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危机管理范例

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管理

随着传媒行业的发展,信息流动速度不断加快,媒介技术也不断更新,可以及时广泛的曝光各种信息,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各种事件,也会在第一时间被大众知晓,这就加大了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当前,传统媒体的影响力日渐削弱,而新兴媒体如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受到大众青睐,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

一、新媒体和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概念

新媒体的传播和经营方式一直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本文将其界定为:利用数字电视技术、网络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作为终端,向用户提供各种视频、音频、远程教育和娱乐服务的新型的传播形式。例如,数字电视、微博、移动多媒体等。企业公共关系危机是指突然爆发的,对企业形象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并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经济损失的事件,例如负面信息、舆论指责及恶性事故等。由于公共危机事发突然并且影响范围广,会让企业措手不及并且瞬间陷入舆论旋涡,让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好感度大大下降,甚至影响到企业未来的发展。

二、新媒体环境下企业公共关系危机的新特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进步,传播媒介也在不断向多元化发展,新媒体在我国的舆论传播中起到了非常大的影响作用。传统媒体主要是指各种媒体单位,包括电视台、报刊等,他们对新闻内容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会进行严格审核。而新媒体以信息的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信息丰富并实时信息共享而被大众青睐,例如微博、微信、新闻客户端等。新媒体在企业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忽视其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因为,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它没有严格的审查制度,新闻只有注重时效性和爆炸性,才会吸引眼球,吸引更多人关注。由于互联网传播具有速度快、参与性及匿名性强的特点,很多信息在传播之前并没有向当事企业求证,并调查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而是直接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传播。这就导致本来是一件企业完全可以自己处理的事件,由于新媒体的传播,导致事件不断被发酵,甚至会有很多虚假消息掺杂其中,最终演变成较大的公共危机事件。

三、新媒体环境下提高企业公关危机管理的对策

1.树立并强化危机意识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要维持持续稳定的发展,必须要保持好与社会中各个组织的关系。同时,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也存在对接、沟通等关系,以确保企业可以正常有序的运营。而这些内外部联系中,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会导致企业要临时突发的公共危机事件。

2.完善危机公关预警方案

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应该建立一个完善的且时效性强的危机公关预警。这样就可以通过网络实时对每天与企业有关的网络信息进行梳理,并且对信息进行过滤,提取有效信息,这样可以一目了然的发现企业出现公共关系危机的关键信息,并及时传达给企业公共关系危机负责人员,提前进行预防,并做好危机事件处理预案。

3.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应对危机

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企业公共危机事件的扩大。因为,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的发生一般是突发的,事件的发生比较突然,并且事件的扩展会比较迅速,会在社会公众心中产生“爆炸性”影响。所以,企业相关负责人应在事件发生之后迅速做出反应,将其对企业品牌带来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其一,了解事件发生的原因,从源头着手处理,尽量控制事态的不断发展;其二,及时召开记者会,将企业已经了解的信息和初步处理意见向公众公布,以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不实谣言的传播。其次,成立专门负责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处理小组,并指定专人负责。同时,企业的公共部应立即与公共关系危机时间处理小组对接,沟通事件的进展情况,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在危机事件处理的整个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的有序展开,不宜随意更换负责人员,直到事件处理完成。再次,确定企业的新闻发言人。在企业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发生后,企业应指定一名新闻发言人,向社会公众及时传达事件发生的前因后果及调查进展。同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达给各媒体,并接受与事件相关的采访,向媒体记者提供真实权威的资料,以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全力处理危机事件的态度和责任感告知公众,以尽量获得公众的信任,降低危机事件可能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综上所述,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新闻的传播方式还是大众的资讯接收方式及思维模式都在发生转变。因此企业也要快速适应新媒体时代的这一传播特点,提前做好公共关系危机事件发生的预案,一旦发生公共危机事件可以及时应对,并降低危机给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保持企业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任昕.新媒体时代现代公共关系的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5(05):28.

[2]蒋钰,谢恒.食品企业危机公关中的媒体策略[J].现代食品,2017(03):35.

[3]杜国清,邵华冬,卢燕.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传播管理[J].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09(06):25.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2

关键词:出版;危机;公关;管理

目前,国内出版社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各种不稳定因素,危机事件产生的概率越来越大。出版社集文化性和商业性于一体,一旦出现企业危机,对自身和社会的负面影响将不可估量,意味着企业的产品将会遭遇信任危机,企业的文化信仰将会面临社会质疑甚至是否定,其产品将会失去市场,出版社将遭遇经济危机,甚至引发生存危机。因此,出版社应将危机管理纳入企业日常管理,并予以高度重视。危机管理是对出版社应对能力的综合考验,是出版社遇到危机时能转危为安的重要手段,是出版社立命安身的重要保障,是出版社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和软实力的必要途径。

1出版企业风险防范

出版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风险因素是导致企业危机发生的直接原因。出版企业应针对图书生产过程中编校、成本、进度三个主要内部风险成因来切实防范企业风险和危机。第一,严把质量关,从源头杜绝出版产品质量风险。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加大对编校人员的继续教育力度,提高编校人员的职业操守和专业能力;出版社内成立专门的质检机构,如笔者所在出版社设立的审读部,这类机构和部门负责制定并实施科学可行的出版物质检制度和奖惩制度,对全社尚未出版的和已经出版的产品进行质量上全方位的监督和管控,及时发现和防范可能会出现的质量风险。第二,全方位监控出版项目各环节进度,杜绝因图书生产进度问题导致的企业危机。出版社设专人对出版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实时的进度跟踪和检查,收集出版物生产进度的资料;明确出版物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负责人,明确其职责,严格按照设定好的进度安排工作,保证出版项目如期保质完成;定期召开出版物生产工作会议,充分掌握出版项目进展动态,全力做好出版社部门之间、项目之间的衔接工作,提高总体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第三,做好成本管控工作,杜绝因成本问题引起的企业经济危机。出版企业在出版物生产过程中的成本控制效果,决定着出版物的定价范围和盈利空间。与此同时,成本管控还制约着出版社内部的现金周转利用率和投资决策。出版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应全方位评估出版项目,少做或不做危险投资;整合人事资源和物质资源;合理节约设计费用;科学采购纸张;合理设定出版物印数和定价;等等。只有这样,出版社才能有足够的空间继续发展,为出版项目提供更有力的资金支持和更健康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出版社要树立危机意识,必须对外部环境保持高度的敏感。出版社需要谨记:所有的优势都不是绝对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反应、谨慎处理和深刻反省,就很有可能在突如其来的企业危机面前一败涂地。

2建立出版企业危机预警机制

第一,聘请熟悉出版和著作权实务的专业律师做专项法律顾问,或成立法务部门,从出版项目合同文本设计到运营全过程都有专业化的法律服务相随。第二,做好信息的收集与监测。一是多渠道收集产品的市场使用反馈信息,严密监测可能引起危机的各种因素和表象;二是深度了解并掌握行业相关信息,及时研究和调整企业的经营方针和发展战略;三是研究同行业和跨行业竞争对手,知己知彼,找出自身不足,提出改正措施,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四是对收集和监测到的信息进行细致专业的甄别、分类和分析,对企业可能发生的危机类型及其危害程度做出预测和评估,并在必要时发出危机警报。第三,定期举办危机处理理论研究、经验学习、方案设计、知识储备等内容的培训班;开设企业危机应对讲座,邀请行业内专家及法律专家给职工讲授相关知识;不定期进行企业危机应对模拟演习,将所学理论投入实践,切实增强职工的危机应对意识和能力。

