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论文范例

品德教育论文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1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的促进其它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对学生身心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采用适合的德育方法。例如,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注意学生的主题性的发挥,抛弃传统的专制型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精神。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对我有所了解,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了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心理上接纳教师。这样,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热爱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后,才能更为努力的学习,更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德育工作也应该如此。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发掘其中的内涵,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间接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理论型的教育无法很好地理解,更容易对于一些具体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去做出一些良好的行为,强化学生的品德行为。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统一,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同时,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放松,思维比较灵活,教师良好的行为更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进而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生活中德育的渗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基础上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将德育知识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可以丰富德育内容,让德育内容有更多载体,通过更多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在学习自然学科的知识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像那些科学家一样,严谨、仔细、认真,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完美,培养学生在探索真理时的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决心。在学习历史人文学科时,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和理解,对于名家思想情感的把握。这样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对于学生透彻的了解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始,也是德育工作进行的基础,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催化剂,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动力,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减少德育工作的难度,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德育形式内容,让学生品德得到质地提升。德育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德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论如何增强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24).

[2]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34).

[3]闫庭光,孙桂萍.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设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2

品德课直接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内化过程与其他各科文化知识的学习相比,更加的复杂多变,耗时也更为长久。这就要求教师课前要对教材有一个认真的钻研,积极备课,并让学生参与到课前的准备工作中来,为品德课堂的开展谱下理想的前奏。

1、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材料

让学生参与课前准备,不但可以减轻教师工作的负担,还可以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优化教学模式,使小学品德教学模式逐步完善。鼓励学生自主收集材料,也是一种知识积累的有效方法,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教四年级《从一滴水说起》这一课,让学生课前去收集地球水资源的分布情况,我国水资源在世界的排名情况,去了解我们长江中下游的淡水资源在全国的排名情况,去走访环保局了解当地水资源浪费及污染情况,去拍摄社区街道及郊外水资源污染浪费情况等等,这样一个课前的收集本课资料的过程,使学生真正产生心灵的共鸣,水资源缺乏,节水迫在眉睫,节水从我做起。我举这样一个例子,就是说课前收集资料更是让学生了解这个社会,课堂才能更水到渠成地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

2、课前准备要有差异性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个体,他们的家庭背景不同、性格特点不同、兴趣爱好不同,这都要求教师在安排课前准备时,要有针对性,区别对待。力争在课前准备中,可以发挥出每个学生的优势,促进品德教学课前准备的有效性。例如:教学《家乡哺育了我》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差异性,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课前准备要求:喜欢地理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从地图上找出家乡的位置、家乡所在省份、相邻的省市等;对旅游感兴趣的学生,教师可以要求他们总结并简单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重要景观;对于农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农村生活的经历,介绍家乡的土特产及其特点。

3、课前准备合理安排

在课前准备中,教师可以辅助学生合理安排,根据学生差异性,对学生的具体任务目标做出安排,比如:安排乐于交往的学生做资料收集员;书写工整的学生做记录员;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做汇报员等。这种明确的分工,学生各展所长,在愉快的心情和高度的自信中完成任务,可以提高课前准备的有效性。

二、品德课的课后作业布置

课后的作业布置,是课堂更好的延伸,是课堂学习效果最直观的反应。鉴于品德课的特殊性,在品德课的课后作业安排上,教师要更多的注重让“品德”与“社会”真正的融合,让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角,让学生的品德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1、课后作业布置要分层设计

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需要分层设计。针对优生,在作业的布置上,应该以难度较大,思考性强的作业为主,刺激学生的求知欲;对中等学生,应该以一般的课后练习为主,使其懂得课堂知识的运用;针对差生,应该以简单的知识巩固为主,使其对课堂知识进行再次复习,加深印象。例如:学习《我与外界的联系》内容后,在安排课后作业时,对差生,教师可以要求其了解内容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的联系方式;中等生可以让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当地已有的联系方式并举例说明;优生则可以让他们试着指出当地联系方式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2、课后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

学而不用,懂而不为,就相当于没有学。思想品德课更是如此,学生只知道品德知识,而不懂得在生活中运用,那么就和不学没有区别。因此,教师在品德课的课后作业布置要注重实践,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发现、感知、实践和体验来领悟其中的道理,教学生的道德知识转化为道德行为,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例如:在《向先辈致敬》一课的课后作业布置上,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实践型作业,组织学生参观历史博物馆,收集并讲述先烈们的革命事迹,用实际行动向先辈致敬。让学生明白不但要懂得道德品质知识,更要将道德知识落到实处,转变为自己的道德行为。

