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鉴赏范例

美术鉴赏

美术鉴赏范文1

【关键词】本土美术;课程资源;高中美术鉴赏课

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是一门注重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素质培养的重要教学内容。为了有效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原有教材内容上,积极发掘、扩充教学资源,尽可能地将具有教学意义与价值的本土资源纳入教学内容中,积极发挥本土文化特色优势,更好地满足高中学生美术鉴赏能力培养的实际需求,使美术鉴赏课程向多元化、丰富化发展,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得到有效提升。

一、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丰富美术鉴赏教育资源。高中美术鉴赏课程要以丰富的美术课程资源为基础。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充分融入本土美术课程资源,能够有效开发、利用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教学资源,有效充实学生美术课程教学内容,对于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将本土美术教育资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需要教师、学生共同加强对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通过关注本土生活、社会的发展形态,主动发掘生活与美术之间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具有人文素养的精神内涵,能够有效丰富鉴赏教育资源,突破传统教材资源的限制,提升教学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从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提升美术感知力,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二)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与认同感。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是本土特色文化的重要载体,彰显着本土历史发展的精神内涵。将其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能够有效实现地方民族文化与现代美术艺术发展的高度融合,使学生在对美术作品进行有效鉴赏时不仅能够提升视觉享受效果,更能够通过美术作品深入了解本土的民族文化特征,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基于本土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学生在从事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现代美术发展需要,实现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好地推动具有民族特色的历史文化不断向前发展,增强生命力。

(三)提升学生美术核心素养。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有效应用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不仅能够有效丰富教学资源,使学生通过更加多样化、多元化的美术作品有效拓展美术基础知识,也够通过鉴赏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美术作品,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通过参与各类美术鉴赏教学实践活动,将传统特色文化与现代美学艺术进行充分融合,有效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使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走进家乡,扎根本土文化,深入领略具有本土特色的传统文化精神内涵与美术文化特色,增强文化保护意识,更好地推动传统文化以及美术事业的创新发展。

二、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的实际现状

高中美术鉴赏教育快速发展,教育理念逐渐向开放式、多元化发展,教师对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利用意识日益增强,创新挖掘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文化内涵与民族精神,将其有效转化、加工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重要内容,更好地推动了美术鉴赏教学效果的持续提升。但是在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美术鉴赏课程的引导、管理以及效果评价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是,部分高中美术教师对于本土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不足,受到美术课堂教学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加工与转化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指导,与美术鉴赏课程特点的契合度不高,没有充分挖掘本土美术资源中的教育价值,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浪费,弱化了美术鉴赏教育的效果。另外,在对本土美术资源开发与利用过程中,教师通常采用的是独立开发模式,忽视了教育资源的共享性,制约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价值的发挥。

三、将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课程资源特点,明确教学目标。美术鉴赏课程是兼顾视觉艺术、人文艺术的教学内容,能够将美术实践教育融合于愉悦教学氛围的重要教学形式。为了有效提升本土美术教育资源融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师要结合美术鉴赏课程的学科特点,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指导下,有效开发、利用本土化的教育资源,实现本土美术作品的价值挖掘与加工转化。在对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时,教师要紧紧围绕美术鉴赏的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深入挖掘本土美术作品中蕴含的美术基础知识,了解美术作品的历史发展演变进程。同时针对美术作品中的工艺技巧、体现的文化内涵以及作品的鉴赏方法等,采用小组讨论、视频展示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加以引导,帮助学生有效提升美术鉴赏能力,使学生深入领悟美术作品中的艺术性与文化价值,做好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以高中美术鉴赏课程中“陶瓷”教学过程为例,教师可以照片展示或者实地参观博物馆等方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本土陶瓷作品,深入讲解美术作品中造型特点、制作工艺以及蕴含的历史文化,使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或者搜集相关文献资料,自觉参与到美术鉴赏学习过程中,有效拓展美术文化知识,准确辨识陶瓷作品中的美术特征,从陶瓷的工艺、色泽、质地等方面深入感受特色传统文化的精髓,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立足本土美术特色,精选教学内容。将本土美术资源有效融入高中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能够立足本土美术作品的特色,做好教学内容的精心选择;借助图书馆、网络资源以及档案资料等,做好相关备课工作,将教学内容与本土美术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根据高中生的美术学习特点,就近取材,从本土美术资源出发,对美术作品内容进行有效的开发与利用,形成教育特色文化,使学生在对本土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或参与实践制作的过程中更好地感受本土文化的精神内涵,有效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热情,增强学生文化自觉性,强化学生民族情感,使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活动中。例如,教师可以选择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饰作为教学示例,结合美术鉴赏教学内容,从民族服饰的制作、印染工艺、图案绘画等方面对其蕴含的民族文化进行深入剖析,使学生更好地感受本土服饰艺术美,同时能够进一步了解图案蕴含的民族愿景,自觉传承非物质文化,促进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发展。

(三)依据建构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方法。做好本土美术教学资源与高中美术鉴赏课程的有效融合,需要教师依据建构教育理论,不断创新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辅助作用,使学生以探究、实践等教学活动为载体,通过积极参与实地调研、美术作品制作创新以及美术作品文化宣传等活动,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创新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美术鉴赏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融入本土美术教学资源,立足学生的实际,充分挖掘本土美术特色与人文精神,加强对美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深化本土文化内涵,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与文化素养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邓富彬.本土美术课程资源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的应用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8(12).