3设置出版企业危机专项决策体系

出版社有必要建立专门的危机管理机构,由社委会直接领导,以危机管理委员会为核心,以危机风险部(或专门人员)为操作手段,并与业务部门紧密配合。该管理部应独立于业务部门存在,只对危机管理委员会负责。业务部门如总编室、出版部、财务部、发行部和编辑部也要设立单独的危机或风险管理人,从业务风险产生的源头进行有效控制,各部门主要负责人对其业务风险负责,使危机管理横向延伸,纵向控制。

4出版企业危机处置

4.1快速反应机制

在处理危机时,出版社相关职能部门如总编室、法务部、财务部在整个过程中要及时进行管理和服务,先准确识别危机的性质,然后快速反应,主动采取措施,控制局面。如针对出版物质量危机,出版社要在第一时间通知发行部召回已经流入市场的不合格出版物。对不合格的出版产品进行召回,是出版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出版企业危机公关中最有效的手段,既保障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又维护了出版社自身形象和信誉。

4.2有效沟通机制

1)出版社要掌握对外报道的主动权,第一信息源必须真实可信,要如实地向公众传达事件的全貌。例如,某出版社下属杂志社因涉嫌版面买卖和“一号双刊”而被读者投诉,后被上级管理部门责令停刊整改。该刊物曾是20世纪90年代文学转型期最有影响力的纯文学杂志之一,曾经一度每期发行量能达到两万份之多,众多文学青年都以能在该刊刊登作品而引以为傲。危机事件的发生对该刊物产生了非常致命的影响,如何处理和化解危机决定着期刊的生命。首先,该出版社负责人就该事件对公众进行了如实的解释说明,并诚恳道歉。其次,该出版社针对网络媒体负面报道进行了紧急的危机公关,消除了大部分负面影响。再次,该出版社深刻反思问题所在,积极进行整顿,切实保护期刊的办刊宗旨和品位高度。经过合理科学的危机管理及之后多年的再建努力,该杂志社重获大众的信赖,仍然为广大的文学爱好者们提供着健康良好的创作环境,重塑了自身信誉和形象。出版社在应对诉讼事件的危机时,由法务部门负责诉讼事务,公关部门负责对外宣传,积极透明地面对媒体,第一时间向公众公布事件信息和进展。2)危机事件发生后,出版社在态度上要真诚、积极,要能与相关媒体和其他外部组织进行有效合作。不久前,某出版社与浙江省某民营公司合作类教辅项目因字词、计算、答案有误等内容质量问题被读者投诉至当地新闻出版局质检处。出版社经过调查,发现该教辅当季并没有在出版社办过手续,责任编辑甚至没有见过稿件。该批教辅图书是在出版社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当地公司私印并流入市场。为了维护出版社的信誉,出版社责成当地公司及时召回这一批不合格的教辅,同时,责任编辑和公司相关人员一起,找到了这位读者,真诚地向他道歉,获得谅解。同时,启动这批教辅编印发流程,保障当地师生正常使用,最大限度地消除该事件对出版社造成的负面影响。

4.3协同应对机制

出版社危机公关需要多部门统一配合进行应对处理。出版社在平时的工作中,就应该有意识地挑选训练有素的人员来协助危机公关活动,在对外宣传上口径必须一致。如果不同部门的对外宣传解释存在差异,甚至相互矛盾,极易让社会和公众对出版社产生怀疑、不信任,甚至是否定,对出版社危机的处理和解决百害而无一益。

5危机事件的善后工作

第一,进行危机的评估和总结。记录、检讨危机事件的经过,制订靶向明确的反危机预案和危机管理计划。[2]第二,针对产生危机的问题进行整顿。排查危机产生的原因,找出问题症结,总结评估,提出改正措施,并责成有关部门逐项落实。进一步修正、完善企业管理体系、组织架构、规章制度、经营模式等。第三,走出危机,寻找商机。危机往往能为企业制造新的经营或生存环境,出版企业管理者要基于“责任高于一切”的原则,把握“态度决定一切,行动胜于语言”的关键,解决企业存在的问题,探索企业经营发展的新路子。

6结语

新时期的出版社在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必须从战略高度谋求企业内部变革和科学合理转型。这要求出版社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促进企业科学管理,狠抓各项制度建设,不断挖掘企业内部潜力。危机管理作为出版社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得到充分的重视,并积极付诸行动。危机管理应纳入出版社的常态化管理之中,并成为出版企业的核心战略之一,应该伴随着出版社的成长和成熟而日益完善。做好危机管理工作,能对出版社的成长起到推动作用,能为其持续健康发展添砖加瓦,成为其“二次创业”的助推器。

参考文献

[1]范晨芳,王敏.出版社危机防范管理体系建设[J].科技与出版,2008(3):22-25.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3

企业实施营销危机管理,前提是要明白营销危机产生的原因是什么,这样管理起来才有针对性。综合市场表现来看,危机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产品问题。一般来说,在市场流通中,企业的产品出现了危及消费者人身或财产安全的问题都归属于产品的质量问题。通常出现的质量问题有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在产品中掺杂掺假等。这些都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一旦被曝光,很难获得消费者的谅解,企业必将面临严重危机。如报道过的毒奶粉、地沟油、苏丹红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和雇人在4S店门前砸豪车等事件都充分说明了产品质量问题会使企业面临严重的市场信任危机。

2.诚信问题。有些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不择手段,钻法律的空子,再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监督不力、执法不严,给企业的经营取巧、不规范运作提供了操作空间。再有服务态度问题、对消费者言行不一致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品牌和信誉下降,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与支持。

3.经营问题。受企业战略决策及执行力的影响,企业市场经营行为会产生不同的市场效果。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商品采购和销售严重脱节、决策失误、与经销商价值取向差异等方面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营销危机,其主要体现在合作危机、财务危机和人力资源危机等三方面。

4.公关问题。企业一旦出现环境污染、罢工、生产性意外、组织内人员贪污腐化等问题时,如对这些危机事件处理不当,将会对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从而对企业的生存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使企业声誉蒙羞。

二、企业营销危机管理原则

产生营销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原因是企业在日常管理上的疏忽和漏洞。为此,企业应加强营销危机管理,把一些潜在的营销危机尽可能地消灭在萌芽状态。企业在进行营销危机管理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主动性原则。营销危机一旦发生,公众首先要看到企业的态度。这时企业要及时了解事实真相并公布,勇于主动承认自身的过失,不推卸责任,竭力弥补各方损失,主动解决问题,树立企业健康形象。

2.诚意性原则。企业在处理由自身原因导致的营销危机时,在与公众的接触过程中,必须有十足的诚意,端正态度,不要强词夺理,以防公众产生不信任感甚至反感。在与公众心理沟通的时候,积极做到化敌为友,共同探索有利于企业公众双方的措施和解决办法,化解危机,甚至变不利为有利,再次赢得企业良好的形象和生存发展的机会。

