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素质论文范例

审美素质论文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1

1.1、健心功能

健美操运动的教育功能不仅体现在健身方面,在健心方面的功能也非常显著。在参加健美操运动时,一般会有欢快的音乐伴奏,从而使练习者摆脱内心的烦扰,缓解心理和精神上的压力,提高自身的意志品质和心理调节能力,消除心理障碍,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和充分的休息,让参与者经常保持一个轻松、愉悦的心态。

1.2、美育功能

健美操运动有益于肌肉、骨骼、关节的匀称与和谐发展,尤其是对于体态偏胖或者体姿不够优美的女生来说,长时间的健美操运动可以帮助女生改善身体姿势,塑造出良好的形体,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人焕发出一种良好的气质和形象。

2、健美操教学对女生身体素质的影响

2.1、能让女生的体态更加优美

健美操课程的教学,健美塑形是主要教学目标之一,这也是很多女生选择上健美操课程的主要原因。健美操的各个动作,时常要求学生抬头、挺胸、收腹、平肩,很多动作要求练习者臀部和大腿要夹紧,这就有效的锻炼了女生身体的很多部位,有助于学生体态和气质的塑造。此外,健美操运动对女生的体态也有较高的要求,女生在训练过程中要展现出优美的身体曲线,所以可以促进女生身体形态上的可喜变化,让训练者的体态更加优美。

2.2、开发女生的身体潜能,增强体质

在健美操运动中,会涉及到很多跑、跳、走等基本动作和较复杂的上下肢配合动作,所以长时间的健美操教学可以促进女生肌肉和力量上的变化,促进女生身体器官功能上的改善,不断开发身体潜能,进而达到增强体质的作用。例如,健美操作为一种有氧运动,在健美操课堂上的有序练习,可以使女生在吸气时胸廓充分扩展,呼气时胸廓尽量压缩,从而改善肺部的工作能力;同时可以增强练习者的心肌收缩能力使心脏和整个循环系统的功能处于较好水平。此外,长时间的健美操练习,还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所以健美操教学对增强女生体质方面的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2.3、提高女生的身体柔韧性

柔韧性主要是指人体关节活动的最大范围,良好的身体柔韧性可以降低关节扭伤和肌肉拉伤的可能性,对人的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而影响人体柔韧性的因素当中,处了关节自身结构外,还与人体韧带、肌腱、肌肉以及软骨组织等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健美操教学课堂上,会涉及到多种类型的动作组合,提高人体关节的灵活性,尤其是女生在练习健美操时,可以使身体的膝、踝、腰、髋等多个部位得到锻炼和舒展,对肌肉的伸展效果非常显著。此外,健美操运动中一般包含着大量的跑跳动作和踢腿动作,很多动作的连贯性比较强,具有动作幅度大、变化多、节奏快等特征,这就使得在平时较少参加体育锻炼的女生的活动范围不断增大,提高了身体在运动时的自由度和柔韧性。

3、健美操教学对女生心理素质的影响

3.1、培养女生的乐观情绪和健康心境

与男生相比,女生的情感更为丰富,情绪的变化上更加频繁,所以更容易出现情感上的波动以及不良情绪。而健美操教学可以促进女生乐观情绪和健康心境的塑造。首先,健美操运动的节奏比较明快,风格比较热烈,加上带有较强韵律感的音乐,可以让练习者感受到青春活力和激情,潜意识的排遣掉内心的不良情绪,让自己的整个身心投入了到积极向上、欢快愉悦的氛围中,获取激情的感染和美的享受。其次,女生在练习健美操时,会感受到自身体态上的积极变化,所以不仅可以让女生在情绪上高涨,还可以产生心理上的满足感,获取积极的运动体验。再次,健美操教学通常是以集体教学形式开展的,女生在集体氛围下通过形态语言进行自我展示,可以满足个人的表现欲,从而让自己的心态更加乐观、健康和积极。

3.2、增强女生的意志品质

在女生的成长道路上,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所以只有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来应对挫折与逆境,才能更容易走向成功。健美操教学虽然都是从基本的动作训练开始的,但是训练的重点和难点是身体的力度训练和软度训练,所以需要女生在训练过程中有自觉性、忍耐力和自制力等基本品质。同时,由于健美操运动对身体节奏感和协调性的要求相对较高,很多初学者对完成动作存在客观上的困难主观上的畏惧感,但是经过系统的练习之后,女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会得到显著提高,逐步拥有了战胜苦难、迎接挑战的坚强毅力和良好品质。

3.3、可以治愈女生的心理疾病

目前,心理疾病正严重威胁着各类学生的心理健康,在大学生中存在心理疾病的人数约占总数的20%左右,尤其是女生患心理疾病的比例相对较高。而基于健美操运动竞技性、娱乐性、艺术性、健身性等多种教育功能,健美操教学在治愈女生心理疾病方面的优势十分明显,而且具有患者易接受、见效快、反弹小、无副作用、便于自我治疗等优点。例如,在治愈女生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女生常见心理疾病时的效果更加显著。

4、健美操教学对女生身心素质的其他影响

4.1、提高女生艺术审美能力

健美操教学是一种在欢快音乐节奏下,充分展示形体美的运动,练习者只有做到身体、形态、心灵上的三位合一,才能准确、熟练的完成各个技术动作,让健美操运动具有真正的美感和质感。从整体上看,健美操运动对女生具有十分丰富的锻炼价值和美育价值,会引导女生向往健康、激情与活力,树立起健康、科学的审美观念,而不是盲目的瘦身,如通过节食代替体育锻炼,容易引起女生身体素质的下降或营养不良。同时,女生在健美操课堂上长时间接受美的熏陶与感染,可以在潜意识中激发女生对美的情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实现艺术欣赏能力的不断提高。

4.2、提高女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在信息网络时代,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沉溺于网络,不愿意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在校的人际交往面也越来越狭窄,有时会造成学生心理状态的失衡。女生在健美操课堂上,可以通过集体练习的形式增加人际交往的宽度和深度,为学生的人际交往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可以帮助学生克服情感上的孤独感,消除自卑、害羞、嫉妒等不良情绪,产生与他人之间的亲近感和信任感,学会互相帮助、以诚待人,扩大社会接触,从而提高女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例如,在健美操教学活动中,不仅仅会有语言这一种交流方式,女生的表情、动作、手势等体态语也能够传递信息,尤其是对于那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可以通过体态语达到人际交流和交往的目的。不仅如此,健美操教学还要求团队内部的成员配合默契、协调一致,具备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意识,这对女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都是至关重要的。

4.3、培养女生的终身体育意识

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目前体育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健美操运动由于内容丰富而且多彩,具有较强的先进性和时代感,所以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女生健身塑形、休闲娱乐、舒缓情绪等方面的运动需求,帮助女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

5、结语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2

关键词:审美素养;空中乘务专业;培育

1引言

在当前国际社会合作与发展主旋律下,国家与国家、企业与企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合作、往来、旅游、互通越来越频繁,飞机作为当前最安全、最舒适和最快捷的交通工具受到了人们的格外青睐。需求的增加无疑给正在大力发展民航产业的我国带来了巨大的成长契机,但同时也给民航服务类专业技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代表航空公司形象的空中乘务人员,她们的职业素养甚至会影响公司的品牌和运营。作为高素质的空中乘务人员,除了一张漂亮的脸蛋以及最具亲和力的笑容以外,她们还应该掌握丰富的适合空中乘务工作的知识和必备的审美素养,以达到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统一。在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是审美素养,审美素养能够渗透于空中乘务人员的心理、形象和服务之中,能够贯穿于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规划、成长的始终。良好的审美素养不是先天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训练和积累才能够形成和完善的。

2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现状

教育部1999年批准中国民航学院、沈阳航空工业学院等院校开设空中乘务专业,正式拉开了我国空乘人才培养的序幕。近20年的专业建设有效地促进了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的发展。如今我国民航业迅速发展,给空中乘务专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毕竟空中乘务专业在我国是一个新兴专业,不免存在许多短板和问题,尤其是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应该得到必要的重视。

2.1缺乏职业必备的审美认知

“空姐”是大众公认的好职业,空姐们所面向的公司是由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三大央企引导的市场格局,因此,无论是在国企还是在民企航空公司管理要求及待遇基本在同一高度,“高薪资、高福利、高保障”是基本特点,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多青年学生的青睐和追捧。很多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之所以报考该专业,其原因不外乎其“空姐”高端大气的称号、光鲜亮丽的形象、畅游世界的便利、丰厚可观的收入和邻里羡慕的金饭碗。而对于本行业的职业要求和艰辛锻炼缺乏必要的了解。有的学生把开展美育的艺术课程简单理解为学画画、学唱歌、学跳舞的技能课,加上艺术类课程大多为考查课,学生在心理上没有像重视专业课那样重视艺术类课程。学生自身的不够重视严重影响了艺术类课程精神家园的效果,无法从艺术之美中感悟生命之美和人生之美。同时在生活中过于强调和追求外在美而忽视对内在美的塑造,使得部分空乘专业学生把空乘之美仅仅认为是拥有漂亮美丽的脸蛋、优美的身段和甜美的微笑。因此她们更加重视化妆打扮和形体训练,忽视审美素养的内在提升和锻炼。而对于审美素养培育的认识更多的是关注在美育课程会不会让我更会化妆,让我更漂亮和更有气质上,忽视了审美对于人格培育和心灵净化的作用。甚至一些空乘人员由于追求物欲享受而对职业忠实度不够。

2.2缺乏必要的审美自律

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慎独”能力有待提高,有的学生也会出现乱丢垃圾、不文明行为和对人冷漠不懂宽容的现象,和未来空姐的身份反差很大,和自己在集体活动中的表现更是判若两人。另外,有的学生缺乏对基本美丑的辨别,在网络世界里盲目自晒、自黑,随手转发一些看似好玩但充满低级趣味的文章或图片。这些现象反映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自觉意识不强,没有自觉地在工作、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真善美。在审美活动中学生往往表现出被动的现象,没有自觉批判和抵制不良负面审美活动的能力。

