们围绕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建设、教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实训基地建设、信息化教学建设,使所开设课程能够高质量实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是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高职高专税务专业面临服务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从服务税务机关转向服务企业,其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必然要随之发生变化,对其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实施进行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与能力需求分析

随着国家税收体制改革的深入和信息化管理手段的提高,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越来越大。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设置专门从事企业税务管理的职能部门,企业税务管理事项一般由会计人员或办公室人员代为办理,存在着替代性。职业院校会计人才在工作中感到知识和能力不足的地方,主要是涉及到税法知识不熟,企业纳税实务不熟,对税务机关的信息化管理平台操作不熟练,存在着培养的短板现象。办公室等其他人员更不用说,知识技能方面存在的欠缺更多。培养具备税法知识,熟悉企业纳税实务,胜任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同时具备一些其他知识技能的实用型人才,在企业里具有广泛需求,甚至取得反替代效果[1]。那么,企业实用型税务人才应具备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呢?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决定了企业实用型税务人才应具备的知识技能,企业的税务管理工作一般由三大部分构成[2],一是网络开票、税费计算、网上报税、税款缴纳、接受检查、档案管理等日常管理事项,二是涉税业务会计核算事项,三是税务筹划等税务风险管理事项[2]。要完成企业的三种税务管理工作,其知识技能要求各不相同。

1.完成网络开票、税费计算、网上报税、税款缴纳、接受检查、档案管理等税务管理工作,需要具备三个方面的知识技能,一是必须掌握和熟练运用税法知识进行税费计算,熟悉税收征收管理法律法规,避免税务风险等;二是熟悉纳税实务,掌握对企业所应负担的各种税费应如何申报,申报表的具体项目及填报规定,申报缴纳的程序和要求等实务操作事项与技能;三是熟练操作税务机关的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完成企业的网上报税和网络开票业务。

2.完成涉税业务会计核算工作需要具备三方面的知识技能,一是会计基本理论知识,二是会计实务操作技能,三是各种税费的核算规定。

3.完成纳税筹划涉及的知识技能比较多,主要是在前述两种能力的基础上,熟悉更多的税收法律法规知识,经济法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企业管理知识和对这些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能根据企业的具体问题,提出合理可行的筹划方案。

二、企业实用型税务人才培养的专业课程设计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要符合“理论知识够、注重实践性教学”教学理念[3],根据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和能力需求,构建企业实用型税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按照人才知识结构逻辑顺序与教学规律实施教学和能力培养,是专业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一)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时间设计

按照职业院校专业课程设置特点,将其划分为理实一体化课程和独立实训课程,预算各课程所需的教学时间。这个课程体系没有列示人文社科类基础课程、毕业作品、自主学习等课程。按学制3年共3000学时左右计算,上面构建的课程体系中,理实一体化课程1152学时,占比只有约39%,校内实训394学时,约占13%;人文社科类基础课教学课时一般在500学时,约占17%,校外实习至少6个月,750学时左右,占比25%左右。其余6%的学时为机动学时,可以灵活安排。

(二)专业课程的教学实施

专业课程体系按照课程内在逻辑,可以参考如下安排实施教学(如表2):教学实施时,每学期一般按500学时左右安排,专业课课程教学时数不足500学时的部分,用于安排人文社科类等基础课程。同时第1学期有军训等素质教育活动,第5学期有学业作品的写作安排,在时间上有所预留,第6学期一般是在校外实习,也未列入。上述专业课程设计仅供参考使用。

作者:涂申清 单位: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涂申清.企业税务人才的替代性分析[J].商业会计,2012(7).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7

