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范例

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范文1

幼儿期是关乎幼儿良好品德养成与否的关键性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其进行符合人文发展和社会规范的道德教育,使其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其形成健全人格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但是,现在很多家长的教育思想都是“重智育、轻德育”,这种教育观念和家长的过度宠爱很容易使孩子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例如,很多孩子不尊重他人、铺张浪费、自私自利等等,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必须要重点抓幼儿的品德教育。良好的品德教育有助于幼儿健康成长,以适应社会的环境,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二、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1.把德育贯串于幼儿的日常生活。

强化道德教育,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要从点滴和细节做起,教师要在平时琐碎的小事中对幼儿进行不断地引导和教育,使学生在每日的常规活动中慢慢受到德育的熏陶,改变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难发现,有的孩子做事有条理,按部就班,但有的孩子却做事不稳重,没头绪,总是乱放牙缸、毛巾、书本凌乱,就餐前不洗手等,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应将个别教育和集体教育相结合,举办了一些活动,如内务比赛、卫生扫除等,来积极对幼儿进行引导,告诉幼儿其行为习惯的好坏,帮助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2.创造相应的环境及氛围。

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热爱家乡、诚实勇敢、自信的情感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的走廊、活动室、卧室、餐厅等各个地方渗透品德教育的相关内容,对幼儿进行无声的教育。例如,可以在园内走廊内贴上家乡景色或祖国河山的图片,在活动室配置相关锻炼、游戏的设施,在洗手间贴节约用水的标语,为其播放龟兔赛跑的视频等,通过这些环境的改变,可以辅助道德教育的进行,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不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3.利用节假日进行道德教育。

情感是行为的支配者,只有使幼儿对事物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引导其正确行为的形成。我们可以利用节假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来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如,妇女节时,播放以母爱为主题的动画片让幼儿体会母爱的伟大,以激发幼儿对母亲的感恩等;春节、中秋节等节日时,给幼儿讲相关的民俗故事,使其对我国的风俗人情等有一定的了解;国庆节、建军节时对幼儿进行爱国教育,使其感受正义和勇敢的力量等。

4.在游戏过程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心智还不成熟,玩耍是其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也是最能激起幼儿兴趣,是其最乐意进行的一项活动,因而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教师可以根据教育目标选择相应的游戏形式,在游戏过程中认真观察幼儿真实品德行为表现,选准时机,适时地对幼儿进行言传身教的教育,使其学会忍让、共享、谦让,培养其团结友爱、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可以把道德教育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5.在举止言谈中渗透道德教育。

幼儿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在幼儿园中,与老师和小伙伴在一起,因而教师和周围小伙伴的行为都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从幼儿一入园开始,教师就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主动地和小朋友打招呼、问好,从而引导幼儿与教师或同学见面后养成打招呼的好习惯。除此之外,教师在平时工作中,还要注意使用文明用语,教导幼儿注意语言的文明礼貌,对文明的幼儿进行及时鼓励和表扬,促进形成健康、文明的环境。

6.建立幼儿园———家庭的联合德育机制。

对幼儿的品德教育主要是帮助幼儿培养道德情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都和生活紧密相关。所以,建立幼儿园和家庭的统一教育机制,对幼儿产生综合影响,更有助于德育的进行。幼儿园可以定期召开家长会,发放相关资料,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观念,让家长了解幼儿园教育的重点和难点,协助、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

三、总结

品德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教育;品德教育;策略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对教育的不断关注,幼儿教育越来越受到国家层面的重视。由于幼儿教育在人生中的重要作用,幼儿的品德教育作为幼儿教育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2个方面,即幼儿园和家庭共同担负起幼儿的品德教育,为孩子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在幼儿学习中进行品德教育

由于幼儿的认知特点,幼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让幼儿通过学习,特别是阅读活动增强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群体生活的适应能力。幼儿园的语言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素材,如大灰狼、小红帽、白雪公主等让幼儿对真善美丑恶有了大致的认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品质。在学习活动中的团队合作、幼儿之间的互相交流在提升群体生活能力的同时,贯穿教学活动的应该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所需遵循的道德、所需具备的品德。为此,教师一方面要注重挖掘教学素材中品德教育元素,让幼儿在学习的同时实施品德教育;另一方面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如教学游戏、主题实践活动等来调动孩子的情绪情感,从而在学习中提升孩子的品德素养。

