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基坑支护结构设计

摘要:在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中选择超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时,出发点是控制超深基坑和周边敏感建(构)筑物的变形、确保毗邻基坑不同深度工况下支护结构受力平衡、保证超深基坑土方开挖外运。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可以选择常规、经济的支护桩、内支撑和止水帷幕的支护结构型式;支护桩必须穿越软土;支护桩桩径根据工程地质条件、周边环境决定;止水、加固作用的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桩顶不一定到场地面;用栈桥以解决受限复杂场地条件下土方开挖外运。

关键词:超深基坑;支护结构;软土;栈桥

1概述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人防工程与地下车库相结合是最早、最基础的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形式。我国人口多、土地资源有限的国情决定了在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在力度和规模上会越来越大,导致城市中心区基坑规模越来越大,表现在平面上超过10000m2、纵向上超过3层地下室的超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对于沿海、沿江地区的城市而言,由于地形、地质、气候、环境等原因形成了巨厚软土,其特性表现为含水量大、物理力学性质参数低。在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地层中施工超深基坑工程时,主要会遇到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1)控制超深基坑变形的同时,保证周边敏感建(构)筑物安全。2)超深基坑土方量大,而城市中心区有交通管制,在受限复杂场地条件下,如何保证超深基坑土方顺利开挖外运。3)如何协调不同工况、毗邻超深基坑的安全。4)如何选择经济、安全的超深基坑支护结构。作者基于濒临长江的南京河漫滩地层中的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支护工程,把施工问题前移,在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前,研究了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地层中超深基坑工程施工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经济、安全的基坑支护结构形式[1],解决了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地层中超深基坑施工时遇到的问题,并总结出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地层中超深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点,供同行借鉴参考。

2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支护工程概况和工程地质条件

2.1工程概况

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支护工程位于南京市鼓楼区新兴路以南、郑和中路以东。基坑整体呈长方形,南北向长155.0m,东西长70.0m,总面积12200.0m2,周长470.0m,基坑开挖深度18.50m~20.70m(见图1)。基坑周边环境复杂[2],建(构)筑物距离基坑近:东侧地库外墙距复兴街3.3m,南侧地下车库外墙距污水处理站4.5m,西侧地下车库外墙距郑和中路3.2m,北侧地下车库外墙距新兴路3.3m;东、西、北三侧道路上管线密集,雨水、污水管距基坑边5.0m;南侧250t污水处理站设备基础为独立基础,基础落在填土上[3]。

2.2工程地质条件

场地岩土层分布如下:①-1层杂填土:松软不均,建筑垃圾、碎砖及碎石为主。①-2层素填土:灰~灰黄色,松散,以软可塑粉质黏土为主,夹少量碎石、碎砖。②-1层粉质黏土:灰~黄灰色,软塑,局部流塑,局部含淤泥质粉质黏土。②-2层粉质黏土:灰~黄灰色,软塑,夹薄层稍密状黏质粉土。②-3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局部可塑,局部夹薄层粉土。②-4层粉质黏土:灰色、褐灰色,可塑,局部软塑,干强度、韧性中。③层粉细砂:青灰色,饱和,密实,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长石,云母次之。④层含砾中粗砂:灰~青灰色,密实,以中粗砂为主,砾石质量分数8%~15%,粒径2cm~3cm。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呈砂土状,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⑤-2A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破碎状):紫红色,岩芯风化呈碎块状~碎石状,遇水易软化,岩体较破碎,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Ⅴ级。⑤-2层中风化泥质粉砂岩:紫红色,岩芯风化呈柱状和短柱状,遇水软化,岩体较完整,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Ⅳ级,未揭穿。潜水赋存于②-2层以上的土层孔隙中,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和河流侧向径流补给;承压水赋存于③层、④层中,接受潜水的越流补给及侧向补给[4]。

3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支护结构设计要点

3.1基坑工程设计难点

1)东、西、北三侧道路、管线距基坑边很近,特别是南侧濒临的250t污水处理站(见图1),在支护桩、止水桩全部施工完成后建造,其地基未做任何处理,作用在基坑边土层中荷载达到了52.5kPa。2)②-1层、②-2层、②-3层、②-4层流塑~软塑状,软土的底层埋深大于50m(见图2),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开挖2.5倍深度范围内皆为软土,设计中需要考虑巨厚软土层中支护结构的变形及对周边敏感建(构)筑物的保护。3)基坑东侧19.0m为正在施工的B地块基坑工程(见图1),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和B地块基坑之间的距离小于1倍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的开挖深度,在A基坑土方开挖过程中,需考虑毗邻基坑不同深度工况下导致的支护结构受力不平衡的问题[5]。4)滨江项目A地块基坑土方量大,但基坑位于城市中心,场地狭小,挖土困难,如何解决超深基坑土方顺利开挖外运。

