泌尿系统肿瘤范例

泌尿系统肿瘤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1

关键词:手术室干预措施;泌尿系统疾病;手术效果;术后生活质量

泌尿系统疾病是由泌尿系统器官不同程度的病变而引发的疾病,常伴有尿频尿急、腰膝酸软、尿失禁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要方式,虽然其手术创伤较小,但由于患者的手术位置较为特殊,术后恢复阶段仍常会出现感染及并发症情况,影响了患者术后恢复[2]。为了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围术期内必须要采取科学且有效的护理方式。手术室干预是基于手术过程所制定的围术期综合护理措施,可以协助患者做好术前准备,提高术中和术后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恢复[3]。为了探究手术室干预措施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次选择了我院收治的100例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研究,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将2020年1月—2021年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33~75岁,平均(54.23±6.19)岁;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5例,尿道下裂成形术15例,肾盂成形术10例,肾上腺切除术10例;研究组男性37例,女性13例;年龄32~76岁,平均(53.98±6.32)岁;输尿管切开取石术14例,尿道下裂成形术12例,肾盂成形术12例,肾上腺切除术12例。两组的性别、年龄、术式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大(P>0.05),可进行研究。

1.2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①均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疾病;②无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③均需手术治疗且符合手术指征;④患者均知晓研究内容并自愿签字同意参与研究。(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严重器质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②无需手术治疗或不符合手术指征;③精神异常或临床资料不完整;④非自愿参与研究。

1.3方法

1.3.1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术前:常规检查,健康宣教,手术注意事项指导,术前12h禁食、4h禁水;(2)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麻醉状态和生命体征;(3)术后:定期换药,进行饮食指导等,关注患者的伤口恢复情况。1.3.2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手术室干预措施,具体如下:(1)术前: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尿路感染患者进行抗生素治疗,尿道狭窄患者进行尿道扩张;指导患者做好局部备皮准备,预备200~400mL患者血液,指导患者术前睡觉时饮用800~1000mL饮料;关注患者术前情绪变化,纾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2)术中:适当调节手术室温度和湿度,主动倾听患者的主诉,稳定患者的情绪,了解患者的身心状况,满足患者的合理需求,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与患者沟通时,要尊重患者,语气要柔和,争取患者的信任。此外,术中还要积极配合医生,保证手术操作标准化,密切监测患者的各项指标,如发现异常立即反馈,并配合医生进行针对性处理。(3)术后:先将患者一侧肢体放好,在缓慢放好另一侧肢体;协助患者进行屈膝运动,防止出现体位性低血压症状;使用氯化钠溶液对患者的膀胱进行冲洗并连接好尿袋;将患者送回病房时,要仔细与管床护士进行交接;术后1天,观察并记录患者的术后恢复情况。

1.4评价指标

(1)手术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指标,包括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住院时间等。(2)并发症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包括术后感染、尿失禁、术后出血等。(3)生活质量:术前和术后3个月分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两组的生活质量进行评,该量表包括强迫症、躯体化等9个维度,共45分,得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差。1.5统计学处理本文数据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x2检验;数据P<0.05表示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研究组的尿管留置时间、膀胱冲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如表1所示。

2.2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低于对照组的14.00%(x2=4.891,P=0.027<0.05)。如表2所示。

2.3两组手术前后

SCL-90评分比较术前,两组SCL-90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研究组的SCL-90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3所示。

3讨论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2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以班级为群单位)抽样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2016级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3个班,共192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理论课教材:陈孝平主编的第8版《外科学》。

1.2.2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三部分,分别为泌尿外科学专业课程的认知、泌尿外科学各章节的难易程度、泌尿外科学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本次调查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Cronbach'sα系数为0.83。问卷调查形式为集中发放,当场统一填写。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92份,收回有效问卷192份。回收率100%。

2结果

2.1学生对泌尿外科学课程认知情况

52.1%的学生喜欢泌尿外科学专业课程,64.6%的学生重视本课程,仅有29.7%和45.3%的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见表1)。

2.2学生对泌尿外科学专业课程各章节理解难易程度评价

47.9%和46.4%的学生认为泌尿系统梗阻和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这两个章节较难,48.4%与42.7%的学生分别认为尿石症与泌尿系统损伤两个章节不难。50.5%的学生认为泌尿系统外科疾病主要症状这章的难度一般(见表2)。

2.3学生对泌尿外科学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与效果的评价情况

69.8%学生认为教学总体效果好、72.4%的学生认为实习示教课效果好、半数以上的学生都认为理论课授课方式、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好、课堂气氛活跃,而49.5%的学生认为激发学习兴趣好(见表3)。