3.快速性原则。企业应对市场营销危机必须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在发生营销危机的第一时间,能够迅速找出危机发生的原因,并立马展开调查。事实一旦调查清楚,及时向公众进行说明,获得公众的谅解。及时对受害公众进行安抚,快速处理相关事宜。

4.反思性原则。营销危机的发生对于企业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不论成功或失败,企业应及时、认真总结,反思结果,规范企业管理行为,加强对危机的预测和重视,以利于企业今后营销危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企业营销危机管理对策

1.树立企业营销危机管理意识。营销危机管理与市场营销一样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企业要牢固地树立营销危机意识,企业员工要有危机感和科学的危机观。企业要加大员工对营销危机的认识程度,搞好企业外联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内部沟通工作,从高层管理者到一般员工都要树立抵御营销危机的意识,并把营销危机的预防作为企业日常工作的构成部分。

2.构建企业营销危机预防机制。危机管理的重点在于防范危机,而不是处理危机时的出色表现。危机预防机制对于企业减少危机损害、降低危机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在危机可能发生、出现不利苗头时,将其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这是企业对危机处理的理想状态。建立危机预防机制,要及时收集各种相关信息,准确了解企业在消费者心中的形象、公众对企业的态度、管理水平、员工素质及竞争对手的评价,帮助企业提高应对营销危机的反应能力和处理能力。

3.建立顺畅的沟通机制。沟通是解决营销危机的有效手段,贯穿于危机处理的全过程。有效的沟通可能化危机为转机,反之亦然。企业要加强外部沟通,特别是与媒体的沟通。在危机处理过程中,媒体的声音起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企业要真诚地与媒体沟通合作,尊重媒体,主动及时地为媒体提供相关信息,避免不利于危机处理或有损企业形象的负面报道出现。对于不实报道,企业也要及时予以纠正和澄清。最好是设立新闻发言人,专门负责接受媒体采访,及时将危机的处理进展通过媒体告知社会公众。面对受害公众,企业要主动与公众沟通,诚恳地表明歉意,积极处理好受害公众的善后事宜。同时,还要加强与企业内部员工和相关利益团体的沟通,取得他们的信任,与企业同舟共济,为营销危机处理提供坚实的后备保障。

4.强化企业内部管理。在竞争日益加剧、危机无处不在的今天,企业内部管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企业要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生命线,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严格控制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偏差,规范企业行为。认真履行《产品质量法》中对产品的要求,确实保障在市场上流通的是合格的产品。其次,创建符合企业特色的企业文化。用企业文化来管理人、塑造人,把员工和企业战略伙伴紧密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使他们产生对企业的归属感,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形成命运共同体。最后,企业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员工心甘情愿地为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企业负责,体现出企业整体的管理水平。

四、结语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4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在经济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其中航空运输业的出现和不断发展逐渐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减少了运输的时间,提高了经济效益,便利了经济的发展。但是近几年,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航空运输方面出现了重重危机,航空运输业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危险事故的发生,使得航空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威胁,经济发展受到了制约。在本文中,笔者结合航空企业相关的危机问题、原因,对航空企业的危机管理作出了相关的探讨,希望能够推动新媒体视域下航空企业危机管理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新媒体视域下;航空企业;危机管理

目前在我国航空企业发展上,已经根据出现的危机制定出了一系列的危机管理模式,以此来对航空企业的危机进行处理。所谓危机管理就是在危险出现的紧急时刻,相应人员能够作出及时的应对和处理。而航空企业所说的危机管理,是指在航空方面出现危机的时刻,航空人员能够及时进行处理。航空企业较好地进行危机管理能够提升航空企业的危机解决速度,从而降低危机事件造成的负面影响,以此促进航空企业的发展。

一、目前我国航空企业在危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危机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近几年经济快速发展,变相导致了一些管理机制相对更新速度过慢,在发生危机时没有应急机制应对。比如环境问题的出现,就是在经济高速发展过程中,忽略了对环境的保护。航空企业发展中也有这样的问题发生。近些年,我国航空运输业随着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但管理体制的更新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在国外的一些航空企业针对公共危机事件建立了危机管理体制,及时应对危机事件,将对航空企业的伤害降到最低。在当今社会,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也给航空企业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在公共危机事件出现的时候,如果航空企业没有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解决,所产生的负面舆论将影响航空企业的发展。此时,就需要应用危机管理机制,及时在媒体报道之前采取措施。在我国,一些航空企业没有意识到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立危机管理机制时也没有将责任与义务落到实处,因而导致了危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没有实践意义,在航空公共危机事件出现的时候,相关管理人员不能及时有效地作出应对。

(二)没有全面的了解公众信息

航空企业公共危机事件的出现往往是由于相关人员没有及时接收到大众的信息,因此在航空公共危机的处理上,就需要航空企业要充分掌握大众信息,在危机发生后能够及时地了解公众信息,稳定大众情绪。我航空企业,有的没有接收公众信息的渠道,有的则是相关人员接收到信息却没有及时采取措施。接收公众信息的不全面导致更多负面的社会舆论的产生,催化航空危机事件发酵,影响航空企业的发展。

(三)处理危机,流程过多

在我国航空企业发生公共危机事件时,航空企业往往需要备齐各种材料才能予以公布,在对外消息时流程也比较多,因此就出现了当大众看到报道时,危机已经发展到难以应对的局面。即使航空企业制定出相关的危机管理措施,但是处理危机的时间已不是最佳的了。航空企业在与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时,应相应减少不必要的流程,及时作出危机应对。

二、新媒体视域下改善航空企业危机管理的建议

综上所述,我国航空企业危机事件管理中所涉及的问题十分广泛。在当前新媒体视域下,可以通过以下三点改善航空企业的危机管理:

(一)建立全面的危机管理体制

航空企业是一种公众企业,并且属于一种特殊的运输服务性质的行业,一定要保证与普通公众有一个良好的关系。突发危机事件时,往往在很短时间内就会对企业形象或其品牌造成恶劣影响,而危机管理是对危机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以及影响深度等一系列难以预测的方面进行管理,以尽可能减少事件对企业形象的损害。国际上的一些大公司在危机发生时往往能够应付自如,其关键原因是其有一套制度化的危机处理机制,从而在发生危机时可以快速启动应对机制,全面而井然有序地处理事件。因此,我国航空企业也应建立完善的危机管理制度、有效的组织管理机制、成熟的危机管理培训制度,逐步提高危机管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拒绝侥幸心理

由于旧的危机管理体制的影响,侥幸已经深入一些航空企业的管理人员的内心,导致对危机事件的处理能力明显不足。在新媒体的视域下,一个企业的形象,可以说是一个企业的生命。如果存在侥幸的心理,面对突发性的危机事件,不能及时有效地进行处理,就会对企业的形象造成伤害,甚至危及企业的生存。所以,在媒体行业迅速发展的今天,一定要杜绝企业管理人员的侥幸心理,要加强其对危机事件的管理意识,以获得公众认可,成为行业的佼佼者。尤其是对于航空企业的这种高危企业来说,更要杜绝侥幸心理,这样在危机事件发生时,有可能将伤害降到最低。从另一方面来说,危机管理做得好,有利于航空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中获得胜利。

