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法范例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1

学习《C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软件设计方法并熟悉软件开发工具,从而熟练使用此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求知欲,文中以教学中涉及到的基础知识为案例,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微视频为核心,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说明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微视频;启发式教学;主动性;C程序设计基础

0引言

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在给学生上“最大的麦穗”一课时,将学生带到麦田,让学生从麦田一端走向另一端,找一根最大的麦穗并只许前进不许后退,直到麦田的尽头学生都在迟疑、纠结、挑拣,一再错失良机,此时苏格拉底进行引导,使学生们自己悟出了要把握时机的道理。一个普通的麦田,一个简单的任务,经过教师的巧妙设计就成了魅力无限的课堂。课堂中,学生占据了大部分时间,而教师仅作为配角对学生进行启发使其有所领悟。由此可见,教师的“教”不在于教多教少,而是在于如何“教”,能否采用正确的方法。

1以微视频为核心,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微”即微小、碎片化,微视频泛指时间很短的视频短片,内容广泛、视频形态多样,涵盖小电影、纪录短片、DV短片。在此是由老师制作的将《C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诸多知识点逐步细化为多个微视频且每个视频都遵循注意力10分钟法则,在3~8分钟的时间范围内讲清某一个知识点,使用视频资料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支持在线播放、下载或保存到移动终端设备上,让学生可以利用闲暇之余随时观看。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思考、推理、比较和分析,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独立科研的能力。学生课前观看视频,对所学课程进行一定的了解,便于老师在课堂中通过设疑来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启发和引导使学生积极思考,体验获取知识的情绪快感,让学生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微视频辅助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法打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可以创设更为客观真实的教学情境,通过微视频的播放帮助学生理解内容、解决疑难等,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主导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以启发式教学为手段,唤起学生的求知欲

孔子讲过:“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启”是“开其意”,指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仍不能领悟时,教师从旁启发,指引思路,使学生积极思考、分析,寻求最佳答案。“发”指“达其辞”,指学生经过教师引导后获得新知,提高了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处于想理解清楚而又不清楚、想要表达而又表达不出来的心理状态下,教师再给予启发帮助。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钻研→探索”这一过程。长期如此,既可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又可促进他们深入理解知识、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还可为他们以后创造性的学习提供知识经验与智力的基础。如何将部队院校的课堂设计成具有吸引力并能够实现学生自我的课堂呢?在此将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基础课程进行探讨。

3基于微视频的启发式教学综合实例

迈入程序设计大门的第一步是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中涉及到的数据类型、变量、运算符、表达式等基础知识,对学生来说,必须夯实基础。没有坚实的基础就无法谈及随后的程序设计。如果在课堂中通过对数据类型的讲解学生了解到了数据是计算机处理的对象,数据的类型决定了数据在内存中的存储方式、占内存空间的大小以及可执行的操作。由于理论知识相对枯燥乏味,难免学生在课堂中注意力不集中,造成漏学、不学的现象。因此我们将这些知识点以学生熟知的一些趣事或者动画为例做成微视频,让他们可以利用闲暇之余随时观看,以达到对课内知识随时预习以及补充的作用。微视频最大的特点就是将知识碎片化,课程知识体系结构不会在微视频间体现,因此还需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启发式讲解。首先根据学生观看微视频的情况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通过提问与微视频相结合,紧扣教材的重点、难点进行课堂讲授。合理提问,步步诱导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使教与学融合到一起。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求老师对学生的情况了如指掌,还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学生对知识点的学习状况、接受能力、思维习惯等。只有这样老师才有可能针对性地提问、启发,既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又做到面对个别学生,恰当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班上各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提问最佳时机是“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学生在观看微视频的过程中有所疑、有所惑、意欲发问时,教师应由浅入深、先易后难地提问,适时、适度地启发,形成一条问题链,引导学生拾级而上。通过提问激发学生自己探索知识的欲望,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探寻结论,解蔽、释疑。逐步掌握知识体系结构,启发学生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C程序设计》课程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课堂讲授时可先通过日常生活或应用系统中的典型实例引出,学生会觉得非常实用,不但活跃了课堂学习气氛,也让学生体会到了学有所用的乐趣。

4结语

基于微视频的启发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的出发点不同,从灌输知识为主转变到提高能力为主,教学观念上强调把教学的重心从怎么“教”转到怎么“学”上。实则是将老师工作的重心从“教会知识”转向“教学生会学知识”,即“授人以渔”。要进一步提高教学水平,还有待于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体会和摸索。

作者:安利 魏钰洁 单位:空军工程大学理学院 空军西安飞行学院空中特种勤务系

参考文献

[1]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2]项响琴.浅谈程序设计语言C的教学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4(32):1166-1168.

[3]钟琦,武志勇.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26-33.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2

随着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启发式教学方法应运而生。为了提高组胚学教学的教学质量,探究启发式教学方法对此课程教学的影响。通过长时间的实践和应用,可有效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以及学习能力,同时也促使了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就启发式教学法方法、组胚课教学、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方法;组胚教学;应用效果

组胚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微细结构及其与功能关系和研究人体发育规律的一门生命类的学科,同时属于专业的基础科目[1]。在以往的教学方法中,通常将教师教授作为主讲中心,虽然对讲授知识给予了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学生对学习自主能力的调动性缺少关注。可见,此种灌输式教育方式的应用造成学生产生被动性的学习心态,枯燥乏味,继而失去学习兴趣,同时授课教师未做到对教学内容的延仲。因此,应更加注重组胚学的教学方式。

1.启发式教学模式概述

启发式教学是授课者在教学课堂中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将教学内容、目的以及学生知识水平等内容采取诱导、启发等方法进行传授知识,从而促进学生积极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快速发展。古代孔子曾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为发愤学习,积极思考,表达知识;“发”为指导;“悱”意思考后而表达不清,需老师进行讲解[2]。针对教师应利用自身外因关系,调动学生内因积极性,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起到引导转化作用,将知识转化成学生具体知识,进一步将具体知识转化成学生的能力。曾有教育理论家提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即在教学课堂中注重问题创设和提供氛围,促进学生发现问题并着手解决。同时根据学生对学习和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给予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变“灌输”式为“汲取”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2.启发式教学法在组胚课教学中的具体实施方法