3讨论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3

【关键词】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

泌尿系统疾病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病症,最近几年,泌尿系统疾病的患病人数在不断增多,这种病症会对人的正常生活产生严重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也增加了患者合并其他病症的风险,所以导致患者具有较多的不良后果[1]。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存在尿道、膀胱、肾脏等相关部位的疾病,严重情况下对人体健康产生威胁。针对泌尿系统患者进行治疗时,要准确的判断患者的泌尿系统病症类型,最近几年,因为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越来越多应用尿液分析仪检验泌尿系统疾病的人数增多,这也使得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方法应用的越来越少。但临床依然认为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2],本文基于此进行研究,详见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来自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的2580例患者的尿液标本,其中确诊泌尿系统疾病的为2574例。所有尿液标本中男女比例为1240∶1340,年龄18~65岁,平均年龄(45.05±11.34)岁,病程3~15个月,平均病程(8.45±2.19)月,发病到入院时间1~5h,平均发病到入院时间(2.46±1.13)h。所有患者均在本院的《知情同意书》上面签字,临床资料经验证符合《世界医学大会赫尔辛基宣言》中的标准。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所有研究对象为本院入院患者[3];②均存在泌尿系统相关不适表现;③具有进行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和尿液分析仪检验的指征;④所有患者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1.2.2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②肿瘤及其远处转移的患者;③精神障碍、沟通和交流障碍;④哺乳期、妊娠期的女性。

1.3检验方法

1.3.1尿液收集在尿液采集前指导患者禁食禁饮,停止所应用的药物。采集尿液标本的时候要指导患者清理尿道口,选择中短的清洁尿液,并保证在选择尿液标本时没有其他的杂物混入。尿液标本采集量大约30ml,使用一次性尿杯。

1.3.2尿液标本保存在尿液标本采集结束之后需要在2h以内送检,避免长时间的放置尿液标本而导致其中细胞出现溶解,也要防止胆红素出现变化,防止尿液标本受到影响。

1.3.3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将所选择的尿液标本中取出10ml放入试管当中,通过离心机进行离心处理(1500r/min离心5min),在完成离心处理之后放置15min,同时选择0.3ml的尿沉渣,之后将尿沉渣摇晃均匀。选择载玻片进行镜检,将一滴黄基水杨酸乙醇滴入载玻片,对镜检的结果进行记录。然后选择尿液分析仪自带的尿液检验试纸进行检验,首先将试纸进入新鲜的尿液中,使其持续时间大约为5s,然后取出放置在滤纸上,持续时间1min,之后将滤纸片放到尿液分析仪当中检验工作。

1.3.4尿液分析仪检验对所选择的尿液标本通过相配套的试纸进行检验,主要在尿液标本中放置试纸,沉浸5min以后将试纸取出,然后再将试纸放置在滤纸之上,1min之后将其取走,最后将滤纸片放置在尿液分析仪当中进行检验,根据尿液分析仪的相关表现直接读取结果。

1.4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比较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检验质量以及检验所需时间。①检验结果:统计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和尿液分析仪检验尿液当中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管型的阳性情况。②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和尿液分析仪检验质量进行分析比较,即为检查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等进行检验。注:敏感度=真阳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100%;特异度=真阴性数/(真阴性数+假阳性数)×100%;准确度=(真阳性数+真阴性数)/(真阳性数+假阴性数+假阳性数+真阴性数)×100%。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比较

经尿液沉渣隐血检验,红细胞阳性2461份,白细胞阳性2433份,尿蛋白阳性2309份,管型阳性64份;而经过尿液分析仪检验,红细胞阳性2449份,白细胞阳性2421份,尿蛋白阳性2285份,管型阳性58份。两组检验红细胞、白细胞、尿蛋白、管型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种不同检验方法的检验质量比较

2580例研究对象最终确诊泌尿系统疾病2574例,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泌尿系统疾病的敏感度为98.52%,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98.45%;尿液分析仪检验泌尿系统疾病的敏感度为97.28%,特异度为66.67%,准确度为97.21%。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泌尿系统疾病的敏感度、准确度略高于尿液分析仪检验,但两种检验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两种检验方式所需时间比较

尿液沉渣隐血检验检验时间(8.46±2.33)h长于尿液分析仪检验的(1.05±0.4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泌尿系统疾病也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一种病变,患者发病之后会存在排尿和尿痛的表现,还有一些患者会存在血尿[4]。导致泌尿系统疾病发病的原因众多,患者发病后会严重的对正常生活及其生命质量等产生影响,所以临床需要积极采取及早诊断、及早鉴别的原则进行干预[5]。对泌尿系统疾病患者进行尿液检查是临床诊断中的一个必要的方式,这种诊断可以为临床提供合理的诊断依据。因为人体的主要器官是泌尿系统,所以经过尿液的检查能够使得相关肾脏疾病的病理特征体现出来。本文结果可以看出,虽然尿沉渣隐血检验方法在检出质量和检出结果方面都要比目前应用的尿液分析仪检验更加的准确。但从检验时间来说,尿沉渣隐血实验检验所需的时间更长,这样对于一些紧急病例很难实现及时的治疗。因此在具体的检验工作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检验方法。

综上所述,通过尿沉渣隐血方法诊断泌尿系统疾病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以提高疾病诊断的效率,但检验所需的时间较长,临床建议联合尿液分析仪进行检验。

参考文献

[1]张烨,周沫.浅析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当代临床医刊,2020,33(6):580,587.

