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乡村振兴下的农业经济发展对策分析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社会发展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主抓手,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提速升级,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梅河口市以农业经济发展为支撑,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探索农业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梅河口市;发展策略

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为实现农村地区可持续协调发展、促进现代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农业经济现代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也是壮大区域经济、增强农村地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的重要保障。因此,分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1农业经济发展现状

1.1农业农村经济提速升级

梅河口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是吉林省“扩权强县”改革试点之一。为积极落实党和国家的乡村振兴战略,梅河口市依据吉林省委、省政府《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的要求,大力发展农业经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农业企业提升、农业市场主体扩量、加快农业产业转型等措施,使得农业经济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农牧业基础建设取得实效。据梅河口市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0年,全市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近10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4400hm2;建设高标准农田6000余公顷,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63;畜禽养殖发展迅速,生猪饲养量达到16.3万头,肉鸡、肉牛、驴、梅花鹿等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水平得到提升,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4%以上。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积极采用“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加快农业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水稻、中草药、休闲农业、食用菌、果仁加工、棚膜经济等产业基地,梅河大米、木耳、松子等优质农产品已经形成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现代化农业示范园、松籽小镇、酒精生产基地、中药材深加工等一批现代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产业逐渐形成规模。休闲旅游农业发展加快。休闲旅游农业得到大力发展,康美健康小镇、五奎山禅修小镇、杏岭光伏小镇、黑山头镇生态采摘等建设得以推进,同时发展了农家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60余户。通过不断挖掘农村文化的人文精神,发展具有特色历史人文内涵的微景观美丽乡村。金融对农业经济的支持作用明显。金融基础服务体系得到完善,构建了“政银担保股”联运支农机制,大力支持农业相关企业经营活动。仅在2020年春耕生产期间,农业担保公司就为12户农资经营企业发放零利息贷款1300余万元,有力保证了春耕的有序进行。

1.2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2.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农业经济的基础和保障,涉及农田水利建设、农村道路建设、农业机械化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甚至林业生态、医疗卫生等方面内容。但目前农村地区受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投入力度、资源配置结构不平衡、农业生产周期长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进展缓慢,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1.2.2农业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使部分乡镇形成了农业产业化发展。但传统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部分地区仍然存在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加工落后、附加值低,没有形成产业链等问题。

1.2.3产业融合程度低

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食用菌、蔬菜等主导产业在地方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过程中,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融合,但存在产业融合链条短、就地加工转化率低、农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导致这些产品的抗风险能力不足,品牌化程度不高,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仍有待挖掘。

1.2.4金融支持体系不健全

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农业企业、农户的信贷支持力度不足,涉农信贷种类少。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属于高风险产业,金融机构授信积极性低。同时,缺乏高价值抵质押物也是金融支持力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另一方面,部分农户信用意识淡薄,涉农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合规经营和按时还款风险高,导致难以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

1.2.5缺少专业人才

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充足的劳动力,同时需要既懂技术又善于主动学习的生产人员,也需要懂市场、会经营的农业经理人。但在大部分年轻劳动力进入城市寻求发展的情况下,农村劳动力、农技人员、职业经理人等严重缺乏,无法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1]。

2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在吉林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中,明确了近期目标及远景展望。到2022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深入,粮食、畜禽、乳品、水产、园艺及山林特产品加工业呈现出集群发展态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也得到蓬勃发展。预计到2035年,农业结构可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将显著提高[2]。这不仅给农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还提出了具体要求。为实现这一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2.1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前,梅河口市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工程,重点推进垃圾革命、厕所革命、污水革命、生活方式革命、柴草垛堆放革命等“五大革命”,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宽带网络、“四好农村路”等建设和改造工程,为乡村振兴提供了环境基础。但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基础设施建设不仅要改善乡村面貌和农民生活生产条件,还应满足产业、企业发展,休闲旅游农业和增强特色农产品推广销售的需求[3]。这就要求在现有建设项目基础上,完善市、乡(镇)、村屯之间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原料生产基地和加工基础地、销售集散地之间的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减少农业生产者和企业、物流快递的运输成本,从而充分发挥乡村的功能,增强对社会资本和生产加工企业的吸引力,同时为民俗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深加工、农村电商等产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2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在做强粮食生产、把好粮食安全关的基础上,调整种植业结构、合理发展经济作物,不断引进农业产业项目,创新经营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生产水平。几年来,梅河口市抓住有效投资这个关键,发展医药健康、食品加工、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四大主导产业”。实施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建立中草药材、棚膜经济、畜牧养殖、休闲观光农业、食用菌栽培、绿优米种植、果仁加工“七大产业基地”,构建了以粮食加工、果仁加工、中药材深加工、畜禽产品加工四大产业同步推进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同时,还实施了现代农业示范区、“三产融合”示范基地、康美大米、平地参、有机肥等农业产业项目。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合理配置农业和农村资源,建立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体系。同时,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如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提高农业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水平,从而实现农业分散经营的小生产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

2.3提升产业融合程度

2017年,梅河口市被列为吉林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市,果仁加工、销售,优质食用酒精生产、肥肝生产、农林副产品加工等产业链条不断延长,农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但同时,也存在对农业功能挖掘不足,农业与文化、健康、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不足的问题。因此,需要依据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发展农产品产地精深加工,打造特色突出、功能多样的融合产业。在农业生产和精深加工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贮藏窑、冷库、多功能烘干窑等设施的建设,延长农产品产业链。在商贸流通方面,应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实现特色农产品线下和线上一体化销售[4]。在休闲旅游农业方面,应构建乡村全域旅游体系。如利用现有的鸡冠山国家森林公园、磨盘湖国家湿地公园、五奎山风景区、金代摩崖石刻等自然、人文景观,结合各区域乡村实际,增强乡村与景区的沟通联系,以优良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农林产品采摘、农村生活体验等特色吸引游客,发展农业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健康养生游等[5]。

2.4增强金融支持力度

目前,梅河口市村级金融基础服务站网点已达到240个,但金融支持农业经济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首先,要提高企业、农户信用意识和金融知识水平,形成良好的农业信用体系。其次,引导金融机构延伸服务链条,创新涉农金融产品和贷款方式,增加宅基地、林权、大棚、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范围。再次,要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产业链融资,增强产业链上下游的担保贷款能力[6]。此外,还要充分重视人才培育和引进。一方面,要积极开展新型农民培育,提高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大农业经理人、科技示范户、农机大户等的培育,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复合型人才保障。

作者:高宏 张秀宏 单位:梅河口市吉乐乡综合服务中心 梅河口市山城镇综合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