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公园园林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生态公园园林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

[摘要]随着当今时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园林工程是城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在目前时代的大背景之下,城市园林工程的建设对于城市建设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对新时期生态公园园林施工问题进行一个全面的讨论并且希望对于园林建设工程起到一定作用。

[关键词]生态公园;设计及施工技术

1引言

随着城市化不断推进,城市中高楼林立、道路纵横交错、车辆川流不息,由于这一系列城市化的建设已经造成空气、噪音、光、热等等污染。生态环境的破坏给人类环境带来的这些负面影响,让环境失去了自然状态的平衡,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短缺的问题。因此人类面临着一方面要建设更现代化的城市环境,另外一方面面临着保护自然环境的巨大任务。科学研究表明在城市内种植植物可以调节小气候、改善空气质量、降温调湿、降低噪音污染、防尘固沙等等,因此可以用园林绿化构建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环境。在城市规划中可以在单位面积内设置比例合适的公园尤其是生态公园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同时,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仅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物质上的需求,也需要在很大程度满足人们对于精神方面的诉求。公园作为公共空间和场所,在人民生活中更是占据着很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园林建设对我国城市的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如何合理进行公园园林生态建设使其可持续发展在当下成为非常重要的课题,这不仅对人民的身心健康还是在城市建设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生态公园园林建设的意义

生态公园是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主旨,结合传统公园景观中的特色,建设与自然生态相和谐的可供游览休憩等活动的公园环境。生态公园的设计及施工需要综合各种生态手段,即在园林中将生态可持续方法和环境的功能性、观赏性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上,以生态文化为主题,通过保留、模拟、修复地域性自然小环境来构建,以保护、营造具有地域性、多样性能够实现生态平衡可持续发现的生态系统。生态公园的建设可以实现对整个城市某个小环境有效的长期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用,既要为城市提供舒适的娱乐、休闲场所,又能够长期保证园林生物的多样性,维持小环境内的生态平衡状态。

3生态公园园林设计及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3.1树木的种植与布局不合理。在生态公园的建设中,植物是最主要的设计元素,是影响公园园林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城市噪音、降低辐射的重要因素,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公园的植物设计中最为主要的就是树木的种植和布局问题,但在某些城市建造的生态公园中,设计初期只片面关注了树木本身,忽略了对于环境和树木之间及树木和树木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栽植的苗木因为周围其他苗木或因构筑物的存在生长缓慢、生病甚至死亡,从而影响整个园林设计工程的效果及品质。

3.2园林建造的预算对生态公园的影响。目前存在一些不符合社会经济效益地生态公园的建造工程。城市生态公园设计建造成本预算有限,但有一些设计建造单位为了追求短期的美观和利益,盲目引进外来植物,植物搭配没有考虑到植物的生长习性是否与园林中的地理环境相匹配,从而使得树木成活率较低,甚至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不注意苗木规律和远景效果,不科学的搭配不但不会有好的景观效果和生态效应,并且损耗了大量养护资金,造成了经济上的损失。

3.3栽植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施工阶段,由于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植物的存活率偏低。园林树木栽植应遵守“适树适栽、适时适栽、适法适栽”三原则,加强栽植工序的管理。[1]在施工期间首先要重点分析设计意图及植物特性调整植物的位置,按照设计要求和不同园林树木的标准和规格选择树形优美的苗木,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并且健康无病虫害的苗木。最好选用当地苗圃培育的苗木,这样的苗木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根系相对发达,栽植成活率相对较高,从而栽植成本相对低,避免根系不发达的“占地苗”、“假植苗”、“山野苗”。移栽时,避免假土球、土球松散、土球过小等等,在移栽过程中,为保证植物体内的水分,适当修剪选定的苗木枝叶,在不影响整体效果的情况下,剪掉主枝之外的多余枝叶,减少植物在运输和种植过程中的蒸腾作用。也可适量修剪主枝,保持树形的生长姿态,促使在生长过程中不会将土壤中的营养过多地输送给旁枝。在安排树木进入施工现场过程中由于没有考虑园林树木的萌芽特性和生长习性,往往是萌芽迟的先栽了,萌芽早的后栽,落叶树先栽了,常绿树后栽。如果萌芽早的树木栽的迟了,由于萌芽消耗了树体的部分营养,移植的成活率会受影响,且因需带土球或加大土球,无形中增加了栽植成本。[2]苗木栽植过深是现在栽植过程中存在的一个现象,以为栽植深,苗木相对稳定不需要另行支撑。但有时由于栽植过深,根系的呼吸作用受到限制,树虽然可以成活,但后期可能会因为根茎埋地过深,生长不健康,影响景观效果。此外,还应注意种植土土壤改良,有些施工单位为了省时省钱使用含有建筑垃圾、生活垃圾,pH值偏碱性的土壤,后期也没有给树坑内施肥,导致园林树木生长不好,后期养护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4后期苗木的养护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树木栽植后应立即设立支撑、灌水、扶植封堰、栽后输液、清理现场等栽后养护工作,并要做好中耕松土、除草、修剪、防治病虫害、遮荫防冻等成活期的养护管理。施工单位在后期苗木的养护中,注意养护工作的规范操作,有时虽然也做了支撑工作,但由于支撑施工不规范,支撑后树木发生倾斜倒塌。浇水后因土壤下渗等原因,会出现根系裸露等现象,应及时进行补土扶正。也应避免将树木成活的营养料漏掉,没有被需要营养的苗木及时吸收导致植被的死亡。苗木修剪期间需要注意修剪方式和强度,既要保证能够展现其优美的枝干形态,又不能损害植物的主要枝干。