[2]彭恺云.尿液隐血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讨.中国社区医师,2020,36(36):114-115.

[3]陈丽群.尿液沉渣隐血检验在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医疗装备,2020,33(21):36-37.

[4]骆晓.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尿液隐血检验的效果研究.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2019,8(2):57-58.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4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磁共振尿路成像结合MRI检查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8例(62%),女性30例(38%),年龄21~76岁,平均为(48±8)岁。在年龄分布情况方面,21~30岁12例(15%),31~45岁16例(20%),46~60岁22例(28%),61~76岁28例(36%);在检查方法方面,膀胱镜检查54例(69%),静脉肾盂造影48例(61.5%),逆行肾盂造影18例(23%)。78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均接受CT、超声及病理检查;②均具有完整的临床资料。排除标准:①具有较差的依从性;②缺乏清晰的意识。

1.3方法:采用磁共振成像仪(0.5T超导型,Philips),检查前8h、检查时分别督促患者禁食禁水、平静呼吸。首先进行常规冠状位或横轴位T2WI扫描,然后进行冠状面重T2扫描,在此过程中采用快速自旋回波(TSE),无间隔,视野、层厚、层数、恢复时间(TR)、回声时间(TE)、图像矩阵、采集次数分别为20~45cm、5mm、40层、1800ms、700ms、256×256、2次。用感兴趣区(ROI)技术将获取的重T2图像重叠肾及尿路的结构删除,进行三维最大强度投影(MIP),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旋转。

1.4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1.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病理检查结果比较:78例患者中,膀胱癌36例(46%),原发输尿管移行细胞癌24例(31%),原发肾盂移行细胞癌6例(8%),前列腺低分化癌输尿管浸润6例(8%),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输尿管移行细胞癌6例(8%)。

2.2发病部位比较:78例患者中,磁共振尿路成像显示尿路梗阻部位78例,达到了100%的定位诊断率,同时符合病理检查结果。在梗阻部位方面,膀胱部42例(54%),输尿管下段28例(36%),中段8例(10.3%),肾盂输尿管移行处6例(8%);在梗阻类型方面,单发68例(97%),多发10例(13%),其中膀胱移行细胞癌合并输尿管移行细胞癌6例(8%),多发膀胱肿瘤4例(5%)。

2.3磁共振尿路成像结合MRI检查表现分析:78例患者中,磁共振尿路成像结合MRI检查提示占位性病变52例,占位性梗阻病因诊断率为67%;磁共振尿路成像检查提示占位征象24例,梗阻端占位性病因诊断率为31%。前者显著高于后者(χ2=14.450,P<0.05)。膀胱肿瘤42例膀胱缺乏规则的形态或良好的充盈,其中有不规则低信号影出现在高信号中20例,未见异常信号22例。冠状位或轴位T2WI显示膀胱内低信号影42例,其中膀胱边缘毛糙8例,和周围缺乏清晰的分界,病理为膀胱癌浸润肌层。膀胱内多个低信号影4例,术后证实为膀胱内多发移行细胞癌;输尿管移行细胞癌36例输尿管伴梗阻以上尿路扩张,突然截断或不规则狭窄,未显示软组织肿块。肾盂肾盏在T2WI上呈高信号、轻中度扩张36例,其中呈等高信号、信号不均匀2例,术后证实为合并肾积脓。冠状位或轴位MRI发现软组织肿块影4例。合并膀胱肿瘤6例;肾盂移行细胞癌6例梗阻以下输尿管未显影,肾盂不规则狭窄变形,其中未显示肾盂内占位2例。冠状位或轴位T2WI表现为肾盏轻度扩张积水,肾盂内局限性低信号形成,未见肾盂破坏。

3讨论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5

关键词:膀胱癌;CT尿路成像;肾盂造影;特点;准确率;影像学价值

膀胱癌为我国人群较常见的一种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发病率仅次于前列腺癌位居第二位,具有治疗难度大、预后差的特点。临床实践证实,发病早期确诊,及时接受治疗是膀胱癌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关键[1]。因此,实现膀胱癌的早期诊断十分必要。膀胱活检为诊断膀胱癌的金标准,但因具有创伤性,一部分高龄患者难以耐受[2]。现阶段,我国临床迫切需要一种安全、无创、准确性高的膀胱癌诊断方法。长期以来,影像学技术一直在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3]。CT尿路成像为近年来临床上较常用的一种泌尿系统疾病影像学检查方法,但尚无较多该种影像学方式用于诊断膀胱癌的研究报道。基于上述现状,本研究对膀胱癌患者CT尿路成像的特点及影像学价值进行探讨,现进行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来我院就诊、怀疑为膀胱癌的46例患者。纳入标准:(1)既往无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史;(2)其他重要脏器功能无明显异常。排除标准:(1)既往有放射检查不良反应史;(2)既往有造影剂过敏史。本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38~72岁,平均年龄(56.96±4.04)岁,入院时临床症状均有血尿或伴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症状。本研究在实施前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并已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研究目的及方法,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患者家属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本研究均对46例患者实施肾盂造影检查和CT尿路成像检查。

