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路径城镇化发展论文

生态路径城镇化发展论文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概述

新型城镇化是一个新生概念,并没有非常具体的概念与定义,但是学术界对其有一个统一性的共识,即认为新型城镇化是一种包含人、经济、社会、环境、城乡等众多因素,并在发展过程中随着城镇发展逐渐融为一体的动态性过程,这种动态性的发展是一种良性发展模式,从根本上来讲是注重“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因此,新型城镇化是建立在科学发展观基础之上的城镇发展模式。新型城镇化的理论内涵实质表现在四个方面内容的统一,即发展方向上统一、发展方式上统一、发展载体上统一以及发展主体上实现了统一。首先,新型城镇化是在工业基础之上,实现科学信息的广泛应用,并利用城镇化手段来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相互协调发展。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是旨在完成农业文明化的有效途径,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更应该注重不同方面的协调一致。其次,新型城镇化要求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性,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证绿色的发展模式,从而建立生态城镇。再次,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区域经济高速发展,并配合局部经济相发展的城市发展格局基础之上的,因此,根据城市类型不同分为规模不同的发展模式,从而有效的提高城镇的承载能力,最大限度的实现中国文文化的发展。最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应该保证其发展的主体是一致的,即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应该注意调节人的发展,并构建一种具有高度包容性与和谐型的城镇类型,实现剩余农业人口的有效转移,从而推动我国城镇经济的发展。

二、生态路径选择研究

(一)生态路径的必然性

虽然目前我国目前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取得一定的成就,但是依然是一种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利于我国现代城市的发展,因此,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应该发展一种绿色生态的城镇化模式。从生态路径与城镇化关系上来看,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关系,城镇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生态环境的发展是一种阻碍作用,它需要工业扩展来完成的城镇化的有效性,但是这就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生态环境。此外,城镇化发展,要求人口集中化,这就为生态环境带来了一定的负担。城镇化发展必然要求压缩生态空间,这就对土地利用率有较高的要求,从而对城镇化发展带来了影响。此外,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速,某些伴随城镇发展的附带性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被称之为“表面性痼疾顽病”。这主要是因目前我国的城镇绿地不足,且城镇人口数量增加,这就引发城镇绿地面积紧张,导致其面积缩小。城镇化的发展目标是为了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但是在目前城镇化发展导致大气的污染程度过高,PM2.5数据值不容乐观,这些都表现出目前随着城镇化发展对环境造成危害。

(二)城镇化发展的生态路径选择

城镇化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走向,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现代化生活程度,但并不意味着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因此,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选择生态路径。首先,在制定城镇规划的过程中,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对新型城镇发展其到一定的引导作用。应该分析城镇发展的中、长远利益,并统筹多个社会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生态城镇规划的目的性与有效性。合理利用生态建设模式,并配合城镇化,发展出一条新型生态建设模式,确立适合生态发展战略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此外,应该因地制宜的制定合理有效的安排,找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产业,并对城镇化的生态空间进行合理安排,保证生态利用与布局。其次,调整城镇中的产业结构,并优化对生态具有破坏力的生态结构,在实际过程中,应该注重发展低耗能、低排放的产业,并从中找出经济增长点。并针对不同的行业采用不同的策略,尤其注重对当地重工业应该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模式,重视技术投入,更新落后的技术局面以及不良的发展模式,建立更为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从而从侧面推动城镇化的生态模式发展。最重要的是,应该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发展第三产业,并建立一种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再次,从人类发展角度来讲,生态环境是人类城镇发展的核心,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城镇布局以及其他硬性指标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调节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关系,并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进行间断性绿化,尤其是对具有污染的项目进行智利,建立动态性的监控模式,从而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一种生态化的城镇发展模式。

三、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对城镇发展的合理化与科学化水平要求也越来越关注,因此,在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对城镇的结构与内容的提升,而且还要保证以生态路径的确立为标准进行城镇化发展,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发展。

作者:林晓斌 单位:福建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