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风险论文范例

税务风险论文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1

1.国家税务法律的不健全

目前,国家颁布的税务法律还不健全,税务法律的有关内容还存在瑕疵。在依据相关法律条文的规范下,企业制定符合本企业特点的财务制度和税务处理制度,并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但是有关的国家法律制度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在2009年,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有关企业税务风险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该文件中存在很多问题,比如,文件的内容很呆板,实际操作性不强,该文件给出了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的原则和岗位职责,也包括具体的监督和改进机制以及信息管理的内容。但是每一个企业的行业性质、经营特点、企业规模不一样,在笼统的制度规定下,进行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是不可行的。

2.企业税务风险控制力度不强

在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中,还有一些企业没有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没有具体的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人员开展工作,税务风险的管理更是无从谈起。当真正发生税务纠纷事件时,企业的领导者不知道从哪里可以发现税务风险,更别说找到税务风险发生的原因和如何降低风险,这也给税务风险的善后工作制造了困难。目前,税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定性的指标,可信度不强,说服力较弱,因此,应该建立一个系统的全面的税务风险控制的定量指标。目前,企业还不存在反映企业全面税务信息的报表,企业相关的税务信息大都是在财务报表中找到,财务报表中一般会有营业税金及附加、应交税费和所得税费用等会计科目,但是这些会计信息的反映一般比较笼统,不具体不详细,不能达到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因此,企业可以考虑建立完善的税务量化指标,从而加强对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3.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人才不足

目前,我国的税务风险管理的研究起步较晚,大多是借鉴国外的研究经验,适合我国国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理论研究还很不成熟,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随着税务风险案例的不断涌现,现在的企业管理层已经注意到税务风险管理控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有些企业在税务风险管理与控制上已经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但是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缺乏拥有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人才,尤其是在税务筹划和风险控制方面。另外,有的企业设置了税务风险管理的专门的岗位,但是这些职位的岗位要求很高,有的企业招聘不到具备专业资格的人才,从而出现这些职位形同虚设的现象。

二、企业完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对策

1.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重视

在实际的企业经营中,税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管理人员必须加强对税务风险的重视。管理者应该增加税务风险的管理意识,防范风险的发生,只有增强风险防范的意识,提高警惕,才能及时的发现风险,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企业在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和及时处理税务风险外,还应该不断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企业的领导者应该做好宣传工作,不仅要求财务人员重视税务风险,还要要求其他职员重视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尤其是房地产行业更应该加大重视,规模大、利润高的房地产行业涉及8个税种,包括金额较大的土地增值税。2014年税收专项检查大幕已经拉开。在往年的税收专项检查的数据统计中,房地产行业成了查补税款的“大户”,有些年份甚至占到全部查补税款数额的一半。

2.不断完善税务法律制度

为了有效的管理和控制企业的税务风险,相关政府部门应该建立符合单位经营特点和业务规模的税务风险管理法律制度。目前,正在实行的是2009年的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指引(试行),随后有地方的海南省国税局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引导帮助大企业建立完善税务风险内控机制,以及广东省茂名市地税局三措施提升大企业防范税务风险能力等地方性的政策指引。但是,这些税务风险法律制度,不能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规模的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要求。另外,企业应该依据相关税收法律制度,不断完善企业内部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信息沟通机制,及时地传输税务风险信息。

3.增强税务风险的控制力度

企业应该进最大可能控制风险,最大化降低损失。在税务风险发生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当企业面对税务风险时,应该及时地找到风险发生的原因,找到应对风险的方案。增强税务风险控制强度时,首先是确立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目标,健全税务风险防范机制,将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作为企业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可以采用税源监控、纳税评估的开展、进行税务检查等一系列工作,并客观处理税务风险,针对不同等级风险实施不同的、实用的风险管理应对方案。企业可以采取资金储备的方式应对税务风险,在风险发生时,利用储备资金应对资金紧张的压力,同时,企业也可以提高银行信用,这样才能保证及时的筹集到资金。

4.培养高素质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人才

现在,在高校的课程中已经出现了税务筹划方面的课程,但是,讲授课程的教师一般是做理论研究的学者,并没有实际的税务处理经验,税务风险的管理与控制的经验更是欠缺,并且课程讲授的对象主要是高校的学生,受众面较窄,税务风险管理的人才输出数量较少,不能满足众多企业的需求。另外,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要求高,需要改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财务和税务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具备税务风险识别、管理、控制方面的知识。税务风险管理人才还应该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时的学习和了解最新的财税政策,并将其运用到实际的税务风险管理控制的工作中去。

三、结语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2

1.税务基础工作需提高

目前部分发电企业无专职税务管理人员,兼职人员税务知识较少,不能按照税法要求计算、缴纳各项税款。发票的开具、使用无专人负责和使用登记,收到发票无审核。增值税进项税抵扣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超范围抵扣的风险。财务人员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时候未进行辨识,对确实不应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进行认证,认证后未立即做进项税转出。对非增值税应税项目、集体福利或者个人消费的购进货物或者非应税劳务未全部做进项税转出。如购买餐饮设施用于职工食堂,购买节日物品用于员工个人而进行了进项税抵扣。

2.税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发电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对税务管理的理解有限、重视程度不够,造成企业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相当部分的企业未建立税务管理制度或已建立税务管理制度,但内控制度建设滞后,制度建设跟不上业务发展需要,治标不能治本;内部控制建设缺乏系统性,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容易出现管理上的盲区,结果是内部控制再多最后只是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

二、发电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1.加强会计核算工作

严格遵守《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按照准则的要求如实反映公司的经济业务,建立《财务工作管理标准》,规范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核算方面继续保持精细化和规范化的管理,会计基础工作质量继续稳步提高,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了有效的数据支持。会计核算标准化。结合公司业务特点编制《财务工作管理标准》,对核算中具体操作步骤、摘要的表述、会计凭证的附件、报销业务的发票等进行了统一要求,实现会计核算的标准化。统一和细化会计科目体系,为经营决策提供数据支持。根据业务内容细化到部门、机组、项目等,满足预算管理、作业成本管理及其他经营管理的需要。健全财务内部稽核制度:建立“稽核凭证—发现问题—反馈问题—整改完善”的闭环控制程序,对于在稽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形成月度稽核报告,提示风险,预防类似问题的发生,提高了财务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会计基础工作管理水平,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推动整体会计基础核算水平的提高。以会计核算“零差错”为目标,遵循准则,夯实基础,提高会计核算规范化程度。加强发票管理,严把发票关,特别是针对跨期发票、定额发票的规范性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列报,确保及时准确完成报表的编制上报,为股东方及各利益相关者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

2.加强税务管理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

加强对发票的规范性、报销凭证完整性的审核,防范涉税风险。充分利用税务中介专业力量的优势,分别对发票及涉税事项认真梳理,并出具审核报告,避免因会计核算等基础工作不规范引发的涉税风险。针对税务中介提出的涉税事项,逐项确认、明确整改计划、落实责任,实现规范的闭环管理,并将税务自查及税务中介审核问题举一反三,及时共享。建立《税务定期计划登记表》,月度内根据定期工作计划标注税务管理定期工作完成情况,并对不定期工作进行合理标注。建立完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增值税普通发票的保管、开具等管理制度,设立《发票使用簿》使发票使用管理规范、有效,建立较好的发票使用登记制度。

3.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

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识对税务风险防范起着决定性作用,个别发电企业基层管理人员对税务风险认识不足,随着国家稽查力度加大和法制化进程加快,税务稽查面越来越全面,侥幸过关的概率越来越小,所以管理人员必须将税务风险管理放在企业管理的首位。企业业务形成是由业务人员经办,财税人员一般是对业务进行涉税处理和履行纳税申报义务,所以业务人员对税务风险认知程度及践行情况决定着其业务的税务风险的大小,比如虚假发票的取得,合同的签订方式和形式对涉税均存在影响,业务人员对税收态度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大小。因此需要建立全员税务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从管理层到业务人员全面防范涉税风险。

4.加强税务岗位人员的综合素质

随着税收法律、法规的不断变化,税务管理岗位需要较强的专业知识。只有具备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较好地胜任本职工作。建立税收政策、法规等信息的采集与研究机制,对涉及企业外部和内部的税务信息进行归集、整理、传输与保管,建立公司级的税务知识库,实时更新税收法规政策。积极参加公司和部门组织的各项财务培训,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注册税务师等相关的课程,提高专业胜任能力。及时跟踪新的税务政策,建立相关法律、法规的获取机制,及时掌握国家税务政策变化。通过《中国税务报》等税务刊物,及时获得国家的税收法律、法规,并将相关文章建立导读索引,方便大家查阅。

5.加强税务管理工作,实现由核算向管理职能的转化

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税务管理工作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在依法合规纳税的同时,应加强税务筹划的工作,通过税务筹划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规避涉税风险。加强税务筹划与公司生产经营的结合。除争取税收优惠政策外,加强税务工作对公司生产经营的支持,特别是合同管理中涉税问题的研究。针对公司生产经营进行全面的税收筹划。

三、结论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3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根据我国当前的税务数据显示,我国税务流失率逐步降低,税收总量快速提升,但也增加了税务风险概率。造成税务风险的因素包括企业税务风险机制不完善、税务工作管理缺乏明确的管理制度、会计审计机制缺失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问题不断提高,加强应对税务风险的方法,做出良好的规划已经是企业健康发展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

一、我国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现状

税务风险具体是指企业并没有根据法律的相关规定做出相关工作,最终导致企业的利益遭受了一定的损失的情况。一个企业从生产经营之初一直到最终结束,税务风险始终是贯穿掌企业整个生命周期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企业来说,税务风险具有极其强烈的不确定性,难以被把控,并且损害较大,比如,容易出现多纳税、承担不必要税负的风险,也会产生不符合法规的情况,使企业受到处罚,并使企业的声誉受到损害。因此,想要减少税务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管理人员必须要找到税务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且尽可能的规避税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的工作人员要了解税务风险的管理体系,从而减少税务风险可能对财务以及企业利益造成的损失[1]。

二、当前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规避能力低

根据我国企业生产发展的实际情况,很多企业的管理阶层对于税务的风险管理仍然停留在较为浅显的方面,认为只要依照法律及时的缴纳相关税务就可以规避税务风险。这种想法是极其片面的,并没有将税务风险管理和企业的发展结合起来。通常企业所得税负税率为3%-5%,且税负率可以进行分类,比如,所得税负率为不含税销售收入的实际交纳所得税额×10%,增值税率为不含税销售收入的实际交纳增值税税额×10%。因此,若在发展过程中,在了解税务法律法规的情况下进行合理避税,能增强企业信誉度,使企业无形价值得到提高。除此之外,税务风险贯穿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如果仅仅将税务风险问题划分为税务问题中的一种,没有与其他部门联系起来,也很难真正规避风险,最终可能对企业造成的利益损失,阻碍企业的发展。

(二)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短缺,工作分配不合理

我国大多数企业都设立了税务相关的工作岗位,但实际的工作内容主要是纳税、缴税以及与税务部门进行沟通等。这样的工作形式很难与其他的相关人员进行相互的配合,了解企业的其他相关信息,导致信息共享、沟通十分不便。从税收的角度上看,如果税务管理人员并不能够对企业的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那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企业业务流程的管理等方面都会缺少相关的数据支持,难以正确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2]。缺少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导致工作人员对于税务风险管理的专业知识掌握较为薄弱,整体业务能力处于较低的水平。很难根据当前的经济情况以及税收政策及时的评估企业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导致工作人员不能客观地对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整体工作状态主观性较强,缺少相关的理论依据,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

三、提高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效率的具体措施

(一)制定明确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

想要真正的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为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依据,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在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时,要采用多层次的管理形式,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与企业的发展相结合。企业的最高领导人要对税务风险管理部门提供工作支持,让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了解企业的发展方向,并且参与到企业的各项决策中。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真正的在集团决策和发展中起到实际作用。除此之外,也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到企业的相关决策工作,提高员工的意识对于企业决策的影响力[3]。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直接归属到企业核心管理部门旗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和协作,提高税务风险管理部门的权威性和执行性。领导阶层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以身作则,大力支持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人员的工作,并且积极地为子公司和利润分配较高的部门提供专业的税务管理人员,配合总公司的税务部门进行工作。对于利润较小、规模较小的部门可以从财务部门调配会计或其他对于税务工作较为熟悉的人员,对税务风险工作进行兼职。这种体系的建立,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各部门以及各阶层之间的信息沟通效率,同时也可以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的整体发展,真正地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融合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提高企业的税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效率。