3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从总体上来看,美育仍是高校教书育人过程中的最薄弱环节,没有真正意识到美育对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育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能够发挥的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一些高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甚至是学生辅导员对美育工作认识和把握不到位,没有认识到美育是贯彻“立德树人”教育方针最好的载体和最好的方式,更没有将美育放在应有的位臵上来开展工作。出现了重结果轻过程、重应试轻素养、重特殊轻全面、重少数轻全体、重比赛轻普及,对美育活动常常是应付了之的现象,没有静下心来认真研究美育对学生工作的促进作用。

3.1教育理念——美育地位有待加强

学校艺术教育被边缘化,形式单调。(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关于美育的笑话:偏远山区小学教室讲台上放着一座断臂维纳斯的石膏像,学生们正在聚精会神的听课。有个来视察的教育局长走进了教室问一个学生:“它怎么没有胳膊?”学生委屈的回答:“不是我弄的。”任课老师赶紧解释:“雕像买回来就没有胳膊,是个残品。”校长不好意思的打圆场说:“学校节约经费就买了个次品。”局长生气地对校长说:“再穷也不能穷教育,下次一定要买好的,有胳膊的。”)这个笑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目前美育的整体情况。高校在审美素养培育中也表现为重技能轻素养、重少数轻多数、重比赛轻普及、重结果轻过程、重形式轻内容、重场面轻细节的特点。面对美育工作,美育的实施者经常会出现开一个会、办一场演出、做一次展览应付了事。对待大学生美育的重视力度没有上升到应有的高度,甚至根本无法与体育相媲美,大学生体育是必修课程,一般大学都要开设至少4个学期的体育课程,而美育类课程只是选修课程。各种校级体育类活动更是层出不穷,而艺术类活动却是凤毛麟角。一场篮球赛、一次运动会获得重视远远高于一次画展、一次文艺演出。美育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没有得到必要的关注,何谈相“爱”?

3.2教学内容——偏重基本功的训练

教学内容上重视空乘专业学生的礼仪基本功的训练,这一基本功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自身都将此作为最重要的吃饭的本事来对待。一般航空公司的招聘需要经过5关的考验:形象面试、英语口语、笔试、综合面试、答疑、体检,由此可以看到面试环节就有两次,因此大多数培养单位、教师及学生都认为礼仪的基本功是最重要的。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就加大了对基本功的训练,如为了保持长期微笑,平时会用嘴含着筷子的方式强化训练;为了保持最佳的站姿,平时会头上顶书、双腿夹纸的方式训练站姿。而现实中的美育往往处于很尴尬的境地,“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这是美育的真实写照。基本功是能够在教学中被量化,而美育不容易被量化,短期内也看不到它的成效,因此在一些艺术课程中教师也会在教学中加大对基本功的训练,积极训练空乘专业所需的职业标准。空乘专业学生更是为了自己能够顺利通过面试而加大对基本功的练习,而将能够提升学生整体素养的审美培育内容束之高阁,极少问津或不愿问津。

3.3理论研究——专门研究空乘专业学生美育的成果较少

目前关于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方面的论文大约有15篇,这些文献都认为当前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素质需要加强,并且对相关教学和实践环节加以了阐释和说明,但对空中乘务专业审美素养研究的尚未发现。这些文献资料中能够查到的研究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美育相关的文章仅有常静的《本科空乘方向学生艺术教学的必要性与课程实践》和陈丽梅的《空乘礼仪与形体训练对空乘专业学生素质的影响及培养》,两者都是从课程实践方面论述了空乘专业学生加强艺术技能教学和训练的重要性以及方法,没有从高校全方位美育的角度进行研究。另外在季正茂的《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中曾提到:“《美育基础》是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教师编写的一门关于„美学基础知识、审美、评美、创造美‟的适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材,其中有很大的篇幅讲解了艺术审美的内容,使空乘学生学习后,避免今后受一些所谓„印象派艺术‟、„野兽派艺术‟、„行为艺术‟的影响,从而建立起正确的„美学‟观念,使空乘学生心中对„美‟有一个正确的标准。”论文在研究中认识到了美育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并且也编写了相关的美育教材,但在论述中明显对现代艺术有偏见和错误的认识。这种偏见源于我们接受的教育习惯于“写实”的手法和作品,缺乏对现代派的认识和接触,从内心深处就对现代派带有陌生感和抵触心理。

3.4美育课外活动——种类多效果不理想

当前美育活动在组织中存在重视活动的数量,轻视活动的实际效果的现象。大大小小的活动都冠以“文化艺术节”名号,如:助学的叫“大学生助学文化艺术节”,心理健康的叫“大学生心理健康文化艺术节”等等,但活动内容上缺乏周密安排和规划。尤其是一些艺术类大赛成了精英们的舞台,普通学生参与面小,对活动参与不感兴趣,认为反正参加也不会得奖。另外活动的经费不足,而学校对于学生外出拉赞助搞活动又比较敏感,致使很多课外活动常常是走走过场。本可以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的美育类课外活动,要么成了美育与活动脱节的鸡肋,要么成了以成绩至上而不择手段的变质。这一过程中美育的缺失导致了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内心深处的迷茫和对单调乏味大学生活淡淡的失望,进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生活。美育类课外活动很难起到促进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作用。

4审美素养培育的原则与方式

根据当前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现状以及产生问题的原因,结合当前大学生美育缺失的现实问题,我们应从转变艺术教育理念、建设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完善美育课程体系和搭建美育载体等方面加强和改进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的培育。

4.1加快转变艺术教育理念

从思想和行动上要转变艺术教育理念,把握艺术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方式是审美教育,要在教育的全过程中关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感受,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避免把美育仅仅局限在艺术技能的提高,使美育片面化,也不能把美育等同于美术方面知识的教育,使美育表面化。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的审美素养培育应围绕空中乘务人员必备的审美心理需求、理想人格养成为根本宗旨,避免陷入过分的灌输知识和强化技能的训练,而忽视美丽心灵的教化和健康人格的培养。另外,应避免功利性教育,仅仅关注学生将来能否顺利通过面试考核,而忽视审美素养的提升,只会带来空中乘务专业学生丧失超功利性品质,出现人格上的危机和精神匮乏,凡事追逐功利。这也同时给民航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和安全隐患,因此要在美育过程中引导学生注重自身的外在形象和内在气质的修养,帮助学生正确认同空中乘务人员的审美修养标准,并自觉地以实际行动践行这一标准。

4.2建设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

建设一个专业美育研究共同体,创设良好的美育研究环境,注重共同体的学习、实践,扩大共同体的影响力和辐射面。共同体中应含有高校各个部门的研究人员,如:德育教师、体育教师、美术教师、音乐教师等等。因为美育是学校各个学科专业、教育环节共同的责任和任务,美育应渗透于教育的各个领域,从美育教材、课程、实践、活动、理论等方面展开研究,只有共同体形成合力才能避免研究成果的片面和单一。要调动教学各领域的积极性,尤其是一线教学教师要在自己的实际教学和研究中,学会将美育渗透到实际教学中,努力做到由“教书匠”身份向“研究者”转变,将实践经验加以理论梳理和创新。

4.3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美育不是一门具体的课程,而是一个独立的教育体系,高校针对空中乘务专业的美育类课程应该形成一个综合、有序、渗透、多层次的立体课程体系。当前在空中乘务专业课程设臵中,有的高校只是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开设《舞蹈及形体训练》专业课,将其他艺术课程或实践放到了选修或创新实践课程中,使得学生在思想上对美育类课程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在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审美素养培育课程中应根据需要开设《美育基础》通识课,通过艺术知识类传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审美理论,并与学生的审美情感体验相联系,与日常审美鉴赏有机结合起来,构成多种类型、多种层次和多种元素的系列内容,促进审美素养的提升。另外应将美育渗透到其他课程内容中,发挥美育的功能促进教书并且育人。通过课程体系的完善使空中乘务专业学生理解美的内涵,以及什么是审美,为何要审美,怎样去审美等。

4.4搭建美育载体

美育离不开环境的熏陶和载体的建设,通过美的事物和无形的文化使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在不自觉和无意识中受到感染和影响。首先是加强美的校园文化建设,在教育教学和校园文化活动中要充分考虑空中乘务专业特色和学生特点,以审美提升为目标,创造性和艺术性地设计教学和活动的计划、思路和方法,让整个教学和活动过程充满诗情画意。其次是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尤其是围绕航空文化在建筑、设施、场所、景观等方面加大投入和规划,随时随地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触景生情。另外是搭建复合式美育网络平台,优化网络美育课程、网络美育氛围营造、网络美育互动,如开设一些艺术欣赏类的栏目,设计这一栏目应坚持精要的原则,选择最具典型性的艺术代表作品作为鉴赏内容定期向学生推送,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如何在保证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培养数量的同时,加强审美素养的培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说过:“人具有一种欣赏美和创造美的深刻而强烈的需要,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可以指望审美情感会自发形成。必须进行目标明确的工作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在这里,教师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活动天地。”如果高校能够充分认识到美育的地位,并在工作中创新审美素养的培育方式和方法,就能给予空中乘务专业学生更多的艺术熏陶和艺术感染,以此潜移默化地提升她们的综合素质,健全她们的心理结构,增强她们的审美能力,为将来更好地履行空中乘务人员职业职责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是今.我国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发展现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8):81-83

[2]季正茂.试论空中乘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4(3):31-33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中语文;学生;审美素养;培养