1.2.1肾盂造影

检查仪器:X光机(日立500mAnX线机)和CR扫描仪(富士CR多通道扫描仪)。检查过程:先摄尿路平片,然后经肘静脉给予患者注射50ml泛影葡胺(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3021;生产单位:上海博莱科信谊药业有限责任公司;药品特性:化学药品,50ml:30g),腹部加压,分别于注射对比剂10min、15min、30min后摄片,第3次摄片结束后立即解压,待膀胱充盈后分别进行膀胱正位、左侧位、右侧位摄片,获取图像资料。

1.2.2CT尿路成像

检查仪器:多层螺旋CT扫描仪(GEOptima64层螺旋CT扫描机)。检查前8h开始禁食,先进行CT平扫,然后使用Mallinckrodt双筒高压注射系统经前臂静脉先以3.5ml/s的速度注射造影剂,剂量60~100ml,造影剂为50ml:13.5g碘克沙醇注射液,再以3.0ml/s的速度注射生理盐水30ml,设置阈值150HU触发扫描。扫描结束后,嘱咐患者走动,分别在患者走动10min、15min、30min时进行延迟扫描,扫描层厚5mm、薄层重建层厚0.625mm。将获得的图像资料上传至CT扫描仪自带工作站中进行三维重建、多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等后处理。获得的最终影像学资料由两名经验丰富的医师共同观察和分析。

1.3观察指标

以病理检查结果(膀胱活检结果)为金标准,比较CT尿路成像和肾盂造影诊断膀胱癌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总结膀胱癌患者的CT尿路成像特点。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统计学软件包SPSS24.0进行研究数据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描述,资料差异行卡方(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46例患者的病理检查结果

病理检查证实46例患者中,40例患者为膀胱癌,具体病理检查结果见表1所示。

2.2CT尿路成像、肾盂造影诊断膀胱癌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比较

数据统计结果显示,CT尿路成像诊断膀胱癌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分别为82.61%、50.00%、97.50%,较肾盂造影的60.87%、33.33%、77.5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膀胱癌患者的CT尿路成像特点

本组中,经CT尿路成像确诊为膀胱癌的患者共38例,观察38例患者的CT尿路成像表现发现,所有患者膀胱壁均出现不规则增厚,其中25例患者可见膀胱内有不规则团块影,13例患者可见膀胱内有菜花样肿块影,16例患者肿块侵及输尿管内口,典型病例影像学表现见图1~5所示。

3讨论

膀胱癌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50~70岁为高发年龄段。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伴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近年来我国人群的膀胱癌发病形势日益严峻,探索膀胱癌安全、有效的临床诊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4]。查阅资料发现,排除膀胱镜下采集病理组织活检外,肾盂造影为早期我国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膀胱癌影像学诊断方法[5]。但经长期临床实践发现,该种诊断方法不仅检查时间长,且图像质量较易受到患者肠道内气体和内容物的影响,同时检查时需要腹部加压,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往往难以耐受[6]。CT尿路成像是近年来临床上应用的一种新型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实践证实大部分患者对该影像学技术的依从性较好。为明确CT尿路成像在膀胱癌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膀胱癌CT尿路成像特点,本研究将膀胱活检结果作为金标准,以肾盂造影作为对照检查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CT尿路成像诊断膀胱癌的准确率、特异性、敏感性均较肾盂造影高。膀胱癌患者的CT尿路成像主要表现为膀胱壁有不规则增厚,内部可见形态不同的肿块影。根据上述研究结果得出,CT尿路成像诊断膀胱癌,影像学表现特征明显,准确率、敏感性高。分析原因为:本次研究过程中发现,肾盂造影虽然也能够观察到膀胱内病变,尤其是能观察到膀胱肿瘤引起的输尿管口阻塞,但在病灶周围组织和淋巴结诊断方面存在明显的应用局限性[8]。而CT尿路成像,不仅能够较清晰的显示输尿管走行、管腔扩张程度,还能较清晰地观察到膀胱内部状况,同时能够较好的显示病灶周围组织及盆腔淋巴结状况,因此,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的客观信息更多。且该种检查方式不需要进行腹部加压,舒适度高,安全,多数老年患者能够耐受。综上所述,本研究得出CT尿路成像用于诊断膀胱癌,能够发现多种特征性影像学表现,诊断准确率高,影像学价值良好,值得各大医院开展应用。

参考文献

1植金兴.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诊断价值[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12):96-97.

