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范例

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范文1

关键词: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案例启发;情境启发

法学教育的目的,既是使学生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更是使其具备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将灌输型、教条化、形式化的教学方式向引导型、实践化、开放化的教学方式转变,是我国近年来法学教育发展的一个基本方向,而在法学教育中逐步引入更加关注人的主体能动性、主体意识、主体精神和主体潜能发展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则是顺应这种变化的必然趋势。

一、对启发式教学的认识

启发式教学与其说是一个新的教育理论,不如说是一个古老教育思想的复兴。一般认为,启发式教学在东方的思想源头是孔子有关“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理论以及朱熹等人的注解,在西方的思想源头则可以追溯至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教学方式。就其共同点而言,两者都注重对话和交流,都重视从学生自己内部引发思考,获得智慧和知识①。围绕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学界展开了热烈的探讨。例如有观点指出,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从学生的知识基础、思想水平、学习水平、接受能力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教学启发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他们通过积极的思维、操作、演练,主动地获取知识和发展智能②。也有学者认为,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出发,采用各种生动活泼的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主动的获取知识、发展智能的一种积极的、双向的教学方法③。此外,也有学者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地位和学生的地位为依据,将教学模式划分注入式、讲演式、牧羊式、启发式这四种模式,指出了启发式教学在教育理念、教学程序与教学评价方面区别于其他三种模式的特点(见图1)④。学界有关启发式教学内涵的阐述各有侧重。总体而言,不同观点均承认,启发式教学是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启发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具体应用

启发式教学在法学教育中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这不仅是法学教育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也是解决目前法学教育实践困境的现实需要。首先,法学教育在属性方面具有双重性。法学教育既包括通识教育,又包括职业教育。从特点来看,当前的法学教育往往重通识教育、轻职业教育,重传授知识、轻实践训练,以致严重影响法律人才的培养质量⑤。其次,法律职业对象具有特殊性。国家的法律规定集中反映了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问题,从而具有高度的复杂性、抽象性和概括性,而法律职业的接触对象包括社会各个阶层、各种职业和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有着极为复杂的工作对象,这也要求从事法律职业的人员必须具备独立人格与独立思考的能力⑥。最后,法学学科知识具有综合性。法学学科的发展伴随着法学内部各学科的不断融合,也伴随着法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知识融合⑦。因此,学习法律的学生,需要对法律以外的多个学科有所涉猎,包括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哲学、历史学、生物学、伦理学,等等。而交叉学科的学习,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形成主动的学习习惯,才可能掌握多学科的知识。法学教育的启发式教学强调在尊重的教师和学生的主体性基础上,按照教学内容思维规律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形成教师精讲、个人学习、反馈总结的良性循环,建立适合法学教育的启发式教学模式流程。法学教育中的启发式教学方式,意在避免前面所提到的灌输式教学方法的弊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在教学中有意引导学生开展思维活动,在积极思维过程中去理解所学的知识,使所学知识掌握更为牢固,而且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深刻、灵活、广阔,能将所学知识联系的法学实践中去⑧。具体而言,法学教育启发式教学主要采纳以下几种方式:

1.问题启发

“疑问”是启发式教学的逻辑起点,“疑问”的产生源于教材、书本与学生认知之间的矛盾。法学教育中的问题启发可以采用“三疑教学法”,即解疑、激疑、质疑,让学生在解疑、激疑、质疑的螺旋式发展中增长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所谓“解疑”,就是教师对教材和书本上的知识进行解释,将新的观念传授给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原有认知之间的矛盾产生,引起学生对原有认识结构产生困惑,激发学习动机;同时还复习了旧知识,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⑨。启发型教师不但要善于解疑,还要善于“激疑”,也就是善于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疑问,把学生思维引到矛盾的焦点上,促使他们动脑筋。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抓住时机解疑,让学生在“山重水复疑无路”时,“柳暗花明又一村”。在解疑和激疑的基础上,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也就是要学会“质疑”,以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打破学生的原有认知结构。

2.案例启发

与其他人文学科不同的是,法学学科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应用性”特征。正因为这些特征,使得实践性教学在法学教学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在各种实践性教学方式中,案例教学始终居于关键地位。案例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选择典型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分析、研究,以锻炼学生法律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最早于1829年由英国学者贝雷斯试行于法律教学实践,此后一百多年来,案例教学法已成为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学院最主要的教学方法。经典的案例教学可以采用以下程序或步骤:一是案例选择与准备。选择的案例应当具有典型性、现实性和启发性等特点。同时,应当说明所选择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及其学习的目的,准备好相关理论知识。二是案例引入。结合理论学习的内容,向学生分发案例,明确案例讨论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采用客观还是主观方式进行讨论。三是个人分析。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法学知识积累,思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方法,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四是组织讨论。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发表个人意见,既可以以主观的、当事人的立场参与案例剖析讨论,也可以中立角度客观评述案例涉及的法律知识。五是结论发表。对组织讨论的内容进行综合整理,发表最后结论。六是教师讲评。教师对各组结论进行评价,着重检查分析步骤是否得当,论证依据是否充分等方面,而不用强求结果统一。

