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风险管理范例

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1

根据传统的MM理论,企业风险管理的实施并不能给企业和股东带来额外的收益反而还需付出一定的管理成本。因此,那时的风险管理并没有得到人们应有的重视。但随着其理论缺陷的日益暴露,不完全市场所充斥的政府税收、交易摩擦的存在、问题的出现、市场信息不完全性以及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等,使得传统的理论根据逐渐失效。下文将从五个方面重点分析企业风险管理的动因及其影响。

(一)平滑税收

为了促进社会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目前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对企业所得税都采取的是超额累进税制。Smith和Stulz(1985)提出:公司的税收函数呈现出凸函数的特征,即公司实际纳税额与公司应税收入之间是一种非线性关系。然而,非线性税收函数意味着应税收入与其所适用的税率之间也是一种非线性关系。它直接导致了确定应税收入和不确定应税收入与期望纳税额之间的不同关系,即应税收入确定下的期望纳税额变动几率小,其纳税额基本确定;而在不确定应税收入时,其期望的纳税额也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即可能存在多缴税收的风险。有研究指出,现实中如果企业在损失向前结转和向后结转方面的能力有限,那么其纳税收益波动的惩罚更大。如果企业在前期经营中获利很少或者处于零利润状态,而随着经营的持续开展和深入,获利能力大大提升,企业收入处于膨胀状态,此时若能采取适当的税收结转措施,将本期收入平摊至前期经营中,实现前期损失的向后结转,那么企业所支付的税额会大大减少,这有利于企业平滑收益,减轻税收。在企业收入一定的情况下,“拿出去”的钱少了,可供企业支配的资金就相对而言多了。

(二)降低财务困境成本

本文将财务困境成本理解为为实现企业永续经营和避免破产损失所导致的新增加的经营成本。一旦企业出现财务危机,企业所面临的成本压力可能来自于股东和其他的每一个利益相关者。首先,企业的债权人会在第一时间催促企业归还借款或是收回企业的抵押资产,公司的供货商可能因不信任企业能及时付款而要求终止合约,客户终止订单或退货,销售业绩快速下降,销售渠道随之萎缩,公司重要骨干精英跳槽等。破产危机信号一旦释放,公司名誉可能面临极大受损,在外界并不清楚企业内部究竟出现何种问题的情况下,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大多数利益相关者不会对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有过多思考,而首先想到的是迅速撤离资金,避免自身遭受损失。这种外部利益相关者“避犹不及”的抛弃行为会给公司带来难以预料的巨大风险损失。若公司在破产危机发生之前就有较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和方案,对各个部门、各个潜在的风险隐藏点可以进行事前的预测和评估、事中的控制和管理以及事后的处理与防范,那么有效的风险管理可以在破产危机来临之前就逐渐平息这场风波,从而减少公司的潜在损失,达到降低财务困境的成本的目的,进而有助于增加企业价值。

(三)降低成本

本文的成本不仅包括股东与管理者之间的成本,而且还包括债权人与股东之间的成本。随着现代企业组织结构的革新,所有权与经营权(即董事长与总经理的两职位)相分离的委托模式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然而,两职分离后的股东和总经理必然在公司利益和价值上有不同的倾向和目标,因此有必要分析企业经理人可能偏离企业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可能。一般的,管理者并非公司实际所有者,管理者具有回避风险和避免公司重大波动的本能。研究发现,管理者的利益直接与公司的经营稳定性和可持续有关,而与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资产组合行为无显著相关。因此管理者在资产组合上持有保守的态度,不愿过多的涉入资本市场,以免其风险损害其切身利益。即使管理者拥有一部分公司持股股权,在以自身利益为先的原则下,管理者只会关注于减少自己所持股权的风险暴露,而对其他股东的风险敞口不会有过多关注。受到管理者个人风险偏好影响的企业风险管理决策不可能完全与股东价值最大化目标相吻合,显然,企业的风险管理决策包含了管理者与股东之间利益冲突所致的成本问题。另一方面,股东向债权人融资以维持公司正常经营。从资金实际所有人的角度来说,债权人是所有者,而股东却成为了公司的经营者。债权人关注的是资金和利息能不能顺利收回,而股东关注的是能不能通过运营资金达到公司价值增值的目的。目标的不同也导致了债权人和股东之间问题的出现。当面临一个有风险的投资项目时,股东和债权人都不同程度地承担了项目失败所带来的风险。而项目失败对于股东的影响是损失其投入的自筹资本,对于债权人来说却承担的是本息无法收回的双重风险,同时,在项目投资成功的前提下,按照约定债权人仅能拿回本金和利息,而股东不仅可收回自筹资本,还能享受项目成功所带来的超额收益。一旦投资项目具有高风险时,债权人会要求提高利息或者提前归还本息,然而融资成本的提高会直接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若此时,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能在内部股东和员工之间进行内部融资来取代外部债务行为或者在融资之前做好充分的风险估算和测试,那委托-问题所引起的利益不趋同等现象也将迎刃而解。

(四)发挥风险职能部门的促进作用

为了强化企业内外部的风险管理意识和行为措施,在参照国际大多数公司治理结构的基础上,我国部分企业通过设立首席风险官CRO职位和风险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部等职能部门的方式来更加专业化和独立性地开展风险管控工作。同时,作为结果的CRO职位和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立和工作的开展也反过来进一步促进了企业风险管理文化和意识的深化以及风险管理实际操作水平的加强,形成了企业风险管理职能和风险管理行为活动之间的良性循环。现如今,不论企业是采取主动的风险管理策略如通过金融衍生品的市场操作来规避风险并获取收益,还是应用被动的风险管理策略如响应国家监管部门提取一般风险准备金的要求等,总之,风险管理在企业层面受重视的程度是越来越大。实践证明,企业全面风险管理职能部门的设立为各部门有效的开展工作提供了自上而下的必要协调,为降低企业效益的波动、提升股东价值和增加公司机构效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近年来,CRO已经成为国内外风险管理研究的焦点之一。Liebenberg &Hoyt(2003)通过对照样本研究,发现更大的财务杠杆的公司更可能设立CRO,这有可能是企业想通过设立CRO来降低股东和经理人之间关于公司的当前和预期的风险信息的不对称性。Beasley(2008)通过调查审计师对于ERM实施的观点,得出董事会的独立性,CRO的任命以及企业规模等均为ERM实施的影响因素的结论。为维护企业的正常运营,实现企业的持续发展,CRO争取将风险管理渗透和覆盖到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和每一个部门中。仔细合理评估企业的每一项融资和投资决策,监督业务的开展状况等,这些都有利于企业的管理的精细化和程序化,规避各种潜在的风险。