2易宏锋,卢月月,谢琼.输尿管结石应用64排容积CT尿路成像的诊断价值[J].中华介入放射学电子杂志,2015,

3(01):34-36.3许天源,朱照伟,夏磊磊,等.改良CT扫描及CT尿路成像在大鼠膀胱癌动物模型活体检测中的价值[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5,20(09):655-658.

4易宏锋,卢月月,谢琼,等.输尿管结石应用64排容积CT尿路成像的诊断价值[J].医疗卫生装备,2016,37(04):100-102.

5苏友恒,林路雄,吴晓春,等.多层螺旋CT尿路成像技术(MSCTU)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7,26(06):1673-1675.

6田志锋,李亮,邢栋,等.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技术在膀胱肿瘤CT尿路成像中的应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39(05):715-719.

7王爱平,李京恩,盛茂.螺旋CT尿路成像在儿童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8,2(17):24-26.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6

1.1病因

膀胱肿瘤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肿瘤疾病,其产生原因也甚为复杂,长期工作在具有重金属的环境下,经由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吸收引发泌尿系统感染,引发泌尿系肿瘤的产生;一些细菌、病毒的感染,如HIV、HPV等病毒的感染;一些慢性疾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逐渐发展也可引发膀胱肿瘤的发生;不合理的饮食,使身体缺乏一些必要的营养物质;先天性遗传因素等。

1.2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临床表现更不单一,可因其膀胱肿瘤细胞成分、病变的进展程度而具有不同的临床表现。由于病情的进展,膀胱肿瘤细胞的不断增殖,其病变的局部会出现包块、痛觉,为发现病变做了提示,此外一些部位会出现分泌物、表层组织的破溃等局部症状,也会在病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全身乏力、体重减轻、伴有高烧等全身症状。最重要的表现是引发一系列泌尿系统症状,主要是血尿。若出现以上情况应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

2主要治疗方法

2.1手术治疗

可根据肿瘤的病变部位大小采取部分切除或全切,是绝大部分患者的首选,为膀胱肿瘤的根治和延长患者生命提供便利条件。

2.2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一种主要应用于防止膀胱肿瘤再次发生的局部治疗方法。

2.3化疗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来杀灭体内膀胱肿瘤细胞,可应用于全身,可以与手术、放射治疗联合应用。

3外科护理

肿瘤疾病的外科治疗重要,而其外科护理的作用仍不能小觑,良好的护理工作为疾病的恢复提供了可靠保证。想达到一个好的护理效果,需要患者家属及医务工作者的积极配合。目前在卫生保健领域,关于患者护理服务的协调性和连续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主要护理有:

3.1健康教育

膀胱肿瘤疾病对于每个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压力,但并不可怕,所以这需要医生护士给与一个正确的指导,给与必要的呵护和关心,以减轻患者的心里负担,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3.2术后刀口护理

伤口清洁是愈合的前提,因此,精心的护理可以使伤口保持局部的清洁和卫生,也要求医护人员具有一个应变即时出现感染、流脓等症状。

3.3在化疗过程的护理

多数肿瘤的化疗都需放置引流管,应保证其通畅、卫生,注意观察引流过程中的量与颜色变化,有助于病情的监测;在化疗时也要求护理人员有优秀的专业技能,在插管时避免不必要的损伤,以防止应激感染的发生。

3.4合理饮食

无论是术后还是放化疗,都要遵循医务人员的嘱托,制定一个合理的饮食习惯,切忌过度油腻的食物,要注意多饮水,防止排尿不通畅引起的感染,在膀胱肿瘤的治疗过程中,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食,这也要求护理人员有一个很好的责任感。

3.5出现并发症后的护理

若出现疼痛、坠胀等泌尿系反应时可给与一些镇定、止痛药。白细胞降低时应给与升白药或是升白针,防止白细胞太低不能应对化疗药物的杀伤。

3.6锻炼身体

膀胱肿瘤疾病虽然不容易治疗,且容易复发,但并不是需要绝对卧床休息的,相反的是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更有利于康复。所以患有膀胱肿瘤的患者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积极的锻炼身体,这也需要医生有很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患者制定一套合适的康复锻炼方案,但不要过度疲劳。

4结果

经过临床外科护理治疗后,膀胱肿瘤康复率73%,存在轻微并发症的23%,复发的4%;未进行临床外科护理的,康复率占50%,存在轻微并发症的30%,复发的20%。两组数据对比分析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5体会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7