3.情境启发

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电化教学、角色扮演和多媒体技术等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法学教学过程,情境启发也应运而生。所谓情境启发就是通过创设一种问题情境,将法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解决问题,并在实践中进行总结、提高。情境启发有利于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也较好的呼应了法学教育实践性强的特征,因此成为普遍为师生接受、发展比较快的一种教学方式。目前比较常见的情境启发教学方法包括模拟法庭、法律诊所等。早在20世纪30年代,孙晓楼在《法律教育》一书中就“主张在法律学校里,应当设置一个完善的模型法庭,其构造与设备要和普通的法院一样,在演习的时候,都应当照诉讼法的规律进行。”现在我们常说的模拟法庭教学,一般是指在法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法庭角色,通过案情分析、角色划分、法律文书准备、预演、正式开庭等环节,来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整个活动过程的一种实践性教学方法。而法律诊所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法学院兴起的借鉴医学院诊所教育的一种法学教育模式:学生在“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为委托人“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这一做法是让学生以律师的身份为委托人提供咨询与服务,在法律事务的实践中积累法律职业技能,培养法律职业意识。2000年,北大、清华、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首批开设了法律诊所教育课程,拉开了法律诊所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帷幕。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习者往往是一个被动接收知识与信息的角色,而通过问题启发、案例启发、情境启发等启发式教学方式的运用,学习者的角色也会发生相应转变。在启发式教学情境中,教师与学生的主导性不断变化演进,学生将最终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这是启发式教学成功实施的主要要素,也是实施启发式教学的一个主要目的。由于法学学科的实践性、应用性特点,在法学教育中运用上述启发式教学方式尤其需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才能培养其思考的广度与深度,才能提高其对司法实践具体问题的考察、分析和解决能力。因此,在法学教育中,无论是采取问题启发、案例启发,还是采取情境启发的教学方式,能否以恰当的方式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其中的关键。

三、启发式教学带来的挑战

与传统的注入式等教学方法比较,启发式教学方法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作为一种创新式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有赖于教学环境的改善和教学主体的投入,会对原有教学体系的多个方面提出挑战。一方面,启发式教学对教师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启发式教学是师生互动式的教学,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都需要独立思考和主动学习,特别是法学教育的实践性特征更要求教师具有较好的实践经验、实际操作能力以及课堂掌控能力,但是从目前法学高等教育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来看,大部分是纯理论的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很少兼具理论与实践的双重能力,往往难以适应启发式教学的要求。为了应对这一问题,在教师队伍的构建上,要同时注重教师“走出去”与法律从业人员“请进来”:一方面,应当积极创造条件使高校法学教师更多地接触实践、更好地了解实践,例如鼓励教师到司法实务部分(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挂职、实习,鼓励教师兼职各类诉讼案件,等等;另一方面,应当广泛邀请律师、警察、检察官、法官等法律从业人员,到学校担任客座教师,讲授实务课程,并由他们担任校外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习与实践工作。另一方面,启发式教学需要创新的教学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是教育模式的关键组成部分,具有激励、监督、管理选拔和推广等多种功能。与启发式教学相匹配的教学评价标准,不应该是单一、片面的考试分数评价方法,而应该是涵盖课堂讨论、案例分析、实践质量等多个因素,结合教师评价、自我评价、讨论小组评价等多方评价的综合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因此,需要创新构建灵活多样的、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多层次综合教学评价体系,加强启发式教学的后管理。此外,启发式教学需要更好的教学条件进行保障。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学的实践性、操作性,其与传统教育模式所需要的教学条件相比往往具有投入更大、成本更高的特点。以模拟法庭、法律诊所为例,一般需要设置专门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经费不足等问题限制了这些教学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因此,启发式教学方式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与推广,需要国家继续加大对法学教育的财政投入,同时也要求学校积极争取司法实务部门、企事业单位以及民间团体机构等各类型社会资源的支持。从外界支持的内容来看,不仅是经费投入方面的支持,也包括实践部门在师资、案例来源等方面的支持。

四、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范文2

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情感表现力,现代音乐的推广已经成为了现代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声乐教学是我国音乐教学中的重点,开展声乐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工作的不断推进,民族音乐和美声音乐在我国的高中教育和大学教育中有所发展和普及。推广民族音乐可以极大地促进我国当代音乐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当代国民人文素质的提高。因此,推广民族声乐和美声音乐等乐曲形式,逐渐成为我国推广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声乐教学的特点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声乐启发式教学发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

声乐教学;启发式;教学改革;具体模式

前言:

中国民族声乐以其灵活多变、清新婉转的唱法为我国音乐事业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浓厚的文化积淀。欧洲的美声唱法以其高亢和悠扬的曲风为我国声乐启发式教学课程注入了一剂清新的力量。在声乐教学中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坚持先易后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逐渐掌握音乐学习的精髓。

一、声乐教学启发式训练中的前期培养

在前期的训练主要任务是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歌唱与呼吸原理。在发生原理的教学中,让学生逐渐掌握正确的歌唱姿势,在简单的发声训练中能够感受到呼吸肌对气息的控制、逐渐感受喉咙的打开及声气相结合。在前期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了解基本的歌唱呼吸原理,从发声原理的讲解入手,让学生逐渐地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并且深入理解发声原理与学生声乐表演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和表演风格。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还应该对共鸣原理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打开自己的共鸣腔,从共鸣训练的科学化方法入手,让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音乐养成体系。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能顾将理论联系实际,在简单的发声训练中能够初步做到气息与声音的支持,保持喉咙的打开、声音位置的统一。学生在将喉咙完全打开之后,在着重训练培养学生提高声音响度、保证声色优美的过程入手,让学生的声音位置的掌握更加准确。声乐教学不仅应该强调对于学生中声部、低声部声音强度的训练,还应该强调对于学生高声部歌唱教学的训练,让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活动中整体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学生能够在自然声区、中声区内演唱简单的歌曲,然后慢慢的开始学习演唱《牧羊姑娘》等声乐演唱比较悠长、嘹亮的音乐表现训练。