(五)减弱互联网金融固有的巨大风险隐患

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崛起,更新了原有的市场营销模式,也极大地冲击了现代消费者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互联网金融模式”被称为金融界第三种金融融资模式。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科技特别是移动支付、云计算、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等的使用,极大地降低了市场信息不对称程度、资金期限匹配和风险分担的成本。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一方面更新和便捷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提高了交易结算和资金运行的效率,另一方面其虚拟性和难以监管的特征也给各级投资者和交易关联方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和不确定性。王汉君(2013)提出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有高技术性带来的操作风险;高联动性造成的传染风险;法律不明确导致的法律风险等。魏鹏(2014)则认为互联网金融机构不仅和传统金融机构同样面临着传统风险,还将面临着经营主体风险;法律合规风险;技术操作风险;资金安全风险等非传统风险。近年来互联网金融所暴露的风险事故不绝于耳,各种利用互联网金融而从事的网络欺诈、高利贷和非法集资等违法活动层出不穷。因互联网金融运行高度依赖电子支付平台,一旦其遭到黑客攻击和病毒入侵等,随时可能会出现交易系统瘫痪、交易异常、客户资料外泄和巨额资金被盗用等重大风险事故。互联网金融时代的来临,不仅带来了交易便捷的高效率,也使企业和客户置身于风险世界。如何在互联网金融时代更好的管理企业尤其是金融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风险,已成为企业需要研究的重要议题。目前,随着实体店经营的衰落以及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崛起,各个企业不可能再在原有的传统经营模式上有较大的突破和逆转,顺应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兴起的潮流,积极参与网络营销和加入到网络客户市场的抢夺和挖掘,是企业面临不败之地的必由之路。企业风险管理不仅将企业内部风险的管理控制作为其职能范围,对于企业在外部环境中所可能遭受的不确定损失同样负有高度责任,如何在风险丛生的环境中独善其身,是企业风险管理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减少企业风险损失,提升企业价值的重要途径。

二、结语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2

1.外部风险

是指游离于企业之外的、不受企业控制的环境因素,企业只能仔细研究并适应它。自然环境风险是指企业由于其自身或影响其业务的其他方造成的自然环境破坏而承担损失的风险。人文风险可以从两方面来思考:一是指地区间的“文化冲突”,主要是指长久以来形成的地区间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性、民族文化等。另一方面是指企业内部形成的企业文化,它所形成的风险主要在于企业价值观的取向、经营思想及决策方式的碰撞。产业风险则是企业在所涉足的产业中所面临的外部风险,主要是指企业在环境中所面临的法律风险、产业生命周期风险、技术风险、竞争风险、宏观经济政策对本产业变化的风险等。

2.内部风险

主要包括企业产权风险、企业文化风险、企业经营风险。企业产权风险是指在企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因所有权及经营权的利益分配而造成的风险,以及由于股权没有完全分化而造成的一股独大的风险。前一种风险主要表现在:在企业发展初期,大家都是本着先把企业做大的想法,没有把企业的产权结构考虑完整,而在企业做大的时候,由于利益分配的问题,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矛盾日渐尖锐起来。所有者会认为,这是我的钱,我只要付给你相应的劳动报酬即可,而实际经营者却认为,企业的经营主要是由我们来操作却得不到相应的报酬,于是大部分的精力会用在利益分配的纠纷和短期效应上,而对于企业的长期发展却不会有更多的考虑。甚至有些经营者会利用自己的管理便利把企业的利润转移到自己身上,严重损害企业的利益。如国内知名企业健力宝、科龙、真功夫无不是由于产权上的纠纷使企业最终走向衰败。后一种形式主要表现在通过股权的收购或关联企业的持股使企业的命运掌握在少数股东的手中,这样做虽然可以迅速做出决断,但是由于少数人风险考虑的不周全使企业经营的风险扩大,严重损害小股东的利益。企业文化风险:企业文化是存在于企业中的没有通过契约明确下来,但每一个员工都会严格遵守的一种道德规范、价值观、信仰、意识形态。它制约和规范着企业管理者和员工。一个企业具有好的企业文化,可以给每一个员工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而不具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即使成功也是暂时的,很难做长久。公司战略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企业内部经营风险:是企业在实际经营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主要包括企业战略风险和企业自身运营风险。企业战略风险一是指由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实现其战略目标的影响。二是指由于企业没有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详细的分析从而使企业盲目发展,导致企业资源浪费,危及企业的生存。企业自身运营风险是企业在产、供、销等各方面可能遭遇到的各种不确定性。

二、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及应采取的措施

企业风险管理是企业在实现未来战略目标的过程中,试图将各类不确定因素产生的结果控制在预期可接受范围内的方法和过程,以确保和促进组织的整体利益实现。企业风险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外部环境由于其不确定性较大,一般采取定性分析为主。而内部环境由于其数据采集比较准确,一般采取定量分析为主。

(一)企业外部风险管理

1.政治环境风险管理:采用头脑风暴法召集有关专家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一种定性的结论。如企业跨国投资时,可组织有关政治研究专家及该国大使馆相关人员进行政治风险的论证;与东道国的有关部门就投资环境问题进行专门谈判,以取得对方的某种承诺;要随时作好调整自己经营策略的准备;可以寻找国际合作伙伴共同投资,如其他大跨国公司、金融机构等。对于风险不确定性较大的国家和地区,可采取购买保险和分包的形式。

2.自然环境风险和人文风险管理:通过对当地人和网上情况咨询,得出将要投资的地区自然环境和人文习俗。对于自然环境要采取相应策略,可采取减轻环境风险、转移环境风险、避免环境风险的策略。对于人文风险要和当地人及当地企业紧密联系,可加入当地的企业家联合会或和当地可靠企业联合经营,使企业融入当地环境。

3.产业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想要投资的行业进行仔细分析,组织行内人士对产业风险进行辩论。通过网络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信息判断产业的走势。对于产业风险初次涉足的企业,最好能跟有经验的企业合作或聘请行业内的经营者作为高管。

(二)企业内部风险管理

1.企业产权风险管理:在劳动力、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大生产要素中,应更注重企业家的才能。现代企业在产权管理上最流行的是MBO———管理层收购和EBO———员工控股收购。通过这样的做法从企业内部解决了所有权虚置和长期激励机制的问题,令经营者自觉地从股东角度决策企业的管理。马斯洛在《需求层次论》中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五个方面。他认为,人最迫切的需要是激发人的行为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因此在进行行为激励时,必须要抓住人的核心需要。现代企业的管理者拥有企业控制权可满足三种需求:成就需求、权利需求、归属需求。令经营者自觉地从股东角度决策企业的管理。同时由于股权的分散减少了决策的独断性,增加了被收购的难度。