【关键词】病原菌;微生物检验;泌尿系统;耐药性

泌尿系统感染在临床中发病率较高,在感染性疾病中泌尿系统感染病变占比为0.9%左右,以尿道炎、膀胱炎、尿路感染及肾盂肾炎等类型比较常见,主要通过抗菌药物的应用为患者提供抗感染治疗以清除病原菌[1]。在我国医疗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各种新型广谱抗生素逐渐被研发和在临床中应用,虽然能够提升多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但也会存在抗生素不合理应用等情况,最终导致耐药菌株出现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赶超了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对临床工作造成了极大挑战和影响。泌尿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抗感染治疗通常时间较长,从而使得细菌的耐药性风险大大提升,增加患者感染真菌的概率[2,3]。因此,开展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微生物检验,明确其病原菌类型及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度对于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及效果均有积极影响。本研究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7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微生物检验病原菌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收治的2700例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女性1526例,男性1174例;年龄23~72岁,平均年龄(38.52±3.43)岁;病程6d至4个月,平均病程(2.25±1.38)个月。其中尿道炎患者1289例,肾盂肾炎患者854例,膀胱炎患者557例。本研究符合我院伦理委员会操作流程及标准。纳入标准:①所有入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尿急、尿痛和尿频等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检查确诊为泌尿系统感染。②理解和沟通能力正常。③对研究知晓且自愿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②合并恶性肿瘤或其他感染性病变患者。③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④合并精神或意识障碍患者。

1.2方法。所有患者均需开展微生物检验,所用的病原菌检验试剂来自我院检验中心,以临床检验操作规范为依据采集患者清晨的中段尿液作为标本检验微生物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菌检验阳性标准为计数超过104CRU/mL,革兰氏阴性菌检验阳性标准为计数超过105CRU/mL。本组患者的主要病原菌检测样本开展抗菌药耐药性试验,针对不同类型病原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微生物病原菌检验、抗菌药耐药性试验操作和分析应由同一组检验科医师完成。

1.3观察指标。对其微生物检验结果中的病原菌分类、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的耐药性等指标进行观察统计。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所有患者微生物病原菌检验结果分析。2700例患者微生物检验结果显示病原菌共455株,以单一病原菌感染为主,占比90.11%,而两种病原菌感染相对较少,占比9.89%。病原菌包括革兰氏阴性菌324株,占比71.21%;革兰氏阳性菌60株,占比13.19%;念珠菌71株,占比15.60%。三种病原菌中分别以大肠埃希菌(73.77%)、屎肠球菌(31.67%)和白假丝酵母菌(52.11%)占比最高。

2.2所有患者主要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敏感度分析。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敏感度最高(99.16%),其次为阿米卡星、哌拉西林+舒巴坦、头孢吡肟;屎肠球菌对替考拉宁、替加环素、利奈唑胺敏感度最高(100.00%),其次为万古霉素;白假丝酵母菌对两性霉素B敏感度最高(100.00%),其次为伏立康唑、氟康唑,

3讨论

泌尿系统肿瘤范文8

关键词:整合课程;泌尿系统疾病;器官系统为中心

目前,我国医学生临床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科为中心”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主要强调学科之间的独立性、系统性,但在不同课程之间,存在相关知识的割裂以及反复重复,相关学科之间联系不足等缺点[1-2]。目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具有明显的不足,难以满足广大医学生对医学知识的捕获,同时现有教学模式还容易使医学生失去学习主动性和学习乐趣[3]。为提高临床医学教学质量,培养更加适应临床要求的医学人才,我国高校针对教学改革,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4-5]。目前,通过重新组合医学各学科的内容,形成了以器官系统为基础新型课程结构[6]。这种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使课程结构得到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同时使某一系统疾病的知识脉络更加条理分明,这种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形成了以器官系统为脉络的更为完整的知识构架,从而更加利于医学生临床思维的锻炼和建立[7-9]。进行临床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医学理论丰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者型、知识性、创造性临床医生。而对于刚刚才开始接触临床课程的医学生来说,其对于泌尿外科的认识和肾脏内科的认识,都非常表浅。因此,如何改进传统教学方法,提升医学生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兴趣,锻炼医学生的临床思维和理论与疾病实际相联系的能力,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10]。在医学生临床教学过程中,如何避免课程的重复,减少相关知识的脱节,进而构建科学、高效的教学模式,显得至关重要。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近年来在本科生临床教学中引入整合课程,逐渐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不同学科联合教学体系;通过将传统的临床医学课程,按照不同器官系统,整合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课程体系[11]。泌尿外科属于一个治疗范围相对较广且实践性很强的一个专科;而肾内科学作为内科学的一个分支,其专业性强、各种概念比较抽象且不易理解消化,同时设计内容、专业术语较多,不易记忆;再次肾脏内科涉及肾脏的生理、不同肾小球疾病又有不同的病理类型,临床病例更是复杂多样[12]。泌尿外科与肾脏内科在许多疾病的诊疗方面存在联系,如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结石的药物治疗,肾脏衰竭的治疗等[13]。我们根据泌尿外科和肾脏内科的临床特点,改革传统的临床教学模式,对相关内容进行拆分整合,形成了《泌尿系统疾病》这一课程,以期更好地符合泌尿外科学及肾脏内科学的现代教学发展趋势,以便进一步发散医学生在学习临床诊疗方法中的创新思维,进一步提高临床教学质量。

