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建筑论文范例

历史建筑论文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1

在进行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按照城市的各种需要来决定城市空间的布局,要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只有做好城市建筑空间设计工作,在未来的城市建筑管理工作中才能够更好的形成有效的管理体系,从而有效的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要素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同于城市规划设计,但思路上与城市整体的规划设计是相一致的,也需要考虑到城市整体的空间效果。因此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一方面要注重在视觉方面的效果,整体的空间需要做好城市的艺术空间效果,从而加强人们对城市的视觉美感。另一方面要使城市空间结构保持一种视觉上的连续性、流动性以及韵律的印象,从而保证视觉上的秩序。所以,城市建筑空间设计要素所要遵循的几点原则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内容:

(1)天际线。

城市建筑空间设计首先要注意的就是天际线,天际线能够更好的处理人造物体和天然物体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整个城市空间看起来能够更加协调和自然。

(2)地平线。

建筑物的地平线要处理好人造物体与自然物体的协调关系。人造物体怎样战立起来,怎样升出地面,要注意视觉的舒适性和使用的便利性。

(3)空间要点。

建筑物的空间要点犹如文章中的标点符号。它要体现地方性特征,使人们有到达或者离开的感觉,如广场、平台、台阶的上下两端等,都是建筑物的空间要点。

(4)后退。

建筑中的后退能够更好的为建筑的整体布置出彩画幕布的效果。建筑物对于道路的距离和入口大门等,均属后退设计问题。

(5)升高和降低。

升高和降低在城市建筑设计中需要考虑到建筑整体的感官效果,比如城市建筑之间的过渡也要由地处向高处逐步调整。

3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与建筑管理的关系

城市规划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城市的空间看起来更加自然、协调,从而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城市建筑空间的设计需要有一定的理想化思路,最终将这种思路具体的表现出来。因此城市空间的设计要保证符合城市规划的整体思路,同时也要依靠具体的形式来完成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整体理念,假如城市空间的建筑设计只停留在二维的变化上,那么城市空间整体的效果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而除去经济因素等条件的限制,城市空间设计的整体效果要保证与人类的各项社会活动相互协调,从而在设计的过程中创造出和谐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同时,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也会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城市建筑规划管理在进行的过程中如果没有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理念作为支持,其作用也只能单一的表现在管理上,不能做好单体设计与整个城市的空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样城市空间环境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城市也会失去应有的协调性,因此,为了更好的做好城市建筑管理就需要有效的对城市建筑空间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这也是城市建筑管理最基础的保证。

4提高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以及建筑管理水平的几点措施

(1)提升城市建筑空间设计的内涵。

通过对城市建筑空间的分析,来提高城市空间设计人员的创新理念。城市是人类活动的核心所在,城市空间能够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必要的场所,城市空间中除了需要对建筑环境进行分析和研究外,还要对城市中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爱好等进行全面的掌握和了解,如果没有对人们的日常行为进行有效的分析,那么城市空间的规划管理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2)城市建筑空间设计不能够只停留在二维空间上,要体现出三维空间的效果。

城市建筑空间作为立体的表现形式,二维的空间效果无法有效的表达出城市建筑空间的全部,因此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采用更为先进的三维空间设计来取代以往的二维空间设计。

(3)把单一建筑物内部空间管理变为建筑物内部空间与外界环境的协调管理。

建筑物内部的各种功能空间,除与建筑物协调统一外,还应考虑其与外交环境的协调一致。比如:建筑物的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系统的关系,建筑物的附属设施(如烟囱、空调机、电梯房、水池等)与城市空间景观的关系。

(4)建筑风格的管理要逐渐的向空间环境艺术管理进行转化。

城市建筑空间不仅包含了城市的单体建筑,环境艺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城市空间建筑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建筑和建筑、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协调性,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空间整体的完整。如果城市空间只剩下单一的建筑空间,那么整个城市也必然会显得空洞。

(5)建筑功能与社区功能要保持一致。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2

对于工程项目来说,在施工过程中,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并且工作面比较分散,同时多个工种之间需要协同才能进行作业。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建筑业频繁发生安全事故,其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方面与建筑业高空、露天作业环境有关,另一方面安全机制不健全、人员素质比较低等。

1.1监管体系不完善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的建筑行业中,已经建立了总承包企业、专业分包企业、劳务企业的三级格局,但是,由于结构不合理,并且尚未形成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承包为依托、劳务分包为基础的资质体系,使得建筑市场在这种情况下变得十分混乱,几个分包商同时负责一个项目的现象频繁出现,这些分包商在社会信誉、施工技术等方面,普遍比较低。在施工过程中,为了降低生产成本,经常偷工减料,进而无从谈起对安全进行统一管理。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和制约,我国的法制建设不完善,现有的法治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增加了查处安全事故的难度。

1.2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薄弱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就是人的因素。通常情况下,人的因素就是企业领导者、操作人员自身具备的安全观念,安全操作水平以及安全意识等。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安全观念方面,如果领导者比较强,为了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在安全生产方面就会加大投入的力度,同时会不断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安全管理措施,进而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操作人员来说,如果自身的安全意识比较强,同时具有较高的安全操作水平,在进行施工作业时,就会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同时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因此,为了确保施工顺利进行,需要对人的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施工过程中,人作为施工的主体,所有参加工程项目施工的工程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都会对工程施工安全性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3材料及施工机械质量不合格

①对于工程施工来说,材料作为物质条件,材料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着工程项目施工的安全性。如果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的安全性就会无法保证。在建筑施工中,由于涉及的材料种类比较多,同时用量比较大,并且这些材料直接关系到施工的安全性。为了确保材料质量,对全部材料进行检查不现实,但是通过抽检的方法对产品质量进行检验,必然会存在遗漏的现象。另外,工程项目中标后,为追求最大利益,一些承包商在采购相关的成品、半成品材料时,没有参考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品种、规格和技术参数等。对于进场的材料,监理人员没有按照有关的规定进行复试,在这种情况下,使得假冒伪劣产品混入施工现场,进而直接威胁到项目的安全施工。②安全生产受到施工机械质量的影响,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建筑工程需要使用多种机械,并且这些机械具有一定的流动性,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检查、管理的难度。通过抽查的方式对施工机械进行检查,必然会存在遗漏现象,进而难以确保全部施工机械的质量。另外,一些施工单位对施工机械的维护、保养不到位,在使用过程中,存在重使用,轻管理的思想,使得一些机械设备经常带病作业。