2.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企业文化风险管理一般采用标杆管理法,就是把成功企业优秀的做法进行引进改善提高本企业文化的建设,同时要把企业中灰色文化剔除掉。每一个企业由于其战略思维不同,导致其企业文化的差别,但企业宗旨是要在市场中存活更久。德赫斯在《长寿公司》中指出,要达到企业长寿的目标必须做到:第一,能对周围环境保持敏锐的反应同时适时地调整自己以便学习和适应。第二,凭着强烈的认同感达成公司上下的一致,使每个人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努力。第三,为积蓄财力而在财政上采取保守政策,不需要遍地开花。第四,允许打破常规和进行不落俗套的思考和试验。只有敢想才能敢干,同时在组织的实践中要实行人格化的管理。组织管理者的优先任务应该是:第一,重视员工胜于重视资产。资产是必要的,但它却是死的,不是一个企业全部的目的。一个企业只要优化了员工,就可以创造任何资产。第二,放松控制,给予员工形成新思想的空间,使每个人都有当家做主的感觉。只有这样,才能形成创新,也才能使企业更有活力,使员工得到认同感,这是企业赋予他们最好的奖励。第三,组织学习。要勤于学习,擅于学习。世界每天都在变,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知识才能让企业时刻走在历史的前例。第四,构建人际社区。创立积极的企业文化,帮助员工构建共同的价值观,相互信任关心,与整个公司融为一体。学习型的组织就是要求企业结合实际每时每刻都在创新,因为创新的优势都是暂时的。企业长期的竞争优势,只有通过一系列的短期优势才能维持。只有不断创新,才能维持企业的活力,不断增加企业的财富。

3.企业内部经营风险管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是企业以合理的风险成本投入,通过对风险的确认、选择和控制,以期达到最大的经营安全度。要以法治为推动,以企业为实施主体。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组织结构,要有完善的组织结构、合理的权限设置、畅通的运行模式。

(2)发展战略。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外部环境制定。重点关注其全局性、长期性和可行性。

(3)人力资源。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结合现状和未来需求制定人力资源的引进与开发、使用与退出。

(4)资金活动。应当根据自身战略,科学确定投融资目标,规划、完善严格的资金授权、批准、审验等管理制度。对于大的项目,要进行集体审批。

(5)采购业务。要做到采购计划合理安排,建立科学的供应商评估和准入制度,建立严格的验收制度及退货管理制度。

(6)销售业务。加强市场调查,合理确定定价机制,灵活采用销售方式。完善客户服务制度,进行客户评估。加强销售到收款的每个环节的控制。

三、企业风险管理实施的保障

1.得到董事会/首席执行官的支持。只有董事会认可风险管理是降低或规避成本的途径,才能保证风险管理的实施。

2.建立责任问责制。风险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每个人的,要把风险责任落实到每一层。

3.风险计量。风险管理不能只是定性分析,要把定性转变到定量方面,要估计事情发生的概率。

4.与企业战略相联系。企业不同时期的战略是不同的,这也会形成不同的风险,要正确分析企业取向,采取相应的风险管理。

5.提高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要使每个人都认识到风险管理是增加企业价值的,而非增加成本。

6.制定合适的风险管理流程。要保证制定者和实施者、监督者、执行者对于风险的分别管理。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3

风险沟通是在风险感知的基础上形成了对公众心理状态具有调节功能的一种风险管理模式,其属于风险管理中的一个特殊的领域。而风险感知是有研究学者提出的一种风险管理概念,他主要讲的是将一种风险事件解释为一信号,信号本身的性质与传播条件都会对受众的心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对这个信号进行选择性的接受和解释。社会大众往往都是凭借着对风险事件的情况进行知觉方面的判断,这种在对风险缝隙和判断过程中采用知觉进行判断的方式我们将其称为风险感知。因此,在风险信号和公众对风险信号的认知之间经历的过程有着三个方面的因素会参与到影响社会公众的知觉判断。一个是风险本身所具备的特征;其次是受众不同的特征;最后一个是上述两者相互作用所共同产生的一种作用。风险事件往往会引起公众心理方面的变化,事件突发会引发恐慌现象,但是公众心理的变化情况并不是非理性和无控制的,产生心理变化主要是根据这个事件是否与自身的利益相挂钩。因此,有效的处理好公众的情绪问题与准确科学的处理风险数据是同等重要的。在了解了公众的风险感知与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和处理好风险的物理性危害同等重要。

二、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体系

(一)企业内部风险沟通体系

首先,企业风险沟通需要对企业的经营和生产过程中各种风险进行全面的感知。根据本企业的风险管理程序,对企业的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但是这种风险评估和传统意义上的评估是完全不相同的,尽管在对企业的风险识别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是一致的,但是传统的分先识别和评估主要是在掌握和了解了风险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之后所进行的,而风险沟通中所需要了解的这些风险主要是了解这些风险信息在传递过程中是否及时给企业带来的影响。也就是说,在风险沟通过程中,其关注的重点是信息传递后所带来的后果,因此,在沟通中的风险感知应该注意定位角度,找准对象,应用到具体的企业,企业的结构组织、员工的专业素质、信息系统的完善与否、管理者的态度以及企业的文化等因素都是影响风险信息传递的重要因素,任何一方面的存在问题,都会对信息的传递产生负面影响,这就要求企业在进行风险管理过程中,对每一个影响因素尽可能的掌握和了解,并对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提前预测和处理,实时关注沟通渠道的通畅,全面感知企业的异常情况,为企业内部风险沟通体系的建立奠定基础。其次,建立企业内部参与者之间的伙伴关系是体系建设的关键。对于企业风险管理的所有参与者而言,对企业面临的不同风险有着自己不同的观点和看法。由于工作岗位、专业知识以及责任的不同,导致了不同的参与者对风险管理的理解和侧重的角度有所差异。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其侧重的风险意识主要是企业面临的总体风险;而对于每一个部门来说,更关心企业风险是否会给本部门带来影响;而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身上之后,他们主要关心的风险是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联的风险。所以,从不同的出发点出发,侧重的风险类型是一样的。因此,企业风险管理过程中要充分的认识到这种差异性的原因和背后隐藏的含义,在沟通过程中要及时采取措施,创造一个开放、公平的沟通平台,才能够让企业所有的参与者都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风险管理中来,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发现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同时还能够实现各种风险信息的快速传递,有利于企业风险管理的良性动态循环。最后,在企业风险管理中实行真正的双向沟通模式。双向沟通模式是企业风险沟通的重要手段和工作,在这里之所以说双向沟通模式是一种工具,是因为它所依托的主要是彼此之间的信任和良好的伙伴关系。只有这两个因素在沟通过程中真正做到位,才能真正的实现双向沟通,这个模式才能执行,否则这个模式只是停留在口头上。在企业风险沟通机制建设过程中,双向沟通模式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管理者的态度、企业文化、职工的专业素质等,一旦处理不好这些因素,都会对双向沟通模式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实现双向沟通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及时处理好各种影响因素,保证双向沟通模式的顺利开展,同时在实现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灵活的进行调整,这样才能达到风险沟通的目的。