(二)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除了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企业还要建立完善的税务风险内部管理机制。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良好的内部环境作为支撑,只有将内部部门与税务管理部门的工作进行统一的协调和调配,才能够真正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运行,真正地将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相关部门[4]。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应该在决策层的指挥下,积极的完善税务风险管理的程序,并且维持程序的平稳运行。我积极地将企业的发展情况与税务风险的识别工作结合起来,评估出企业可能存在的税务风险,并且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制定好相应的管理策略,与企业的内部部门进行有效沟通,尽可能减少税务风险可能发生的概率。除此之外,税务风险管理部门还要及时地对评估结果进行沟通和反馈。根据各部门的实际情况不断地对税务风险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对于管理工作、运行工作、内部控制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估。进一步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提高全体员工对于税务风险基本认识,加强税务风险工作的整体工作氛围,提高员工对于是风险管理工作的工作理念,为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提供有效的人力支持和文化保证。

(三)提高企业对税务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视程度

加强税务风险评估工作,可以更加有效地对税务风险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寻找出税务风险的本质以及规律。能否有效的识别是否存在税务风险具体属于哪一种类别,以及税务风险影响程度的大小,是保证企业平稳发展和顺利运行的重要条件之一。在进行税务风险评估时,需要风险管理的工作人员对手风险的来源、状态、可能的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的评估,并且找出相应的管理责任。及时的出现问题的部门进行调整和修改,从源头上避免税务风险的扩大和发展。[5]

(四)加强对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积极引进复合型人才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4

一、中小企业的界定及税收筹划风险的内涵

中小企业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根据工信部相关规定,中小企业可划分为中型企业、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并结合行业特点来划分。一般中小企业大多规模小,人、财、物等资源相对有限;企业经营管理较集中,抗风险能力差,未形成完善的内控制度;经营范围涉及面广,但无法兼顾成本效益。税收筹划是指在符合国家法律及税收法规的前提下,通过对生产经营、理财、投资等活动的事先安排和策划,充分利用税收政策,以达到尽量少交税的目的的行为。而税收筹划风险是指在税收筹划过程中,因筹划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或者税收政策变化等,导致筹划业务不合法不合理,给企业带来一定的损失,主要有缺乏意识风险,税收筹划方案不全面风险、制度不完善风险、政策风险等。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识别及产生原因分析

(一)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识别。1.缺乏涉税风险防范意识而导致的风险。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风险缺乏防范意识,尤其是管理层只注重眼前的经济效益,对于税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对税收筹划以及风险防范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经营模式仍处于粗放型管理方式。因此,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筹划人员,也没有专业的筹划方案,往往财务人员既核算账务又兼职此项工作。由于这些财务人员本身对税收筹划缺乏经验,且不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对于频繁变化的国家税务新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并不了解。因而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往往只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相关涉税风险。长此以往,随着税务稽核比对系统的不断更新,很容易出现相关税务风险,对中小企业今后的良性发展留下了隐患。2.税收筹划方案不全面引发的稽查风险。科学合理地制定税收筹划方案对于筹划工作是否能顺利开展至关重要。而中小企业因缺乏专业人员,税收筹划方案考虑不周全,导致在实施过程中出现风险事项。一方面,有可能在制定并实施税收筹划方案期间,存在主观差异,造成后续税收筹划工作方案可能存在一定瑕疵或者出现一定主观判断错误。比如在股权转让的过程中,对被投资企业未进行利润分配,直接按照净资产转让,忽略了应缴纳被投资企业未分配利润和盈余公积形成的所得税。另一方面,筹划人员个人综合能力素质的限制,比如对税务政策的解读不够透彻,对税收筹划方案落实效果产生影响,导致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引起税务稽查风险。中小企业往往因为经营规模、资金等因素影响,很难引进高素质人才。因此,中小企业就难以切实提升税收筹划水平,进而导致实际工作中会因税收筹划方案不合理引发较大风险。3.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引发的涉税风险。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使税务工作开展过程中有可能存在风险,阻碍了税收筹划工作的开展。而且,很多中小企业为节省成本,缺乏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通常形式大于内容,从根本上无法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不仅如此,在内部控制管理过程中,财务信息不能及时传递到其他部门,造成信息传递受阻,导致筹划业务无法顺利开展。这也是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乏成熟的财务信息沟通体系,财务信息往往只局限于在财务部内部流通,缺少与其他部门的有效交流与沟通,使涉税信息很难在中小企业内部进行准确传递,影响了整个业务的有效开展。4.税收政策经常变化。为了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国家税收政策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而适时作出相应的修订。因此,税收政策具有一定的时效性,税收筹划时必须掌握最新的国家税收政策。但很多中小企业由于信息不对称,很难紧跟政策变化的脚步,从而及时调整税务管理工作;或者对新政策的解读出现错误和偏差,导致税收筹划开展受限;还有可能出现税收筹划方案中依据的税务政策已经不适用或失效,因此,往往造成税收筹划方案不合法或不合理,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税务风险,甚至可能影响企业经营的合法性。

(二)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1.管理层未能认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目前绝大多数中小企业采取高度集中的管控模式,且高层拥有直接决定权和较高的支配权。但往往这些管理层缺乏正确的税收筹划意识,对税收筹划不但不重视,而且忽略了税收筹划给企业带来的合理效益。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层只看重税负降低的幅度,忽视了税收筹划。比如为了少缴纳税,设立内外两套账,对部分利润不计入外账,采用违法手段达到降低企业税负成本的目的,为企业今后发展留下了极大的隐患。2.税收筹划不够专业化,风险意识薄弱。对于税收筹划而言,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不仅需要财务知识,也同时需要知法懂法。现阶段,中小企业中大多数没有专业的筹划人员,一般由财务人员兼任,所以缺乏专业基础,而且风险意识薄弱,因此,在税收筹划上考虑不全面,容易出现较多风险事项。而税收筹划必须是合法合理的,如果贸易流中业务虚假、商品采购和销售价格不符合市场行情、货物流资金流以及发票流是不匹配等等现象,则将会被税务认定为虚假贸易,必然受到法律的严惩。

三、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风险的应对措施

(一)树立并强化企业涉税风险防范意识。中小企业管理层应提高对税收筹划的重要性的认识,不能仅仅将降低企业税负作为税收筹划的目标,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各项税收筹划的风险,在风险与经济利益之间进行权衡。作为中小企业获得最大化利益的一种辅助方式,税收筹划对企业长远规划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企业管理层要转变粗广的经营管理模式,时刻关注市场动向,增强大局观,把握国民经济发展大方向,提高对税收筹划工作的重视程度。并建立符合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大风控体系,全员参与,特别是企业财务人员,保证财务账以及报表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树立正确的涉税理念,以会计准则和税法等相关规定为基础,合理筹划,一旦发现可能存在税务风险,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规避风险,从而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涉税风险。

(二)合理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提高筹划人员综合能力。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应当注重合理权衡企业利益与税务风险。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企业利润最大化,另一方面还要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充分考虑各种因素后,来制定合理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使企业风险降到最低,又可以获得最大的利润。当然,企业税收筹划人员专业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税收筹划的质量。因此,中小企业应提高筹划人员的综合能力。考虑到税收筹划工作需要具备较强的专业性,企业应培养一批具备专业素养人员,成立专门税收筹划小组从事相关工作。定期组织相关政策和案例培训,进行互相沟通和学习,不断增强其专业知识,丰富工作经验,使其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法律动态和科学税收筹划的方法,使税收筹划方案更具有可行性,在提高经济收益的同时规避税务风险。另外,为了提高税收筹划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可以借助外部专业人员的力量,聘请税收筹划专家来进行制定和实施税收筹划方案,,从而进一步降低企业税收筹划风险。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使中小企业得以长期稳定的发展,并可以有效防范企业的税收风险,形成良好的规范手册从而提升企业的地位。首先,企业内部要实行制度化和流程化,在制定税收筹划工作时,每项工作和每个流程都应该有对应的人员进行审核以及对接,使税收筹划方案更加合理、规范。其次,管理层应积极准确的掌握企业的各项流程、财务信息以及纳税情况等,适时为筹划方案提出合理的建议,降低税收筹划的风险。最后,企业应加强风险管控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定期全面审查税收筹划业务,是否存在风险事项,增强中小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税收筹划不仅仅是中小企业财务部一个部门的职责,是需要各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沟通,积极落实,按照制度和流程执行,以确保税收筹划方案高效有序地开展。

(四)加强与税务部门的信息沟通。我国税收政策修订比较频繁,需及时准确掌握国家各项与企业切身利益相关的税收政策,与税务部门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同时,根据最新的税收政策,及时调整税收筹划方案,保证税收筹划事项的顺利开展。同时中小企业应当时刻关注国家和地方税收网站,新政策出台后,进行正确解读,并主动与税务机关进行交流沟通,减少因对新政策在理解上存在偏差而导致税收风险,充分利用政策优惠,以达到税收筹划的目的。

四、结语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5

关键词:中小企业;税务风险

一、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类型及特点

企业的税务风险依据不同标准,可以进行不同分类。按税务风险的内容划分,可分为:所得税、增值税等具体税种的风险;违反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而产生的风险。根据税务风险发生的时间,可分为事前风险、事中风险和事后风险。中小企业税务风险主要有普遍性、损失性和可控性三大特点。普遍性指中小企业税务风险是普遍存在的。损失性是指企业一旦发生税务风险,必定会给自身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企业除了在经济上遭受直接的损失,其声誉还可能受到损害。可控性主要指在一定程度上该风险能被人为控制。税务风险是一种不确定性,虽然我们不能消除这种可能性,但可以做到“未雨绸缪”。企业可以采取各种防护措施,控制税务风险使其遭受的损失最小化。

二、 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的成因分析

(一)税务风险意识较低。中小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最根本、最关键的原因是企业管理者和财务相关人员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的企业管理者之所以没有提高税务风险意识,是因为他们在税务风险和税务风险管理之间权衡利弊,综合考虑后选择了前者,也就是任其税务风险意识淡薄。有的财务相关人员是因为其专业能力低、职业道德水平低等导致其税务风险意识低,有的财务人员则是思量权衡后选择“偷懒”,不努力工作和真心付出。

(二)企业内部相关制度不完善。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资金少,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其管理制度的全面性。在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相关内部控制不健全,主要表现在:缺乏基本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使得管理无章可循;财务管理方面随意性大,岗位设置不合理,难以保证资料真实性和全面性;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信息传递不及时,效率低下。一些中小企业没有意识到内部控制对其自身的重要性,例如,有的企业认为一人多岗不仅节约成本且提高工作效率。大多企业即使认识到内部控制的积极作用,但为了所谓的“方便”而选择忽视,将大多数财务工作交给记账公司或者会计师事务所。

(三)企业不重视纳税筹划。大多数中小企业对税收筹划不了解、不重视,为了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一心只想少缴税而采取非法手段,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税务风险,最终使企业承受惨重的损失。一些企业对我国的税法不熟悉甚至完全不了解我国的税收政策,不能及时准确地区分和知晓自身涉及哪些税种,可能因此多缴税或少缴税。另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为适应经济更好地发展,我国税收政策必然要与时俱进,而有些企业不能根据政策变化及时制定或调整税收筹划方案,导致企业违法有关法律法规,遭受处罚。还有一些企业采取纳税筹划中不当的避税筹划方式,最后给自身带来损失。

(四)税收法规变动较为频繁。我国税收政策变化频繁,以增值税为例,2016年5月1日,我国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业纳入试点。2017年7月,增值税率从四档变为三档,分别是17%、11%、6%。2018年5月,增值税税率变为16%、10%、6%这三档。2019年4月1日起,税率又修改为13%、9%和6%。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有关增值税的政策“几经波折”。税收政策变动很频繁,企业的生产经营、会计核算、纳税申报、发票管理等多方面都必须做出相应调整,而企业的管理者和相关财务人员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去重新了解和学习,若没有正确理解这些政策变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企业很容易遭受税务风险。

(五)税收征管过程中的弊端我国税务机关被赋予的权力之一是税收行政立法权,被授权的税务机关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依照一定程序制定税收行政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做出行政解释等。为了完成税收计划或谋取个人利益,执法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可能会滥用该权力,使得中小企业遭受税务风险。我国的税务机关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即在税收执法过程中,对一些征纳事项具有选择余地的处置权力。有的税务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标准,中小企业为了少缴税等自身利益,不得不花大量时间和金钱去讨好执法人员,加大了企业的税务风险。