二、在幼儿游戏中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教育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游戏,这是幼儿本身的认知特点所决定的。通过游戏能让幼儿快乐地学习,获得更多的生活能力。由此,教师要注重活动的策划设计,在游戏教学目标中要体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如:老鹰捉小鸡游戏中,教师要对孩子进行引导,让孩子对游戏规则遵守、团队合作等有所认识和提升,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游戏环节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亲情教育,让其生活中要“听妈妈的话”;再如:幼儿主题实践活动亲子参观动物园,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动物习性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生态的环保理念。当然,游戏之后的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可以让孩子进行团队分享,让孩子把经验、不足真正内化于心,提升自身的认知度。

三、在幼儿生活中进行品德教育

当下的幼儿教育多数是“全日制”的,包括了学生的吃喝拉撒睡,这就构成了孩子的日常生活,而且占了幼儿教育的较大部分时间,这更是孩子接受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吃饭时的排队等候、节约粮食、就餐礼仪、饭后动手收拾碗筷等;休息时保持安静、起床时杜绝赖床等;在生活相处中与同伴发生冲突时的解决方式、价值引导等,这都需要教师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对其进行细心的引导和教育。教师可以将日常生活的事件分为两类处理,一方面要杜绝什么样的事情,比如孩子可能因为抢玩具而打闹,教师要教育孩子学会团结和谦让;另一方面要树立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有参照、有目标,当孩子发生不恰当行为时要告诉孩子参照榜样的处理方式,同时教师也不能吝啬自己的赞美,及时对孩子不恰当行为的纠正、对良好习惯的强化,把品德教育融入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

四、在教师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是幼儿品德教育的主体和实施者,幼儿品德教育的好坏、质量高低最主要的还是在于幼儿教师,因此要注重对幼儿教师专业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幼儿教育机构要注意引进高素质、专业能力较强的人员队伍,奠定幼儿教育良好的基础;其次要加大对幼儿教育的培训力度,更新幼儿教师对品德教育的思想观念,提升幼儿教师对品德教育的认知和能力。这为师生之间的相处、交流、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都能提供较好的条件。近年来,幼儿园虐童事件层出不穷,除了幼儿园管理机制的缺陷之外,教师品德教育不足也是诱发此类事件最关键的因素。2017年年底的红黄蓝幼儿园虐童事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不仅对受事儿童造成极大的身心损害,也让我们看到提升幼师品德、专业素养对幼儿教育至关重要。

五、幼儿园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品德教育环境

无论是学习、游戏、日常生活,还是幼儿教师素质的提升,都是在为幼儿品德教育营造不同的环境。除此之外,幼儿园环境设置也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方式,如在不同场所以卡通图片形式对孩子行为进行指引,教室内可张贴小伙伴相处时应该怎么做,食堂内设计就餐秩序、节约用餐的漫画等。父母是孩子教育的第一任教师,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要特别重视孩子的品德教育,做好表率、示范作用,比如和谐的家庭环境给孩子带来愉悦的身心,对长辈的礼貌用语让孩子掌握交往过程中的礼仪规范等。家长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和提升孩子的品德教育,在家庭中形成良好的、正确的品德培养环境。

六、结语

幼儿教育阶段的主要目标就是要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是当下幼儿教育阶段社会所关心、关注的,品德教育应在幼儿教育中占相当比重的分量。幼儿园作为幼儿教育的正规化、系统化的场所,要将品德教育体现在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家庭作为幼儿成长最起初的场所,要配合、补充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品德教育。唯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为孩子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条件支持,才能让孩子实现更好人生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薛艳红.浅谈如何在幼儿园教育中渗透德育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7(27):154-154.

品德教育范文3

关键词:中职学生;思想品德;对策

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尤为迅速,国家的重视、社会的认可都大大改善了技能学生的就业形势。中职学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技术人员的重任,在日常教学和管理中,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职业道德教育都要抓,都要努力使他们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现代企业的要求和管理。但要完成这一重任,首先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应当作为重点来抓。笔者结合近几年的班主任经验,浅谈一下对于中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一些观点。

