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管理创新范例

税务管理创新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1

关键词:创新;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

现阶段,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固有的问题,影响了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进一步优化管理方式,提升管理技术,促进财务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转变,才能切实提升财务管理工作效能,促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为医院各项事务提供保障。

一、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手段落后,管理效能低下

目前,财务管理逐渐向电算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就现阶段医院的财务管理来看,很多医院的财务管理中信息化管理水平低,财务管理的自动化、电算化发展不足,很多财务管理工作依然需要大量的人工作业,没有体现智能高效,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内容比较复杂,工作量也不比较大,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无法实现财务管理的有效目标,不利于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效能的提升。

(二)缺乏高素质财务管理人才,财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缺乏机会

目前,医院财务部门工作比较繁忙,财务管理人员也十分忙碌,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实现信息化、电算化管理,需要一定的周期,相关财务人员也不符合信息化发展的要求,财务管理人员长期从事传统的财务管理工作,很难在工作中提升信息化管理能力,无法得到显著提升,而医院聘用具备一定信息化管理基础的财务人员,又无法为他们提供信息化工作环境。在开展医院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上,很多医院也不积极,财务管理满足于眼前现状,提升困难。

二、新时期医院创新财务管理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信息化建设,促进管理方式转变

当前,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要注重保持与时俱进,积极完善医院财务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纵深推进和医疗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探索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改革创新之路,持续推动医院财务会计职能转型,完善财务管控体系,是当下医院财务管理人员亟待探讨的重点问题。新时代的财务人员要善于协调产业发展和资本运作的关系,善于平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互动。医院要就加强精细化管理,助力智慧医院建设进行探究,从财务管理视角看HRP建设出发,构建HRP系统建设,对其顶层设计和实操秘籍,预算管理、物资管理、资产管理、薪资管理、合同管理、成本核算和经济运行分析平台等阶段性成果进行学习,促进HRP平台在整合资源、支持医院整体运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人员培训,提升创新管理能力

随着国家新医改的推进,政府对公立医院的内部管理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针对医院的人、财、物等核心资源开展精细化的运营管理是落实新医改方案的重要支撑;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全行业渗透的时代,新的技术、新的运行模式也给医院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新形势下,如何利用科学的管理理念,先进的信息技术为深化公立医院改革提供坚实的助力是每一位医院职工需要去密切关注、深入学习、努力实践的重要内容。为做好医院新院区信息化建设,真正实现信息化管理,医院要积极组织相关财务管理人员难的信息化建设培训。针对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的核心理念、整体框架、信息化规划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具体针对医院在财务、成本、物流、预算、绩效等管理方面遇到的难点及困惑,结合案例提出合理化的建议。通过相关培训交流学习,提升医院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综合运营管理的各环节更深刻的认识,对解决实际管理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运用新思路,对管理和信息化的结合加深体会起到积极作用,促进医院财务管理效能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目前,医院运营管理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医院进一步创新管理,强化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促进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充实,为医院发展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管理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2

一、财务管理创新内容介绍

在企业发展中对财务管理进行创新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第一方面,针对投资战略进行有效完善和调整,结合经济时代的发展进行调整,需要生产企业具备明智投资,企业的生产活动中需要掌握市场、经济、机器、员工等,都要结合基础只适合基本技能进行,提升企业投资明智性的价值。第二方面,企业的利润要从以往的按资分配积极转化为经济要素分配经济体制下进行。企业经济要素一般包括土地、资本等,在知识经济发展时代,脑力劳动成为主要形式,要在企业发展中以知识和经济为主要因素进行,是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做法,此种分配形式能够更加贴合实际情况[1]。第三方面,延伸和拓展管理内容,企业要在发展中将无形资产管理作为财务管理的整体布局和内容,无形资产是现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点对象和内容,要体现在能够真实反映无形资产经济和结果基础上进行,在投资中要以无形资产为基础进行,考虑能否为企业带来一定人力资源,提升企业的创新意识和推动企业的发展等。

二、财务管理创新要依据的基本原则

为不断完善和整合财务管理创新意识和思维,在创新工作中要坚持和依据一定的原则进行,从而严格规范企业中所有工作人员的行为,防止在创新期间出现剽窃创新思路事件出现。财务管理的创新工作要建立在简单易行基础上进行,明确基本目标,防止出现混乱状态,避免出现不良故障。首先要结合生产企业的实际情况确立发展目标,以生产资金链条为基础进行,分析出实施具体结果,不能在形式化下完成企业的管理内容[2]。其次,目标的实现过程要综合全面的考虑和分析,不能为达到结果目的而减少生产流程,使得产品出现安全问题,所有工作都是徒劳,反而给公司带来不良影响,企业要结合时代需求不断创新和发展。为现在的运行和发展进行财务管理的及时创新,培养更多有用人才,将创新意识不断贯彻到这个企业生产过程中,为企业生产有效运行提升有利条件[3]。

三、财务管理创新的有效策略

财务管理要结合企业的内外环境综合分析进行,需要考虑企业的外部条件和内部管理情况,企业内部要为财务管理创设能够进行及时创新的条件和氛围,积极鼓励财务部门进行创新,将全新思想和理念积极融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中,将创新思维和意识作为企业发展基本标准,进而将创新意识积极融入到不同生产项目中,使得企业创新范围不扩大,使得企业财务管理更加新颖和全面。财务管理上的创新具体能够分为以下几方面展开,具体如下:

(一)构建轻松的创新氛围

环境对企业的创造具有一定影响,在新时期下人际交往关系十分密切的今天环境对创新管理行业影响效果更加明显。人员自身素养和权利等不同因素会导致企业形成不良环境和氛围,使得企业工作人员自身的表达受到限制,自信心被严重剥削,安全意识和创新意识不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不够重视[4]。成为了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阻碍作用,以此不断为企业发展构建良好、轻松的创新环境,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要为工作者积极营造公平、健康、轻松的财务管理环境,从而激发工作人员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而且,要提升创新思维的宣传程度,积极鼓励企业人员进行财务管理创新,使得企业从上到下都能够形成一股创新竞争氛围,不断激发企业人员潜在创新思维和意识。

(二)明确企业创新发展目标

财务管理创新目标的确立就是要求创新者的思路和方法能够取得一定成果,财务管理目标确立在创新前期就已经逐步的纳入到主体意识思维和整体计划中,不是单独存在的,与财务管理目标之间具有不可忽视的关系。所有创新思维和意识的出现都是建立在目标形成之前成立追求的一种本质行为,目标是企业创新不断实现的过程,是企业创新活动不断进行和推进的动力。财务管理的目标确立要结合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创新为主体进行,以创新意识和理念不断实现目标,在完成一个个小目标时,能够使得创新人员感受到创新带来了乐趣和成就感,使得创新收获更好的结果,对企业发展更有效果,不断激发更多人员加入到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中,使得企业一直在财务管理中进行创新,汲取不同人员思路和思维进行时,使得企业创新目标和范围更加明确[5]。

(三)延伸创新范围

财务管理工作中创新程度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的主要原因就是空间受到局限,所以,企业要积极为创新提供更多范围和空间,使得人员具备更多创新意识。企业要为人员财务管理创新提供一定的基础和保障,为其提供规范的创新环境和范围,在机制、法律和文本等不同制度的支持下进行创新,为创新者提供更加广泛的空间和氛围,提升企业财务创新意识和动力,为企业开发出更有效果的创新思路,在企业运行和生产中展现更多效果。

(四)改善创新环境

要对企业的内部环境进行改善,满足财务管理创新发展,要为其提供更多高素质人才,为其提供积极健康的创新环境。改变财务管理工作人员工作环境,引进全新的技术设备和工作设施等,将计算机、网络、复印机等先进技术引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减少创新的信息经济投入,提升财务管理的创新力度。进而为企业提供一定的竞争环境,以竞争形式推动和促进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性发展,在企业中没有竞争,人员工作性质将会不积极和主动,使得企业人员不具有创新的意识和思想,意识不到创新的危机感,从而导致财务管理工作不够创新。所以,企业要以竞争为媒介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以市场经济为基础,将市场发展和企业财务形成有效链接,为企业人员构建有效、科学、规范的竞争环境,使得企业内部能够针对财务管理进行积极创新、应用和再次创新的有效循环模式。还要完善机制,构建和市场经济相符合的市场机制,为企业营造独特的规章体系,促进企业创新意识的发展。

四、结束语

创新是企业不被社会淘汰的主要方法,企业要意识到创新的价值和作用,结合实际情况和内外部的环境进行,结合时代需求和人员的思路进行,为企业人员营造能够开发创新一时的氛围,不断延伸企业人员创新范围和领域,使得人员能够在财务管理创新工作中体会到成就感,以此不断激发企业其他人员的创新意识。针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改革,为人员提供能够进行创新的工作氛围和条件,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等,提升企业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武立周.推进财务管理创新提升企业管理水平[J].时代金融,2016(23):110-111.

[2]王长云.公司财务管理创新的思索[J].商场现代化,2015(1):156-157.

[3]史山兰.电子商务下的企业财务管理创新[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13):163-164.

[4]谢文强.提升供电企业财务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J].科技与创新,2015(3):58-59.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3

关键词:污水处理企业;基建;档案管理;创新研究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基础工程项目建设如火如荼,相应出现了大量基层档案资料,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日趋复杂化。作为基础工程建设的主要内容,污水处理企业的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刻不容缓。基建档案是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的与项目相关的表格、文字、图纸等各种不同形式的文件,涉及到工程前期的设计预算、期间的施工管理以及后续的工程验收等不同的环节,具有重要的保存和使用价值。新时期如何针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改进,加强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创新传统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确保基建档案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价值,是档案管理人员需要充分思考的问题。

一、不断引入先进管理理念,创新传统管理模式

任何新思想、新理念的传递都离不开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能够将需要传递的信息更有针对性地传递给目标对象,在污水处理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也需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让档案管理人员充分了解更先进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充分利用。要从思想和认识上对档案管理人员进行引导,使其从传统的档案管理模式中转变过来,走出封闭状态,加强自身在档案整理与分类等层面的专业提升,并在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档案的利用。档案管理人员要及时优化工作方式,对基建项目中涉及到的图纸、表格等资料进行分类收集整理,实现基建档案管理的条理化。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化技术被引入到基建档案管理中,为了强化基建档案管理的透明化,实现后续档案信息的共享,需要对现有的基建档案管理模式不断创新,根据具体人员制定轮班制度,对不同的账号设置不同的权限,最大限度地确保基建档案的安全性[1]。