三、 中小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措施

(一)强化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中小企业的税务风险无法完全规避,只能将其降低至企业可接受范围甚至最小。最关键、最重要的应对措施是提高企业管理者、财务人员乃至普通员工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防范税务风险不仅仅需要公司高层管理者的重视,更需要其他员工的积极配合。首先,企业高层自身应意识到税务风险防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公司应定期组织有利于增强员工税务风范风险意识的培训,动员全体员工积极参与活动。全体员工应该有强烈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强化税务风险防范对企业经营和自身利益的重要性,积极了解和学习国家的最新税收政策,共同参与和配合相关部门的工作,认真履行纳税义务,在公司内营造防范税务风险的良好氛围,使企业文化更为优秀。

(二)加强企业相关制度建设。中小企业要想做好税务风险应对,必须从自身情况出发,建立起有效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将其落到实处,避免一人身兼多职、权责不清等问题,从而降低税务风险。首先,明确责任机制,制定详细的工作规范,明确职责权限尤其是财务人员的权限。其次,保持税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独立性,并使其在权责上能够相互制衡与监督。最后,建立有关税务风险的奖惩制度,制定企业税务风险损失的范围、条件等细则,使税务风险防范与员工利益挂钩,从而减少员工“偷懒”的现象,对在税务风险防范工作中表现好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给企业造成税务风险的员工实施相应的惩罚。

(三)重视纳税筹划工作。相比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资金较少,企业不能仅仅把眼光放在广开财源上,要更注重有效控制内部和外部成本,建立健全成本约束机制。纳税筹划是企业做到节流的最佳手段之一,在合法的前提下,降低纳税成本,有利于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在不违反国家现行税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企业可以调整自身经济活动,选择最佳纳税方案,减轻企业的税收负担。由于纳税筹划是一项专业技术性很强的策划活动,策划者需要非常熟悉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做好事前筹划工作,在经济业务未发生时周密安排,同时还要坚持灵活性原则,纳税筹划方案随时间、地点、法律法规环境以及活动背景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一成不变地套用方案。因此,企业应加强对税收政策的研究,准确理解税收筹划;加大对税务及财务部门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考虑经营各环节的税负影响,做好税赋策略,提升企业的现金流入量。

(四)建立企业税务风险评估制度。对于外部原因,中小企业所能做的较少,但在自身方面,中小企业可以构建一个税务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加强对税务风险的认知度和敏感度,定期对企业的涉税情况进行全方面的评价,结合使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判断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的高低和损失性的大小。中小企业应规范企业内部涉税环节,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一个网络税务信息平台,实现企业税务信息适度共享,也为内部相关人员提供一条快速查询有关信息的渠道,便于及时识别税务风险,做到有效防范。

(五)加强信息沟通。我国税收政策的变动频繁,中小企业可以聘用专业人士或求助于中介机构,正确理解国家的税收政策并对其做出及时的反映,有效解决企业与税务机关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尽量保证企业的财务设置方面与国家税收政策同步更新。另外,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定期主动地与税务机关进行交流与沟通,咨询有关税收的专业知识和优惠政策,努力构建良好且稳定的税企关系。企业也应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保证各部门之间工作相互配合,及时了解、学习和分享国家税收方面的变动,从而掌握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

(六)加大税务风险监督力度。在税收征管的过程中,执法人员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而中小企业可以说是处于弱势地位。在此过程中,中小企业除了遵守法律法规,还应该做好监督的工作。税务风险监督包含两方面,一是对企业内部的监督,二是对税务机关的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正常有效运行需要税务风险监督机制的保证。中小企业应该加强对各部门的管理,对企业自身的税务工作和税务风险管理进行监督,同时,企业还应对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进行监督,督促税务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法律法规,了解和运用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保护自己,必要时咨询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中介机构。

参考文献

[1]罗威.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基于广东省实证调研数据[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9,26(02):83-87.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6

【关键词】税务风险;房地产企业;风险管理

1税务风险管理的含义

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运营过程中一种持续的动态管理过程。一般来讲,税务风险主要发生于企业的纳税过程中,如果出现纳税意识薄弱、未依法纳税等现象以后会出现风险问题,但是没能及时将切实可行的方法落实在风险管理中,进而形成税务风险。

2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的特征

与构成作为传统行业之一,房地产企业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房地产行业发展势态逐步放缓的当下,为使其更适应新时代的社会需求,国家针对性的监管政策陆续出台,有效规范了房地产行业的市场格局,而其财税风险也同时成为关注的焦点。

2.1特征。企业所面临风险,其特征会受到风险属性的影响。目前,房地产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其特征主要表现为:①税务风险表现在企业建设的每个环节中,贯穿于融投资、土地获取、开发建设、建筑设计、清算结算、地产销售等。②对于房地产行业而言,税务风险的存在具有客观性,并且难以被消除或者避免。对此,企业只能基于恰当的治理措施对于风险予以降低,但依然无法消除。③房地产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税务风险具有隐形性的特点。税务风险很“狡猾”,有时会隐匿于房地产企业的各种涉税行为中,除了定期以被动的形式接受外力的税务检查之外,很难被企业管理者发觉,只有在税务部门进行审核与核查时,才会发现某些不合理之处。

2.2构成。①土地取得环节的税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取得土地对应的投资在总成本中占比较高,更是开发成本中的关键。若是企业没有在二级市场上购买获得土地,同时,对方没有为其提供全额、有效、真实的增值税发票,那么必然会影响企业土地增值税清算成本、“营改增”之后增值税抵扣等。因此,税务检查应该将取得发票、支付购买土地款项的合理性作为重点。②项目建设环节的税务风险。在建设开发阶段,房地产企业所涉及的税种多达十几个,主要的税种包括土地增值税、增值税、所得税等,而这部分内容也是税务机关检查、关注的关键。除了一般的建设环节涉税业务,一些企业的特殊业务中,例如,“以物换物”“以房抵债”,或者采用房屋的方式奖励优秀员工等,都应该将其视为销售,否则会导致企业面临偷税、漏税的风险。③交付、清算阶段的税务风险。在交付以后与财税相关的事项较多,包括清算所得税实际毛利、开发项目发票、申报增值税等。以上税负均会对企业最终的利润产生直接影响。因此,一旦处理不合理,便会影响最终获得的利润。

3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控制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3.1组织机构复杂导致税务风险。相比于营业税,增值税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利用税票控税、征管严苛、链条抵扣等方面,必须严格践行销项同进项互抵的基本原则,实现计征增值税的基本目的。现在的房地产企业在市场中得标的重要因素中非常看重企业资质,而如今的房地产企业管理层级复杂,设置了很多分公司、子公司等,总公司在中标以后常常会让分公司对项目施工予以负责,采用此种分散管理的方式难以实现合同管理、核算方式、发票主体的统一,所以增加增值税抵扣的难度。

3.2无法充分获取进项发票带来税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在发展中,存在生产时限长、资金投入力度大、流动性大、产业链长等多方面的问题,所以增加了获取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难度。目前,拆迁补偿费、征地拆迁费等有专用发票。同时,临时租用房屋、个人签的多种合同也只能获得普通发票,所以并不能实现抵扣。基于此,企业进项抵扣税额水平较低,同时,增值税额增多,故而会增加税务风险。

3.3扣税凭证管理不合理形成税务风险。对于大型房地产企业而言,其所经营的项目常常涉及多个不同的地区,所以在对不同地区项目予以结算时会采用统一名称获得发票。对于这种现象的存在,会导致增值税发票复杂、量多,进而会增加归纳发票、审查发票、传递发票的难度和工作量。

3.4纳税资金不足生成税务风险。通常情况下,企业会在发票起始日形成缴纳增值税的义务。但实际上,我国建筑市场并没有形成严格、同一的规范,加之因为业主方发挥着主导作用,再受到其他多方因素的影响以后,往往会导致业主方不愿意根据合同上约定的内容支付工程款。正是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企业常常面临资金拖欠等问题。

4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防范的措施

4.1强化风险防范意识。首先,在日常的管理工作中,要想从根本上提升防范税务风险的效果,企业应该设置合理的防控体系、监督机制,并且将其落实在工作中。其次,还应该引导高层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人员树立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然后将此种思想融入管理中。其中,高层管理人员应该转变自身对于税务风险的传统认知,全面了解防范风险的方法,并且遵守政府部门实施的制度法律,然后在企业内部也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制度。最后,还应该在企业内部构建税务管理文化,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确保每一位员工都能够深化对税务风险的了解和认识,积极推进宣传、科普工作,为后续积极开展税务风险管理和防控工作提供前提条件。

4.2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基于健全的风险管控制度,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企业应对税务风险的能力。对此,可以在内部建立管理部门,对涉税事项予以严格管理,全面强化风险预防效果,降低风险出现的可能性。企业应该认识到房地产项目具有工期长、资产占用额度大的特点,同时,了解税务管理、税务工作以及方法具有复杂性的特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配备专业的人员与部门,确保人员的能力、技术、意识以及责任心可以满足税务风险管理的要求。基于此,可以实现对税务风险管理的全面指导。房地产企业也可以将项目作为立足点,结合相似案例的深入研究,明确相关的影响因素及其对运营所形成的威胁等,进而可以对风险管控制度予以全面完善,实现对税务风险管理方式的创新和改进。

4.3建立税务风险预警体系。在建立税务管理部门以后,应该明确事前控制的重要性,从而减少风险出现的概率,积极完善内部风险预警体系。最为重要的是,事前预防并不仅仅是对风险出现之前的简单处理。对于成熟的预警体系而言,可以第一时间发现企业当前经营状态中常见的税务风险,然后尽可能降低企业的损失。所以管理部门应该不断提升能力水平,积极学习风险管理、税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对设立适合企业自身的预警体系有所建树。

4.4加大资金管理力度。虽然我国对税制政策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但是房地产企业依然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因此,企业应该加大对资金的管理力度,严格根据合同的约定内容开展工作,并且按期进行工程款的催收,便于及时发放施工人员的工资。另外,提高内部资金管理的严谨性,强化预算工作的合理性、严格性,适当分散企业的资金,实现对税务风险出现概率的有效降低。

5结语

总而言之,税务风险管理是企业发展进程中的重点任务,房地产企业不仅是市场经济中的主体,同时,还影响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基于财税制度的改革,企业需要加大税务风险管理的力度,重点放在企业的内部控制发展上,需要明确内控与税务风险防范之间的关系,不断完善审批体系、内控体系、监督体系三者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帮助企业规避税务风险,提高税务筹划能力,为房地产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红霞.浅析房地产企业涉税风险及管控措施[J].商讯,2020(24):124-125.

【2】陈华.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构成及应对[J].审计与理财,2020(08):31-32.

【3】唐洪英.解读房地产公司税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策略[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8):41-42.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7

一、税务筹划的内涵

税务筹划是指在不违反相关的政策、法规的情况下,通过采用一切合法和非违法手段进行的纳税方面的策划或有利于纳税人的财务安排,是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税务筹划以最大程度的节税为目标,主要通过对纳税主体的筹资、投资、生产经营等涉税活动做出科学合理安排,以达到不缴税、少缴税或者延迟缴税的一系列事先谋划。税务筹划有利于国家通过纳税调节和配置资源,使资金流向国家鼓励发展的方向。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税务筹划工作,并将其做为企业管理中的重点工作,为做好企业的税务筹划,不惜花重金引进高端财税人才或聘请中介机构为其出谋划策,主要通过节税、合理避税、税负转嫁等手段来降低企业税务支出,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为企业和国家创造更大价值。

二、国际施工项目税收筹划的范围

(一)企业所得税的税务筹划。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就企业所得税境外税收抵免的相关政策规定,在国内进行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允许抵扣境外企业所得,扣除时准许按照“分国不分项”的操作模式,对国外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进行抵扣,但扣除总额不能超过企业在国外缴纳总额。为此企业在进行所得税税收筹划时,要积极主动同当地税务机关加强沟通协调,充分了解项目所在国的税收优惠政策。比如,有些国家为吸引外资会在某些城市设立经济特区、或为举办世博园而对外资企业提供相当优厚的减税免税政策优惠,对这些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在项目前期调研阶段就应该充分了解到,并尽量加以运用,避免因不熟悉当地税收优惠而多缴税。

(二)流转税的税务筹划。流转税的主要税种为海关关税、消费税、增值税等,做好流转税的税务筹划工作,事关国际工程施工项目成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环节众多、税种多样,尤其我国在全面实行“营改增”以后,对国际工程项目提出了许多税收优惠政策,比如对EPC项目中的设计部分免交增值税,对EPC项目中的货物采购可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为此需要企业事前积极筹划、提前准备并提供符合国内税务机关规定的相关资料,比如采购合同、发票、完税凭证等,做到应退尽退。同时大多国际施工项目对进口的物资设备大多以海关报关单为主要依据进行账务列示,为此许多国际施工项目为弥补外账成本之不足,也根据事先的税务策划适当提高报关单价,以达到充实外账成本,降低账面利润虚增,从而实现降低项目整体税负的目的。

