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培训范例

审美培训

审美培训范文1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点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术课程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通过美术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审美能力。美术课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主要手段和途径在中学教育中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审美教育对人们的潜移默化的作用历来被许多有识之士所认识。   我国著名的艺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曾这样说过:“能用作画一般的心来处理生活、对付人世,则生活美化、人世和平。”此为艺术的最大效用。众所周知,美的事物在生活中处处都有,但各人对美的内涵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要增加审美素养,就必须接受美的教育和熏陶,不断积累和升华对美的体验。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正处于发育阶段,通过美术课对他们进行系统地美术知识教育和技能训练,对于提高他们的审美修养、审美感受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由于美术是直观形象的视觉艺术,它的鲜明生动的造型、富有情趣的色彩和直观感人的艺术特征,较适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因而它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并不是要中学生现在就有什么重大的发明创造,但要他们学会创造性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审美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能力。   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开放教学内容,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参与中发展自我,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审美兴趣的目的。   二、抓住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时期   初中阶段的学生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的学生正处于审美意识的形成期,他们的审美范围日益扩大,审美评价也逐渐形成,审美感受日益增强。   因此,应着重培养他们的审美理解力和审美趣味。同时,要明确美术欣赏在学生审美能力发展中的作用,美术欣赏可以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领域,提高精神境界;美术欣赏是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最重要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力,要引导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让他们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扩大其知识领域,当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美术作品和艺术实践有意接触体验,并从中感到惬意和兴趣时,其敏锐的审美感知力便随之逐渐得到提高。通过欣赏美术作品,提高其对美术作品的形式、内容及意义的理解,并通过对不同作品的对照、比较,加深对其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应改进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如互动式、主动、探索、合作式等。   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开展讨论,让学生来体验、思考、鉴别、判断,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能力。   另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并促进其智力的发展。提高他们对真、善、美的辨别能力,陶冶其道德情操,这无疑对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积极意义和作用。   由此可见,审美能力的培养能使人心理健康、乐观向上,有助于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除此之外,中学美术课通过审美教育对智力发展也起着促进作用。美术课通过具体形象如线条、色彩、形体、结构、空间等绘画语言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记忆、想象和创造能力,而这些能力正是智力的主要因素。中学美术课通过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教育和美术技能训练,有益于学生将来的社会工作。   总之,美术课是普通中学的一门基础文化课,是中学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通过美术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的创造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乃至将来步入社会参加工作,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审美培训范文2

关键词:美育;体育游戏;游戏设计

一、问题的提出

2016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德、智、体、美等方面的教育应当互相渗透,有机结合。美育应贯穿于幼儿教育的各个领域,并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游戏本身就是审美存在的方式,而幼儿体育游戏是融体、德、美于一体的有效形式,可以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黑格尔说过:通过体育锻炼,塑造一种和谐发展的人体,是同雕塑家的艺术创造相似的一种艺术创造。幼儿体育游戏蕴含了丰富的美育内容,是培养幼儿形体美、姿态美、健康美的主要教育途径,是发展幼儿身体之美、线条之美、力量之美的重要载体。幼儿体育游戏中的艺术精神能满足幼儿的审美需求和审美体验。为充分了解幼儿体育游戏中美育价值的体现、美育内容的挖掘、美育目标的实现情况,探究当前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的现状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围绕幼儿园体育游戏设计理念自编问卷,向幼儿园一线幼儿教师发放问卷309份,回收有效问卷300份,有效率为97.1%。最后,采用SPSS22.0对有效答卷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1.幼儿教师美育知识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偶尔学习美育知识的教师168人,占总比例的56%;从未学习过的教师占23.7%;一直在学习美育知识的教师仅61人,占总人数的20.3%。由此可见,幼儿园教师美育知识的学习情况不容乐观,多数教师是间断性、偶尔地学习,学习的方式以自学研究为主,由于缺乏专家的引领,缺乏系统、持续、完整的美育学习计划,学习效果并不显著;23.7%的幼儿教师认为美育的学习对一线实践工作的指导意义不大,因此也并未重视美育的学习;20.3%的幼儿教师将美育学习的重点集中在艺术领域,涉及其他领域的学习不多。而不同学历层次和工龄的教师美育学习的情况不存在差异。我国教育体系中,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连贯的美育课程,由于美育教育的缺失和审美教育的片面化,导致美育地位边缘化和美育功能功利化。研究调查表明,76.3%的幼儿教师接受过美育教育的学习,由于缺乏专业系统的培训和指导,学习效果不够理想。在访谈中,大部分教师表示在职前教育中,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美育教育,对美育的学习和认识不深刻,只停留在单纯的技能的学习或者高雅的艺术教育阶段,容易忽视美育学习对自身专业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在职后培训中,几乎没有涉及美育教育的培训。因此,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美育教育,建立一套适宜的学前教育专业的美育课程体系显得尤为重要。2.对幼儿体育游戏具有的审美特性认识不足。幼儿教师对于幼儿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健身性的特性认识较为深刻,但对幼儿体育游戏具有的审美特性认识不足,调查的结果显示,认为幼儿体育游戏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和健身性的分别占31.6%、27.2%和26.6%,而具有审美特性的仅占14.6%。幼儿教师认为体育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趣味体育活动,是以发展幼儿基本动作为主的体育活动,是一种运动、游戏和教育有机结合为一体的身体练习游戏活动。但尚未意识到幼儿体育游戏中蕴含的审美特性,忽视幼儿在参与体育游戏中显示出的动作美、形体美、姿态美、协调美、健康美,忽视幼儿显露出的积极情感体验,例如:幼儿在体育游戏中快乐欢愉的情绪,自由恣意的运动,身体的协调发展、动作灵敏度、身体的力量都是能满足幼儿的审美体验。由于缺乏系统的美育教育和对幼儿体育游戏审美性的充分理解,因而多数幼儿教师尚不能充分地挖掘幼儿体育游戏中所蕴含的美育价值。调查结果显示,44%的幼儿教师认为体育游戏中具有审美的价值;48.3%的幼儿教师认为体育游戏中可能具有审美价值,仅7.7%的幼儿教师否定了体育游戏中的审美价值。在设计幼儿体育游戏时,容易忽视游戏设计的审美性原则,忽视幼儿的审美体验。3.幼儿教师具有一定的美育理论基础,但缺乏渗透意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幼儿体育游戏与美育之间是否存在联系,47.3%的教师认为二者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50.4%的教师认为二者之间可能存在某些联系,仅2.3%的教师认为二者之间没有联系。对于幼儿体育游戏中是否有必要渗透美育理念时,41%的教师认为在活动中非常有必要渗透美育理念,57.3%的教师则认为要根据体育游戏的内容、形式等来考虑是否渗透,仅1.7%的教师认为完全没必要进行渗透。关于幼儿体育游戏是否会制定各项美育指标,只有20%的教师表示会制定美育指标,50.3%的教师偶尔会制定美育指标,15%的教师直接表示不会制定美育指标,而14.7%的教师表示没有听过体育游戏中还有美育指标的存在。在访谈中,多数教师表明幼儿体育游戏与幼儿美育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但缺乏渗透意识,不能根据幼儿体育游戏的内容、目标和形式渗透美育理念,制定体育游戏中的各项美育指标(环境美、运动美、精神美、技巧美等),在体育游戏设计的过程中没有渗透美育教育理念。审美体验始终蕴含在幼儿体育游戏中,成为幼儿美育诞生和发展的助推剂,影响幼儿教师美育渗透意识的因素有以下两个方面:首先是幼儿教师个人的专业理念和专业素养。幼儿教师专业理念越扎实,专业素养越高,那么教师专业知识的学习意识就越强,美育渗透意识也越强。教师通过系统的美育教育之后,就能关注到幼儿在体育游戏中感性地捕捉到身体匀称、协调的美;幼儿逐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优美的姿势,灵活、准确运用自己的肢体动作;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动作美和人格美。其次是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幼儿园在教育活动和教研活动时,是否重视美育理念与幼儿体育游戏的渗透之间也会影响幼儿教师美育的渗透意识。研究表明,教师在设计体育游戏时,会将幼儿园的特色教育理念融入游戏过程中去。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为改善美育视域下幼儿体育游戏设计现状,首先,从幼儿园教师层面,应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美育教育;加深对幼儿体育游戏具有的审美特性认识;通过加强专业学习,强化美育渗透意识。其次,从幼儿园管理者层面,应重视美育教育与体育教育的统一和整合;树立“以美育人”的教育理念,重视对幼儿的审美教育;加强对幼儿教师审美教育的培训。第三,从幼儿家长层面,应改变认为幼儿美育就是特长学习的错误理念;重视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和影响;关注幼儿在游戏中的审美体验。