新课标的全面渗透,新课改的有效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刻进行,为不同学科的课堂教学,创造出一片崭新的天空,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也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过渡到过程与方法的掌握,后又上升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仅仅围绕三维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其主要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其中就包含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为了顺利地达成这一教学目标,出色的完成教学任务,高中语文教师把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到教学日程上,融入进课堂教学的各个方面中,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最终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效。那么,如何以高中语文课堂为落脚点,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呢?具体的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把握教学的内涵,合理地渗透审美观念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审美资料和素材,需要教师进行深入地挖掘和提取,以课堂为契机,把教学作为美学传承的载体,充分体现语文的精美之处,引发学生的审美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导学生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促使学生感受到文本浓厚的审美思想,以及其中的艺术特色,以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为此,高中语文教师,要把课程的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抽象概念和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建构完善的语文审美心理结构。培养学生形成尊重生命个性的生存观,团结合作真诚友爱的人际观,广博精深勤奋创新的知识观。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享受生命,关注社会,勇于担当,实现人性的完满与和谐。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体味人生的无穷奥妙,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通过教学,让学生从中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浓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2创设有效的情境,展现审美素养的优势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中有着丰富的审美材料,无论是小说、散文中的故事情节,还是其中语言的精炼,都充分体现着审美素养。所以,高中语文教师要进行全面地解读,找到小说的整体美,戏剧的形象美,诗歌的意境美,散文的神韵美,以及议论文的逻辑美,然后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同时展示出说明文展现事物特征、成因、发展的美,也有其独特的韵味,从内容上看,有的赞美祖国的壮美山河,有的讴歌民族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整个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把语文视为美学载体,开源引流,披文入理,在审美情感的参与下,挖掘文本的美学因素,设法拨动学生的心弦,动情于中,努力让学生产生共鸣,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善于把课程的理性内容和感性形式、抽象概念和鲜活形象有机统一起来,把深奥的知识传授与动情的美感体验结合起来,在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观共存的社会背景下,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础上,发展学生感知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3引导学生朗诵国学经典,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底蕴,其中的许多知识都是以培养和教化学生的核心素养为主的,对于学生的审美情操的提高,更是产生积极的影响和推动作用。高中语文教师要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入手,深入地找寻出中国优秀的礼乐诗书、经史典籍,潜移默化地渗透人文性的素养,让学生成为具有时代精神的优秀人才。其中,《诗经》、《离骚》、先秦诸子散文、唐诗宋词等都是学生汲取精神养分的源头活水,这些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有着不可磨灭的生命力和永恒魅力的经典篇章,是古代文化精神极为深刻、极有特征、极其精美的聚光点,它们的深层蕴藏着古代先贤的思想行为、道德理想、人生追求以及对世界感知的方式和审美情趣。再加上农村中学学生阅读面狭窄,不重视语文学习的普遍情况,强化经典诵读尤为重要。通过诵读经典,引导学生去接触、感受一颗颗鲜活的心并与之共振,欣赏中华千年文明,感悟人生真谛与宇宙哲理,含英咀华,回味萦回在字里行间的美好情思。通过诵读经典,感知作品形象,领悟其丰富内涵,陶冶思想性情,积淀民族文化底蕴,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通过诵读经典,点燃学生能动创造的火花,激发思维,开启心智,引导学生感知,感染,感悟,抒写性灵,表达真情。总而言之,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课堂,为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提供一个宽阔的平台。在实际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善于利用以上有效的教学方式,致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不断地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开拓创新,用满腔的热情去探索新课标的内容,用自己宽厚的心胸去博采众长,用自己务实高尚的情操去感染学生,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获取精神的愉悦和熏陶,为今后的发展夯实审美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艳玲.让阅读教学彰显活力:高中语文课堂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6(5):234-235.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4

【关键词】当代艺术;高校美术教育;审美素养

作为国家高等人才的重要培育基地,高校不仅承担着提高学生知识储备和操作能力的重任,更担负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养的重任。作为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各大高校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着重强化大美术的教学理念,对美术课程进行了优化和调整。其中,对课程内容的改革参照了当代美术的发展方向与时展的前沿,课程结构的调整直接体现了人才培养的规格、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结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当代艺术的意义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当代艺术不仅具有美术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对社会的发展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影响

(一)增强学生的审美创造性

当代艺术是指“今天的艺术”,其表现形式具备当今的时代内涵与时代特征。为了与“现代派艺术”相区别,便引用了当代艺术这种提法。当代艺术的作品不仅具有现代性,更饱含着艺术家的创作特征和生活体验的现代性,不拘一格、独具创造性,深刻反映出当代社会的发展风貌与时代特征。现阶段,当代艺术通过美术教育走入大学课堂,以其丰富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冲击着大学生的眼球。当代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较强的活动,集中表现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艺术家独特的审美特征。在美术课堂中,通过对各种创意、设计、制作、表达、交流,以及多视角的连接和转换,赋予学生联想和创造的空间,实现自我表达与自我创造。当代艺术让艺术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感知艺术、创造艺术,增强审美的创造性。就当前的教学内容而言,美术教育与时代形成了完美的结合,艺术家将当今社会的战争、种族歧视、生态、环保、弱势群体等问题恰到好处地与艺术相结合,将社会热点推向艺术舞台。在这种创作形势的影响下,学生能够从中受到熏陶和影响,自觉地投入艺术形式的创造中,在艺术创造的过程中自觉关注社会的热点问题,将大众的视线吸引至此,以自身的审美创造增强艺术与生活的联系,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推动社会的发展。

(二)提升道德情操和审美素养

当代艺术与美术课程的融合能够从根本上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其思想道德境界。首先,将当代艺术理论引入美术课本,学生通过对美术理论和专业论文的阅读和思考,可以增加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和思考,更好地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方向。同时,可以根据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感知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并结合课本和指导教师的专业点评,加深对当代艺术理论和美术的理解,能够自主进行相关理念的学习和理解,从而提升专业的理论水平。其次,将当代艺术引入美术课本能够使学生拓宽理论知识渠道。课本中一些专有名词在引用时,通过注释的方法标明了来源及专业作者,这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在课余时间通过对注释的查找和专业理论资料的阅读进一步增加对相关理念的理解与认知,无形之中提升自己的艺术底蕴,学会鉴赏和评论,在加深对美术概念理解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境界。最后,美术教育与当代艺术的结合为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在笔者所在学校的美术教学课堂上,教师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如评述辩论、作品搜集、资料展示等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展示机会。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以及音频、视频的使用丰富了课堂表现形式,同时提高了学生课堂的注意力和专注力,提高了课堂效率,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审美境界。

(三)推动学生审美取向的转型

当代艺术审美取向的转型已经成为美术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甚至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艺术取向不仅取决于艺术家的审美素养,更受到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直接影响着艺术作品的表达方式,各种社会问题以不同的形式走向了艺术的舞台。学者李西建曾在学术报告《审美文化与美学学科的当代转型》中,对审美取向的发展做出了专业的阐述。当今时代,审美文化作为第三种文化形式,是一种人类文化较高的艺术表现形态,是人类文化发展与精神交流的产物,其贴近人类最为真实的生活状态,使当今文化日益趋向审美化。审美取向的转型必然会导致以人的精神体验和审美观照为主导的社会感性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审美取向的转型衍生出审美文化的发展,二者能够很好地实现相互促进与共同发展。同时,审美文化的发展能够带动美术课程的转型,使之更加人性化,更符合学生发展的需要,并形成新的文化意识,以文化阐释为主要内容更新当代美术理论,为美术的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这种较高水平的人类文化水平的更新与发展,不仅能够推动当代艺术与美术理论的发展,更能够在全社会形成审美转型的潮流,学生在其中受到影响和熏陶,主动接受审美文化,实现审美取向的转型。

二、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价值

教育是民族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基石,美术教育在提高学生审美素养与综合素质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当代艺术与高校美术课堂的融合,能够使美术的价值得到更好的实现,推进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艺术家通过艺术作品展演为美术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很多高校的美术院系都设有美术馆,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一)当代艺术的发展能够创造良好的审美氛围

当代艺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与高校美术课程的不断融合,间接创设了良好的文化发展环境。艺术走出殿堂逐渐深入大众的视野,美术教育在继承其他教育的优秀特征之外,本身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与审美情操。首先,美术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通过对美术知识的整体感知、对美术理论的研究与学习、对当代艺术文化作品的观摩,于无形之中提高整体审美素养。其次,美术是社会与艺术连接的纽带,在学生进行当代艺术的学习时,能够不断培养自己发现美的眼睛,更好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当学生对身边生活进行细致入微的观察时,便会增强对理论的理解。一方面,能够增加对学科的兴趣,将艺术与生活更好地结合。另一方面,寻找生活的乐趣,增强自信心与自豪感,从而更好地进行美术学科的学习。最后,美术学科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以一种精神力量对每个受教育者的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在美术教育不断深入的过程中,能够促使学生的智力和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感性思维、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实现艺术与人生的相互影响、相互促进。通过美术教育,能够不断提高人们的综合素养,进而增强社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创建良好的文化审美氛围,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促进大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形成

在传统的教学实践中,往往重视逻辑思维的发展而忽略形象思维的发展。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必须具备足够的形象思维,以实现对周围事物的感知,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艺术作品很好地将艺术家对周围生活的感知和逻辑思考结合在一起。当前各大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双重培养。在师资方面,高校派遣美术教师进行考察学习、出国留学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另外,聘请国内外一流的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组织教师进行定期的学习;不断完善美术教学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造更好的环境;采用多层次教育体制,增设环境艺术、视觉传达、包装设计等其他当代艺术学科;加强美术教育的学科建设,开设美术鉴赏课。在课时的设置上要注意连贯性和紧密性,除了教师的讲授,还需要大量资料丰富课堂内容。另外,结合专家点评,使学生对艺术作品有更加深刻的认知,将学生培养为多元化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通过艺术作品的熏陶和感染,不断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学生在对艺术作品进行鉴赏时,能够培养逻辑思维,加深对艺术理念的理解和认知。

(三)促进跨专业的学习和交流

当代艺术作品不局限于美术领域,社会各个角落都有当代艺术的存在。高校的美术教育不应局限于对当代艺术的学习,更要注重专业与非专业学生之间的交流。例如,可以开设美术研究社团,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聚集在一起,通过专业教师的指导,增加学生对艺术的理解和认同,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作灵感,推进艺术领域的繁荣发展。总而言之,当代艺术融入高校美术课堂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培育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当代艺术在塑造学生审美情趣、提升人格素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将为我国经济社会更好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参考文献:

[1]王斐.论当代艺术在高校美术教育中的影响与价值[J].美术教育研究,2016(16):96-97.

[2]张娜.浅谈实用美术教育对当代高校美术师范教学的影响[J].美术教育研究,2015(20):100-101.

[3]张贺.高校美术教育中引入现当代艺术内容的重要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4(11):166.