1对象及方法

1.1研究对象。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策略。选取2021年9-10月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担教学任务的2018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本科生159人为观察组,同时选取2020年9-10月在由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承担教学任务的201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学生163人进行回访作为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主线的泌尿外科及肾内科整合课程教学,对照组接受内容相对独立的传统的泌尿外科学及肾脏内科学教学。通过对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以及课堂表现成绩进行对比,同时对两组学生分别进行教学模式问卷调查,评估两种模式的教学效果。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并采用问卷调查结果。实验组男93名,女66名;年龄21~26岁,平均年龄(23.14±0.73)岁。对照组男92名,女71名;年龄22~26岁,平均年龄(23.86±0.65)岁。两组学生在年龄、性别、既往专业理论考核成绩等各项基线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教学设计整合课程教学大纲参考国家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九版及《外科学》第九版相关内容,同时融合了泌尿系统解剖、病理、生理、病生等相关内容,整合了泌尿外科和肾脏内科相关知识,按照泌尿系统疾病的内容安排了总课时为30学时的15次大课,包括泌尿系统疾病总论(4课时),肾小球疾病(6课时),间质性肾炎(2课时),尿路感染(2课时),男性生殖系统感染与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结核(2课时),泌尿系结石(2课时),泌尿、男性生殖系统肿瘤(2课时),泌尿系梗阻(2课时),泌尿系统损伤(2课时),泌尿、男性生殖系统先天性畸形及其他疾病(2课时),急性肾衰竭(急性肾损伤)(2课时),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2课时)。在课程中力求呈现与今后实际工作相关的情景,同时在实际临床问题中,反过来呈现相应的基础知识,以期达到相关知识的整合。传统教学课程则分别教授泌尿外科学和肾脏内科学相关知识。课程设计:针对观察组学生,采用泌尿外科和肾脏内科整合教学模式,教员采用泌尿外科肾内科整合课程教学组集体备课,查漏补缺,教学内容中将公共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了总课时为30学时的教学内容。而对照组学生则采取传统授课方法。泌尿外科肾内科整合课程教学集体备课的组织管理泌尿系统集体备课是在西京医院教务科的统一安排下,由泌尿外科肾内科整合课程教学组来组织参与泌尿系统疾病整合教学的授课教师在授课前进行。泌尿外科肾内科整合课程教学组由往年参加过教学的2名教授,7名副教授,3名讲师组成,平均年龄46.7岁。集体备课的实施内容包括:备教学大纲、备教案、备多媒体课件、备教学主线和教学方法。备教学大纲是为了明确整合课程的教学目的、课程重点以及难点;备教案,教学内容要详略得当、内外科占比适中、公共内容避免重复;备多媒体课件,内容精炼、增加动态图、视频、动画比例,避免文字过多;备教学主线和教学方法是构建典型病例库,通过典型病例引导出授课知识要点。

1.3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客观评价指标,分析两组学生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成绩包括客观题和病例分析题,满分100分,客观题占70分,病例分析题占30分)和课堂表现成绩(满分100分)。理论考核由题库随机选取;课堂表现成绩由授课教师进行打分。得分越高,表示学习效果越好。主观评价指标,两组课程教学结束,分别对两组学生采用匿名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匿名问卷的内容共包括10个方面:①激发学习兴趣;②提高自学能力;③理论知识掌握;④临床思维锻炼;⑤解决问题效率提升;⑥活跃课堂气氛;⑦团队合作意识;⑧探索精神培养;⑨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⑩愿意继续接受此种教学模式。每个方面设置5个等级,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每个等级分别对应10分,8分,6分,4分,2分。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得分越高,表示效果越好。

1.4统计学分析。利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课堂表现成绩比较。在期末理论考核中,观察组平均成绩得分为86.4,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得分82.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课堂表现成绩中,观察组平均成绩得分90.5,亦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成绩得分87.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结果证实,观察组学生理论考核成绩及课堂表现成绩均优于对照组学生。

2.2观察组及对照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问卷调查表结果提示,整合教学模式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平均得分8.23,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平均得分8.52,理论知识掌握方面平均得分8.17,临床思维锻炼方面平均得分7.25,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平均得分8.63,显著高于对照组在激发学习兴趣方面平均得分7.36,提高自学能力方面平均得分5.23,理论知识掌握方面平均得分6.12,临床思维锻炼方面平均得分5.67,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方面平均得分5.36,组间比较有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且观察组学生更喜欢本组所采用的教学模式(P<0.05)。但两组在解决问题效率提升、活跃课堂气氛、探索精神培养、团队合作意识等方面得分未见明显差异(P>0.05),见表2。

3讨论

3.1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有利于建立完整临床思维。传统的临床医学教育是一种基于学科的教育体系,学生在完成所有的课程学习后,需要对所学的各学科知识进行重新地整合以建立临床思维。但这种“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方式过于强调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容易造成学科间内容的割裂,且各学科内容过于精细,相关内容重叠,容易造成基础与临床脱节,加重学生的负担[14]。近些年,医学教育观念和模式发生转变,既往以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医学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15]。为改变这一现状,国内外多所医学院校陆续开展了整合式教学改革。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多家医学院校逐渐开展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教学改革,通过借鉴国外医学院校的课程改革经验,国内一些院校也开展了整合课程改革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经验[6,16]。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医学整合课程重点强调了课程的系统性,强化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学科交叉整合,系统阐述疾病的症状、解剖结构、诊断要点、鉴别诊断和治疗方案,更符合疾病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的临床思维[9,17]。