(二)企业外部风险沟通体系

对于企业外部风险沟通体系,信任问题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而外部利益的参与者也是抱着同样的目的来进行合作的,双方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矛盾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在于彼此的不信任。双方在合作过程中,都想获得对方足够的信息,而这种行为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的现象,也就是说外部利益的相关者无法完全获得企业内部的信息,而企业也无法获取外部的信息,双方都处在这种信息不对称的环境中,都封闭了自己的信息试图获取另一方的信息,这就形成了双方之间的堤防,相互之间的不信任。这就要求企业在外部风险沟通体系建设中,首先应该重点解决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相互信任的问题。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要注意的是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追求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大化,要采用合理的手段获取。尽管信息不对称现象是一种必然的现象,但企业在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合作过程中,应该在不违反本企业商业机密的基础上,尽量多的向外部公开信息,以开放的姿态获取外部企业的信任。同时,企业还应该注重维护本企业的声誉和形象,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部企业开展合作,在外部利益相关者心理建立起坚实的信任基础。一旦这种基础建立之后,上述企业将内部风险沟通机制就能全面盘活,同时,在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之后,以更高的效率与外部利益相关者进行风险沟通。就全面的风险感知来说,企业通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之后,就需要积极主动地获取外部企业的风险因素,快速分析企业面临的各种风险,为企业风险管理赢取时间。信任是相互的,外部企业在收集本企业的相关信息时,企业应该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外部企业的这种行为,以一种和谐的方式实现双方的和谐发展,从而能够很好的在本企业内部实现双向的风险沟通模式,缩小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带来的各种沟通障碍,使企业能够更好的进行风险管理和沟通。

三、结语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4

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一定的风险,研究中将创业企业风险因素、风险影响以及风险管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及总结,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管理内容的优化,进行风险管理问题的明确,提升企业对风险应对的核心能力,从而为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关键词:

创业企业;风险管理;风险因素;优化策略

在社会经济体制逐渐改革的背景下,市场运行体系呈现出全新的发展局面,在该种环境下创业企业逐渐增多,但是,在创业企业运行中,由于不同问题的限制,导致其运行中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因此,在企业发展中,需要采用跟踪性的风险监督管理机制,通过对全程风险跟的踪,降低风险因素发生的概率,从而实现企业经济发展的核心目标。通过研究对企业创业风险管理问题进行了系统性的分析,核心目的是通过对风险流程、风险种类以及风险特征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确定,优化企业风险的控制管理机制,从而为创业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一、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的基本要素

通常状况下,创业企业中的风险因素需要按照经营者的经营方式进行划分。

(一)内部环境。对于内部环境而言,主要是管理组织中的基调,同时也是其他风险管理中的基本组成部分,这种风险因素的组成内容相对较多,如风险管理哲学、风险文化、风险偏好以及组织结构等内容。

(二)目标设定。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的过程中,首先需要设定明确性的控制目标,通过对风险管理识别因素的分析,进行企业目标的设定,通常状态下,其也目标设定主要包括了战略发展目标、经营管理目标、报告目标以及监管目标,在这些目标相互组合、相互重叠的同时,实现了目标设定的明确性。

(三)事项识别。事项识别主要是影响创业企业运行的内外部因素,而且,事项识别的技术形式不仅针对过去,而且也针对未来。对于一些潜在负面的影响实现而言,主要是指企业运行中的事项风险,因此,创业企业中的管理者就需要对该种风险进行评估分析,提升风险控制的合理性,从而为风险评估与风险应对提供有效支持。

(四)风险评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充分了解到企业潜在事项,并管理机制,从而为风险项目的优化管理提供有效保证。

(五)应对风险。在风险管理体系优化及分析的背景下,需要通过对规避风险、减少风险以及共担风险因素的分析,进行不同制度方案的确立,从而为风险制度及风险成本资源的优化提供良好依据,完善企业的项目设计及执行理念。

(六)信息及沟通。在企业外部及内部资源协调中,需要通过对风险制度的格式优化及隔离问题的分析,充分保证企业员工的基本职能,优化风险信息资源及沟通的管理体系,实现风险信息的稳定沟通,保证信息项目执行及信息沟通的合理性,完善信息项目交流的科学性及及时性。

二、创业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创业风险的客观存在性。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其创业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通过创业,由于内外部事物的发展挥出现不确定的因素,因此,这种变化内容是事物发展中的基本特征,因此,在风险因素确定及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事物发展过程的特征确定,进行创业因素的分析,实现创业风险因素的全面分析。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其机制内容的体现,完善风险内容的控制理念。

(二)创业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于创业分项而言,其作为一种全新性的产品及服务形式,创业者在该种背景下会面临不确定的因素,例如,在企业发展中遭到市场竞争对手的排斥,而且在新市场运行的背景下,也会出现一定的不确定因素,同时,在创业企业风险因素分析中,经常出现只有投入没有产出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为企业资金管理造成制约,更为严重的会造成企业创业失败。与此同时,在企业创业不同因素分析中,需要通过对企业变化因素的分析,进行风险的预知,完善企业的运行及创新管理体系。

(三)创业风险的损益双重性。对于创业风险内容而言,其创业收益存在着一定的负面价值,因此,在企业创业风险分析中,需要通过对创业风险因素的确定及分析,进行收益问题项目内容的优化。

(四)创业风险的可变性。对于创业风险中的可变性而言,主要是在创业背景下,通过对创业内部与外部变化的分析,进行创业风险变革的整体优化,完善创业企业风险的可测性,提升创业风险的管理机制,满足企业的创新管理原则,从而为创业产品周期的项目完善提供合理支持,满足企业的市场准入性原则,实现对创业风险可变性的问题优化。

(五)创业风险的可预测性。在创业风险问题分析中,其风险的可测性主要是指风险可以测量,也就是在定性或是定量问题分析中,进行对风险内容的评估。对于创业风险的不准确问题而言,主要是创业风险中会出现的偏离误差,在其特定的范围状况下,实现对创业投资不准确问题的分析,这种问题主要时企业投资不准确、创业产品周期不准确以及创业产品风险不准确等问题造成的。