3、课后作业布置要倡导合作学习

教育学生与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是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之一。要想完成这一教学目标。仅靠学习、记忆课本上的相关知识是不够的,它必须要通过真正的合作,比如设计一些只有合作共事才能完成任务的作业才能实现。用事实说话,让学生在现实中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充分体会到与人友好相处、合作共事的重要性。例如:在上《家里来了客》课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组成学习小组,每个人都要讲述自己家中是如何接待客人。其后可以要求同小组的学生,利用课外时间,互相走访,既到同学家中做客,体验做客之道,又请同学到家中做客,体会待客之道。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不但可以有效完成教学任务,更能在学习中培养学生间的友谊。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3

要培养学生树立为祖国而学好英语的远大理想。如今我们处于信息化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中华民族要想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首先必须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更应该吸收世界其他国家,尤其是比我们更发达一些国家的科学技术、文化的精髓,以提高我们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开发我们民族的智力,发展我们民族的潜能。这就要求学生从小开始就必须学习和使用外语这门工具。眼下城乡信息化,互联网大力普及推广,大大地改变了人们获取、利用、处理、交流信息的方式、方法和速度,使科技和社会研究环境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逐渐拓宽了知识领域的范畴,而在网络的使用上,英文信息就占了97%。因此,学习英语这一世界通用语言,掌握英语这一强而有力的语言工具,对于中国迈向世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无疑是十分必要的。用盼望祖国早日富强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样生动的贴近生活的事实,去激励学生,开发学生的潜能,增加他们学习的动力,以帮助他们树立一定要学好英语为国增光的远大理想。

二、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品德素质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调节行为的良好的风尚和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的涵义很丰富,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乐于助人、讲文明礼貌等。我国人民有着光荣的传统美德。

1.文明礼貌教育。

在英语课本中,交际用语中的礼貌用语随处可见,像一些问候、感谢等用语,我们不但要教会学生认读,还要让他们自觉地在生活中使用这些礼貌用语,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爱心教育。

在授课中充分利用课文内容,特别是有关热爱祖国,关心帮助他人,不畏艰险,追求真知等方面的内容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净化他们的心灵,武装他们的思想。

三、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的教育

保护自然环境,防止其受到破坏和污染,是关系到人类生存的大问题,是全体公民的共同任务。新编教材中有关环境保护的教育课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材料,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如教“Pollutioncausestoomanyproblems.”(污染产生了太多的问题)时,让学生明白我们地球上原来的自然环境较为宜人,自然灾害也没有现在多,而今大气污染十分严重,全球气温变暖,世界性的自然灾害增多,从而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欲望。教“Wouldyouliketobeagreenerper-son?”(你想成为一个绿色使者吗?)时,问学生我国为什么要造如此浩大的绿色长城,造绿色长城的目的是什么?让学生明白森林若被毁坏,就会造成水土流失,洪水成灾,良田变成沙漠。如1998年长江的特大洪水就是因为长江上游两岸的森林植被遭到破坏造成的;我国土地沙漠化现象日趋严重,有些地方整个村庄都被风沙淹没。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引发了这样严重的后果,真是令人触目惊心。用这样的事实教育学生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四、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

人类从环境中获得资源来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人口增长过快就会在住房、就业等许多方面造成困难。要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教“Whichcountryhasthelargestpopulation?”(哪个国家人口最多?)时,对学生进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教育。世界人口迅猛增长,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大的问题。每分钟就有约174个婴儿诞生,每小时就有10440个婴儿降生,以此类推,一天里就有250,000个婴儿需要人们供给食物和生存的空间,那么这就意味着多年之后,地球上的人只有立足之地。通过这样的宣传和教育,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实行计划生育的道理。这样,他们就会在亲人之间进行宣传和教育,使他们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政策。

五、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

丰富的物资财富和精神财富不是自然而然生成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通过人类用双手勤劳地创造出来的,这个过程是长期而且艰苦的,所以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而且是人的道德、思想、观念以及情感的来源。就个人而言,他的劳动态度如何,可以影响到他的整个人生态度。因此,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是必要的。在教“Wouldyouliketocookwithus?(你想和我们一起做饭吗?)”时,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的教育。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树立爱科学,用科学,讲科学的新风,养成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虽然学生的主要劳动是学习,学好真本领,将来好为祖国建设做贡献,但一定量的体力劳动是必要的,劳动可以使学生逐渐养成劳动习惯和劳动热情;劳动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协作精神;劳动可以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的习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劳动可以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他们的体魄,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