二、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做好信息收集工作

城市地下敷设着庞杂的管道,如果在施工作业时没有一定的基建档案作为参考,那么基建施工就很难顺利开展,加上污水处理本来就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基本建设,如果需要进行建设施工都要求在可控范围之内,以避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确保污水处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加强对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监督,完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建设过程中可以充分发挥广大档案管理人员的作用,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反馈,消灭监管工作的死角,拓宽监管范围。此外,还需要做好信息收集工作,可以通过意见箱、座谈讨论、邮箱等形式对基建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了解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实际开展情况,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依据[2]。

三、建设服务体系,开展人性化管理

虽然档案管理工作已经开展了很长时间,但是更多的时候,基建档案管理主要是起档案资料保管的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其作为资料的服务价值,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缺乏服务意识,没有意识到基建档案服务工作的重要性所在。基建档案管理体系也包括档案服务体系,在开展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也要做好基建档案管理服务工作。在具体工作的开展中要把握好信息共享的尺度,根据具体的档案资料的保密程度设置差异性的服务方式,在服务到位的同时避免保密信息被查询。与此同时,还要关注档案服务对象对服务工作的看法与反馈,及时对服务的形式、范围等进行调整和优化,避免服务工作停滞不前,确保污水处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四、档案业务指导工作创新

污水处理档案业务也是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形式。可以尝试引入订单式业务指导形式,根据国家规定的档案案卷格式,向参与基建项目的各单位提供档案样板,作为其参考,确保整个基建项目中收集的档案资料的规范化。对各种电子软件形成的电子文档也要做好标准化指导,严格要求文件格式;积极引入现代化档案管理技术,推动基建档案管理网络化进程,在缓解专业档案管理人员缺口矛盾的同时,提升档案服务质量,降低档案管理投入成本。

五、做好档案信息资源整合工作,夯实信息共享基础

档案管理信息化除了需要引入信息化技术与相关设备,还需要就基建档案资料的收集进行整合,具体的整合可以分为三个板块:首先是加强在计算机使用基础上形成的所有基建项目电子文档的管理,从开始到结束全程管理,确保收集到的档案资料准确、完整。其次是做好已有项目建设经验与技术的收集整理,实现知识化管理。对污水处理企业来说,过去已经开展过的项目中涉及到相关技术经验都是部门的无形资产,为以后项目建设与改造提供了丰富的借鉴经验,是污水处理基建档案管理内容的重要板块,不容忽视。最后需要对目前污水处理基建项目中涉及到的相关应用软件进行整合,确保前期设计、后续施工监理等部门之间的信息能够畅通有序,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共享[3]。

六、不断提升基建档案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污水处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是污水处理企业的一项基础性业务工作,但又是具有管理与服务性能的工作范畴,不仅需要档案管理人员具备有相关的业务能力,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新能力。但目前我国污水处理企业中负责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大都不是档案管理专业出身,要么是其他岗位转岗,要么是从一线部门调入,虽然具备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或者管理经验,但是并不拥有系统的档案管理知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信息技术与设备也被大量应用到档案管理工作中,对污水处理基建档案管理人员来说这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学习,汲取新的档案管理知识,并将其应用到实际档案管理工作中去。通过学习和掌握档案管理知识体系,提升综合业务能力与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够在一线档案管理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使得污水处理企业基建档案管理创新成为可能[4]。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对污水处理企业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是后续污水处理基础项目改造与建设进行时重要的参考依据。需要注意的是,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并不是脱离实际存在的,而是贯穿于前期项目开展以后后续档案管理的全过程中。在具体工作开展中要充分把握基建档案管理与实际基建项目建设之间的关联性,并顺应时展潮流,引入信息化、人性化管理理念,将创新理念渗入到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去,搭建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体系,确保污水处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

参考文献:

[1]陆华.浅谈建设项目档案管理创新体系建设[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6(15).

[2]王保香.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章制度体系建设与实践[J].办公室业务,2014,5(5).

[3]韩秋莲.石油企业基本建设项目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兰台世界,2015,2(15).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4

关键词:煤化工项目;污水中试;采购;管理;创新

0引言

该煤化工项目是西部某省转型综合改革试验重大标杆项目,项目以煤为原料,年产天然气40亿立方米。项目通过煤的气化、变换、净化及甲烷合成等工艺合成天然气,配套的污水全流程处理装置含生化处理、中水回用、膜浓缩、蒸发结晶四个子装置等。污水全流程处理装置处理的污水主要包括碎煤加压气化废水经过酚氨回收后的排放水、粉煤气化废水、低温甲醇洗废水、部分其它工业废水、生活废水、循环水排污及脱盐水站浓水等。随着国家对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煤化工的污水排放标准也日渐提高。为了实现项目的污水零排放,项目组委托设计院实施了中试项目的可研、初步设计工作。本次中试项目拟在现有的煤制气工厂内,临时建设一套污水处理中试装置,通过中试试验、数据分析,验证设计院的初步设计,寻找一种煤化工高含盐废水分质资源化方法,将煤化工高含盐废水中的NaCl和Na2SO4分别结晶,得到工业盐,变废为宝,为工业化生产提供技术、经济评价依据。

