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构建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构建

摘要:众创空间是众多创新创业活动在特定地理空间的聚集,是高职院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不可或缺的平台。从“双创”的内涵界定入手,通过解读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基本内涵,分析高职院校积极开展众创空间的必要性,分别从构建紧密协作的合作社群、培养众创实践能力、汇聚多方开放资源、构建资源共享空间、多元化运营机制等方面构建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关键词:“双创”;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

近年来,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作为一种新型平台的众创空间应运而生,快速发展,引起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众创空间是创客们或创新创业项目(活动)在特定位置空间的聚集地,既可以为创客们解决开展实施创新创业活动的办公场所,又可以为创客们提供各种资源和服务。高职院校积极构建的众创空间,一方面可以大大提升其培养的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创新和创业能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遴选培育优秀项目,帮助转化创新创业成果,扶持创业企业成果运作,具有积极推动作用。基于此,本文紧扣当前高职“双创”热点,积极构建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该系统可打破传统创新创业教育的片面性、随意性和低效性,实现新形态下创新创业学习和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大学生职业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合作意识以及创业精神,为其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推广的基本范式,共同实现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宏伟目标。

一、“双创”内涵界定

高职“双创”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拓宽创新思维。作为一种新型素质教育模式,“双创”教育是在传统教育理论的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充分接触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习,通过实践总结经验,为学生未来创业提供真实情境平台。“双创”教育不但可使学生打破就业市场高门槛的要求,而且最大程度实现自我价值,还可实现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理念的转变,实现职业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因此,“双创”教育是通过创新带动创业,创业带动就业,实现高职院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二、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基本内涵

1.基本概念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作为众创空间的一种形式,由创业主体、创业教育和高校管理部门三个方面构成相互作用的统一体,共同实现创新创业活动。因此,高职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是指在高校众创空间内,创业主体、创业教育和高校管理部门相互之间通过物质、能量、信息的交互作用所形成的一个生态网络系统。

2.特征功能

高职众创空间作为新兴的创业生态系统,在创客主体、创业项目、支撑体系等方面有着鲜明特征。同时,高职众创空间作为一种新兴的创新创业服务载体,具有如下功能:(1)教育功能。高职院校通过合理设置创新创业课程,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力度,帮助创业者树立正确的创业观,加大资金投入,举办各类创业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创业主体创业能力和自信心。(2)产业功能。一方面,借助高职院校人才优势,入驻项目在众创空间的加速器内进行孵化成长,成熟后独立成为创新企业,带动地区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创业者的成果通过科技转化,与企业等市场主体进行产学研合作,积极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

3.构成要素

(1)创业主体。高职院校的创业主体较为简单,主要包括大学生创业者和教师身份的科技人才创业者。通过学习交流,相互分享创意,不断交流经验与沟通信息,形成相互交错的网络联结。(2)创业教育。创业教育包括理论教育、实践活动和创业精神。理论教育主要体现在与创业理念相适应的创业课程设置,包括专门的创业教育课程、跨学科课程。实践活动是创业教育的重要环节,包括开展各种创业计划大赛、模拟创业大赛等活动,提高创业者技能,提供锻炼机会。创业精神是高校众创空间必备的文化特质,应具备创业梦想、合作共生以及对创业的容错性。(3)高校管理部门。高职院校管理部门为创业者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创业环境和支持服务,主要提供免费办公场地,配备办公设施、高速宽带网络环境等;提供创新创业导师团的指导和帮扶;提供创新创业教育培训以及地方各级政府创业扶持政策等服务。

4.运行机制

为保障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顺利实施,该系统的运行机制包括如下:资源整合机制、共生共长机制、优胜劣汰机制以及价值创造机制。

三、高职院校开展众创空间建设的必要性

1.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目前高职院校主流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产教融合。该模式有利于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及岗位技能培养,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

2.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模式有利于众创空间的建设和发展

依托行业企业与高职院校的深度合作、产教融合,高职教育能很好实现与企业的技术开发。从企业的人才结构需求和实际工作过程出发,高职院校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能实现与企业生产过程无缝对接。此外,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一方面可以满足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可将技术转化与工程应用有效结合,实现高职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和创业能力的提升,进而为众创空间创业系统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储备和创新想法,有力刺激众创项目的孵化、生长、成熟和转化,有利于众创空间的平稳运行。