二、中期训练强化学生对不同音乐类型作品的把握和理解

(一)培养学生对民族声乐的热爱

音乐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一直处于相辅相成的状态,音乐来源于生活、取材自生活,所以音乐作品也要恰当地反映时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状态和社会的发展状况。自古至今,音乐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衍必不可少的部分。古代中国人使用笛子、芦笙、缶、古筝等乐器来奏乐,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这种演唱方法真实而自然,声音比较贴近自然,具有很强的说唱性,常常结合地方方言的表现形式,运用原始的演唱方法将声音与语言紧密结合在一起,强调叙事性,适合普通大众演唱,通过其亲民的特点表达出群体一定的个人情感。在声乐训练中强调对于学生声音敏感性的培养,让学生对音高、音色、节奏和结构的敏锐程度都能够同步提高,培养学生对美感深浅不同的体验。

(二)强化学生的声乐表达技巧提高

在现代化的启发式声乐教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强化气息的控制和训练,可以让学生学习一些古代的音乐表现曲目,通过对学生的声乐训练面进行提高,让学生对声乐学习的理解更上一层楼。在强化型的训练活动中,逐渐培养学生对于自身发生区域的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强化对于低声区、中声区、高声区的训练,让学生能够将喉咙的打开及声音、气息的训练更加娴熟地结合子啊一起,从而在声乐表现活动中做到游刃有余。在曲目训练中,可以让学生在积极的训练中能够基本完成歌曲《花非花》、《摇篮曲》(舒伯特)的相关演唱活动。

三、后期训练启发学生掌握典型的声乐表现方法

在学生深入理解了发声训练与个人身体条件培养之间的关系之后,让学生去接触一下西方声乐的表演与教学训练,让学生的声乐学习水平能够更快地上一个台阶。众所周知:欧洲的美声唱法却比较注重声音技巧的把握,通过音域宽广的高音演唱,将真声和假音糅杂在一起,具有音乐演唱表演技巧上灵活多变的特征。美声唱法对于个人的嗓音表达基础条件要求比较高,在演唱的过程中,需要演唱中调动自身的肺活量,将身体内部的共鸣腔体整个调动起来,这种美声唱法本身有自己在表达方式上的突出特色,在学习和掌握美声唱法的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歌唱者的旋律感和节奏感,还能够切实地提高演唱选手共鸣腔的音域和歌声的响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共鸣原理之后,在发声训练中熟练地做好将共鸣腔体的打开与声音位置的统一。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继续巩固和强化上述所列的基本理论的知识,强化日常性的技能训练活动的开展。学生应该逐渐接触并且能够完成歌曲《渔光曲》、《问》等高强度表现形式的歌曲训练课目。

结束语:

启发式声乐教学活动强调对于学生的认知型培养,让学生对音高、音色、节奏、结构、敏感性、反应力、表现力等多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在先易后难的启发式教学活动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音准和稳定性,其次培养学生通过自我调节表现出音色柔和优美或者刚健壮美的音乐表演。

作者:潘杰华 单位:广东肇庆学院

参考文献

[1]金铁霖,徐天祥.民族声乐教学的现状及创新--金铁霖教授在"2005全国民族声乐论坛"上的学术报告[J].中国音乐,2005,(4):26-30.DOI:10.3969.

[2]李首明.关于构建科学、合理的声乐教学模式的探讨——高校声乐教学改革的一些设想[J].中国音乐,2007,(3):140-143.DOI:10.3969.

[3]林妮.论广西少数民族音乐元素与高校声乐教学的结合[J].学术论坛,2012,(6):213-216.DOI:10.3969.

启发式教学范文3

书法艺术作为我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形式,具有非常浓厚的传统民族特色。所以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以及所具有的文化背景进行教学改革。高校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摸索,通过深入了解和多角度的审视,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不断培养对于学习书法艺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书法艺术真正走入他们的心里。

关键词:

书法艺术;启发式教学;想象力

随着人们对于人才综合能力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我国各大高校中开始被普遍推广,而且逐渐被应用到各个学科。书法作为我国高等院校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成果一直以来都受到很大程度的重视。通过书法学习,能够培养学生们的审美能力,以及书写的能力,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书法艺术自身的特点,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在学生对书法艺术进行系统欣赏的过程中,给予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书法艺术的美妙。

一、高校书法启发式教学的意义

启发式教学模式对于高校所设置的各个学科都非常适用。在书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高校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他们已经具有的知识储备和对书法艺术的认知能力,把传统书法教学模式中不利于学生接受的部分进行不断的创新和改进,对他们进行德育以及审美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一种创新的思维模式。高校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注意,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书写能力,还要让他们懂得掌握书法艺术中所运用到的多种技能。通过对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意境进行分析和体会,充分感受到书写者所表达出来的个性与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让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

二、高校书法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让教师在教学时,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对学生进行不断的启发和引导,充分调动起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形成一种开创的思维方式,真正学以致用,不断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德育品格。

1、通过启发式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高校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书法教学的过程中,还要把书法艺术与德育教育充分结合起来,比如让学生在对书法进行临蓦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什么是“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还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上书法大家们的事迹,对他们的行为和品格进行评判和学习,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艺术的熏陶,让学生形成自己的一套书写风格,还要引导学生把人品与书品充分的结合起来,让自己的修养得到更加全面的提高,对自己的行为和性情进行一个良好的改善,拥有独特的个人魅力。