1合同模式

中试项目通常是采用EPC总承包模式发包,由承包商实施详细设计、采购、建设、试验等所有工作,最终移交合同成果(包括中试装置及试验数据分析)。项目组在分析研究本次中试项目的工作性质和实际需求后,明确了本次中试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核心工艺段的最佳运行参数,为该化工项目的污水处理提供工程设计依据,对中试装置的所有权没有要求。据此,经过慎重考虑,项目组确定合同采用总包服务模式,最终成果就是服务商提供的试验数据。总包服务模式与EPC总包模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在EPC模式下,项目组是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主体,中试装置属项目组所有。鉴于中试的设备、材料均不能在煤化工项目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上使用,中试完成后,项目组需要拆除中试装置,并处置所有设备、材料。项目组还需按工程建设项目相关管理规定,实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投入人力较多。在总包服务模式下,服务方作为工程项目的施工主体,中试装置的设备、材料属于服务方。服务方以租赁形式提供设备、材料,项目组按试验期2.5年支付租赁费。其优势在于以下三方面:(1)理论上,中试的设备、主要材料可以在其他中试项目上重复使用,其租赁费按实际使用年限分摊,应低于采购费用;(2)项目组无需考虑中试后设备、材料的处置;(3)工程建设的管理及风险均由服务方承担,合同模式简单,理论上项目组投入人力较少。本次中试项目如按常规EPC总包或工程建设采购模式,既不能满足中试时间需要,又会增加后期的建设、管理成本。而采用总包服务的合同模式除满足中试目的外,还规避了上述两点不足,理论上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2采购程序

本次中试需要服务商取得某一煤制气企业的许可,获得污水水源,在其工厂内建设污水中试项目。经过市场调查,国内仅有大唐克旗、河南义马、新疆庆华等几个煤制气企业在生产。因此,有能力且有意向参与的服务商有限。为了确保采办工作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要求,项目组决定采用公开招标方式实施采购。公开招标的资格审查分为资格预审和资格后审。如采用资格后审方式,《招标投标法》规定:“自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至投标人提交投标文件截止之日止,最短不得少于二十日”,一旦招标失败,采办进度至少将损失二十日,且在招标公告时,需要完整的招标文件(包括评标办法,合同、技术附件),前期投入人力较多;如采用资格预审方式,《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规定:“资格预审文件或者招标文件的发售期不得少于5日”,“提交资格预审申请文件的时间,自资格预审文件停止发售之日起不得少于5日”,如招标失败,采办进度损失十日,且资格预审公告时,只需资格条件、资格审查标准等相关内容即可,投入人力较少。因此,项目组最终采用了资格预审的公开招标方式。在资格预审公告后,只有一家服务商A购买了资格预审文件,导致第一次资格预审失败,耗时5日。根据《招标投标法实施条例》:“通过资格预审的申请人少于3个的,应当重新招标”的规定,项目组修改了资质条件、注册资本金、财务状况等重要资格预审条款,进行第二次资格预审。在第二次资格预审中,有三家服务商购买了资格预审文件,但在资格预审文件提交截止日,仍然只是服务商A递交了资格预审申请文件,耗时12日。据此,项目组将采办方式变更为单一来源采购。经过两次资格预审后确定的单一来源采办方式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要求。本项采购工作预算金额较大,经过市场调查,有能力、有意向参与的服务商有限,如直接采用竞争力较弱的单一来源或竞争性谈判方式,存在审计风险。在公开招标的方式下,采用资格后审的比较多,其原因是资格后审的公开招标比资格预审耗时短。资格后审的程序是:招标公告、发售标书、收标评标、授标;而资格预审的程序是:资格预审公告、发售资格预审文件、评价资格预审文件、确定资格预审合格供应商并发售标书、收标评标、授标。而针对本次采购工作,考虑到公开招标很有可能会失败,这样采用资格预审反而节约了时间。

3谈判策略

项目组组织参与谈判人员成立了谈判小组,小组成员签署了《保密承诺书》和《纪律要求及廉洁自律承诺书》,在程序和制度上对谈判进行了规定。前文已经提到,总包模式和EPC模式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工程建设投资额上,而在中试试验、数据分析方面,两种模式没有太大差异。因此,项目组谈判的侧重点在于工程实施阶段的投资。我们将工程施工费用分为设备费用、主要材料费用、安装工程费、建筑工程费四部分。服务商A最终报价约为1490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约1110万元。项目组分析其价格明细表,设置的谈判目标如下:(1)设备费用:报价中设备费计算依据的折旧期为6个月,不符合国家或行业内折旧计算要求,残值率较低。国家规定:化工、医药工业专用设备折旧期限为7—14年。因本次为中试项目,使用后需要拆除,再次使用也要运输、安装,拟定折旧期限为5年,按中试试验2.5年,残值率20%计算设备使用租赁费;(2)主要材料费:报价中材料费按设计中工作量计费,无残值率;项目组考虑到此部分为一次性投入,没有再使用价值,拟按残值率20%以及核实的设计工作量计算费用;(3)安装工程费与建筑工程费:报价按设计工作量计费;项目组考虑到此部分为一次性投入,没有再使用价值,拟按核实的设计工程量计费;(4)分析化验费包含中试考核期分析化验,按照双方工作界面,此部分工作内容由项目组与第三方检测单位完成。调试运行期的分析化验次数按经验值估算,数量及金额较高。此部分实际费用的高低,取决于服务商的技术水平。因此,项目组拟以总包固定价计费,激励服务商优、快、好、省地完成前期调试、运行期工作。(5)公用工程消耗、药剂消耗量为经验估算值。项目组决定在合同中约定公用工程、药剂单价,按实际消耗数量结算。这样,项目组就能够根据实际使用数量,掌握经济评价的真实数据。