六、结语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4

教材是广大教育专家和学者精心编制的教学资料,蕴含着极高的教育价值,其中也包括德育价值。例如,七年级第六单元《爱我中华》、九年级第四单元《情系中国》、第五单元《走向明天》,通过这些内容的讲解,学生能够初步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一些基本常识,了解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总结出一些社会发展趋势,这样的教学内容一旦深入下去,可以让学生自然地树立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学生会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逐渐树立起国家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进而产生努力学习,立志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想。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利用教材资源,紧扣教材内容对学生实施德育渗透,深入挖掘教材中这些可以利用的德育资源,通过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小论文的形式来深化德育效果。

二、以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渗透德育理念

德育活动中一个关键词就是“渗透”,相较于智育,德育更需要学生主观能动性的配合,“生塞硬灌”在德育活动中很难行得通,也不可能取得预期的德育效果。因此,在德育活动中,我们更加强调“渗透”的方式。而要想实现渗透,首先需要学生主动接受,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接受呢?这就是对教师最大的挑战了。按照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很难会产生兴趣,这样也就谈不上主动接受了。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兴趣,开展一些容易为学生接受和喜爱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形式,让学生在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形式下自然实现德育渗透,实现德育目标。例如,在给学生讲到《与诚信同行》这节内容时,针对身边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诚信现象,如撒谎、作弊、虚假宣传等问题,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活动。由于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反响。在班会中,很多学生都积极发言,针对各种不诚信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了解诚信的意义和不诚信带来的后果。在发言的过程中,有个学生还提出了一个截然相反的观点:“有时候撒谎也是一种诚信的表现。”听到这名学生的观念,很多学生都很吃惊。这时候,笔者则微笑着鼓励这名学生,让他举一个“撒谎也是诚信的表现”的例子,于是这名学生讲出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件事情:在一次放学的路上,有几个人突然挡住了我的去路,其中一个看起来很和蔼可亲的阿姨问认不认识某某同学,说她是这名学生妈妈的同事,是来代他的妈妈来接这名同学放学的,现在找不到人,问我知不知道这名同学家的电话号码。因为担心这些人是坏人,直接拒绝又怕受到伤害,于是我报给他们一个假的电话号码,虽然我这次撒谎了,但是我认为这反而保护了同学的安全,自己算得上是一个信得过的朋友。听到这个真实的经历,学生对“诚信”又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就这样,在不断的发言和辩论中,学生逐渐对诚信有了更加直观深刻的认识,逐渐在各种诚信或者不诚信的真实事例中体会到了“诚信乃立身之本”的道理,比起教师直接告诉学生要“做一个诚信的人”之类的道理灌输,通过事例分析论证,学生的诚信意识更容易自觉地树立起来。

三、在实践中践行德育理念

任何理念都需要借助于实践活动才能最终产生价值,同样,德育理念也需要实践活动才能产生道德价值,并且比起理论上的道德,实践活动中的道德活动更容易增加道德教育的可信度。在初中阶段,大多数学生的生活形式都较为单一,这样就造成了很多学生都缺乏社会实践的经验和机会,只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实践机会的匮乏导致学生课堂上接受的一系列教育活动,道德观念难以得到实践与证明,从而使得德育活动总是停留在表面,难以内化进学生的内心。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多创造一些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通过开设选修课程、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验证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实现知与行的统一,最终在实践中确定正确的道德信仰和道德理念。

四、结语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5

(一)流于表面的课堂诚信教育

诚信的内涵,老师在课堂上或多或少有讲解过,学生肯定也了解到何为诚信,如何保持诚信。老师通过情境模拟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到诚信的重要性。学生在老师模拟的诚信情境中也知道如何做。但是课堂归课堂,在课后,不诚信的学生依旧撒谎欺骗他人,完全将课堂教育抛在脑后。学生诚信的丢失,学校也难辞其咎。例如江苏一带的学校,尤其重视应试教育,学校几乎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提升学生的成绩上,因此忽视了学生的道德诚信教育。因为学生成绩提升学校知名度就可以提升的原因,就将诚信抛在后面,这是极其不正确的做法。