参考文献:

[1]朱晓颖.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5,(2):143.

[2][德]黑格尔.历史哲学[M].王造时译.上海:上海出版社,2006,(3).

[3]王柯平.美育的游戏[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9):50.

[4]刘德儒,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43.

[5]丁海东.幼儿园游戏组织与指导[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5,(11):38-40.

审美培训范文3

关键词:院健美操教学;形体训练;高校

健美运动是一种将音乐、体操、舞蹈结合起来,满足人们对健美健身需求的运动模式。随着当今时代的不断发展,韩国很多大学开设了健美操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身体训练是健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促进健美操教学,激发出学生的热情。为此文章对形体训练对高校健美操教学效果的影响展开了研究和探讨。

1健美操与形体训练的特点

1.1健美操的特点

健美操的核心是有氧运动,涵盖了动作心理学、人类解剖学、体育舞蹈和其他学科的理论结构,其核心任务是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在行动创造过程中有氧运动会引入人类解剖学、心理学、生理学、运动学等内容,以不断构建来促进身体功能的社会适应性。动作结构部分有底部、内部、外部,总的来说这一系列系统的动作结构不仅可以增强练习者的记忆力,促进训练技能的创新,还可以防止学生在健美操训练中受到身体伤害,有效提高学生标准技术能力。此外,健美操可以在动作中逐渐确立左右对称的审美观念,迎合人体机能的发展,最终使人体协调平衡发展。学习者的经常性培训有助于提高健康,也有助于降低自身体内的脂肪含量,达到塑造体形、提高自身肺活量、促进人体健康的目的。健美操中的音乐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美操音乐节奏生动,旋律清晰,呈现出抑扬顿挫、高低交替、有序的用力、和谐的节奏,使健美操充满了强大的时代气息。通过有氧研究,不仅可以给人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让人身心舒畅,忘却疲劳。健美操的风格一般是热情奔放的,比其他形式的音乐更情绪化,因而受到大众的欢迎和广泛的喜爱和认可。参加有氧运动的人是否处于不同的地区、不同的群体、不同的训练环境和实际情况,运动的要求是基本相同的,可以按照实际情况和物理条件选择和改变培训内容,培训强度和培训时间。通过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锻炼自身的体质,塑造我们的形态。

1.2健美操形体训练的特点

作为人体形态的外在体现,形体是人体的核心,指的是人的形状身体。形体训练可以用仪器或器材进行训练,它能达到塑身锻炼的目的,同时也可以陶冶情操,提高身体素质,成就自我良好的感觉。不同项目的体育训练不仅能提高身体某些部位的训练能力,而且有助于协调整个健身系统,并能完成过程中的形象塑造和礼仪规范,整体动作都很有效。形体训练项目最初是从舞蹈中分离出来的。在音乐的帮助下,展现了形体训练的无穷魅力,激发了人们的表演欲望。这些训练形式能带来身体和精神上的愉悦舒适。形体训练可以用手工或辅助设备进行,也可以借助体育运动进行训练。有很多实用的方法,包括团体练习和个人练习。同时,我们可以按照锻炼者的身体结构,物理特征和性别特征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训练模式和环境模式,然后开始分散的培训过程。体育锻炼是灵活的,不受地点、设备、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只要合理地安排培训内容。