2.1利用教具模型进行直观启发

在组胚学教学中,通畅情况下老师会照本宣科导致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继而失去学习兴趣。当代脑研究科学表明人类大脑脑存在抽象、形象以及灵感等思维生理基础。因此在讲授知识过程中应结合理论知识和直观演示的方法,继而激起大脑半球皮质高度兴奋,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3]。直观演示法是指教师在授课或城中,利用辅助教学工具,如模型、标本等,在理论知识的理解上进行演示,可作为知识的载体。利用直观明了的感觉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抽象想象,使得复杂内容易学。就骨骼肌解剖结构的讲解过程中,首先使用挂图将骨骼肌光镜以及分子等结构显现出来,其次讲述不同方法下骨骼肌显示出的不同结构,从而加深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促进了学习效果的提高。

2.2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进行诱导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观察学生学习状态,当发现学生求知欲增强且进入积极思维状态中的时后,教师应适时进行诱导启发,变“灌输式”为“汲取式”。对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并循序渐进进行诱导启发,以便提高学生独立思维能力,使得自主能力较以往提升。首先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深化探索学习真理的精神和责任感;其次在讲授知识和技能时应遵守职业道德且耐心细致的进行循循善透,指导学生逐渐掌握致使;最后以自行精心准备的教学内容为准,将科学、严谨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展示给学生,同时适当进行教学进度,突出并讲清重点和难点。例如讲授皮组织章节时,应指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器官上皮分为单、复层以及基底部和结缔组织连接处凹凸不平特点?”等问题,层层剖析,逐步诱导启发,以便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创新,使其深刻记住。

2.3使用纵横联系进行扩展启发

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孤立学习、死记硬背等问题以及部分教师仅仅重视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横向联系对比各章节学过的知识,找出内在联系,就在细胞核讲解中将“细胞核最多是何细胞?未有细胞核是何细胞?等形态、结果相似的细胞进行对比和归纳,从而深化学生学习能力,理解透彻。还可以通过纵向联系和对比人体消化管各段结构,帮助学生对消化管以及各器官间的规律、特点进一步掌握和了解。在纵横向联系的运用中,促进了学生可全面、细致的考虑问题、方法。

2.4通过积极探索方法进行创新启发

在讲授课过程中,将现代医学发展形势、新进展等有关内容详细介绍给学生,例如在巨噬细胞可产生干扰素功能的讲述过程中,应采取人工合成干扰素可治疗乙性肝炎疾病等相关有关内容,提高学生兴趣,指导学生自由讨论,并积极表述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继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拓。

结论

目前,随着教育体不断的深化改革,使得教学模式得到更加完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组织胚胎学属于基础课程,因此应保证课程教学质量以及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在不断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教师也应加强实践教学中的改革。使用启发式教学模式可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以及学习能力。将此教学方法实施在组胚教学中,促进教师对教学手段、方式给予高度重视,从而提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兴趣以及综合素质。

作者:吴浪 单位: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玉英,李艳萍,伍思琪等.基于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中的应用[J].解剖学研究,2014(4):316-318.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3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新兴的高效教学方法,对于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具有重要意义。学生在启发式教学法中处于核心地位,老师起到从旁辅助和引导的作用,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局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本文从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出发,分析了高校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指出了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并对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作用进行了讨论,希望能够为声乐教学工作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启发式教学法;声乐教学;积极作用;具体应用

声乐教学作为一门艺术类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专业的声乐技巧,还需要学生在演唱过程中流露出真情实感,达到声情并茂的表演意境,引起听众情感上的共鸣,实现更加理想的舞台表演效果。但是传统声乐教学方法主要是以老师讲解和示范教学为主,没有给予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和自由发挥空间,严重局限了学生思维的发散,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声乐作品理解不够全面,在演唱过程中缺乏真情流露,导致声乐演唱比较空洞、乏味,无法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所以必须对声乐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改进。

一、启发式教学法的概念

启发式教学法既是一种高效教学方法,也是一种新型教学思想,是在坚持基本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教育观转变的具体体现。启发式教学法的本质含义,是以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结合学生的基本情况以及教学安排,采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整个学习过程,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法重新定位了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核心主动地位,老师仅仅对教学起到组织和引导作用,所有学习任务基本都是由学生自己完成的,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1]。

二、声乐教学的优势及存在问题

(一)声乐教学的优势

声乐教学属于艺术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陶冶学生情操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使学生能够在艺术氛围的长期熏陶下,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是促进素质教育发展和实现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展声乐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唱歌和跳舞的过程中,加深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深入了解声乐作品作者所要传达的想法和情感,同时还能加强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然后再利用表演手法将其进行加强,将声乐作品呈现在公众面前,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提升学生的艺术品位和生活情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

(二)声乐教学存在的问题

声乐教学内容及类型多种多样,不同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及所要传达的思想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概念性的东西都是抽象化的,同时,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表演风格也会有所不同。传统声乐教学法都是采用“一刀切”的方式,所有声乐作品以及对待不同学生的教学方法几乎是相同的,都是以理论教学和演示教学为主,忽视了声乐作品以及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学生无法做到对声乐作品内涵的真正理解,没有掌握较为系统的发声技巧和唱歌技巧,声乐教学效率较低,严重影响了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了解决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三、启发式教学法对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是建立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的,只有学生将声乐学习作为一件趣味十足的事,才能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提高教学效率。启发式教学法是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经过不断调试,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需求,科学设置学习内容及难度,保证学生不会因内容过难或者过于简单而失去学习兴趣。启发式教学方法转变了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通过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营造了轻松、良好的学习课堂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带动其他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学习[3]。