3.2支护结构设计要点

1)采用常规支护结构形式———钻孔灌注支护桩结合四层钢筋混凝土支撑,支护桩桩长皆大于50m,穿越由②-1层、②-2层、②-3层、②-4层组成的巨厚软土层,进入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1m。鉴于基坑南侧濒临污水处理站,荷载达到了52.5kPa,所以ABC区段采用?1300mm@1500mm的钻孔灌注桩;KL区段濒临正在施工的B地块基坑,为了确保毗邻基坑不同深度工况下支护结构受力平衡,KL区段采用?1300mm@1500mm钻孔灌注桩;其余区段根据常规设计思路,GHIJK区段采用?1300mm@1500mm钻孔灌注桩,CDEFG,LA区段采用?1200mm@1400mm钻孔灌注桩[6]。2)采用?850mm@1200mm三轴水泥土搅拌桩止水,搅拌桩桩长大于30m,穿过基坑底进入②-3层粉质黏土大于10m;搅拌桩桩间采用?600mm二重管高压旋喷桩,旋喷桩顶位于第二层支撑与第三层支撑之间,旋喷桩底与深搅桩底齐平。3)由于西侧、北侧均为主干道,南侧为污水处理站,西、北和南侧均无法出土,所以两个出土口设在东侧,在第一层中间对撑位置、出土口2第一层角撑位置设置栈桥,利用工程桩,把栈桥外延设7个挖土平台和堆土平台,利用长臂挖掘机在挖土平台上进行多点土方开挖,然后渣土车通过栈桥从出土口1、出土口2外运。4)对电梯井等坑中坑安全施工的问题,要求土方开挖至坑底后,留施工缝,施工垫层、地下车库底板至支护桩边,待垫层、底板强度达到设计强度80%后,再开挖电梯井等坑中坑土方[7-8]。

3.3结果分析

1)支护结构采用常规型式,工程造价8200万元。如果采用地下连续墙,地下连续墙厚1m,地下连续墙进入⑤-1层强风化泥质粉砂岩不少于1m(见图2),则地下连续墙深度58.2m,工程造价11000万元,比常规支护结构型式增加工程造价2800万元。2)基坑监测内容很多,有水平位移、竖向位移、立柱沉降、支撑轴力、地下水位面和周边敏感建(构)筑物沉降等,但岩土界共识水平位移最能反映设计效果和基坑安全性。设计时,沿基坑四周支护桩桩顶设置了23个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点(见图1),23个基坑水平位移监测点数据显示:a.从基坑土方2019年6月12日开挖开始,支护桩桩顶水平位移逐渐增大,至基坑底板施工结束后,即从2020年10月24日开始,水平位移趋向稳定;b.2019年6月12日~2020年10月24日的监测期内,支护桩桩顶累计水平位移最大点位于出土口1的ZDS20,累计位移达22.7mm,但没有超过报警值32mm,一则说明ZDS20监测点水平位移受渣土车荷载影响明显,二则说明常规支护结构设计不仅经济,而且确保了基坑工程本身和周边敏感建(构)筑物安全[9-11]。3)搅拌桩桩间采用高压旋喷桩,不仅提高了搅拌桩的止水性能,而且提高了支护结构的强度,确保土方开挖过程中每一工况的变形控制。另外,高压旋喷桩桩顶未到场地面,节约了水泥材料。4)在第一层支撑设置栈桥及挖土、堆土平台,与设置螺旋形栈桥至第四层支撑相比,设计难度降低了很多,而且栈桥节约工程造价1000万元,节约工期两个月。

4结语

1)选择城市中心区巨厚软土地层中超深基坑支护结构型式时,不要把地下连续墙作为首选,施工工艺成熟的钻孔灌注桩结合内支撑和止水帷幕,也能保证超深基坑、周边敏感建(构)筑物和毗邻基坑的安全。但是,支护桩必须穿越软土。

2)在受限复杂场地条件下的超深基坑,可以利用支撑、工程桩设置栈桥、挖土平台和堆土平台,进行多点土方开挖外运。

3)本着节约材料的原则,水泥土搅拌桩、高压旋喷桩,可以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确定桩长,而桩顶不一定与场地面齐平。

作者:黄世雄 单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 江苏华都建设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