(三)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为提高企业国际工程项目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满意度,切实维护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提高海外员工获得感,更好的促进企业的稳定和发展,我们在对海外项目进行税务筹划时,还需积极进行个人所得税的税务筹划工作。个人所得税同职工个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不同的国家对个人薪酬所得征税方式不尽相同,税率也千差万别,比如我国对个人所得税实行七档累进税率,收入越高,税负也越大,但有的国家就实行单一税率,比如哈萨克斯坦对个人所得税就实行10%的单一税率,为此要做好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工作,充分考虑到项目所在国的个税政策,事先要对税负水平进行测算,此外还要考虑在当地所交纳的个人所得税能否取得国内认可的抵扣凭证;其次,如果项目所在国个人所得税税负较国内水平较高,为避免多交税可采取国内发放一部分,项目所在国发放一部分,如在哈萨克斯坦的中资企业,普遍采取以当地的名义工资入外账,国内发放一部分,差额部分所造成的人工成本不足部分以加大其余成本(如差旅补贴、材料采购、设备购买)的方式来进行弥补。

三、国际施工项目各阶段税务筹划要点

税收筹划工作贯穿于国际施工项目的前期筹划、中期实施、后期收尾等全过程,税务筹划方案就是企业国际项目经济运营、财务管理工作的指导大纲,项目实施要紧紧抓住税收筹划方案中提出的节税目标,具体推进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

(一)项目前期筹备阶段。在此阶段,企业的重点工作是了解项目所在国相关税收政策,考虑合同如何进行预算报价,如何充分利用当地国的税收优惠政策,还要充分利用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和“走出去”企业的优惠政策,进而解决好合同涉税条款如何签订的问题。1.合理拆分合同通过对项目所在国所得税率的分析,对合同预算清单进行合理拆分,避免混合计税从高征纳;如现场间接税负较低可适当增加现场服务合同金额,增大EPC项目合同中的“E”部分(设计)和适当加大实施承包工程所需要出口的机械设备、原材料、施工机械等物资的份额。2.熟悉当地税收环境了解我国与项目所在国签订的税收协定,比如避免双重征税协定、避免歧视待遇以及跨国涉税纠纷如何沟通解决等方面的税收协议。积极研究并掌握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财经政策、在工程开始前密切关注施工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及时申请免税待遇。3.认真分析合同文件涉税条款国际施工项目大多采用签订EPC总承包合同的方式,俗称“交钥匙”工程,对合同中涉税条款表述不清晰或容易造成歧义的部分要进行认真研究,并积极同业主进行沟通并及时进行修改完善。尤其是合同约定业主代扣代缴税款的部分一定高度重视,避免出现多预扣,即使出现这种情况也要事先澄清返还的方式和期限。

(二)项目实施阶段。税收筹划方案编制好后,就要在后续的项目施工阶段认真实施,并不断的根据最新财税政策做出相应的调整,使其时刻具备可操作性和指导性,一般而言要做好如下几点:首先,就税收筹划方案要及时对项目各参建单位、各个部门进行方案交底,积极进行内部宣贯和培训,使得参与国际施工项目的各层级管理人员都意识到税收筹划的重要性,才能在平时的工作中积极配合和支持财务部门的相关工作,这样才能把税收筹划执行好。其次,积极主动聘请项目所在国专业中介机构来对有关人员实施全面的税务培训,并定期进行税务指导,对当地税务机关要求上报的各项税收报表等资料进行审核把关,必要时还要对项目的外账核算情况进行系统的内部审计,查找问题并督促指导外账核算人员进行整改,这样才能有效规避税收筹划的风险,因为税收筹划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降低税负,还要经得起当地的各种税务审计和稽查。最后,建立外账核算制度,因地制宜出台符合当地财税政策的财务核算制度和税务政策,在项目的具体实施过程当中严格遵守外账的相关规定,对因所在国的会计政策差异造成的不能进入外账的相关费用要提前做好应对策略。比如,在哈萨克斯坦用于业务招待的餐饮费用要进入外账,必须缴纳10%的个人所得税和9.5%的社会税,对这部分费用在平时发生时可采取同宾馆签协议的方式将餐饮费开进住宿类发票,或者加大出差补贴(免个税)的形式予以规避。总之,在经济业务发生前,一定要优先考虑能否进入外账的问题,应避免不规范的发票流入,取得发票后要及时核对发票金额与实际发生额是否相符、票据开的有无问题、是否含税、能否抵扣,否则日积月累就会形成难以处理的外账同内账的成本差异问题。

(三)项目收尾总结阶段。项目完工进入收尾阶段以后,项目要按要求做好各种竣工验收资料,办理工程移交,收回尾工款和质保金,对为执行项目而成立的当地分公司或项目公司要及时关闭,并及时注销在项目所在地开设的银行账户和企业税号。注销税号的目的就是为了避免以后项目所在国税务当局进行税务稽查时将已完工项目作为稽查对象,从而造成额外的税务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四、结语

税务风险论文范文8

摘要:

我国房地产业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增加就业与当地GDP方面作出重大贡献,特别是房地产开发企业缴纳的营业税、所得税等税款,对增加当地财政收入、保证政府开展行政业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地方税务部门通过对各个房地产企业在户籍管理、网上申报、加强税务稽查等方面进行税收风险管理,旨在通过实施专业化、精细化税收管理,增加地方税收收入。本文通过对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类型、产生原因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若干税收风险应对措施。

关键词:

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原因;方法措施

所谓税收风险管理是指税务机关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通过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归类,针对不同风险采取税收管理措施,以有限的税收征管资源降低税收管理风险,提高当地企业纳税额,维护当地政府稳定。例如,税务部门通过对辖区纳税企业采取网上申报辅导、风险预警、反避税稽查等手段,以差别化的手段应对不同风险类型的纳税企业,实现税收征管最大化目标。

一、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

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发展和依法治税的逐渐深入,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房地产企业税务风险若处理不当,那么就会发展成为一件危险的事情,而且随时随地都有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作为房地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层,必须对房地产企业税务的风险管控予以关注和研究。

1.税收风险表现形式。

1.1税收政策变化产生的风险。

例如,由于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对新税法政策变化的忽视,导致企业将开发房产作为本企业办公自用时,仍按视同销售处理,多缴纳当期营业税。

1.2违反税法规定产生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财务人员采取坐支销售收入、代收水电费不作销售收入、期房销售收入挂账、关联方转移利润等手段,以达到避税目的。

1.3会计核算不规范产生的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销售地下车库时不确认销售收入实现、以收据等不合理票据作为成本费用报销凭据、期间费用与开发产品成本归集混乱等会计核算行为导致房地产企业利润减少,虚增当期开发产品成本及期间费用,降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2.税收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房地产开发企业为谋取更大的经济利益,通过人为损毁会计账簿、调节收入确认时间、虚增成本费用等手段,以达到避税目的。二是税务部门信息缺乏。由于税收征管工作人员不熟悉房地产繁琐流程、自身管理企业户数众多等原因,无法真实掌握房地产企业应纳税情况,导致对房地产企业虚假申报监管不力。三是政府监管部门信息沟通不畅。房地产企业同时受到工商、土地、房产、财政、规划、税务等部门管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少沟通及尚无统一规章约束,导致各部门间对房地产企业掌握的经济信息无法实现共享,为房地产企业偷税漏税提供土壤。

二、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识别方法

税务机关应适时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进行风险识别,以降低企业税收风险,提高当地税收收入。一是税务机关在掌握国家税收政策变化的基础上,应关注中央近期出台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以及当地政府出台的相关配套政策。二是将开发企业当期施工成本、期间费用等财务指标与上期、历史同期、行业均值进行比较,以及时发现开发企业税收变化。三是税收征管人员应按照楼盘项目施工预算与承包合同对房地产企业设立税收征管台账,台账应包括楼盘项目拿地、开工、预售、交房、决算等房地产开发全部涉税过程,并根据房地产项目实施过程与税收台账进行核对,及时发现并分析产生税收差异的原因。四是以金税数据库为基础,为本地区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综合税负、分税种税负模型,定期对开发企业实际缴纳税收情况与模型进行对比,以便发现开发企业在纳税申报中存在的问题。

三、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措施

税务机关应针对已发现的开发企业税收风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以降低开发企业税收风险。

1.房地产企业在树立依法诚信纳税意识的基础上,需要健全完善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体系,对企业各项交易和经济活动真实、完整、及时地进行核算和反映,准确计算、及时申报、足额缴纳税款,健康参与市场竞争。在对交易活动进行调查和合同签订时,要重点关注对方的纳税主体资格,严格审查对方纳税资信情况,了解对方税收信用等级,防止对方转嫁税务风险,认真推敲合同条款,防止税收漏洞,尽量化解税务风险。同时,房地产企业要提高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树立税务风险意识,加强财务会计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业务、税收法律法规、各类税收政策的培训,使房地产企业财务、涉税人员意识到提高税务风险意识的重要性,提高运用税法武器维护企业权益,强化房地产企业对纳税风险的规避意识与防范能力,同时也促进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的提高。

2.通过对比情况采取相应的税收风险应对措施。税务部门应对纳税申报异常的开发企业进行跟踪监督,促使开发企业对缴税差异进行认真自查,及时补缴税款。对纳税申报情况复杂,无法查找差异原因的开发企业,税务机关应组织税务稽查部门对开发企业进行纳税评估,以便发现纳税差异原因。

3.利用金税软件数据库建立税负模型。税务机关应以金税软件数据库为基础,针对开发企业规模、楼盘价格分类建立税负模型,计算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占销售收入百分比,以该模型作为考核开发企业税负情况依据,及时发现开发企业税收风险。

4.实现房产开发企业信息共享。我国政府应建立房地产行业数据平台,并将数据在工商、税务、财政、规划、国土、建委等部门实现共享,方便各部门查询相关信息。定期对数据平台进行更新、维护,保证房地产信息具有可比性,同时通过将该系统信息与纳税情况进行对比,可以及时发现房地产开发企业潜在税收风险。

5.辅导开发企业强化税收风险管理。一是税务机关应加强房地产开发企业税收风险管理,督促企业建立税收防范机制,定期对企业进行税收政策培训,指导企业不断完善纳税网上申报流程与复核机制,在税务机关官方网站上及时房地产行业税收政策变化及相关法律汇编,供开发企业查询及下载,促使企业遵守税收规定,形成良好的纳税意识,积极缴纳各项税款。二是企业内部应建立税收风险管理机构或指派专人对企业税收风险进行评估、预警、监督,降低开发企业税收风险。

6.建立社会化综合治税机制。为加强房地产税源信息交换与监控,可开发税务、规划、建委、工商、房管和国土等部门数据交换与共享信息系统,适用于多部门信息互通,实现信息交换和数据共享。该系统应具备各种勾稽关系、逻辑校验和数据交叉对比分析功能,可据以核对纳税申报表的准确性,揭示税收风险可能存在的环节和原因,为最大程度控制风险提供导向作用。

7.指导企业建立自主化风险防控机制。宣传引导企业建立自我税务风险防控机制,是提高纳税遵从度、降低税收风险的最有效措施。要根据房地产企业规模、组织架构和管理风格,因地制宜地指导房地产企业建立税务风险防控机制,将涉税风险防范前移,由事后防范向事前预防转变,形成“二道涉税风险防火墙”。

7.1指导企业完善税务管理机构和岗位。在企业财务和内审部门设立税务风险控制岗位,明确相应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使税务管理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实行内部制约和监督。

7.2指导企业制订和完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和其他配套措施。通过分析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业务流程中税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对重大税务风险所涉及的管理岗位和资金流、实物流、单证流及信息流,制定包括合法性、真实性、合理性辨认和相互交叉稽核职责的覆盖各个环节的全流程控制措施。

7.3指导企业完善纳税申报表的编制、复核和审批以及税款缴纳程序。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和权限,保证纳税申报和税款缴纳符合税法规定,并做好纳税申报资料的保管工作。

7.4建立和完善税收政策法规的收集和更新系统。及时汇编企业适用的税收业务资料,网上供企业查询和下载,强化纳税培训和辅导,从源头上控制税收风险。

作者:方芳 单位:沈阳新经济产业园开发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勇:浅论房地产企业税收风险内控管理方法,新经济[J],2014年29期.

[2]艺阳:大企业税务风险[J].新理财.2013(01).

[3]张烈: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增值税税收风险及筹划思考,现代经济信息[J],2013年23期.