2形体训练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

2.1提升形体塑造效果

目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休闲娱乐内容丰富,运动时间和机会逐渐减少,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这也使得学生完成任务更加困难。学习了很长时间坐姿,保持学生的身体姿势却非常糟糕,很多大学在有氧运动教育中忽视了对学生身体尺寸的修正,只注重学生的锻炼。纠正学生的身体习惯是很困难的。低能量还会影响有氧运动,有氧训练,减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要高度重视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生身体姿势的校正能力,纠正不良姿势还可以增加灵活性。身体有氧运动本身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塑造身体的美丽效果,通过体育教育,身体重大的改变能使学生加强健身学习系统,创建一个美丽的身体。在同一时间,女孩子尤其是女大学生追求美丽、身体平衡,促进和谐发展,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主要通过有氧运动进行体育锻炼和保持健康。在大学学习健美操,教师可以提供适当的体育锻炼,用体能训练的灵活性和协调性训练来提高学生关节的灵活性,改善学生身体的稳定性。使大学生的身体更优雅,提高健美操的美。

2.2促进气质和审美意识的提升

形体训练可以促进学生气质以及美学意识的进一步提高。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以及节奏感,从而提高人们的气质,使人们的精神状态更加完美的协调,实现和谐和良好精神状态的心理素质,更好地展现大学生的良好身体状态。形体训练可以纠正学生坐卧行立的姿势,帮助形成标准的身体,让学生的外形达到标准化。此外,学生可以在形体培训中有新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通过审美意识和经验的构成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内在美和外形美,塑造学生的顽强意志,进一步提高体育训练的良好效果。有氧运动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审美经验、审美意识和美学起到重要作用,可以改善学生欣赏、审美的品味,使身体得到外部形式重塑并反射。缓慢、协调、平衡、流畅的动作可以展示学生的形体美,帮助学生不断完善审美观念,审美创作和审美创新,为学生建立一个完整的身体艺术系统,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气质和自我培养。

2.3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健美操集体育、音乐、体操、健身、体育舞蹈于一体,逐步发展成为艺术,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学习规律和精神审美特征,促进了学生的学习。健美操的特点是提高学生的舞蹈艺术能力和音乐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就必须借助音乐舞蹈辅助塑造学生的形体,使学生的人文素质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音乐和舞蹈是体育锻炼过程中健美操的基本和核心要素。在体育训练过程中学生可以在此基础上学习音乐,这样他们就可以欣赏美。教师应该加强训练学生对自己身体的控制能力,提升学生对体育美的理解,不断加强艺术涵养。

2.4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高校健美操教学形体培训中,需要在设备和运动技能的帮助下完成整个培训过程。不但能塑造身体曲线,提高学生的体能和肌肉力量,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质量。例如,可以通过棍子控制身体的姿势和形状,通过反复训练来锻炼肌肉调节能力,然后通过棍子定位的基本实践来改善和控制学生的姿势,显示美妙的身形,使做出的有氧运动更加美观。肌肉力量训练是大学健美操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基本的训练内容,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身体质量的提高。大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造成腰部普遍脂肪偏多,因此在体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依靠平板支撑,仰卧起坐等运动方式来实现腰部脂肪的减少,从而达到塑形的目的。

3健美操形体训练的注意事项

教师应充分发挥其在健美操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在形体训练中,指导学生纠正不良姿势,充分地发挥教学效果,使学生的体育锻炼更加完美和标准化,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身体美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发挥示范作用,科学地规划教学目标,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成果的改进。

4健身训练在健美操中的作用

4.1提高学生形体塑造效果

当前,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大学生休闲娱乐内容的选择不断增多,锻炼的时间和机会不断减少,影响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坐、站、保持长时间学习姿势对学生塑身效果不佳,难以完成更困难的任务。在有氧教育中,很多大学注重学生的运动锻炼,忽视学生的体型矫正。纠正学生的体型习惯是困难的。在有氧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加入适当的体能训练,促进大学生身体的美丽发育。锻炼学生身体的稳定性,使动作更加优雅,提高学生的身体美感。

4.2促进学生气质和审美能力的提升

体育锻炼对提高学生气质、培养审美意识具有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学生有氧运动的敏感度、情绪的速度和力度。气质代表了内在美和外在美的结合,人的精神和优雅端庄的行为都是气质的具体表现。体育锻炼可以纠正人的站立、坐姿和行走。可以形成良好的体态,纠正不良的体态,培养学生的美感,将体能训练融入有氧训练中,与有氧学习产生共鸣,加深对美的感知和体验。提高学生对内在美和外在美的要求,养成严于律己、注重外在美的良好习惯。

4.3增强学生的艺术修养

健美操是音乐、体操、舞蹈的有机结合,满足了年轻大学生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对大学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目前,高校艺术健美操的重要发展趋势体现在舞蹈和音乐文化方面。因此,在健美操教育中,要提高学生健美操的艺术表现力,就要注意音乐和舞蹈两种辅助手段。还可以加强学生对健美操的认识,提高成绩,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

4.4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体能训练可以徒手或用简单的器械进行,除了塑身整形外,还可以提高体力、加强力量训练。姿势练习可以帮助大学生在有氧学习中改善姿势,体能训练的另一个重要环节是力量训练。在高校中,在有氧训练的基础上增加力量训练,可以加大难度,提高学生的耐力。由于现在的生活方式,造成部分女大学生腰腹部脂肪堆积较多,在体育锻炼中,平板支撑和双向运动可以达到腰腹部减脂的目标,从而达到减脂的效果。

结束语

审美培训范文4

【关键词】古筝;审美;教育

在音乐艺术体系中,古筝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古筝艺术受到音乐美学的深远影响,所以,古筝教学要与审美教育密切协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在古筝教学的起始阶段,教师要将审美教育和专业技巧进行巧妙融合,为古筝教学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学生的演奏技能,带给学生全新的审美体验,让学生感受到古筝艺术的魅力。此外,学生可以通过演奏古筝提升审美能力,激发自己追求美的强烈渴望。