3.5水资源的利用及海绵城市的实现。伴随着我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同时有些城市雨季也会出现内涝,而有些城市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降低。海绵城市的发展宗旨是充分发挥绿地资源、道路面积、水系对雨水的渗透吸收、蓄积和利用的作用,缓解城市雨季内涝、减小城市径流系数、减轻污染负荷、达到水资源循环利用、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3]景观水景不仅可以赏心悦目,而且达到一定规模或某种形式可以调节大气中湿度,减缓地球的温室效应,起到防风调温的作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还可以起到一定区域内的洪水调节功能。有一些项目水景或浇灌只考虑了单一的自来水水源,忽略了可以利用的再生水资源和雨水资源,或只考虑雨水排至城市管线系统,没有收集利用,造成水资源的浪费。目前我国有相关海绵城市的设计导则,海绵城市的目标就是让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环境变化时具有良好的“弹性”,水量大的时候吸水、蓄水、渗水、净水,缺水的时候又可以用蓄水的水资源补充水源,所以水资源的雨水收集、循环使用和一水多用是重要的节约资源方法,这样既可以解决水资源的供给,又减少了雨洪风险并有效降低地下水的开采量。在生态公园的雨水排放设计中,可以将普通的硬化地表铺装改为透水铺装,让雨水在铺装区域就可以下渗,另外在绿地设植草沟、下凹绿地、雨水花园,并且也将屋面雨水收集,收集的雨水结合蓄水模块、蓄水池用于绿化浇灌、水景的补给、冲洗厕所或车辆,部分雨水在收集时同时进行土壤渗滤净化,并通过收集的雨水排入次级净化池或贮存在渗滤池中;来不及通过土壤渗滤的表层水经过水生植物初步过滤后排入初级净化池中。利用好雨水,不仅能起到了水资源的节约,还能有效控制雨水污染和植物生态平衡,从而有效的节约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另外园林景观用到的一些喷灌系统尽可能采用节水型灌溉形式,运用微喷灌、滴灌、渗灌等技术,不仅能提升工作效率,还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水资源。

3.6可再生材料的利用。从生态、可持续的意义上讲,充分利用旧材料无疑是景观材料的绝好选择。只要运用得当与景观植被、地形巧妙搭配,都可以形成非常丰富精巧的景观空间。随着技术的发展,可再生材料也在做着革命性的升级,不仅原材料的使用上尽可能采用的是环保再生材料,而且在使用性和观赏性上都有了更高的提升。材料的再利用体现了生态原则。工业废弃地上的废材废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资源,有两种方式可以使这些材料循环利用。一种是就地取材,使工业废料成为独特的景观设计材料。第二种是对废料二次加工后再利用,利用后看不到原来废料的原形。例如钢板熔化后铸造其他设施,砖或石头磨碎后当作混凝土骨料,建筑拆后的瓦砾当作场地的填充材料等。无论是哪种形式的建材,如果按大小、色彩、质感、明暗、反光率等特征分类,运用对比、交错、穿插、重复等手法,灵活布置,与植被、地形等巧妙配合,都可以形成非常丰富精巧的景观空间。[4]我们现在普遍应用可再生材料的有铺装、雕塑及假山,如陶瓷透水铺装、木屑铺装,不仅有优质表面观感,为设计作品的落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同时这些材料也有很高的透水率,为实施海绵城市的建造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利用过的材料或构筑物用艺术的眼光和思维审视其景观价值,甚至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加以处理改造再利用,可以将原有场地的构筑物或材料改造成为雕塑或铺装,为营造有场地记忆的设计作品提供了很多设计思路。

4结语

综上所述,新时期生态公园园林设计与施工技术的研究在生态公园园林建设中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进行生态公园园林的建设中,前期设计时需要把生态设计要点如注重苗木的选择与布局、材料的选择利用、水系统的规划落实到设计的方方面面,最后在后期施工时更要注意施工过程及养护的规范操作。一个优秀的生态公园园林项目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自然的需求,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同时还能实现对整个城市某个小环境有效的长期的生态环境改善作用,让城市适应环境变化更自如应对,真正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处,从而为整个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作者:郭晓燕 单位:易兰(北京)规划设计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