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乡村景观的运用思考

乡村振兴下乡村景观的运用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乡村景观现状,阐述乡村景观对于乡村振兴的意义,提出乡村景观的规划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景观;景观规划

1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景观建设现状

1.1城乡融合发展

为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的精神,以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为主导,利用乡村优美的自然风光、人造景观、乡村文化等旅游资源,形成以旅游特色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模式,促进城乡的融合以及循环发展。所谓乡村振兴中城乡一体的重点,并不是把乡村按城市的标准来建设,而是通过自身特色打造出乡村的标志,例如“特色小镇”以及“田园综合体”。这样不仅可以促使乡村文化得以发展,还可以把人才和资源从城市引入回来,建设具有地方风貌的新乡土文化。

1.2“三农”问题突出

目前“三农”问题的主要表现形式:一是村级之间差距较大,发展不平衡;二是村庄面貌改革不彻底,没有明显的乡村特色;三是乡村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乡村景观规划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人们创造出一个具有生态、安全、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从农业的角度考虑,乡村景观可以提升产量或利用新兴产业来促进经济发展。而从农村的角度来考虑,则可以因地适宜地找到乡村的中心文化,并且在乡村构造和外形上进行创新。农民是乡村的主体,是乡村的主要使用人群,提高村民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可以有效地改造乡村现状,并且风土人情也是发展乡村的一大亮点。

2乡村景观建设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2.1改善乡村环境

运用景观规划的原理来建设美丽乡村,观察乡村的地理位置和空间构造,统筹考虑自然气候、地域文化以及乡村产业等因素,因地制宜地改造乡村景观的基础设施。利用乡村原有的景观资源和依据乡村的自然景观特征去合理地布局和改善乡村的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3]。并且在改善环境的过程中要合理利用与开发自然,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及改造后的自然景观与乡村整体风貌相互融合,以景观保护为前提,合理规划和设计乡村设施,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2.2促进乡村经济发展

由于受农业技术和地域资源不同以及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农业的粗放性和低效性影响着乡村的经济,导致各级乡村发展不均衡[4]。乡村景观的合理规划能够推动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利用乡村本土环境创造新兴产业,例如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农家乐等运营模式,不仅提高了乡村的知名度,而且吸引了外来人源和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村民成了旅游从业者,壮大了乡村的经济实力。

2.3促进文化产业发展

乡村景观的发展离不开乡村的空间形态以及承载乡愁的文化[5]。乡村景观不仅在空间上保留了传统村落和传统居民的完整性,而且促进了风俗文化的传承。利用文化的美来打造属于乡村独有的魅力,并且在以农业为主要产业的情况下,适当发展了第三产业,推动了乡村文化与社会事业的发展,丰富了美丽乡村的内涵。产业的转型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使在外工作的居民了解到当地的风俗文化,也可以使本地的居民感到自豪感和归属感,文化软实力的进步满足了居民的文化需求,也为创造乡村的美好环境和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乡村景观规划的建议

3.1生态环境保护

乡村景观属于乡村的地域范围,它不仅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也受人类经营模式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乡村景观既不同于城市景观,也不同于自然景观,其特点为大小不一的农田以居住宅的混杂分布,既有居民点又有商业中心也有自然风光等[1]。如何保证人口的承载力和维护地域的生态平衡以及保护生态环境,这是乡村景观规划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人们在建设乡村景观时也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不仅要注重形式上的美,还要注重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2以人为本

乡村是一个涵盖乡土人情和地方风貌的单元,它的形成是一个内部嬗变的过程,是该地区人们对自我身份和历史文化的不断认同的过程。乡村的改造是以人为中心,建设一个具有独特的乡村文化的村庄需要村民的认同感与参与感,让他们了解到建设乡村景观不仅与政府的政策相关,并且与村民的活动息息相关。在乡村的建设中,应以人民为主体,让人们自下而上对乡村进行改造,应遵循因地制宜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不是自上而下地强制性下达建设任务,通过村民的参与与文化的融入,来设计出适合乡村发展的模式。

3.3长远规划

建设乡村景观时,初期应深入调研、谨慎决策,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遇到的问题,综合考虑不同阶段乡村投入时的产出比,注重整体的长远利益,而非局部的短期效益。斑块、廊道和基质是组成乡村景观的基本结构,斑块可以看成是居民住宅以及农田景观,廊道则是指相邻两边环境的不同的带状区域[2],例如道路、河流等,而基质是指在景观中某一元素所占面积明显大于其他元素占有的面积,例如森林基质和农田基质等。通过斑块-廊道-基质的结构提供了建设或改造乡村景观的步骤,从整体上先考量,再从局部中改造,要实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在考虑乡村景观整体性的同时,也要注意其中的异质性,异质性与景观的干扰能力和恢复能力以及生物多样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基于对环境的保护和生态的维护,在对乡村进行改造时,人们往往会以地形或者自然为依据,利用道路与河流形成的廊道,建筑和居民点为斑块,从形状到空间都遵循原有的构造,但有时会形成杂乱且无序的景观结构,需要通过景观的理念来引导,建设符合乡村本土风貌和地理环境的自然景观。乡村景观的改造既要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环境,又要在一定程度上开发和利用自然,利用景观的建设来装饰乡村整体和引导乡村的规划。

3.4融入园林规划

乡村景观与园林规划的融合能保留乡村历史文化景观的特色,并且通过造景方式建设出符合自身特点的园林景观。与传统园林设计相比较,乡村景观注重的是发展自身的优势以及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突出园林景观建设意义的同时,提升乡村建设的质量。不过各个村庄之间存在着地域、文化以及自然条件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村庄风貌。每个村庄都有独特的文化特点和风俗传统,可以利用这些特殊的因素来对乡村进行发展规划,进而形成乡村独特的风格。利用自身条件来建设不同的美丽乡村,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不仅能促进产业转型,还能提升人民幸福感。例如乡村中的田园式自然风光体现在生活、生产以及乡村的生活中,利用园林规划与乡村景观的相互融合,可以使本地居民更好地了解到乡村的建设,也可以使城市居民近距离地感受乡村的农业生活。此外,也可以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农业生产的内容,例如梯田设计等,这不仅使人们了解到乡村的耕作文化,同时又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到乡村的魅力。将乡村景观融入园林规划,不仅能提升乡村的整体风貌,而且可以增大游客量,促进经济发展和提升乡村建设水平。

4结语

乡村景观是自然和人在历史的沉淀中相互作用产生的,乡村景观与乡村振兴两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乡村景观不仅能生动展现田园乡村的美丽景色,激发了村民建设和美化家乡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对乡村传统文化进行动态传承和创新发展。因此,乡村景观有助于促进乡村的经济发展,增强文化的建设和提升村民的幸福感,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作者:魏来 安运华 单位:长江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