1.4违反安全操作规程

在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施工的安全性,建筑施工企业需要采用一些施工方法。制定安全施工方案,不能严格执行,不注意安全管理,没有制定可行的预防措施等,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施工时,如果问题出现了再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工程的安全性就会受到影响。例如:非操作人员擅自操作机械,造成机毁人亡;施工现场不佩戴安全帽,穿拖鞋上脚手架进行作业等,不小心就会造成伤亡事故。在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违反安全操作规范的现象频繁发生,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为工程施工埋下安全隐患。

2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措施

2.1规范分包管理,完善安全法规

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为了提高施工质量,通常情况下需要对总包、分包的资质进行管理。同时采取措施,杜绝业主肢解分包项目,并且避免多次转包现象的发生,对于总承包商来说,为了确保施工质量,需要对分包进行管理。在施工过程中,通过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对施工进行管理。如果发生违章指挥的现象,那么需要禁止冒险作业行为的发生。如果操作人员长期连续作业,为了确保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需要对其行为进行制止,必要的情况下,按照相关规定依法追究其责任。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需要以现有的法规制度为基础,认真总结经验,通过补充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而对生产加强管理,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工程项目开工前,施工单位需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同时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落实责任,同时确保责任的明确性,并且需要层层把关。通过编制专项安全方案对危险较大的部位进行管理,事先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对容易发生安全问题的地方进行处理。

2.2建立安全组织机构,提高人员素质

①建立健全安全组织机构。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通常情况下需要组织成立安全组织机构,对现场施工进行安全管理。建筑施工企业通过设置安全组织机构,进一步确定安全生产目标,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参与各方针对安全管理进行具体的分工,同时将安全责任与各部门及各人的切身利益相挂钩。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安全组织机构需要根据工程项目的实际情况,选择安全管理模式。通过设置专门的安全总负责人对大型项目进行管理,同时配班子对其进行管理。②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安全教育。在施工过程中,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素质的高低决定着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如果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都拥有较高的素质,那么就会保证企业安全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建筑施工企业的领导者需要树立“百年大计,安全第一”的思想,通过组织开展安全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素质,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保自身市场地位。③搞好员工培训,帮助员工树立安全意识。对于建筑施工企业来说,为了提供人员素质,在日常工作中,需要针对施工技术、安全知识等,定期组织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培训帮助施工人员强化自身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在高危环境中进行作业时,施工作业人员需要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并且施工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同时取得相应的资格后才能上岗。

2.3对施工过程加强安全管理

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来说,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各个工种之间需要相互配合,在这种情况下,跟踪管理每一个操作人员存在一定的难度。在工程项目施工时,由于某个操作人员的疏忽,可能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安全性。因此,在日常检查制度、交底制度等方面,需要施工单位进行不断的完善,进而做好施工前的交底工作。在施工过程中,对于施工现场情况,需要安全员加大巡查力度,并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现场安全检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工程施工的安全性。

3结束语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3

(一)如何健全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政府相关部门要建立统一的信用信息监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确保建筑市场各方主体行为信息的搜集整理、评价及时准确,并实现社会共享。同时,信用信息平台要作为建筑市场管理部门的办公平台,日常对建筑市场主体行为管理和检查结果要实现与平台数据同步,充分发挥两场联动作用,即将建筑市场管理和施工现场管理联动,将建筑市场和现场的失信、违法违规行为记录及时纳入信用平台,对建筑企业或从业人员做出全面信用评价;通过平台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或等级,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罚”的市场环境,以此推进建筑市场诚信制度。二是要以政府对市场主体守法诚信评价为前提和基础,积极推进综合信用评价。对建筑企业进行综合信用评价是以市场为主导,以守法、守信、守德、综合实力为基础进行的综合评价。具体评价指标由相关协会指导社会中介信用机构研究制定。

(二)横向完善建筑市场信用管理体系

一是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信用意识,为诚信奠定文化基础。加强对公民、企业进行诚实守信教育的力度。对企业、个人及银行的信用进行评级,促进它们在经营活动中始终坚持讲信用、守信用及履行信用契约,保持良好的信用状况。二是加强信用法规建设,建立和完善信用信息传导机制和失信约束惩罚机制。必须依靠扎实的、符合市场规律的原则,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共同促进建筑市场信用制度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以达到制约和惩治失信行为的目的。同时,还需建立守信奖励制度。三是加强政府引导,行业自律。政府推行信用制度体系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关键,建筑市场信用制度也是转变政府职能改革、转变管理模式、缩减政府部门裁量权、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举措。市场信用体系不仅要发挥政府管理职能,还要加快建立健全、完善信用法规体系建设,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监察力度,构建激励机制,着力创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解能力。建立有针对性的、科学的具体评价指标。

二、探索建筑市场信用评价体系的科学性

收集整理建筑市场主体行为是信用体系管理的起点。健全企业信用数据征集制度必须建立多种征信渠道,开展征信活动,进行企业信用资料库建设。信用评价阶段是信用管理的核心。这一阶段主要是信用评价的主体,可以是政府行政机构、信用中介机构或行业协会等,通过此前收集的数据,选择合适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恰当的信用评级方法,最终对评价客体即被评企业或个人的信用做出恰当的评价。

(一)信用评价体系常用模型

1.特征分析模型。特征分析作为目前国外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管理工作中使用较为普遍的一种分析模型。该模型的主要用途就是对所要评价分析的客户的信用状况做出综合判断和评估,并以量化的方式对所评价客户的信用等级做出评定。特征分析的技术理论涵盖了被评价客户经营实力的重要指标。该模型将定性或定量的特征全部进行定量处理,将一些模糊的或直觉的、感观的印象和信息指标变为确定指标,使信用分析更加精确、直观和易于理解。2.5C模型。5C法主要考察企业的品德、赢利及还款能力、资本实力、抵押品和经营环境。在我国综合类企业信用评估中,采用5C引申出来的五性分析法来评价企业信用状况。所谓五性,即安全性、收益性、成长性、流动性和生产性。具体到实际的信用评级体系中,评级要素一般包括管理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获利能力和发展能力等。3.骆驼分析模型。骆驼评级体系是目前美国金融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经营机构的业务经营状况、信用状况等数据进行的一整套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和指标化的综合评级制度。骆驼分析模型包含5项考核指标,即资本的充足性、资产的总量、资产管理水平、利润水平和资产流动性,采用五级评分制来评定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及管理水平(一级最高、五级最低)。骆驼评级方法因其有效性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所采用。

