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培养反思

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培养反思

摘要:表演是声乐艺术实践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声乐作品传达作品内涵和反映社会现实最主要的承担方式。声乐表演技巧是一个作品成功表演与否的关键因素。声乐表演者需要通过自我与作品的完美融合来做到表演的真实性和感染力。声乐表演对表演者不仅仅有着声乐技巧的要求,还有着演技的要求。本文通过分析表演中的几个关键要点来探讨声乐表演者所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声乐艺术;实践;表演技巧

成功的声乐表演需要表演者具备十分高水平的声乐技巧和表演技巧。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对艺术水平的追求也不断提高,对艺术表演者的要求也不断增加。声乐表演的目的是将声乐作品通过具象化的表演直观地呈现给观众,将作品的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限度地展现出来,要求声乐表演者具有十分扎实的声乐歌唱水平以及深厚的舞台表演功底。

一、声乐艺术表演技巧的培养原则

(一)真实性

真实性要求表演者对艺术作品的情感理解和把握不能脱离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思想和含义,要做到客观地表现出作者通过作品想要表达的原意。这对表演者的艺术理解分析能力和对作品的感悟能力有十分高的要求。还原作品是一个作品通过声乐艺术表演所要表现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要求。表演者需要准确地把握声乐作品的词和曲,首先做到演唱的准确性,然后正确地理解作者通过作品想要表达出的情感和内涵,利用高水准的演唱和表演对作品进行艺术创作和情感表达。利用作品曲调的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结构的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时不同的旋律布局,通过肢体动作、眼神的变化等方式将作品的感情传达给观众。

(二)丰富想象性

艺术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艺术不是对生活的照搬照抄,在艺术实践中,用想象对生活进行提炼加工创作,通过艺术表现丰富艺术表演的内容。以丰富的想象力推动声乐的表演感染力,利用艺术想象,表演者将自己融入艺术中去,以作品人物的角度抒发真实情感,展现作品想要表达的内涵,实现艺术表演更加真实化,使观众更加身临其境,更加容易理解作品想要表达的生活现实。

(三)时代性

“伟大的艺术作品都是超时代的,但是这些作品的演出却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它带着时代的印记。”钢琴家安多尔•费尔多斯如是说。往往只有优秀的作品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保留下来。作品都是这个创作时代的缩影,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但是艺术作品的演出也需要具备时代性。艺术领域不断发展,艺术表现形式和声乐技巧不断发展和改变进步,演出场所的条件技术不断改变,具有历史性的艺术作品也会在充分尊重原有历史背景的前提下运用时代新发展趋势,发掘作品中超越历史时空的精华,以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对原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从而更加丰富地表达作品的内涵。

二、声乐表演实践中的技巧培养

(一)情感投入

情感的投入是对一个声乐作品进行表演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情感不是随意表达的,而是与艺术作品紧密相关的。由于声乐作品的高难度高要求,表演者的心理压力是非常大的,在舞台上的紧张导致了表演者更加注重声乐表演的完整和准确,而缺少了情感的表达。这会导致观众在看完了整个表演之后感受到了声乐技术的进展,却无法真正感受到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整个表演就会很干。情感投入的培养要注意几点。首先是要拥有精湛的演唱技巧。如上所述,表演者在艺术表演过程中会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这就导致表演者只能保证声乐演唱的完整,而无力分心于情感的表达。这就需要声乐表演者在日常练习时增加练习量,加强训练力度,熟练地掌握声乐技巧,确保在舞台上不用刻意地就能以肌肉记忆带出整个声乐演唱。其次是深入了解声乐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在日常训练中就用真情实感支撑整个演唱,将表演者自己与作品相融合,由此才能水到渠成地自然而然带出整个作品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与观众产生情感交流。

(二)眼神表达

眼神是心灵的窗户,眼神的变化可以反映这个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眼神可以看作是整个表演的灵魂,眼神活了,整个表演才能活了,情感的表达才能真正体现出来。观众能够根据表演者的眼神变化感受到所想要表达出的作品人物的感情变化,通过眼神与观众进行更加直接的情感交流。表演者要培养用眼睛说话的能力,运用眼神调动表演情绪的变化,调动观众跟随表演的情绪变化。

(三)面部语言

声乐表演中,面部表情是表达作品情感的重要展现方式之一。表演者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表达作品的喜怒哀乐,完整地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绪,增强作品现场表演的张力,使整个表演更加的有画面感,以此来做到与观众的互动,促进声乐作品的整体表现力的完整性。

(四)肢体语言

手势以及形体动作等肢体语言是整个作品表演时情感传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在表演过程中,表演者通过一目了然的肢体动作,将作品想要表达的情感最大限度地表达出来,让观众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表演者想要传达的作品情感。由于声乐表演一般舞台较大,观众最清晰看到的就是表演者的肢体表现。表演者在表演过程中要做到肢体表现的协调性和连贯性,与声乐演唱结合在一起,让观众随着演唱和肢体的变化充分感受到作品情感的变化。肢体动作要具有美感,不能够过于松懈随意,过于生活化。同时肢体动作更不能僵硬,整个肢体动作需要保持优雅端庄和流畅,这需要表演者在日常反复多加练习,形成肌肉记忆,使自己内的肢体语言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三、不同的艺术风格下不同的表演技巧

(一)歌剧作品

格局类的作品具有极强的故事性,在对歌剧作品的表演中,要重点对整个歌剧作品的背景、人物和故事有一定深入的研究,分析角色在歌剧故事中的角色设置、人物设定、精神状态及情感变化。表演者需要融入人物角色中。如果是整个舞台格局表演,那么表演者就要将整个眼神和肢体表现做到最大化,这样才能表达整个歌剧表演的张力与感染力。但是在音乐会中的歌剧选段表演,则需要将动作适当精简,符合整个音乐会的形式氛围,保持音乐会的整体风格。

(二)民歌小调

民歌小调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和地域差异,与民族当地的生活习俗、地理环境、民族性格有着紧密联系。在这类艺术表演中,首先需要深入了解民族独特的风俗文化,结合当地有特色的舞蹈、歌曲、祭祀等等反映民族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但由于受众不仅仅是民族地方的人群,而是广大观众,表演过程中不能照搬过于具有民族色彩的舞蹈等表现方式,要将民族特色与大众文化相结合,汲取精华加以利用,使整个作品既保有民族色彩,又具有大众性。

(三)现代新型作品

现代新型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了社会现实,作品想要表达的内容往往就发生在我们身边。这一类的声乐表演要深刻了解作者的创作环境,分析人物性格,发现身边生活中的典型案例,结合生活进行适当的二次创作,使人物性格更加饱满,作品更加真实。

四、结束语

声乐艺术实践涉及多个方面,需要表演者不断磨炼声乐技巧的同时加强表演技巧的培训。表演技巧作为声乐作品演出中必不可少的技能,对表达声乐作品的情感、增强表演的完成度和完整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重视表演技巧的培养和运用,将作品的内涵充分展示,发挥声乐艺术与观众情感共鸣的美。

参考文献:

[1]赵鹏程.浅谈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想象力及其培养策略[J].文艺生活(旬刊),2016(2):103.

[2]赵洪艳.声乐表演审美特征及其艺术实践分析[J].北方音乐,2018,38(23):75+77.

[3]林晓波.声“形”并茂,相得益彰———谈声乐演唱中的形体语言及其设计[J].创作与评论,2009(4):115-118.

[4]张海强.声乐艺术实践中表演技巧的培养策略[J].通俗歌曲,2017.

作者:赵欣 单位:武汉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