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舞台美术设计发展

戏曲舞台美术设计发展

【摘要】舞台美术从来都是隶属于整个表演艺术系统的一个子系统,舞台美术设计的发展和前途,一方面依赖于戏剧艺术的兴旺与繁荣,一方面又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中国戏曲是一个生动的客观存在,在开放的形势下,面临着一个多彩的迅速发展的世界大潮的冲击,这反过来也会对戏曲舞美设计产生影响。

【关键词】中国;舞台美术;发展

中国戏曲舞台美术的存在、发展和繁荣,无论从历史看还是从现实看,都依赖于它的载体:戏曲艺术整体的形成、发展与繁荣。没有戏曲艺术整体的实际需要,戏曲舞台美术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中国戏曲艺术又是被综合在同一时代里的整个文化领域之内,在这个范围里姐妹艺术互相依赖、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因此可以说,同一时代里的文化艺术是共存共荣的,舞台美术是戏剧和其他舞台演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灯光、布景、化妆、效果等。它是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艺术创作,涉及很多不同的艺术门类。

一、中国戏曲舞台美术设计发展载体

戏曲舞台美术由独立存在到受戏曲艺术本体的制约,到与其它艺术在文化领域的共存,到它们共同依附于经济基础,到反过来受制于政治结构和政治状况,再到国际间的互相交流,这是一个有机的、不可分割的链条,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系统工程。离开这些互为因果的环节,戏曲舞美的孤立存在是不可想象的。因而忽视上述诸因素的相互作用,单一研究戏曲舞台美术,便有机械对待之嫌,并且较难以得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来。系统论是奥地利理论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来的。“系统”一词,早在古希腊时即已应用,中国先秦时期的阴阳五行思想,也萌芽过朴素的系统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则真正奠定了系统研究的哲学思想基础。60年代末,第一部系统论的经典著作问世,此后,系统科学在全世界有了迅猛发展。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由若干要素(成分)构成的,具有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多种特殊性,即整体性、结构性、联系性、阶梯性和多样性。系统论认为,所有的系统和其构成要素,都处在不断的运动、发展、变化之中,其中一个要素的改变,往往会引起其它要素、乃至整个系统的改变。应用系统分析方法的根本目的,是对系统内外各种联系及其规律性加以辩证分析,找出合乎目的的最佳方案和行动方针。归纳这种分析方法,可使研究具有整体、综合及逐步科学化的特点。50年代,系统论和系统方法被引入文艺学之中,迄今在这一领域已获取了不少研究成果。整体性把握文艺问题和文艺现象,有助于寻找到有效的、合乎实际需要的解决办法和最佳途径来运用系统论和系统方法,对戏曲舞美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实事求是地评价它在整个戏曲发展中的作用、地位和前途,对历史上:它的行进脉络、变化情况、面貌成因及其各组成部分在当时的地位等的了解,是一种纵向的认识与分析;对它与当时历史与现实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方面的相互联系与所受影响等的研究,是一种横向的理解与勾连,目的是通过全面的把握、恰当的解剖来求得对戏曲舞台美术的客观地位、现状的因果关系和对未来命运的认知。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重点,虽为“中国戏曲”,但仍立足于当代的现实状况。京剧具有代表中国戏曲的全权身份,对中国戏曲有着“法人资格”却不能代表“中国戏曲”的全貌。研究戏曲舞台美术的状况,必须是建立在如前所说的诸多因素与条件的基础之上。在整体上把握戏曲舞美并掌握它的命运,是使用系统论分析方法的根由。

