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联动性原则

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联动性原则

摘要:幼儿家长学习幼儿教育知识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工作之余达到学习目的,这与微课程短小精悍的特征具有一定耦合性。而微课程设计原则指导着微课程的设计,可为微课程的设计打下一个科学的基础。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联动性原则,立足于微课程本身与成人学习特征的耦合点,将微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实施、评价各环节之间有效联动,并且对于指导各环节内部的有效联动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明确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联动性原则在课程设计目标设计、内容选择、课程实施与评价各环节的运用,对于有效指导幼儿家长的学习以及微课程本身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幼儿家长;微课程;联动性原则

幼儿家长尽管有着主动与孩子伴行的意识,但往往因为难以接触到家庭教育相关课程,缺乏育儿知识的有效指导,在教育孩子时收效甚微,甚至事与愿违。幼儿家长微课程以其精简凝练的特点,适合不同家长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深受众多幼儿家长的青睐。然而,在缤纷杂陈的微课程设计过程中,有关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理论原则探讨不力,仅仅将普适性的微课程的原则简单地筛选,没有顺着一条“主心骨”设计微课程,这也是众多幼儿家长微课程应用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幼儿家长微课程的设计的“主心骨”,要充分考虑到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内外部条件和各个环节,而这条“主心骨”,可以称之为联动性原则。

一、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理论依据

(一)幼儿家长学习的特点

幼儿家长作为成年人其学习有区别于未成年人的学习的特点。成人有着很强烈的自我导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经验是成人重要的知识来源。幼儿家长在育儿过程中常常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而由于每个家长的教育背景存在差异,不能接触到有效的家庭教育知识课程以解决这些困惑。于是幼儿家长的学习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成人注重知行结合,学习知识主要是为了应用于生活,所以成人的学习往往以问题中心。[1]总的来说,幼儿家长学习一般有很强的目的性,同时,还具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在心理上需要一定的鼓励和肯定。

(二)微课程设计原则

微课程是一种主题集中的微型学习资源,主要是针对某一问题或知识点提供一种短而精的课程。与其他类型的课程一样,微课程同样具有完整的设计环节,包含微课程目标的制定、内容的选择、微课程的实施、课后的评价等环节。但是,作为一种新兴课程,微课程必然也有着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需要考虑内部的特点和外部的条件,因此需要一些理论原则对微课程的设计进行指导。

(三)幼儿家长学习特点与微课程设计原则的耦合点

幼儿家长微课程主要面向幼儿家长,作为微课程的主体,幼儿家长的自身特点与微课程的设计的原则有着极大的耦合性。如:幼儿家长作为独立完整的个体,有着很强的自尊和认同的需要,而这十分契合微课程设计的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成人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现实生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一点则非常符合微课程设计中的实际需求原则;每个幼儿家长作为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学习起点,同时对微课程内容的需求也不尽相同,而微课程设计的个性化原则,充分考虑到了这一方面。由此可见,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与成人学习特点有着许多耦合点,而且这些耦合点的关系非常密切。

二、联动性原则与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适切性

关于微课程的设计原则,众说纷纭,有学者总结为微小化原则、以学习者为中心原则、系统性原则、交互性原则、个性化原则。[2]也有学者归纳为聚焦原则、系统化原则、媒体表现力原则、实际需求原则。[3]尽管每位学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是在内容导微课程的设计,为微课程的设计打下一个科学的基础。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联动性原则是指微课程设计中某一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将带动微课程中其他方面的变化和发展。幼儿家长微课程的目标主要是解决幼儿家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微课程的内容也以具体问题的解决方式和应对技巧为主。然后考虑到幼儿家长们有深层次的需求,比如日常生活中其他问题的预防和促进幼儿家长自身的成长。也就是说,幼儿家长微课程的目标发生了变化,那么微课程的内容也相应要变化,要预设一些问题并提供应对方法,同时还要以促进幼儿家长的成长为目标,引起微课程内容的联动(即改进)。在这种前提下,微课程的实施、评价和媒介也要发生相应的变化和发展,这便是联动性原则的基本内涵。除此,幼儿家长微课程的联动性原则还对微课程的目标设计、内容选择、实施和评价等各环节内部的应用,有着具体的指导作用。