(二)建立适合国情的信用评价体系

近年来,我国已在建筑市场信用信息的归集和使用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目前,部分省市在工程招投标中简单地应用各种信用信息,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并没有真正客观地反映企业的综合信用程度。为此,在初步应用信用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对施工企业的多方面征信,深入研究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信用定量考核和评价标准,确定信用评价模型,根据5C模型和3F模型的思路,并结合其特殊性,形成完整的建筑业企业信用评价体系,以此建立起建筑业管理与信用管理的长效机制,使信用管理成为推动建筑业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我国建筑市场和建筑业的企业特点,信用评价内容可分为对建筑业企业自身经营能力、资产充足度的评价;对其承担建设项目履行合同能力、履行行为的信用评价两大类。企业基本情况按照目前国内外成熟的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按照信用评价工作的可执行性、可实践性和可区分性,对建筑业企业的评价内容可分为企业经营能力、财务状况、技术能力及获奖受罚记录等几个方面。

现场履约行为记录,结合当前我国在工程建设招投标活动及履行项目合同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社会反馈建筑行业的问题,可分为市场交易行为、质量控制行为、安全控制行为、文明施工控制行为、劳务招募和使用行为以及承包合同履行行为6个主要方面。建筑业信用评价体系指标的设立实现了工程建设现场与招标投标活动的有效联动,将建筑业的企业施工现场各种行为表现纳入企业综合信用评价体系,通过对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监督,以及对建筑市场的检查、劳务用工分包情况等,由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建设业主单位和分包单位,将各种行为作为指标进行量化,然后对评价对象进行综合评价计分,最终将通过量化评价的结果运用到招投标活动中的评标定标环节,实现从“两场脱节”到“两场联动”的彻底转变。这样做必将促使企业改变以往注重招标市场经营、轻视工程管理的行为,以利于信誉良好、施工现场管理好的企业中标,以利于引导企业注重标后管理,踏踏实实搞好项目本身,认认真真做好多方主体评价行为,注重长远发展。

三、探索创新建筑市场监管手段,建立“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推行在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的实践基础上,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各个环节上来。信用体系建设要从长远着想,科学规划,也要立足当前,从现在做起。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部署加快建设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构筑诚实守信的市场经济环境。建筑市场信用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加快建立建筑市场信用体系,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性工程,既有利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规范市场秩序、降低交易成本、增强经济社会活动的可预期性和效率,又是推动政府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做好“放与管”结合的必要条件。因此,按照“守信激励、失信惩戒”的信用管理机制,在行政许可、市场准入、招标投标、资质资格管理、工程担保与保险、评优表彰等工作中,应当将信用信息作为依据或参考。同时,考虑鼓励社会投资项目在工程发包过程中使用信用评价结果,查验信用主体的信用状况。

四、加快建筑市场信用体制立法工作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4

建设方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总组织者,是工程管理的核心,也是协调配合的关键力量。应该根据置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项目规划要求,有计划、有重点地引进具有优秀管理水平及专业技术能力的人才,参与置业公司的经营管理。同时加强现有团队的培养,提高各层次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保证项目顺利实施。在工作过程中,要通过在工程现场的不断摸索、学习,总结出一些管理上的教训和经验,学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尽量避免错误再次发生;同时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通过订阅专业书籍和各类规范,基本掌握了常用专业知识。

2注重沟通协调,保证工程项目顺利进行

作为甲方,要加强与各设计单位的联系与沟通,落实重要设计单位的设计驻场工作,积极处理施工现场的设计问题。作为甲方,应该发挥工程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做好建筑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协调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工程不停工,管理人员不离场。统筹安排工作,提高工作的协调性与计划性,努力做到:积极筹措资金,保证各类款项的按时到位;要求监理单位每月至少召开1次例会,协调解决现场难题,并督促其坚持施工现场旁站;针对工程中的关键技术,不定期召开施工现场会,交流推广经验;在日常现场巡查中如发现问题,要及时沟通处理,避免因管理不到位造成的工程变更和其他返工问题。作为甲方,应该积极对外协调,努力完成各项前期准备工作。比如,酒店主体工程即将竣工,为了保证酒店按计划投入使用,各专业工程师及时跟进相关对口单位,对电、水、气主管部门进行跟踪了解,争取在建设中给予积极配合并适当给予宽松政策支持。

3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规范工程项目管理

自集团下发了关于基本建设管理规定等6项配套制度以来,严格按照规定来实施在建工程的建设,在最为重要的工程变更方面,一是事前严把审核关,将可变可不变的项目仔细分析,去伪存真,做好筛查工作;二是事中实施三方监督,落实到人,做好现场计量工作;三是事后资料收集整理,分门别类,做好程序完善工作。具体方法:潜在投标人推荐、标前调研,标后考察;中标单位进场考核,(法人约见,项目经理实名确认,定期举行项目通报会)定规矩,保时效;发挥监理的职能和力量;项目终身负责制。招办、公司、行业监管、业主、监理、施工方,定期进行项目管理交流,促进实效。

4以合同为行为准则,走法制工程管理之路

合同是项目管理的依据。因此,作为建设方的项目管理人员,首先要熟悉合同,并对合同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对合同的关键条款、存在的漏洞及可能产生变化并引起纠纷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树立强烈的合同意识,在合同面前,发包方和承包商的地位是平等的。一方面,我们不以势压人,逼迫承包商接受合同外的条件;另一方面,也要警惕承包商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埋设陷阱。当承包商提出各种各样的变更建议时,首先想到要遵守合同,对采纳建议可能带来的造价增加要有充分估计。