三、创业企业风险管理的种类

(一)管理风险。对于创业失败的企业而言,其自身的管理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偏差,其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决策随意、信息不通、理念不清以及用人不当、盲目跟风的问题,导致其管理体系构建中存在着知识体系单一、人员工作经验不足以及资金实力较弱的问题,更为严重的会增加企业管理中的风险。

(二)资金风险。对于资金风险而言,其主要是创业初期一直存在的风险内容,对于创业企业而言,是否拥有足够的资金是企业运行中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因此,企业在创办及发展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资金问题。对于初期创业的企业而言,如果在其发展中连续几个月内不能认识到企业现金流中断的问题,会为企业的发展留下一定的安全隐患。

(三)竞争风险。企业发展中的竞争是其面临的必然挑战,因此,创业企业怎样面对竞争是其考虑的重要问题,如果创业企业选择了竞争较为激烈的行业,会使企业在创业初期受到排挤,从而为创业企业的发展造成制约。所以,创业企业在创业初期需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创业竞争的核心内容,认识到企业生存及发展中的必须条件,为企业竞争风险的改善提供有效支持。

(四)人才流失风险。对于一些研发、生产以及经营性的企业而言,在其发展中需要面向市场,因此,大量高素质的人才是企业发展中的关键因素,创业企业需要认识到人才流失对企业发展所造成的风险,通过对专业人员的技术强化,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避免创业企业在发展中面临人才流失的风险。

(五)核心竞争力缺乏的风险。在创业企业发展中,对于一些具备长远性发展目标的创业者而言,他们的核心目的是为了不断壮大企业,所以,企业中的核心竞争力也就使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必然风险。因此,创业企业需要通过对创业工作的完善,进行长期发展目标的构建,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为创业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有效支持。

四、企业创业风险管理策略

(一)监控手段的构建。在企业风险管理工作构建中,其风险管理手段的实施需要充分满足创业企业的基本需求,通过对创业企业风险投资合同的规定,进行监控手段的业务完善,使企业在风险管理环境下进行工作,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规范企业的发展流程,从而为企业风险监控管理工作内容的提升提供有效支持,因此,在企业风险监控的过程中,企业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风险监管:第一,加入创业企业的董事会机构;第二,对创业企业的财务报表进行严格性的生产,实现工作的稳定核实;第三,通过对管理工作的有效创新,实现企业与人员的交流,为监控工作完善提供保证。通常状况下,企业监控管理工作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首先,资金的分期投放,对于资金的分期投放而言,其主要被策划归纳为分段投资理念,也就是企业投资者通过对企业不同时期经营状况的分析,进行分段投资,并营造一种常见的企业资产管理模式,通过对企业经济市场运行模式的发展,进行企业生产项目的保留,从而为企业管理措施的优化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的投资运营管理理念,将企业发展中的风险降低到最低状态。其次,实现对股票权的管理。在大部分创业企业优先股自行假设中,会将其演化为普通股,并使相关人员拥有特殊的投票权利,实现对创业企业章程的有效规划,实现对企业总资产以及企业并购特权的合理控制。最后,有效解除企业创业中管理人员拒绝投资问题,充分保证企业的战略性发展。

(二)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在增值业务问题分析中,需要将增值业务的设计作为企业投资中的业务总称,其基本的业务手段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有效协助管理人员进行工作任务的选择,企业在创业投资中需要资源进行项目的参与及工作的核实,通过对增值业务管理体系段完善,进行企业风险投资的有效分析,保证企业在资源参与的环境下,进行风险工作的确立,使创业企业在不断完善中实现创业工作的合理选择。第二,经济发展背景下,创业企业需要构建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发展模式,通过对创业工作管理水平的提升,为企业项目投资提供有效支持,完善企业工作的创新管理职能,使创业企业通过科学定位,进行经济工作的稳定落实,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完善创业企业发展中所形成的增值业务管理手段,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三)满足创业企业的资金筹备需求。创业企业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为了不断提升自身的经济实力,需要在企业规模不当壮大的背景下,进行经济利润增长问题的分析,使企业的发展呈现出上升的发展趋势,因此,在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认识到经济利润的增长趋势,通过对资金管理工作的稳定完善,满足企业运行中的资金筹备需求。第一,在增值业务手段运用的过程中,需要使企业投资者利用企业的运行状况,进行人脉关系的确立,从而为企业资金的筹集提供有效支持。第二,在组合投资中,需要将后续资金的筹集作为基础,通过对企业投资项目的分析可以提升企业经济运行理念,通过对创业企业投资问题的分析,满足企业的自身发展需求,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通过对企业运行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在大部分企业投资及运行背景下,需要与保险公司进行紧密联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总而言之,在创新创业企业发展中,需要通过增值业务手段的构建,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工作的选择,在企业资金筹措工作完善的同时,满足企业的风险调控理念,促进企业的经济化发展。

(四)实现客户与供应商之间的共同联系。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在发展中需要构建良好的网络关系,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后续资金筹备中的工作效率。创业企业在风险控制的过程中,需要与供应商、销售商进行合作,其工作内容需要落实到产品的生产、出厂以及营销之中,满足企业增值业务发展的基本需求,实现企业的经济发展。同时,在企业工作项目投资的背景下,需要充分了解企业运行及生产的状况,通过对各个阶段风险工作的控制,实现客户与共供应商之间的联系,提升创业企业发展中的风险控制基础,从而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创业企业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创业企业通过对自身需求的分析,进行风险管理工作的控制,完善创业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优化企业的管理及运行理念,使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将资金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以及管理风险进行综合性的分析,满足企业的风险管理需求,使创业企业在各项工作构建中及时规避风险,提高风险控制及管理能力,使企业在健康的环境下得到稳定发展。

作者:袁立 单位:中国人民大学

参考文献:

[1]董静,翟海燕,汪江平.风险投资机构对创业企业的管理模式——行业专长与不确定性的视角[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4,(09):3-11.

[2]杨隽萍,覃予,王俏尹,王丹俊.创业者风险管理能力、创业自我效能与新企业成长[J].人类工效学,2015,(02):4-9.

[3]朱泉江.创业企业成长风险与管理方式研究论述[J].商场现代化,2016,(20):85-86.