美术鉴赏范文2

1美育与美术鉴赏概述

1.1美育

美育指的是对学生进行一定美的教育,能够让学生对美进行正确的认知,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和学习中能够对美进行正确的认识。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心灵进行陶冶,还能够让学生具有非常高尚的道德思想。同时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美育教育能够让学生进行美的体验,让其能够具有美的品格,这样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来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育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18世纪50年代,是由席勒最先提出。而在我国西周时期便已经有了“制礼作乐”,其中的礼指的是一种意识,而乐指的是诗、词、歌、赋、舞蹈等相关内容。从而能够看出我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经有了审美,而对世人进行一定的六艺教育就相当于今天的美育教育。

1.2美术鉴赏

美术欣赏指的是一种精神方面的活动,通过对美术作用的欣赏,从而能够产生一定的喜悦心情,陶冶情操,这样才能够更好地进行视野的开拓。在高中美术教材中具有非常多的美术作用可以进行鉴赏,不但有古代的字画可以进行欣赏,还包括一些雕塑、手工艺、建筑等美术作用。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人们对美的喜爱,有的作品可以表现出对英雄的崇拜,有的作品可以表现出对宗教的信仰,还有的作品能够反映出对生活的热爱。总之,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够更好地通过对作品的欣赏来表达人们的情感。因此,在高中美术课堂中进行鉴赏课的实施中,教师更加应该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实现精神方面的享受。

2美育教育的作用

2.1培养审美能力

在高中进行美育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培养。很多学生对美缺乏认知,缺乏科学的审美标准。当学生看到一件美术作品时,不能够很好地进行品鉴,这样无法发挥学生的美术学习优势,不能够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美术作品的审视。而美育教育就是能够对学生进行正确审美标准的确定,让学生能够懂得什么是美,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升。当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时,再进行其他美术作品的欣赏时,就能够指出其中的不足,也能够对好的作品进行一定的认知,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

2.2培养想象能力

通过美育教育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美术属于艺术的一种,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艺术的享受,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的学科知识,一定的审美思想,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力。艺术是一种精神方面的享受,只有通过一定的情绪认知才能够有效进行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够借助美术教育来进行情绪的烘托,从而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产生一定的联想,这样能够更好地将学生的思想进行拓展,不会局限于美术作品之内,还会进行一定的意义引申,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2.3促进身心发展

通过美育教育还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通过美育教育能够更好地将理性与感性进行结合,从而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品格的修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的协调发展。还能够进行一定的情感教育,能够更好地通过美术作品来进行学生心灵的洗涤,从而能够达到净化心灵的目的,为学生带来一定的思想洗礼,有效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还能够在美育教育的过程中进行正确思想价值观的树立,从而能够更地机械能正能量的弘扬,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3美育教育与美术鉴赏的关系

美育教育与高中美术鉴赏具有十分紧密的关系,首先,通过美术鉴赏课程教学能够更好地进行美育教育的深度融合。美育教育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而美术鉴赏课程主要就是具体的教学实施。通过美术鉴赏课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具有一定的了解,同时也能够通过美术作品的讲解让学生明白此作品成功之处,在此过程中就是培养学生正确审美的主要途径。因此,通过美术鉴赏教学能够实现美育课堂教育。其次,美育教育中的一部分就是美术作品。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欣赏才能够更好地然给学生进行美的感知,也能够进行美的欣赏和创造。美术鉴赏课能够为美育工作提供材料,这样才能够让其美育工作能够具有明确的道路。最后,通过美育教育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内容,让课程的形式更加丰富,学生所获取的信息变得更加全面,这样能够对学生的美术素养得到提升,也能够让课堂变得更加具有学习氛围和艺术气息。总之,美育教育与美术鉴赏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好地利用美术鉴赏课来实现美育教育效果的提升。

4美育教育的原则

4.1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

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高中美术鉴赏课堂的美育教学质量,那么就应该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应该让美育教育进行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美育教育效果的提升。对于一件美术作品来说,其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但同时此作品也能够进行一定的思想传递,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美育教育,教师应该对二者进行一定的结合教学。比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美术课程《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时,就应该进行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大屏幕来进行玉石作品的展示,从而能够对其艺术性进行鉴赏。与此同时,还应该对其思想性进行一定的解读。一般会将君子进行玉的比喻,“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通过思想方面的渗透,能让学生具有更多相关的玉石知识,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的提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2美育与实际生活结合

在进行高中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中,教师在进行美育教育时,应该更好地进行生活化内容的结合,这样才能够让美育教育工作变得更加有意义。艺术来源于生活,只有更好地与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才能够让学生对美术作品具有更加深入地认识,对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水平具有非常大的帮助。比如在学习高中美术课程《皇权的象征——故宫建筑群与天坛》时,教师就应该将美育教育与实际生活进行一定的融合。教师可以从故宫的总体布局特征进行说明,故宫是中轴线布局,在构图上被称为对称构图,具有一定的美学特征。同学们对此需要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通过表面现象深入思考,理解其中的道理,同时故宫的建筑也非常庄重,从而能够体现出皇权的象征。为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进行理解,教师还可以进行生活化的内容深入。教师可以举例我们日常的建筑构图,一般也是对称构图,从而能够更好地让学生对构图知识进行了解,也能够进行美的鉴赏,最重要的是要引发学生的思考。