一、我国中职学生思想的现状

个人因素:对于中职生学习态度调查显示,许多中学生认为:生活的主要内容除了学习、考试简直一点乐趣都没有,家长给予的压力简直压得人喘不过气来;有些中职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娇生惯养,自理能力差,不能适应集体生活,常与其他学生发生摩擦和口角,导致厌弃新的环境,自我放纵;有些来自偏远地区的孩子,社会经验少,同时由于家庭环境比较困难,他们有些人比较自卑不合群,因而导致学业和生活上的不能适应;有些学生是单亲和孤儿,父母的离异和死亡使得他们心灵受到伤害,性格孤僻缺乏安全感,与他人交往存在障碍。社会因素:社会往往拿当地的普高对中职学校的学生做对比,对他们的期望过高,既希望他们有优异的成绩,同时又要有过人的技术能力。但是,中职学校面对的现状是学习能力较差的生源、复杂的家庭环境和混乱的学生思想,很难从根本上解决这么复杂的现状。家庭因素:家长宠溺孩子,平时放松管教,导致这部分学生思想涣散,自我约束力差;家长对子女失去信心,很多家长受优质普高的影响,认为只有考上普高才有机会上大学,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而进入职校的学生就是没出息,对他们无心管理,放任自流。跟着外出务工高潮的影响,留守儿童征象愈来愈紧张,家庭教育的缺失紧张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综合以上,学生表现出的现象令人担忧,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生心理发展,这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也将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那么如何进行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得他们能够健康的发展,成为社会有用的建设者。作为多年的班主任,我从近几年的工作经验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有以下几点建议:

二、对策与实施

(一)注重培训,强化德育队伍建设

目前,绝大部分学校对中职生实施纵向统一管理,对他们的行为和思想加以束缚和限制,这样虽然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和制度的实施,但忽略了学生“为人”的教育。对中职生思想道德教育而言,这种管理模式是不可取的。从思想道德建设实践中得出结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学生自律是实现教育内化的前提。学校要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教育的主阵地,发挥班主任和政教领导教育的主力军作用。每年开学初,学校都要召开班主任以及新生的普法座谈会,对新生班主任就新生的德育工作方法、路径、措施等进行培训。派遣校心理咨询室的专业工作人员进修学习,回校后积极召开指导学生心理健康的会议。

(二)营造良好的道德教育氛围

据调查,目前很多职业院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情况,而忽略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正值青春期的中职生,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中职校应重视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德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注重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组织普法进校园活动,减少不良行为发生,降低校园恶性事件。每个学校建立心理咨询室,帮助来访学生解决问题,指导学生健康发展。德育教育走进课堂,为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动性和教师的优势地位,将德育教育纳入学生的必修课。教师将德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通过教学过程潜移默化的渗透,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自我检讨和提升,降低学生违纪违法的几率。德育教师把德育教育作为日常性教学,将思想道德教育,法制课程教育带进课堂,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如观看感动人物事迹,违法事件视频,排练普法活动,让学生深入体会。班主任及其他学科教师也要在日常教学中灌输德育教育,让学生时刻警醒,从而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提高自我修养。

(三)注重家庭教育

德育教育是学校和每个家庭的义务。经由过程大量理论研究和调查结果阐发:青少年的发展与家长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学校应组织班主任及德育老师,定期走访学生,了解他们的生活环境及家庭情况,必要时给予帮助和支持。家长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一部分,也应及时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

(四)德育教育融入社会实践

中职学生独立走进社会,经历社会的磨练,这对于他们坚强意志的培养非常重要。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勤工俭学,走出校园,离开老师和家长的庇护,自己面对生活的困苦和社会方方面面的诱惑,以此契机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和遵纪守法教育,让他们对社会上的人情世故有更深刻的体会。

(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要想更好地开展中职生的德育教育,教师的根本素养特别重要。教师需要重视学习,作为中职校的教师,更有注重德育教育的建设。德育教师和班主任更应“走出去”“学起来”,开拓新的教育领地。学校派遣优秀教师参加德育教育交流会,在传授学校的教育工作经验同时,吸收同行的先进教育方法和理念,不断开展德育工作者的沟通和交流,推进校园德育教育工作的进展。

参考文献:

[1]袁贵仁.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深入学习贯彻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2014

[2]刘根华.中职教育德育管理模式问题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8(6)

[3]叶建峰.中职学校德育工作探讨[J]中国教育,2009(2)