(二)活跃学生的思维

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中,更加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不是整个教学活动都是按照老师的教学思路进行。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以教材内容为核心,根据教学目的设置各种难度适中的问题,并通过提问、抢答、小组合作、知识竞赛等学习方式,使全体学生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声乐教学中,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各抒己见,将自己对声乐作品的理解和看法在课堂上进行分享。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时,不仅能够加深对声乐作品的印象和理解,思维也会得到充分发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开拓创新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学生能够走得更高、更远[4]。

(三)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

声乐知识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抽象性特点,很多知识理解和掌握难度较大,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要想使学生掌握完善的声乐知识,实现更加理想的教学效果,就需要降低声乐知识的理解难度。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使用更加简单、形象的方式,将复杂、抽象的声乐知识表现出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能够使学生注意力更加集中,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声乐知识体系。同时,还能针对重难点知识设置相应的问题,对学生进行强化教学和训练,使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从不同层面和角度对重难点知识进行理解,起到复习巩固的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对声乐知识掌握的熟练度,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四、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在唱歌中气息的运用

声乐教学中歌唱气息的学习实际上是教授学生掌握正确调整气息的方法,这是学生进行声乐学习的基础。将启发式教学方法应用于声乐教学中,老师可以利用熟悉的案例让学生在特定的想象情境下进行发声练习,学生通过对想象情境的理解和感受,自然正确学会发声,同时掌握好呼吸的要领。跳音训练也是一种较好地促进学生掌握发声训练的方法。跳音训练能促进学生把握好声线,在练习中能放松身心,保证腹部轻松,处于吸气状态。同时练习跳音能帮助学生锻炼腹肌,使腹肌在经过专业训练后变得灵活而富有弹性,这样更有利于在歌唱时调整气息。对发声技巧的掌握主要是进行基础练习后,采用正确的调整呼吸方法,掌握气息的调节要领,这样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唱出长音[5]。

(二)在声音练习中的运用

声音是表现声乐作品内涵及情感的最为直接方式,声音练习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声乐教学效果,所以,要想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就需要在声音练习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发声技巧。原有的声音练习中,都是选择旋律比较简单的歌曲,使学生进行反复练习,很难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的提高,学生对连音和跳音的应用不够熟练,练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抵触心理。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可以有效改善声音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连声教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将连声发音比作放风筝,使学生根据放风筝的特点,准确掌握连声发音中气息的力度,在保证声音清晰、连贯的基础上,实现声音的自然过渡,避免出现发声生硬的现象,使学生的发声技巧得到实质性提高[6]。

(三)在吐字咬字中的运用

要想将声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情感呈现出来,实现与听众情感上的交流,就需要在吐字咬字上狠下功夫,将作品情感融入到吐字咬字中,在表演时做到字正腔圆、声情并茂,准确的将声乐作品情感传达给听众。在吐字咬字教学过程中,声乐老师应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根据声乐作品特点以及所要传达出的情感,加强对学生的情感训练,使学生在了解和掌握作品情感的基础上,选择更加合适的吐字咬字方法,将作品情感更加全面的呈现出来。比如,在演唱《保卫黄河》时,咬字吐字时要饱含高亢的情感,加重声音力度,使听众能够感受到黄河的磅礴气势,点燃听众的激情,提高声乐表演效果。

(四)在情感启发中的运用

情感是一部声乐作品的灵魂,情感体现是衡量声乐表演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只有通过表演将声乐作品中的情感完全呈现给听众,触动听众内心深处,才能实现声乐表演的最终目的。但是,声乐专业学生的社会阅历不够丰富,理解能力不强,很难了解到声乐作品创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无法在表演过程中流露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声乐作品缺乏张力和表现力,所以,声乐老师应该利用启发式教学法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赋予声乐作品鲜活的生命力。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利用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声乐作品创作者所生活的时代,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社会阅历,使学生在了解创作者生活背景的基础上,明确创作者通过声乐作品所要传达的情感,在表演过程中融入自身情感,做到声情并茂,提高学生情感表达能力,实现更加理想的表演效果,提升声乐教学质量。

五、结语

声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锻炼学生的心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启发式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掌握更加完善的声乐知识,改善传统声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将启发式教学应用于声乐教学中唱歌气息、声音练习、吐字咬字、情感启发中,能够实现更加理想的声乐教学效果,在提高声乐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显著成效。

作者:武静 单位:大庆师范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红漫.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4,(13):99.

[2]王静.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黄河之声,2014,(19):37.

[3]陈萌璇.浅析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旬刊,2014,(23):149.

[4]李媛媛.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探索,2013,(07):54-55.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4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法;高职;篮球教学

一、启发式教学简介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就是授课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教学目标以及大纲教学内容,依照国家教委会颁发的大纲要求下,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全方位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的情况下、所处的心理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与学生进行互动,进一步激励学生参与实际教学过程中,能够激发出学生在篮球方面的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对于篮球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

二、启发式教学的特点

1.主动性

这里所谈到的主动性,在采取启发式进行教学过程中,授课教师会采用各种方式来诱导学生进行智力思考,做到很好地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题学习,在实施启发式教育过程中能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的开发。这里提到的启发式教学的主动性主要是引导与激发学生的智力开发,重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崔进学生学习的兴趣,推进课堂的有效教学。

2.互动性

这里提到的互动性,在课堂采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课堂中教师与学生融合为一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可是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互动性不是仅仅指课堂上实现机械式的互动或者比较肤浅的信息交流模式,而是,这个过程主要针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实在在存在问题需要解决而进行的信息交流,并非是盲目。再一方面,互动性的主导还是教师有目的引导学生去学习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将结果告知于学生。其次,采取启发式进行教学并非就忽略了教师的作用,由于没有老师的“启”就不会出现学生的“发”,其实教师在整个过程中是个引领者,为学生的学习创作条件。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高职中篮球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领导方面