4.3情绪与思维逻辑结合

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进行美育教育工作,教师需要将情绪与思维逻辑进行一定的结合,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理性与感性进行结合。既让学生能够享受艺术的美,能够进行情绪的体现,同时也要具有理想的思维能力,用大脑去进行思考。比如在学习高中美术课程《楚王问鼎——上周青铜艺术》时,教师就可以更好地将情绪与逻辑思维进行结合。教师应该从“鼎”入手,从而能够说明鼎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这样能够让学生进行情绪的体验,感受到当时君主所具有的豪迈与霸气。同时也应该进行青铜器的作品研究,让学生能够从审美的角度去进行美学思考。这样能够更好地进行情绪与思维逻辑的结合,有效促进对学生的美育教育培养。

4.4艺术与表现方法统一

高中美术鉴赏课中,为了能够有效进行学生的美育教育,那么就需要将艺术与其所具有的表现方法进行统一,这样才能够促进美育工作质量的提升。艺术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能够更好地根据美术作品来进行真实内容的取材,从而能够利用美术作品来进行现实的真实反映。能够更好地将艺术与表现进行结合,既要求美术作品中进行现实内容的展示,同时也应该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形式,从而能够更好地突出作品得优质。比如著名的美术画作《蒙娜丽莎的微笑》就是能够对真实情况的反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力,能够更好地反映了作者对女性解放的支持,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将所传递的内容与作品进行共存。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进行美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带来一定的启迪,有利于促进学生对美的创造。

4.5教学与因材施教结合

美育教育应该进行因材施教,无论任何教育其所面临的对象都是学生。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殊性,他们所具有的美术基础不同,认知能力不同,美学品鉴能力的不同。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对高中生进行美育教育工作,那么就应该在教学中进行因材施教,对于不同基础的学生应该进行区别教学。教师应该对学生的美术基础与学习能力进行一定的事先判断,这样就能够对其进行重点把握。比如对于高中美术课程《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来讲,对于一些基础差的同学应该进行此章节的重点讲解,这样能够让学生明白什么才是美术鉴赏,从而有效促进学生理解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而对于美术基础比较强的学生来讲,应该进行此章节的深入探究,这样才能够让其学习得更深,这样就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

5高中美术中的美育与美术鉴赏教学策略

5.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为了能够更加有效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中进行美育教育,教师应该充分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很多学生对高中美术鉴赏课不感兴趣,一般在课堂上都不会认真听讲,这样对其中的美术教学和美育教育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那么就需要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课堂的参与,那么就需要通过一定的教学设计来烘托课堂氛围,让学生对美术鉴赏课具有更浓的兴趣,才能够促使学生具有非常好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具有多种方法,比如可以进行教学情境的创设、通过提问来创建课堂氛围、利用游戏来活跃学习气氛等,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让课堂学习变得更加有效。

5.2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学生是美术鉴赏课堂中的主体,只有让学生充分进行课堂的参与才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可以针对其中的问题来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能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对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教师可以进行美术作品的展示,并且让学生在课堂中发表自身对作品的评价。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的说法进行指导和纠正,从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升。

5.3丰富美术鉴赏教学内容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中进行美育教育的开展,需要进行教学内容的丰富。不仅仅需要进行美术教材内容的呈现,还应该进行一定的内容拓展。教师可以将一些知名的画作进行课堂的展示,从而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学生的知识内容,让学生具有更加广阔的见识,有效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还可以进行多种校园美术鉴赏活动的开展,在实践中去实现学生的成长,学生只有在实践学习获得知识,才能更好的学为所用,发挥自身的更大价值。

5.4建立多元教学课程评价

为了让高中美术鉴赏课堂变得更加有效,教师需要进行一定的课堂评价,能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即时评价,这样会让学生能够对自身的问题进行正确处理,有效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并且说出理由,促进学生品鉴能力的提升。

6结束语

美术鉴赏范文3

艺术鉴赏离不开必要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理解、运用、发展等,会促进鉴赏教育的有效进行。而在现行美术鉴赏教材中,鉴赏模块既包含传统的优秀美术作品也包含具有时代特色和文化内涵的近现代中外名家的美术作品及实用性美术作品。与作品相关,包括作品的深邃内涵、作品外部诸种关系以及美术相关知识与理论内容,时空跨越古今中外,浩如烟海,单靠教师的一支粉笔、一张嘴的讲解是无法满足学生学习及拓展需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信息链接功能,为学生拓展学习资源,满足学习需求。在美术鉴赏课堂中,引入与利用多媒体技术提供的大量资源中的相关美术作品及其相关图片、影像等,既能有效满足鉴赏者与美术作品之间审美关系的发生与建立,也便于教学重点的真正落地实施——研究、分析作品美的物化所在与魅力所在,领悟美术作品从个别到一般的象征意义。