一、企业高速发展对会计人才的

提升需求集团企业不断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管理的进程不断加深,会计人才队伍中需要更多灵活使用信息技术知识来做会计管理工作的人员,这样才能与信息化技术协同进步,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现如今,各大集团企业都在积极推进智能化管理系统的上线,在推进软件的基础建设过程中,我们发现财务人员不能积极表达清楚需求,与系统建设方进行有效的沟通,提升软件系统的建设效率及水平,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财务数据集合了企业业务各个环节的各相关业务的数据,会计人员的数据量丰富,这对会计人才的能力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例如:生产企业有采购、仓储、生产、销售、售后等各个环节数据,这都对会计人员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要求会计人员能够清楚的沟通各环节传输数据在财务系统的表现形式,财务的需求形式。在新的管理系统中,汇集到财务部门的数据是一个全过程管理数据支撑。综合型的会计人员能更多地发现各环节的管理数据表现问题,能推动各环节的数据精进,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只有更多高层次的信息化综合型会计人才才能使管理系统建设更加顺利,才能系统推动管理水平的提升,才能积极推进信息化的量化管理。

1集团型企业需要更多懂金融投资的高层次会计人才

随着企业的业务发展,为了规避单一投资的风险,集团型企业往往积极推进各种综合性的项目投资业务。因此,在面对新投资项目业务时,会计人员单一的知识不足以应对新业务变化的需求,需要对投资业务知识掌握清楚,时时关注投资的各个环节的资金需求变化动向等。同时,还要求懂得相关投资资金使用的规定。在各种投资业务开展过程中,集团企业明显感觉到金融复合型会计人才的重要性,这类会计人才正成为企业开展业务过程中的强项。

2集团型企业对税务筹划管理会计管理人才的需求

集团型企业对业务面广、分子公司多,因此对于精通税务筹划管理的会计人才有更多的需求。在集团型企业中,一个合法合规的日常工作程序及基础工作会为计税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为管理水平提升奠定基础。另外,精通税务的高级会计人员可以积极参与到新项目的投资评价过程中,筹划出新项目的投资形式、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复合型的会计人才能够将丰富的知识体系优势转化为综合管理能力优势的人才,这些人才具备了各种法律知识及财务管理知识。这种高级会计人才是具有很高的会计专业素养,对企业的运营管理有深入理解,能够为企业管理和决策提供技术支持的管理人才。复合型会计人才可以分为两类,即基础业务复合型人才和管理型会计复合型人才。基础业务层面的复合型人才是指具有税务筹划、财经法规、会计基础知识的会计基础型人才,他们需要具备将财务语言转换为管理语言的能力,能够准确地表述会计数据处理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现象,以便提供给管理层面的会计人才挖掘出更多的管理需求信息,从而能够从专业角度给集团公司提出对决策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管理层次高的复合型会计人才是能够站在一定的高度,全面看待公司的财务、投资、运营项目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支撑集团公司在管理转型发展中更好地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和资本运作,让财务管理队伍在公司发展中发挥积极的支撑推进作用。

二、会计人才队伍培养的方向

1培养三类综合型的会计人才

培养一些精通信息技术的会计人才。集团企业要积极加强培养这类人才,培养思路可以是“内外结合”的方法。首先是注重内部信息技术的专业培训,对现有的会计队伍给予定期的信息技术知识集训,要让会计人员全面了解熟悉关联的会计类数据系统的结构和各模块功能,不能只局限于会使用财务数据系统单一模块,如总账模块、资产模块。只有这样的模式培养下,会计人才队伍才能更好地完成分析、管理工作;其次集团企业可以在招聘时,适量的考虑复合型人才队伍的招聘,同时注意培养其财务管理的能力,使之成为能够很好的符合管理需求的复合型人才。懂金融的会计人才队伍的建设。既懂金融管理知识又懂会计管理知识的人才培养不能用常规的方法。集团公司可以通过外聘,也可以特殊培养。对有潜力的管理人才要积极的发现,采取委培的形式,促进其成长,为管理储备积淀管理人才队伍。集团企业还可以公开对外招聘全面会计的人才。税务型会计管理人才的培养。集团型企业的财务管理分工很明确,会计管理人才队伍往往局限于自身的那一个细化分工职责,很少去探究别的知识增进。这和集团性企业的业务分工是离不开的,原因是长期专职从事某一方面的工作,很少有机会去接触别的工作,很少参与相关的培训成长,综合能力得不到很好的改进机会。集团型复合人才的培养,应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基础工作岗位层面的复合型人才,最为有效的培养方式轮岗制,轮岗制可以让基础会计人员充分接触各种不同种类的工作,例如税务工作、账务处理工作、资产管理、仓储等;其次制定一系列的培训机制是很重要的措施手段,尤其是有针对的培训,比如,加深对财经类法律法规、税务类法律法规、金融类法律法规知识等相关学科的知识进行定期系统培训。那么,对于管理层面的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则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要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可以采用委托培养,让他们精通管理、组织行为、金融、会计等各方面的知识内容,甚至应强化培养他们的求知、思维、分析、语言、写作等各方面能力。