就目前的深化教育改革在篮球专业的改革来说,教育高层领导对于该领域的觉悟是比较高的。可是在现实所实施的改革方案来分析,多数的领导只是做表述,没有实际行动,导致很多的教育理念仅仅停留在理论表面之上,对于篮球教学深化改革实施意见没有给出建设性建议,最终导致在一线工作的教师,基于没有改革理论指导与对应措施的环境之下,实施教学。导致这些根源主要还是领导层在进行高职篮球教育改革当中没有将创新精神以及实践型人才放到改革当中作为改革的首要任务,与时俱进的课程以及科学的教学理念只有跟科学的教学进行融合,才能最终实现真正的深化改革。

2.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教育从业者和实施教育的工作人员,教师的教育效果对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建立有直接的影响,主要强调教师在实际执教中所起到的作用很关键。依据授课一线教师的教学经验以及个体的能力方面,教授实践后的教授效应是异质性的。一些老师注重理论,对于篮球教学理论需要加固,选择比较科学的教学方法,实现高素质的篮球教学,可是种种原因一线某些教师的素质不够要求,能力有限,容易被传统的篮球教学模式的干扰,教授的作用发挥不出来:特别是那些刚步入教育领域的年轻教师,由于他们经验不足,导致教学思维赶不上。再一方面,目前,一些资历比较深的老教师思维比较固化,形成自己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模式,他们不想通过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或者选择比较优质的教学方法来适应信息时代的教学模式。

四、启发式教学出现的误区

1.重提问的结果启发

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采用的启发式教学实施方式多种多样,启发式的教学模式主要包括提问时启发、对于某个客体进行研究的启发,假设进一步将启发模式细化,可以分为表情启发,眼神启发、身体语言启发。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提问启发,就是在实际施教过程中,教师将自己已经有答案的问题通过提问的方式反复设置问题,再让学生根据教师设置的问题来回答其心中的答案,对于这个过程的实施中,可以看出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学习中都是受到教师的思维掌控,将学生具有的主动性忽略掉,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将学生的自主判断能力剥夺,这种走势势必影响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教师,最终导致学生突发遇到大难题时束手无策。

2.重练习轻讲启发

当代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目的是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反馈得出的现象来学习,最终形成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依据教师进行教学的经验以及学生学习的心得,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各种模式进行施教,创新性引领学生对于篮球领域知识的深入思考。这个过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性,为了打破传统教授“满堂灌”教授模式,在老师的教学中,更加强调学生的中心地位,因此,老师的教学环节太简单,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完全不理解,就让学生们开始分散练习,实际上学生并不了解基础理论,让整个启发式教学流于形式。

五、改善启发式教学的措施

1.领导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进而提升自己的整体素质水平,将领导的“最优先”立场放到首要任务中。高校推行的体育教学是高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修课程,只有体育高层领导的准确领导之下才能建设好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任务,那么高校体育教学活动当中领导层对于自己在其中的角色就非常重视。考核体育领导者的前提是,是否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基准,责任心是否到位,在创新方面是否勇于走在前列,最后如何将篮球课程教学好。所以,篮球课程教学的领导层要充分实施启发式的教学模式的同时要把握好科学领导的模式,与时代相结合,勤奋思考,理解启发式教育的特点,努力实施创造性开展体育工作。

2.教师方面应采取的措施

教育过程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人差异。根据学生的情感、兴趣、智力、个性、年龄、性别等的不同的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接受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授课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并且以授课课程为基础,并且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于学生与教师的沟通过程中要特别关注,对于学生内心所想的要充分了解,根据学生的学习动机,选择适当的时机,根据个体差异启发学生。教师要将自己的角色转变过来,要从学生方面出发,安排教学,确定教学的难易度。接受能力强的学生,安排难度较大的内容,相对能力较弱的学生,应该安排较简单的内容,将学生理解能力提高,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启发。

六、结语

综上所述,启发式教学模式在高职篮球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科学合理地运用,务必让学生掌握篮球运动技术以及动作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更要激发学生对于篮球知识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学习篮球的主动性,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熟练掌握相对于篮球技术的相关技术,并且可以运用到实际篮球训练中,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另一方面,又诱导学生的创新力,从而全方位提升学生的篮球技能。

参考文献:

[1]黄兰珍.启发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亚太教育,2015(14).

[2]陈烨.浅析“启发式”教学模式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学之友:B版,2007(2).

[3]陶沼灵.启发式教学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成人教育,2007(7).

[4]徐成娟,单宗彬.简论高职体育教学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07(10).

[5]崔铁成,张宗程,刘文娟.技能掌握式和启发式教学模式在普通高职网球选修课中的对比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4).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5

关键词:声乐教学;启发式教学法;探索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而通过一定的引导和启发手段,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启发式教学法强调的是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学习的能力。可以说,在声乐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非常具有必要性。

一、启发式教学在声乐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一方面有利于学生更加轻松的掌握发音方法,正确的调整学生本身的发音状态;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促进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发展。详细来讲,启发式教学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下面三点内容:第一、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声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体会到其中的乐趣,自然而然的提升了学习效率。将启发式教学法应用到声乐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交流,能够营造出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声乐学习中,发自内心的喜爱声乐。第二、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声乐知识。作为一种比较难懂、抽象的知识,声乐学习对于学生来讲具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的教学手段过于枯燥,缺乏形象直观的讲解,学生无法做到充分的理解和掌握。而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教师可以使声乐语言更加具有生动性和直观性,降低学生学习难度,使学生更加轻松了明确学习重点,由此提升了课堂学习效果。第三、可以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启发式教学法比传统的教学法,更加能够强化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效果,通过教师有效的引导,以激活学生的发散思维,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此种能力,对于学生的以后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推动学生专业知识学习的进步。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气息训练方面的应用