2.利用多媒体技术有效营造美术鉴赏的课堂情境氛围与视觉环境

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对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同样重要。利用多媒体技术的集成优势,能极为容易地引起学生对相关美术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因素的共鸣,并兼具良好的德育效果。如学习《战争与和平》一课时,以多幅战争主题图片及相关视频或新闻截图呈现,在给学生带来战争残酷性认识的同时,也会带给学生更多的“和平可贵”的反思。在这样的情感共鸣作铺垫与心理氛围下,再引领学生鉴赏相关作品,理解其深刻内涵就容易多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美术作品的全图展示或者局部放大等功能,可为美术鉴赏课堂营造理想的视觉环境,如囿于教材印刷质量等多因素影响,张萱《捣练图》中小女孩钻到绢下向上翻看的顽皮情态这一细节就很难看清楚并为学生感受到,而借助多媒体技术的局部放大,就会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3.利用多媒体技术以音乐辅助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以音乐辅助提升学生对美术作品的鉴赏能力是有帮助的。与认知相关,有些学生对西方抽象表现主义画派的一些美术作品颇不以为然,以故弄玄虚、不知所以然为其当然评价,自然也就不愿对其进行过多的学习与研究。事实上,仔细研究抽象派一些著名画家的作品,还是有很多借鉴意义的。例如,在学习第一单元的《图像与眼睛》一课时,我先以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彼埃•蒙德里安的代表性油画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由于学生初次接触该类作品并由于作品视觉形象的含糊性与主题内容的隐晦性,学生自然会产生不知所云、无法理解与心理抗拒之情。在这种可预见的情况下,根据教学预案,我随即插播、引导学生欣赏了两段爵士音乐,并简要介绍了爵士音乐的历史来源与节奏特点——切分节奏;进而再介绍画家创作该画时的时代背景与创作意图,以此音乐通感辅助学生理解画作中的水平与垂直线条交错、点面结合与色彩对比所表达的意象,就会相对容易。

4结语

美术鉴赏范文4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他们从进入高中就面临着空前的学习与竞争的巨大压力,面对这一现状,他们主要将学习精力放在文化课程上,而对于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视程度非常低,但是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高中学生对美术鉴赏方面的教育,因此,此时的高中教师需要掌握必要的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来解决这一问题,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主要谈谈以下几个方面的看法。   1、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兴趣作为最好的老师,它既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基本动力,又是学生能够走向成功的重要阶梯,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过程中,应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基本的出发点,采用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这样才能在美术鉴赏的过程中重视美术鉴赏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达到最佳的鉴赏教学的效果,同时还能够使缓解学生紧张的学习和竞争压力,以便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在具体的高中美术鉴赏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的身边,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选择,自然的引导,这样能够在情感上形象深刻的打动学生的心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2、开展鉴赏活动,提高审美能力   美术作为一门视觉艺术,可以使学生在视觉方面直接获取审美体验,丰富审美情趣,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审美质量,这一点也是其他艺术学科所无法代替的。美术作品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出作品的美,通过这一美感打动、感染人们,倘若在美术鉴赏课程中,教师仅用粉笔和嘴是无法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必须通过开展鉴赏活动课,来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与美术作品在高中美术的鉴赏活动中是一种审美关系,只有感知与体验才能对该作品做出正确的审美判断。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了解美术作品创作的时代和历史背景,理解作品的内在的蕴涵,如果在作品鉴赏中需要涉及到相关的美术原理和概念等理论问题,教师应该在实际的案例分析上来加以讲解,这样可以合理的利用美术鉴赏活动课的上课时间,而不必过多的讲解理论知识。此外,博学的知识,丰富的见识,良好的修养是高中美术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此基础上,报以宽容的态度评价学生,合理引导他们正确的感知美术作品。提升他们的审美判断能力。   3、采用多媒体工具,提高教学效率   在高中美术新课程标准中规定教师可以采用电影录像等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来进行鉴赏教学。随着现代化的教育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往传统灌输打压式的美术鉴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适应当前的教学需求,而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给当今的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带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多媒体载体的作用下,图像、声音、动画、文字等教学内容一目了然,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并且还给高中美术鉴赏课程带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   一直以来,高中美术教师在美术鉴赏的课堂教学之中,一直都在扮演着美术知识的讲授者和传授者的角色,在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的传统高中美术鉴赏教学时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讲解一些枯燥、乏味、抽象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即便是这样,也很难达到较好的效果。然而,在大量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今天,集声音、图像、文字等于一体的多媒体教学,可以讲抽象化的美术鉴赏内容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之感,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如,在鉴赏“走进抽象艺术”这一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共享这一平台优势,搜集到大量的抽象艺术作品,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学生在大屏幕上可以清晰的观察到自己喜欢的作品,了解这些抽象作品不同的风格特点,在设计课件时,可以讲图片的相应的超链接到作品和当时的创作背景上,这样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再点击图片之后就会出现相关的知识内容,这一过程既可以鉴赏作品又可以学习知识,如果单纯的靠教师的讲授,学生听之无味,教师讲之也无趣。   利用多媒体来进行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不仅操作实用方便,在增加了学生学习知识量的同时还使得学生能够开心主动的学习,一堂鉴赏课之后,学生对不同的作品都会有相应的了解,拓宽了知识面,优化了知识结构,也提高了鉴赏课堂的教学效果。   4、注重多元化的美术鉴赏教学   高中美术鉴赏课作为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之一,更重要的是注重学生自身素质的发展,尤其是激发其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做好引导的作用,充分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性与发散性思维,每一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看法与见解,这与其自身性格、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生活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也就形成对美术作品有独特的见解。因此,我们教师在授课的同时,不能一味的讲授课本知识,而是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分析教材,让学生自主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不要让枯燥乏味的美术讲授课占据整个课堂,要让学生自己去“鉴”,自己去“赏”,从而使美术鉴赏课真正意义上成为一门艺术课程。   美术鉴赏教学不是要把我们每一位学生都培养成未来的艺术家,而是一种艺术普及活动;是要提高我们每一位学生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使其能兼顾全面的发展。作为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我们的任务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欣赏好一张画,一件工艺品,而更重要的是带动学生能独立的去认识美,有选择的接受新的观念,让每位学生学会用艺术慧眼看世界,在艺术欣赏中学会热爱生活,赞美生活。