(三)保持与新媒体的良好关系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差异在于,其是通过网络,包括微信、微博以及QQ等节制进行传播。新媒体之于传统媒体,有传播速度更快、传播内容更丰富、传播面更广泛和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等一系列的优势。如今我们的生活已经进入了网络时代,我们接收的信息大概百分之七十是来源于网络,来源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只有百分之三十。这样一来,新媒体对于企业来说,就拥有很大的影响力。例如,公众都能够借助网络工具进行互动,造成企业的负面信息来源更加多样化。也就是说,在新媒体的视域下,企业一定要与新媒体保持良好的关系,减少负面信息的输出。航空企业更是如此,如果发生不可避免的危机事件,并且没有很好地控制负面消息的传播,就会受到公众舆论的谴责,严重者可能导致企业走向没落。反之,我们可以控制负面消息在新媒体方面的输出,把公众舆论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有利于保护企业形象不受损。

三、举例说明新媒体视域下航空企业危机管理的作用

新媒体对于企业的作用有很多,它可以扩大企业的销售,树立企业的公关形象,更可以推动企业的发展,而对于危机管理更是十分重要。由于我国市场经济环境变化十分迅速,交通运输业发展日新月异,航空企业更应该注重公共危机管理,及时有效应对危机事件,保障企业良性发展。因为,如果应对不当,极易使企业形象受损,陷入公关困境。例如2006年,媒体爆出车祸少女拒载事件,当时由于海南航空企业的相关规定,“不能乘运担架、病人以及高危旅客”,导致15岁少女错失了最佳治疗时间,被迫截肢。当这一事件被媒体曝光,引起了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海南航空企业被告上法庭,遭到医药费以及精神损失费将近百万的索赔。但是,对于海南航空企业来说,它们最大的损失并不是赔偿的医药费以及精神损失费,而是公众形象受损以及社会舆论的谴责。除此之外,还有东航“返航”事件,在东航“返航”事件发生后的十几天里,对此事件的报道将近百篇,网络媒介的报道更是数不胜数。现如今,由于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等传播媒介的传播速度更是不可低估。在新媒体视域下,航空企业这类高危的企业,更要加强危机管理方面,尽最大可能降低负面社会舆论,维护好公司的公关形象。例如我国国航对于拒载智障儿童这一危机事件的危机管理,就充分降低了它的负面影响。国航对这件事的处理十分得体,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众承认自己的失误并且及时致歉。这样一来,既维护了公司的形象,更进一步保障了自身的利益,所以在新媒体视域下,加强危机管理是航空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如今的网络时代,网络的传播速度可以说是成幂指数增长的,所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对航空企业这类高危的运输类企业来说,由于该企业的危机事件发生得十分频繁,并且预防的可能性很小,所以更应该大力加强其危机管理的能力,减少对企业负面信息的流出,及时通过新媒体承认自己的失误,并且向社会公众道歉,维护公司形象。这样一来,才能使其对公司的影响降到最低,以保证公司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帆,贾刚.航空企业组织管理预警指标及其因子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10).

[2]朱新艳.国有航空企业飞行员流失的预警管理[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06(9).

[3]孙宁莉.航空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5(14).

[4]张腾.精益管理是低成本航空运营成功的关键———美国西南航空企业运营管理案例分析[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7).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危机管理模式;危机诱因;危机预警;危机处理

一、危机管理相关理论

(一)危机诱因

即由于企业自身管理包括战略管理和运营管理上出现的错误和问题而导致的危机方面的诱因。比如网络战略方案的制订没有大局意识,企业组织管理过于垂直化都会阻碍企业的发展;SWOT分析没有充分考虑互联网环境,分析不到位;网络运营4P、4C策略制定没有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导致无法进行。

(二)危机预警

许多危机在爆发之前都会出现某些征兆,危机管理关注的不仅是危机爆发后各种危害的处理,而且要建立危机警戒线。比如青岛天价虾事件对于各地的旅游业都不是个例,之所以会产生如此大的影响,主要是当地监管部门没有危机预警意识,一旦网络进行报道,危机就爆发出来了。

(三)危机决策

企业在调查的基础上制定正确的危机决策。决策要根据危机产生的来龙去脉,对几种可行方案进行比较优缺点后,选择出最佳方案。方案定位要准、推行要迅速。比如某一大牌手机在中国发生爆炸事件后经新浪微博报道,影响瞬间扩大,该品牌迅速做出决策,全部召回所有产品,立马减少了网络危机影响力。

(四)危机处理

顺序为企业确认危机—控制危机—处理危机。在处理企业危机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是Heath的4R理论,即危机缩减、危机预备、危机反应、危机恢复。[1]比如海底捞厨房惊现老鼠事件,经互联网媒体报道后危机迅速扩大,全国门店的生意都受到影响,事后海底捞凭借“这锅我背、这错我改、员工我养”危机处理得当,转危为安。

1.危机缩减

是有效危机管理的核心,包括质量控制、改进管理、加强培训、降低风险;就缩减危机管理策略,主要从环境、结构、系统和人员几个方面去着手。

2.危机预备

包含危机预警策略,培训及有效的演习。

3.危机反应

指对危机情景的反应,包括事故控制体系、标准化紧急管理体系、危机管理框架结构等。

4.危机恢复

危机解除之后将组织的财产、设备、工作流程和组织中的人恢复到正常状态。

二、“互联网+”平台下企业危机管理的意义

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互联网+”催生了新的企业理念和企业业态。“互联网+”企业蕴含着巨大的商机,正在创造巨大需求,用新技术改造企业的潜力也是巨大的。但是,任何巨大的商机后面都存在对应的危机,因此,“互联网+”环境下制造业危机管理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危机预警作用

在“互联网+”环境下,任何一个企业随时随地都有可能出现危机,所谓“突然”发生,是因为企业对危机缺乏必要的认识。设置危机管理机构,制定企业危机应对策略,随时收集公众对企业的反馈信息,及时掌握行业信息,认真分析宏微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利用大数据鉴别、分类和分析监测到的关键信息,将所有潜在的危机扼杀在萌芽当中,避免危机事件的发生,是危机管理的预期目标。比如公关危机是最常见最普遍的企业危机,在“互联网+”环境下基于网络基础公关危机传播面广,速度快,企业利用网络技术及时进行危机预警能遏制危机的传播。

(二)危机弱化作用

企业危机具有突发性、意外性和破坏性,大部分危机事件防不胜防,尤其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企业虚拟化造成了更复杂的经营状况。危机发生后,其负面影响效力大小取决于如何去面对危机、处理危机,因此对企业危机进行有效的管理非常重要。危机处理得当,有效的利用互联网能够降低企业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甚至为企业带来一个新的契机及转机,更进一步的大幅提高企业的战略管理能力和运营管理能力。