品德教育范文4

【关键词】小学教育;思想品德;教学方法

一、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是不断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在对于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也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其它方面的能力,潜移默化的促进其它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之前要对每一个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只有对学生身心各个方面有充分的了解才能有的放矢的进行德育教育,采用适合的德育方法。例如,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上,注意学生的主题性的发挥,抛弃传统的专制型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精神。对于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同时让学生对我有所了解,增加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和了解,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在心理上接纳教师。这样,通过师生间的相互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教师进行德育教育,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教导,对于学生品德形成有极大地促进作用。

二、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兴趣

热爱是学生学习最有效的催化剂,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工作,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只有当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后,才能更为努力的学习,更为主动的探索知识,德育工作也应该如此。在日常的思想品德课程中,教师要注意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性给学生进行详细的解读,发掘其中的内涵,逐渐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直接兴趣。另一方面,教师可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在进行教学时,引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形象,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结合,培养学生对于思想品德课程的间接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教师的行为举止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低年级的学生心智发展还不成熟,对于教师理论型的教育无法很好地理解,更容易对于一些具体的行为进行模仿,因此,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行为,有意识的去做出一些良好的行为,强化学生的品德行为。教师要注意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在思想和行为上统一,真正做到言行一致。同时,日常生活中学生比较放松,思维比较灵活,教师良好的行为更容易被学生观察到,进而学习,因此,教师要注意生活中德育的渗透,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的基础上进行道德认知、道德情感的教育,提高学生思想品德。

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获取科学知识的主要场所,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品德培养的重要场所。将德育知识与课堂教学的内容相结合可以丰富德育内容,让德育内容有更多载体,通过更多的形式进行呈现。例如,在学习自然学科的知识时,不但要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像那些科学家一样,严谨、仔细、认真,将每一个步骤都做到完美,培养学生在探索真理时的顽强的意志和永不言败的决心。在学习历史人文学科时,教师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深度阅读和理解,对于名家思想情感的把握。这样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不仅可以丰富德育的形式和内容,对于知识的学习也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总之,教师对于学生透彻的了解是进行德育工作的开始,也是德育工作进行的基础,激发学生对于思想品德学习的兴趣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催化剂,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的动力,将德育内容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减少德育工作的难度,将德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可以丰富德育形式内容,让学生品德得到质地提升。德育过程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师要不断更新德育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参考文献:

[1]刘志勇.论如何增强农村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性[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8,(24).

[2]李蕊.提高小学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学周刊,2017,(34).

[3]闫庭光,孙桂萍.浅谈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的设计[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品德教育范文5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想品德教育融入其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第一,锻炼学生的竞争意识。竞争与拼搏是体育精神主要内容,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能够积极向前,对于学生的成长有非常大的帮助。第二,锻炼学生的意志力。体育是一项需要学生吃苦才能掌握技能的学科,对于锻炼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促进学生意志力的提升有重要的作用。第三,提高学生的承受能力。当前很多学生受家庭、社会环境的影响,心理素质非常差,严重者甚至会因为教师的一句批评而选择轻生,造成悲剧的发生。通过体育教学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从而促使其更好地面对社会、面对生活。第四,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而在体育教学中融入思想品德教育则是遵循素质教育发展目标的重要体现与落实。

二、思想品德教育融入体育教学的方法

(一)做好示范带头工作

教师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有重要的影响,对于学生的言行举止也有一定的影响。体育教师由于学科的性质,很容易受到学生的喜爱,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抓住学生的心理,通过自己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对学生的影响。为此,体育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强对学生的影响。第一,通过个人修养影响学生。教师的个人修养,包括教师说话时使用的语言,平时对自己仪表的约束,教师对待学生态度的体现等,教师的这些个人行为对于学生来说都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对于还没有形成正确是非观,身心还在快速发展的中小学生而言,影响效果较为明显。第二,通过专业能力影响学生。教师的专业能力不仅是对教师教学能力方面的反映,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毅力、吃苦耐劳等方面的品质进行体现,而这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有重要的影响。

(二)提升教师的个人素养

体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对于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都有较高的要求,而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想获得学生的尊重,使教学更加顺利开展下去,则必须要让自己先做到,从而在学生心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在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首先,教师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获得学生的认可与尊重。为此,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通过一些细节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斗志,促进学生学习教师的优秀品质。其次,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从而对学生的心理进行了解,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学习优秀思想品质。例如,体育教师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知晓学生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从而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三)使用多样的教学方法

教师的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有积极的作用,为此需要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能够通过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完成对学生体育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为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以下教学方法。