美术鉴赏范文5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高校;美术鉴赏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类课程指导方案》指出,公共艺术课程作为培养现代化建设高素质人才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提高大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术鉴赏课程可以使大学生了解绘画艺术、雕塑艺术、建筑与园林艺术、工艺美术、设计艺术、汉字艺术、摄影艺术以及民间美术等艺术内容。从历史时间、区域空间等不同维度认识、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艺术修养、发展形象思维、陶冶情操。此外,将美术鉴赏课程纳入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也是高校实施美德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助于高校素质教育的开展。尤其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民族高校,为非艺术专业大学生开设的美术鉴赏课,合理利用新媒体技术教学,能够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然而,部分民族高校的美术鉴赏课程因开设时间短、师资力量薄弱、重视程度不够等,其教学手段传统、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效果不理想。尤其对古今中外的优秀美术作品进行鉴赏教学时,所传授的内容要么停留在对美术鉴赏各个历史时期艺术作品的探讨上,要么过于深究作品的渊源与造诣。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讲,此教学方式偏重艺术知识的灌输,缺少趣味性和欣赏性。尤其对民族高校的学生而言,他们本身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知识储备不足、美术基础相对薄弱,过于深奥的美术专业知识难以激发其学习的兴趣。

一、传统教授衔接新媒体教学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数字电视、手机微信、微博、QQ、贴吧等新媒体平台兴起。新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形态,极大地拓展了信息传播的途径,为人们增添了新的沟通方式[1]。当下,各大高校的网络普遍链接到了高校教育网、高校电子阅览室等网络资源,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广大师生利用新媒体进行美术鉴赏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前提和可能性。民族高校美术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时应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利用新媒体开发出独具本校艺术特色的教学方法。美术鉴赏可以借鉴不同的新媒体平台开展教学活动,使课堂充满艺术性。例如鉴赏元代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时,教师先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再用朴实的语言对这幅图的作者及作品内容、装饰等进行解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共同探究与这幅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时代特色、文化底蕴等,使学生在鉴赏作品的过程中领略作品的艺术魅力,接受艺术的熏陶。还有,借助观看优秀的讲座视频,让学生去领悟和感受学者的鉴赏造诣。例如,观看美术教育家蒋勋讲黄公望《富春山居图》[2],通过观赏蒋勋对作者生平、创作背景、相关文学故事的分析、展现,激发学生对该作品的想象力,培养其审美品位;利用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片头展现土楼的整体风貌,引导学生鉴赏《异彩纷呈的中国民居建筑——福建土楼》[3],再借助3D动画技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展现土楼建筑的形体、空间和色彩,从而让学生更好地领略土楼建筑的宏大气势。同时,在学生鉴赏影视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不时地讲解土楼建筑的实用性和审美性,挖掘其更深的文化底蕴,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感受前人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鉴赏《材美工巧——传统手工艺》[4]时,教师可以先播放影像展示烧制陶瓷的步骤与流程,再为学生准备一些泥土和做陶的工具,边讲解边让学生动手操作,这样既让学生了解了陶瓷制造过程的复杂和精细,也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了陶瓷的艺术美。可见,新媒体技术将艺术作品形象化,使图、文、声、形融为一体,把学生带入了艺术性的殿堂,可谓恰到好处。新媒体技术融入教学强化了视听效果,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师生互动嵌入信息化教学

美术鉴赏不仅是向学生传授美术鉴赏知识、了解艺术家的生平,更重要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精神[5]。因此,美术鉴赏不能只限于课堂或者校园里,也要嵌入到日常生活中。在教学中,将新媒体资源应用于美术鉴赏课程,能够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艺术作品,学习和体会艺术,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新媒体时代,信息化教学将成为常态。例如,教师创建一个微信公众号,在微信群里定时或者转载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文章或者作品,供学生阅读和欣赏。在评论和提问栏里,针对作品及时与学生交流、互动,让学生了解作品信息,进而学会欣赏和认同;在鉴赏西方油画大师梵高的作品《向日葵》时,教师提前一个月或者几周就在公众号里陆续转发《梵高:在薄情的世界里深情地活着》《梵高画里的明媚春天》《这里治疗过世界上最灿烂的灵魂》《梵高的故乡,艺术的狂欢》《梵高,你如此孤独》等文章,并推荐《梵高回眸的瞬间,我已经泪流满面》这部电影,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在学生阅读完文章和观看影片后,教师关于梵高的作品《向日葵》的有关讲解,并提出学习要求,让学生进行作答,进而实现其对梵高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此外,合理引导和规划学生美术知识的学习,以便让学生按照预定的轨迹进行及时有效的学习。教师有选择地把一些重要的美术作品鉴赏内容及讲解录制成短视频,然后借助微信公众号把美术鉴赏知识以点和线的形式推送给学生,并同时提出学习要求。针对微信中学生反馈的学习问题及学习效果,教师要随时跟踪并进行精准指导。当然,教师可以用课堂时间,检验学生对微信公众号推送的美术作品的学习效果,通过随堂提问与师生互动来了解学生对所作品的看法及了解、认知程度,进而提高美术鉴赏课程作品讲解的精准性和实效性。此外,教师也可以借鉴网络直播的方式进行美术鉴赏教学,让学生跟随直播教师进行一次有现场感的艺术之旅,接受艺术熏陶。教师事先准备好要讲授的鉴赏内容,与学生约好直播时间,选好直播地点——博物馆或者美术馆,进行现场直播教学。教师与学生在直播中互动,让学生亲眼看到那些馆藏的著名雕塑、绘画、书法等作品,通过视觉的刺激给学生营造一种艺术氛围,使其更真切地感受艺术的意境和魅力。