二、中国戏曲舞台美术设计发展阶段

中国戏曲形成的历史有上千年的岁月,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它经历了各种战乱、灾变、改朝换代,以及由于时展导致的人的思维观念、趣味审美的变化。这些都未曾导致中国戏曲的湮灭,它在各个时代里不断改头换面,甚或脱胎换骨,适应着新的情况、新的变化与新的需求,保存自己并繁衍下来。变化与适应正是中国戏曲生命力历久不衰、顽强生存的主要原因。中国戏曲在发展的长河中,不断迎合着各代观众的需求,以纵向的对历史的继承和横向的向兄弟姐妹艺术乃至外来艺术的借鉴为手段,不断归纳综合,不断淘汰不适应时展需要的过时因素,应运而生了适合不同时代需求的各种新的戏曲形式,从而产生了在今天看来具有不同时代特征的新的戏曲概念。在每一个新概念中包含的舞台美术,也必是综合了各个时代的社会发展成果,反映各个时代的现实面貌。宋、元南戏是中国戏曲,清末发展起来的京剧和诸多地方剧种也是中国戏曲;由此看来,所谓“中国戏曲”,包括剧目、表演、音乐、舞美在内,不是一个单指哪一个时代的艺术表演形式,而是一个包罗万象的概念,一个发展的概念,一个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实际内容的概念,一个综合而概括的概念。照此推想,如果我们今天或将来的某一天,或脱胎于某一剧种,或另起炉灶单干,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艺术表演形式,但却是生长在中国的土地上,具有中华民族的特征,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不管它叫什么名字不也是中国戏曲吗?实际上,不单是戏曲,任何一种事物,也不可能永葆青春,永葆只是愿望而已,不然的话,今天就仍然可以在剧场里看到南戏和大曲了。时代的发展,召唤着有时代气息的新艺术表现形式,旧的艺术形式,无论如何是不具备这一点的。最好的出路,就是既保留下了古老的,又创造了富有时代感的,并同时共存于中国戏曲这个大家族之中。中国戏曲设计发展的各个阶段,演出剧目大致可分为三类:一是继承原有的一些现成剧目,这类剧目可能原封不动,也可对旧剧目另做调整以适新需;二是各代人根据历史题材新编创的一些剧目,这类剧目是历史题材形式与内容处理上的翻新;三是各代人根据各生的事件、人物编写的反映现实题材的剧目,这类剧目的内容往往与现实情况密切相关,或为民请命,或针砭时弊,或颂扬情爱,或向往清明。这三类剧目题材的同时并存,说明各个时代不同的戏曲形式具有一定的共性,这是戏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是到了后来,随着中国封建社会向晚期的演进,统治阶级为了保持其统治地位的稳固,防止利用艺术形式抨击政务、动摇皇权,才对反映现实的剧目创作大加限制,使之愈往后愈少。这不属于正常的艺术发展规律。解放以后,随着政治上的成熟与稳固,中国戏曲创作演出逐渐趋于合理,并提出了“三并举”方针,即传统戏、新编历史(古代)戏与现代戏并举。这是指导当代戏曲创作的重大原则,也是戏曲历史客观规律在今天的反映。新编古代戏与现代戏已经步入现代戏曲行列,传统戏曲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在现代戏曲中也占有了一席之地。归根结底,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戏曲已经划分为现代戏曲与传统戏曲两大类型,它们有类同之处,也出现了更多的差异;既各有特色,又同是中国戏曲一条根脉派生的两个支流。中国戏曲的舞台美术,自然也不仅仅只包括传统戏舞美,新编剧目的舞台美术也以它自己的独有面貌,占据了中国戏曲舞台美术中一个重要的地位。总之,我们的研究触角,将同时伸向这舞台美术发展载体与发展阶段两个领域,并以事实为基础,作出合乎逻辑的判断。

参考文献:

[1]李畅.永不落幕[M].中国戏剧出版社,2012.

[2]戏剧艺术家的摇篮[M].文化艺术出版社,中央戏剧学院,2012.

[3]刘庆.上海滑稽史[M].上海书店出版社,2011.

[4]薛殿杰舞台设计作品集[M].中国戏剧出版社,中国舞台美术学会,2010.

[5]张道一.图说中国戏剧艺术[M].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李征 单位:安徽省徽京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