一、古筝教育的现状

古筝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们日常生活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体现。同时,古筝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特点,具有时代性,是人们精神面貌的良好体现。从20世纪开始,古筝教育开始蓬勃发展,多个艺术学校陆续设置了古筝课程,古筝教育在我国开始受到重视。随着各大院校普遍设置古筝专业,为古筝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也为古筝的学术研究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同时,出现了一批古筝水平较高的艺术家和作曲家,他们为古筝艺术的发展进步起到了推动作用。同时,各大艺术院校陆续设立古筝专业,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古筝的传播途径,使越来越多的古筝艺术家融入音乐教育体系,推动了古筝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越来越多的现代古筝新曲开始出现,这些作品采用了新的创作技法,使古筝曲目朝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在过去,古筝作品是民间自发的集体性的创作成果,而当今的古筝创作具有专业性特点,古筝创作进入个人化时期。随着古筝艺术的不断传播,古筝在社会中越来越受欢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首先是素质教育提高了人们的认知水平,加深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其次,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开始对精神文化产品有更高的追求。从20世纪末期开始,古筝艺术开始广为传播,成为十分热门的艺术形式之一,社会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古筝专业培训学校,相关的爱好者和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古筝培训成为热门教育培训项目,古筝培训机构获得了良好发展。

二、古筝的传承过程与特点

在我国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先秦时期的音乐文化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音乐艺术在这一时期步入了第一个高潮,此时的秦筝、编钟和编磬都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深受人们的欢迎。在该时期,筝是融祭祀、礼仪和民间娱乐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乐器,应用十分广泛。先秦时期的音乐深受孔子礼乐思想的影响,孔子十分注重音乐教育的美育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汉魏时期的筝乐思想开始朝系统化方向发展,“德”是十分重要的内容,该时期的古筝教育主要进行技巧练习和人文熏陶。在该历史阶段,技艺的传承主要通过自我修养和行为自律完成。到了唐代,筝乐深受人们欢迎,这与唐朝社会经济的繁荣昌盛有密切关联。在该时期,社会上有数量繁多的筝乐演奏者,在整个筝乐演奏者群体中,家伎和商业乐伎占据较大比重。同时,该时期筝乐传承主要依靠民间的自发活动进行,这一阶段的筝乐传承对筝乐在之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宋朝时期,民间的音乐文化发展走向繁荣,筝乐也发展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一时期,筝乐的传承方式相对较多,不但通过家庭进行传承,也在人口密集的酒楼中传承。但是,在酒楼中筝乐是以口口相传的方式进行传承,家庭中则是师徒相传这一形式进行传承,传承内容以技艺、曲谱等为主。到了明清时期,筝乐被运用于说唱音乐中,主要通过师徒相传的途径进行传承,也有家庭传承、筝友传承等方式,传承的途径十分广泛。清末时期,筝乐发展没落,被视为俗乐,相关艺人地位下降,筝乐发展步入低谷,许多筝谱和技巧方法丢失,古筝文化发展停滞。步入20世纪后,民间音乐蓬勃发展,包含筝乐在内的民族音乐也开始复苏。此时,许多音乐流派在民间出现,并举行相关活动,使古筝文化获得进一步发展。

三、古筝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意义

通常而言,古筝教育有两种方式,即传统的授课方式和即兴方式。这两种方式存在很大差异,即兴相对而言比较高端,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是难度相对较大,该种方式主要运用于西方的音乐教学和创作。在我国的古筝教育中运用即兴方式进行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困难,古筝更适合传统的言传身教式的教育。古筝教育是音乐教育至关重要的环节,对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个性都有深远影响,教师可以通过古筝教育对学生进行艺术精神的熏陶,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兴趣,令其感受古筝的艺术魅力,进一步理解传统音乐内涵。古筝这一乐器具有强烈的古典艺术气息,在古筝教学活动中融入审美教育可以更好提升学生的素养水平,全面提高音乐教学效果。首先,古筝演奏可以向学生展示优美的旋律,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进而获得审美感受。其次,古筝教学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掌握演奏技巧,培养学生对古筝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古筝演奏的重视度。

四、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

在构成音乐的四要素中,音色占据关键位置,主要用来进行音乐种类划分。不同的乐器演奏的音色不同,不同的音色具有不同的美感。无论是哪一种乐器,在演奏时所表现出来的特点都和自身的音色具有密切联系。古筝的音色相对比较明亮,演奏者可以通过轻轻划奏进行表演,给人们带来轻柔的体验。同时,每个演奏者的技术水平不同,在进行同一乐器演奏时产生的音色也不同,这充分体现出演奏技巧具有的重要作用。作为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应该传授学生演奏技巧,使学生的手指发力恰到好处,准确掌握每一个音色的位置,不断提高自身的演奏水平。作为学生,要全面掌握自然的音乐变化,通过教师的引导丰富自身的乐理知识,提高演奏技能,淋漓尽致地表现整个曲子中的不同音色。通常情况下,古筝演奏运用左手按弦,通过左右手的配合,弹奏优美的韵律。形成独具特色的韵味。弹奏古筝曲目时,教师要注意不同曲目的特点,了解传统曲目和现代曲目的独特之处,为演奏营造良好氛围。在进行古筝教学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韵味的形成过程,运用巧妙的技术处理轻重缓急,使整个乐曲更加生动形象。比如,中国南方和北方有很多古筝流派,在众多流派中,苦音存在一定差异,因为背景不同,各个流派运用的表现手法也存在不同之处。比如,潮州的《寒鸦戏水》中表现出来的苦音相对而言比较清纯,具有委婉的特点。但是,《秦桑曲》中所表现的苦音则柔美凄楚。曲目《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苦音就不具备悲惨韵味,反而十分豪迈。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感受曲目的意境,身临其境进行演奏,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对于水面主题的曲目而言,不同曲目具有不同的内涵,其表达的意境美也存在一定差异,比如,《洞庭新歌》描绘的是秀美的湖面,《战台风》描绘的则是波涛汹涌的美景。作为观众,在欣赏古筝表演时,一般不会注重表演者的仪态,仅仅关注演奏的效果,感受音乐美的意境。然而,美的意境与演奏者的仪态具有紧密联系,如果演奏者演奏时非常呆板、不自然,就会影响整个演奏效果,因此,良好的仪态对于古筝演奏效果至关重要,演奏者要使身体处于自然的状态下进行演奏,呈现出仪态的自然美,优化演奏效果。教师要在学习的开始阶段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其形成良好的坐姿习惯,认识到演奏仪态的重要性。在进行演奏时,演奏者的肢体动作要保持自然,以达到良好的演奏效果。演奏不同的曲目时,演奏者要保持不同的仪态,例如,在演奏乐曲《渔舟唱晚》时,演奏者要保持身体自然端正,不能晃动。然而,在演奏《战台风》时,演奏者的身体就可以随着旋律的跌宕起伏进行摆动,渲染整个曲目的氛围。