三、民族特色融入翻转课堂教学

美术鉴赏既涉及美术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又涉及鉴赏者的知识、能力、修养及复杂的心理过程。在民族高校开设美术鉴赏公共课,除了介绍和鉴赏中外著名美术作品外,还要考虑不同民族学生的独特心理需求。关注民族传统与风俗习惯,结合学校所在地的民族特点,在课堂上,可以考虑增加民族学生的参与比重,更好地利用民族学生的特长,进行翻转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成就感。诸如利用新媒体技术录制一些民族节日或者特殊活动的场景,用于美术鉴赏课程,帮助学生在鉴赏民族艺术作品和体验美的过程中,学习文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以四川甘孜州为例,境内有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回族、蒙古族、土家族、傈僳族、满族、瑶族、侗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等25个世居少数民族,其中,藏族人口居多。四川民族学院作为地方高校兼具民族特色高校,开展美术鉴赏课程教学可以将上述民族的艺术特色融入翻转课程教学,满足学生的需求,并促使他们自主性学习。例如,教师借助新媒体技术拍摄藏民“转山会”场景,并将集民间歌舞、绘画、建筑、雕塑及民间手工艺等为一体的“转山会”活动所涉及的照片和视频等资料收集起来,分类整理做成课件,让藏族学生在美术鉴赏课上进行分享、讲解。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民族情感,使民族学生讲解起来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而民族特色的语言更容易将当地独特的民风民俗展现出来,给人以真实感,易引起其他学生的共鸣。“转山会”中使用的唐卡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着藏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思想。在鉴赏唐卡时,教师可利用新媒体展示一些节日搜集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让藏族学生利用他们对唐卡的熟悉亲自上讲台为他人讲授,更容易为其他民族学生理解。另外,在鉴赏《设计艺术》时,针对其中的服饰艺术鉴赏,先安排学生自己去搜集本民族特色的服饰图片和视频,了解艺术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风俗人情等,然后在课堂教学时利用新媒体展示,同时让提供资料的学生讲述服饰的色彩、设计意图、穿戴讲究以及用途,分享自己的体会感受。可见,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可以通过答疑解惑、项目训练、小组研讨、团队合作等方式让学生成为教学活动主体,有助于营造浓郁的学习氛围。此外,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让少数民族学生参与讲授或者探讨民族艺术作品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和把控。尤其针对非艺术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艺术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的特点,教师需要尽量将作品的题材、风格、材料以及绘画技巧等美术知识做一些辅助性讲解。

四、结语

将新媒体技术引入到民族高校美术鉴赏课程中,与教学实际相结合,打破了时空和地域界限,丰富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学生可以不受课堂教学的限制,能够更自由地支配课外学习活动,根据自己的兴趣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规划学习时间、选择学习地点、控制学习进度,从而学会主动去思考和学习。由此可见,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美术鉴赏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资源,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教学提供了新模式,必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文化素养。

参考文献:

[1]杨海涛.新时代背景下新媒体的功能与发展研究[J].农家参谋,2019(5).

[2]张道一.美术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2006.

美术鉴赏范文6

一、创设情景

高中美术鉴赏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审美能力,具备鉴赏能力也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能力之一。目前,高中美术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课程形同虚设,即使有小部分高中院校开展了美术课程,但效果不佳,主要是因为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通常难以把握教学的重点,对教学内容侧重点掌控不到位,使得美术教学无法对学生形成深刻的印象。新形势下通过融入情景教学法提高学生美术鉴赏教学水平,需要教师掌握创设情景的技巧。以高中美术湘教版教材为例,教材对教学内容的编排从基础部分开始,首先使学生可以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然后是讲美术的礼仪和教化,最后列举出高中美术课的鉴赏系列。以第一课时中的“我们怎样用自己的眼睛”为例,本课时教学目标是促使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审美的观念,并对审美形成一定的规律,在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审美的眼光去看待事物。教学的重点则是促使学生真正理解美的观念和形式法则是怎样产生的,以及美术作品的基本内涵?这就要求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发现美,并产生美的感受。某教师在进行美术鉴赏课堂教学的时候,提前准备了一些教学辅助道具,如一枝花、一个花瓶,也让学生准备了一些自认为很美的事物。花是大多数学生的选择,这也说明了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意识。在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开始前,教师播放了一段有关自然美的短视频,视频中呈现出来的内容是一朵花盛开、一只蝴蝶化茧成蝶的过程,以及一只蝴蝶停留在一朵花上的画面。通过观察学生的表情,我们发现,学生全部投入到教学情景中,学生眼睛中呈现出来的是对大自然的感叹和欣赏。在高中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融入欣赏美的情景,适当应用教学辅助道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利用画面、声音的方式对学生形成直面冲击,促使学生形成更加直观的感受,逐步使学生融入教学情景中,为展开后续美术鉴赏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融入情景