5细化岗位职责,责任到人,提高工程管理效率

在班组建设上强化制度建设,狠抓制度落实,先后编写了值班制度,现场办公制度等,并要求员工之间相互督促,按制度要求贯彻执行。同时,为了不打“乱仗”,明确了每位员工的责任,并要求每位员工每月总结工作的执行情况及下月的计划完成内容,以提高每位员工的责任意识,让员工“向前看”,工作“向前推”。为了让工程变更签证,认质认价流程更加合理,编写了认质认价流程及工程变更签证流程,并组织全员进行学习,以便及时做好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工程变更及认质认价,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

6发挥监理单位的技术及现场协调的优势

监理在技术水平、协调经验等方面具有建设方不可比拟的优势,因此,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帮助建设方完成现场的“三控、两管、一协调”工作。不定时组织召开专项工程会议,使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明确其责任及施工重点部位的重要性及施工难度,以保工程重点部位能严格按照施工技术标注及相关规范一次成型,避免返工。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能及时解决,确保工程质量与进度。

7结束语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5

(1)要做好各项工作。都需要在工作前期对这项工作进行充分而全面的了解,做到有备而战。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此,首先需要了解图纸,熟悉有关技术的操作流程,了解设计的要求以及节点和细部的做法,搞清工程质量要符合的有关技术要求;其次,熟悉施工工程的步骤、方法、技术、进展以及现场施工时总平面的布置要求,弄清楚在施工时的薄弱环节及关键部位;最后,对现场进行相关的勘察欲了解,凭看图纸就好似纸上谈兵,要对现实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更好的落实施工方法,更好地实施管理,好的完善工作。(2)施工时,要有目标的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做好施工的准备工作,并且向施工人员准确地交代施工的要求、任务及有关方法。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有关步骤,有关方法等要求进行施工。在每个阶段,没想施工任务,每个工序应积极组织平衡,使得施工过程中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各种关系能保持最好的结合,从而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当然,在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对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不能千篇一律,要结合各个工程的特性灵活的应对。当某一阶段的工程偏离原有目标时,应及时对其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补救。对关键部位或者薄弱环节,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重点检查,预防事故的发生。施工管理是离不开“管”和“理”的,管好人手分配,“理”顺施工程序,及时纠正施工现场各种违反有关规定的技术操作以及某些施工规定的倾向性问题。比如在施工过程中,交角处不进行同步砌筑,钢筋柱没有安放在指定位置的问题,要及时的予以处理,避免在日后出现翻工现象而造成经济上更大的损失。在做好以上相关规定的同时,还要严格质量自检、互检以及交接检,对工程及时进行隐检、预检,还要督促相关的人员进行部分分项工程的质量测评。(3)在对某一建筑工地进行管理时,不但自己要有一技之长,而且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注重良好的集体建设。因为在很大程度上,集体的凝聚力会决定一个工程施工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进行。因次,对集体的管理要适当加强,让各项工作在进行时都目的明确,计划充分。在施工前就要组织好有关人员,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增强集体的凝聚力,这样才能使工作准时、按质按量地进行,达到预期的效果。

2建筑施工现场的管理制度

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施工单位做好施工设计工作,在绘制总平面图时,做到布局合理,任务明确。(2)施工现场有关人员统一着装,必要时可以佩戴胸卡。(3)施工现场用于作业的道路要保持平整,并且设置路标。机械设备要随时检查其状态是否良好,是否整洁。并将用于施工的机械设备停置整齐。(4)施工的材料堆放有序,保证储存的规整,插置标牌。(5)施工现场的每个施工点,要有负责的人现场指挥施工。在重要部位要有相关人士指挥技术要领,防止出错。(6)在施工过程中,要具备一定的环保意识,对废料垃圾不可以随意扔弃。应该设置几处垃圾存放点,对垃圾进行统一回收。(7)监理人员应随时对施工单位的施工情况进行监督及检查,对不满足相关规定的施工工程下令整改等等。

3施工现场的管理原则

(1)科学合理原则。合理的科学管理是做好一项工程必不可少的要素。科学合理乃万物之本。施工现场所有的管理措施都应符合科学合理的原则。,这样才能换来企业合理的目标及利润。(2)企业的管理应当遵循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这个原则已被国际化,我们常说的IOS标准,就是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准则。再当今的许多行业内,都有相应的标准及规则,甚至规范到了流水线上的每一个动作,与时间范围。建筑业可能要规范到每一块砖应控制的偏差范围,以及砌砖控制的高低差等等。这些标准化,是建筑业所必须遵守的原则。(3)节约成本,追求效益最大化的原则。合理放置建筑施工现场砂石堆料场、水泥堆场等的位置,避免发生二次搬运而浪费成本,并且运用生态型材料,将低碳的排放量。

4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

(1)采购要素的控制。对采购项目进行多地考察,在进行多次比较后选择最为合理的材料。(2)施工准备阶段。对参加的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并熟悉图纸,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并制定施工费方案。对设备及原料进行初步测试,安排好物资的保养工作。(3)在施工现场,按照有关图纸的设计以及有关部门的规定,安置供水供电的线路。确定施工范围。(4)施工过程中,技术负责人、项目施工员以及项目技术员各自尽职尽责,对施工现场进行合理科学的指挥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设备予以更换或修补。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并且进行最后的验收工作。

5总结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6

1建筑工程现场的施工管理措施

1.1认真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其施工工艺是十分复杂的,建筑材料也是种类繁多的,各项施工的工种与班组也比较多,所以就要求施工企业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前要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1.2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

在各项工程期间,都要严格地控制建筑材料的使用,特备是对钢材、木材以及砂石料都要严格地进行控制,按照定额供应的方法,实行限额领取,避免不必要的消耗。建筑材料的用量与价格都可以直接影响建筑工程的成本,通过对材料的控制如审核图纸、预先进行计算建筑工程量,各个参与部门在限定的范围内进行分批领取建筑材料。

1.3对施工现场进行质量控制

1.3.1对建筑施工现场进行工序调整控制

建筑施工现场基本是以工序的控制为核心,然而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施工人员对于不同工序内容控制的侧重点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为了将这些工序区分开来,就要实现对于工序的控制,要根据现场的实际状况采取不同的控制方法。