五、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方法

对古筝演奏而言,左手的按、滑、吟、揉具有独特之处,使整个古筝乐曲表现出韵律美。因为曲目的创作背景不同,旋律也各不相同,很多音需要不同的手法进行表现,这对演奏者的技能水平有较高要求。比如,在进行颤音演奏时,运用不同手法呈现出来的韵味具有很大差异。要想确保整个演奏旋律优美,就要确保颤音呈现出来的振幅小而均匀,才能达到理想的演奏效果。如果演奏者想通过演奏表达悲愤的情感,就要加快颤音的频率,才能营造出所要表达的意境。由于地域不同,演奏者水平形态各异,所呈现出的颤音效果也存在很大差异。南北方文化不同,人的性格也存在很大差异,北方人豪放,南方人温婉,这些特点均能通过古筝演奏得以表现。北方人在进行古筝演奏时十分活跃,演奏力度相对较大,深受男士的喜欢。而南方演奏者在演奏古筝时,呈现出来的旋律比较柔美委婉,深受女性的喜欢。作为教师,在进行古筝教学活动时,要根据作品情感引导学生运用相应的技法,进行不同的音色表现,带给观众不一样的体验,使听众产生情感共鸣。任何一首筝曲都有其自身的情感意境,教师要对筝曲进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分析曲目的能力。在课堂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曲目,感受曲目所表达的情感,运用相应的演奏技法进行古筝演奏。比如,在进行《渔舟唱晚》这一曲目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欣赏相关的景色,帮助学生了解该曲目的创作背景和作者的风格,掌握该曲目的风格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选择演奏技法,掌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为演奏顺利进行打好基础。不同的曲目所表现的意境不同,教师在进行内容讲解时,可以运用快板进行旋律演奏,帮助学生感受曲目的旋律,从而在脑海中形成相关的画面,更好地通过演奏进行情感表达。对于不同的曲目内容,教师在进行讲解时要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学生全面感知曲目情感,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和优美意境,用演奏带给观众美的体验。古筝音乐具有抽象性特点,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运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学生感受不同曲目所蕴含的形象美,提升学生欣赏和鉴赏古筝表演的能力,这对学生的演奏技法的提高具有积极作用。比如,在进行曲目《秦桑曲》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李白的古诗《思春》所描绘的意境进行感知,引导学生注重苦音的旋律,从而表达出凄婉的情感。教师也可以在演奏时引导学生身临其境,脑海中想念很久未见的亲人,从而提高演奏效果,表达曲目的思想感情。

六、结语

总而言之,在古筝教学活动中充分融入审美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要不断深入探究曲目内涵,从多个角度对曲目进行审美分析,引导学生掌握品味古筝韵律之美的能力,使其在演奏过程中感受乐曲的美,进而欣赏古筝演奏过程中所展现的形象美。本文通过对古筝教学的分析,探究了审美教育所具有的重要影响,为古筝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了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李钊.古筝教育中的审美教育分析[J].中国民族博览,2021,(07):63-65.

[2]黄鑫.古筝教学中的审美分析与教育[J].民族音乐,2020,(06):94-96.

审美培训范文5

关键词:儿童;美术教育;创新

一、现阶段儿童美术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培训提高教育为辅助

目前,儿童美术教育集中在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两个平台。在学校教育方面,各省、直辖市等几乎都对艺术课程的总课时量设有最低限制要求,大多学校基本要求其艺术课程总量不得低于国家课程方案要求总课时的10%左右,而美术教育约占其中的一半。在课程内容上,教育部颁布的小学美术课程标准对教育目标的设定围绕“激发创意”“表达情感”“提高审美”“形成素养”几个方面。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儿童美术教育的涵盖范围和内涵深度是合理、科学的。在校外教育中,随着社会培训机构的兴起,儿童美术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这些社会培训机构的教育理念各不相同,教育方法也各有特点,但大致可分为以追求快乐成长为核心、以增强儿童才艺技能为核心、以追求技能提升取得考级以及升学优势为核心等。在课程设计上,社会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教育涵盖内容更为丰富。从幼儿时期的艺术素养和创造力培养到儿童时期的审美能力提升与创造力开发,以及专业性美术教育和技能性教育等,社会培训机构的儿童美术教育进行个性化定制,满足了更多儿童和家长的需求。

二、当前儿童美术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教育目标的实施过程中产生教育模式化

当前,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依然比较侧重技巧的训练,弱化了学生审美和创造力的提升,这与丰子恺先生“重兴味”“轻写实”的儿童美术教育理念相违背。视知觉能力作为智力发展的因素是十分重要的,然而,部分学校对儿童美术作品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刻板,“根据不同标准发现儿童美术作品的创造力”尚未实现。仅仅从颜色、构图、线条、比例等方面评价儿童美术作品是不客观的,儿童时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是人类一生中最为丰富的,让儿童通过快乐的方式表达感受是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追求统一标准的评判可能会扼杀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儿童美术教育师资力量仍需要加强