融入情景的前提是创造情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兴趣特征,创设符合教学主题,且具备趣味性和冲击性的情景,才能促使学生真正融入情景中,从而实现促使学生融入情景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的。以高中美术湘教版第一课时中的“我们怎样用自己的眼睛”的教学内容为例,在正式开始美术鉴赏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利用教学辅助道具和短视频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良好的情景,且通过观察学生的状态,发现学生基本全部融入设定情景中。这个时候,教师开展了正式的美术鉴赏教学活动,要求学生从短视频中得出结论,对美形成基本的定义。从一开始的教学辅助道具中,学生对美的感受处于初级阶段,仅仅以直观的感受认知美,而视频内容则是对美的内涵进行了进一步的深化,通过融入情景,与大自然仿佛处于同一境地的感受。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美就是五彩斑斓的蝴蝶和漂亮的花儿,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美就是蝴蝶破茧而出的瞬间,以及花朵绽放的瞬间。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融入情景活动,与情景进行了心灵的感受,产生了情感的共鸣,导致在认知美和鉴赏美中出现了偏差,这就是学生融入情景的魅力。学生真正融入美术课堂鉴赏教学中,为高中美术鉴赏教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评价情景

美术鉴赏范文7

关键词:学前美术;美术鉴赏;审美能力

一、美术鉴赏课程的重要性

美术教育是一种审美教育,学生在接受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个人的视觉感知与已有的文化生活体验相结合,进一步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的美,逐步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也被称之为美感教育。在新课标对美术课程提出的总目标中,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取向”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则意味着,学生不但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还必须具备积极向上、健康地审美价值观。在学前美术教学中,教师传递给学生的除了是技能的训练之外,更重要的应该在潜移默化中注入审美能力的培养。美术鉴赏课程是学生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学生在美术鉴赏中不但能获得精神上的愉悦,还可以通过在作品中感受到的丰富情感去理解与发现生活中的美,是人们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不难发现,美术技能的培养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密集地训练中得到显著的提升;然而艺术鉴赏能力却是需要长期练习、在时间的沉淀中慢慢积累而得到的。例如,能够在梵高跳跃地色彩、德加灵动地芭蕾舞女郎中获得美的感悟;从富丽堂皇地巴洛克洛可可艺术到印象派绘画的天真烂漫感受到西方艺术地璀璨;沿着中华名族古朴地彩陶文化感受原始质朴的力量;在石窟造像的演变中理解历史的变革;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感受禅意、理解古人“寄情于山水”之美,体会中华名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等,如若缺失美术鉴赏的能力积累,这些特有的审美感受是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被理解的。因此,对于美术鉴赏能力的培养应深入在日常教学的方方面面,通过审美的教育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塑造良好的审美价值观。此外,随着课改的深入,身为一名合格的学前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才能有效地适应新时期的教学要求,才能够顺利地在幼儿园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让幼儿能逐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这里所指出的“美”,即审美能力的体现。身为幼儿审美教育的启蒙者、领路人,则要求幼儿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鉴赏能力、审美能力。与此同时,近年来少儿美术教育中兴起的“艺术大师课”等新型的教学内容,同样意味着,教师若缺失对美术鉴赏的知识与能力,将无在日后的学前教育工作中实施美术教育活动。由此观之,在学前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刻不容缓。

二、学前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

以当前学前专业美术鉴赏课程为例,其主要教学内以中外美术史鉴赏为主,其中包含不同时期的绘画、建筑、雕塑等艺术作品鉴赏,旨在对艺术作品的学习与理解中,能够获得自身的审美感受与认知,开拓视野,丰富知识。伴随新课标的深入贯彻,美术鉴赏课程虽逐渐受到重视,课程安排的比例也逐渐加重,但在日常的教学当中,笔者发现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方式单一,课堂缺乏活力

美术鉴赏课多以教师讲授为主,多数教师“照本宣科”,直接按照教材里已有的图片及文字进行讲解,忽略学生自身对于艺术欣赏的感知,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美术欣赏课堂气氛沉闷,缺乏活力。

2.教师自身能力不足,学生缺乏鉴赏艺术作品的能力

教师自身缺乏对美术史论知识的深入了解,因此无法更好地引导学生科学地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从而通过欣赏艺术作品来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与审美能力。在课堂教学当中,笔者发现,多数学生总将艺术想象的过于神秘,面对艺术作品时往往处于迷茫的状态,不知该如何欣赏?从何欣赏?多数是“片面式”地鉴赏一件作品,仅停留在视觉上的享受而忽视了画面背后的深意。

3.教材选择不合理,不适应于学前教育专业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鉴赏教材与专业美术院校的教材相同,内容过于专业细致,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际能力并不相符,学生学习过后不知怎么用,何时用?此外,还存在着教学设施不完善、“重技能轻理论”、课程设置不合理等情况,皆不利于教师创设优良、多元的教学环境,帮助其开展美术鉴赏相关的教学活动。

三、提高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方法与途径

王大根先生指出:美术鉴赏是从哲学、美学、历史学、社会学等角度对美术作品的表现形式、艺术技巧、思想内容和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和批评后,所作出的价值判断。美术鉴赏课程作为培养学生审美教育的必经之路,该如何在自身教学当中,更好地参透美术鉴赏内容,帮助学生塑造良好的审美价值观,是每一位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日常的教学工作,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善。

1.丰富课堂形式,以学生为主体

课堂中,不能只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育,应引导学生多进行自主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例如,鼓励学生运用PPT、手抄报等形式来介绍自己对某一时期艺术风格的理解,学生可以以个体为单位或是以小组为单位。学生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通过书本、互联网等多种途径,找寻相关的文字、图片及视频资料,无形地增加了学生的审美积累,一方面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储备,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收集资料、自助探究学习的能力。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