4谈判过程与结果

在谈判前期准备工作完成后,项目组与服务商A开展了第一轮谈判。本次谈判明确的工作范围,以及合同计价模式为:服务商负责详细设计、采购、施工、试验、装置调试/运行(包括分析化验)等;项目组负责考核期的分析化验工作;合同采用固定总价+单价模式,装置消耗的药剂以及公用工程采用单价计费,按最终实际消耗数量结算。第二轮谈判明确了设备的残值率为20%,折旧期为5年,本次中试租用期为2.5年;主要材料费用残值率为20%。经过以上两轮谈判,项目组与服务商A就总包服务合同价格达成了一致,谈判后价格见下表。经过谈判,最终的合同价约为910万,较报价节约了580万,其中,工程费用节省了390万元。采用固定总价+单价的合同模式,项目设计、物资采购、工程建设、调试及稳定运营、污水分析化验、设备处置等均由服务商具体负责,列入合同固定总价,减少了项目组合同风险,有利于促进服务商增强项目管理;公用工程、药剂消耗按单价及实际消耗数量结算,有利于项目组掌握中试消耗的真实数据;项目组负责考核期的分析化验等,有利于控制最终的试验成果,以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

5结语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5

关键词:金税三期;税务风险管理;方法研究

1引言

信息化时代国家推出的十二项电子政务工程,并对税务管控进行重点建设。国家税务管理的环境明显该改善,税务管理的效率和质量都得到提升。对多数企业而言,金税三期的上线带来更多的挑战。企业需要和大数据对接,以驱动业务发展。信息化技术支撑的税务管理手段和工具的应用将会加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风险。尤其新税制使用后,增值税的统一管理急需企业加强对自身的风险控制,不断优化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和手段,创新优化税务风险管理办法,主动适应税制改革环境和互联网+模式的管理大背景。

2金税三期概述

金税三期是国家税务局根据税务工作的特点研发的可以提供税务管理和决策的支持的系统。其中税务管理系统涉及个税管理、核心征管和网络发票管理三大部分内容。税务管理系统可以实税收数据的处理和相关业务工作,涵盖对所有税收业务。并且系统凭借统一的管理流程、数据处理标准以及规范的外部接入可以是实现对税务数据的动态监控,有利于税收执法的统一执行,为国家税务工作的优化提供数据服务平台。而税务决策系统主要包括数据应用和公共数据两大模块。决策支持系统则通过对数据信息的深度挖掘,实现对数据的基础分析、数据仓库和数据治理,并为不同主体提供开放的数据资料,实现数据共享。金税三期相较于以往税务管理系统具有更高的智能性,不仅可以实现票据税号和金额等全部信息的识别,还可以进行信息采集、查验和存储,智能化进一步提升了发票的真伪识别准确率。应用信息系统对发票进行识别,可以提高鉴定效率,并且有效规避个人操作中的失误,减少主观性问题导致的工作不规范。金税三期可以对所有业务工作进行详细记录,且对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记录,为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真实、完整数据信息。在金税三期系统下,税收征管单位只需要掌握企业的税务识别号便可以对纳税人的税收情况实现追查。而系统内设的商品编码监控和限制可以使税务征管单位进行针对性的监督,及时掌握企业的库存状况,通过系统计算企业库存量和商品增值额,对发票的使用情况实现精准掌控,并降低税务计算错误。该系统同时可以掌握企业全面的信息资源,实现对发票信息和企业资金流向的管理,全面掌握企业信息可以实现针对性的监督。

3金税三期下企业税务管理模式变化

3.1税务活动实现全过程管控

自2016年10月金税三期全面推广以来,税务机关对企业的管理活动逐渐过渡到全过程控制,通过五证合一实现通过识别系统进行相关信息自动关联的信息处理。系统自有的规则体系可以实现对编码的识别和管理。同时税收系统中的分类编码可以对纳税人票据上的商品和税务总局核定的税收编码进行关联,注明税率和征收率,便于税务统计、筛选和比对分析,对于不符合规范的票据进行系统自动识别和报警,实现对企业票务管理的全程监督。此外,税务机关可以通过金税三期系统实现对企业发票开具、纳税申报以及申报完成后的全过程监督。

3.2系统自动稽查,实现企业全样本监控

金税三期系统全面落实后,每天可以自动处理几千万条税务信息,相较于传统的人工甄别操作,系统自动化、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可以对风险指标进行自动过滤,完善的风险指标数据库,可以通分析系统自动识别、筛选可疑涉税业务。系统平台首次引入排队理念,系统操作员的任务工单适用双随机派单,实现对事不对人的管理,“双盲”核实推动了从管理账户到管理事物的推进。平台的自动推送任务明确了税源指向,同时推动了税务核查工作的公正廉明。同时由于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进行税务监控,无论企业性质、规模一旦发生票据错误、申报异常系统就会收到报警提示,实现自动预警,且自动派单给稽查工作人员。改变以往多抽查纳税大户的部分抽查监督,实现了对全企业样本的监控。