[4]华.高校美术教育中现当代艺术内容的引入意义探析[J].名作欣赏,2012(18):133-134.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5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策略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的概念,其既满足素质教育下的教育整体性要求,又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能力,尤其是写作教学备受影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方面和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具有密切关联。其中:语言建构与应用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要求学生充分理解与应用语言,经过分析、概括、总结等各种方式,促使学生透彻地了解与掌握语言,并将其熟练应用;思维发展的核心素养则要求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以促使学生成为有独特思想的人才;审美素养的核心素养则要求学生积极发现美,在学习与生活当中,促进美育素材的积累,在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得到切实提高的同时,促使学生形成独特的审美视野,让学生通过写作发现不同美;文化传承的核心素养主要是语文教师给予学生恰当地引导,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对自身、对社会、对家庭都有正确的看法,从而实现传统文化的发扬以及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一、语文核心素养内涵及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意义

首先,语文学科的语言素养,有助于学生形成写作的语言能力。就语言的建构与应用角度看,由于语言能划分成口头语言以及书面语言,而作文就属于书面语言,且和学生自身的口头语言具有密切的联系,将口头语言通过严密思维进行整理,就成了写作的重要素材。学生会说,不代表会写,想要会写,就需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并有自身对语言文字的有效理解。如此,写作活动才可以实现顺利开展。因此,语言素养对写作水平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在实际写作中,材料的选择和应用、审题与构思都与语言的建构和应用有着密切关联。因此,学生只有充分掌握相关写作知识后,才能更好地应用语言进行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1]。经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和积累,既能提升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又能提供给学生丰富的写作材料,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以及表达能力得到显著提高。其次,语文学科的思维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思维水平。思维的发展和提升素养也和高中的语文写作有着密切的关联。思维作为写作的核心与基础,如果离开思维,即便是学生有充足语言材料,其写的作文也是一盘散沙,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就高中生来说,思维是人不可或缺的一项品质,任何的学科都需有缜密的思维。在语文写作的教学当中,教师需注重学生自身的思维水平提升,如学生的逻辑分析、发散性思维,这都对学生的写作有着重要影响[2]。总的来说,思维贯穿在写作的整个过程中,不论是进行审题立意,或是作文的整体构思,都需有清晰且缜密的逻辑思维,因此,思维和写作是有着密切关联的。教师在写作教学时,需注重写作思路与构思,关注学生所发表的理解与看法,以促使学生提高写作思维水平。再次,语文学科的审美素养,有助于学生提高写作的审美水平。高中生自身写作能力想要得到显著提升,需要语文教师增强审美训练,只有学生具备了相应的审美水平,才可以写出具备美感的作文。因此,语文教师需指导学生积极发现实际生活及语文教材中蕴含的美,以此为写作增添充足的鲜活素材。同时,教师需指导学生积极地发现美,不仅有具体的、能看见的自然美,而且还有人物精神以及人格等抽象美。经过教师引导,学生发现抽象或者特定的美,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审美能力,而且还能使学生在写作时,能够紧紧围绕主题思想,以促使学生在写作的时,能呈现出自身对美的看法与理解,并在写作过程中,促进学生提高审美素养。最后,语文学科的文化素养,有助于学生充实写作的文化底蕴。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的学科素养,通常要求学生注重提高自身的文化自觉能力,树立积极的人生理想,以切实增强学生的民族使命感以及社会责任感,这对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才能让学生对社会、国家、自然及文化形成正确的认识与思考,从而使学生写出有积极态度且文化内涵丰富的作文,以促使学生自身的文化素养得到切实提高[3]。例如,在对《屈原列传》(节选)开展教学时,学生不仅需要学习文章中的相关知识,而且还需感受屈原身上发生的事件及屈原的刚正不阿、不屈不挠的人格魅力,从而使学生获得珍贵的写作素材,并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充分了解屈原的性格,感受到相应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策略

(一)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语言积累与建构

写作属于书面表达,而书面表达则是语言组合,注重语言积累以及建构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前提与基础。在写作教学中,其教学目标就是需融入语言知识的积累与建构。学生在学习写作时,需教师给予正确地引导,以促使学生学会主动收集相关语言材料。同时,语文教师需树立“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仔细地体会、观察与记录现实生活。例如,在实际生活中通常会被忽略的广告牌、多媒体中的新颖用语、社区宣传用到的标语等。需注意的是,高中阶段正是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时期,但是,高中生自身的辨别力尚且不足,当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学会通过利用多种途径收集到语言材料后,语文教师需给予正确的方向引导,避免遇到与主流价值观偏离的价值观[4]。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能通过阅读获得更为直接的语言材料,阅读通常可分成课内与课外两种阅读,课内阅读是语文教材中的经典、优秀的课文,这都是学生学习的语言范本,能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是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其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月光下的荷塘。通过恰当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修辞、优美的语言,对月光下的荷塘静态美以及动态美进行了细腻的描摹,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优美片段的讲解,教师就能指导学生积极摘抄与积累,或者模仿写作,并给予合理的评价,不仅能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而且还能实现写作目标的达成,从而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二)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思维发展和提升

高中生书面语言表达力的提高通常需训练学生自身的思维活动。从语文教材的编写结构可知,高中时期主要通过议论文、记叙文两种文体开展写作教学。因为议论文与记叙文是两种不同的文体,记叙文关注的是培养学生自身的形象思维,而议论文则是培养学生自身的逻辑思维与辩证思维。形象思维通常更依赖于感官对外界的事物的感受,将外界的印象作为想象材料,其通常具有形象概括性、表达情感性、具体可感性等特点。通过对诗歌、散文、小说等体裁为主的文本进行阅读,通常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其中,诗歌是作者自身丰富情感的浓缩,经过一个一个的意象塑造,形成意境,让读者从意境的创设当中,通过联想、想象等,体会作者自身的情感世界,并成为鲜活的诗人。例如,在学习《登高》时,诗歌前两联描写的景物,呈现一幅凄凉、悲凉的画面,以表现出被疾病缠身的一个花甲老人在重阳时节登高的凄凉、孤独的形象。学生通过学习诗歌,就能深刻地体会到诗人的孤独情感,并依据诗歌,展开想象的翅膀,扩写诗歌,让学生深入体会诗人在晚年的孤苦无依,并实施再创造。议论文通过客观的语言,严密的逻辑思维和理性的判断论证观点,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明显不同,形象思维是直接获取事物表象,有着信息的情感色彩,而抽象的思维则是通过表面现象,找到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法,具有客观且理性的思维特点。在议论文的写作当中,通常会用到理性且客观的语言,而严密的逻辑思维与真实的论据,则能更好地支撑相关观点的表达。例如,在开展议论文写作的模板教学时,递进式议论文的写作模式,是由浅至深、从表及里的一个思维过程,而并列式议论文的写作,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促使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还能通过总分总的写作格式,训练学生自身的分析与概括的思维能力。

(三)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审美情趣培养

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将文学作品当作载体的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自身的审美情趣有着重要影响,也呈现出语文学科具备的育人特色。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主要就是将学生培养成发现与创造美的主体,创造美的基础就是学会审美,以促使学生显著提高审美情趣。第一,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的语言美。在文学作品中,其语言美通常表现在作者应用的独特表达技巧,学生通过相应的表达技巧体会到文学作品的语言魅力,并学会鉴赏语言美。例如,在对《荷塘月色》开展教学时,文本第二自然段细致地描写月光下的荷塘,且用到了许多修辞手法,读起来更加优美动人且生动形象,让人闭上眼睛就好像是置身于荷塘之中。为了使学生在阅读时主动体会到语言创造出的美感,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将描写荷塘用到的拟人、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给学生详细讲解,如果将这些修辞手法删掉,再读起来就味同嚼蜡,此时,教师可指导学生通过本段内容实施再创作,并与原文对照,让学生体会运用修辞手法带来的语言美。第二,学会鉴赏文学作品呈现形象美。在文学作品中,会塑造出多样化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叙事等体裁的学习中,分析与体会人物形象,其中,人物形象所反映的美感则是依据人物自带或作者赋予的情感反映,属于学习文体的难点与重点。高中时期正是学生价值观、情感态度形成的重要时期,在文学作品当中所塑造出的人物形象能给予高中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离骚》的鉴赏中,体现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的诗人形象;在《赤壁赋》的鉴赏中,则体现出作者旷达、乐观的心胸;在《纪念刘和珍君》的鉴赏中,则能展现作者的爱国主义的形象。经过对相关人物形象的分析,就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情感态度。写作属于情感与语言的碰撞,学会体会语言的美感,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并通过相应的训练,就能使学生学会欣赏美与创造美,并学会通过语言传递美与创造美。

(四)高中语文写作教学的文化传承

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文明生生不息且源远流长,这与通过语言文明进行文化传承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在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当中,需注重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感受并继承传统文化,这通常是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组成部分。和阅读相同,写作也需注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引导学生理解与学习传统文化,获得文化的认同感,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语文知识是文化的重要部分,文化的教育与传承通常是语文学科的主要任务,经过仔细观察语文教材,主要包含了文言文、古诗词、戏剧、现代诗歌、散文等。其中,文言文、古诗词包含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及民族文化,是具有民族特色化的文化。除此之外,现代文的阅读中,也有着丰富的文化价值,通过吸收文化,就能使文化传承有效落实在语文写作的教学当中。同时,在写作教学时,还需关注文化传承属于语文学科的内在要求,并在写作教学当中予以重视。例如,2017年的高考中,全国的新课标一卷中,作文题将“中国关键字”作为材料,相关关键词都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关联,如大熊猫、一带一路、京剧、长城、中华美食等,作文的要求则是选择2~3个关键词开展写作。因此,高考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极其重视,并通过该指挥棒,明确了在写作教学时,应注重传承文化。

三、结语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6

【关键词】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培育路径

对于高中语文这一科目而言,做好其核心素养培养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满足素质教育以及新课标改革对于高中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还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随着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教育界对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明确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与特点,结合具体教学内容探索核心素养的培育路径。在帮助学生掌握丰富文化知识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素养、文化素养、思维素养以及审美素养几类。如何做好高中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成为高中语文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重点。