2.加强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知识的能力

如王大根先生所说,美术鉴赏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如果学生能够在艺术创作中,有意识地将美术技能与美术鉴赏有效地相结合,那么美术鉴赏教育的意义才得到真正地体现。课堂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将对艺术作品的所思所想内化为自身感受,运用到自己的艺术作品当中或是教学实践之中。例如,在手工彩泥的创作之中,可与中国彩陶文化相结合;在儿童绘画创编中,对城堡的装饰可结合欧洲罗马式哥特式建筑外形特点等,区别于以往流于程式地儿童绘画创编,不但丰富了作品的内涵,令人眼前一亮,同时更是个人审美能力的体现。

3.扩展教学范围,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鉴赏方法

从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上分析,美术鉴赏课程占总课时的15%左右,鉴于课程的内容广、时间短这一特点。在课程设计上,应将侧重点放在如何帮助学生掌握科学地欣赏艺术作品的方式方法上,而后应用于其他相关的艺术作品鉴赏之中。以达芬奇《最后的晚餐》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多层次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这幅画运用了哪种已学的构图方式?你认为运用的色彩是什么样的?通过创设问题,引导学生从画面的构图、色彩等方向入手去理解艺术作品,从而去了解作品背后的意义。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可有意识地将艺术作品进行分类,通过同时期不同作品的对比,帮助学生理清艺术史的脉络,了解不同风格的艺术特点。此外,应充分利用当地文化资源,不应将教学局限于课堂之内,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博物馆、美术馆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古迹,丰富美术鉴赏的途径。

4.鼓励教师提升自身艺术修养、美术教学能力

教师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不断加强自身艺术鉴赏能力,丰富课堂的授课方式。认真备课,有针对性地收集国内外优秀艺术作品的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开阔视野。课堂上,尝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二维空间地图文介绍衍生到生动立体地视频视听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记忆与理解。在欣赏艺术作品的时候,注重不同时期的作品对比,尊重学生的自身感受,切勿将自己对美的理解强加给学生,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多与学生交流,多提问多讨论,提高课堂的互动性,活跃课堂气氛。

5.完善课本教材,因材施教

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特性,根据当前学前美术教育的总趋势,选择与之匹配的课本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选取同时期符合学前专业学生学习的艺术作品,从专业特性的角度出发,加以讲解。例如,夏加尔的艺术作品,色彩丰富跳跃,充满童趣,引导学生可以借鉴其构图、色彩表达等内容用于自身的艺术创作中,及今后的美术教育活动中。

四、结论与建议

美术鉴赏范文8

关键词:新课改;美术鉴赏课;艺术素养

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人们对美术鉴赏课程的关注度逐渐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效用也逐渐被挖掘出来。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已经成为美术教师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随着新课改的提出与落实,美术鉴赏课程摒弃了传统教学、呆板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真正融入学习。美术鉴赏课程进行有效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加深对艺术知识的学习,还能使学生的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并有效培养了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由此可见,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及意义,教师需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手段来断提升鉴赏课程的有效性教学。

一、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

在传统的美术鉴赏课教学中,教师通常会使用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进行灌输性教学,学生在课堂之中只能被动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一点点磨灭,无心投入学习,导致教师的教学质量、效率不尽人意。随着新课改的落实,美术教师必须改变美术鉴赏课程的现状,需要结合一些具有创新性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鉴赏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要想切实有效地提升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位置,在课堂上留出足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的时间,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并激发学习兴趣。如美术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雕塑欣赏课教学时,教师首先可以利用网络搜集一些世界著名雕像图集,然后利用多媒体投影为学生进行展示,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台选择一个雕像进行模仿,看谁模仿的最像,通过这种方式能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后让学生分小组开展讨论交流学习,能让学生在充满学习兴趣的同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位置,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有效性[1]。

二、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

美术鉴赏课程教学最核心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而其主要教学任务就是可以让学生通过对美术作品的鉴赏、分析和思考来升华自身的艺术知识,并培养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有效开展美术鉴赏课程能够让学生在面对各式各样的美术作品时,能够正确有效地分析、理解艺术家在进行创作时内心的想法及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内容。而教师要想通过有效的课程教学来让学生在鉴赏美术作品时能够掌握作品本身的含义及内容,就要求教师具有深厚的艺术素养,扎实的艺术基础。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升自身的艺术素养。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因此教师需要秉承着持之以恒的原则,对艺术知识进行大量相关资料阅读并有效掌握,以此来丰富自身艺术知识功底。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闲暇之时利用网络资源来学习相关的美术技能知识,还可以到正规的美术培训学校进行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让教师得到有效的锻炼,还能加深自己的艺术功底,一举两得[2]。

三、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常言道“兴趣就是最好的教师”,所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根本所在。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带有浓烈的学习热情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并且对美术鉴赏课程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美术鉴赏课程实际教学过程中,除了通过创新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之外,还可以通过提问、语言描述等方式来让学生富有激情地投入学习,进而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接受更好的美术教育,从而培养自身的美术综合素质[3]。综上所述,提升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有效性对培养学生的美术综合素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及作用。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提升鉴赏课程的课堂效率。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运用的教学方式不能与教学内容相偏离,并且要及时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及艺术素养,从而将美术鉴赏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提升至最大。

参考文献:

[1]杨敏彪.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有效教学探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0):53-54.

[2]余珺.基于新课程改革下高中美术鉴赏课的教学方法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6(2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