[4]吴蕾.创业投资企业的经营风险管理机制研究[J].商,2016,(30):23.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5

目前中国可能正处在泛城市化阶段,表现在城市容纳问题、不均衡发展和社会阶层分裂,以及城乡对比度的持续增高,所有这些都集中表现衫已支全风险问题上。”同时,特殊的国情使得我国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以及由工业社会向后工业社会过渡的“两种过渡”在同一时空界面上交织进行。随着中国与世界联系的进一步加强,与国外特别是西方市场经济上百年发展、完善的过程相比,中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压缩饼干’式的,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时间,浓缩、积累了西方几百年发展历程中的各种问题。一方面,中国作为一个在理性的政治制度和观念系统上还没完全建立起来的发展中国家,面临‘全球风险社会”的传统风险威胁,另一方面,由于有着更为紧迫的经济发展任务,中国更有可能面临新的风险冲击。由此看来,发展经济和控制风险,无疑是当代中国的双重任务。

二、风险社会背景下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一)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灸企业

应对风险社会的客观要求在风险社会大背景下,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不断加深,人术资本、技术、商品等生产要素的流动加速,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因素日益增多,从而使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日趋复杂。企业要顺利实现目标,必须借助风险管理这.重要职能,主动干预管理风险,增强化解应对风险的能力。然而何谓“企业风险管理”?按照2004年9月美国COSO委员会的《企业风险管理综合框架》的观点,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应用于企业的战略制定和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项经营活动,用于确认可能影响企业的潜在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对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简而言之,企业风险管理就是整合企业资源,控制企业风险,实现企业目标,而这也正是企业应对风险社会现状的客观要求。

(二)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灸企业

管理的重要内容就企业管理来说,如果企业没有风险管理措施,将会导致企业经营损失、营业中断、甚至破产倒闭的可怕后果。作为企业的免疫系统,企业风险管理决定企业的健康和生命。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做出正确的决策,有利于保证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的资产安全和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事实上,企业风险管理同企业的计划、组织、决策、控制职能.样,是企业管理活动中的一项交叉性、复合性职能,与企业管理的其它职能紧密相关,贯穿于企业管理活动的全过程。不少学者甚至把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企业风险管理,归结为同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营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共同构成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三大核心职能。从这个角度而言,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不能被企业管理的其它职能所代替,而且其作用和重要性要远远高于企业管理的任何其它一项职能。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灸新形

势下提升企业核心充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健因素追逐收益是商业运作和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但收益总是与风险相伴。良好的风险管理是保证企业认知、应对、控制风险,甚至利用风险为企业营利的重要基础。风险是普遍的,也是现实的。当风险成为现实,往往就变成危机甚至危害。企业如果提前准备,成竹在胸,在风险到来时必然应对从容;相反,则必然手足无措甚至酿成大祸。在风险社会大背景下,加强企业风险管理日益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两个典型的企业案例可雄辩地证明这一点。一个案例是国内知名的玩具制造企业广东佛山利达玩具有限公司,2007年,由于利达所生产的玩具在美国检出含铅超标而被迫召回,老板张树鸿为此自缴身亡。这样一家曾经创造出辉煌业绩的企业因一起市场常见的产品召回事件在一夜之间轰然崩溃,不能不给人们留下沉重的叹息。另一个案例是20世纪90年代国际著名企业可口可乐公司对其旗下产品因质量问题而实施的主动召回。由于公司投保了产品召回责任险,所有的损失都由保险公司承担。可口可乐公司这种主动召回行为使企业反败为胜,化被动为主动,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此外,由于公司及时推出有效的营销宣传策略,从而不但使此次事件对公司的利益影响微不足道,而且为企业赢得了极大的市场声誉。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的具体对策

(一)树立风险意识

在风险社会大背景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语在企业管理中得到了很好的诊释:无视风险客观存在的盲目乐观者必死无疑,相反充满风险意识甚至草木皆兵者倒具有异常顽强的生命力。风险意识是企业应对风险的思想源头和基础,只有意识上对企业风险有足够的重视,企业才可能采取进一步的应对措施去规避风险。如果企业对市场和社会发展形势的认识下够至叮位,总是处于想当然的盲目乐观自信状态,看不到企业长期发展中由于诸多因素影响而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隐患,其结果势必会使企业在风险真正来临时陷人被动甚至不堪一击。此外,树立风险意识,还必须从认识上高度重视风险管理,要正视企业的发展机遇与风险并存的现状,要把企业经营绩效与风险管理放到同等主要的位置。

(二)开展风险评佑

风险评估是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的关键环节。“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风险评估就是一个“知己知彼”的过程,它指企业在风险事项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对所收集的大量风险信息和不确定因素进行分析,估测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损失的严重程度,从而采取积极的防范和应对措施,将企业的损失减到最低或将其控制至企业可接受的水平。企业风险评估包括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评价三个步骤。风险辨识是企业通过全面查找确定各类风险可能发生的源头炸又创双险进行有效归类,风险分析则是将识别的风险放在统一的模型中进行处理炸刊风险发生的条件及发生的可能性做出分析,而风险评价是衡量风险对企业的影响以及风险可能带来的价值和损失等。三个步骤环环相扣,为企业实现风险管理和控制提供可靠依据。此外,对企业风险评估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两种。定性分析法通过观察和分析,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估,而定量分析法则要求通过收集大量的信息数据,建立复杂的风险管理模型,因而难度较大。实际〔作中,经常是根据企业实际,采用两种方法并重的模式。