4“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方法创新

在互联网+税务管理模式下,企业需要加强税务风险管理,创新企业风险管理规避策略,实现对税务风险的转移和消化。

4.1企业建立税务自查流程,提高风险认知

税收自查系统应该围绕企业纳税人的税务工作内容,全面开展税务风险评估。根据企业税务管理人员和企业领导对税务风险的认知、企业所处的行业发展、企业自身组织机构、内部控制系统、涉税人员的财务管理能力和税务处理水平,结合企业自身情况,从合同流、资金流、信息流、票据流进行“四流合一”的税务自查体系。从合同流来看,企业应该规范合同管理,根据税制改革后企业经营性质、经营范围等对合同规范管理,通过合同条款的规定明确双方权责,降低企业风险。从企业的信息流来看,财务报表、账簿和财务凭证等形式都会经过财务部门,能够反映企业的经营业务状况,通过报表、账簿和凭证可以核查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环节存在的税务风险。从资金流来看,资金的流入和流出业务和指向单位应该得到关注,调查交易的真实性、公允性,通过内部自控确定资金的合理流动,规避企业资金流动过程中转移定价的发生。此外,保证企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安全传递、索取、认证和抵扣,实施发票管理,对于各单位开具或者取得发票的经办人、开票人、财务人员和开票、受票单位进行规定,传递过程的参与人员要进行移交和办理登记手续,做到每一张发票的可追可查。

4.2改进企业的风险评估手段和技术

企业采用的风险评估技术直接决定企业风险评估的效果和税务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在金税三期系统上线后,企业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技术的数据挖掘优势,通过优化企业的风险评估技术,逐步改进落后的人工稽查方式,引入信息化管理手段,从税源源头进行管理,借助技术和软件的优势,打通各个业务管理流程。目前金税三期的大数据技术成为实现税务精准稽查的核心技术,企业单靠过去人工稽查会引入过多的主观看法,并且稽查效率不高,需要借助与企业自身相匹配的税务信息系统来化解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借助税务信息系统帮助企业重新梳理税务处流程,统一税务处理方式和口径,使企业税务工作更加符合政策规定。通过企业使用适合税务管理解决方案的财务会计软件,加强票据管理、降低企业成本,创造企业价值,并自动实现票据开具、进销管理、纳税申报实现企业基础税务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尽早适应金税三期的税务管理模式。

4.3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税务风险控制体系

在金税三期管理背景下,企业需要建立规范化的内部控制系统,通过自身管理流程重塑,内部规章制度的完善,降低运营风险。建立具有前瞻性、针对性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从监督、审计、管理、考核和反馈调节机制上逐步完善内控体系,为企业自身实现增值。此外,培育以风险控制为导向的税务管控文化,完善税务制度和流程,通过评估考核以及考核结果的应用,强化对税务风险的管控。

参考文献

[1]宋丽.金税三期后企业税务风险的规避与控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8).

[2]谢卫.“金税三期”背景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18(8).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6

一、详细讲解了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知识

我国农业从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占比开始逐渐增加,农村企业的会计理论与财务管理也在逐年更新,农村企业的财会人员应尽快掌握新形势下的农业企业财务管理知识。该书在编写的过程中严格遵守农村企业经济组织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农村企业财会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依托,将水利工程项目的相关财务知识进行详细的阐述。对水利工程项目的预算、改革以及监督管理机制等知识都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对水价格的核算中存在的问题和具体的应用方法和解决措施也提出了新的思路。便于农业企业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应用,充分弥补了因从业人员综合素质较低、专业能力不强而导致的农村水利工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短板。全书共分为6章,内容包含水利工程项目的经济分析基础、项目预算和监管机制、项目划分和费用组成、水价格的核算、招投标标准以及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等相关知识。与同类型其他书籍对比,该书增加了财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知识,有助于促进农村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通过阅读和学习该书,读者能够全面地掌握农村水利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提升自身的能力水平,进而提升农村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现阶段我国许多农村企业对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没有足够的重视,这就导致企业的发展严重滞后,并且存在着无法持续发展等问题。该书的编写从结构上对水利工程相关财务管理工作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划分,按照工作的实际操作顺序进行排列,读者通过阅读本书能够有效掌握财务管理的要点和操作顺序,能够对实际工作起到作用。该书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学术性,在财务管理相关知识方面取其要点删其冗余,以最直接的案例结合最简单的语言让读者能够更加容易理解和掌握。每一章节的字数都进行了严格的控制,避免因专业术语和专业知识过于枯燥而导致可读性下降等问题。通过阅读学习本书,读者能够有效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进而提升农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二、引入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案例