3.高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构建有利于众创空间的持续改进

高职院校历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已常常采用“项目驱动式”“工作情景化”“体验式”教学模式,注重高职大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化,注重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基于实际工作过程的高职院校构建的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从认知到实践,再到岗位操作的零距离无缝对接,有力保障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不断提升、创新思维的不断跨越,为众创空间发展提供必要的核心要素。

4.高职“双师型”师资队伍结构有利于众创空间发展和运营

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保障。该师资队伍结构,一方面可开展创新创业课程教学、项目指导、技术服务、资源开发及“一对一”帮扶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又能为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团队及创新创业项目提供多个方面的指导与扶持,可提高创新创业项目工作效能,有利于众创空间的持续良性运营。

四、“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开展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的现实意义

1.众创空间能提供良好实践平台,有利于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高职院校创建众创空间,一方面可以方便为学生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和活动,是创客们实现创新创业技能的理想场所;另一方面学生可借助此众创空间得到优惠政策和设备场所、技术支持和人才服务,确保实现专家讲授、理论知识、实际操作、创新创意和创业活动的“教、学、做、研、创”五位一体的有效结合,是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

2.众创空间可整合多方资源,积极构建良性众创生态链

不同于社会性质的众创空间,学校创设的众创空间具有将行业、企业、政府、学校、孵化器等相关创新创业主体有效联系在一起的功能,充分利用政策扶持、科技研发、人才储备和众创资金等优势,实现高职人才培养中的“一线”和“高技术性”育人目标,有力促进高职院校与企业单位等多元化协同发展,进而形成良性的众创生态链。

3.众创空间能开展科技创新,有助于科技成果催化与转化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有利于促进跨学科、跨专业和跨领域的协调发展。在高职院校科研单位支持下,以创新为基础,通过创建创客团队,选择前景好的创业项目,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创新技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目标,大力推动科技项目成果与行业需求、企业发展的有效衔接,最终实现创业价值,方便吸收更多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浪潮中。

五、“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的构建策略

1.构建紧密协作的合作社群

构建合作社群对高职院校大学生众创项目既是创新创业项目的合作伙伴,又是学习的合作共同体。该合作社群按照一定的规则形成紧密协作,通过相互之间的密切配合,保证创业项目的有序开展和运行,实现创业价值。因此,构建合作社群主要从在下几个方面进行:(1)以学生班级为单位,组建众创合作社群,一方面该社群成员彼此之间便于沟通与交流;另一方面成员之间彼此熟悉,性格特点便于分析。(2)以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班级为协会社团,跨界组建众创合作社群。(3)遴选一位社群创业导师,便于对该社群成员及众创项目进行指导和管理。

2.积极培养众创实践能力

对于高职院校大学生来说,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教育和项目的熏陶。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培养。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1)以学校教育为载体,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

针对自身专业特点,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可将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内容转化为实战化的教学设计模块,并将模块融入到日常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第一步,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任何创新创业项目都有相应的基础知识,因此要使创新创业项目等实践操作顺利开展,需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实践操作创业者,需先将学生的理论学习思维转变为方案策划思维,从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培养出发,推动学生从设想转变为现实可操作的内容。第二步,陈述和讨论学习,每一学生对项目方案提出想法和建议。通过讨论,形成头脑风暴,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另外,可以多安排一些创业知识竞赛、项目投资风险分析竞赛等项目,充分激发学生对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获得良好的实践锻炼效果。

(2)实践“创意客、创新客、创业客”的众创活动

首先,培养创新创业意识。依托众创空间这一载体,学校教师或学生可通过分享创意交流活动、创新创业社团活动、职业生涯规范设计活动以及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活动等方式,可以大大激发学生“想”参与创新创业和“敢”创新创业;通过开展创新创业类型沙龙、创新创业成功案例以及创业创业专家讲座通等活动,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热情和创业激情。其次,增强创新创业素质,磨炼“吃苦耐劳”的创新创业精神。学校通过积极开展专业技能精神、科学项目创新竞赛以及“大创项目”“中国创翼”等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等,培养一大批高职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业素质和创业能力。最后,实施创新创业孵化。依托高职院校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基地和创业孵化器进行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在创业导师的科学指导下,实现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保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提高创业项目的成功率。