长期以来,师资力量是学校教育和社会培训机构吸引生源的“招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在学校教育中,美术教育工作者大多是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其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专业水平较高,且具有教学经验,符合学校招聘的条件。但是,近年来,随着学生增加,部分学校已经产生了教师短缺的现象。

3.社会儿童美术培训机构良莠不齐,隐患重重

社会培训机构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虽然相较学校教学有更为个性化的服务和更生动的教学手段,但其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在一些儿童美术培训机构,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还有一些缺乏教学经验的在校大学生在兼职授课,这导致他们难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开展教学,容易影响儿童的健康发展。

三、解决儿童美术教育现存问题的创新模式探究

第一,应制定行之有效的儿童美术教育保障措施,避免儿童艺术教育时间“被压缩”;设立督导评价机制,全面开展督察工作,并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做好提升儿童美术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工作,全面提高学校及相关机构对儿童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注重儿童人格的全面发展,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第二,科学管理相关的儿童美术教育机构,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解决问题,建立相关制度以规范和约束社会培训机构,以此全面促进儿童美术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同时,应引导和规范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内容,积极组织发挥儿童思维想象力的教学活动。第三,提高儿童美术教育教师的质量,保证优质教师队伍的稳定性。相关教师应定期交流,提升教学水平和专业水准。农村地区及经济欠发达地区应将提高认识作为第一要务,全面提升美术教育的地位,使儿童美术教育贯穿学校教育的全程,将提高儿童创造力和表达力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使儿童美术教育在不同地区协调发展。第四,一元评价向多元转变,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培养儿童的审美趣味。反对单一的评价方式,给儿童释放天性的机会,使儿童在美术教育中感受快乐,建立健全的人格;使儿童快乐地表达自我、展示自我,鼓励儿童大胆尝试,通过创新激发想象力与创造力,真正使儿童喜欢美术、热爱美术。

四、结语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美术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社会培训提高教育为辅助,制定行之有效的儿童美术教育保障措施、科学管理各社会培训机构、加强师资力量、积极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模式,可对减少现存问题的发生起到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瑞杰.学校内外儿童美术教育不同形式的研究比较——以天津市闽侯路小学和天津市河西区青少年宫为例.美术教育研究,2018(5).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审美培训范文6

关键词:美术教学;审美能力;农村中小学

美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农村中小学学生审美能力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美术以视觉形象承载和表达人的思想观念、情感态度和审美趣味,丰富人类的精神和物质世界。”①素质教育从提出到实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有些农村地区美术教育还有待发展。

一、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重视技能传授而忽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部分学生认为美术就是简单地描摹对象。第二,师资力量不足,尤其是小学美术教师不足,部分美术教师由其他学科的教师兼任,缺乏相应的美术教学培训。第三,美术教师的专业发展难以持续,针对美术教师的培训较少。第四,对美术教育不够重视。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足,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第五,教学设施较为落后,缺少专用画室和教具,教学信息较为闭塞,学生较少参与各级各类美术竞赛活动。

二、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审美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提出,完人需要具备几个方面的条件,其中一条是“美感经验,对美的兴趣,识别美的能力,把美吸收到一个人的人格中去以及其他美感经验的组成部分等”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可以为培养美术专业人才奠定基础,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品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待发展,而中小学阶段是审美教育的最佳时期,提高农村中小学生的审美能力具有现实意义。

三、如何在农村中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改变教学方式,营造轻松的课堂教学气氛,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教师不能以高标准评价学生,要融入学生群体,与学生共同探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只要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想法即可。教师要肯定学生的优点并提出表扬,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2.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美术是学生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学生对事物的认知往往通过绘画描述,看到有感染力的作品就会受到鼓舞。教师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唤起学生的创作热情。《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一课的教学面对的是七年级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但描绘事物的能力不高,学习本课比较吃力,个别学生可能会缺乏自信、不敢下笔。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少指责、多引导,帮助学生树立信心,让学生以圆形、方形、三角形为基本形,发挥想象力,连续画出与前一个形象有关联的多个形象,使学生能够大胆、准确地表达物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好奇心,积极发现学生取得的进步,及时肯定、鼓励学生。

3.因地制宜,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美术教育一直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借助教材以外的教学资源,有助于进一步发展美术教育。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美术教学资源,美术教师应该利用这些积极的条件开展美术教学。在雕塑教学中,学生可以动手挖泥,教师由“捏泥人”的游戏导入雕塑教学。在《民间美术》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发动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各种民间手工艺,展示各种题材的民间美术作品,如剪纸、刺绣、拼贴画、刻葫芦、砖雕等。利用农村丰富的美术资源,能够使学生更真实地领会艺术来源于生活的道理。

四、结语

审美培训范文7

兴趣是转化为动力的基础。可以想象做一件事如果缺乏了兴趣你还会愿意做吗?答案当然是不愿意。即使会做也不过是为完成任务而已,缺少了做事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人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同理,在美术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拥有着对美术的兴趣爱好,这是很好的现象。只是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却并不持久,这就有一个问题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不能转换为学习美术的动力。人的兴趣发展有三个阶段,即有趣、乐趣、志趣。“有趣”为时最短,即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美、追求美,在课堂上表现着对美术的兴趣,但在教学中不把学生对美术的有趣转成乐趣、志趣,也会让这短暂的“有趣”消失,所以若能够将其转变将会是一项重大的突破。只是在现在的美术教育中教师很难将学生引导并加以转变,原因有二:其一是上面提到的课程资源的欠缺,因其欠缺而不能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场所,远离了美术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兴趣逐渐流失;其二是美术课长久以来被当做副科学习,地位得不到提高,美术的价值得不到正确的认识,教师也在教学的过程中失去了工作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影响也不显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美术不够重视,了解也不够多,兴趣很难得到提升,也就无法转变为学习动力,久而久之美术的教育不但得不到提升反而会出现下降的趋势。但存在问题便有解决之道,只有对症下药针对性的改善才能提高美术教育的质量,使其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