该书引用了大量的水利工程专业术语和财务相关专业术语,为避免读者因文化程度有限、专业能力不强而无法深入理解和灵活掌握,采用了案例的形式来进行阐述和对比,这样能够有效满足读者对农村水利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知识的学习需求。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能够对一些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详细的讲解,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相关知识并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导性意义和实用性意义。该书作者均具备较强的财务能力水平且具有扎实的水利工程相关知识基础,编写该书时作者深入农村施工一线,充分掌握了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企业发展中对财务问题的实际需求。将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运营中存在的典型案例和财务实践经验进行整理,引进教材并以此为基础来对农村水利工程企业中的财务管理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讲解,能够让读者能够清晰易懂地理解书中的内容,将专业知识大众化,更适合农村企业财务人员进行阅读学习。在进行水利工程财务管理时应当具备扎实的财务知识和水利工程相关知识。该书对如何进行项目预算、项目划分、核算费用、成本管理、水价格核算以及财务报表信息化的建设和管理都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读者通过阅读该书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农村水利工程企业在项目运行过程中的财务管理要点和具体思路。结合农村企业的财务特点和实际运营情况来进行实践操作,能够更加灵活地掌握财务管理相关理论知识,提升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会计类书籍最重要的一点是阅读后能够将书中所讲的知识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该书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将书中案例与自身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对比,进而加深知识点的理解,并可以将书中所学应用在实际工作当中,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价值,能够作为工具书使用,或者作为财务管理工作的规范标准参考进行阅读。农村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通常并不具备较强的专业性,该书考虑到这一点在编写时采用了简洁的结构和容易理解的语言,读者阅读本书时可以通过案例的形式来对专业术语进行深入理解,能够更好地掌握农村水利工程企业的财务管理要点。

三、提出新形势下农村水利工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思路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7

[关键词]信息化;税收管理;创新

在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形势下,电子商务发展越来越快,信息化时代给税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发达国家,税务管理已经开始将税收的信息化重点转移到数据的具体运用上,这对我国适应新形式,完善税务改革具有重要意义。信息化时代,加强税收管理创新工作是业界人士应深入思考的问题之一。

1信息化条件下加强税收管理创新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到来,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生活方式。新形式下,只有掌握了知识经济的主动权,才能有能力掌握经济发展的新动向。目前,各国都致力于制定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完善国家创新体系,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在我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经济杠杆,税收在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国要步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就要加强税收管理上的创新。即要从税收管理理念、管理手段及管理方式上进行创新,充分依托计算机技术,以过程控制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征管质量和执法水平为目标。税收管理创新是一项科学、严谨、复杂而又具体的系统工程,税收管理理念创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思想基础。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和推行税收的经济观、服务观、信息观是当前时代的需要,也是国家财力资源的重要保障。税收管理创新是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财力基础和激励创新的重要政策手段,信息化时代下进行税收管理创新对国家创新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2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信息资源利用效益低

CTAIS(中国税收管理信息系统)是精细税收管理的有效工具,税务管理开始采用信息化后,利用它存储了大量基础资料和数据资料,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信息共享,能有效提高税务部门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但我们也应看到,面对大量数据,缺乏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整理和加工,虽然信息很多,但能用上的却很少。此外,单项应用系统之间信息互不相通,数据多重采集、平台不统一等问题严重困扰着信息资源利用效益。

2.2税收管理方式落后,服务意识不强

目前,我国仍沿用传统的税收管理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现代税务管理的需要。传统税收管理模式中的主要的税收方式是“人管人”,按照属地划分上下级关系。这种方式往往忽视了纳税人企业具体情况,即没有从实际出发,较为死板。此外,在整个税收管理系统中,纳税服务作为重要的环节还存在严重缺失。税务机关的服务意识不强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税务机关没有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管理理念。尤其是对纳税服务的理解不够深入细致,不能真正从纳税人的需求来提供服务。

2.3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不完善

虽然信息化税务管理已经普及开来,但我国税务管理综合数据应用平台建设仍不完善,存在较大问题。在使用税务管理数据平台的过程中,很多数据相互独立,不能共享信息,难以实现综合利用。此外,各地区的数据格式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数据跨地区使用难以实现。在信息数据平台建设中,缺少统一的规范和具体标准约束平台建设。目前,已经建立起的数据平台也仅仅具有低级数据查询、报表等功能。

3信息化条件下税收管理创新策略

3.1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

要在信息化条件下有序开展税务管理工作,就要建立一个相对完善的信息管税互动机构。在新形式下进行税收管理的过程中,要坚持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使税务机关及时整合并加工用户信息,最大程度上节省人力、物力和财力,提高工作效率,简化工作流程。此外,税务管理还应根据需要完善信息管理互动环节,实时更新纳税人信息,保证税收的真实性。在建设互动机构的过程中,要制定统一标准,由政府牵头,保证信息共享。

3.2规范税收管理手段

目前,我国税收管理中面临诸多问题,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便是税收管理手段不规范。因此,规范税收管理手段尤为重要,只有加大管理力度,才能有效进行税收管理创新。国家要规范税务管理,就要出台统一的政策法规,从制度上使税务管理规范化。首先,对纳税人进行纳税评估,在评估过程中,要按照相关要求和标准进行,以保证评估结果的不准确性,保证评估的公平性。其次,提高税务管理工作者的服务意识,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制定符合实际的考核标准,对税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和考核,加强其对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其掌握新技术,从而更好地为纳税人服务。

3.3对税务管理进行分类

新形式下,税务管理要坚持与时俱进,实施专业分类,使税务工作更加简洁高效。在实际税务管理中,税务人员要结合纳税人的实际情况,按照相应的标准划分类别。在税务分类中,税务人员要具备专业性眼光,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正确分类。在这个过程中,要根据分类情况,为每项类别安排一名专业税务管理人员,使其重点关注相关类别纳税人的管理。分类管理的方法主要有:依据行业规模;依据行业性质。税务管理中采取分类管理,可以打破地区局限性,根据企业规模大小或行业性质,为其设置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从而提高管理的针对性,提升管理成效。