3.汇聚多方开放资源

创业活动需要多方面的资源支持,(如图1所示)。因此组建的创业生态系统是各类资源的汇总地,将政府、学校、创业社团及创业平台等资源转化为政策资源、教育资源、团队资源、平台资源,并形成一个集消化、吸收、资源利用的良性运行机制,保障创业项目的顺利成长和孵化。第一,政策支持(政府)。为有效缓解高校等社会就业压力,提高大学生就业创业几率,地方政府可发挥大学生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等方面的优势,制定大学生创新创业优惠政策,开展实施创新创业项目。例如,大学生毕业两年内实施自主创业,可在政策审批上给予优惠,注册资金少于50万元的可允许企业资金分期到付。第二,学校培养(学校)。大学生可通过高职院校接受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和教育,接受从理论知识(创业知识)到实践技能(创新创业能力)的教育和科学指导,全方位提高个人的创新思维、创效意识和创业能力。第三,合作社群(班级或创业团队)。班级或创业社团为大学生众创提供了社群组织,能够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第四,“舒适、便利、高效、共享”的众创平台(速卖通、创客站等)。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双主体育人机制,高职众创空间建设可整合“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的技术专家和设备资源,建立面向学生、企业员工、社会团体的开放式众创平台,搭建起产业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孵化、企业孵化的平台。

4.构建多元一体化的资源共享空间

可充分利用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多方资源,积极构建集专业技术资源、创新创业项目等成果资源库,形成多元一体化的资源共享空间,实现创新创业项目团队及创客们对资源的共享共用。

5.构建多元化、多渠道的众创空间运营机制

要想使构建的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持续健康运行,必须要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众创空间运营机制,本文拟从创新创业基金机制(建设经费)、众创空间管理机制(管理运行)到结构合理的创业团队建设三个主要方面进行,强化创业系统政策环境建设。

(1)创新创业基金机制

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基金可充分利用国家政策补助、学校创新专项资金、社会众筹和企业赞助,解决创业资金难问题,保障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顺利运营。

(2)管理机制

为保障众创空间顺利实施,空间内的人员要明确自我职责,通过建立合理管理制度、信息收集渠道和反馈机制等方式,构建服务体系,保障创客们的切身利益。

(3)创业团队建设

可实行主任负责制,制定合理的生态系统建设发展总体规划。团队各部门和各成员要明确自我分工任务,积极搭建服务平台,优化团队质量,保障众创空间服务工作。

6.加大校园众创空间建设的宣传力度

高职院校要想完成众创空间创业生态系统构建目标,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以良好的众创氛围去感染校园学生。另外,学校为推广众创项目的关注度,可在校园内进行交流分享,通过丰富多彩活动去熏陶学生。学校还可以加强众创项目的宣传力度,通过海报、宣传栏、校园广播、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形式去宣传推广,邀请创新创业项目专家到校进行讲座,开展专业知识讲解,强化学生对众创空间生态系统的认知、关注和参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智慧校园技术和设施已逐步完善,信息网络化的全覆盖,有力助推线上线下共同参与,通过举办创客大赛,鼓励教师学生共同参与,加强师生团队间合作,有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默契度。

六、结语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发展战略下,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深入研究,旨在构建一种具有推广价值的高职众创空间生态系统。该系统的建成一方面可使高职“双创”文化和氛围在校园内得到更广的受益面和更深的受益度;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自信心,培养学生语言沟通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创业能力,实现高职院校学生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双创能力多元化发展,全面提高高职学生“双创”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赵劲松,刘红新.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建设的定位与策略[J].职教论坛,2016(28):14-17.

[2]邹德军.众创空间背景下高职院校孵化式产教融合探讨[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27-30.

[3]陶红,董婷婷.基于生态学视角的广州市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研究[J].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8(3):1-6.

[4]刘卫锋.基于众创空间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研究[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7(3):48-51.

[5]刘绪军,桂德怀.高职院校众创空间发展模式及推进策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4):94-96.

[6]易顺明.基于“互联网+”的高职院校产教融合众创空间的建设策略[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16(3):3-7.

[7]祖晓冬,丁桂芝,等.基于众创空间建设的高职创新创业培育体系探究——以某职业院校“乐创津成”众创空间为例[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6(2):22-26.

作者:张德虎 单位: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