(三)实施风险控制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6

一、风险管理的误区   (一)风险管理只是CFO的事情   在企业的风险管理中主要参与者仍然是CFO,诚然,在风险管理体系中,CFO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要明白的是,企业这艘大船,船长是CEO,掌舵手是CFO,船长需要对天气、大海、船等有足够的了解,做出正确的指示,仅靠掌舵手来负责全部是有失偏颇的。1992年的COSO报告中指出:组织中的每一个人对内控都有责任。CEO对内控体系负有根本的责任,并且享有该系统的所有权。对于大型复杂的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风险管理,而不仅仅靠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进行,才能取得风险管理的“最终”的和“深刻”的效果。如果CEO们和董事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或者信任不够,风险管理只会沦为一场形式主义的“走秀”和“过场”。   (二)风险管理只是形式主义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目前对风险管理的看法不一,有很多的CFO对风险管理的作用并不认同,《首席财务官》杂志曾经做个一个“本土企业成功推行内部控制的主要障碍”的调查显示,47%的CFO认为内部控制障碍的是“风险管理意识薄弱”。风险意识薄弱隐含的意思可能是,或者企业对风险管理并不认同,或者认同不够,只是把风险管理作为一种形式,或者根本没有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2009年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2010年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更是给了内部控制一个标准的框架,这使得更多的企业将风险管理理解成了统一的“形式”。真正有效的风险管理,才能将潜藏在企业内部的风险识别出来,一般理解的风险管理只是一些制度、流程等形式是片面的。   (三)只要把握了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定制度和措施就够了   很多企业目前已经对业务流程进行了设计,认为已经做到了风险管理,是否能够真正起到效果并不关心,其实,企业目前缺乏的并不是风险管理的工具、制度和措施,而是这些风险管理工具与制度是否得到了有效和坚定的贯彻或执行。形式化的制度和流程并不能真正的解决问题。2004年的中航油事件对我国的海外上市公司产生了重大的负面影响,大大损害了海外上市公司的形象,中航油形成的巨大亏空,并不是因为其没有内部控制制度,而是由于内控失灵,没有得到有效执行而造成的。   二、企业如何进行风险管理   (一)企业应该真正的理解自身面临的风险   巴菲特有一句名言:风险就来源于你对自己所做的事情一无所知。很多企业没有恰当理解自身的所作所为,尤其真正理解风险。无论是在亏损的时候还是在盈利的时候,都要绷紧风险的弦,尤其在盈利的时候,企业的领导们更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想清楚为何本企业有如此的幸运,哪里做的好,哪里没有考虑到,这些没有考虑到的地方如果发生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下次遇到同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   (二)防患于未然,重点考虑战略风险   风险管理需要把重点放在战略风险上,大方向把握好了,其他的是一些操作和运营方面等细节的事情,当然细节问题也是很重要的,但是企业也是像一条船,只有保证方向对了,有了正确的航线,才能到达彼岸。比如企业的产品,要不断的推陈出新,因为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原来的夏新电子的一款手机A8出尽风头,但一款产品的成功怎么能使企业可以屹立不倒,企业应该重点了解客户的需求,不断的进行新的设计,让品牌具有持续的吸引力。   (三)“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我们平时可以看到很多的现象,其实原因是企业战略的风险没有充分考虑,或者虽然考虑了,但是低估了风险的程度,或者没有及时找出切实解决的办法,将风险转化。企业的领导层一定要清楚企业的风险,一旦认识清楚,就要采取合适的解决方案将风险加以控制(系统风险)或者将风险消除(非系统风险),“讳疾忌医”不是正确对待风险的态度。就像一根铁棍,起初只是少量的生锈,如果没有把铁锈去掉,将整根刷上油漆,那么这根铁棍最终会全部锈掉不能使用。   (四)符合企业实际的风险管理   每个企业有每个企业的风险特征和风险点,风险管理的措施也不能人云亦云,其实许多的理论和方法,中国只是在照搬欧美的东西,但具体是否适用,并未认真考虑,所以出来的效果千差万别,汽车如是,同样的工艺在国内国外制造出来的车有差别,会计准则如是,虽然形式趋同了,但会计准则极速变身,连国内专家都搞不懂其效果可想而知,这不是规范几个科目,规范几个制度就能解决的问题,风险管理亦如是,“合身”才能穿出“效果”。   作者:季芳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7

1.整合框架

风险是指预期结果的不确定性。风险不仅包括负面效应的不确定性,会给企业带来损失,即“危险”,还包括正面效应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增加价值,即“机会”。由于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于是人们重点关注的焦点便集中在风险管理上。这时,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框架以便有效地识别、评估和控制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涵盖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并且拓展了内部控制整合框架,但是它没有立即取代内部控制整合框架。ERM框架中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定义如下: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一个主体的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人员实施的,应用于战略制订并贯穿于企业之中,它是一个过程,目的是识别可能会对主体产生影响的潜在事项,把其控制在该主体的风险容量内,为主体目标的实现提供保障。本框架将主体的目标分为四类:战略目标——最高层次的目标、经营目标——包括资源运用的效果和效率、报告目标——报告的可靠性与合规目标。与内部控制框架相比,ERM提出了新的目标——战略目标,并把它放在最高层次上,这就是说企业风险管理的内容与范围上升到了战略高度。同时首次提出了总体层面上的风险组合观,也就是说管理者确定战略目标时,要保持战略与风险偏好的一致,选择与企业风险偏好一致的战略,从风险组合的观点看待风险。在组成要素上,ERM新增了3个要素,ERM框架主要由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八个要素组成。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ERM框架明确提出了风险管理流程:立足于企业内部环境,制定相应的目标,识别相关事项,并进行风险评估,对评估的风险进行反应并控制,整个风险管理过程全部处在监控中,借助信息与沟通实现。

2.国内内部控制的动向

近年来,由于内控不到位而导致企业、公众损失的案例时有发生:中航油陈久霖案,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投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南方航空副总裁委托理财机构操纵自己公司股票,最终资不抵债,破产重组;由于运营风险管理失控导致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中信泰富签订杠杆式外汇合约导致企业巨亏事件;国美电器黄光裕案、四川长虹等案例的出现是国内企业管理机构下定决心完善内控的重要原因。2010年4月26日,财政部会同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等18项应用指引、《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连同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些政策法规的制定,构建了企业内控规范体系。

二、启示

企业风险管理范文8

风险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企业通过风险管理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认识到存在的机遇,从而规避风险。确定业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增加资金支持,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创新。

关键词:

风险管理;监管;创新

理论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正确的唯一途径,理论指导实践,并作为应用到实践,风险管理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创造价值,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2006年国际风险管理大会,是一个国际化的大会。风险管理理论一旦被广泛接受,在企业风险管理,积极实施,进行有效的操作,会产生明显的效用。所以,风险管理理论为企业提供支持和指导,企业通过风险管理的具体研究和分析,找出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认识到存在的机遇,从而规避风险,抓住机遇,谋求发展。

一、确定业务风险管理目标,建立有效的监管框架

基于整体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和监督不同的企业的责任,是企业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使得其成为内部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集团公司应该根据企业的总体战略目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各个部门全部参与风险管理,才能有效避免企业面临的风险,抓住机遇。宏观管理部门要结合整个业务,区域战略,技术战略,投资战略和营销策略制定,以及国家和国际经验的战略。风险管理涉及企业的全部部门,具体包括,采购、客户信用、财务、生产、销售、预算、资金等,这些部门应该建立相应地内部风险管理体系,以便工作人员按照规定的流程做事,规避部门风险,从而整体上降低风险。

二、增加资金支持

首先,企业要发展,必须要有相应地资金保障体系,没有资金,企业就无从发展,当前,国际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并为风险管理体系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如很多企业雇佣注册会计师事物所进行风险控制测试,为很多大型企业设计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审计企业财务报表等,以检查风险。其次,要完善企业风险管理系,企业治理层必须和职能部门、业务部门联合,制定各种监管制度,以提高风险的预防能力,提高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稳定持续发展。企业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单靠本企业的力量是不够的,必须提供资金支持,聘请外部专家协助建立内控体系,为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提供物质支持。

三、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1.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作用。

1.1企业成功市场基础。

市场是企业的生命,占领市场是企业前途和希望,失去市场企业将面临衰退,企业。企业做大做强,在市场竞争中不被吃掉的话,必须占领市场,企业必须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成功的市场基础。