1.帮扶教学

学生由于个人身心发展状况的不同,会导致学生身体素质的差异,因此每个班级都会有体育天赋较好的学生和体育天赋较差的学生。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班级学生的体育学习情况进行调查,然后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之间的帮扶式教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体育成绩,促进身体素质的提升,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为其将来的学习与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教师为提升班级学生的跑步能力,可以将班级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并从中选出擅长跑步的学生作为该组的组长,对其他学生的跑步进行指导和帮助。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而在此过程中也会在无形中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竞争教学

体育精神的表现之一就是竞争,中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特点,都喜欢追逐胜利,而体育教师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可以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竞争式的教学,教会学生一些优秀的思想品质。例如,教师在教会学生篮球的相关知识与技巧以后,可以在班级组织一场小型的篮球比赛。教师需要事先将比赛的规则以及注意事项进行说明,从而降低意外伤害发生的几率,然后教师将班级分为两个阵营,即红队和蓝队,并分别选取参赛人员和候补队员,其他同学作为拉拉队为参赛人员进行鼓励。教师在此次教学中,不仅需要担任裁判的角色,还需要对整场比赛各个人员的行为进行观察,然后与同学一起总结,比赛的得失。教师可以在比赛结束以后,对此次比赛中学生的优秀表现进行表扬,如参赛人员认真拼搏,体现了真正体育人的精神,拉拉队卖力加油对参赛人员的激励作用,候补队员的默默候场等。然后,教师需要对此次比赛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批评指正,以喝倒彩为例,教师需要让学生知道这不仅不会对比赛起到激励的作用,后果严重的还会造成打群架等严重后果,必要时为对手点赞才是一个真正有素质的人的体现,然后通过让学生进行记录或者写感想的方式,结束本次课程的学习。

3.鼓励教学

教师的赞同与认可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来源之一,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美,多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咱们,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在面对学习与生活的困难,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去应对。例如,体育教师在教学生练习跳远的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的动作非常标准,教师就可以让其作为范本让他为大家进行示范,从而获得教师的认可。在比如,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发现某位同学有了进步,可以在班级同学面前对其进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大家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努力地展示自己的优点,激发学生的潜能。

三、结语

品德教育范文6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法制教育;必要性

一、引言

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对于培养初中生法律素养和道德素养、养成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规范初中生自身行为和更好地保护初中生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必须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对融入的方式和手段进行创新,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效率。

二、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融入法制教育的必要性

(一)初中生道德是非观念的脆弱性和模糊性

初中生年龄较小,长期处在家长和学校的庇护中,对社会的接触和了解太少,一些是非观念和道德伦理观念也比较幼稚,不够成熟,容易受外部影响颠倒是非。再加上法律知识的缺乏,初中生的道德是非观念没有最基础的准绳,也就很难保证自身的正义,而且初中生也不具备自我保护的能力,依然属于弱势群体。这样的初中生如果没有一定的法制教育,难以养成正确的是非观念;不具备基本的对法律的了解和应用能力,很难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很难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甚至还会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犯错。因此非常需要用法制教育将初中生的思想引导正确的道路上,维持初中生思想的纯洁性和先进性,避免学生走上歧路,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初中生法制教育缺失造成的危害

一些初中生非常喜欢看武侠小说或者帮派电影,容易被其中所谓的“哥们儿情谊”或者暴力因素影响,从而扭曲了自身的道德价值观,把打架斗殴看作是很平常甚至是很“帅”的事,而不在乎其是不是违法的。初中生没有最基本的“法律”这条准绳来规范和纠正自己的行为,很容易做出违法的事。初中生属于弱势群体,受社会上犯罪分子或者不良青年伤害的风险非常高,近年来,被曝光的青少年被拐卖、被侵犯或者熟人犯罪的消息越来越多。一些初中生在受到侵犯时或者别人伤害时,根本不知道别人是犯法的,不知道自己是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求助,用法律惩戒坏人,对这些孩子的身心造成了非常大的伤害,甚至产生心理阴影。因此,非常需要法制教育,只有在初中生掌握了一定的法律知识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够知法守法、用法律规范和保护自己。