第二篇:财务指标在企业筹资风险管理中运用浅析

【摘要】

企业在筹资的过程中都会面临风险,需要采取必要的财务风险管理措施才能够对筹资风险以规避。财务指标是评价企业筹资风险的主要因素,充分认识财务指标对控制企业筹资风险的价值,有助于企业对筹资采取合理的管理措施。本论文针对企业筹资风险管理中财务指标的运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

企业管理;筹资风险;财务指标

一、引言

所谓的“筹资风险”,就是指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采用筹集资金的方式以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资金偿还困难,给投入资金的股东带来了负面影响,使资金筹集的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风险因素暴露出来。因此,“筹资风险”又被称为“财务风险”。可见,企业筹资资金并对这部分资金使用的过程中存在风险性是必然的。企业需要做到的就是对筹集资金中所存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管理策略,以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能够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二、企业筹资中运行财务指标针对风险问题进行分析

(一)企业的负债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的负债能力指标分为长期负债能力指标和短期负债能力指标。

1.长期负债能力指标

长期负债能力指标为负债比率指标,主要用于对企业所筹集资金的长期负债能力进行分析,以明确企业是否处于相对安全稳定的财务运行状态。比如,如果某企业在近三年之内的资产负债比例持续上升,就意味着该企业正面临着债务偿还压力,而且这种压力正逐渐增加。根据进一步分析,企业的行业数据以平均每年0.04的指数递增,且所赚取的利息倍数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就意味着企业的长期负债能力在逐渐弱化,已经无法按期偿还利息了。

2.短期负债能力指标

短期负债能力指标为变现能力指标,即企业采用融资的方式缓解短期内企业自有资金不足问题所具备的短期偿还债务能力,这些可以通过企业所筹集的资金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果企业在三年之内的资金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都已经超过了当年的平均数据,就说明企业对所筹集的资金具备偿还能力。但是,如果所有数据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就说明企业的偿还能力有限,这就需要企业面临资金周转紧张的问题,有必要积极地采取抵御风险的措施。

(二)企业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企业对自身所具备的资源能够充分利用,并通过合理经营而获得利润的能力,主要是通过销售利润和资产收益体现出来。如果企业的这两项都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且平均每年的盈利能力都比行业数据低,就意味着企业的运营能力比较差,经济效益不良,而且在同行业间相比,企业的竞争能力也是很弱的。因此,企业在未来的发展中,就要对企业所能够获得的利润进行挖掘,以创造条件将这一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三)企业的运行能力指标分析

关于企业运行能力指标的分析,是对企业管理层以及资产利用效率的分析,即通过对企业资金周转进行计算,分析与其相关的指标以获得企业资产的利用情况。如果通过计算结果明确企业存货周转状况良好,就意味着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关于企业存货周转状况,通过存货周转效率就可以体现出来。如果企业存货的周转速度慢,就会影响资金有效流动,导致大量资金被占用。

三、防范企业筹资风险管理的有效策略

(一)企业的资本结构要合理,确保负债要适度

企业的运营过程中,存在负债资本是必然的。如果企业仅仅依赖于股权资本运行,并不存在筹集资金的风险,就会导致企业运行中会呈现较高的资金成本,无法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但是,对于一个发展中的企业而言,如果没有股权资本,也就不会存在负债性资本。随着负债资本的增加,资金成本相应地也会有所降低,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会随之提高,与此同时风险指数也会提升。所以,要能够使筹集的资金获得最高利润,就要将最为合理的资本结构构建起来,以均衡筹资成本与可能承担的风险之间的关系,以使企业处于适度负债状态。

(二)取缔单一的筹集资金方式为多渠道筹集资金

企业筹集资金多会选用银行贷款的方式。但是,由于银行贷款需要履行复杂的贷款程序,导致贷款时间长,很有可能使企业错过良好的资金利用机会。而且,银行贷款会由于企业需要承担一定的债务负担而导致资金周转缓慢,使得财务风险系数提升。目前国家支持企业采用多种渠道融资,包括股票、债券以及民间融资等等,使周转资金的方式多元化,由此而使企业在筹集资金以及资金运用过程中所承担的风险有所降低。

(三)运用财务指标体系构建财务预警系统

要做好企业的筹资风险管理,就要考虑到企业的负债能力、盈利能力和运行能力,对相应的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有助于强化筹资风险防范。通常资金流动比率维持在20%,资产负债率在50%左右,当资金利用所获得的利润超过借款的利率,就意味着企业除了能够将债务偿清之外,还具有其他的资金支付能力。关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需要观察企业的存货情况。如果企业存货数量增长,相应地应收账款周转不灵,就需要对资金利用情况高度警觉。企业的运行能力关乎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只有当企业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才能够获得较高的利润,说明企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能力。此时,企业抵抗筹资风险的能力也会有所提升。

作者:刘海军 单位:盘锦高升经济区管理委员会

【参考文献】

[1]刘素华.综合财务分析方法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2(06)

[2]肖树强,赵息.财务分析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价值工程,2011(24)

[3]宋雪娇,牛力.财务分析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3(09)

[4]时成.衍生金融工具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大学,2013

第三篇: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在简单分析应收账款风险概念及风险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以及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三个方面探究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等相关管理策略。

关键词:

新形势;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中的药物流通直接面向市场,依靠市场进行生存,所以各类应收账款较多,而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企业倒闭等问题时有发生,使得企业需要面临着一定的应收账款风险,加强对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文章将结合时展的客观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一些个人观点与浅见,希望能够对医药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应收账款风险概念及风险产生的原因

(一)应收账款风险概念

应收账款风险指的是市场因为市场经济的自由性、债权和债务关系在解除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在赊销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过程中发生的各类风险因素。应收账款风险主要可以划分为直接风险与间接风险,直接风险指的是应收账款直接影响企业受益,使得企业受益降低,具体包含资金周转风险、机会风险、汇率风险以及坏账风险等等;间接风险主要指的是由于应收账款直接风险而造成的各类企业利润降低、主营业务收入下降等风险。

(二)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

应收账款风险产生的原因较为复杂,主要来源于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影响因素。首先在外部环境因素方面,应收账款风险产生主要是由于市场变化条件而引发的各类企业行为造成,比如一些企业以赊销的方式吸引顾客,久而久之便会引发故意拖欠的问题发生[1]。其次在内部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是由于企业自身风险意识不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匮乏等方面因素所造成,没有结合企业的实际发展构建完善的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制度,风险预测与风险评估能力不足[2]。

二、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

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主要存在着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以及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等方面问题。

(一)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

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医药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会存在着各式各样的应收账款风险,然而当前很多医药集团中没有设置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活动的重视程度不足。应收账款信用管理工作是一份专业性强同时综合性强的工作,需要结合市场变化条件,注重合作单位综合能力的分析,进而最大限度的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缺乏信用管理部门的医药集团势必会面临更多的危险因素,不利于医药集团的可持续发展[3]。

(二)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

医药集团相关管理人员应收账款的风险管理意识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当前很多医药集团企业管理人员较为注重经济效益,注重销售的过程和药物的研发,然而却忽视了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对合作单位的风险评估意识不足[4]。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医药集团发展中就会产生较多的风险隐患,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应收账款风险水平。

(三)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

完善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能够有效降低企业应收账款风险发生几率,然而当前很多医药集团企业中的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没有结合医药集团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制度。在这种问题的影响下,就会易于发生赊销审批过程不合理、销售绩效考核不合理等问题,销售人员考核指标完全只考虑销售额而与应收账款的回收毫无关系,这就不能调动销售人员催收账款的积极性,对医药集团企业的发展十分不利。

三、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方式分析

新形势下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可以通过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等方式进行科学管理。

(一)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

应收账款事前控制能够有效降低各类风险分析的发生几率,是新形势下医药集团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主要方式。医药集团可以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进而为医药集团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5]。

1.设立专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

医药集团企业可以建立专门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对企业中所遇到的各类销售活动进行风险评估。应收账款风险管理部门中的管理人员需要与销售部门、财务部分相互合作,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丰富的财务管理知识和法律知识,掌握先进的信息管理技术,在应收账款风险管理工作中具有大量的实践经验,能够科学分析市场环境并作出正确的分析和判断,为医药集团企业管理人员的科学决策提供更多的数据保障。

2.制定科学、合理的信用管理政策

信用政策是由信用条件、信用标准和收款政策所组成,完善的信用政策能够保证各类活动的有序开展。新形势下医药集团需要重新规定信用审批人资格和权限规范审批流程,明确医药集团中销售人员申请赊销期限、现金折扣、赊销额度等财务部门复核具体情况,各类销售活动需要通过信用管理部门进行综合评估,对客户的道德品性、资本实力以及偿付能力等进行总体评估,并将道德品性作为评价客户的第一指标。

(二)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

应收账款事中控制中,主要是通过规范合同管理以及加强应收账款追踪分析等方式开展,将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中的风险降到最低。

1.规范合同管理

规范合同管理主要是在客户下单之后,对医药产品的优惠幅度、产品质量以及产品数量方面存在疑虑的客户进行综合管理,避免客户拒付款或者延期付款等问题发生。应收账款风险管理中,需要细致分析销售合同,保证各项活动需要符合公司产品真实性。同时,需要特别注重付款的时间以及需要承担的各项责任等等。

2.加强应收账款追踪分析

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拖欠时间越长,其收款难度也会增加,最终变为坏账的几率提升。所以新形势下,需要加强应收账款追踪分析。医药集团可以定期对应收账款进行账龄、账款的对应分析,逾期的欠款需要特别注意,一旦逾期欠款金额占应收账款总额的比例不断提升,则需要及时与销售部门联系,做好催款工作,及时跟踪账款结算情况,确保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的回收与循环利用。

3.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

新形势背景下,医药集团需要不断完善应收账款催款制度,结合不同的拖欠时间、拖欠期限,采取不同的催款方式,将第一催款责任落实到个人头上,将个人催款的落实情况直接与其绩效相互联系。同时,企业还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销售政策,明确规定销售中只有产品质量或包装问题才可以退货,制定完善的退货标准、退货订单以及退货验收制度,通过不同的工作人员进行操作,保证各项活动的科学、合理运行。

四、结束语

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医药集团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保证医药集团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新形势背景下,医药集团可以通过应收账款的事前控制,应收账款的事中控制以及应收账款的事后控制等方式,真正解决当前医药集团企业应收账款中存在的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部门、应收账款风险意识较为薄弱以及应收账款内部管理制度缺失等方面问题,为医药集团的快速、稳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降低各类应收账款风险几率的发生。

作者:彭强 单位:山东鲁抗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成方.应收账款风险形成及其管理措施分析——以“华北制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例[J].商场现代化,2014,28(22):213-214.

[2]徐圣洁.煤炭企业应收帐款风险防范对策经验研究——以神华能源为例[J].新经济,2015,20(15):91-92.

[3]王竹泉,孙莹,祝兵.全球化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模式探析——以海尔集团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1,08(17):56-61+78.

[4]陈晓芳,郭健.应收账款风险管理探析——金融危机下确保资金链畅通的有力措施[J].现代商贸工业,2011,12(23):169-170.

[5]周亚东,黄庆涛.完善财务手段统筹应收账款管理——来自际华轻工的经验[J].财务与会计,2011,12(15):27-29.