(二)社会风气对学生的干扰

社会进步肯定会带来更加激烈的社会竞争,这就使得许多人不走正道,为了一己私欲,欺骗消费者,做出各种不诚信的事情。例如: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就是一个经典案例。学生在学校里接受诚信教育,转而进入生活中却遇到如此的欺骗我们信任的事情,会产生极大的反差。中学生的人生观、社会观、价值观没有系统正确的形成,这会干扰他们,转而让他们为了自己而走向不诚信的道路。

(三)社会公民的三关扭曲

有多少人还能背诵出八荣八耻,其中有一条讲的就是诚信,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当前的社会,价值观极度的扭曲。例如:之前新闻报道有一个少年劝导几个成年人,不要在人行道上停车,反被责骂说读书读傻了吧?少年伤心的哭了。我看到了很不是滋味。如果正确的价值观阻碍了我们的正常生活,谁还会讲诚信树新风呢?

二、诚信教育的几点措施

(一)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相结合

理论如果没有实践的结合,只能是空洞乏力的。我们教师的课堂诚信教学,这个缺点是一直伴随着的。因此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诚信教育有更加深刻的认识,我们教师一定要多搜寻资料,多创新备课,再和学生探讨的时候能够有建设性的意见,让学生有一种醍醐灌顶的感受。我们可以就课本上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思考,同时通过实践得以加强这样的思考。例如:课本上有这样的一句名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季布又是谁,为什么得到黄金一百斤都不如他一个承诺?就这一句话,我们可以充分带动学生进行探讨,并且让学生抒发感想,希望不希望做这样的一份工作。由之可以开展辩论会,可以开展情景剧等多项课外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可以加强对这句话理解程度。我们也可以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比赛活动,让学生们自主的进行黑板报的创设。我们甚至可以在学生对于诚信活动的事情充满激情的时候,进行诚信讲座,将具有号召力感染力的演讲者请到学校进行演讲。在极具渲染的演讲氛围下,学生的诚信意识可以得到化学反应,空前的加强。

(二)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毕竟有限,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处的环境,一天之内接触最多的环境。如何理解这句话呢?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室内贴上诚信的名人名言,在学校内建设历史上诚信典范的雕塑和事迹。学生每天都在校园内生活,每时每刻都会被这些潜在的诚信教育所影响,自然而然会收到诚信教育。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背诵出《三字经》、《弟子规》的时候得到加分的奖励活动,鼓励学生背上这些诚信守则,让诚信这一美德得以一直传承。

(三)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诚心教育的根源在于意识到诚信教育的重要性。新型健康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离不开诚信,没有诚信,市场将会一片黑暗,人与人之间将不会有公平买卖可言。因此我们要加大力度,着重宣传诚信,利用媒体舆论的巨大作用力,让公民每天都能够接收到诚信的教育。例如:我们在课堂中可以宣传贯彻八荣八耻,在媒体上可以宣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只有诚信在大环境下深入人心,我们的教学才能够如虎添翼。相反,如果我们大环境没有好的导向,我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只能够是杯水车薪。

三、结语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6

关于幼儿教育,现阶段并没有一个精准的定义,通常认为幼儿德育教育就是对幼儿进行品德、德行等德育内容的教育,其内容要以现代社会中对成人要求的道德规范,通过对幼儿的影响教育,促进幼儿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德育教育主要由两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幼儿的情感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养成。幼儿园的德育教育不能像成年人的教育一样,而是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断地进行影响,这就是本文中“渗透”的含义。德育教育在幼儿园中的渗透就是要让教师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各方面进行有效的影响。

二、幼儿园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接受教育的最基础的时期,在这个时期对幼儿进行有效的教育,可以对幼儿的一生都会产生影响。在幼儿时期养成的习惯,会跟随人的一生,因此可以看出,加强幼儿的德育教育非常重要。现阶段的中国家庭中一家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其宠爱有加,使很多孩子养成了自私的性格,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和互助,甚至存在着很多不好的生活习惯,这对幼儿的成长非常不利。在对幼儿的教育中,除了父母进行言传身教之外,幼儿园的教育也很重要。现代社会对幼儿的早期教育非常重视,这就对幼儿园的德育教育有了更高的要求。幼儿园要加强德育在幼儿生活中的影响,从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