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可知,在声乐教学中,气息训练属于至关重要的教学环节。通常来说,呼吸是唱歌的源动力,也是重要的支撑点,所以只有学生能够正确的调整自身气息,才能够提升歌唱能力。在平时的声乐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营造出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展开气息训练。例如说,关于赞美祖国大好山河的歌曲,教师有必要通过语言描述、或者利用其它手段营造气氛,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想象自己身处于山河的壮丽景色中,由此会自然而然的调整气息,发自肺腑的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歌曲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由此可知,学生在想象的状态下,可以更加轻松的理解调整气息的重要性作用。除此之外,在课堂教学中的气息训练,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象面前有沁人心脾的花香,正常情况下人都会深深的吸气,闻一闻花香。但是在歌曲演唱时,演唱者除了需要用鼻子吸气之外,还需要用嘴吸气,针对此种状态下的气息调节,还需要教师能够通过举例的方式,引导学生如何正确调整气息。

(二)声音训练方面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练声同样属于重要的教学内容,同时通过声音训练,还能够促进学生发声技巧的提升。但是在实际的练声过程中,所采取的歌曲普遍是上下行音节构成的单调的旋律,长时间的训练必将会使学生产生厌烦,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讲,经常性的反复机械练习,无法正确的的掌握连音和调音,并且此种训练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后续学习。因此,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放风筝”的启发式教学法,使学生的发音更加具有连贯性,在歌唱时能够自然流畅的进行音符过渡,合理的掌控好力度,由此提升了学生自身的演唱能力。

(三)在吐字咬字方面的应用

在声乐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能够准确的咬字和吐字。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启发式教学法时,教师有必要通过观察体验、以及发现创造两种方式,完成学生的咬字和吐字训练。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播放出一些著名演唱者的视频画面,使学生在观看过程中,能够产生想象,学习演唱者的发音技巧,由此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咬字和吐字能力;并且通过播放视频,有利于学生体会到音乐的魅力,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乐趣,促进学生审美能力和艺术情操的提升。例如说:学生在演唱《美妙时刻即将来临》时,教师便可以提前播放出相关的视频画面,使学生能够细细品味其中的内容,不断强化练习,使自身处于最佳的演唱状态中。

(四)情感表达方面的应用

如果想要使音乐更加具有感染力,可以打动人心,学生必须能够将音乐中所蕴含的情感,全面的释放出来。所以,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对情感方面的教学提高重视程度。通过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有必要创建不同的情境,如影像再现情境、生活行为情境、以及实物演示情境等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创建出针对性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情感的表达,由此使音乐情感更加饱满,更具有感染效果。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学生思维方式的差异性,学生在表达情感时也会有所不同,所以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状况,合理的进行引导,确保启发式教学法充分的发挥出应用的价值。

三、结语

总而言之,相比较传统的教学手段,启发式教学法更加能够突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教师必须合理的应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实现知识和技能的真正内化和吸收,从而促进自身演唱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敖特根其木格.浅谈启发式教学法在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神州旬刊,2013,12:46.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6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许多专业的一门重要的核心基础课。根据高等数学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采取过程启发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参与到浓缩了的课程基本概念的创立过程中,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掌握应用高等数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高等数学;数学思维方式;过程启发式教学法

人类社会取得的任何科学成果,建立的任何学科,都离不开思维活动。高等数学的创立和发展,完美地体现了数学思维方式的重要作用。学习高等数学,必须学好数学思维方式。北京大学丘维声教授在《数学的思维方式与创新》一书中指出,数学史上每个定理的发现,公式的建立,理论的形成无不经历数学思维方式的五个重要环节,即:观察--抽象--探索--猜测--论证。也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观察到具有普遍性的相关现象或问题,通过研究,揭示出问题的共同规律,把其中共性的东西抽象出来,形成初步的数学概念或规律,再经过针对这些概念和规律的探索,结合大胆而合理的猜测,给出结论(定理)。当然要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还必须对这个结论(定理)加以严格的理论证明。我们现在使用的教科书,在编排时,有严谨的逻辑结构要求,有篇幅限制,有课时约束,因而无法还原上述完美的数学思维过程,而是把这样的思维过程逆倒过来。一般而言,教科书的编排遵循的是这样的顺序:概念—定理—公式—例题—练习。如果教师按照这样的程序组织教学,教师费力地教,学生只能被动地学。还常会出现这样的场景:当教师提出一个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学生不知出处,感觉茫然,不知怎么会有这个概念;当教师再给出一个针对性的定理,学生更加感觉突然,不知有何用处;当教师对定理进行严格的证明,虽然证明过程严谨无误,对于数学基础好的学生,尽管可以理解,但会感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对数学基础不够好的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趣,难于理解和接受,学习效果一定不好。学好高等数学不仅是学习数学课程的需要,还会直接影响倒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甚至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发展。近些年,有许多高等学校的数学教师,尝试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使用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在课堂上追溯高等数学的历史,甚至要追溯到它的根,体察它的演变,引导学生亲历这个过程。作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深感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学生对高等数学基本概念的建立过程的参与,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学生学好这门举足轻重的课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含义

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并非指某一种具体教学方法,而是一种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是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统一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针对某个知识点,或者某一章节,或者整个学科的内容,精心准备,合理安排,精巧设计。课堂上首先通过引导、设疑和启迪,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还原这些知识点最早的观察点,鼓励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引导学生大胆合理探求,抽象出课堂教学的概念内容;其次,适时地归纳、总结和完整地展示课程的逻辑结构,使学生学会学习方法,全面掌握相关的知识;最后组织学生温课,让学生自己发现学科创始人伟大的思维过程,学习经典,体验辉煌,同时还可发现整个探索过程中自己表现出来的特长以及暴露出来的问题。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浓缩了的学科创立过程,强调了学生的过程参与,锻炼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过程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既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又能发展学生本身智能的教学方法。