三、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各环节中联动性原则的应用

(一)幼儿家长微课程目标设计中的联动性原则

幼儿家长微课程的设计应该有一个总目标及与之密切关联的阶段性目标,同时不同微课程内容应有其具体的目标。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总目标是力求使幼儿园家长形成丰富而系统的幼儿教育知识,提高幼儿家长的素质,从而为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提供稳定的支持和保障。阶段性目标一般分为改进性目标、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改进性目标即要解决幼儿家长在现实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即要有实效性。实效性便是要将微课程所教授的知识与日常生活联动起来。由于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较低,往往需要借助肢体语言表达他们的诉求,而幼儿家长大多没有接触过幼儿行为心理学的知识,不能准确判断幼儿的情感和诉求。微课程的目标就应该针对幼儿家长选择和使用微课程的最直接的目的进行设计,即家长想了解幼儿某个行为背后所代表的含义,帮助家长理解幼儿的行为并正确做出回应,从而更好地与孩子相处。除此,幼儿家长微课程的目标设计还要有前瞻性。前瞻性是预防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共有的特点。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目标不仅要向幼儿家长呈现一些预设的知识和方法做到防患于未然,还要使幼儿家长通过微课程学习在潜移默化间形成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其对孩子成长的责任感,使幼儿家长的教育观念、态度、方法有所改变。而且幼儿家长也会逐渐成为小学家长、中学家长。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家长也在通过微课程成长,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全面的发展,并将会不断对微课程提出更高要求,家长又可以通过“成长”后的微课程进行学习获得进一步成长。这便形成三方联动成长(如图1所示)。在这种联动成长的过程中,微课程的总目标将会联动地改进设计,带动三个阶段性目标和具体的课程目标联动变化,而这正是联动性原则的体现。

(二)幼儿家长微课程内容选择中的联动性原则

幼儿家长微课程的内容,有其内在关联性,这点类似于微课程设计原则中的系统性。如何使微课程中相互关联的内容真正关联起来并发挥作用,正是联动性原则区别于系统性原则的地方。幼儿对身边的事物和现象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而家长往往无法对这些事物和现象作出科学的、儿童能理解的解释,因此幼儿家长微课程中应当设置一些科普类的内容,如为什么天上会打雷和下雨,为什么冰能浮在水面上。这样幼儿家长在无法合理回答孩子的这些疑惑时便可以在微课程中寻找答案。但科普内容并不应该只被赋予一种功能,试想,一个百科全书式的父亲或母亲在孩子心中将是怎样一个光辉的形象。父母的道德修养、生活作风、劳动行为、兴趣爱好、习惯等个性特征,都将给孩子留下极其深刻的影响,有的甚至成为孩子效仿的榜样。[4]因此,如图2所示,在幼儿家长学习科普内容之后,微课程还应该顺势而为,通过设置相关阅读等方式,将科普行为与家长如何树立榜样的内容联动起来,提供恰当的方法建议,帮助幼儿家长如何利用科普时树立的权威形象,有效地成为孩子心中积极的榜样,而在榜样的作用下,根据幼儿爱观察爱模仿的天性,幼儿家长可以通过对微课程的进一步学习,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通过正面的榜样行为,对幼儿文明习惯的养成进行联动,进而以行带德。在微课程的指导下,通过言传身教,与幼儿健康思想品德的发展联动起来。同时,一个好榜样的形象能使幼儿的父母更容易与孩子进行亲子沟通,更精准地了解孩子的真实需求,在面对幼儿教育的问题时能有效地对症下药,既治标也能治本。

(三)幼儿家长微课程实施中的联动性原则

目前,微课程的形式依然偏重知识的单向传授,既忽略了成人学习实践性的特点,又脱离了微课程设计的交互性原则。而微课程实施的联动性原则综合考虑了二者的情况,并做出了一些改进。首先,作为成人,幼儿家长的学习往往伴随着实际应用的考量,而重灌输轻启发的教学形式往往无法产生预期的效果。因此,微课程的实施要立足于自然和社会,摄取、挖掘在家庭生活中的可利用资源,利用这些资源为教育服务,[5]即与幼儿家长的生活实际联动起来,要模拟一些情景,通过影像图片等媒介帮助家长移情。以幼儿安全知识中的预防高层跌坠为例,微课程在实施时应当首先使用一段记录片让幼儿家长意识到在高层居住对幼儿安全存在着哪些隐患,再展示一些家具摆放和门窗栏护的示意图片或另一段演示影像,提供一些针对性的预防措施,这些影像或图片中呈现出来的场景能使幼儿家长置身于一个模拟的真实情境中,让幼儿家长感同身受,从而实现微课程实施与幼儿家长生活实际的联动。其次,成人的学习普遍建立在过去学习的知识的基础上,几乎不会采用单纯的机械记忆,而大多遵循理解→思考→运用这一学习过程。[6]所以微课程的实施应该与家长内在的认知结构联动起来。以幼儿卫生知识中流行病的预防和应对为例,幼儿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获得过一些应对流行病的经验,但这些经验并不系统,甚至不够全面准确。因此对这一内容微课程的实施,除了要通过案例短片或是引导语唤醒幼儿家长已有的经验,并提供最有效的应对措施,还要进行补充和延伸,如两种不同的流行病的表现症状可能都是发烧,但二者的病理却不一样,如果错误地判断并施以救治,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而幼儿家长通过微课程学习了这些内容后,就能在遇突发情况时做出精准的判断,从而进行有效的处理。除此,微课程还应该根据幼儿家长之间乐于经验交流的特点,积极鼓励幼儿家长在微课程的评论区分享经验,并置顶精华留言,如幼儿家长的一些生动的具有代表性的抗病经历,或是幼儿家长对微课程学习内容应用之后的经验分享。这样,幼儿家长原有经验和新经验便可以以微课程为媒介尽可能形成联动。同时,幼儿家长对微课程内容的应用,又促成了新的生活实例的产生,而新经验也可以通过微课程的内化与幼儿家长原有经验联动起来。由此,如图3所示,便构成了幼儿家长微课程实施的联动性原则的真正内涵。