1.3.2对于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效果进行控制

建筑施工现场的实际效果基本步骤为:先进行实际勘测—综合分析—研究判断—及时纠正—得到认可。实际勘测其实就是利用检测方法如眼看、手摸、敲打、对照、实际测量、见证取样等,经过试验得到实际指标。综合分析就是根据实际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与整理从而达到标准条件。

1.4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建筑工程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

在建筑工程的项目中通过人把材料组织并创造出来。一个建筑团队只有富有创造力与严明的纪律才能实现建造一项高质量的建筑工程,所以作为建筑施工企业,只有不断地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工作,才能够达到理想的、可以满足实际需要的建筑工程项目。

2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技术管理措施

2.1对建筑工程现场实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管理时就要根据建设过程将资源进行配置,在选择技术方案时,就要选择一些生产效率好、能够有效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案。通过对建筑工程施工方案的合理选择,能够从根本上有效地减少投入成本,增加施工效率。通过将建筑工程施工中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就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

2.2对建筑工程现场实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施工技术的管理其根本目的就是保证施工质量的安全,所以在对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进行监管时,就要综合考虑到建筑工程的施工技术是否达标、施工过程是否规范,施工方案选择是否合理。

2.3对建筑工程现场实施施工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进行技术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各项施工技术在建设中的运用,通过选择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并结合适合的施工技术,提高生产效率。保证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升经济效益。所以只有提高建筑工程的施工效率与整体质量,才能从根本上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结语

建筑工程现场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技术工作,也是一项需要长久发展的工作,它需要能够随时做好准备工作,对各个环节都要提前做好准备。同时也需要各个部门的积极配合,坚持贯彻以人为本,不断研究新型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才能在建筑工程的施工现场管理上有实际效果。

作者:蒋佳 单位:南通四建集团有限公司

第二篇: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研究

1、安全意识在建筑企业施工中的重要性

在施工过程中,许多项目的施工、技术的应用、原材料的堆放等都需要在一定的安全条件下进行。在大型的建筑施工中,安全问题除了上述的几点,还包括大型设备、特殊材料的使用等。这方面的安全问题在施工过程中不会表现得特别突出,自动的引起施工人员的重视以及注意,但是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会对建筑质量,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以及整个建筑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影响。可见,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相关的安全问题在早期具有一定的隐蔽性,需要严格的管理。从这一方面看来,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树立具有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在建筑企业施工阶段对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要求主要分为以下几点。第一,安全管理体系对施工安全的重要作用需要施工管理人员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牢记,并依据施工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管理活动。第二,系统的学习建筑施工安全知识以及了解常见的、重要的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具备及时的发现建筑施工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能力。第三,了解相关安全问题的解决对策,具备及时的、正确的处理安全施工问题的能力。第四,了解相关施工技术的安全操作,在管理过程中重视对相关技术人员安全施工的检查与及时更正。

2、影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相关因素

在主观与客观上,皆存在影响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相关因素。经过分析整理,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法律法规的影响

对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产生影响的法律法规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国家法规、行业标准、安全制度。一系列的管理建筑行业施工安全的法律法规的一个显著的作用就是基于建筑施工的安全角度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强制的安全行为的规范。对建筑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具有一定的影响。建筑行业的安全施工标准也是重要的法律法规之一。在建筑企业的生产、施工活动中,建筑行业的安全施工标准是从实际的建筑经验中累积而来,具有非常实际的应用价值,对建筑施工的指导作用十分明显,不仅能够保证建筑施工的安全性,还能够促进建筑施工质量的保障与提高,可行性较强。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对建筑行业的安全施工标准的学习与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制度是建筑企业内部通过研究制定的。主要体现了具体的建筑施工的技术特点以及安全管理问题的分布特点,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在完善的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制度的作用下,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及时找出自身工作中的疏忽与遗漏,进行弥补与更正,促进自身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

2.2安全管理工作的影响

安全管理工作是建筑企业施工过程中进行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方法。其安全监管手段多样,表现为对建筑施工的安全制约以及安全干预。通过这一措施来降低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机率,提高建筑施工的安全性。例如加强安全施工技术的应用与推广、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策略、促进施工人员的安全施工以及自我管理等。施工安全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科学的设置安全管理岗位以及安全管理机构、合理的安排安全检查工作、加大对安全管理工作的资金以及人力的投入。

3、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

安全意识薄弱分析与应对措施目前,我国的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对安全施工的理解不到位,不够重视安全施工的作用。导致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包括四点。(1)自身安全意识较为薄弱。主要体现在自身对安全以及安全危害的认识不足,在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可能引起安全隐患的问题以及相关细节不注意,经常性的忽视等。(2)施工管理人员之中较大一部分对施工技术的管理具有非常专业的能力,但是对施工的安全管理缺乏经验以及理论支持。这一现象是建筑企业施工管理过程中安全管理不到位的主要原因。(3)建筑施工的工期紧迫,为了赶进度,忽视安全施工要求,出现违规操作。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人员

4、结语

综述,建筑行业的发展以及在市场上的激烈竞争都为各个建筑企业带来的较大的发展压力,在激烈的建筑市场上得到长足的发展需要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建筑施工的安全与建筑质量的安全。在建筑施工中施工安全性提高的前提就是施工管理人员安全意识的提高。对建筑企业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显得十分重要。同时能够有效的帮助建筑企业施工安全性以及综合竞争能力,实现建筑企业的良好的发展。

作者:李远广 单位:甘肃省交通服务公司

第三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现状及措施

一、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的主导性

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是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核心所在,它不但实现了对工程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的控制,还决定了整个建筑工程项目是否能够被安全使用。加强对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建筑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会提高国家的环境效益。此外,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还关系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二、现阶段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形式

1.管理模式不协调

目前,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不合理。在建筑工程的设计环节上,设计人员没有对建筑工程的总体规划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建筑工程的控制环节,建筑企业的内部人员没有对建筑工程的控制引起足够的重视,而且大多数建筑企业没有比较完善、相对健全的控制体系,工作人员完全是凭着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主观意识去控制整个项目。此外,建筑企业在施工阶段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分配上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水暖施工人员既要完成水暖工程安装施工,又要帮助电工完成现场施工配电配置与管理,这样不但加大了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而且在安全施工及管理上也存有一定的风险性。