三、将法制教育有效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措施

(一)合理应用法制教育教材和书籍

学校可以组成专门的教材编辑或者教学计划制定小组,教师根据不同年纪初中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将法制教育的教材按照一定的难易程度和学习量进行编制和安排。选择的法律知识和案例要与初中生的生活息息相关,保证好切实性和实用性;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和学习;教材中的案例、案件描述或配图要具体、易懂,将复杂化和抽象化的法律知识具体化,方便学生理解;每一个章节后面设立与实际生活中有关法律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教师还可以及时与学生家长做好沟通,根据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书目,或者一些优秀的法制教育视频,让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一起阅读或者观看,以尽可能多地丰富初中生的法律知识。

(二)丰富进行法制教育的途径和工具

报纸、多媒体、视频、网络等都可以作为获取法制教育素材、进行法制教育的途径和工具。教师可以提前搜集相关的素材,比如新闻报道、教育视频等,在课上为学生播放,使学生对抽象的法律知识有更直观、更具体的了解;教师也可以根据初中生具体的时间安排和学习计划,举办一些与法制教育相关的活动,比如法律知识趣味竞猜、法制情景剧、课堂辩论等,将法制教育形象化、生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接受法制教育的积极性,也降低了法律知识的学习难度,对于法制教育的顺利展开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教师还可以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工具,在上面及时一些与学生法制教育相关的书籍、新闻、视频等的信息和资料,以便于学生家长及时查看,配合法制教育的进程;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课下收集法制教育相关的知识,或者进行法制教育相关的调查、采访等社会实践,在课上以小组的方式进行展示,扩展学生的法律视野,并培养学生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四、结语

重视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法制教育的融入,不断丰富创新法制教育的方法,提高初中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素养,在使学生养成用法律规范自身行为的同时,教会学生用法律保护自己。

[参考文献]

[1]杨志桥.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探讨[J].《未来英才》,2016(4):264.

[2]孟庆刚.浅谈初中思想品德教育融入法制教育的必要性[J].《文理导航》,2016(4):94.

品德教育范文7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中职学校以“就业为目的”只注重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与社会接轨。

⑴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如请烟大的教授讲人的礼仪与事业;请企业成功人士讲创业与自立自信等。通过讲座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蓝图。

⑵根据不同的专业,定期开展各项学生技能比赛。让学生真正的“忙起来”在比赛中调动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会与他人交往、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等。

⑶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模拟面试场景、工作场景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职业技能、什么是职业行为、什么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从家庭出发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中职生年龄15—18岁,正处于青春关键期,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不相符和对事物认知的片面性,使其判断力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给予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1、父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中职生一般都是在初中学习成绩差、高考无望,才选择职业学校。他们的特点:有很强的自尊心,缺乏进取心,看重朋友,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心灵深处有自卑感、承受力差,文化素质低。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座位总是在教室的后边,不受老师重视,更谈不上表杨,得不到认可。为此家长要利用家庭的力量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学习态度,保证学生在青春关键期身心健康成长。⑴作为家长,当学生在学习、比赛中有所成绩时,应及时、适当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样做不仅呵护其心灵而且让学生有成就感,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存在有清晰的认识。⑵作为家长,应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要言传身教起到榜样作用,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父母要控制在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在家庭生活中要尊重学生。父母应要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

2、学生自身要自尊自信。作为职校生,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高中生有点差距,选择了职校,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学好自己的专业,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在这方面给学生讲述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在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后,他一边帮父亲干活,一边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他又身染伤寒,生命垂危。华罗庚在床上躺了半年,虽然伤寒痊愈,却留下了终身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只有19岁,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的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退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后来,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面当助理员的工作,以便在数学系旁听,还用了4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并发表了10篇论文。25岁时,他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这个例子对学生的鼓舞很大,充满自信的人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机会来临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它,从而成就事业,取得成功。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在班级出一期“我能行”的墙报。把“我能行”编辑成一段顺口溜: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总之,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会表现出有真诚、有爱心、有责任感、活泼可爱等性格特征,反之会产生焦虑、自卑、逆反、烦闷甚至嫉妒恨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健康的心理首先表现为自尊自信,学生自身有自尊自信的思想品质,职校的学生一样会出彩。

三、从社会出发

1、社会因素对学生德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碰撞之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着中职生,如纪律散漫、旷课、顶撞老师、说脏话、打架、早恋等一些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创建职业道德环境。从招生定向培养抓起,让学生从入学就清楚自己不仅要学一技之长,还要有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看家本领不过硬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职业操守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学校的德育内容可以围绕社会用人标准展开教学,可以根据各行各业的要求进行德育教育。