第四篇: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策略研究

摘要: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资源的加工利用是众多中小企业创业经营重点方向。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经营相对灵活,经营范围较集中,对经营者的素质要求不是很高,但由于市场风险存在的必然性,也面临一定的营销风险,必须正视营销风险的管理。通过对所面临营销风险现状的分析,对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提出了风险管理组织搭建、经营决策和过程监控的“三位一体”风险管理策略。

关键词:

资源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策略

一个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离不开自然资源,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国家建设的重要保障。我国自然资源丰富,通过对自然资源的采掘、初加工等,可以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原材料和消费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当地特色资源和特产资源的加工利用是众多中小企业经营的重点方向。

1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特征

1.1依托本地特色资源或特产资源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创业时大多会结合本地独特色资源或者特产资源,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开发,从事资源种植或采掘、简单初加工等经营环节,从而开展企业经营活动。

1.2经营方式灵活、决策较迅捷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由于企业规模较小,依托本地特色或特产资源,企业经营需要的要素不是很高,几个人就可以创办一个企业,投入的资金、设备等要求也较低,因此企业的经营方式相对比较灵活,决策也较迅捷。

1.3企业经营范围集中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受限于经营能力、经营规模等因素,企业经营范围较集中,一般以当地的线下市场为主,部分企业的创业者因具备一定现代电子商务的认识和能力,也积极开发农村电商等在线平台。

1.4经营管理者素质整体相对较低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创业跟地域有些关系,较多的创业者是当地人员,接受的企业管理的培训和历练还不是很好,经营管理者素质相对较低。

2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市场营销现状

2.1营销观偏重销售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体量小,面临的生存压力很大,如何没有足够的销售额,企业很难支撑,所以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营销观会偏重于销售,营销战略体系上会相对缺失,甚至会忽略企业营销伦理建设。

2.2营销能力相对较弱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经营者素质特点,对营销的专业能力掌握也相对较弱,对营销的调研开展、产品经营策略、渠道开发与建设、价格制定及促销管理等领域认识和掌握也有限,在企业得到一定发展后的营销活动开展更是缺乏认知,企业整体营销能力相对较弱。

3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现状及问题

3.1认识营销风险不系统

大多数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都意识到市场营销的风险,会来自于如社会经济等宏观环境和如企业内部等微观环境。跟资源型中小企业经营特点有关,受到经营观念及经营者自身素质等因素影响,对营销风险的认识还不是很系统,主要体现在本企业面临的营销风险来源、营销风险的类型及其主要表现等方面。

3.2普遍缺失定位风险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依托本地独特特产或特色资源,总是以贴上“地方特色”标签为自己的经营定位,如桂林众多中小企业将罗汉果定为“东方神果”,根据营销理论,这还没有真正形成营销定位,真正的营销定位是应更多站在消费者角度来思考的,而不能片面的站在经营者角度。

3.3相对淡看产品风险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产品集中在特产或特色资源及其简单初加工,在产品组合上相对较简单,即在产品组合的广度、深度、长度和粘合度上变现不是很突出,相对淡看产品风险主要体现在新产品开发上,很多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上投入不大,对未来产品的考虑较少。

3.4面临较大渠道风险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规模不大、市场集中在当地区域的特点,经营渠道集中在本地,即使有部分企业将线上平台作为主要渠道,也是以自己经营淘宝店或者天猫店为主。尤其是特色产品,一旦出现产量激增或者当地旅游人数大幅下降,会因为没有更多的渠道导致产品的滞销。

4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策略

4.1组织建设———完善营销风险管理组织架构

风险管理必须要有组织架构上的保证,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亦是如此。风险管理相对来说更是处在企业宏观管理层面,因此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的组织级别要比较高,如风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最高负责人原则上来说最好是企业的老板担任最好,日常管理由企业营销副总担任,其他成员必须是各部门负责人。

4.2经营决策———建立营销风险管理决策流程

营销风险管理主要分为四个阶段:即风险识别、风险衡量、风险处理和风险评估。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的营销风险管理决策流程可以按照这四个阶段进行。如当企业的营销风险产生以后,不是急着去救火,更需要静下心,识别其风险类型及成因,衡量风险后果,形成风险处理措施,最后对风险处理效果进行有效评估。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出现营销风险时很容易犯头痛治头的问题,必须按照科学的营销风险经营决策程序开展。

4.3过程监控———设计营销风险评价指标

过程监控是营销风险管理的关键,做好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风险管理必须加强过程监控,能设计出适合企业特点的营销风险评价指标。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因其经营管理能力不是很强,要设计系统和完善的营销风险评价指标不是很现实的,结合其特点,较适合的做法是设计的营销风险评价指标要简单易管理,以常见的几个重要营销指标如销售合同履约率、赊销比率、供货合同履约率、价格下降幅度等作为资源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关键指标即KPI,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确保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得到很好的过程监控。

5小结

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地方经济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能很好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需要。资源加工型中小企业如果能在营销风险管理上得到很好的经营,将会让企业自身及地方经济的发展有更好的保证。

作者:罗志明 单位: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云起.营销风险管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潘兵.中小企业营销风险管理策略[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2月:8-9.

[3]罗志明,李超.资源型中小企业营销风险与对策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5,10月下:20.

第五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分析及相关措施研究

摘要:

市场经济主导下的企业发展是机遇与风险并存的,该模式下法律风险的作用尤为明显,如果不能妥善处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问题,可能会影响企业的正常发展。本文以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情况为基础,阐述如何完善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提升管理质效,增强企业经营管理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企业管理;法律;风险管理

企业法律风险,是指企业预期与未来实际结果发生差异而导致企业必须承担法律责任,并因此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企业法律风险伴随着企业从设立到运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能否有效运用法律手段合法经营、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是衡量和评价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准,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市场经济近年来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作为市场经营主体的企业,依法经营、诚信经营的要求越来越高。企业自身的经济管理行为必须要符合法律规范(包括法律、法规、条例、规章及行业管理规定等),才能将企业面临的法律风险降到最低,也才能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地发展。但是,大部分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其经营管理行为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问题,这就容易产生法律风险。常见的如合同管理法律风险,劳动用工法律风险,对外投融资、借贷、担保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公司治理结构不规范、产权不明晰产生的法律风险,质量、安全、环保事件引发的法律风险,不仅是经济上可能遭受损失,甚至有可能使企业及相关责任人员面临行政、刑事处罚的法律风险等等。如果不能妥善地解决企业面临的有关法律风险问题,将会对企业当前以及未来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企业法律风险成因比较多,所以相关人员,特别是企业高管人员必须高度关注该问题。

一、当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现状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

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会影响到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法律风险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占据主要作用,如果企业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不足,必然会影响到企业各项业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部分企业的高管人员对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并不是很重视,所以这部分企业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法律风险管理制度,以及法律风险管理基础本身都相对比较薄弱,导致企业尚未形成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一旦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存在抵触心理,将会影响到企业相关制度的执行,势必造成相关工作开展的不顺。企业在对内部文化进行建设时,没有融入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内容,加上平时宣传力度不够,企业员工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相对就会比较缺失,导致在对外的经济交往中,发生法律风险的可能性就会相对较高。

2.风险防范机制存在问题。

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质量会对企业的运营产生影响,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涉及到企业内部管理的各个方面。所以要通过构建风险防范机制的方式来夯实企业法律风险管理质量。企业会受到利益的影响,轻视风险防范机制的建设,容易导致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流于形式。部分企业虽然成立了法律事务管理部,但是这些部门的主要工作除了平时对合同进行审核外,主要就是处理各种投诉案件,并没有将工作范围延伸到企业的重大经营决策中,所以影响了法律风险管理的全面性和有效性。防范机制是企业发展也是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最基础的部分,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都需要将机制构建以及如何去执行作为中心任务。

3.缺少高端人才。

21世纪是人才主导的世纪,同时科学技术也成为第一生产力。我国企业在进行法律风险管理时,夹杂着感性管理思想。对于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工具、管理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所以许多企业都缺乏高端管理人才,尤其缺乏既知晓法律、又熟悉经济、善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这也导致法律风险管理的全局性比较弱,有的企业将法律风险以分割的方式平均分配到运营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市场部门。这种情况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相对比较分散,并且业务交流方面也没有高效的平台,所以很难形成较为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模式。企业对高端法律人才的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了影响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所以要将工作中心适当转移到人才引进方面,通过引进高端法律人才来进一步加强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提升对具体管理事项中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能力。高端人才对企业发展的助力是不可忽视的,而且高端人才的融入可以让企业之前的工作人员更加关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对提升企业员工整体水平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尽量挖掘相关专业的高端人才。

二、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方式

1.提升法律风险管理意识。

法律风险管理存在一定的复杂性和系统性,需要在优良的管理意识下来打造管理氛围。部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意识不达标,所以要将企业法律风险优化作为前提,夯实企业内部工作人员法律风险管理理念。企业的高层领导人员应当将工作的重心分配一些到法律风险管理上,通过建设企业文化以及企业运营制度等方式来提升法律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法律风险管理流于形式也是目前比较常见的一种问题,不仅会影响到企业发展环境,还会从侧面加大企业的法律风险,全面影响企业经营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企业想要改变这样的状况,就必须要不断地提升企业全体员工的主观能动性,落实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加强必要的宣传,提高全体员工的法律风险管理意识,将法律风险管理有效融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构筑起法律风险管理的思想护盾。

2.构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

法律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将企业的发展作为基础目标,结合企业发展现状,构建全面、科学的企业管理体系。管理体系要包含管理制度、工作流程以及具体的管理活动。要从根本上构建法律风险管理体系,需要全面的完善法律风险管理内容,使其更加趋于科学化、规范化,以完善管理体系的方式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法律风险管理的所有板块在运行时都是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关系。其中法律风险识别板块的主要作用就是全面的认识到企业日常工作所暗藏的各种法律风险,再通过对风险进行分析、评估,进而确定采用何种控制手段来减少法律风险,提升企业运营安全性。

3.高端法律人才的培养与引进。

人才是当前时代背景下企业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得一席之地的动力源泉。目前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高端法律人才方面的空白还是比较明显,所以经常出现法律风险管理工作滞后等问题,对企业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带来负面影响。企业需要高度重视人才管理与人才团队建设工作,根据企业的发展实况来制定详细的职工教育培训模式,将人才建设变为企业日常工作的组成部分,保证人才建设效率。人才引进也是比较关键的,不断纳入新鲜血液才能保证团队的健康发展。企业可以通过招聘会等方式,引入复合型的法律人才,构建详细的、科学的法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应有的作用,夯实企业内部、外部法律环境。企业在引进人才的基础上,要关注内部文化建设问题,最大程度的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发挥出来,去引导和规范员工,使企业的法律风险管理走向正确的道路,形成同气连枝的管理氛围,才能有效发挥出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质效。

三、结语

经济的不断发展提升了国内企业的发展速度,同时也对企业内部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质量会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经营效率以及企业的经济效益,所以如何提升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已经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及部分企业迫切想要解决的问题。上文以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开展实际情况为基础,分别提出法律风险防范意识不足、风险防范机制存在问题、缺少高端人才三点常见的共性问题,之后阐述了相对应的三点解决措施,旨在通过该方式提升企业法律风险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增强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作者:陈小平 单位:重庆华地工程勘察设计院

参考文献:

[1]郑勇.基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5,15:207-208.

[2]祝宁波.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与法律风险管理探索[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85-94.

[3]付军.基于企业法律风险管理现状的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商贸,2015,02:10-11+13.

第六篇:完善企业风险管理对策分析

摘要:

风险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企业通过风险管理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认识到存在的机遇,从而规避风险。确定业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增加资金支持,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创新。

关键词:

风险管理;监管;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的唯一途径,理论指导实践,并作为应用到实践,风险管理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创造价值,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大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大会。风险管理理论一旦被广泛接受,在企业风险管理,积极实施,进行有效的操作,会产生明显的效用。所以,风险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企业通过风险管理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认识到存在的机遇,从而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一、确定业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

基于整体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监督不同的企业的责任,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使得其成为内部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集团公司应该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全部参与风险管理,才能有效避免企业面临的风险,抓住机遇。宏观管理部门要结合整个业务,区域战略,技术战略,投资战略和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国家和国际经验的战略。风险管理涉及企业的全部部门,具体包括,采购、客户信用、财务、生产、销售、预算、资金等,这些部门应该建立相应地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以便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做事,规避部门风险,从而整体上降低风险。

二、增加资金支持

首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相应地资金保障体系,没有资金,企业就无从发展,当前,国际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为风险管理体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很多企业雇佣注册会计师事物所进行风险控制测试,为很多大型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等,以检查风险。其次,要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系,企业治理层必须和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联合,制定各种监管制度,以提高风险的预防能力,提高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单靠本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提供资金支持,聘请外部专家协助建立内控体系,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物质支持。

三、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用。

1.1企业成功市场基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占领市场是企业前途和希望,失去市场企业将面临衰退,企业。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吃掉的话,必须占领市场,企业必须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的市场基础。57

1.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的特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竞争者也很难复制和模仿,别的企业是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市场长期性的检验之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认可,从而长期占领市场,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2.1加强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包括人员招聘、职业规划、绩效考核、薪资政策、激励机制、培训制度等很多内容进行风险管理,规避人力资源中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企业要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同时,注意总结,对出现的风险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加强人力资源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事前、事后防范制度。对进入人员实行资质审核、背景调查,同时进行严格的考试、试用期制度。对企业的在职员工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出现懈怠等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聘请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建立事后处理机制,企业内部应建立风险处理机制,不断进行事件的处理,完善企业内部机制,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公司对在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2.2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应该根据COSO,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按照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风险管理不仅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全面的,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管理,传统的报表数据的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负责整个系统的风险分支,以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外部专家进行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统一各部门的专职,专业监督实施,统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以便制定审计检查的实施,负责整个分公司的风险管理,并独立于行政各分局。

2.3建立风险事件的数据库。

通过检查可以防止企业风险的发生,企业风险分析的测试激励自己的风险管理程序,管理发生事故之外的警惕,对企业风险事故进行分析,它发生在分析前,在未来,并且它可以避免事故的危险。