2.管理制度不完善

虽然我国的建筑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是仍然没有完整的、健全的管理制度,使得大多数的建筑工程在施工阶段都会遇到一系列的管理问题。而且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还会为了降低建筑成本而减少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人员数量,有些施工单位甚至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项目管理部门,导致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制度出现了不健全的问题。比如: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设计部门的规划图纸进行施工,但由于施工难易程度的不同,有时施工单位便简化施工难度,使得施工与设计图纸存在差异性,所以设计部门与施工部门在制度管理上不能有效的统一。

3.资源配置不均匀

在我国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筑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配置和管理都存有不合理性的一面。一直以来,建筑企业都是将建筑工程建设项目直接交给工程施工单位,由施工单位直接进行项目管理,而工程项目的生产则是由一线的施工人员操作完成的。但是,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建筑工程施工单位采用的施工队伍都会将施工工作交由一些专业水平比较低的人员,而他们就会通过一些机械设备完成相应的工作,使人力资源的配置出现不科学、不合理的问题,造成人力资源的大量浪费。其次在人员选用上也存有较大的缺陷,施工人员没有相应的资历证书,便直接到施工现场进行施工,使之出现施工现场较为混乱的现象。

三、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解决措施

1.创新管理模式

一个建筑企业的管理理念对自身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只有进行科学的管理,追求创新性的发展,才能适应竞争如此激烈的经济环境,其中包括两个层次结构的管理,分别是技术管理和制度管理。创新技术管理,建筑企业需要引进先进的、科学的、合理的项目管理技术,从根本上提高企业自身的管理技术水平,谋求更好的发展;创新制度管理,建筑企业需要建立一种具有弹性生产力、硬性产业结构特点的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这种管理制度还要能够符合建筑市场的发展特点,更好的带动建筑行业的发展。

2.完善管理制度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缺乏健全的项目管理法律条文,政府应该根据国家建筑行业的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比较健全的工程项目管理制度。并保证这些制度能够有效地实行,同时还要用法律的约束性,强制建筑企业对自身的管理制度进行改革。此外,政府在增加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环节的法律依据时还要推行专业、完善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制度,规定工程项目管理的具体范围。比如:施工进度控制管理、施工竣工验收管理以及施工人员安全管理等。其次严格审查建筑企业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程度,确保整个建筑工程建设过程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建筑企业还要及时解决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一步一步的提高与世界先进水平接轨的能力。

3.优化资源配置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资源配置是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筑行业对每一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和限制程度都有不同的要求,所以,在资源的配置问题上也有所不同。我国的建筑企业在专业人员的培养上还不够完善,因此,建筑企业需要大量的培养会设计、懂管理、明合同、善法律的工作人员。同时还要根据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地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在提高劳动效率的同时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根据国家规定的竣工验收材料,严格的按照规定评定建筑工程的质量。

四、结语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项全面性的工作,也是一项深入到每一个小环节的细致性工作,它贯穿了整个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不单单是靠建筑企业的管理阶层的人员管理,还需要所有的工作人员一同配合,并且将每一项规章制度都落实到位,按要求去执行每一项工作。建筑工程项目管理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只有认清我国建筑行业的现状,并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才能优化和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此外,还应该摆脱传统建筑理念的束缚,制定出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管理方案,优化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人员专业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满足国家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才能进一步提高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

作者:胡志清 齐伟 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建筑工程质量监测站

第四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研究

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1.1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意义

施工管理的主要内容是通过科学方法设计和实施运用管理手段,最终达到加快工程进度和科学发展的目的。而管理手段的设计需要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和各项限制,从而在管理过程中能够建立正确完善的运行体系,进而高效地利用各种工程手段,令整个建筑过程都在符合规定要求的前提下稳定进行。施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高效有序地完成施工任务,且在此项过程中将施工技术以及质量生产和进度等生产要素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从而全面的利用施工技术提高了工程建设进度。施工管理并非一成不变的,更多的情况下它是设计人员根据工程的具体要求以及施工时候的实际情况决定,从而因地制宜做出的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案,因此建筑施工管理是一门具有很高严谨性的科学,需要相关人员都在施工前期甚至施工中都详细地收集相关信息从而不断完善其体制。

1.2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性

现今社会的建筑业中之所以在强调施工管理的要求是因为管理水平的提高与施工进度甚至企业的发展都是直接挂钩的,技术管理的好坏,能够在很大程度影响企业在外界的效益和声誉,因此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建筑企业存亡的关键因素。建筑业中的所有施工项目都需要一定的技术手段支持,这包括了具体的技术力量以及技术装备,比如建筑工程中会根据住户的要求对工程技术做出一定程度的更改,或者在施工过程中会因为天气以及地理因素的变化也加入或者删改许多建筑工序,这些过程的进行都是需要施工管理做支持才可以快速有效的达到目的。随着建筑业的飞速发展,其建筑工艺和建筑材料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相对的对于技术的控制力度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技术水平是随着时展而发展的。近年来建筑业随着经济发展的带动有了很大的进步,而在大环境的影响下,企业之间的竞争力度也随之加强,在材料与技术相同的前提下,其竞争就表现在技术管理层面上。

2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点分析

2.1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

让每位人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严格遵守安全制度。再小的工序也要进行安全检查,不怕麻烦,时刻牢记安全重于泰山的神圣责任。在责任上落实到具体个人,从思想上坚定认识安全第一,确保将安全生产放在工程施工第一位来抓,作为所有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

2.2落实安全责任,加强对工作及施工人员的教育

企业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认真学习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相关知识,及时传输新的技术标准和规范,提高施工人员及管理人员的安全素质。当然不能居于形式,要有针对性。临时工要进行岗前培训,合格后方能进入施工现场。特殊人员定期进行安全技术考核,合格者方能持证上岗。

2.3强化现场工程监理力度

现场工程监理的工作内容以及责任包括:①对施工质量负责;②对生产安全负责。这要求我们在管理工作中全面的对生产过程负责,对施工过程中的不符合规范的行为或者影响工程质量的行为,对不符合安全施工的行为要及时发现并禁止。直到给出合理解决方案,纠正后才能继续施工。保证工程的安全施工,质量优良。