2复合型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的经验探讨

税务管理知识范文8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企业税务管理;筹划;方法

引言

在实施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使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发生很大改变,为推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与时俱进发展,就必须深入了解新会计准则的相关制度和要求,并通过完善企业税务管理体系、创新各项工作方法等对策,促进企业税务成本降低,不断提升企业发展水平和综合实力。

一、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优势及挑战

(一)优势。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及其筹划工作面临很大机遇,对提升企业事务管理工作水平产生深远意义。第一,广泛运用新会计准则,有利于规避税务风险、降低营销风险。比如在运用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有序的精简纳税调整程序,不断将复杂的税务管理程序变得简单,防止由于漫长的纳税过程,造成管理时间浪费以及出现不必要的税务风险问题,最大限度地降低和规避税务风险。同时,新会计准则中,针对企业无形资产也有了新的规定,强调将固定资产涉及的费用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研究阶段支出,另一部分是开发阶段支出,通过对两阶段的合理性管理,可以不断促进企业减少税负的压力,提升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效果。第二,广泛运用新会计准则,可以增加企业税务筹划的空间,扩大企业在借款费用方面的资本化范围,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企业降低税负压力,在存货管理方面,新会计准则强调“先进先出”的存货管理方法,这对促进企业降低税负压力产生深远意义,而且当物价逐步下降时,企业也能通过这种方法,减少赋税方面的压力,推动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及其筹划工作创新发展。

(二)挑战。在全面出台与普及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也给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带来很大风险与挑战。其一,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相关制度和标准提升,并且对相关税务的要求出现一定的超前性特征,要求企业在管理过程中建立统一性和一致性的管理制度,如果制度之间缺乏统一性,那么影响企业的全面发展,也会使企业在纳税任务和纳税时间方面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促进企业税务风险和问题的增加。其二,新会计准则背景下,要求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引入公允价值这一概念,这对部分企业的发展来说,带来很大压力和挑战,尤其是仍然采用旧成本计量方法的纳税企业。企业在应用公允价值这一概念的过程中,不仅会增加纳税企业的工作量,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企业税务筹划成本的增加,部分历史成本计量法,对于公允价值变动带来的损益呈现出不承认的状态。从而影响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效率提升,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风险问题。其三,新会计准则的应用和实施,也会增加企业在税务和赋税方面的压力,比如,企业需要结合新会计准则,不断调整自己公司的税务管理规定,还要通过明确各项管理工作关系的方式,进行税务管理及筹划工作,在无形之中使企业增加了税务管理和筹划方面的风险因素。

二、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及其筹划创新必要性

企业税务管理及其筹划工作,在新会计准则下需要加大创新力度。只有加大企业税务管理及其筹划的创新工作力度,才能达到与时俱进、调整税务管理方式的目标,更好地防范财务和税务风险问题,提升企业税务管理质量和效率。新时期背景下,随着国家法制力度的不断加大,对于企业税务管理及其转化工作提出新要求,就需要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结合税收法律法规相关要求,以及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合理优化税务管理和筹划环境,以此来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让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工作在良好的环境下,提升其工作效率和可行性。另外,知识新常态背景下,税务筹划专业人员数量明显增多,拥有现代化企业税务管理思想及筹划理念,需要企业税务管理工作,结合时展现状,积极转变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方式,招聘更多专业性和创新型人才,推动税务管理及税收筹划工作效率增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文化水平提升。在维护企业效益的过程中,全面运用新会计准则,也能维护和保护企业效益,推动相关工作创新发展。在运用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也能改变企业销售结算方式、降低税务风险,让管理工作和税务统筹规划工作处于合理范围内,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会计准则下企业税务管理及其筹划创新的策略

