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建筑设计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乡村建筑设计对学生能力培养研究

摘要: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时代背景下,通过武胜县兴隆镇飞来石村的建筑设计项目,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让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相结合,提高理论知识同时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从思想上积极投身乡村建设,振兴乡村,同时将精准扶贫建筑设计融入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中。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为创造具有特色和鲜明地域风格的新建筑形态教学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建筑;扶贫;乡村建设;人才培养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乡村建筑建设的崛起,乡村建筑设计对乡村村容村貌的提升、改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在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时代大背景下,乡村建筑应坚持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整体协调的原则,从视觉上、心理上科学合理的设计[1-2]。随着城乡一体化,越来越多大学生对农村的印象变得模糊和遥远,从小生活在农村的学生与城市大学生一样都处于象牙塔的生活状态,对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并没有清晰的认识,应试教育下的读书忽略了家乡的发展,缺乏对农村的实际认知[3-4]。通过扶贫农村建筑设计特殊性项目的建筑空间设计对武胜县兴隆镇飞来石村打造精准脱贫便民服务中心,利用建筑空间功能有效布局,学生参与设计、施工、建设整个过程,符合当前优质教育创新教学人才培养理念和乡村振兴的时代精神[5]。

一教学实践

武胜县隶属于四川省广安市,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嘉陵江中游,是一个典型的“三山一水六分田”的浅丘农业大县。本次扶贫乡级建筑设计特殊性项目中,多名学生投身参与此次兴隆镇飞来石村精准脱贫便民服务中心建筑设计项目。学生与村委会沟通并走访每家每户,入户了解情况和需求,形成调研报告。根据调研报告站在村民的角度,设计建设实用性强、整体协调、格局合理的建筑。学生通过选址、测量、布局,根据当地具体情况设计出建筑图纸,与村委会、村民沟通后修改若干次的图纸作为施工图,计算出工程量,安排施工队伍施工建设。乡村建筑的具体施工建设不同于大城市建筑,在具体建设更多是乡村施工队自己施工,小至混凝土的拌制、钢筋绑扎、砖块的砌筑工序,大至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合同管理与大城市建设有所区别,遇到的突发现象是所学知识难以解决。乡村施工队施工技术和管理能力较有资质的建筑公司差,工程投入资金较少,乡村施工队施工要注重于工程质量的把控,组织协调。学生在施工上启发利用所学知识,解答施工队的疑惑,小到从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配合比,大到工程的合同管理、进度管理、质量把控,建筑BIM技术等[6]知识为乡村施工队讲解答疑,规范施工队伍的施工行为、强化他们的质量、安全意识。

二教学人才培养分析

武胜县兴隆镇飞来石村建筑设计项目利用建筑空间功能有效布局,实现了基层干部和贫困户的“零距离”。乡村建筑设计遇到的问题关系到中国精准扶贫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武胜县兴隆镇飞来石村按照建设“以民为本”的政民关系,满足农民需求为核心,建设规范性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建筑设计[7]。不同于城市建筑,将扶贫过程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带入教学研究是具有重要的教育理论研究意义和教学实践,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一)教学发展

将精准扶贫的建筑设计融入教学培养模式中,打破书本传统纯理论式的教学研究,弥补教学环节中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局限性,更好地促进教学模式,培养大学生综合人才。学生能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接触整个工程的设计、施工、建设与投入使用。对建筑施工知识具体知识进一步学习,找到平衡点完成乡村建设,做出符合实际且空间利用率高的服务类建筑,将建筑空间的形成过程带入到教学科研课题中,力求大学生在专业上取得重大突破。将扶贫过程解决的困难与问题带入教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教育理论研究意义和教学实践培养价值的,为高职院校扶贫条件下用建筑空间设计的实例优化教学质量,利于培养实践性人才,更好地将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研究[8]。

(二)乡村发展

从乡村发展方面,认识乡村,热爱乡村,建设乡村应从大学生抓起,真正从骨子里建立起为乡村事业服务的思想,逐渐让乡村建设的发展后继有人。高等教育学、建筑设计空间模式对乡村建筑空间设计等提供重要理论支撑。在精准帮扶政策下,学生用所学专业知识,学会利用有限的乡村资源,做出符合实际且空间利用率高的服务类建筑,使大学生充分发挥时代精神促进农村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进程。

(三)学生能力培养

支持精准扶贫秩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将建筑设计融入教学培养模式中,打破书本纯理论式的教学研究,培养大学生综合人才素质。突破传统建筑课程教学纯理论研究模式,建筑设计思维开阔,理念创新,综合多类软件进行研究,运用多项技术,用数据说话,让教学理论结合实践。在农村资源匮乏条件下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也提升了学生专业能力与创造能力,缩小乡村建筑与城市建筑的差距。在精准帮扶的指导原则上,利用有限的乡村资源理论联系实践,使大学生充分发挥时代精神、实现社会价值,树立道德观、职业观等综合素质。经过12位学生反思和总结,有20%的学生愿意在毕业后长期扎根乡村工作;有42%的学生愿意将工作内容穿梭城市乡村之间;剩下38%是学生愿意与队友长期保持专业技术上的联系,用实际行动振兴乡村。

三结论

以飞来石村建筑设计为教学案例,教会学生解决建筑设计中遇到的问题,将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重视人的综合素质、职业道德、思想品质等全面教养和发展潜能,弥补教学环节的实践与理论脱节的局限性,更好地促进教学模式,得出以下结论。

(一)将精准扶贫的建筑设计融入教学培养模式中,打破书本传统纯理论式的教学研究,在城乡统筹背景下为创造具有特色和鲜明地域风格的新建筑形态教学资源,提供理论支撑。

(二)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提升教学质量,振兴乡村建设,让服务新农村从学生抓起,植根大学生热爱乡村的思想,促进教学实践更好结合理论知识来提升教学经验。

(三)促进乡村建设发展,提高乡村施工队伍作业水平和素质。正确引导大学生真正从骨子里建立起为乡村事业服务的思想,让年轻的血液贯穿整个建设工作,实现乡村振兴。

作者:卢若薇 黄天赐 刘洋 晏慧 单位: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