二、过程启发式教学法的探索

(一)精心设疑,引起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设疑是过程启发式教学的首要环节,也是整个教学过程成功与否的关键。合理的疑问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能够兴奋起来,没有顾虑,没有畏难情绪,积极想办法利用已知的知识尝试解决老师的问题。即使解决不了(高等数学课堂上几乎所有的设疑,都是学生用已知的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因为那是新知识的引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复习了以前的知识,了解到那些知识的应用范围和局限性。而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益友”的角色。鼓励学生各抒己见,大胆参与,必要时指出学生的问题,使探索思维在合理的范围内。例如,在引入高等数学的定积分概念时,还原了微积分的创始人牛顿、莱布尼茨的问题设疑,其一,几何问题。计算直角曲边梯形的面积,学生可能把已知的直边图形的面积公式、圆的面积公式尝试了很多,教师只需提醒面积公式正确,但不能解决任意曲边图形的面积问题。其二,运动学问题,计算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学生会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路程计算方法进行尝试,教师要提醒的是,这里的运动方式是变速(不一定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启迪思维,揭示思维过程,指出学习方法

高等数学的教学,不仅仅是要教会学生相关的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启迪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高等数学的经典理论,具有完美的逻辑结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精巧的运算方法。教师这时候担当的角色是“益友+良师”。教师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反应情况,灵活运用有针对性的启发形式,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问题。穿插介绍数学发展史上的精彩片段,介绍创始人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起源,学会良好的学习方法。发现数学之美,知识之美,学会学习,爱上学习。例如,在介绍二元函数的连续性与偏导数存在性的关系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联系二元函数的几何背景进行思考:二元函数在某一点连续,是要求在该点及该点的某一邻域内要有定义,而且极限值与该点的函数值相等(二元函数的极限包括各个方向的极限,又不仅仅是各方向的极限)。几何意义上的连续,好比一个曲面在某一点及某个邻域内没有破洞;而二元函数在某一点的偏导数存在,要求该点沿着两个坐标轴方向的导数存在,即沿着两个坐标轴方向的增量比的极限存在。几何上,相当于一个曲面在某点沿某两个互相垂直的方向光滑无间断。这样学生很容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即:二元函数在某一点连续不一定有偏导数,反之,在某一点有偏导数也不一定连续。通过这样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这两个重要的概念,也掌握了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

(三)归纳总结,提高学习能力,完成课程内容

采用过程启发式教学方法,学生经过一个特定的思维过程,切身感受到所谓抽象的数学概念,其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来源于现实中很朴素的问题(高等数学所涉及到的大多数是这样)。此阶段的教师要担当起“良师”的角色,梳理清楚大家通过观察、猜想、探讨得到的普遍性或共性东西,进而总结出高等数学层面的概念、定理或者公式。构成课堂教学的知识脉络结构(如果有可能,也可以由学生来完成),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最后,在解决了最初设疑的基础上,展开更广泛的数学应用.给学生更多的知识联想,思考其延伸的作用。例如物理学上的求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几何上求光滑曲线的切线斜率,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可以归结为求增量比的极限计算问题,抽象出来,就形成了一个崭新的数学概念-———导数。这时候,学生很容易理解,导数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曲线的切线斜率是导数的几何意义、几何应用;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导数的物理意义、物理应用。

三、过程启发式教学的收获

高等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学习高等数学不仅仅是学习数学知识,还应该努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运用数学的能力。大卫.吕埃勒认为,“对那些想要理解事物本性的人来说,数学至今仍然是一个重要的准备。”过程启发式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到一个严密完整的数学理论的形成过程,很好地体验了数学的思维方式在创新中的重要作用的,使学生领略数学创新的风采,受到数学思维方式与创新的熏陶和训练,提升了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数学素质。而这种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再接受一个新的数学理论时(可能学习更多的数学分支),由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将起到直接或潜移默化的作用,就能主动地探索这一新知识的来龙去脉和应用价值。另一方面,当你面临有待解决的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用数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就是运用数学的能力。对于新生,最初接触过程启发式教学法时,很好奇,有些拘谨,教学进度显得缓慢,但是教学效果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得深刻,解题思路清晰,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逐渐地,学生的思维能力有所提高,探讨的过程比较顺利了,学生在课堂上敢于表明自己的观点,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完全可以按照正常的教学进度进行。随着课程的深入进行,这种教学方法的优势愈发明显,面对教师的设疑,学生能够自主地完成接下来的教学过程,教学进度,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对教科书的内容要有全局的把控。还要充分了解各个章节的具体内容,并能把这些内容有机地接合起来,成为有灵魂、有生命活力的生物体。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数学基础,学习习惯,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班级学习风气等等,设计出适合课程内容和学生情况的设疑问题,把握课堂的探讨方向,及时引导,善于总结。既是课堂教学的教师,更是教学活动中的设计师。

作者:何红英 单位:西安市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7

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根据教学的内容、目的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水平,采用多种教学手段,以启发和引导为主完成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育。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激发并维持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意愿,并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启发式教学没有所谓的固定模式,老师可以根据教学所需,将多种教学素材和教学形式进行灵活组合应用。只要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个性思维、学习热情和思考能力,使学生能够在掌握的基础上灵活应用所学知识,并切实达成预设的教学目标,都可以被称为启发式教学。我国最早提出并运用启发式教学法的,是春秋战国时的孔子。启发式教学法的教学收效很好,因而被人们保留并流传下来。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抓好进行启发引导的时机,为促进学生主动完成学习活动适时添一把火。新课改一再强调,老师是教学活动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因此在运用启发教学时老师也需要做到因势利导,当学生需要时予以必要的启发和引导。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1、兴趣启发