三、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的德育教育需要渗透在教学活动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游戏中、教学中、生活中等,因此本文就从这个几个方面来阐述现阶段幼儿园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在游戏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游戏是幼儿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幼儿通过游戏来进行与外界的接触,从而进行认知,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游戏中教育的重要性。在幼儿园的游戏中,教师都是游戏的主导者,而幼儿只是被动地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容易发生很多的分歧,比如在游戏“过家家”中,两个儿童都要扮演“爸爸”这一角色,但是教师在面对这种情况时仅仅是规定谁要扮演哪个角色,对儿童的主观意识不管不问,这使得儿童不懂得谦让,甚至会对教师的处理存在不满的心理,这对幼儿的发展非常不利。

(二)在教学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幼儿教学是儿童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很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仅仅是培养儿童的有关机能或者是认知,对于其中的品德教育不重视,从而很少对儿童进行情感教育,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忽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从而没有很好地对学生的品行进行引导。

(三)在生活中缺少德育教育的渗透

幼儿的日常生活是培养其良好习惯的重要部分,但是很多教师不重视日常的培养,比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不注意礼貌用语的使用、教师不能很好地指出幼儿不正确的习惯,从而忽视了德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的开展。德育教学在日常生活中的渗透不是教师强加给幼儿的,需要教师进行不断的引导和影响,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四、提升幼儿园德育教育的措施

在提升德育教学的效率时,要针对现阶段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正。可以看出,幼儿在幼儿园中的各项活动都可以对其进行德育教学,因此教师人员要注意对这些地方加强渗透。

(一)在游戏中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品行

游戏是幼儿园教学中很关键的部分,儿童可以通过游戏去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更好地认识世界,进行人与人之间的初步交流。儿童年纪小,各方面的成长都不完全,因此其品德的养成很少。因此在幼儿园组织的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让幼儿在游戏中懂得一定的道理,比如要团结,要遵守游戏规则,要学会以礼待人等。比如有些儿童在游戏中不小心碰到了其他小朋友,由于儿童不懂得如何去使用礼貌用语,如何对人说“对不起”,因此教师要让儿童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帮助小朋友学习道歉。对于幼儿在说“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时,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表扬,并且要告诉其他的小朋友也要这样做,从而更好地保护孩子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要注意观察不同的幼儿在游戏中的不同表现,对于幼儿出现不正确的做法要进行纠正,从而让幼儿在游戏中养成良好的品行。

(二)在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良好品德情感

相关的幼儿认知研究表明,幼儿在进行与外界交流时是主动的,并且是通过与外界进行不断的互动和交流来进行认知的,因此对幼儿的所有教学都要建立在与幼儿能够主动交流上,从而更好地帮助幼儿进行思想上的认知发展。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常识,还要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行,要与幼儿进行充分的沟通,要寓教于乐,从而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在讲《拔萝卜》这个故事时,教师可以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这个道理,要让幼儿懂得集体力量的强大,同时还要让幼儿懂得帮助别人的快乐。幼儿园可以举办一些活动,例如让幼儿去描述自己的爸爸妈妈,让幼儿更好地理解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从而让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情感。

(三)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7

初中化学教学具有一定的理论性,教材是理论教学的基思想品德教育础,化学是一门新增学科,学生对其有着较强的好奇心但也相对的陌生,基本的化学概念以及化学反应等使得学生无法很快地掌握相关知识.化学教学中,许多内容来自客观世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周围的化学现象,并且通过化学实验的应用来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客观世界中的诸多现象.化学所具有的客观性在某种程度上验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为化学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结合提供了一个连接点.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融入相关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从物质的角度来理解身边的一些现象,引导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化学教学能够使学生对客观事物有更为直接的认识,通过分子结构、中子等概念的学习和实验操作,使学生对物质的构成有更多的了解,使其能够从科学的角度来分析和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唯物主义精神,这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将环境教学渗透于化学教学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状况不断恶化,环保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理念和措施.在化学教学中,与环境保护相关的内容也相对较多,如化学元素的学习、化学反应等,都会涉及环保的话题.将环境保护理念与化学教学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环保的意识,使学生更为注重自己的日常生活习惯的同时,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可持续发展与绿色发展观的内涵.结合环保教育的内容,对化学教学内容不断丰富,并且完善教学方式,对于化学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环境教育的融入,能够使学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化学问题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一些问题,使其对环境、资源等有更为深刻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其更为关注环境和社会发展的问题.