一、核心素养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

所谓的核心素养,指的就是可以适应个体自我发展以及社会发展具体需求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作为现代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项重点,核心素养的特点为:发展连续性及发展阶段敏感性。高中阶段是学生整个教育阶段较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做好这个阶段的核心素养培养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离不开先进的教育制度与教育理念,不仅能够为学习生涯奠定坚实基础,更是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关键品质。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应该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作为基本原则。科学性指的是教育工作者应该从学生的自身成长特点出发,在以人为本理念指引下,结合理论与实践开展教育工作。时代性则指的是应该在教育教学中贯穿时代精神,保障学生的与时俱进。而民族性则指的是在教育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与民族认同感。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其本质上属于学科核心素养范畴,它与核心素养之间存在真非常密切的联系。也正是由于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之间的密切关系,很多教师在进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时,也从核心素养内涵出发,开展相应的培育工作[1]。

二、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与培育路径分析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进行了明确,即:语言素养、文化素养、思维素养以及审美素养。也就是说,在开展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也应从这四个方面入手,来对培育及提升路径进行分析和探讨。

1.语言素养提升与培育路径分析

语言素养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一类素养,其在帮助学生自我文化认同信念形成、公民意识与社会责任强化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语言素养提升与培育的重要性进行正确的认知,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科学的方法对学生的阅读、写作以及综合实践等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教学,以此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及评价能力。此外,在写作教学过程中,应从多个方面入手对于学生的语言构建及运用能力进行培养,并通过让学生进行多体裁文章写作,比如抒情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等等,来最终实现对于学生语言素养的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语境意识会得到明显提升,认识到汉语的魅力所在,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会得到明显提升。语言与思维的联系最为紧密,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增强其语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首先应该重视其语言素养的提升,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信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2.文化素养提升与培育路径分析

文化素养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过程中最为核心的一项素养培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文化,然后在此基础上实现文化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发展文化,最终实现对于学生文化素养的培养。简单来说,在高中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应从文化传承与教育入手,立足于全局,将优秀的传统文化及价值观与现代人的思维及去向相结合,并以文化传承为基础,密切对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统一进行研究和探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帮助学生对文化进行正确的认知,然后实现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尤其是在当前多元文化背景下,学生的思想受到强烈冲击。教师应该找到传统文化中的现代性,增强文化传承的可接受度,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3.思维素养提升与培育路径分析

高中语文在学生思维培养方面发挥着非常积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如此,思维素养也被定义为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于学生思维素养进行培育时,应重点对思维方式的系统性与整体性进行强调,并以此来保证思维方式的多元化和立体型,只有这样,才能在尊重学生思维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学生思维培养方法的创新与发展。此外,在对学生思维素养培养过程中,还应从思维系统性、灵活性以及独创性入手,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析,同时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应的培育计划,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2]。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关键。在高中语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增强其创造性思维,这也是促进其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4.审美素养提升与培育路径分析

审美素养也同样是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对高中学生审美素养提升与培育时,教师应以优质且丰富的语文活动为依托,并鼓励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具体的审美实践当中,并以此为基础来对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进行培养。此外,在进行审美鉴赏与创造过程中,教师应用意象美、理性美、语言美、情感美等多个角度入手,实现对于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高中语文教材中包含丰富的教学素材,无论是古典诗词还是现当代散文小说,教师都应该对其进行充分运用。在帮助学生理解诗词或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探索汉语在表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优势,从表达技巧、文字运用和情感深度等方面增强学生的审美素养。与此同时,还应该在课堂中开展小型文化活动,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章进行解读,增强其自主探索能力的同时,能够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综上,随着现代教育的全面深化改革,现代教育对于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做好高中语文核心素养提升与培养工作不仅是现阶段高中阶段人才培养的一个重点,还是培养现代化人才较为重要的途径之一。在实际的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高中语文教师应将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核心素养培养相结合,并从语文高中素养的关键内容入手开展相应的培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意义上完成高中阶段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这一目标。

参考文献:

[1]张吉文.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实质内涵及培育路径探索[J].学周刊,2019(06):50-51.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7

关键词:农村学校;美术教学;改进策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了教育的唯一目标,是培养学生审美素养、创新能力和陶冶学生情操的关键。同时,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明确了“以生为本”的美术教学指导思想,优化和更新了美术教学方案,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综合发展,最终落实美术核心素养下的教学目标。因此,基于农村学校美术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教师应积极探讨行之有效的改进策略,不断提升初中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农村学校美术课堂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低效化

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低效化,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得法,致使美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效果差。这主要是因为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对美术教学目标认知不清楚、不全面,教学时过分关注美术基础知识,将重点集中在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上,导致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忽视了学生审美体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机械化、单调化,制约了学生美术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培养,致使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效果呈现极强的低效化。

(二)重视程度不够素质

教育背景下,美术作为农村教育体系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但现行的农村美术教学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制约,教师依然将教学重点集中在文化课程上,致使美术课堂教学处于辅助地位。同时,现行的农村美术教学并未制订科学的美术教学评价标准,这些因素都导致农村中学美术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另外,受到应试教学理念的影响,不少学生对于美术课程漠不关心,在学习美术知识的过程中缺乏认真的态度,仅仅将其作为放松压力、放松自我的活动课程。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农村美术课程教学质量的发展,难以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教育资源缺乏

素质教育背景下,虽然国家、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农村教育的投入,极大地改变了农村的教育条件、教育环境。但是与城市教育相比,农村教育依然面临资源缺乏的现状。因此,农村在开展美术教育时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资源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美术教师只能利用教室和教材开展美术教学,致使美术课堂教学内容枯燥乏味,难以真正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提升美术教学的有效性[1]。

(四)美术审美教育手段单一

基于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内涵,美术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美感。美术作品不同,其中蕴含的美术情感和美感也有所不同。面对这种情况,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必须借助不同的审美教育手段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就农村美术教学现状而言,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基本上都是采用语言讲解或展示的方式进行教学,忽视了美术审美教育过程中学习氛围的营造、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的应用等。这种单一的美术教育手段严重制约了农村美术教育的效果。

二、转变农村美术教学模式,提升农村美术课堂教学效果

(一)转变理念,树立新的美术教育思想

素质教育背景下,农村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对美术学科的育人价值进行客观衡量,将其纳入农村教育体系中,促使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另外,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还应转变传统的美术教育理念,紧紧围绕“美术核心素养”的内容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首先,教师在开展美术教学时,应坚持“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结合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美术学习内容,促使学生在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最终落实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在对美术课程进行设计时应紧紧围绕新教育理念的要求,选择与学生兴趣点相契合的内容,确保美术教学内容能够直达学生内心;再次,教师在选择美术教学方式时还应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对教学空间进行拓展和延伸,使美术教学不再受到教室的限制,促使学生在广阔的美术教学空间中获得发展和提升;最后,美术教师还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教学工具和教学资源,不断提升农村美术教学的有效性[2]。

(二)丰富美术课程资源

农村学校在开展美术教学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教学资源匮乏。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和理念,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丰富美术课程资源。关于这一点,最新的美术课程标准要求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应突破美术资源匮乏的制约,充分利用“自然和社会文化资源”积极开发富有地域特色的美术资源。首先,充分挖掘乡土资源。按照美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教师可以灵活借助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美丽的花朵、田园、树叶等,都可以作为美术教育的素材,以此为载体指导学生开展美术学习。同时,面对丰富的美术资源,还可指导学生围绕富有特色的本土美术资源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其次,变废为宝。农村美术教师在丰富美术课程资源时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废弃的物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对其重新进行创作。如此不仅丰富了美术课程资源,也降低了学生美术学习的成本,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创新能力、环保素养。再次,教师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深层挖掘当地优秀的传统美术资源,将优秀的地方美术资源融入课堂教学中,促使学生在充满地域性的美术课程资源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美术综合素养。最后,就地取材,开展美术创作。农村学校在丰富课程资源时还应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依据不同的季节选择差异化、有针对性的美术课程资源,使学生在充满季节性的美术课程资源中开展美术创作,获得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灵活开展美术课堂教学

针对农村美术课堂教学单一、陈旧的现状,为了提升农村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应结合美术教学的内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等灵活选择多样化的美术课堂教学方式,最终实现高效美术课堂的构建。首先,趣味性教学。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一件事情感兴趣,才能在强烈的内驱力驱使下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知识的探究学习中。因此,基于农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低下的现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美术游戏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游戏化的美术教学中获得愉快的心情,获得积极的学习体验,最终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课堂学习。其次,创设美术情境。结合建构主义理论的研究成果,教师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美术教学内容,以学生身边常见的素材作为切入点,努力创设具有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在熟悉的美术学习场景中理解美术知识,并更好地参与美术课程学习活动。最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美术教育效果。农村美术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还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促使学生对多种美术形式进行形象感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开展美术学习。同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的美术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

(四)转变教学模式,让美术融入生活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美术教学要求,农村美术教师在优化课堂教学时不要局限于美术知识和技能的讲授,还应关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一方面,农村美术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美术教学理念,以当前时展作为切入点对传统的美术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以审美的角度组织和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结合美术教学内容创设美术意境,促使学生在美术意境中感知美术作品蕴含的美感。教师还要在美术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美术鉴赏活动等,促使学生在具体的鉴赏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美术实践活动。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书本知识的传授中,还应立足美术与实际生活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运用美。尤其对于农村学生来说,生活中含有大量美术教育素材和资源。教师必须坚持“三贴近”的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丰富的课外活动中发现大自然蕴含的美,最终落实学生审美素养的教育目标。

(五)将美术课程与其他学科有机整合

美术并非一门独立的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因此,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应坚持“融合”的原则,将美术学科与其他学科有效进行整合,挖掘不同学科中的美术知识,帮助学生体会美术课程的多样性、趣味性,这样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具体来说,可以将音乐学科与美术教学进行整合。一幅生动的美术作品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教师可以在学生创作美术的过程中辅以相关的音乐,以便学生沉浸在特定的音乐情境中,放飞自己的心情、扩展自身的思维空间。教师也可以将美术教学与语文学科进行有效整合,尤其对于语文学科中的古诗词来说,往往一首古诗词就是一幅美丽的画作,在优化美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为画面配诗,也可以为古诗词配画。如此一来,可以促使学生在美术与其他学科的整合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美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提升自身的美术和科学文化素养。