3.2我院对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主线的整合教学模式的探索。空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在本科生临床教学中引进整合课程,不断探索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多学科联合教学体系;将传统的临床医学课程进行拆分,按不同器官系统,将拆分的临床医学课程整合为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医学课程体系。我们根据泌尿外科和肾脏内科的临床特点[18],将泌尿外科及肾脏内科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团队组成整合泌尿系统疾病教学组。在教学任务开始前2周,组织所有教员进行集体备课,根据教学大纲将泌尿外科学及肾脏内科学的教学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请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员进行试讲。设计了《泌尿系统疾病》整合课程,并对此种课程效果进行评估。

3.3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主线的整合教学模式优点体现。泌尿系统疾病繁多且复杂,同时患者就诊时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单纯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基本无从对临床患者进行诊治。而单独肾脏内科或泌尿外科教学仅仅设计到本学科的知识,容易使学生缺乏横向思维。进行肾脏内科和泌尿外科联合教学,能大大加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的临床诊疗思维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整合泌尿系统疾病教学模式显著提高了临床医学生的理论考核成绩及课堂表现成绩,有助于加强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认知,深化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为其临床应用打下坚实基础。单独肾脏内科或泌尿外科教学,因人力、资源方面的限制,其教学手段比较单一、教学模式比较固定,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容易造成枯燥、乏味的现象。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主线的整合教学模式,通过让学生站在临床解决患者实际问题的高度,从临床问题出发,发掘内外科处理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进而探究其背后的发病机制,同时内科和外科可利用多种多媒体形式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内容,从而使学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更有动力进行自我学习。我们通过收集分析应用整合课程对学生在“学习兴趣、自学能力、理论知识掌握、临床思维锻炼”等方面评价结果发现,整合课程的学生表现显著高于传统教学学生表现,反映出整合课程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及创造性思维、提升其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但同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相较于传统教学,整合课程教学在“解决问题、团队合作、课堂气氛、探索精神”等方面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提示目前整合课程教学仍然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其次对于教师而言,肾脏内科医生和泌尿外科医生具有不同的临床思维,在整合过程中,对于教师而言,也是不同思维的碰撞。内科医生理论知识扎实,对泌尿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内科治疗方面更为擅长;而泌尿外科医生则是具备更好的解剖知识,在病人围术期准备及外科治疗方面更加专业。整合教学不仅可以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还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规范。同时整合教学通过对课程的重新分配,避免了知识的重复配置,减少了教师和学生的时间成本,缩短了公共课程的时间,更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效率的提升。总体而言,学生表示,整合教学模式更有助于全面理解泌尿系统疾病,加深临床思维的锻炼,更有助于内外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但同时泌尿系统整合课程仍存在内外科知识的割裂,尚未完美融合在一起,如何将枯燥的知识点更生动具体的展示出来,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团体之间的合作,以进一步提高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可能是整合课程以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4对以泌尿系统疾病为主线的整合教学模式的发展和完善

从传统的泌尿外科学及肾脏内科学独立的教学课程,到实施整合泌尿系统疾病教学课程,我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教学改革和探索。不同学科的教师互帮互学,共同提高。教师因专业不同各有所长,在教学方法上取长补短,在泌尿系统疾病这一课程的教学能力达到共同提高的效果,同时通过整合可以反过来促进相关专业的协同发展。例如在血尿、泌尿系感染及慢性肾功能不全疾病相关课程中,同时涉及泌尿外科及肾脏内科的内容,教师在课前充分沟通,阐述学科特点,充实讲课内容。在泌尿系统疾病中,原安排肾移植的单独讲授,经讨论将其融合入慢性肾衰竭疾病的讲授内容中,避免重复讲授;肾小球疾病讲授4学时,教师认为讲课内容比较多,课时少,根据学科要求增至6学时。因此,通过多学科之间协作教学,不仅有利于相关科室教员个人教学水平的进步提高,更可以使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标准化、规范化,促进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同时,通过泌尿系统疾病整合课程,有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不同视野、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解决问题策略中,了解、掌握泌尿系统疾病的理论和实践知识。多学科之间协作教学、多种教学方法联合使用,能够尽量避免单一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学习泌尿系统疾病这一课程的兴趣,增加学生对该系统疾病理论知识的掌握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扎实地掌握临床技能和相关实践能力,尤其是横向和纵向的临床思维能力。因此,在泌尿系统疾病教学中,如何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协作教学、充分运用不同教学手段,互相借鉴不同的教学经验,是需要我们着重思考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在整合教学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大胆实践,进而营造出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才能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为国家培养出新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5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