(三)危机转化作用

危险可以转化为机遇,机遇也可能在危险中丧失、没有绝对的危机,也没有永恒的机遇,正是危险与机遇的如影随形,才让我们真正认识到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要性。当危机事件发生后,可通过分析总结经验,为下一次危机提供应急对策。每一次危机都可以是一次生动的案例,通过危机管理可以提高企业应对危机的应对技巧,很好的加以转化。“互联网+”环境下企业以泄露商业秘密、网络技术漏洞、知识产权侵犯、负面报道等危机作为危机管理的主要考虑方面,适时的进行转化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互联网+”平台下企业危机的诱因

企业危机诱因的研究结果对于企业如何避免、防范企业危机的出现将起到警示作用;运用网络企业危机管理预警系统对企业战略和运营状态进行判别,可以了解企业是否处于危机状态,避免或者防范企业失败和破产。依据战略管理大师波特关于企业管理由战略管理层面与运营管理层面组合的思想,企业危机的诱因可以分为战略层面与运营层面两个维度,这是第一级分类划分;二级分类在战略层面划分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三种;运营层面划分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种;然后三级及以下又划分为若干危机诱因。在“互联网+”平台下企业危机的诱因具体如表1、2。

四、“互联网+”平台下企业危机管理模式的构建

(一)预警机制的建立

在“互联网+”平台下企业危机预警需要对可能引发危机的现象或网络事件进行分析,企业应建立定期的薄弱环节分析检查机制,网络客户差评可能就是危机的前兆。建立危机自我诊断制度,找出薄弱环节,从根本上减少乃至消除发生危机的诱因。

1.构建企业危机预警评价系统

根据“互联网+”平台下企业危机的诱因分类可以将企业危机预警评价系统概括如图1所示。

2.构建企业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在“互联网+”平台下企业危机预警评价指标体系是企业危机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对于预警系统开展识别、诊断、预控等活动的具有前提作用,亦是在企业危机管理理论指导下建立的新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思路主要为分解评价内容—精选内容要素—评价指标的审定。其主要指标的构成可以参照本文表1、2。一级指标为战略管理、运营管理,二级指标为战略制定、战略实施、战略评价、财务状况、客户分析、网络推广内部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三级指标为资源配置率、总资本周转率、销售收入、负债比例、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存货周转率、网络访问量、转化率、好评比率、网络技术能力、网盟推广能力、企业组织能力、物流配送能力等。

(二)企业危机管理的控制及解决

在处理危机中,关键的是速度。企业能够及时、有效地将危机决策运用到实际中化解危机,可以避免危机给企业造成的损失。

1.确认危机

在“互联网+”平台下企业的危机更为复杂,主要表现在战略管理层面和运营管理层面,根据危机诱因的分类,首先确定危机属于哪一个层面。具体危机表现有网络推广方式的缺失,比如企业网站、微信公众号、二维码、网络店铺、小程序缺失;管理模式缺乏创新,主要指销售方式创新、管理方式创新、组织结构创新、文化宣传方式创新;另外存在网络泄露商业秘密、网络技术问题、诈骗及虚假信息、知识产权侵犯、负面报道等;云计算及大数据平台、网络销售平台、服务平台、微信等社交平台推广、互联网融资、物流配备等落后。

2.减轻危机

危机缩减管理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内容。对于任何有效的危机管理而言,危机缩减管理是其核心内容。因为降低风险,避免浪费时间,摊薄不善的资源管理,可以大大缩减危机的发生及冲击力。针对这些危机,可以采用远离-更好-相容的法则,在企业实际网络推广过程中远离风险或威胁的根源;在同行业竞争中尽量做得更好,以抵御风险;在网络推广设计中与那些最能抵御或减轻威胁、风险的经营模式相容。

3.处理危机

对于已经发生的危机要很好地进行转化变成对企业有利的方面。由于互联网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要迅速做出反应,首先要建立处理危机的组织机构;其次要制定危机公关的方法;再次总结经验为下次危机公关提供丰富的素材。五、结语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的机遇也越来越多,但是企业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企业危机的范围也在不断的扩大,如果企业没有成熟的危机管理模式,将会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破产。因此,企业应加强危机意识,完善企业的危机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危机管理制度,已达到对危机进行预防、减轻、转化的目的。随着企业对“互联网+”认识的提高,企业危机管理的模式也会越来越完善。

【参考文献】

[1]周永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9):9+68-71.

[2]谢黎莎.中小企业危机管理与危机控制分析[J].国际公关,2014(9):167-171.

[3]徐奕.大数据时代下互联网企业危机管理研究[J].企业与管理,2019(7):150-151.

[4]黄纯芳.论互联网大数据时代的企业营销创新[J].商业经济研究,2018(14):73.

[5]王沛景.网络经济时代市场营销策略的变革初探[J].商业经济研究,2019(9):76.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6

[关键词]通信企业;市场营销;危机管理

1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的主题

1.1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的目标

消费者对通信需求的范围很广,通信企业不可能满足其所有的要求,只能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找准自身市场营销的目标。在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通过市场细分,运用营销预测的艺术性,制定不同的营销方略。

1.2通信企业市场营销的优势

现在通信市场的竞争格局与十年前相比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通信企业首先要充分了解竞争对手,详细地掌握其实力和优势,同时要充分提升自身,增强核心竞争力,这样才能在市场营销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3通信企业目标用户的需求

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主观的改变,目标用户的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通信企业必须认识到目标用户这些需求的动态变化,并且迅速地开发出相应的通信产品,来满足目标用户的需求、赢得其信任,从而抓住目标客户,最大化地实现通信企业市场利益。

1.4通信企业把握未来的优势

具有战略思维才是通信企业市场能够把握未来的关键之处。通信企业的战略思维就是要立足于企业的长远利益,结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分析在未来几年中的优势和劣势是什么,然后对通信企业整体的发展走向,制定通信企业自身的市场营销战略,并认真贯彻执行,实现市场营销战略的有效性。

2通信企业营销危机分析

国内通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给我国的通信业带来的压力和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国外一些新的经营理念和营销策略已经先于国外通信企业向我们走来,并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国内通信市场。

2.1电讯市场供过于求

目前,电讯市场供过于求的现象,使得通信市场成为买方市场。人们关注的焦点是,在需求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的通信市场中,怎么才能找到新的市场增长点。

2.2技术进步推动业务应用

过去的情况是用户有业务上的需要,技术才会进行开发来满足用户的需求;现在的情况是技术先开发出来,再去市场上向用户开展这项业务应用。过去的情况是先有业务需求,再推动技术进步;现在的情况是先有技术进步,再来推动业务应用。

2.3投资方向转向服务性投资

目前,我国通信投资已从过去的网络基础设施转向现在的网络优化服务。在过去的数年里,对通信行业基础建设的过度投资,导致了现在通信行业投资“寒冬”的到来。主要的通信运营商现在首要考虑的是,怎样从前几年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中获得最大的利益回报。

2.4经营重点转为以服务为中心

今天的电信运营商已经从过去专注于网络建设和业务发展,转向了注重客户服务。市场经营方向和重点随着经营理念和商业模式的变更而发生了变化。服务理念和标准逐步完善,使其更适应市场,满足用户的需求。服务质量的提高将从根本上提高用户对运营商的忠诚度。