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对学习效果有着直接影响。如若老师激发不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那么教学活动必然会缺少互动和活力,甚至只能采用师讲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学生只能跟随老师思路接受知识灌输的教学方法,实质上就是只做到了“启”而未能做到“发”。因此,老师必须激发出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有效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以此推动学生去主动参与学习活动获取知识技能。具体到药理学的日常教学当中,老师就可以先从每节课的课堂导入环节着手,利用启发式教学来进行药理学的教学改革。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前奏”部分,有效的课堂导入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并能够迅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激发出他们的探索欲望和学习意愿。以讲解甲状腺激素为例,老师在课堂开始时可以先抛出一个科学小实验来吸引学生的兴趣。“大家都知道甲状腺激素对于个体的成长发育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生命个体要想正常发育肯定都离不开甲状腺激素。如果我们把一只蝌蚪的甲状腺切除掉,它还能否变成一只青蛙呢?”这个问题又给学生保留了一定悬念,因而具有很好地兴趣启发作用,以便老师完成导入后进行相关内容的正式讲解。

2、设问启发

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学习行为是从提出“为什么”开始的。由此可见,学生们的学习欲望,就是从提问和疑惑开始的。学习过程实质上,就是从发现问题到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再次回到发现新问题的良性循环过程。因此,没有疑问就不会产生思考和学习行为。适时的提问,在药理学的日常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抓取学生的好奇心,而且可以迅速调动学习氛围。有目的的启发性设问,更能够引导学生针对具体问题主动展开深入的思考。需要注意,运用设问启发时切记盲目提问,以免学生的思维过于发散不能有效集中于所学知识。老师要精心设计一些具有启发作用的疑问,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相关内容上展开思考,并根据实际的课堂情况抛出适用的问题,确保学生切实参与到了药理学的教学活动之中。还是以甲状腺激素为例,在确定切除甲状腺蝌蚪无法变成青蛙后,老师就可以进一步提问“如果有一名患儿的甲状腺存在先天性的发育不全,应当怎样进行治疗?如果未能及时进行治疗,对他的成长发育会存在哪些影响呢?”学生通过翻阅书本和相互讨论就可以知道,甲状腺激素缺乏会导致人的骨骼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受到严重影响,甚至会罹患呆小症。

3、对比启发

药理学所涉及的药品种类相当繁多,不少药品的相关作用机理更是相当复杂。如果采用单一记忆的方法学习药理学,很难形成应有的整体性和系统性,达不到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的相关要求。此时就需要老师帮助他们针对易产生混淆的具体知识点进行相同点与相异点的对比整理。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准确而全面的记住这些对比知识点,并有效加深对这些知识的记忆。在进行对比的过程中,学生们的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以解热镇痛类药品为例,老师就可以将氯丙嗪作为与之对比的知识点。氯丙嗪和解热镇痛类药都具备降低体温的效果。老师可以启发学生从两者的作用结果入手,具体对比氯丙嗪和解热镇痛药。学生通过思索对比指出,如处于体温环境下,氯丙嗪可以使体温下降至正常体温以下的温度,而解热镇痛药只能使体温降至37℃。此时老师就可以适时指出,出现这种不同作用结果的原因,还是由于这二者的作用原理截然不同。解热镇痛药是刺激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神经,使得前列腺素难以合成来达到恢复正常体温的目的。而氯丙嗪则是阻断多巴胺受体的信号传递,使得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失灵状态,体温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4、联系启发

由于药理学对于医学生的后续专业化学习具有重要的基础奠定作用,因此在药理学的教学和复习当中,还可以适当的将有关知识与临床病例或是其他学科进行有机关联。这对于学生加深对具体药品药理作用和作用机制的理解及记忆十分有效,也为他们拓宽了药理学的所涉知识面。具体说来,这种跨学科知识点的联系启发在药理学的很多内容甚至章节上都具有极高的可行性。在学习利尿类药品前,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回顾肾脏的内部构造及泌尿系统的运作原理;在讲解到阿司匹林具有抗血栓的作用时,老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复习血栓是如何形成的;在学习抗充血性心衰药品的有关知识前,老师也可以针对心功不全的生理成因和病理成因进行学生提问。结合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本学科知识的进一步讲解,实质上在讲解新知识前利用相关内容进行了一定的铺垫,此时再进行药理学知识的具体讲解就会变得较易于接受和理解,也可以有效避免学生出现抵触情绪或是厌烦心理。例举一些临床病例,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并可以培育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运用能力。可以说,联系启发是一举多得的。

三、结语

启发式教学法范文8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高校声乐教学;应用

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分数并不是衡量学生能力高低的唯一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教化式的教学方式,采用灵活性的教学方法。尤其是在高校学习中学生和教师都没有升学压力,教学的重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声乐学习更需要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及情感爆发性,因此在高校声乐课堂教学中引入启发式教学可以有效的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方式。

一、高校声乐教学现状

所谓的启发式教学是指在学习过程中要能够有效的处理好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学与教的关系,围绕着高校声乐课的培养目标,所探究出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在启发式教学方法下能够有效的激发高校学生对声乐学习及创作的思考。目前在高校声乐学习过程中启发式教学并没有的到广泛的应用,一方面是因为高校声乐教师已经习惯与传统的教学,并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持支持的态度,另一方学生从接受教育开始就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因此学生缺乏一定的思考与创新能力,因此启发式教学并没有在高校中得到推广。目前高校的声乐教学大部分还处于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重视理论与教学与传承式学习,忽略创造性教学。这种教学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弊端。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引导学生的思考方向,并没有让学生独立的思考,学生对声乐的研究也只是局限于教师的视角和思维方式下,并没有机会去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第二,现代网络条件比较发达,多媒体等网络教学已经融入到声乐教学当中,高校声乐专业的学生可以从网上听其他高校教师的声乐课,由于声乐课的基础知识重叠较多,本校声乐教师与其他高校声乐教师的教学内容有重叠部分,由于学生重复听讲导致学生失去了声乐学习的积极性。第三,单纯的对经典进行传承并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现有的教学模式只是单纯的分析声乐技巧以及经典曲目,但是传统作曲方式会束缚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虽然传统的声乐教学方式有其一定的优势,但是还存在着诸多的弊端,因此在当今教育改革的环境下,引入启发式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出优秀的音乐人。