二、年轻教师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的欠缺

对于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在教育理论方面往往会学习的不够,对教材和学生及面临的问题无法深入透彻的分析。并且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教学过程容易出现偏差,理论与实践往往不符合。因此,对于资历尚浅的教师要多提供相关的专业培训和交流平台,让教师可以分享教学心得,制定好的教学方案。将这些问题落到实处再经过长时间的实践,让教师在上岗前就能够得到培训和实践的机会,这样教学的磨合期将会大大减少,教师一在工作岗位上便能够迅速的进入角色,美术教学质量也会极大的得到提高。从目前的情况看来,每个初级中学的教师是为两到三人,而每位老师在教学上都具有自身的特点,当然也会有不足之处,如果缺少一个交流环境不足之处就难以得到弥补。虽然每所学校都会有教研组交流活动,但学校美术教师人数过少所导致的交流信息不够充足,达不到教师交流的应有效果,因而教师缺少交流平台也是制约着美术教学的一个关键因素。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创新、合作能力

美术教育的首要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正确审美观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因此,教师在注重自身美学修养的基础上还要重视对学生审美观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并以最好的状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通过声色形等环境为学生创造一种浓郁的强烈的探索欲望,潜移默化的接受美术的熏陶。同时加强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点评能力,教师也可以介绍作品的创作环境,尽量使学生融入当时的创作意境,让学生学会以审美的目光去分析、观察得到结论,从而提高学生独到的审美能力。学生时期是思维最活跃的时期,学生善于接受和吸收新鲜事物,而现在正是他们创新意识处于潜在时期的阶段,需要教师的发掘以促进他们的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要注重学生的独特个性,给予他们发挥的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教师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敏锐的观察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合作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提出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创意与实效相结合的教学体系。通过合作学习树立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并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合作学习不仅改善了传统教学模式,更是提高了学生的品质素养。不同的学生思维意识是不同的,但在合作的过程中思想火花的撞击却可以使其思维、表达和创造力得到全面的培养和发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能更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营造更好的学习氛围。

四、结束语

审美培训范文8

[关键词]农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策略振兴

乡村学前教育的途径之一就是要加强对农村幼儿教师人才的培养,弥补整体素质欠缺的短板,以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软实力”。美术素养作为农村幼儿教师必备能力之一,也是当前突出的薄弱环节,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编制的“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艺术课程的标准是“使学生形成基础艺术素养”,包含对艺术作品的基本理解,对艺术创作方法及经过的基本认识,对社会中艺术价值的基本认识。艺术成就包括艺术知识、艺术观念、审美能力、艺术兴趣和艺术理想五个方面,这其中每一个要素都是谁也取代不了谁的存在,同样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最后整体组成了个人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农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现状调查研究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基本情况及教育理念

本文选取的调研地区为S省J市的幼儿教师,笔者对50名农村幼儿教师发放的问卷中,其中收回的有效问卷为35份,这35份问卷中农村幼儿教师的年龄平均在28.8岁,学历层次普遍较低,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26.43%,大专占比35%,学历属高中(中专幼师)的占比37.86%。职称层次较低,幼教高级8人,占比5.71%,中级10人,占比7.14%,87.24%为初级职称,或者是没有职称。这35名教师基本上都是从有关学前教育专业类学校毕业的,在校期间,他们的课程学习种类繁多,自身的美术素养也是高低不一,有42.3%的教师认识到自身的美术能力不足,只有23.9%的教师觉得自身的美术基础以及知识技能良好。15.65%的教师在美术课中经常使用多媒体,有38.64%偶尔使用,从未在美术课上使用过多媒体进行教学的教师有45.71%。

(二)农村幼儿教师具备的美术技能

通过调查发现,在35名农村幼儿教师中,只有27.86%的教师经常参加在岗的美术方面的培训,有27.14%的教师会偶尔参加在岗美术培训,其余45%的在岗教师从未参加过美术方面的培训。在岗期间能够经常自主学习美术方面知识与技能的只有22.14%,偶尔进行自主学习美术的有30%,其余47.86%的在岗教师从未自主学习过美术知识与技能。调查数据中还显示教师对于绘画技能的掌握程度普遍一般,自身能够熟练,对于基础画种以外的其他画种就只有20%的教师能够掌握以及加入教育教学活动中。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农村幼儿教师的美术素养并没有达到可以符合现如今教育的发展走向以及新课程的改革,整体素质相对低下。

(三)农村幼儿园美术活动的开展现状

调查农村幼儿教师主要集中在15所幼儿园内,通过对他们的数据整理、总结可以发现农村幼儿园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儿童的绘画书籍不够丰富,其12所幼儿园的绘画类书籍都较为缺乏,只有2所幼儿园内设有专门的美术教室及较多种类的美术画材与画具,可以让幼儿在专门的美术教室中进行美术课程。在美术绘画工具种类的调查中发现,幼儿园大多使用油画棒、彩铅、水彩笔和水粉这4种或其中3种美术绘画工具,很少有幼儿园会使用到5种或6种的绘画工具。

二、农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中存在的问题解析

(一)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落后

一些农村幼儿教师觉得审美是内在的,很难在实际操作中呈现出来,而觉得绘画技巧是非常容易展现出来的。虽然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认识到审美教育对于幼儿美术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没有办法将审美体验与绘画技能两者融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且由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不够好,也没有将幼儿作为主体来实施课程,导致课程没有达到应有的教育成果。

(二)农村幼儿教师具备的美术技能不全面

首先,教师的学历层次低。在调查中发现以中专学前教育专业学历毕业的教师占比多,大专和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只占少数。中专是职业技术技能类的学校,学生经过一年半的在校学习后就走出校门进入幼儿园工作。其次,农村幼儿美术教师不专业。幼儿美术教师基本都是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对于美术教育的学习比较浅显,并且身兼数职,一名幼儿教师至少要教授三门课程,从而导致幼儿美术教学活动中出现了各种问题。