(六)搭建表现平台,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力

核心素养背景下,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教学时不仅要关注美术基础知识教学,还应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美术创造力。基于此,农村教师在优化美术课堂教学时必须给学生搭建一个平台,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施展才华,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在诸多美术教学手段中,写生是最佳选择,也是强化学生观察力、认知力、情感和表现力的最佳手段。因此,农村美术教师在强化学生美术创造力时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引导学生结合自己所学的笔法、构图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景色进行写生,帮助学生更好地描绘出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站在不同的角度欣赏创作对象、描绘创作对象,以防止学生在美术创作的过程中出现思维固化的现象。同时,教师还应善于欣赏、肯定学生的独创性,唤醒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其更加大胆、主动地利用艺术语言进行创作。

(七)提升教师的综合素养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重要参与者,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自身的综合素质直接决定了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面对学科核心素养下的美术教学要求,农村美术教师必须采取多种途径,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一方面,学校应不断加大农村美术教师的培训工作,定期对其展开培训或者指导美术教师积极参与课外考察,促使农村美术教师在相互交流和探究的过程中循序渐进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从而提升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农村美术教师在提升自我综合素质的时候还应借助网络这一途径,积极参与网络学习班、网络美术教学交流活动等,以便更好地开展农村美术课堂教学。

(八)打破传统评价,发展学生个性

面对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转变教学评价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面对全新的要求,农村美术教师应打破传统美术教学评价模式存在的不足,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尊重学生的个性,努力构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评价体系,旨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在优化教学评价时,应将学生纳入评价主体中,引导学生在自我评价、互相评价的过程中,明确自身美术学习存在的不足,并吸取他人身上的优点,最终促使农村学生更好地参与到美术学习中;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激励性评价,教师应借助具有激励性的教学评价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以更好的状态参与美术课堂学习。

三、结语

审美素质论文范文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英语的重要性越来越重要,再加上新课改的不断推行,对于初中英语教学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高中英语作文写作教学逐步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焦点。然而由于在实际初中英语写作中出现的问题,使得高中作文教学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因此,在当前形势之下,针对高中英语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切实可行的教学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1.高中英语作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1使用中式英语

使用“中式英语”是在高中英语写作中存在的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由于我国高中生在英语学习之前接触的语言大多为汉语,这就使得在英语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受到汉语的影响,致使高中生在英语写作过程中会出现语序的错误或者自创中式英语。这类的错误多与我们自身的语言思维模式有关,在写作过程中,只能尽可能的去避免,无法完全根除这种现象。

1.2卷面潦草,不重视小细节

高中英语写作中,由于学生单词书写的不规范,卷面比较潦草,导致改卷教师对试卷的印象大打折扣,影响了学生成绩的提高。此外,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存在着大小写错误、标点使用不当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小细节问题往往表明学生对于高中英语的学习不重视,对英语写作的不熟练。

1.3有限的词汇量

词汇量是影响英语写作的重要因素,有部分学生在进行英语写作时,有自己的思路,但写起来就会困难重重,经常使用重复的英语单词,使文章内容枯燥乏味,这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知道积累,导致词汇量有限,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写作的积极性,使学生对英语写作失去信心。

2.提高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效果的策略

2.1努力积累英语基础知识,奠定词汇基础

要使英语写作能力得到提高,首先就应该把英语的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奠定坚实的词汇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加强对英语词汇的记忆,多做训练,因此,高中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学生在课文的语境中熟悉、牢记各种词汇,并且注意所记词汇应用的环境,使其在以后的英语写作中遇到相似环境可以熟练运用。同时,英语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设计一些扩充词汇量的习题,让学生在完成训练的过程中,灵活掌握词汇知识的运用,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为英语的写作奠定词汇的基础。

2.2提高学生英语作文写作的积极性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的学生都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状态,对于英语知识的接受主要来源于教师的灌输,写作的积极性不高。因此,要想提高学生在写作中的积极性,必须要不断培养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一方面,要从英语文章的阅读着手,通过适量的阅读一些趣味性的英语文章,在培养学生的语感的同时,提升写作的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另外,高中英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组织英语口语比赛,每节课都让一个学生准备一个趣味英语故事等,从而提高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使他们喜欢阅读英语文章,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根本上提升英语写作的能力。

2.3要求学生多注意仿写及素材的积累

要提升高中英语的写作能力,要多注意对优秀英语文章的仿写以及对文章素材的积累。在刚刚开始学习英语写作的时候,学生要多注意对其他优秀范文的仿写,可以将其中的优秀短语或者句子引入到自己的文章中,这种仿写的模式能够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此外,还要多注意对英语写作素材的积累。英语的写作素材是英语写作的重要一环,缺乏必要的写作素材,将很难写出优秀的英语文章。教师在指导学生积累英语写作素材的时候可分为以下几种方式:其一是,积累高中英语教材课文中的优秀句子及事例,使学生在英语写作的过程中能够做到对症下药;其二是,注意发生在身边的事情,无论是乐于助人的事例,还是时政新闻,这些都能够当做英语写作的素材。

2.4教导学生使用正确的英语写作方法

除了扩充词汇量,积累英语写作素材之外,还需要在英语写作中使用正确的方法,才可以完成一篇优秀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师在教习写作的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注意对作文的审题,认真的审题,可以在写作开始之前了解作文要求写什么,使学生对作文有一个完整的写作思路;其次要在草稿上把作文的框架列出来,确定好在写作过程中要应用的基本语法,同时,再根据在审题时得到的材料提供的主体思想,写出有关的关键词及中心句;最后在写作的过程中不要被草稿上的内容所限制,要不断扩展思维,丰富文章内容。另外,在英语写作完成后,还要对文章进行检查,避免因语法、标点等错误,影响整篇文章的质量。

3总结

综上所述,教师要想学生提高高中英语的写作水平,在进行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根据学生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找正确的解决办法,教导学生使用正确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能力以及作文写作积极性等方式,促进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提升学生英语的作文写作能力。

作者:王桂方 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邵伯高级中学

第二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分析

【内容摘要】

现阶段,高中语文作文已经成为了学生学习语文最重要的环节,学生在作文学习中不仅能够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还能够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为提高教师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水平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保证教学工作达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本文就对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工作中的实用性和创新性进行分析,从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实用性;创新性

高中语文面临的是高考的考验,所以学生要学好有关语文的知识。在语文中,作文占据的比分是最高的,可以说,作文能够决定学生的命运。对于教师而言,采取何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是首要的任务。以下就是对其的具体分析:

一、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最缺乏的就是创新,要知道,在新时期下,创新是各个领域发展的主要因素。当前,教师在向学生们布置写作任务的时候,都是直接给出题目,然后对学生讲解写作的方法和理念,这种通过选择阅读范文的方法训练学生,使学生的思维得不到任何的发挥,这种教学手法不能够将学生的创意和个性发挥出来,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扩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师太过于注重写作结构,对写作内容并不重视,这就导致学生在选择写作题材的时候,偏向散文或是广告等文体,这些文体都无法使学生写作的真实情感得到发挥。学生在进行写作的时候,最考验的就是其语言表达能力,要知道,语言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工具,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但由于种种因素,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对于语言的使用并没有过多的在意,这种情况就使得作文的结构极其混乱,意思表达的也非常含糊,进而导致文章的水平很低。

二、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性

在每年的高考作文中,都有满分的作文,这些作文主要的优势就是创新,在每一年的考试中,有些学生都将写作问当成了一种,也就是说,他们写的创新作文的时候,很可能是满分,也可能是零分,那么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写出满分作文呢?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写作方法,让学生打破常规,给人眼前一亮的效果。那如何做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呢?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实际上,作文写作的素材都是来自生活的,所以,在语文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多多积累素材,还可以通过对自己所经历的、感受的、见到或是听到的事物进行记录,并从中获取写作的材料,从而应用到写作中去。然后,还要培养学生的想①象力,保证思维的创新。高中生面对的压力是很大的,再加上生活方式单一,使得他们并没有过多的生活经历,为此,教师应该加大力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为学生营造想象空间。最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构建创作的平台,比如举办作文大赛,并且进行评审,通过奖励机制,对作文写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奖励,以此来使学生的心里得到满足,还可以在平常的练习中,将学生的作品放在展览墙上向同学们展示,进而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的目标。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家乡进行描述,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家乡的景色用优美的词汇将家乡中的情境描绘出来,同时,阐述家乡的特产,在写作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时间将家乡的发展历程向学生们说明,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家乡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采用不一样的方式,将家乡的情况讲解出来。同时,为了完成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教师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播放我们祖国秀美的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图片中的景色,从而将其表达出来。在作文确定题目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出发,从而写出满分作文,总的来说,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要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从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平,进而提高②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

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自身的写作水平得以提升,进而提高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作文得分的亮点,比如,题目的新颖,在第一段落中要将写作文章的主体表现出来,这样才能够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然后,写作的最后要将文章进行总结,不能重复使用语句和词语,这样才能为文章划伤圆满的句号。学生在高考的时候,也可以应用这种方法,这样③才能够使作文脱颖而出。比如,某年的高考作文要求“以父亲的肩膀”为话题开展写作,这样的作文没有局限性,学生的发挥空间也很大,话题作文不仅要将题目具体化,还要将其扩展,在父亲的肩膀上看到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承担家庭的责任,一种为社会贡献的责任。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将实用性的教学方法和创新性的教学方法结合在一起,不仅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提升写作水平,还要让学生将自身的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保证语文作文教学达到实用性和创新性的要求,进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作者:杨小军 单位: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第二中学

【注释】

①石慧.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才智,2013(26):157.

②张燕燕.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8):403.

③叶翔宇.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J].高考,2015(3):21.