(一)培养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意识。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培养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意识,提升相关人员税务筹划工作重视程度是必要的,能够帮助企业寻找到更好的税务管理方法和筹划方式,充分发挥相关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潜能,实现对企业的良好管理和创新发展。首先,积极落实新会计准则相关要求和制度,并从企业的管理层做起,积极对新会计准则背景下的税务管理筹划工作进行宣传,增强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以及筹划意识,通过上行下效的方式,为企业发展制定相应的应对政策和发展方向。其次,在企业税务筹划与管理工作中,应该将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落实到每一个环节中,让相关管理人和筹划人在伊始就能了解防范风险的必要性,合理在税收筹划的工程中,做好抵御风险的工作,促进抗风险能力增强,在培养相关人员事务管理意识时,还可以将新会计准则深入至企业的文化建设中去,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新会计准则的应用价值,严格要求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结合新会计准则制度和要求进行,从而在实践中对员工产生影响,增强每个员工对税收政策和新会计准则制度的了解,营造良好的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氛围。最后,可以利用网络平台,普及最新税务管理知识和方法,并通过网络宣传新会计准则制度的方式,提升相关人员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意识,全面地参与到税务管理和筹划的创新工作中,为企业发展获得更多活力和方法。

(二)合理分析税务的筹划成本效益。在提升企业税务管理质量,让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发展目标时,需要合理结合新会计准则,分析税务的筹划成本效益,在了解企业成本效益的过程中,需要深入对筹划成本效益进行分析,积极挖掘其中包含的隐藏成本,促进税收管理成本降到最低,提升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水平。同时,在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中,必须认真分析各种税收筹划的方案,明确所制定和选择的税收发展方案与政策是否最适合本公司发展,以及相关发展方式是否符合法律法规,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赋税压力。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充分调动员工参与工作的积极性,并且通过让员工参与到税收改革中来的方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有效互动和沟通,也就是说,在进行企业税收管理积极筹划工作时,可以通过企业所有部门共同商讨的方式,制定满意的税收管理方案,从而避免各部门出现多缴税、少缴税的问题,推动新会计准则背景下,企业税务管理工作健全发展。在分析税务筹划成本效益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通过良好沟通和联系的方式,提升企业发展的良好公司形象和经济效益。在取得税务机关认可与信任方面,可以通过网络、电话、邮件的方式,加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在税收管理工作中,企业还要紧跟政策潮流,及时了解税务改革内容和政策,进而通过及时调整税务部门和税务管理方式等对策,促进企业发展效率和水平提升。

(三)创新增值税与所得税管理方式。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工作,需要创新增值税和所得税管理方式,积极对增值税的税务进行筹划,在筹划的过程中,可以利用赠品促销方式,促进企业产品税务压力的降低。也可以采用转变产品运输方式的对策,实现对增值税的有效税务规划与管理。在增值税的税务筹划中,企业可以应用不同的结算方式,推动企业赋税的降低,例如,托收承付销售货物、接收款方式销售货物,减少和降低企业赋税。在所得税的税务筹划与管理工作中,企业可以转变存货计价方式、销售结算方式,结合新会计准则和法律法规的相关要求,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做到最小化,促进企业自身价值的实现,提升企业在税务管理和税收筹划方面的发展效率,推动企业全面发展以及社会竞争力增强。

四、结语

总之,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税务管理工作和筹划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使企业面临很大的风险与挑战,企业税务管理和筹划工作需要培养相关人员的税务管理意识、合理分析税务的筹划成本效益、创新增值税与所得税管理方式,不断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降低企业在税务管理和赋税方面的压力,实现企业全面发展和快速进步的目标,增强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另外,在探究新会计准则的过程中,还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发展原则,为企业的今后发展获得更大的活力和发展动力。

参考文献

[1]刘金凤.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影响[J].中外企业家,2019(28):51.

[2]张友芳.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的影响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17(02):63–64.

[3]林伟雄.新会计准则在企业税务管理与筹划中的应用探析[J].纳税,2017(24):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