2、通过启发式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高校书法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教授给学生书写的基本技巧以外,还要向学生传递一种对美的热爱之情。优秀的书法作品中蕴含着很多丰富的信息,可以同时拥有画的灵动和诗的韵味,以及舞蹈的飘逸,还有歌曲的悠扬。所以,高校书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充分感受优秀书法艺术作品中这些丰富的美感,真正领悟到它的优美与高雅。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特独的东方艺术形式,受到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滋养,展示出了中华民族所独有的精神气质,在世界各国艺术中独树一帜,拥有了不可动摇的地位。高校教师在日常授课中,要通过对字体结构和传统文化的讲解,引导学生充分理解字体本身所具有的结构之美,和字贴中所表达的内容,体会到整个字贴所展现出来的形式之美以及内涵之美。

3、通过启发式书法教学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高校教师在进行书法教学时,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读贴,对字体的结构进行揣摩,更好的理解书法中的书写概念,通过体会什么是横鳞,什么是护尾等,让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学习者不断加深对不同书法结构的印象,还能够养成对事物进行积极思考的习惯,让想象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书法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书写练习来锻炼自己的想象力。书写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的方式在心里事先对字体的结构进行一个大体的构思,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书写的时候能够一气呵成,做到自然流畅。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和启发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所要书写的字有一个正确的构思,了解书写时的注意事项,养成一个事先构思的习惯,带着思考进行书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书法的各种书写技巧,让想象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三、在启发式书法教学中需要加强的方面

1、让学生的学习空间更加自由

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教师放在主导的位置,很难发挥学生对于书法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想象力的发挥。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通过启发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的主动性,拥有足够的学习自由度,在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内展示出自己的创作能力。同时,教师在授课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对于不同的书法形式,表达出自己的见解,加强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对于同一篇字贴展开讨论,通过交流对自己的感悟进行不断的开拓和补充。

2、加强对审美教学的重视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还需要注意的是,高校书法教学的重点已经从基本的书写技巧转变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了。所以,教师在授课时,可以充分利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在对历史上有成就的书法家和优秀的书法作品进行讲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于所讲解的内容进行不断的思考。通过这样的方式充分调动起学生对于书法欣的赏热情,和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带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像参加书法展或者去历史古迹等对一些书法真迹和碑文进行观摩学习,这样的方式能够充分打开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书法的品位和鉴赏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四、结语

高校书法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很多高校都很重视对于学生书法鉴赏能力的培养。高校书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审美能力,让学生掌握多种书写技能和书法知识,在书法艺术的熏陶中形成一种良好的道德品质。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学习到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深刻的文化内涵,提高自己的文化与道德修养,成为一个真正有能力有担当的人才。

作者:王艺璇 单位: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波,梁晖,李广松等.念动训练法在书法教学中的实验研究[J].大家,2010,(8):149-150.

启发式教学范文4

启发式教学法,就是运用各种教学手段,采用启发诱导的办法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启发式教学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并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启发式教学不仅有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体系,启发式教学还是一种教学原则和教学观的直观体现。我们可以把启发式教学灵活应用于管理学的日常教学活动中,从而实现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从而促进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引导,教师在启发式教学应用过程中,承担着将书本和自己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任务,这种知识的转化虽然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能够实现,但灌输式教学法应用于管理学的知识转化过程中是低效的。我们在管理学教学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掌握书本和老师传授的知识,并促进学生将知识自行转变为能力,最后实现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

1.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教学诱导教学法中的渗透

诱导教学法使一种将启发式教学法和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诱导教学法应用时,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和整理,进而从教学内容中提炼出能够用于诱导教学的内容,通过教师在灌输教学法实施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点拨、启发并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从而实现学生知识的提升、能力的发展。诱导教学法需要教师在传统教学方法中找准问题切入点,并适时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索来寻找答案,然后再由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实现教学效果的强化。诱导教学法其实施的根本原理就是启发教学在管理学教学中的渗透,在教师进行诱导教学中启发教学法渗透时,可以运用举例、比喻、对比等方法指点学生思路,并让学生进行自主性的思索和学习,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管理学教学中的抽象概念,并最终将所学到的知识归纳整理成体系,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诱导教学法中的渗透,能够有效提升传统灌输式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灌输式教学法虽然有一定的弊病,但这种教学方法却能够准确、高效的将概念传授给学生。利用启发式教法的诱导教学法,更是能够在管理学的理论教学中实现对概念的进一步阐述和解释,从而提高学生对枯燥的管理学概念的学习兴趣,并提升他们对管理学概念的理解,促使他们掌握管理学的理论和概念。启发式教学思想在诱导教学法中还能将理论和概念具象化,提高学生对概念的应用能力,而对概念的应用正是教学任务完成的具体表现,因此,启发式教学应用于管理学诱导教学法中能够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2.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讨论教学法中的渗透

讨论教学就是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针对某一知识点或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并提高其知识应用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讨论教学法能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在讨论中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管理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其教学目的是为社会培养管理人才,因此管理学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工作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管理学中,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教学法大致包含设计问题、提供资料、启发思路、得出结论四个环节,讨论教学法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设计教学问题,并提前将问题交给学生,给学生准备的时间,在课堂开展教学活动时,先将教学资料提供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展开讨论。在讨论中,教师要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促使学生的讨论能够向着教师设计的方向发展,讨论结束后,让学生对讨论内容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最后由老师进行整体点评。讨论教学法的四个步骤中,无论是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思路阶段都包含着启发教学的思想,通过启发教学思想的应用,才能设计好启发教学的内容,从而让学生向着教师设计的讨论方向进行发展,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3.启发式教学在管理学案例教学法中的渗透