第三篇:高中作文教学模仿与创新

【摘要】

在高中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模仿与创新是很值得采取的教学模式。本文研究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从模仿中积累更多好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借鉴来慢慢向文本创新转换。教师可以让学生慢慢展开习作创新,完善写作经验,合理进行写作创新。

【关键词】

高中作文;模仿创新

作文教学的形式可以十分多样,提升学生写作技巧与写作水平的方法也有很多种,模仿与创新都是作文教学中可以灵活选用的教学模式。不少教师对于模仿都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觉得学生一味模仿可能难以在文章中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文章需要的创新不够。这种认知其实很有必要做出更新。模仿对于学生而言更像是一个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只有当积累足够丰富后,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得到进步,写作水平自然会得到明显提升。

一、从模仿出发,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

在模仿与创新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从模仿出发,要让学生在有效的模仿中积攒更多好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这对于学生的文章创新以及写作水平的提升都会很有帮助。模仿的范本可以来自于不同的渠道。首先,教师要引导大家对于课本内容有很好的挖掘与利用,对于课本中的文章要有深入的理解与剖析,对于这些经典篇章中一些好的写作方法与写作技巧要有良好的吸收,这对于学生自身的写作能力的提升将会很有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多涉猎一些课外读物,从一些优质的读物中也能够极大的丰富学生的写作技巧,这也可以成为学生习作模仿的一个对象。只有深化学生前期的语言积累,大家的写作能力才会得到良好构建。在对优秀作品进行模仿之前,教师要带领学生对作品的结构及句子中的例句进行解析,将作者的写作过程、写作思路、作品特色和词句的运用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作品产生的过程和写作的思路,按照作者的写作思路进行模仿,模仿作者的语气、开头、结构、语句等,为学生创作自己的作品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老舍的《想北平》后,就可以指导学生按照老舍的写作方式来写对自己故乡的思念。有了这篇优质的范本后,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思路会更加清晰,在这篇文章的一些好的写作技巧的指引下,学生在自己的习作展开时也会更为顺畅。这些都是模仿可以带来的好处,也是促进学生语言能力一点点提升的一种方式。

二、透过合理借鉴,搭建创新的桥梁

当学生的语言积累慢慢深化,对于各种写作技巧也有了较为熟练的应用后,教师可以慢慢从模仿到创新进行一个有效过渡。这个中间阶段教师可以让大家适当对于好的写作素材进行一些借鉴。这首先不同于模仿,这个过程只是有针对性的对于文章中好的地方进行吸收。同时,借鉴的过程中也是对于学生创造力的一种基本的培养过程,学生在思考如何将文章中写的好的地方借用到自己的习作中来时,必然需要一定的思维创新。正是因为如此,借鉴的过程中很好的实现了从模仿到创新的过渡,并且能够让学生的写作水平有进一步提升。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模仿与创新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刘雯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对优秀作品文章结构的借鉴来完成自己的文章。例如,学生在写一篇描述校园环境的文章时,就可以将鲁迅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作为借鉴,通过对鲁迅文章中的结构、描写方法、抒情方法、斟酌用字进行分析和借鉴,来完成自己的作品,使自己的写作思路以借鉴作为桥梁,从模仿向创新进行转换,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在借鉴的基础上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个过渡桥梁的有效搭建不仅能够进一步锻炼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言应用能力,这也是让学生以一种另外的方式来展开学习的教学过程,这些都是很有意义的教学阶段。

三、完善写作经验,合理进行写作创新

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慢慢展开习作创新,可以透过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转变,从模仿到创新也需要学生有一个很好的适应过程。教师可以先从一些学生们熟悉且感兴趣的写作主题入手,这将会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也会让学生在习作创新时有更大的发挥空间。同时,教师应当给予学生更多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要让学生对于自己的文章形成基本的构思,对于文章的结构、写作思路等都要较为明朗。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的习作创新才会进行的更加顺畅,这也会帮助学生们写出更多质量更高的文章。例如,教师给学生出的作文题目为《平凡的生活》,让学生根据之前的模仿经验和自身体会进行写作。在正式作文前首先应当引导大家对题目进行分析,根据题目可以看出这篇文章可以采用的体裁可以是散文、议论文或者是记叙文。如果作为议论文进行写作,文章的结构就应该是论点、论据、论证,围绕着三个方面进行写作;如果作为散文进行写作,文章的结构就应围绕着题目进行叙事和抒情,以符合文章题目的要求;如果是散文文章的中心则应当落到事件的呈现上,对于事情的前因后果要表达清楚,并且事件描述时最好能够出现亮点。教师要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保证按照自己的真实情感进行议论和抒情,万不可因为写作而写作,这样文章会十分空洞乏味。在深入指导的前提下才能够帮学生理清思路,找到自己想要展开的文章撰写的方向,进而让学生在创新的过程中有更好的发挥。

四、结语

在高中作文课程的教学中,模仿与创新是很值得采取的教学模式。从模仿到创新通常需要一个有效的过渡。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从模仿中积累更多好的写作经验与写作技巧,并且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借鉴来慢慢向文本创新转换。随着学生写作能力的进一步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慢慢展开习作创新,可以透过有效的作文训练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这个教学过程将会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与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很好的构建。

作者:刘雯雯 单位:江苏省盐城市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滕志平.作文的“潜伏”【J】.新课程(上),2014(03)

【2】赵春艳.联系生活写作文【J】.吉林教育,2014(16)

【3】杨云,匡海霞.模仿、深度模仿、反模仿——中学生写作能力有效发展的三阶段【J】.中学语文,2009

第四篇:高中作文教学需要学生的合理想象

如标题所示的观点并不是一个新的观点,但在当前教学实践中却有必要加以重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前的高中作文教学,对学生的想象力要求有了一种分化或者说背离的倾向,合理的想象已经得不到支撑,穿越式的想象倒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这与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接受的作文教学导向有关,与学生所处的信息社会有关,高中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在作文教学中对这样的现象进行纠偏,以让学生的思维回到正确的想象轨道上来。

一、合理想象的边界浅述

何为合理想象?可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笔者所理解的合理想象,是指具有一定年龄(心理)阶段特征的想象。对于高中作文而言,合理的想象肯定不是指将小孩子的脸形容成红朴朴的苹果,也不是将自己的同学想象成穿越到古代某个朝代的风花雪月的一些事情。因为这不符合高中学生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也不符合高中作文教学的本质要求。因此,在高中作文教学中,放飞想象应当是需要边界的,天马行空与胡思乱想看起来泾渭分明,但到了具体的某个事例当中是难以区分的,是需要理性界定的。在一个作文教学的论文当中笔者看到这样的一个实例:某教师对高中一年级学生进行教学时,寻找到了一个作文教学的契机,即在诗歌《相信未来》的教学中,利用诗歌中的两句话“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起太阳的大海”,引导学生去思考朗读此诗时,原诗中的“手指(掌)”是读成“手指(掌)”,还是读成“手/指(掌)”。笔者为这样的教学设计叫好,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看起来是语文工具性的问题,实际上演变成了人文性的问题,变成了引导学生领略诗之意境,发挥读诗想象力的教学过程。此时,作文教学不纯粹是作文的教学,而是融合在语文教学当中,作文教学也不纯粹是作文技术的教学,而是将诗的意境作为想象力培养的契机。笔者以为,这样的作文教学过程,较好地把握了想象力的边界,就让学生围绕诗的意境展开想象,从而去判断原诗如何断句。再仔细分析下去,这样的教学设计还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这恰恰又是对想象力边界的准确把握。在作文教学中把握想象力的边界,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尤为重要的。高中作文教学不能让学生作文无病呻吟,不能让学生作文中堆砌毫无内涵的胡思乱想。

二、合理想象能力的培养

高中作文教学中,合理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从学生的学习心理角度来看,想象力是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高中阶段学生的学生,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而在想象力方面表现得有些参差不齐,高中作文教学之难,这是重要原因之一。借助一个经典的判断“在游泳的过程中学会游泳”,那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只可能在想象的过程中得到最佳的培养。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来看,高中作文教学中的想象力培养可以存在两种思路:一是专题的想象力培养;二是将想象力培养渗透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这里笔者想着重阐述的是,在这两种思路当中,如何有效地给想象力培养划出一条合理的界线。先说想象力的专题训练。笔者曾经在作文教学中引领学生去感受李白诗中的想象元素,这是一个学生具有丰富认知基础的事情,笔者的努力方向是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提取出其中的想象因素,并内化为一种作文的思路,从而为自己在作文中进行合理的想象奠定基础。实际教学中,不出笔者的预料,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李白想象力的认知就停留在其夸张的语句上,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于是笔者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写实元素,如桃花潭的客观存在,庐山瀑布的日夜下流等;在写实的基础上通过想象去写意,是李白夸张诗句背后的心理过程,而且在此过程中的“写意”最好能够理解为“写出诗意”,“意”是想像的代名词,“写”是想象的外在行为。认识到这一点,就会知道在现代文的写作当中,想象其实就是对客观事实进行详细观察之后去进行合理的发散或夸张。譬如有学生在对“深入灵魂的热爱”进行想象的时候就写出这样的话:桌上笔筒里的一支中秃的毛笔刻画着十三个年轮……五岁时跟着父亲写毛笔字,毛笔上的毛疏了,父亲的头发也疏了……基于写字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让我感觉到父亲给我的不仅是生命,还有深深的中华文化魂……。这样的描述中,有想象且合理,有感性亦有理性,可以说是一则好文。再说想象力的隐性培养。其隐在日常的语文教学当中,教《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罗密欧与朱丽叶》等课文时,其实都有想象力培养的因素:基于基因组计划而想象未来的医疗技术;基于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悲伤结局而续写二人身后的传奇,这些想象都是基于文本而不逾合理界限。可以说,课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合理想象力的最重要的平台之一。

三、合理想象支撑的作文

教学经验证实:待学生有了合理想象的能力之后,在其它写作能力具备之时,学生的作文就会有一个突飞猛进。就本文的阐述而言,仍然需要强调的就是以合理想象去支撑所作之文。如文首所说,合理想象是与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密切相关的,高中阶段的学生以理性思考奠定人生基础,因此过于侧重稚趣及超越时空的想象均不适合在高中阶段进行强调。合理想象支撑的作文能够达到来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的创作需要,也适合作为高中学生写作能力评判的依据。合理想象支撑的作文仍然强调在写实的基础上写意,强调思维的翅膀带动的是对实际生活进行体验的血肉之躯。合理想象更符合高中作文教学的需要,作为合理范围内的想象是允许存在的,也是应在作文教学中加以引导和鼓励的。

作者:张勇 单位:江苏石庄高级中学

第五篇:高中作文教学从审美开始

摘要:

高中作文教学中,教师常常感到力不从心,教授了多种方法,但是学生的文章常常千人一面,难以打动人,更难以更上一层楼。本文主要针对此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挖掘其产生根源,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法,渴望从中唤醒学生内心的“美”。