3.4运用信息技术加强发票管理

目前,在发票管理方面,税务部分缺乏较为准确、简洁的认证方式。而发达国家都已建设了较为完整的信息数据管理库,并采用电子发票的管理形式。我国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国情况,大力发展电子发票和监控税控收款等,以有效避免假发票的盛行。此外,采用电子信息,税务管理部门也能得到诸多满足需要的信息数据。

3.5加强税收管理机制创新

首先,我国应根据需要建立税收征管协调联动机制,有效协调牵涉到的各个部门。加强日常管理,督促各个环节相互联动,共同协调配合做好税收管理工作。其次,建立各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如工作过程中要加强综合征管部门与专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使多部门协调配合,相互制约,共同开展好税源管理工作。再次,要建立纵向的各层级税务机关间的任务分配机制。上级税务机关根据实际需要向下级下达分税税种及任务指标,畅通反馈渠道。同时基层税务机关也要针对具体任务,加强数据整理,有效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用先进的科学观念考虑各个税种的管理要求。

4结语

我国税务管理发展的趋势是信息管税,在信息化时代,加强税务管理工作,积极改革陈旧的税务管理理念,加大税务管理创新,是税务管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信息化条件下,只有完善税务管理机制,加强信息管税互动机构的建设,提高税务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在综合各项软件与硬件的情况下,税务管理的创新之路才能走的更加顺利。

主要参考文献

[1]曾飞,葛开珍.国外税收信息化管理的经验及借鉴[J].税务研究,2001(8).

[2]谢波峰.“互联网+”时代的税收风险管理[J].中国税务,2015(8).

税务管理创新范文8

1.1推动税务事业良性发展的需要

实施税务绩效管理能明确每个岗位的基本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能好地确保税费绩效管理的每个层面和相关环节均能获得有效管治,更好地实现依法治税、依法行政,进一步提高工作执行力和工作效率,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和服务水平,努力实现“三个一流”总体目标,促进税务事业快速发展。

1.2探究税务管理规律的重要途径

纵观当今国内外行政管理创新改革发展趋势,精细化管理、质量管理、效率管理、制度管理与人本管理相结合,追求服务质量和成本核算日渐成为社会发展潮流。目前,全国范围内的税务管理工作,已有不少省和县(市、区)的国税、税务局积极主动地推行绩效管理创新实践。通过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实地调研活动,相关行业人员逐渐感受到推行绩效管理带来的实际成效,同时也分享了管理水平提升的成果。

1.3防治税收系统腐化的有效方法

实施税费绩效管理能推动制度规范、执法规范、服务规范得到更好的落实,对干部的监督、考核和鞭策将会更加具体,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制度、行为保证,防治税收系统腐化。

2目标管理与税务绩效管理

2.1明确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

所谓的目标管理是能够进行组织分工、传导压力、突显重点、追求产出、落实责任,提高组织绩效的手段[2]。在目标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首要任务是明确目标,然后围绕核心目标组织分工、落实责任,齐心协力实现目标。那么,在税务绩效管理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具体工作性质实行层级管理,明确目标后也应将目标层级化,分别确立市局、各处室和县、区局等部门的使命目标和年度目标。其中,使命目标主要是税务绩效管理中最根本、最能体现价值所在的、最崇高的责任与任务。年度目标主要是配合使命目标进行分阶段的目标确立。

2.2实施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

税务绩效管理目标评价过程中,应将自上而下将目标进行逐层分解与管理评价,并且应该坚持客观、公平、公正、公开,以结果为导向,着力过程的基本准则。严格遵守层级、关联、全面、重大、赏罚分明等特殊方针。

2.3选择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方法

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评价方法主要包括自我评价、日常评价和集中评价。目标评价周期一般以年份或月份较常见,依据类型实施目标评价。目标评价要先设定指标以评估目标实现结果的情况,指标值或评价标准、评价方法、评价依据等是构成指标的重要元素。

2.4兑现税务绩效管理的组织目标

税务绩效管理组织目标兑现后应有具体的激励机制,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最终目标继续努力工作。建议实施以关键绩效指标考核的目标管理,以年、月、周的工作时间为衔接,年初定好相关细则,互相学习与监督,产生压力和动力的传导模式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能切实做到组织绩效评估的科学合理性,推动目标贴近组织使命和战略,使激励机制的导向性更为明确,最终达到各层级的自我管理。

3完善税务绩效管理的对策措施

3.1深化税务绩效管理流程

深化税务绩效管理流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促进信息流转和收集处理的顺畅。依据国家税务管理有关细则,逐步完善专用发票税控管治以及普通发票税控管理,充分利用电子政务平台,加强与工商行政管理、地方税务局、电业局等部门的信息共享,拓宽涉税电子信息采集渠道,构建信息与税费管理的关系模型,制定信息标准化规则,设计出科学合理有效的信息分析与处理方法。

3.2优化税务绩效管理方法

税务绩效管理的目标是尽可能地降低成本并且实现最大化的产出,达到投入产出最优化。因此,建议应通过设置税费成本绩效指标,还原绩效管理的实际意义。此外,应根据不同地区间的人、财、物等的实际情况而定,仅仅依据绩效数字进行考核而忽视成本核算是不尽合理的,有失公允,也会进一步影响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尤其是当面对税务系统中的人手、经费不足的状况,凸显绩效考核的成本意识、落实成本要求,尽可能地优化目标成本,方能收到最佳效果。

3.3细化税务绩效管理评价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