案例教学是“管理学”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方法。采用案例教学,学生要有针对性地运用理论知识去分析问题,这时,他不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通过案例教学,不仅煅炼、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使学过的理论知识得以理解和巩固,对所学过的知识能记得更牢。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将部分现实生活和管理实践引入课堂,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身临其境地面对一系列管理事件和问题,这样,管理案例教学实质上为学生提供了把学到的管理理论知识用于管理实践的一个绝好的机会,有效缓解了学生接触管理实践难的矛盾。案例教学法作为管理学教学先进的教学方法,实现了将启发式教学思想使巧妙的融入其中,因此,案例教学法正是在启发教学的核心思想中发展深化的,启发式教学的渗透体现在案例教学法的方方面面,并实现了较优的教学效果。

三、结语

启发式教学范文5

启发式教学的教学原则主要是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对学生的创新思维、主动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和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人体解剖学;启发式教学;教学方法

人体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学科,在医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正如恩格斯所说“没有解剖学,就没有医学”。它具有内容繁琐、名词术语多、抽象难记忆、实验性强等特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难度[1]。因此,应从加强改进解剖学教学方法着手,将解剖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在传统的解剖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为注入式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完全听从教师的要求、组织与安排进行学习,学习依赖性较强。同时,学生因为被动接受知识,也会表现出思维不活跃以及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这样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启发式教学主要是对学生的思考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故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由被动式接受知识转向积极探索学习。

1启发式教学的内涵和特点

1.1启发式教学内涵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的内容和目标,以学生的心理特征、年龄、认知能力、知识基础等为实际的出发点,采用生动活泼的方法,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其主动获取知识,是双向教学方法的一种[2]。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为核心,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其强调学习的主体为学生,将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进行结合,对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进行统一,注重学法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学生学会学习。

1.2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启发式教学在教学目的上不局限于对知识的传授,主要是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学模式上,启发式教学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目的以及教学对象的不同,灵活运用各种教学要素,教学手段形式多样。启发式教学不管采用何种形式进行教学,其宗旨均是强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的活动中。启发式教学可以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促进实践能力以及思考能力,使其积极利用自身已有知识解决相关问题,增强探索精神以及创造精神[3]。启发式教学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为民主合作式,可以在融洽的环境中进行交流和沟通,共同获得探索、求知以及解惑的乐趣,达到教学相长。

2启发式教学的应用

2.1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解剖学中有较多的描述性语言,内容较为枯燥、抽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增加其求知欲望。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解剖学绪论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主要目的是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激发,增加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目的性和积极性[4]。绪论是整门课程的开篇部分,主要是高度概括课程的总体情况,使学生对课程有初步的认识。教师可以引用日出生活的例子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或发表见解,之后引入学习相关的解剖学知识。例如:用立正姿势引入学习解剖学姿势,以垂直线引入学习轴和面,以亲自鉴定引入学习人体的组成等等。这样可以让学生体会到解剖学与自身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课是为了更好地引入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欲望和主动性,促进思维,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效果而采用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活动,是教学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教师在每个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恰当运用好导课活动(通常,在解剖学教材中都有导课内容),可以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学泌尿系统时,可利用人每天排尿量或肾炎患者病例作为导课等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剖学内容抽象枯燥。教师在教学中若平铺直述照本宣科,则会令学生感觉乏味,不能提起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解剖学授课过程中应积极采用生动形象的动作、幽默的语言、活泼融洽的气氛来增加教学的趣味性,引发学生对解剖学的学习兴趣。例如,讲授脊神经时,可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给手部“化妆”来显示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皮支在手部的分布,既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还可模仿臂丛、骶丛分支损伤的表现,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

2.2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启发式教学主要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启发式教学的实施方式较多。在解剖学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合理采用相关的教学方式以达到预期效果。

2.2.1设问法

精彩的设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为活跃状态,以积极探索的态度进行学习。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合理控制问题的难度及数量,从而更好实施以设问法进行启发教学。例如,心脏停止跳动,人为什么会死亡?启发学习心脏的内容。肝硬化的患者为什么会吐血便血?启发学习肝门静脉系统的内容。内囊出血的患者为什么会出现三偏症状?启发学习内囊及传导通路的相关内容。

2.2.2比较法

具有认识及辨别事物的特性,可以对事物的本质进行认定。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时,通过整理归纳教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表述能力,启发学生找出教学内容的异同点,提高记忆效果。例如,上肢骨与下肢骨的数目、上肢关节与下肢关节的结构特点、左肺与右肺的形态、左肾与右肾的位置、左心腔与右心腔的结构等内容都可用比较法进行启发教学。讨论法可以较好地对学生的思维活动进行启发,活跃课堂气氛,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5]。讨论过程中,可把相关的临床病例、日常知识与解剖学知识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积极讨论,以启发学生思考、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以打羽毛球动作为例,启发学生讨论学习关节的结构和运动。以人要摄食、排便为例,启发学生讨论学习消化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呼气、吸气动作为诱导,启发学生讨论学习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还可利用上述设问法的例子启发学生进行讨论学习相关内容等等。

3小结

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的发挥,而且同时可以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维,提高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解剖学的教学效果。在解剖学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启发式教学的特点以及人才培养的要求,积极推广应用启发式教学,以提高解剖学的教学质量,为培养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打好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文苑 单位:广东省江门中医药学校

参考文献

[1]李辉,吴振宇,李金莲,等.在人体解剖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启发式教学[J].解剖学杂志,2015,38(2):241-242.