(三)学前美术活动开展不合理

农村幼儿园的美术设施不全面、美术画材少,影响了幼儿美术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日常教学活动的开展与实施。首先,因为农村幼儿园中的美术绘画工具种类少,幼儿园内没有设立专门的美术教室,而且教师也没有用心制作适合课程的多媒体课件,导致幼儿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得不到发展。其次,教师在教材中会选择自身认为在教学活动中更简单的那一类,也就是对教师自身来说,实际操作起来简单易上手,这样对幼儿来说可能就得不到什么锻炼且无法达到应有的教育意义。相对难一些需要教师带领幼儿感受美并锻炼审美的活动就少之又少,使农村幼儿园的发展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最后,因为有些教师找不到合适的美术教材与书籍,就需要自己编排课程内容,这样就导致编排选取的内容缺乏知识教育体系,教学质量自然也就得不到保证了。

(四)农村幼儿教师缺乏自我提升意识

由于幼儿园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教师又缺乏自我提升意识,对课下自我专业水平提升的学习不够,不能及时更新教育观念并学习新的教育方法以及不能够巩固练习自己的专业技能。

三、农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的提升对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艺术领域教育目标是促使幼儿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绪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幼儿教师要具备必要的美术知识技能和教育学能力,针对幼儿美术学习的特点,通过运用不同的方法让幼儿对生活环境得到感知,并且体验到它和艺术中的美。所以对于幼儿教育事业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农村幼儿教师美术素养提出科学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方面

1.更新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

教师要学会运用合适、有趣的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对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并从中体验学习的过程,展开自己的想象力参与到创作中才是首位重要的。审美作为学前教育的核心,依据是新课程教育理念,教师要让幼儿在开心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美术学习带来的快乐。学前美术教育中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并不只是单单专业技能与知识方面的教育。教师应该知道学前教育的首要是顺应幼儿心理和生理上的自然发展规律。《教育心理学》中写道:教育是育人的工作,育人要育心。[1]教师要尽量多地关注幼儿内心的想法,根据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来进行适合的教育。其次,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教育活动中的综合能力,将幼儿的美术课程和其余的科目相结合,将幼儿的美术课程和现实生活相结合,让美术教育活动渗透到其他多个领域,让幼儿对这个世界拥有更丰富多彩的认知。最后,教师要尊重对幼儿进行的教育,福禄贝尔说过:“游戏是儿童内心活动的自由表现,是儿童最纯洁、最神圣的活动产物。[2]”教师要对幼儿的美术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幼儿学习美术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天生的幼儿对色彩以及美术绘画的敏感度,美术教育可以自然地发展。还有一种就是后天培养出来的幼儿对美术教育的兴趣。教师是幼儿美术创作的支持者、鼓励者及肯定者。虽然有时对于他们绘画的内容我们可能不容易看懂,但是他们可以告诉你,他们的绘画内容是什么。由于这个时期的幼儿处于正在发展中,手脑的协调能力不是很好,所以这时就需要教师对幼儿的绘画作品中表达的故事内容做出肯定与认可,对幼儿自然的成长规律表现出尊重,对幼儿进行鼓励,让他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体验幼儿美术课程带来的欢乐。

2.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美术创作能力

幼儿美术教师应该具有一定的美术创作能力,教师自身携带的创作力可以对幼儿的绘画欲望进行感染,从而在潜移默化中让幼儿喜爱上美术创作。幼儿园中的美术教育活动是以创造性为主的,这就要求教师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将幼儿的美术技能学习与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相结合。农村幼儿教师美术创作能力的提升首先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可以借助鉴赏丰富的优秀美术作品来提升。其次,可以在农村这个得天独厚的大自然环境中得到有趣的创作灵感与题材,教师多观察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事物来寻找自己的创作灵感,就像“鸟巢”一样,把看似简单的东西融入不同的作品制作中,从而将课堂与生活相结合并且增加趣味性。最后,教师可以通过对自己美术课程的反思来书写工作小结并提高美术课堂的创编水平,创编出有趣的美术课堂,让幼儿积极参与,培养他们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创造能力、审美能力。

3.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科学有效的教育教学能力首先要具备一定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基本理论,比如,心理学以及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知识作为依据。美术学科教师需要具备很强的专业性,所以提高幼儿教师美术教学的教育质量,就要熟练地掌握美术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在教学上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两者融合起来。科学的教育教学能力,还需要能够自行创编课程,能够按照幼儿不同的情况以及课程特色来进行教育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与创编。幼儿美术教师要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按照不同的幼儿实际进行合适的教学方法。同时,是否能够用普通话上课交流也是一个重要条件。

(二)幼儿园方面

1.加大农村幼儿教师美术专业的培训力度

教师需要不停地思考与学习,及时更新和添加自己的知识储备,可以做到在不断地的学习中完善自己,并且使自己的知识可以源源不断地提供自己的需求。所以,教师的专业培训就是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幼儿园可以在园内进行专业的集体培训,从而提高教师的美术专业知识技能与审美能力。幼儿园也可以请专家教师骨干举办讲座活动,拓宽农村幼儿教师美术的知识层面,有效提高他们的眼界与审美能力。一个层面是需要当地的政府和教育局等相关部门提高对幼儿教师培训的重视程度,完善幼儿教师的专业培训制度。另一个层面是让幼儿园可以按照幼儿园自身的特点来安排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

2.增加农村幼儿教师美术教研活动

首先,定时展开教师的教研探讨活动,组织美术专业讲座,观摩美术教育的优秀课程,提高农村幼儿美术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按照交流教育成果的方式进行教研探讨活动,促进教师对于教育教学的培训兴趣,建立起系统的教研制度。其次,走进高校的专业学术研讨会。在专家的指引下,把最新的美术教师观念与知识带给教师,可以让教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并且还可以讲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专业性问题,从未及时更新并提高教育教学的观念与能力水平。最后,幼儿美术教师集体进行课程的准备工作,一起探讨并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目标与方案,一起研究攻克消化教育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可以为课程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3.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