3通信企业营销危机的具体对策

通信企业由于科技含量高,因此产品品种的开发空间很大。开发高质量的产品已不是营销的关键问题,所以营销策略应该要以客户为导向,而不能以产品为导向。

3.1市场中的产品领袖策略

在市场上,最重要的一点是创建一个特定类别的市场,使自己的产品在市场上成为第一个该类别的,这就是市场中的产品领袖策略。品牌倾向于保持领先优势。首先,它常常成为这种产品的象征;其次,强有力的领导者将使用更好的想法和更换产品;最后,大多数用户将具有预先构思的概念,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偏好。

3.2市场中的产品感知策略

在市场上,赢得战争的不是产品的优劣,而是产品的感知。许多人认为,产品争夺市场的战争中,赢得市场的将是最优质的产品。事实上,产品的优劣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优质的产品。因此,通信企业要千方百计创建第一通信品牌,以此感知用户,赢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3.3市场中的产品阶梯策略

如果你不能占据市场的第一个位置,那并不意味着你在市场中最终的失败。产品阶梯策略就是用来解决市场中第二或者第三个位置的问题。一个产品在开始制定它的市场营销董京,等:浅谈通信企业营销危机管理市场营销计划之前,首先要找准自己的阶梯定位,找准目标,对号入座,使企业的产品尽快成为用户阶梯中的第一阶。由此可见,阶梯策略很简单,也是很有用的。

3.4市场中的产品焦点策略

一个企业如果能找到一个能代表自己企业的词深深植根于人们的头脑中,它就会非常成功。例如,人们一说起IBM就会知道是计算机。因此,通信企业若用一个词汇或一个焦点作为营销策略来开发通信产品必将取得成功。

3.5市场中的产品对立策略

不管它有多强大,它都有它自己的弱点。企业应该充分了解市场领先者和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利用对方的劣势,提升自身的优势,与领导者的品牌竞争。换句话说,不要试着做得更好,要试着变得与众不同。作为No.2,不要有赶超No.1这样不对的想法和做法。你必须把自己定位在与No.1不同甚至没有的东西上,并试着取代No.1。如果这样,你的产品必将在市场上大行其道。

3.6市场中的产品舍弃策略

如果你想成功,就必须舍弃一些东西,来确保自己的主动产品上面有足够的投入。以产品线为例,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拥有所有的产品线是一种奢侈。如果想成功,就要减少产品线,而不要增加它。没有事实可以证明产品越多,销售的越多。这是非常错误的。

4通信企业营销危机的整体策略

4.1建立危机营销机制

危机营销是指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在危机面前采取的特殊营销措施。要有效地处理这些危机,应该建立一套危机营销运营机制。(1)危机营销预防。危机营销预防就是通信企业在营销过程中,把危机意识深深根植于企业文化,建立危机处理小组,通过各种必要的危机检测、危机预警制度,在企业运营中树立危机“防火墙”。(2)危机营销处理。危机营销管理包括识别危机的本质、控制危机和解决危机。控制危机并没有解决危机,解决危机就是把危机控制之后,再进行解决,使企业转危为安。

4.2建立科学营销体系

科学的营销体系最重要的就是要遵循通信市场的供求规律,处理好通信企业与整个通信业的供给和市场需求关系,处理好企业之间竞争与整个通信业供给和市场需求关系。首先,要根据通信市场供求关系的形态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决策。通信企业要在市场的竞争当中生存和发展,实现利润最大化是关键,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核心目标。为了这个目标,企业就必须持续不断地扩大再生产。但是,各企业在进行扩大再生产的决策时,都必须关注和分析整个通信市场供求关系的现状,并做出正确的判断。否则,其决策就会是盲目的或带有很大盲目性的。其次,要根据现实通信能力总量与现实市场消费需求总量的具体形态,以及通信能力增量与市场消费需求增量的具体形态来确定投资策略。最后,要根据潜在市场消费需求总量和现实市场消费需求总量“拐点”的变化,来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企业的反正战略方向是对潜在市场消费需求总量的开发,由于通信企业都在争夺潜在市场消费需求总量,因此企业个体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应当根据企业自身竞争力和资金实力的情况,制定对潜在市场消费需求的开发目标要量力而行。

4.3企业营销危机策略

通信企业在营销危机爆发前要做好预测和防范工作,分析预测危机的可能性。我们应该提前做出决策,争取主动,尽可能在潜伏期内消除营销危机,或尽量减少危机造成的损失。(1)扭转性策略。通信企业试图限制或逆转引起市场危机的节点。(2)缩减性策略。大大减少企业的营销范围和规模,将不利影响或严重威胁的产品暂时或永久关闭,停止销售或削减产量。(3)转移性策略。由于营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市场定位的错位,企业的产品受到严重威胁,通信企业可以考虑实施转移战略。包括:产品用途转移、市场转移和资源转移等三种形式。(4)联合性策略。与经营状况良好的伙伴,通过合资、合作、联盟或合并等多种形式来利用其资源,以达到企业自身的继续生存或发展。(5)反思性策略。营销危机后,通信企业应总结和反思危机下营销管理活动的经验教训,将成功有效的危机决策方法转化为企业正常的营销管理标准。对营销危机中的许多现象或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形成了营销危机预警监测工具,通过增强危机预测和应对能力,提高预防和解决未来营销危机的能力。

5结语

随着通信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跨国通信公司即将长驱直入打进中国市场。由于国外跨国通信公司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高尖端技术、优质的服务和丰富的市场经验,这对我国通信企业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通信企业只有通过对营销危机的分析,巧用营销艺术,采取相对有效的营销策略来化解和规避营销危机。

参考文献:

[1]范鹏飞,周南平.通信企业危机管理[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2]董淑萌,杨正.浅谈通信企业中的危机管理与应对策略[J].中国市场,2013(4).

[3]畅铁民.企业危机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4]周永生.现代企业危机管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

[5]肖慧玲.广西玉林电信公众客户营销渠道管理提升策略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1.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7

日本企业的产品一直以质量过硬著称于世,这与日本企业全方位的施行危机管理机制密不可分。日本的危机管理机制面向企业整体,倡导外部竞争,并及时进行自我施压,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日本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借鉴

日本是一个危机频发的国家,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导致企业时常遭受危机。日本企业危机管理不断得到提升,取得了良好的成果,同时,危机管理理论也日渐完善和丰富。

一、日本企业危机管理机制的成因

1.日本多灾多难的历史背景

日本的多灾多难催生了抗争与上进的民族精神。日本所处的地理位置是世界三大地震带之一,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频发。其国土面积较小,各种资源的储备量极为匮乏。科技兴国成为日本的战略,这一战略的实施,进一步凸显了其国内企业的地位。企业时时将危机的预防与处理作为重要的工作内容,已被全民族所接受。[1]日本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败国,其经济受到进一步的挫折和打压,企业危机无处不在,施行危机管理机制也是日本企业的发展所需。

2.受日本民族文化所影响

日本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存在极强的归属感。在日本文化中,强调“人和”的观念,个人的存在总是与社会整体的发展保持一致。个人英雄主义往往遭到他们的排斥。在这种文化背景下,日本的企业也保持一种和谐上进的状态。