[2]王明丽,林波,程相树.系统解剖学以授课为基础和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比较[J].解剖学杂志,2014,37(4):564-565.

[3]谭刚,吴刚,蒋徐丽,等.互动式局部解剖学教学对医学生专业素质与能力培养的影响[J].解剖学杂志,2015,38(6):755-757.

启发式教学范文6

一、启发式教学的定义

启发式教学即以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规律为依据,结合现有多样化教学手段,在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中实现知识点的全面传授,其强调将学习的主体地位还予学生,在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探索的过程中掌握认知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根据课程特色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的设定应以学生相关素养、技能的培养为方向。根据Photoshop的功能特色来设计教学目标,有利于学生掌握重点技能。Photoshop的专长在于图像处理,它的特色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平面印刷品。如图书封面、招贴、海报、广告摄影的后期修整。二是影像创意。影像创意主要是利用Photoshop图形处理技术,通过对现有图层、工具等重新组合或有目的地处理,实现完整明确的内容传达,以达到原本图像与创新性理念的充分融合。三是网页制作。Photoshop图像处理技术作为网页图像处理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在网络应用技术逐渐普及的过程中其网页制作方面能力的培养意义也逐渐突显。四是三维场景后期制作。建筑效果图中人物与配景的颜色常常需要在Photoshop中增加并调整。五是界面设计。软件作为计算机的主要构成,在计算机应用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利用Photoshop处理技术进行界面设计可以在保证软件功能的同时提升其美观度和逻辑性。根据Photoshop的特色功能,从学生的兴趣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在授课过程中展示它的制作过程及效果,让学生体会到理想的创意设计可以通过这个软件的某些功能实现。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发学生好奇心,并将这种求知欲与好奇心再转化为教学目标。而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究的兴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所掌握知识的价值,学习此门课程离不开创新意识。因此,教学目标的定位要结合课程特色,着眼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理解深入掌握此项技能。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启发诱导的过程

教学中新的知识点的引入是启发诱导的关键。如何把学生吸引过来,对新的知识点产生兴趣,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启发诱导。因此根据学习内容,教师应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学生引入新的学习领域。每一个效果图的制作,都将通过各个功能逐一实现,每个功能的掌握,学生必须做出努力。学生受个体求学经历、家庭背景等因素的影响,对相关知识的掌握和应用的情况必然存在差异,因此教师要因材施教,不让他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如从最简单又出效果的照片修饰开始,通过一系列操作使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师再进一步有意识地利用启发式教育使学生自主完成相比更有难度的任务,使学生从被动转为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生个体对知识点的学习理解,也有利于有效学习氛围的搭建。

四、结束语

启发式教学范文7

启发式教学在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孔子。他在著作《论语》中对此做了经典总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论语•述而》篇),指的是只有在学生无法想通的时候才能去开导他,只有在他想说却无法用语言说出来的时候再对其进行点拨。此观点是对其最完美之解释。之后的《学记》也对此做了解释,即老师要善于启发诱导:以为学生指明方向代替逼迫他们前进,鼓励学生积极进取,让学生自己独立钻研,只有这样,师生关系才能和顺,能做到以上三点,才可以说是善于引导。西方对此理念的探索也有漫长的过程。苏格拉底的“产婆术”精妙点是他反对将知识痛快地呈现给学生,主张的是在教师点拨的情况下,学生主动去揭示知识。西方各国的教育均受到了此方法的影响。柏拉图在苏的思想基础上,形成了“对话模式”:教师采用对话的形式教学。接着,杜威提出关于启发式教学思想的论断: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他运用唯物主义思想,把启发式教学思想贯彻到实际学习中,形成了影响力极大的“做中学”理论。综上所述,以上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都是将学生摆在了主角的地位,而不是自己独掌教学的生杀大权,这就体现了启发教学的核心即以学生为本位。有关它的内涵始终莫衷一是,很难定于一尊。本研究认为,启发式教学是教师以学生实际情况、教学任务、学习规律为依据,加以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先进思想和理念。因此,在现代大学教学中,教师要恰当把握该理念,不能再像初高中一样一味地灌输知识,而应以学生为主角,以学生的学习及认知能力为基础,结合学习内容及教学目的,采用引导启发方式为教学增添活力,让学生主动学习,以增长知识,提高能力,促进和谐健康发展。

二、从实践层面分析

温总理曾提出高校应大力推进启发式教育,由此可知,启发式教学在大学里是重中之重。此研究在以上关于启发教学的理论分析基础上,从策略这一方面深入研究在大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有效实施启发式教学。

(一)转变观念,将学生摆在主角的位置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教师仍旧将大学生当做知识的容器,不顾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讲课枯燥乏味,使得大学教学死气沉沉,毫无生机可言。而启发式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三中心论,教师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投入大量时间和心思,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改变,即由接收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中的主角,卸掉了传统教育带给他们的枷锁,同时,教师的地位由教书匠转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智力的开发者,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学习,整个教学过程生动活泼且有意义。然而,必须明确的是,注重学生的主角地位,并不意味着忽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卓越的启发教学是师生间的相辅相成,在大学里安排的各项活动都要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出发,况且大学生已经具备较高的思考与判断能力,如若加上教师善于选择、运用启发引导,学生就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二)提高学生疑——思——引三方面的水平