关键词:

审美素养;审美知识;唤醒;高中作文教学

在探讨高中作文教学审美教育时,更多的人提到了作文教学中的“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学中,不难发现写作的经验和理论可以让学生写成一篇完整的作文,价值观积极向上,结构和技巧上都符合要求,但是文章千人一面,难有更高造诣。

一、舍本逐末,强调“能力”忽视“知识”

想要在作文上有所造诣,首先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素养。审美素养,应该包括审美知识、审美能力和审美意识。可见审美的基础应该是审美知识的储备。而今每一位教师在提出自己对作文的看法的时候,都会提出以下四点“有思、有料、有序、有文”,议论文渴望它美起来,必谈思维之美,语言的逻辑之美;谈到记叙文一定会提真情实感,会提以小见大。如果一篇作文有一定思考、有较强的层次性,但是拿不到理想的分数,则不难做出以下判断:其一,这个学生积累不够;其二,就是这个学生文采不够,没有学习语文的天分。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并不是先天不足,而是后天“审美知识”的储备出了问题,或者说是基础审美的知识根本没有建立起来。但是太多人急功近利,忽视了这至关重要的一点,舍本逐末,脱离了基础大谈特谈能力。殊不知,“审美是以感性体验为主要特征,若离开了必要知识的审美活动一定是盲目低水平的”。一篇议论文模式无可挑剔,却拿不到高分。不是这个孩子没有天赋,也不是这一个孩子不够努力,更不是生来蠢笨。这个对语文不够敏感的孩子,实际上是还没有学会甄选出合适的审美知识。记叙文积累了大量议论语言,加以运用,议论文侧重记叙和抒情,如何鞭辟入里,以理服人?

二、立足基础,先扶后放

面对后天积累不足、语文敏感度不够的学生,在教习作文之前,教师不应推责于“先天不足”,应该让学生先明白什么样的词语、句子是美的,怎样的内容不但能打动自己而且能说服他人。例如,在教学议论文的时候,不能简单地告诉他们好的议论文必须包含深刻的论点、丰富恰切的论据及多种论证方法的综合运用。教育者更需要立足学情,立足基础,让学生明白什么样的观点是深刻的,怎样选择典型论据,如何进行合理叙例,什么样的议论文语言是具有哲理性的语言,什么样的名言引用起来是有价值、引人深思的……因此,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没有学会审美,怎么会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呢?而这些从初中刚刚升入高中的学生刚刚接触到议论文写作,他们不是天生神力的哪吒,下地就能蹦跳,都需要教师立足基础,像扶一个刚刚学习走路的孩子一样耐心,让学生慢慢熟悉如何迈步,如何找到平衡,直到他们找到一定的诀窍,自己能够很好地走,即使跌倒也能爬起来继续前进。所以,在议论文教学之初要不厌其烦地引导初学者做好积累工作。

三、想方设法,潜移默化唤醒内心的美

在积累过程中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与写作的愉悦。教师要想方设法,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让积累的过程不再枯燥,让学习过程在分享中生动且丰富起来。

1.利用好课前三分练

课前三分练,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学生的平台,它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的胆量,更是一个很好的审美知识积累的渠道。首先,它是需要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的演讲,所以演讲者要进行精心的准备,从中,可以发现好词、好句、好事例,从而引导同学们做好积累的工作;其次,这时听到的内容,老师所提醒关注的审美知识,会给同学们留下深刻记忆,积累的工作也将事半功倍;再次,演讲的同学,得到了老师给予的肯定,会从中获得成就感,享受这一个过程带来的乐趣时,也会更加注重平时的阅读和积累,变得更加爱写;最后,在长期训练过程中,通过教师点拨、同学影响,在耳濡目染中审美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同学们的审美能力得到提高,直观反映在作文中。

2.适时分享优秀的文学作品

想要增加学生的审美知识储备,并不单单是指让学生接受什么,最重要的是激发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兴趣。现在是一个快餐文化泛滥的年代,更多学生喜欢的是动态的画面和不用自己进行梳理的知识。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平台,比如在平时介绍一些有意思的文学作品;也可以拿出专门的课时满足同学间的阅读分享、交流和讨论的需求,从而激发同学们阅读和交流的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说,养成一个习惯需要28天,若是一曝十寒,若是只有一个人努力,而其他人都在干扰他,则会使所有努力功亏一篑,所以培养共同的兴趣也是调动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关键。一个人走走得快,但是未必能走得好,一群人向着同一个目标一起前行,必将走得又远又好。当同学们都爱上阅读何愁没有审美能力呢?

3.注重教师的教学语言

“你想要给学生一滴水,你首先必须有一桶水”。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但是这绝不是废话,特别是对于作文教学,对于丰富学生的审美储备来说,你的“一桶水”就至关重要。在看到一段材料的时候你能不能给出严谨的观点,在你对一个问题阐述看法的时候能不能说得有深度,有说服力,都影响学生对于美的体验。所以,作为一个老师,你希望学生带给你美的享受之前,自己先要做好准备。费尔巴哈曾说:“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最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而鉴赏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之前,应该先让他们有足够的审美知识储备,“一口吃不成胖子”,教育者要有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唤起他们心中对美的感悟。

作者:连贞贞 单位:莆田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杜卫.论审美素养及其培养[J].教育研究,2014(11).

[2]沈玉荣.高中作文教学审美化思考[N].江苏教育报,2009年10月29日第六版.

[3]巢宗祺,雷实,陆志平.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解读[M].湖北教育出版社,2005年7月.

第六篇: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和实用性浅议

【摘要】

高中语文知识点繁多复杂,作文应该是令所有年级层次学生头疼的问题,作文教学也是令教师头疼的问题。众所周知,作文在高考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想要取得高分,作文成绩是一大关键,掌握有效的写作技巧是一大制胜法宝。本文以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作文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关键词】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创新性;实用性

作文是语文学科中的一个综合部分,它考察了学生对语文学科中所有的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一直以来备受关注,广大语文教师也在绞尽脑汁运用有效的教学设计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从应试角度来看,语文学科的知识点虽然烦琐复杂,但其知识内容的考察模式是固定的,并不能拉近高考语文成绩差距,因此作文教学显得特别重要。在新课改和素质教育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更多的是通过创新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作文课堂的潜移默化中加强学生素质的提高。下面我从高中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加强教学的创新性与实用性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论述,目的是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给广大高中语文教师一定的启发指导,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高。

一、高中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一)重形式轻内容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作文教学多是重视文章的结构与文体,对于作文的考试成绩,面对一个班级年级学生的文章,教师不可能把所有精力都放在浏览方面,如果把每位学生的作文都浏览一遍,是需要花费很长时间的。在平时的测验中也只是潦草地大致看一眼,看一下文体和结构,就妄自果断地打分。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只是结合作文题目,讲解文章的结构,可以从哪些方面构思,根据题目可以选择什么种类的文体,其实一篇作文的质量好坏取决于内容。而且教师对于写作要求太高,虽然题记、小标题能够使主题更加鲜明,一目了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些部分也算入字数之内,可以解决学生词穷写作困难的问题,但是加入这些内容会浪费学生很多时间,所以不一定非要加入这些内容,可偏偏有些教师的教学模式过于固定,让学生在作文中必须加入这些内容。教师对于文体的选择上也过于固定,根据作文题目,叮嘱学生就写某个文体,这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不擅长写这类题材的文章,而教师规定写这个文体,这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对其极为不利[1]。

(二)缺乏创新性的教学能力

创新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教师的教学方法也要创新,才能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对于作文写作的独立思考能力。大多数教师通常是为学生进行“一站式服务”,直接讲解写作的要点流程,到头来学生对其讲解也只是一知半解。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通常会为学生形成写作思路,会给学生阅读范文,但只是在几分钟之内一口气读完了,而不对范文加以评析,说明哪里写得好,为什么好。

二、加强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一)高中作文教学创新性的要求

高中作文最常见的一种文体是议论文,议论文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类题材的文章语言朴实,写这种种类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下手难于上青天,真可谓是“写前抓耳挠腮,下笔一筹莫展”,议论文的写作也是一番心理痛苦挣扎的过程。许多学生写出来的议论文看起来好像是俗语中说的流水账,或是高谈阔论地在讲道理,或像是不厌其烦地在谈论人生哲理。议论文确实是在谈论生活中的道理,但是全篇都是哲理的叙述,仿佛给人一种在做哲学方面的研究,就算加入素材,也只是把素材单列一段,感觉是在叙述一段故事。议论文的要点分为论点、论据,为了使文章更具说服性,通常会在文中加入素材,素材应该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在指导学生写议论文的时候,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在平时的课堂中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开设阅读课程,让学生阅读书籍,叮嘱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阅读这本书的感受,开展素质拓展教学,运用现代媒体信息技术手段,采取播放视频的形式增加对素材提及的人物、事件的理解,观看教育学家对于作文课堂教学的视频,使学生的思维充分得到发挥[2]。

(二)高中作文教学实用性的要求

作文不仅是词语句式的罗列叠加,更重要的是对生活的感悟体会,对生活具有指导实践的意义,这也是作文实用性的体现,我们不应该把浏览作文当作是一种欣赏方式,把写作当成是一种教学任务,而是要把自己对人生、生活的感悟体会跃然纸上,通过文章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指导生活的纲领[3]。这里以新课标版本高中语文必修一“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人和事”这个写作内容为例,可能大多数学生一眼看上去,这篇作文的文体应该是记叙文,其实不然,触动心灵的不一定是某个人或者是某个事件,也有可能是周围环境的某些事物,所以文体也有可能是散文。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散思维,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列举素材,说明写作思路,教师提出建议,为其做必要的指导。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作文是高考语文这门学科甚至是所有考试学科当中的一个制胜法宝,所以作文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作文教学,教师务必要重视,结合新课标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标准要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对于作文的写作兴趣,树立新型的教学理念,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切实使学生通过写作,在提高写作水平的同时,把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对人生、生活的感悟化为一种支撑动力,帮助学生积极向上地面对日常生活与漫长的人生。

作者:章洁 单位:安徽省太湖县牛镇高中

参考文献

[1]刘家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的作文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