2.4强化职业培训,提高管理水平

目前我国建筑行业中缺少正规的劳务公司,包工现象比较普遍,包工头作用大,但普遍缺乏正规的职业培训,管理难度大。这要求我们管理工作中,要结合政府有关部门,施工单位等共同合作才能保证工程的安全问题以及质量问题。

3建筑施工管理中常见管理问题和解决措施

如今市场经济竞争日趋激烈,我们必须思考如何提高施工管理水平,提高效率,节约成本才能在竞争中,生存发展。很多单位在施工中忽视了工程技术文字资料。主要表现为:用语不正规;资料的编写、签字、填写内容不规范不全;还有一些资料滞后的问题。这些问题都对正常建筑施工活动起到了不可避免的影响,一方面影响了工程决算的正常进度,另一方面也对施工过程中所获取的施工资料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了一定的歪曲。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着力提出相应的针对措施,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和社会实践,尝试提出了以下几点解决方法。

3.1规范资料制度

有关部门应该在工程开工前就制定好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制度,细化资料细节,并在工程进度中严格按照要求填写、编制。(1)系统性,能系统全面的反应施工过程的各个细节。(2)及时性,资料填写与工程进度同步进行,不能滞后填写和提前填写。(3)真实性,数据一定要反应工程的实际情况,力求做到实验数据真实准确。(4)使用简化汉字,语句通顺,填写清楚,版面规范,盖章签字齐全。(5)可溯性,利于以后的检测分析。(6)计量单位使用国家规范单位。(7)施工资料整理后统一保管,留存备份。

3.2质量监督体系制度

(1)监理监督制度。监理的监督工作是目前最可靠也是最根本有效的监督方法。另一方面结合业主委派监督。二者结合保证工程的进度,质量,安全。(2)自我监督。建筑企业的所有工程都应该能建立有效的自我监督方法。企业的自我监督要求建筑企业自身建立一个可靠的可行的质量监督体系与系统。通过自我监督去保证工程质量。公司可设立工程质量检测巡查专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其负责工程进行巡查,然后做记录汇报总公司,做到责任到人。上面两中方法相辅相成,做到第三方监督与自我监督并行,做到责任明确,工作系统化,规范化,才能建立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体系。

3.3完善管理方式与方法

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程质量的好坏,管理工作是整个生产施工中的重中之重。管理人员必须要有很高的业务水平,以及职业素质。有一套切实可行的管理手段和方法。(1)在施工前要求管理人员编制详细的施工文字材料、施工计划,并对施工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作出提前预判,做到避免大部分问题出现的可能性,并做好问题出现的解决办法的预案。管理人员要主动与监理、业主进行沟通协商,配合各个部门做好工作,统筹工作,力求做到让工程顺利的进行,保证工程质量,保证不延误工期。另外,要根据工程的特点,做到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工作,并且符合国家的规范要求。(2)检测手段整体观测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式,对已完工的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部分要敢于要求返工重建。当然为了避免返工浪费,管理人员在现成管理中要按工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不必要的损失。(3)对现场工作人员以及部门负责人要定期召集开会,指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并作出技术指导。对已出现的问题要责任到人要求及时改正。出现突发情况要及时召集相关人员,分析解决。

4结语

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门系统的管理科学。施工项目的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到建筑产品的质量、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自身形象。如何加强和提高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水平高低,受到建筑业各级领导和从业者的普遍重视和关注。要做好这项工作,需要建筑工程管理人员自身有较强管理意识,充分利用自己的长处,采取科学的方法提高施工管理素质。文中只是分析总结了施工现场管理安全、施文字材料准备、施工现场管理、施工监理等问题的基本认识和做法。在实际工程项目中,需要结合各项目的特点,细化工作,量化各个环节,才能按时保质地完成每一项施工管理任务。

作者:黄勇

第五篇:建筑施工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一、建筑施工管理系统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建筑工程的复杂性加大了工程预算的难度,但是科学合理地对工程项目进行监督管理对整个工程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实施之前对整个建筑工程进行建筑施工预前核算管理工作,对于整个工程造价的管理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在建筑工作实施之前,将各种工程费用计入归纳到工程预算之中,保证每一个项目的预算支出,这样就有利于在合理地控制人工费用和材料费用的基础上,将整个工程的成本逐渐降低,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同时提高企业的效益,进而增加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科学合理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也能够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竞标资料。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企业之间也在不断的竞争,面对好的建筑工程项目企业需要通过竞标才能得到的。所以在企业参加竞标的过程中,研究建筑工程的时间消耗和整体成本显得尤为重要。科学的建筑施工管理系统会使得建筑企业在竞标过程中拥有更大的把握,进而在竞标中脱颖而出。由此看出,建筑施工企业对工程进行合理的管理与控制能够提高工程造价的控制水平。

二、建筑施工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一)施工人员管理

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向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过渡是一项漫长的、艰巨的企业任务。现阶段,建筑施工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仍是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者探讨的话题,而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依旧亟待解决。本文中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建筑施工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现状进行了体现:第一,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力资源具有流动性,容易打破固有的管理模式;第二,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较强的流动性导致优秀资源的流失,降低了人力资源的质量水平;第三,在建筑施工企业中,低质量的人力资源无法为人力整体素养的提高进行保证,加大了管理难度;第四,建筑施工企业内部缺乏系统、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不能从企业自身对人力资源进行调控。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几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设计与实现的方法。

1.确立并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机制

人力资源的管理要对员工的数量加以控制,消除“以多取胜”的错误观点;采集企业员工的信息情况,使人力资源管理形成科学的保障系统;控制人力资源的大规模流动,减少优秀资源在流动中的缺失;提高企业员工素质教育,加强企业文化理念。不仅如此,任何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确立都要将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联系在一起,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确立要顺应社会和时展要求。为充分发挥建筑施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势,必须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策略形成集法律性、科学性、可实施性于一身的书面条文,在企业日常工作安排、人员管理、制度确立等实施的过程中做到有理可循、有据可依。再者,根据企业所具备的文化理念、经营目标、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的构成,建立具有企业特色和风格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企业发展做出优化处理。