3.传统的安全式管理存在明显的缺陷

日本的企业管理以企业的盈利为目的,企业的活动也围绕着企业利益展开。这种以利益为主的管理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升企业收益,但是也造成了企业文化的缺失,造成潜在的威胁。[2]

二、日本施行危机管理机制的做法

1.以人为本的危机管理机制

我国企业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还有待提高。而日本则是在企业的发展目标与战略中融入以人为本的理念。例如,日本某集团将“使员工引以为豪的企业集团”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并坚持不懈地走全球性超一流的大集团路线,为企业员工打造积极工作的工作环境。这种目标凸显了企业的以人为本的观念,把员工当作家人,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感觉企业的发展目标与自己密切相关,是自己的任务,而不是企业的要求。以松下为代表的许多优秀企业都把员工的培养和成长作为企业的发展根基,提升员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企业发展中必须所为的事情。也就很容易解释为什么日本的企业很少发生解雇、辞职事件。在企业中体现以人为本,即以员工为本,日本的企业在企业定位中重视员工的作用,是其施行危机管理机制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3]

2.将企业危机作为复杂问题来解决

企业危机的形成往往经过长久的累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突然爆发,而不是单一因素引起的。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将危机管理归类于安全生产的范畴,因而所制定的危机处理措施都是以突发性事件和生产事故为核心的。而日本的大多数企业都认为,企业在运行过程中危机无处不在。部分企业成立了综合相关的部门或者委员会,对危机进行综合性的分析与预判,并采取最为稳妥的应对机制,将产生风险的可能性降到最低。这种危机的综合性包括的层面极为广泛,有财务风险、决策风险、劳务风险、经营风险、海运风险、商品质量风险、管理风险、法律风险、灾害事故风险、公关风险等,这些都不得不考虑。日本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把危机当作复杂性问题去整合分析,不但提升了企业发展中的安全性,更进一步加强了企业的紧迫感,有利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和企业文化的形成。

3.企业普遍存在的“危”“、机”观

企业的危机管理是指危机发生后的危机处理,主要是重视危机事件发生后的处理策略,是一种事后的行为。在这种危机观中,“危”占主体地位,出现危机情况之后再进行危机处理。这种管理方式并不能预防危机的发生,因而存在很大的漏洞和局限性。而日本的危机管理机制更加注重危机处理中危情向机遇的转化,在企业面对危机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无疑会带来不同的效果。许多企业认为,危机是危险的、紧急的、可能为企业带来严重损失的情况,如果不采取适当的方式加以解决,将造成严重的后果。而及时合理的处理危机,不但能够使企业免受损失,更可能进一步为企业创造发展机遇,在公众面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形成优良的企业文化,取得“因祸得福”的效果。反之,若企业不能积极地采取恰当的方式应对和处理,将会造成危机不断,甚至导致企业的衰亡。例如,日本的雪印乳液公司在遭遇到了牛奶中毒事件后,遭受了严重的危机,但是这家公司一再拖延,行动迟缓,引起公众极大的不满,因而错失了由危转机的时机,使企业名声扫地。

三、日本企业危机管理机制对我国企业的启示

1.从源头开始,采取预防措施

危机管理并不应仅仅是事后的处理工作,要想企业安全、高效的发展,就必须施行全面的危机管理机制,即贯彻企业处处是危机的管理理念。日本企业的危机管理机制从查找危机源头开始,自下而上进行危机的排查,有力的提升了企业的安全性。全方位的查找风险,预防风险,将不断的消除危机作为企业工作的重点。而我国企业目前普遍施行的是安全管理模式,采取死板的建立规章制度的形式进行约束,未在全企业形成危机意识,单一的践行自下而上的对接机制,影响了危机管理的效果。日本的企业以不断的发现风险,以削减风险为工作中心,对全过程的风险进行预判和预防,值得我国企业借鉴。

2.以人为本,将员工作为危机管理的主体

日本众多企业采用终身聘用制,重视员工的能力。而我国在劳动力市场爆棚、岗位却相对匮乏的情况下,员工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体现。要贯彻企业危机管理机制,施行全方位的危机查找与处理,就需要在每一个岗位环节上加强监控。而每一个岗位上最直接的责任人就是员工,凸显员工职能,以人为本、以员工为本,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危机管理的效果。将每一位员工作为企业的责任人,提升员工的自豪感和归属感,在员工心中形成责任意识。同时以每一个员工为点形成危机意识,进而形成一种企业文化。

3.进一步加强对危机管理的宣传,强化企业危机意识

现实中,企业危机无处不在,渗透到了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个角落。而危机管理机制核心内容就是不断的发现风险、消除风险,需要企业上下中每一个人的参与。现今,我国大多数企业包括许多国有企业的管理层,普遍存在风险意识欠缺的现象。危机意识不足,也无法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施行,企业员工也因此得过且过,丧失责任感,造成企业危机频发的现象。日本施行危机管理的企业大多有悠久的历史,企业上下对危机管理的宣传做的很到位,使每一位员工参与其中,将其视为战略进行调整和完善。[4]鉴于我国企业目前危机管理意识普遍缺失,企业应在内部进一步宣传和践行危机管理机制,从企业整体范围内提升危机意识。具体可从员工培训入手,聘请专业人员对员工进行风险识别、风险预警等方面的培训。

4.加强监督,将危机管理的重点转为发现、寻找风险

目前,我国许多企业还是将危机管理的重点放在危机事件爆发后的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危机已经发生,为企业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可逆的,造成的损失也很难得到弥补。学习日本危机管理机制的预防为主的观念意识,树立风险防范比危机处理更为重要的观念,在企业内部施行预防,对率先发现危机并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预防的员工给予奖励,培养员工转化危机、预防危机的能力。同时,应有专门的负责人负责危机的查找,全面分析企业发展情况,对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与危机进行预判,并采取合理的预防措施,保证企业的发展稳步进行。

5.完善风险与危机处理的决策程序

我国企业的危机处理程序普遍存在繁琐复杂的问题,无疑会延误处理风险的最佳时机。因此,应进一步完善危机管理的决策程序,建立危机的预防、发现、处理机制,并在整个过程中建立相关的标准、制度和规则,形成“查找风险,判断有限顺序,制定防范计划,执行计划,监督与评价”,从本质上提高企业的危机预警和处理能力,促进企业稳定、安全发展。

作者:潘文烨 王印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参考文献:

[1]韩秀景.论日本企业的危机式管理[J].日本问题研究,1998(1):14-17.

[2]程永明.日本企业危机事件及其应对机制———以雪印乳业集团为例[J].日本学刊,2010(2):54-67.