三、在化学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初中化学具有一定的基础性,一些化学元素以及化学反应是以发现它们的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在初中化学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化学家的故事来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通过思想道德教育相关内容的引入,教师可以将化学家与爱国教育有机结合,引导学生从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角度来思考自己的人生发展目标,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化学教学中,教师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并且结合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学生播放一些化学实验的操作过程,以及与化学相关的新闻事件、视频或者著名化学家的相关视频资料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化学学科,引导学生从人生的高度来看待自己的学习和以后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从而为其身心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四、以初中化学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习惯

化学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门新鲜的课程,教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作为一门基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化学思维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其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此外,在化学实验的操作中,教师应严格按照实验操作规范进行示范教学,使学生掌握规范的实验操作方法,也使其认识到规范的重要作用.通过教学实验的开展,教师对学生的一些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使其能够掌握正确的规范和标准,并且养成做实验记录和填写实验报告的良好习惯.这些都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将两者有机结合,使化学教学中贯穿更多行为规范与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化学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结语

品德教育论文范文8

(一)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

思想品德课虽然不是必修科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不重要,恰恰相反它是在人的教育发展的初期直到最后的,它是为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打基础的,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思想品德课程将道德伦理和心理健康以及国情方面的相关能力都有机的整合在了一起。不但培养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还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以及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康的价值观的养成都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心理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心理健康指的是一个人对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并且能与周围的环境有一个很好地平衡与调整。它是教育工作者利用科学的心理方法,对受教育者加以有利积极的影响,用来维持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健康发展,培养出良好的品格和适应环境的能力,激发出前进的动力。学生思想水平的提高,需要学校进行一定的思想教育,这就是心理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地位。心理教育离不开思想品德的教育,二者不能分离出来独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整个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能仅仅套用学校关于心理健康教育所定的目标,当然也不能按着思想品德教育的目标为基准。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和基础的。

二、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教育内容

(一)从细微处体味真理

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品质是在他们对道德的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指引学生对真理正确理解是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素质,维护其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学生的心思是单纯的,因此作为老师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品德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例如,老师在课堂上可以给同学们将一些寓言故事:如给同学讲《揠苗助长》的故事,让同学们懂得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强迫其生长,无论学习还是生活都该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能太急功近利。

(二)于学习环境中陶冶情操

小学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中要努力培养学生活泼的性格,陶冶他们的内心世界。在课上有一个美好、和睦的学习环境,学生们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室对他们身体和心灵的双重陶冶。老师可以将拾金不昧的人的名字写到班级的“光荣榜”并且给予一定的鼓励和褒奖,这样同学们就会争抢着做好事,班集体也会健康向上的力量所引导从而营造了和谐的氛围。

(三)在行动上做好示范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他们会经常模仿周围人的行为和处事方式,而在这一阶段,老师的行为动作对学生的影响的巨大的,他们会认为老师做的就是对的,进而模仿改造变成自身的行为。如果在这期间老师不能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反而做了反面教材,那对学生以后的健康成长势必会有所阻碍。老师不仅要根据课本上已有的例子进行教学,还要走出课堂,带领学生出去参加扫墓或者是募捐活动,在募捐过程中,老师要以身作则,起好带头作用。教会学生尊重别人同时也要有做足够的爱心和包容心,去理解和包容他人。学校还可以与社区负责人联系,带领孩子走进社区,从这个基础上来提升小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心理健康素质。

(四)在现实中锻炼培养

心理素质的培养很大程度是取决于学生自发的参加社会互动的结果。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是针对学生心理防线较低的特点而开展的一系列社会活动,对他们的行为制定一定的规范,使其正常成长。要多组织一些积极健康的活动,比如可以组织学生们去爬山,而且要求他们自己准备爬山所要准备的东西。如:零食、鞋、衣服等等,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而且还要把班里的同学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内的成员互相照顾,这样就加深了他们之间的交流,还让他们懂得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道理。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是学生按照老师的思路走,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背。但是对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绝对不能用这样的方法,一定要敢于向传统教学方法发起挑战,把学生放在主要位置,锻炼他们的意志品质,培养他们的奉献精神。

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小学的思想品德课中出现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辅导,有效解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对可能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做好预防工作,要在学生有着健康心理的情况下,更努力的加以引导,是学生的心理朝着更成熟、更稳定的方向发展。为了使学生成为“四有青年”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学生对社会及人生有正确的认知,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培养出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