二、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作用

1.激发学生学习声乐的兴趣。启发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使将声乐课的重点转移到学生的身上,将声乐课的学习与学生自身相融合。第一,启发式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活跃课堂氛围。在传统教学方式下声乐教师在台上讲课会忽略学生的反应,尤其是在大班教学中,教师根本无暇顾及每个学生,因此学生的课堂效率低下,学习声乐的兴致不高。但是启发式教学是教师要不断的给学生提问题,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性增强,因此学生的注意力就集中到了声乐课堂上,在活跃课堂氛围中,能够有效的培养高校学生对声乐学习的兴趣。第二,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下,学生意识到课堂的主体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就会有意识的想要展示自己,在展示自己的同时如果能够得到声乐教师与其他学生的认可,就会极大的提高其对声乐学习兴趣。2.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启发式教学的重点是“启发”让高校学生能够对声乐有自己的思考。首先,在启发式教学方式下,高校声乐教师并没有像原来一样将一首曲子分析的特别透彻,相反,而是向学生抛出问题,让高校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提问,在此过程中学生就会联系之前所学习到的知识以及自身对声乐的课外积累,进行独立思考,没有了条条框框的束缚,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从多个角度对声乐进行分析。在启发式教学环境下有些学生会想到教师之前都没有想到的点,因此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其次,在学生进行积极发言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形成了独特的声乐思考方式,在听取学生发言的过程中又会对声乐学习产生新的思考,简单来说就是不同学生的声乐对声乐的思考,为声乐学习提供了多个学习角度。因此启发式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上具有重要作用。3.提高学生声乐知识储备。高校的声乐学习不同于数学、英语等基础性学科的学习,声乐知识与其他知识相比更具有抽象性,因此学生很难掌握其中的要点,除此之外声乐学习并不是简单的培养学生的唱功,还需要让学生了解声乐内涵以及声乐中所蕴含的文化背景,最后让学生独立创造出自己的音乐。第一,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可以将声乐中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通过事例、比喻等讲解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化。第二,在启发式教学方式中不是单纯的讲解曲谱知识,还要把曲谱背后的故事讲解给学生,让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去感受曲子,去感受作曲家当时的心境,进而将曲谱赋予更加深刻的内涵。因此启发式教学不仅让学生更好的学习了声乐知识,同时也让学生了解了声乐背后的故事。

三、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中的应用

1.调整歌唱气息。在声乐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气息训练,通过帮学生调整气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声乐水平。第一,在启发式教学过程之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切忌紧张,要为声乐学习创造出宽松的环境,比如在上课前教师可以通过闲聊的方式活跃学生的紧张气氛,然后学生转移紧张的注意力。第二,在启发式教学中调整学生的气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调整气息的方式,保持心态平和,让气息放松下来,同时尽量的调整好状态,让口音、鼻音处于最佳状态下。第三,在启发式教学方式下,教师示范式教学方式相对落后,一方面如果教师的方式不正确,则学生无法进行正确的学习,其次学生并不能完全的感受到教师在调整气息时的感受,因此在启发式教学方式之下,教师可以将抽象的学习变成形象化的学习、更加具体化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去闻花的香气去调整气息。第四,如果以上的学习的方式都不能帮助学生调整好气息,教师可以让学生在上声乐课之前进行简单的锻炼,让学生进行慢跑,通过运动方式去调整气息,在慢跑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在运动过程中帮助学生调整气息。总之在启发式教学模式下教师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引发学生对声乐学习的思考。2.吐字的训练。在高校声乐学习过程中吐字是一项基本功同时也是学习声乐的基础,因此在高校声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纠正学生的发音,但是在由于高校学生来源于世界各地因此方言众多,个别同学的普通话并不标准,及时有些同学是讲普通话但是“儿化音”“重读音节”等都会影响声乐的学习。首先,在进行吐字训练时,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吐字情况进行录音,让学生了解其他人标准的吐字和其他人吐字的区别,并且让学生去感受这些区别,进而改正自己的吐字。其次,教师在进行吐字训练时要让学生感受喉咙、舌头、鼻腔的变化,对于不同的发音这些部位有哪些不同的变化,正确的发音这些部位应该是什么变化,通过这种方式将吐字练习与学生的身体部位相结合,帮助学生利用感觉去练习吐字。3.激发情感。在高校声乐学习中利用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启发式教学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对声乐有自己独特的思考以及独特的理解,因此启发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不必为学生讲述曲子的思想感情,可以先从曲子创作的背景出发,让学生去感受创作的环境,同时在让学生去结合当时的创作背景去听曲调,让学生从曲调中感受曲子的情感,最后再对曲子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这种启发式的学习方式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与当时的背景相结合,进而提高声乐课堂的学习效果。在此处就以《江姐》这部歌剧为例,《江姐》这部歌剧融入了江姐复杂的心理活动,但是学生在演唱过程中只是掌握了歌剧曲调,声音中并没有情感流露,这就导致歌剧比较苍白无力。因此在启发式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将江姐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讲解给学生,让学生进行思考,怎样才能将江姐复杂的心理活动用声音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训练方式让学生激发情感,进而让表演更富有感染力。综上,启发式教学方式对学生和教师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在这种教学方式下教师和学生可以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是实现双赢的一种教学方式。启发式教学在引发学生思考的同时也为教师的声乐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方式让教师对声乐有了新的理解。教师在启发式教学中取得进步也就带动了学生对声乐的学习,通过启发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加强对吐字、唱歌的训练,最重要的是在歌唱中融入了自身的情感,声乐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对声乐的情感学习,通过将自身情感融入到声乐学习过程中,才能够真正的了解声乐,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为后期的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单宏健.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北方文学,2017(2):108-108.

[2]苗香蕊.启发式教学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17(1):26-27.

[3]王艳.启发式教学法在高师声乐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艺术评鉴,2017(20):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