2.3.1统合管理的目标。

企业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的目标。总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经营战略决定等经营目标,营业收入,每股利润,市场占有率、安全生产等。财政目标包括销售收入,成本的费用,纯利润,现金流量等。遵纪守法,依法纳税等。具体的目标是与岗位的工作目标达到标准要求。具体的目标细分化、精细化测量,清楚的判断的程度。具体的目标和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基准及定额标准往往融合在一起。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时候使用的是更具体的目标。企业统合风险管理与目标是与传统的风险管理的是有区别的,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的企业统合管理的总目标,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各种活动的总目标分解,所有具体风险管理的目标,做到战略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密切吻合;二要明确具体,将企业的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形成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活动的具体目标,使员工们看的见、摸的着,随时可测评自我完成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2.3.2加强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文化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风险,必须将风险文化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战略战术的决定和各活动中,是风险管理人们的一项的自觉行为。首先,了解相关企业的目标,通过政策、制度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的态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合作原则等,提高员工个体的风险意识,将风险和文化意识覆盖到企业每个员工,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更加规范员工的行为,使风险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次,形成企业统一规范的风险管理的语言,不同的人和部门,风险的看法和态度不同,例如通常财务计划部门把预定的差异看得很重要。通过教育训练员工知道什么风险,风险管理和企业的风险的类型和管理策略。企业应进行员工的法律知识培训,制定员工道德行为规范,形成高尚的企业文化,对于违法、违背诚实原则,造假等行为进行严厉制裁等措施。企业还应建立风险文化的培训,聘请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风险文化的培训,采取不同的途径,加强对风险文化的知识、流程等的培训,加大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恰当处理各种风险,从而规避风险,提高运营的安全性。

2.3.3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董事会设置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也就是人人都参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但是企业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需要专业的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所以企业应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专职部门或职能部门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还应该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的监督,提出评价体系,评估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统合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法人治理结构,如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等机构,使出资者和经营者明确责任和权利,使企业统合管理和企业战略一致。组织形式是多样形式可供选择。企业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者,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面的智慧”,即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的智慧。

2.3.4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的事,风险管理部门、其他的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紧密合作共建企业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业务和风险管理人员组合起来有效地工作。企业建立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该结构一般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决定机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和相关部门三部分。董事会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的风险管理的信息收集各重大的风险管理审查和决定事项。设置董事会的企业,总裁办公室会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的风险管理议事机关,各单位的经理为单位的风险管理的负责人,本部门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并最终就本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向董事会报告。企业设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是全面的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

2.3.5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大力应用先进科技工具,采用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备份、整理、分析、交互等的规范,随时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换代。比如建立erp/OA系统等。企业应从源头上确保录入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等,不得随意更改信息,建立信息使用的审批制度,规定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权。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对重要业务流程进行对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及时调整方向,规避风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涵盖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单位部门,使得各个部门共享风险信息,共同应对企业内外风险,提高整体的效率。企业应对信息系统不断地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安全运行,以便提高风险系统地准确性。企业应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信息系统结合运用,实现优势互补,避免系统的单一和片面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四、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创造价值,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应从各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作者:崔伯平 单位:江苏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学龙,郝斯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5(19).

[2]孙立.基于发展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角色探析[J].财会通讯.2014(13).

[3]季皓.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4(05).

[4]鞠永生.企业实施风险管理审计之思考[J].财会研究.2015(03).

[5]时现,毛勇,易仁萍.国内外企业内部审计发展状况之比较——基于调查问卷分析[J].审计研究.2014(06).

第七篇: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

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条件的重要环节,我国市场环境的变化莫测,市场税收问题的不断暴露,企业的税收处在极大的风险危害当中,很多企业缺乏严格的税收管理机制,导致企业承担了很多财务、名誉上的损失,如何为企业剔除这些影响自身发展和建设的税收风险,做好企业的税收风险管理工作,使企业的税收做到健康透明,是每一个在市场中奋斗的企业都在思考的热点问题。

关键词:

企业;税收风险;管理;问题

一、税收风险概述

税收风险是实现税收征管目标的障碍,是指国家在税收征管过程中,在系列不确定性因素导致纳税人未全面遵从税法的情况下,形成的税收流失的可能性,使实际税收的征收结果与税收预期之间客观上发生偏差。税收风险除了具有一般风险的共同特征外,还具有其独有的特征属性:隐蔽性和潜伏性,税收风险形成机制复杂多变,使得税收风险不容易被及时发现和察觉并加以管理。纳税人利用技术手段将税收显性风险人为处理为隐形风险,促使风险累积,导致风险压力,形成真正的税收流失;难于化解性,税收风险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运行、税收制度、税收管理体制、管理能力及纳税遵从度等方面密切相关,使得税收风险的防范、控制、化解的管理难度较大;传导性,税收风险会在上级或下级税收之间传导和扩散,导致整个税收系统风险共担。税收系统又与社会经济紧密相关,相互影响、相互转化。所以,税收风险仍然是最为严重的社会性风险。税收风险的分类:按照风险来源,可分为税务部门税收风险和企业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的可测程度,可分为指标性税收风险和非指标性税收风险;按照风险等级评定,可分为一般税收风险和重大税收风险;按风险承担主体不同,分为纳税人风险,扣缴义务人风险,税务人风险,纳税担保人风险,其他税务行政相对人风险;按税收征管过程的具体环节,分为税务登记风险,财务核算风险,税源监控风险,纳税申报风险,信息报送风险,税务检查风险。

二、企业税收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的外部因素。

1.1国家税务法律法规的限制。

国家官方颁布的税务法律法规是指导我国企业开展税务管理工作、规范税务管理秩序的重要标杆,但是随着企业税务管理问题不断更新换代,国家颁布的税法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需求。早在2009年,国家针对大企业的税务管理颁布了《指引》,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指引》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包括其对大企业概念和规模的界定不过明确,文件由地税局、国税局颁发而引起的指导对象模糊,以及其对税务风险管理组织构建、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内容叙述的表面性。

1.2税收机关执法的局限性。

自由量裁权力是我国税法规定的给予税务机关执法人员的特权,其本意是为企业与执法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一个便利的平台,但是由于一些税收机关执法人员自身素质的低下和执法机关整体的不规范,使得这一项权利弄巧成拙,权利的不对等与使用的不规范给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带来了极大的阻碍。

1.3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

市场环境的复杂性是影响企业税收风险的重要原因,市场上的不规则竞争荼毒着企业内部的税收安全,受外部复杂环境的影响,很多企业经常会出现假发票、错发票、票的问题,各种人层层之间的回扣也造成了很大的财务漏洞,给企业财务的风险系数的不断提升带来了机会。除此之外,企业委托人和人之间经常会出现双方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使得信息“驴唇不对马嘴”,极大地影响着企业税收管理工作。

2.影响企业税收管理的内部因素。

2.1企业税收控制力度不够。

企业对税收管理部门的建设关心不足,相应的其税收控制力度也远远不够,很多企业并没有设置税收风险管理相关部门,使得企业的税收事务无章可循,无人管理,继而造成税务漏洞百出,风险越发扩大,而对高层管理的问责也经常杳无音讯,税收出现问题的关键环节无从追查,也就无法对症下药解决问题。除此之外,量化指标的缺乏也是我国企业税务风险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至今,国内依旧没有能够精确反映企业税务信息的报表,而财务报告上面记录的各种税收信息又是不全面的,因此导致企业的税务指标无处可寻。

2.2企业税收管理风险意识低下。

国内很多企业的高层以及管理部门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意识十分薄弱,经常会因为私人关系搞出一些实际上不存在的税费,他们认为一两次这样的状况不足为奇,但是殊不知,一次一次的堆积起来,就成了企业内部巨大的税务漏洞,能够渐渐吞噬掉企业的健康与前途。虽然表面上相安无事,实则企业已经摇摇欲坠。其次,对于税务管理工作,很多企业都没有将其安排到日程上来,没有设置固定的税务管理机制,也没有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管理。

2.3企业税收风险管理人才数量少、素质低。

专业的税务风险管理人才是企业保证税务安全不可缺乏的重要环节,税务管理说到底还需要人为操作,且当今的市场状况需要高级专业的税务管理人才与之相呼应,但是,现阶段,国内很多企业都是沿袭国外的税务管理方法,没有几家创造出了适合中国市场的税务管理机制,且尽管这些管理机制得到了有效的建立和实施,但是仍旧缺乏合格的管理人才来上岗,使得税务风险管理机制名存实亡,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虽然国内一些企业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后,开始实行定期的人才培训,企图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人才,但是其培训大多只针对财经专业大学生与企业管理工作人员,授课面窄,导致人才数量入不敷出。

2.4企业财务核算的不规范。

企业核算的不规范、不精确也是造成企业税务漏洞的重要原因之一,财务核算关系到企业收入与支出的每一笔财产,需精确到每一分钱、每一笔账,才能够给企业的税务工作提供精准的记录,多一分少一分,都会给企业的税务核对工作带来很大的阻碍和困难,正确精准的财务核算,是企业远离税务风险的基础,也是保证企业健康顺利经营的基本工作环节之一。

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

1.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组织的构建。

对企业的税务风险实施科学的管理,必须建立起严密的管理组织体系并设计好完整的管理步骤,企业的税务管理组织各有不同,根据企业的自身经营情况和高层管理的观念程度而定,一般来说,可以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保证其在理事会的监督下运行,将税务风险管理部门分为税务部门和风险部门,实行分别管理。制定税务风险管理计划时,必须明确先关负责人的权责,对各种税务种类都要有所掌握,研究其特点和性质,做好损失的评估,最后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

2.风险识别、评估与防控技术。

税务风险清单是风险识别的有效方法之一,清单由税务管理人才设计,能够较为全面的反映出潜在的税务风险,其经济性与合理性适合刚刚起步的企业。对风险进行评估是采取措施的重要前提,正确的评估能够使风险的有效防控少走弯路,直戳要害。风险的评估应该基于数理统计知识与概率论,来设计企业税务风险的自检表与评价表,再对税务风险进行量化。税务风险的防控要在评估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控制风险,使其尽量降到最低。首先要树立起风险防控的意识,保证能够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风险、采取措施处理风险。其次要有全面准确的企业税务信息库,建立可靠强制的风险管理机制,使其具备可操作性,还可以在必要时选择合适的税务机构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四、总结

综上所述,企业的税收风险需要完善和科学的管理与控制,为此,企业必须打破僵局,强化内部各层级的风险意识,建立起完善的风险控制体系和反应机制,保证在第一时间发现潜在风险并采取措施处理,使企业的损失降到最低,保证企业的正常经营。

作者:董紫琨 单位:东软集团(大连)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董银.新形势下的企业风险管理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08).

[2]邹克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探究[J].中国外资.2013(03).

[3]张小红.对企业税务风险的几点思考[J].时代金融.2013(02).