品德教育范文8

【关键词】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班主任;作用分析

广义的德育泛指所有有目的的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进行教育的活动,而狭义的德育则专指学校德育。小学的思想品德教育也属于德育,这门课程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引导小学生健全自身人格品质,指导小学生热心生活、热心学习。除了思想品德教育这门课程以外,班主任对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也显得尤为重要,班主任和学生朝夕相处,可以从细枝末节中关怀学生、了解学生,对学生进行无微不至的思想道德教育,使学生从小知礼节、讲礼貌,从小拥有健康健全的思想道德,从小确立符合社会、符合成长状态的三观。为分析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具体作用,本文进行了相应的阐述和探讨。

一、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

1.适应社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的不断深化改革,小学教育受到了极大重视,小学是学生成长的初级阶段,是接受教育的初级阶段,这一阶段是培养小学生思想品德的最佳时机,因为在这一阶段中,小学生已随着年龄的增加逐渐拥有了认知世界、明辨是非的能力。教育的不断进步以及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都决定了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的保证,是实现素质教育的条件和保证。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主要以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为主,指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统一发展的能力,锻炼学生的情商、智商,使学生的思想品德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2.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小学生处于成长初期,思想、心理仍然稚嫩、单纯,要让小学生对自我进行认识和保护,思想道德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传统的小学教育中一度忽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只由教师以身作则、耳濡目染,现今不同于以往,科技日渐发达,社会突飞猛进,这些改变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许多益处,它有利于小学生能够在低年龄段接触到与时代平行的科技,也有利于提高小学生的总体素质。一个学生是否接受过思想品德教育,从他的言谈举止就能轻易看出。因此,思想品德教育是符合学生成长规律,顺应学生年龄增长的。3.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综合素质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以及各种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它帮助小学生建立正确三观,从而指引小学生增强自主学习能力,进一步加强小学生道德修养水平,最终达到提升小学生整体综合素质的目的。小学生能够慢慢定位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逐渐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进而更好地发展自我、展示自我。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二、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班主任长时间陪伴于学生左右。班主任制是我国教育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发展。每个班级都有一位班主任老师,一般的教育模式下,班主任老师既要授课又要管理班级和学生,因此,班主任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相对于其他科任老师而言较长。班主任的主要优势就在于能够长时间陪伴于学生左右,当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任何难题都有人可以依靠,这带给学生安全感和信服感,使学生总是能够听取班主任的教诲,接受班主任的指导教育。2.班主任更易影响小学生的三观。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所带出来的学生在某些方面总是与他有着不约而同的默契,这便是来自班主任的熏陶、感染。学生处于最会模仿的年纪,除家长外,学生和老师同学所相处的时间最长,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都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当然,影响总是多面性。如果一个不合格的班主任,无法以身作则,那么他所带的班级将总是不安宁,然而一个合格的班主任,他说的每句话都十分有力度,学生将视他为榜样,心甘情愿并且乐意接受他的谆谆教诲。3.学生的选择更依赖于班主任。思想品德教育需要的并非是照本宣科,而是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地教学。因此,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班主任更能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地教导学生,让学生切身理解何为思想品德,使学生能够从小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点滴事做起,逐渐健全人格、升华人格。在小学生眼里,班主任说的话是最有分量的,这也从侧面体现出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具有难以言喻的作用。

三、如何发挥班主任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的作用

1.倾听学生内心,与学生心灵交谈。有些班主任持有不负责的态度,一切只以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准则,忽视了对每个学生才能和潜力的挖掘,致使学生惧怕班主任,从而从内心拒绝接受教学内容,也就导致思想品德教育达不到应该达到的目的。尽可能地关注到每位学生的心理,不错过对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不漏掉对每个学生的培养和锻炼。2.创设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环境,走近学生。在小学教育中,班主任一般拥有比其他科任老师更多的教学时间,在完成课程任务的基础之上,班主任可以利用多的时间创设一系列适应思想品德教育的学习环境,以便于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其实小学生的思想很简单,宛如一张白纸的他们,需要被鼓励、关注、支持,班主任多予以他们适当的夸奖、点评,对他们而言便是最好的礼物。一旦走近了学生,学生也就走近了老师,互相了解、互相理解是教育中最重要的课题。

四、总结

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任务,小学教育模式中班主任占据着不可动摇的地位,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班主任要多以身作则,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助推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品格,以达到最优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辉.德育教育和安全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作用[J].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0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