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渔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只有拥有一根“点石成金”的手指,才能不滞留于现状。根据孔子的观点,启发教学思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创造愤与悱的气氛。从大学生的各方面特点分析,创设这种氛围主要从疑——思——引三方面着力。疑是创新之开端,所有进步均是以怀疑为导火线。我们说,技能的熟练只是暂时解决了困难,但并不是所有问题的通行证,要解决问题并有所创新就必须具备怀疑的能力,必须有创造性的思维和独特的想象。所以,教师的任务不仅是解疑,还要使他们树立可贵的怀疑精神。孔子曾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疑不思,永远无法获得真理,因此,教师还要培养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要起到指引的作用,不能把学生扔在一边任其学习,要在适当时机进行指引启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大学生能以高度的自觉性、主动性将课堂配合的完美至极,彻底改变了死气沉沉的大学课堂,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三)优化教学评价策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

小学至高中均是师评生,大学则是学生评师(次数极少),窄化了评价就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在高校里,应采取丰富的评价形式,如自我评价、生生评价、师生互评等评价形式,从而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的形式,为大学教学增添新鲜活力。教学评价具有检测、完善、鼓励的作用,因此,教师的评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着重大的作用。同时还要注重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并用,注重过程,在每一阶段都能获得相关信息以便及时纠正和完善教学。

(四)政府及高校鼓励、教师重视

广泛、有效地运用启发式教学离不开政府和高校出台相应的鼓励政策,如政府资助高校代表团参观国内外成功运用启发理念的高校,并将相应内容形成理论,使之不断流传;组建高校启发教学科研团队;各大高校间、同一高校的教师之间针对启发教学定期组织研讨。对教师而言,首先是转变思想,从自身寻找契合点。

1.坚信有志者事竟成。

启发式教学在实践中确实有很大难度,但不是坚不可摧、攻不可破,正确的思想意识具有指导作用,所以,高校教师首先要跳出思想桎梏,放平心态,在教学实践中保持开放的态度,勇于探索,敢于创新。

2.理论与实践结合。

启发式教学范文8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影响广泛且历久弥新的教育理念.针对高等几何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初步探讨了如何在高等几何教学中的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等各个环节合理有效地应用启发式教学.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高等几何;射影几何;二次曲线

启发式教学是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促使他们学习的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它是一种古老的教学思想.我国的大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言简意赅地揭示了启发式教学的观点.而思想家苏格拉底在古希腊时期创立的“产婆术”开启了西方启发式教学的先河.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教学经验的积累,启发式教学也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在当前的教学领域中仍具有极强的优越性.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1]:(1)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时,可有意寻找一些既能结合所学知识又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2)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思想,其目的是通过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独立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去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逐步培养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有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沟通氛围.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同,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类比联想、比喻联想和研究争论,教师和学生还可以进行互相启发、互相影响的良性互动.高等几何是初等几何的进一步深化,被各大综合高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的数学专业列为重要的基础课之一.但该课程涉及的知识面较广,内容庞杂且难懂,因此其“难说难教”之说由来已久.启发式教学能培养学生对高等几何的学习兴趣,建立抽象思维模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能使该课程易学易懂.基于此,本文将从高等几何目前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出发,初步探讨在高等几何教学中的备课、课堂教学及课后等各个环节如何合理有效地应用启发式教学.

1高等几何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几何是对空间进行描述的一种有效工具,是数学中最为直观、具体且与现实生活最为贴近的一门学科.高等几何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数学知识、思想与方法,是几何发展过程中最富特色的部分,主要组成内容是欧氏几何理论、仿射几何理论、射影几何理论以及非欧几何理论,且变换群观点和公理化思想纵横贯穿其中,在我国师范院校数学专业课程中处于基础地位[2].掌握好高等几何的内容对培养学生的几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等几何不同于传统的欧氏几何,具有自身的抽象性,因此不易理解.此外,由于近年来的课程改革减少了教学课时,再加上教师和学生方面的主客观原因等让高等几何的教学面临很多问题[3].

1.1根深蒂固的欧氏几何思维

欧氏几何是直观的,而高等几何主要研究的射影几何理论引入了理想元素(或称无穷远元素)与复元素,使射影几何从直观进入到抽象.如在射影几何里两条平行线相交于无穷远处(称为无穷远点),而无穷远点的轨迹是一条无穷远直线,且在射影变换下不保持线段的长度与角度的大小等度量性质,这些与传统的欧氏几何理论是非常不同的.这对于从小学到高中都在学习欧氏几何知识,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欧氏几何思维模式的学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

1.2教学进度快、

“授之以鱼”教学法及知识结构不完整高等几何课程内容丰富、抽象,在有限的课时限制下,多数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只有采用“满堂灌”教学法,“授之以鱼”,很少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这样导致师生间缺少交流,学生少有时间主动思考,只能被动接受,导致教学分离.此外,由于课时较少,教学进度很快,许多蕴含启发性思想的定理也往往一带而过,如帕斯卡定理与其对偶定理———布利安桑定理的特殊情形,它们虽易于理解却不易证明,这些特殊情形的证明不仅蕴含着射影几何的核心思想,而且有利于学生更清楚地理解二次曲线理论.最为困扰的是高等几何中有些核心内容讲不完,甚至完全没时间讲,这使得学生对高等几何的认识理解不全面,导致知识结构不完整,这不利于学生奠定基础,形成完善的数学知识系统与建构数学思想.