企业危机管理范文8

1.1企业危机及企业危机管理的含义

企业危机是指企业在信息、资源缺乏等态势不确定的条件下快速处置对企业全局利益有严重威胁的紧急或突发的破坏事件.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对可能发生的危机或已发生的危机根据自身特点而采取的一系列危机预警、危机对策和危机管理行为,以更好的实现企业的经营发展目标.在企业危机管理的概念中,主要包含了对危机的预防及对危机的处理,因此,企业要重视危机预防,采取措施将其防患于未然;在危机到来时,企业危机管理者则应该迅速的配置资源解决危机,将危机带来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2企业危机的成因与分类

造成企业危机的原因有多,主要包含产品滞销、环境勿污染、股市动荡、市场竞争加剧、法律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等外部环境因素以及企业制度缺乏、产品质量问题、服务质量差、劳资争议与罢工、内部组织管理失控等内部因素.由此而造成了企业出现的较多的品牌危机、事故危机、市场危机、财务危机、供应链危机及人力资源危机等.这些企业危机一旦出现会给企业带来内部和外部的不同危害,若不加以科学合理的管理,会给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2我国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现状

我国民营企业在危机管理工作上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首先是企业的被动应付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民营企业缺乏对危机的防范意识,缺乏应对危机的策略与方法,在危机出现后只能被动地处理危机.经验危机处理阶段是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国民营企业由于多次经历了企业危机,因此加强了对企业危机管理的重视,并学会总结和学习发生过企业危机的方法经验,在应对本企业发生的危机时能模仿和借鉴其他企业危机管理的方法.最后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阶段,即目前民营企业危机管理所处的阶段.我国关于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已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与成绩,企业危机管理意识逐渐增强,危机管理措施也逐渐全面和科学.然而,由于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也使得其危机管理能力较低.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2.1危机管理责任意识淡薄

当前民营企业管理者却普遍存在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危机管理能力低的问题.表现在,一些民营企业管理者对危机管理的认识不够,缺乏对系统的危机管理的学习,有的企业管理者认为危机管理就是对危机发生之后的危机处理,甚至认为企业危机不会发生在自己的企业.因此,不重视企业危机管理工作,对其他发生过危机的民营企业的危机管理策略不加以学习,更不会去制定适合于本企业的危机管理计划.当企业危机发生时,只能依靠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方法处理危机.与此同时,由于企业管理者危机管理责任意识淡薄,使得企业员工的危机以意识也大大减弱,大部分企业员工认为企业危机管理是企业领导人的责任,殊不知企业危机发生来自于企业内部多方面原因,并且危机的发生会不同程度影响到企业的各个部门,影响到其企业及自身的利益.因而一些养员工不正视企业危机管理,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频繁出现不负责任的工作行为,导致危机发生.

2.2企业与媒体及消费者的沟通少

在现代信息化的社会中,媒体已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渠道,民营企业与媒体之间成功的沟通可以减轻企业在管理中给消费者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企业度过危机.然而目前许多民营企业都不注重与媒体的沟通与交往,在应对企业危机问题时,不能积极的与媒体联系,还肆意掩盖事实.另外,部分企业还会因媒体报道的对其不利的新闻时,采取过激行为,导致企业与媒体的关系激化,更不利于化解企业危机.消费者是企业经营发展的客户群体,企业危机的出现有大部分原因来自于消费者的不满,而有些民营企业在面对消费者投诉时,缺乏与其积极的矛盾化解与沟通,不能站在消费者的利益角度看问题.在此情况下,消费者与企业的矛盾将会升级,会加快企业危机的发生与利益的损失.

2.3企业过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

企业危机管理主要包含对危机的预防以及对危机的处理,这两项危机管理管理工作都需要消耗一定的企业资源,只有做好资源投入,才能保障企业的更多利益,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然而,从现状看来,我国很多民营企业管理者目光短浅,只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其经营重点在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忽视品牌建设与社会信誉.因此对于企业危机管理工作中的危机预防与危机处理的投入过少,殊不知增加危机管理的投入是为了追求长期的经济效益,追求企业长足的发展.在这样的形势下,当企业遭受及袭击时,会举手无措,逐渐被激烈的竞争市场所淘汰.

2.4缺乏系统的危机防范措施与管理机制

造成我国民营企业危机管理能力低的一重大原因在于企业缺乏系统的危机防范措施与管理机制.首先在危机防范措施方面,由于多数民营企业规模小、且管理者过于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危机管理意识淡薄,因而在企业危机管理工作上缺乏科学的危机信息监测和危机预警系统等现代化技术,缺乏细致的前期危机处理计划.这样就不能及时的监测危机信息,不能进行危机的预防;在危机发生时也不能很好进行措施处理.在危机管理机制方面,现阶段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没有建立适合于本企业的危机管理制度,没有建立专门的企业危机管理小组,缺少相应的危机管理岗位责任制,使得多数企业危机管理工作处于相对混乱的局面,预防危机与处理危机没有原则、没有方向.

3加强我国民营企业危机管理的对策建议

3.1强化企业危机责任意识

企业危机的产生是很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是其大部分原因都来自于企业内部因素,企业的管理者及其员工的疏忽都能致使危机事件的发生.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及员工都应该加强对企业危机知识的学习,企业要积极加强文化建设,强化企业领导者与员工的危机责任意识,使其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完善自身工作行为,降低危机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在企业危机发生的问题上,企业的全体员工也应该强化责任意识,及时做好预警工作.当危机发生时,要积极承担责任,协调企业做好危机处理工作,减少危机对企业造成的损害,帮助企业共度危机难关.

3.2企业要重视信息沟通

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媒体具有巨大的舆论导向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企业危机发生时,媒体对其信息的传播速度是较快的,危机不可能被隐瞒,媒体的负面新闻报道会给企业带来更为严重的损害.为此,民营企业应该加强与媒体的信息沟通,并与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本着对企业、消费者、社会负责的原则,把企业经营发展的真实信息通过媒体展示给公众.当发生企业危机时,也不能欺骗公众,更不能与媒体对立.与此同时,企业加强与消费者信息的沟通对于危机处理也至关重要.消费者作为企业危机的受害者同时又是维持企业发展的重要群体,企业在危机发生后要重塑良好形象就必须快速与消费者接触并真诚向其道歉,向受害者了解情况,履行相应的赔偿责任,并找出事件发生的原因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防止危机的扩散.

3.3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制定危机管理计划

成立民营企业危机管理小组是企业顺利处理危机的组织保障,针对目前许多民营企业危机管理工作相对混乱的局面,民营企业应该积极建立危机管理小组,小组成员也应包含企业领导人、公关部、销售部等各部门人员,以保证危机处理的全面性.危机管理小组的职责在于对企业危机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预测调查,并为处理危机制定相应的策略和计划;在处理危机时,对工作进行高效的指导.在危机管理计划制定内容上,要包含危机控制和检查小组的任命、危机处理人员选定、将计划落实成文件制度以及危机管理计划的模拟训练等.通过前期的危机管理计划的制定,使危机管理工作有章可循.

3.4加强危机事后管理,重塑企业形象

企业危机一旦发生,对企业的形象会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尤其对于规模和实力都相对较弱的民营企业而言,企业形象与影响力很容易被削弱.因此,民营企业发生危机时,加强事后管理,重塑企业形象显得尤为重要.民营企业应该在发生危机事件后,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并采取诚恳的态度以及实际行动改正错误,逐渐恢复社会公众对其原有的信任,表现出一个优秀企业的整体素质与实力.企业要淡化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增强信心,举办相应的公关活动,提高企业的良好形象与品牌知名度.此外,民营企业要重视对危机处理的经验积累,并以此教育和警示全体员工,加强企业经营发展的科学性,以此获得社会公众的广泛支持,推动企业的再发展.

4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