(四)幼儿家长微课程评价中的联动性原则

微课程的评价应该是双向的,一方面课程设计者要根据不同后台数据对微课程进行自评价,从而对微课程进行调整,如加快点击量和转发量较高的微课程更新频率,根据关键字的检索量分析判断幼儿家长的兴趣点,增设新的版块,删去或革新无人问津的内容。另一方面还要通过在线测试和问卷等形式收集幼儿家长的学习情况反馈并评估,如根据幼儿家长学历水平对微课程内容的难度进行调整,根据幼儿家长接受程度适当延长或缩短微课程的时间。同时,幼儿家长反馈可以对微课程的自我评价起到一个参考的作用。而以微课程的自评价为基础也可以对幼儿家长反馈进行筛选,提取出对微课程发展有益的意见,过滤掉无效反馈。继而调整后的微课程可以对幼儿家长进行后续的反馈收集,推动微课程进一步的自我评价和调整。由此,正如图4所示,便形成微课程、设计者以及幼儿家长间的联动。

(五)幼儿家长微课程媒介中的联动性原则

微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音频(录音)、PPT、文本等格式的媒体。[7]有学者将其定义为微课程的集成性原则,然而微课程的媒介并不是简单的配套化集成,每一种呈现方式都可以相互联动。幼儿家长在职场中分工不同,而不同职业的幼儿家长对微课程的呈现方式有着不同的需求。一般来说,微课程更适合以短视频作为呈现方式,但幼儿家长如果从事出租车司机等用眼频繁的职业,则会选择音频的呈现形式。针对这类情况,设计者应该对微课程进行配套化处理,为不同需求的幼儿家长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也为微课程媒介的联动提供基础。如图5所示,对于由于职业特性选择音频作为微课程呈现方式的幼儿家长,可以配套提供相应的视频内容,以便其在闲暇时间能及时复习。而通过文字或图片学习的幼儿家长,也可以配合音频的渲染,调整幼儿家长学习时的情绪和状态。同时,幼儿家长也可以通过示例图片在文本形式的微课程中模拟学习情境。而针对微视频容易“过目就忘”的不足,可以指导幼儿家长通过文本对微视频内容加强巩固。由此,便形成了不同媒介之间的相互联动,即幼儿家长微课程媒介的联动性。

四、结语

幼儿家长微课程的设计离不开联动性原则的指导,联动性原则也应贯穿于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的始终。作为使用幼儿家长微课程的主体,幼儿家长的需求和特点需要尽可能地被考虑和满足,而微课程的设计也不能违背微课程本身的原则。联动性原则便是二者耦合点的延伸和扩展。因此,对于幼儿家长微课程设计,无论是其目标、内容、实施,还是评价及媒介,都需要遵循联动性原则。联动性原则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幼儿家长微课程的设计,但对幼儿、幼儿家长和微课程其本身,也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幼儿家长微课程的认知主体是幼儿家长,但其设计的本质是希望幼儿家长通过微课程学习之后,能更好地陪伴幼儿成长,从而促进幼儿更全面的发展,对幼儿健康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达到幼儿、家长、微课程三方联动成长。其次,联动性原则充分考虑到幼儿家长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以其服务性的特点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幼儿家长。最后,联动性原则与微课程本身的原则牢牢关联在一起,对幼儿家长微课程的设计及其进一步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缪剑峰.探索中小学家长学校课程的系统多元构建——从中小学家长学校课程体系建设项目的实施谈起[J].福建教育,2017(26):36-39.

[2]张静.基于微信的微课程设计设计研究[D].昆明:云南大学,2015.

[3]焦宝聪,苏古杉,陈楠.微课程设计的三重属性和六大要素[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5(6):89-95.

[4]王朝霞.浅谈家长学校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4(18):196.

[5]李琳.幼儿家庭辅导微课程设计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6]刘素丽.当代家长教育培训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6.

[7]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作者:徐昭东 单位:淮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