1.3忽视与中学几何的联系

高等几何与中学几何联系非常密切.中学几何学习的内容是欧氏几何,研究的问题往往比较直观,但其是所有几何的基础.中学几何中的概念与处理问题的技巧对高等几何的学习影响深远.高等几何虽然比较抽象,但内容和方法往往可以从中学几何中找到根源,是中学几何的深化,如无中学几何,高等几何就是空中楼阁,无从谈起.然而,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很少由中学几何一步步引申到高等几何,以及将高等几何中的某些结论在特殊情形下导出中学几何中的经典结论.这种只专注高等几何知识的系统性、严谨性,而忽视与中学几何联系的教学方法使得高等几何成为无水之源,无木之本,不利于学生建构数学知识体系,尤其为师范专业的学生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犯绝对化的错误埋下了隐患.

1.4重知识,轻思想

传统的教学模式仅按照“公理、定义、定理、证明”的步骤去推理演绎,而对于概念的形成、定理的发现、公式的美妙之处以及理论的艰难发展过程往往只字不提,对课程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最多仅是一带而过,更不会采用启发式的方法教学,这使得课堂往往枯燥乏味,学生难于理解,只能死记硬背,慢慢地可能对这门课丧失兴趣,甚至厌恶.同时也不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建构有效课堂.

2具体教学策略

针对当前高等几何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以启发式教学理念为指导,从以下教学环节提出一些改进策略,尝试以此来提高教学质量.

2.1备课中体现启发式教学

能够有效利用启发式教学的前提之一是在备课中体现启发式教学.故备课中不仅要求教师非常熟悉教学内容,而且还要较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因为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是确定的,而学生基础有好坏之异,接受能力有快慢之别.教师应掌握这些具体情况,准确预料到在授课过程中哪些知识点是学生不易理解的,才能围绕教学目的做到恰到好处地对学生激发疑问、启发诱导、促其深思,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完美地利用启发式教学.在此过程中学生也将感受到不同程度的学有所获,并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2.2课堂中体现启发式教学

实施启发式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而启发式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学习.启发式提问是最富有成效的方法之一,它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知识贮备精心设计难度适宜的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提问.以达到让学生“乐学、会学”的目的.同时还可渗入故事启发、直观启发、类比启发等不同的启发方式进行教学.在此笔者以在高等几何教学过程中的实例来具体阐述如何在课堂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方法.(I)为了消除学生对高等几何这门课枯燥乏味与难教难学的根深蒂固的误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介绍一些这门学科的有趣发展历史及美之所在.如射影几何如何为绘画艺术提供理论支撑,及把对射影几何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笛沙格、帕斯卡、彭赛列、蒙日等人物的传奇故事串讲在课堂中,这会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II)一般情况下,教师在讲射影几何中著名的帕斯卡定理与其对偶定理———布利安桑定理[4]时,先给出定理,再画出图形,然后开始证明定理,少让学生参与其中.但如果让学生自己画一些特殊的图形感受一下这两个定理的奥妙,不但让学生印象深刻,而且教学过程也会事半功倍.(III)二次曲线理论是高等几何中研究的重点,是中学圆锥曲线的深化.按照代数中根的判定定理容易判断非退化的二次曲线与无穷远直线有3种位置关系,分别称为椭圆、抛物线与双曲线,其几何图形依次分别为图1中的c1,c2(与无穷远直线l∞相切)与c3(与无穷远直线l∞有两个不同交点)[5].但这种方法虽然易于解释,却不易理解图形为何如此,笔者发现众多学生仍不明白为何抛物线与双曲线会形如图1中的c2与c3,这是因长期以来受中学几何中欧氏圆锥曲线图形的束缚,我们这里仅给出双曲线的几何解释.图2中的(a)为我们熟知的双曲线标准图形,设直线l1与l2为该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在拓广平面中,双曲线与其渐近线相交于无穷远点,如图2中的(b)所示,设双曲线的左上支与l1相交于无穷远点P∞,而双曲线的右下支与l1也相交于无穷远点,又因一条直线只有一个无穷远点,故以上两无穷远点实为一点,即l1的无穷远点P∞.这说明双曲线的左上支与右下支通过无穷远点连在一起,可以进一步形象地理解为双曲线的左上支一直向上走会碰到无穷远点P∞,通过P∞继续向前走即为双曲线的右下支.同理,双曲线的左下支也与右上支通过无穷远点Q∞连在一起.这时就可理解为何双曲线是形如图1中c3的封闭曲线了.(IV)此外,教师还可以积极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如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具体的图示、模型、动画演示等直感性很强的示例,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冲击,以此对学生进行直观性启发,以便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材料,进而让学生感受射影几何的神奇与美妙.

2.3课后体现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要求教师应该在课后精挑细选一些具有启发性的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避免对知识点机械重复.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启发引导,借此进一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3总结

高等几何课程不仅仅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完整的几何公理体系及处理相关问题的技巧,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及空间想象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逐步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故启发式教学是一种非常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韩龙淑,王新兵.数学启发式教学的基本特征[J].数学教育学报,2009,18(6):6-9.

[2]王继顺,周明旺.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等几何教学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104-105.

[3]李雪珊.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策略初探———以《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为例[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2):152-155.

[4]梅向明,刘增贤,王汇淳,等.高等几何[M].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