[4]艺阳.大企业税务风险[J].新理财.2013(01).2016年•2月•中期经营管理者学术理论

第八篇:企业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摘要:

通过制度的建设、业务控制流程在造、内部审计的监督,这三道防火墙的建设,堵塞漏洞、控制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稳健发展。

关键词:

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监督

有着百年历史的中交上海航道局有限公司,是国内规模最大的航道施工企业。公司主营航道疏浚、整治、围堰吹填和航道勘察、设计、测量,兼营船舶修造和疏浚机具、航标制造等业务。公司从黄浦江疏浚起家,逐步走向大江、大海,不断发展壮大,发展至今集疏浚、航道整治、填筑以及勘测设计、工程总承包、等业务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疏浚企业公司。公司资产总额近200亿元,拥有世界先进的耙吸、绞吸挖泥船等船舶百余艘。现隶属于中国交建,随着集团在境内外整体上市的同时,上航局为提升企业管理能力和持续发展,开展了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建立三条防线来开展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一、组织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二、业务控制流程在造,特别是高风险项目和资金支付环节的事项重点关注。三、内部审计的监督。通过这三道防火墙的建设,堵塞漏洞、控制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稳健发展,可持续发展。2001年起上航局的年营业收入从10亿元开始,以年均增幅超过30%的速度持续发展。当2015年迎来公司110周年局庆时,上航局自豪地站到了企业发展史上的新高点,已突破145亿。在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以优良的设备、技术和精细化的管理,建设国际一流疏浚公司。

一、企业内部控制指引出台背景、必要性

内部控制由来已久,近年来逐步受到关注,尤其是自上市公司如“银广夏”、“科龙电器”、“华源集团“的造假事件的发生,暴露了这些上市公司管理混乱,内部控制薄弱。部分公司为达到融资和完成考核指标等目的大量采用虚计收入、少计费用、不良资产巨额挂账等手段蓄意进行会计造假,导致报表虚盈实亏,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在惨痛的教训下,提升企业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财务报告信息质量,不仅成为国资委、证监会等监管层,也包括集团公司和上航局经营管理层大家的广泛共识。

二、企业面临经营中的主要风险下面简单说明下企业经营中的主要风险:

(一)战略风险

战略发展不符实际,现在许多企业急于求成,制定雄心勃勃的经营战略,但没有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例如华源就是过于依赖银行贷款,盲目扩张,缺乏有效的风险控制,加上内部管理混乱,重大投资决策失误,导致企业陷入危机。

(二)组织机构不合理风险

一是企业内部的组织机构安排不够科学和合理,董事会监事会和管理层之间责权利不明确,那么企业决策容易缓慢或者决策容易失误,失掉市场机遇。二是信息的传递不够真实、不够及时。比如说,公司员工向领导反馈相关意见,通过一层层传达才能到达最高管理层,经过中层管理者时,可能有些不利信息会被过滤或者部分信息会被遗漏,出现不及时现象;三是部门设置臃肿,部门间责任划分不清,导致工作中互相推诿,企业内耗严重。

(三)人事风险

招聘选用“自己人”“听话人”,公司关键岗位被特定人群垄断,相互包庇,产生“小团伙”;专业人员匮乏,难以适应企业发展。

(四)合同风险

合同当事人不合法,没有合同履约能力。条款不严谨:如工程竣工验收,审计结算等节点没有明确时间,造成后续付款条款难以履行或引起争议。应当变更合同的没有变更;应当发出的书函(会议纪要)未发;应当追究的却过了诉讼时效。企业被拖工程款的情况相当严重,但因没有及时诉诸法律,当起诉时已超过两年的诉讼期,超过诉讼时效等于放弃债权主张。应当行使的权力没有行使例如:包方不按合同约定支付工程进度款,施工企业公司可以行使抗辩权停工,但却没有行使,客观上造成了垫资施工,发包方的欠款数额愈来愈大,问题更难解决。

(五)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贯穿到资金筹集、投放、分配的各个环节,主要表现为现金短缺的支付风险,财务信息失真产生报表风险等。企业的财务风险可能发生在采购、生产、营销、财务、人力资源、开发研究、投资等日常各项经营活动中。这些财务风险都是在企业营运过程中与交易处理相联系的风险,如采购价过高、周期过长,应收款周转率慢、回款率低,货币资金审批流程流于形式等风险。加强财务风险的控制主要是提高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建立风险管理体制

以上的事件和风险,受到各国政府重视:美国出台了sarbanes-oxley法案来规范上市公司,2006年国资委了《央企全面风险管理指引》,2008年财政部、审计署、保监会、银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在财政部、证监会力推动下,中交集团实施了全方位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上航局也通过建立三条防线,来开展内部控制工作:一、制度的建设,包括组织保障和管理制度的建设。二、业务控制流程在造,特别是高风险项目和资金支付环节事项的关注。三、内部审计的监督。通过这三道防火墙的建设,堵塞漏洞、控制风险、提升内部控制管理能力,保证企业稳健发展。

(一)积极完善的企业管理架构、制度建设和企业内部规章制度企业制度主要是指企业设立的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员工必须共同遵守的相

关准则与规定的总称。通常企业制度包含企业组织机构的设计、企业人员的工作安排、工作流程的设计等。一般以规章、纪律、制度、标准等形式来表现的。上航局通过上市改制,建立健全了企业的组织机构: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党委、纪委监察;确立了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层次的管理架构。为了确保内控制度的推进,公司及下属子公司都成立了内控小组,负责各级公司的内控建设的组织、指导和建设,组长由一般由各级公司领导出任、组员由相关部门长参加,对原有制度和文件进行梳理和更新,以内控为主线,把各级公司原有的文件,企业管理制度、办法、规章,规定纳入到统一的内部控制体系中。

(二)合理的内部组织机构、业务人员分工,建立高效能的业务流程遵循不相容职责分离原则,通过流程化管理提高效能,制定了管理手册,建立业务控制程序,如采购控制程序,工程施工控制程序,内部审核控制程序,信息交流及协商程序,人力资源管理程序等21个管理程序。一是明确流程应该经过的岗位,岗位在流程上应该履行的职责,同时对应岗位职责的工作素质要求.包括专业素质职业道德及业务技能水平要求,二是明确流程,制定流程图。运用IT技术固化业务流程,上航局在浪潮ERP集团管理软件系统平台上,准备通过合同管理模块固化了采购外协付款管理模块、销售收款管理流程,通过网上报销系统固化了费用报销流程。

(三)设立内部审计,确保内部监督质量由于企业日常经营管理活动很多,仅仅靠管理部门进行全面管理是不够的,还需要设立专门的审计机构,对企业内部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改进企业在管理与运营中出现的问题,确保了企业的内部管理质量与效率,上航局建立了覆盖全局单位的审计机构人员,下属的主业单位有独立的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下属的支撑保障单位可以根据实际设立专职人员,局公司审计机构人员定期、不定期对各个项目部,下属的各个单位进行检查监督,形成一套覆盖全上航局的监督体系。

四、结束语

在制度化的基础上,加之以流程化精细管理,利用多元化的监控体系。促进上航局的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确保上航局在行业内的地位。但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开展并非一步登天的事情,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进步过程,只有构建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机构:做好每项制度的制定、落实;掌管好企业的资金、采购、销售、工程项目、质量、人员的环节;构建和谐的企业文化等等,才能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的工作有效进行,从而保证企业的和谐持续发展。

作者:江海 单位:中交疏浚技术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

[2]黄益建.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与流程设计[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李三喜,徐荣才.全面解析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配套指引•案例分析[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10.

[4]杨瑞平编著.企业内部控制探索[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

[5]企业内部控制编审委员会编著.企业内部控制主要风险点、关键控制点与案例解析[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3.

第九篇:内部控制企业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出发,对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

内部控制;风险管理;预算控制

一、企业风险分类及识别

(一)战略风险

战略风险是指在战略层面上对企业未来发展、经营效益等施加影响的不确定性因素。战略风险对企业的影响较大,影响范围波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层次。企业战略风险包括战略规划风险、公司治理风险、组织架构风险、企业文化风险、外部环境风险(如产业政策、宏观经济走势、生产环境)等。尤其是在企业的成立或转型阶段,很有可能因为战略定位、目标规划的风险及缺陷,而给企业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如长虹在等离子电视市场上的战略决策失误而导致企业业绩大幅下滑。

(二)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是指企业在财务活动中因为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可能造成的损失。财务风险的来源既可能来自企业内部,如财务结构不合理、会计体系不健全、现金流量管理不善、资产管理和处置盲目等;也有可能来自外部,如汇率、利率等金融市场的波动,外部融资环境恶化带来的融资成本抬升等。在经济形势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企业过度举债、短期债务成本挤压现金流带来的现金流量风险非常普遍,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

(三)运营风险

运营风险是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的有限性与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的潜在风险及损失。运营风险涵盖企业运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如研发设计、生产管理、市场营销、供应链及物流管理、库存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售后服务、合同管理、员工操作等。如锤子科技因为对自身产能估计失误和供应商管理不善等原因,导致产品供销脱节、质量把关不严,严重影响了客户体验,一度酿成严重的品牌危机。

(四)市场风险

市场风险是指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给企业造成的损失。市场环境包括市场竞争者、技术壁垒、消费者需求、市场消费文化等,这些外部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运营活动造成影响,一旦企业应对失当,就有可能会造成相应的损失。其中技术革新引发的风险必须引起企业的重视,许多传统企业在面临市场技术的更新和升级时,没有及时跟上市场发展的节奏和准确把握消费者的心理需求,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如柯达胶卷在数码相机诞生和普及后迅速没落。有时企业也会面临一些“伪需求”,如上门洗车、上门美容等,不假思索、盲目轻信就会给企业造成损失。

(五)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企业经营活动违反经营活动属地政府的法律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环境的复杂使得企业可能面临多种多样的法律风险,如未能按照合同要求履责的违约风险,会计舞弊风险,员工管理不善而导致的劳动风险,触犯相关行政法律法规而产生的风险(如证照不齐全、经营活动违规、重大安全事故、偷税漏税等)。此外,对于某些跨国企业集团,还有可能面临多个国家不同的法律风险。

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出发点都是为了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转,保障投资人的利益,目的是一致的。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来看,是相辅相成、互相依存的关系。内部控制是实施风险管理的基础,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对风险的管控必须落实到具体的控制活动上,而内部控制就是通过规范和健全企业内部的管理活动,从而实现和达成企业的风险管理目标。对于内部控制而言,风险管理是其重要内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本就是以风险为导向的,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构建机制”的风险管理原则,由此提高内部控制实施效果。

三、基于内部控制的风险防范措施和管理策略

(一)建立起良好的企业风险内部控制环境

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实施风险管理的前提。对于企业而言,首要的是建立起同企业相适应的科学的公司治理结构,按照权责相适应的原则构建起合理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同时,企业要在内部强化对风险意识和管理方法的宣传和培训,引导领导班子重视和支持风险管理,并自上而下在内部带动广大职工增强危机意识和风险意识,营造出良好的管理氛围。积极建设和培育企业的风险文化,将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完善岗位设计和责任划分,建立起严密、逻辑的责任网络体系。另外地,针对风险管理,企业还应当建立起专门的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在各部门和机构配备必要的风险协调员,强化对风险控制的组织管理。

(二)加强对企业风险的评估与分析

企业应当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风险预警管理系统,对风险进行实时评估与监控。企业应当按照科学的标准对风险进行归类,并对风险进行细化,对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事件和风险隐患进行辨识,分析企业风险的成因、影响因素,并评估风险事件对企业经营可能造成的后果或损失。对企业风险合理排序,明确关键风险、重点风险和一般风险,由此确定不同的风险控制策略。制定和编纂《内部岗位操作风险管理手册》,梳理、汇总企业内部重点区域、关键岗位和重要环节的风险点,为减少和规避员工操作风险提供指引。借助引导式培训、情景模拟、案例回溯等方式帮助员工熟悉和掌握风险识别和分析工具,增强风险控制实操能力。

(三)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策略

实施和开展全面预算管理,通过财务预算加强对企业内部资金和收支活动的控制,减少和规避可能存在的风险。健全投资决策机制,重大投资项目必须经过调研论证和风险评估,必要时可委托外部专业机构进行调研,规避和减少决策风险。同时,企业还应当引入和建立权限审批和职务不相容机制,加强对内部关键岗位、重要活动、重点区域如采购、库存管理等的风险管理。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加强企业发票、账簿管理,确保账实相符、账账相符,完善会计信息核算与披露,规避财务风险。加强合同管理和合规管理,组织归口部门对合同内容进行法律审查,防范企业法律风险。此外,企业还应当借助供应链同盟和保险等来合理分散和转移风险。

(四)完善企业风险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机制

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加强企业风险信息的交流与反馈。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流机制,定期召开相关会议,听取关于企业风险状况的报告,同时就各部门的反馈信息作出评价和处理,促进风险信息在各部门之间的传递与共享。健全风险管理报告机制,定期和披露企业风险管理报告,从风险识别、风险评估、管理计划、应对策略、实施成效等方面做出规范、全面、细致的解读。加快内部信息化建设,畅通内部沟通渠道,建立起互联畅通的内部信息传递与交流体系。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企业风险信息数据库,并根据需要建立起相应的子数据库,如客户违约信息数据库、员工操作风险信息数据库等,充实和完善企业风险数据信息,加强大数据挖掘和分析,指引和规范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工作。

(五)健全风险管理内部监督与评议机制

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不断改进的过程,企业必须建立起完善的内部监督与评议机制,来不断改进和封堵内部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借助审计对企业内部经营活动进行全面检视和监督,排查和发现安全隐患,并在审计报告中形成合理的改进建议。定期开展监督与检查,对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尤其是风险管理活动进行监控,增强风险管理的执行力与管控力。开展风险管理评议活动,对风险管理进行考评。明确考评机构、考评标准、考评办法和考评流程,按照企业风险管理的要求对内部风险管理活动进行全面监督和评议,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将风险管理考评与部门绩效相挂钩,增强风险管理考评的严肃性。

四、总结

总之,企业应当坚持以内部控制建设为前提,夯实风险管理的基础,不断改进和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增强企业风险管理与防范能力,推动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作者:汤淑泱 单位:东盟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孟庆梅.从内部控制角度分析集团企业风险管理[J].时代金融,20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