1.2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竞争成功的关键在于企业是否具有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的特殊的竞争力。另一方面,这是企业的一笔无形资产,竞争者也很难复制和模仿,别的企业是无法比拟的,独特的核心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市场长期性的检验之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受到认可,从而长期占领市场,推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的措施。

2.1加强在人力资源风险管理。

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包括人员招聘、职业规划、绩效考核、薪资政策、激励机制、培训制度等很多内容进行风险管理,规避人力资源中的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等环节。企业要不断地进行人力资源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同时,注意总结,对出现的风险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加强人力资源风险防范能力,建立事前、事后防范制度。对进入人员实行资质审核、背景调查,同时进行严格的考试、试用期制度。对企业的在职员工进行必要的监督,防止出现懈怠等对企业的不利影响,对员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考核,聘请培训机构对职工进行培训,提高职工的工作能力,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建立事后处理机制,企业内部应建立风险处理机制,不断进行事件的处理,完善企业内部机制,企业还可以聘请外部公司对在职人员进行跟踪调查。

2.2建立全面,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

企业应该根据COSO,结合《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内部控制体系,按照五个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风险管理不仅是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业务流程,更重要的是,全面的,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机制,风险管理,传统的报表数据的机制,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负责整个系统的风险分支,以实现有效的风险管理,公司治理层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或外部专家进行风险控制体系设计,统一各部门的专职,专业监督实施,统一风险管理制度和流程,以便制定审计检查的实施,负责整个分公司的风险管理,并独立于行政各分局。

2.3建立风险事件的数据库。

通过检查可以防止企业风险的发生,企业风险分析的测试激励自己的风险管理程序,管理发生事故之外的警惕,对企业风险事故进行分析,它发生在分析前,在未来,并且它可以避免事故的危险。

2.3.1统合管理的目标。

企业目标包括总体目标和具体的目标。总体目标,包括企业的经营理念,价值观和经营战略决定等经营目标,营业收入,每股利润,市场占有率、安全生产等。财政目标包括销售收入,成本的费用,纯利润,现金流量等。遵纪守法,依法纳税等。具体的目标是与岗位的工作目标达到标准要求。具体的目标细分化、精细化测量,清楚的判断的程度。具体的目标和企业的技术标准,管理基准及定额标准往往融合在一起。企业的内部控制的时候使用的是更具体的目标。企业统合风险管理与目标是与传统的风险管理的是有区别的,是在企业战略的指导下制定的企业统合管理的总目标,对于企业的组织机构和各种活动的总目标分解,所有具体风险管理的目标,做到战略目标、总体目标、具体目标和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密切吻合;二要明确具体,将企业的目标/指标进行分解落实,形成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活动的具体目标,使员工们看的见、摸的着,随时可测评自我完成度、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影响。

2.3.2加强企业文化。

一个企业的风险管理必须和企业文化结合起来,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运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风险文化的建立可以有效预防风险,必须将风险文化作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组成部分,才能对企业进行有效的管理。也就是说,企业风险管理融入企业战略战术的决定和各活动中,是风险管理人们的一项的自觉行为。首先,了解相关企业的目标,通过政策、制度明确企业风险管理的态度、企业风险管理的目标和企业的合作原则等,提高员工个体的风险意识,将风险和文化意识覆盖到企业每个员工,提高员工的风险管理素质。更加规范员工的行为,使风险文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其次,形成企业统一规范的风险管理的语言,不同的人和部门,风险的看法和态度不同,例如通常财务计划部门把预定的差异看得很重要。通过教育训练员工知道什么风险,风险管理和企业的风险的类型和管理策略。企业应进行员工的法律知识培训,制定员工道德行为规范,形成高尚的企业文化,对于违法、违背诚实原则,造假等行为进行严厉制裁等措施。企业还应建立风险文化的培训,聘请培训机构对员工进行风险文化的培训,采取不同的途径,加强对风险文化的知识、流程等的培训,加大员工的风险意识,使员工对风险时刻保持警惕,恰当处理各种风险,从而规避风险,提高运营的安全性。

2.3.3建立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

董事会设置企业风险管理委员会,也就是人人都参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但是企业风险管理,需要企业全员参与管理活动,风险管理活动需要专业的风险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所以企业应成立相应的风险管理机构,除此之外,企业还应当建立专职部门或职能部门履行风险管理的职责,还应该建立审计委员会,负责风险管理的监督,提出评价体系,评估风险管理的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企业统合管理要求企业必须得到高层管理者的支持和参与,建立符合法律法规的法人治理结构,如董事会、股东大会、监事会等机构,使出资者和经营者明确责任和权利,使企业统合管理和企业战略一致。组织形式是多样形式可供选择。企业充分利用内部的风险管理者,要充分利用企业“外面的智慧”,即利用企业外部的风险管理咨询公司的专家的智慧。

2.3.4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系统。

全面的风险管理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的事,风险管理部门、其他的职能部门和风险管理委员会紧密合作共建企业的风险管理,特别是业务和风险管理人员组合起来有效地工作。企业建立的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该结构一般包括风险管理政策决定机构,风险管理职能机构和相关部门三部分。董事会风险管理的最高决策机构,主要的风险管理的信息收集各重大的风险管理审查和决定事项。设置董事会的企业,总裁办公室会作为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最高决策机构。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作为公司的风险管理议事机关,各单位的经理为单位的风险管理的负责人,本部门负责具体的风险管理,并最终就本单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向董事会报告。企业设立全面的风险管理组织,是全面的风险管理的组织保证。

2.3.5应用风险管理信息系统。

企业必须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大力应用先进科技工具,采用适合本企业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立信息采集、备份、整理、分析、交互等的规范,随时对信息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换代。比如建立erp/OA系统等。企业应从源头上确保录入数据信息的及时性、完整性等,不得随意更改信息,建立信息使用的审批制度,规定各部门及工作人员的职权。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对风险进行定量分析,对重要业务流程进行对发生的风险进行提前预警,为高级管理人员提供决策支持,可以及时调整方向,规避风险。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应当涵盖各个职能部门、业务单位部门,使得各个部门共享风险信息,共同应对企业内外风险,提高整体的效率。企业应对信息系统不断地进行维护和更新,确保信息系统本身的稳定安全运行,以便提高风险系统地准确性。企业应将内部控制制度与信息系统结合运用,实现优势互补,避免系统的单一和片面性,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

四、结语

总之,风险管理理论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在企业中发挥重要作用,企业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创造价值,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企业应从各个方面加强风险管理,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作者:崔伯平 单位:江苏中瑞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王学龙,郝斯佳.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在企业风险管理中的运用[J].财会通讯.2015(19).

[2]孙立.基于发展风险管理的内部审计角色探析[J].财会通讯.2014(13).

[3]季皓.国外企业风险管理研究综述[J].财会通讯.201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