2.加强员工管理,优化企业环境

建筑施工企业中,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困难主要局限于企业员工自身较低的素质水平。为方便建筑施工企业的人员管理,加强企业员工的专业知识教育和文化素养水平是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对于建筑施工企业员工的录用问题,人事部门需要设立较高的聘用门槛,从根本上保证企业员工素质的平衡性和可控性。建筑施工企业在优化企业环境的问题上,可以开办以下企业活动,如建筑施工专业知识测评、专业知识的培训和技术等级晋升、好人好事评比活动、选举思想道德教育标兵、评选年度优秀员工和年度新人等。

(二)工程预算管理

1.认真做好工程造价控制的系统规划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应该有相应的系统规划,使得工程造价控制手段和方法能够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进而令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在实际的工程施工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系统的规划可以分为五个方面:其一,对于项目施工阶段控制的施工图预算进行合理的编制,构建一个脉络清晰的预算平台,使得工程进度款拨付更加利于控制。其二,对于工程进度款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核算。保证图纸化计量工作满足合约内容的要求,也符合相关部门的规定。其三,施工过程中,必须对于所有事项都要在满足合法性以及有效性的情况下进行,防止出现签证造假的现象发生。其四,根据有关规定,对索赔事件制定相应的索赔方案,严格规范索赔的行为。其五,对于合同中价款等相应事件的发生进行有效控制,减少工程费用的额外支出。

2.提高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控制人员的专业性

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工程造价的决定性、合理性以及准确性,因此提高工程预算造价管理控制人员的专业性非常重要。有关企业可以设立相应的考核制度以及奖惩制度,调动起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加大其对工程造价控制的重视;除此之外,还可以对优秀的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进行重点培训,作为储备干部,这样就为将来的工程造价知识培养打下了良好基础。同时,在招收工程造价控制管理人员时,要进行严格的筛选,并在这些入围人员正式入职前进行专业培训,不仅要培训相应的工程预算知识,也要灌输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得其对工程造价管理有一个更深的认识。

3.大幅度提高工程预算定额使用的科学合理性

根据现有的工程建筑资源以及相关法律政策,对所需要消耗的单位部分进行整理,将工程取费的合理性大大提高,使得定额使用更加科学可靠,进而将资金滥用的不利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三、结论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7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是一项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工作,管理人员必须要具备扎实的建筑施工专业基础,同时还要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要求,了解整个施工流程。另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包含内容较多,管理人员必须进一步强化其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不断提升其管理质量。一般地,建筑工程技术管理主要包括技术管理、档案管理、项目编制、安全技术管理、技术开发等,不仅涉及面广,且管理流程复杂。根据其管理要求和特点,我们可以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划分为业内管理和业外管理两部分内容。其中,业内管理主要以基础性建筑施工作业为主,而外业则以施工技术准备为主。因此,管理人员可以根据其具体管理内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技术管理方案,以保证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质量。

2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没有建立完善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

目前企业规模、发展周期、经营特点等不同,不同建筑企业的软硬件配备情况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加之建筑领域总分包体制的存在,整个建筑施工行业尚未制定出一套系统规范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通行制度,缺乏统一明确的技术管理目标和方向。这就直接影响了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质量,不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分包合同作为联系总包建筑单位和分包建筑单位的纽带,在整个建筑施工管理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反观当前建筑施工企业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实际,很多企业片面强调施工效率,不重视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导致其原料采购、造价成本控制、施工安全控制等环节出现问题,直接影响了整个工程的施工进度,不利于其施工质量的整体提升。

2.2建筑施工制度体系存在缺陷

目前建筑市场上,建筑企业的建筑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经营管理模式各异,使得消费者在选择时无从下手。在实际建筑施工和技术管理过程中,一些建筑企业没有按照国家相关工程施工管理办法和规范安排其建筑施工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其建筑施工责任管理机制,导致其管理秩序混乱,管理效率低下。另外,在专业人员配备上,一些企业没有按照岗位工作特点和员工特长进行任务分配,普遍存在管理范围重叠现象,即一些管理环节人满为患,一些管理环节无人负责,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违背了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初衷。

2.3对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监督不严

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监督是保证建筑施工工程稳定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但目前,很多企业尚未建立相应的施工技术管理监督机制,并制定相应的监督目标和措施,导致管理人员的管理随意性大,直接影响了其管理的最终成效。同时,企业没有根据不同岗位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水平和工作特点制定相应的培训方针,教育培训不到位,导致其建筑施工技术管理效率低下。

3建筑施工技术管理中可优化的措施

3.1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的优化

企业可以在充分考虑其经济实力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实行逐级管理,通过分级承包的方式确定各级分包商的管理范围和责任,给予其一定的自主权,充分发挥其管理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优化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组织体系。此外,企业还应进一步加强其人员培训力度,强化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责任意识。

3.2健全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制度,优化操作各项规范

企业应从其自身发展实际出发,在贯彻国家相关管理方针和政策的基础上,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施工技术管理制度,并明确其管理标准和目标,积极约束一线工人的管理行为,保障其建筑施工管理活动的顺利开展。

3.3加强对建筑施工技术执行的监督

历史建筑论文范文8

1.1企业政工工作缺乏创新管理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制度不断变革更新,建筑施工企业,多数为野外或者郊区,尤其是铁路、公路、道桥、隧道等建设项目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艰苦,建筑企业过分注重经济利益的发展,忽视了政工工作的重要性,导致政工工作管理制度单一、落后。另外,由于企业的忽视,政工工作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导致企业政工工作停滞不前。

1.2企业管理体制改革导致职工队伍不稳定

建筑行业施工地点多数为野外或者郊区,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艰苦。很多企业在改革的过程中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对企业各职位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部分政工人员一人从事几个岗位的工作,不仅增加了职工的压力,还降低了职工的办事效率。

1.3职工素质偏低无法满足现代管理制度

目前,很多政工工作人员专业化素质偏低,无法满足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的需求,尤其是建筑行业政工工作人员学历、文化素养、管理水平偏低。当今社会对企业的管理制度要求越来越严格,对政工工作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无论是文化修养还是工作方法的创新都是政工人员具备的基本素质。

2如何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的共同发展

2.1创新政工工作管理机制

建筑行业多数为野外或者郊区,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艰苦,政工工作在企业发展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保障政工工作作用最大程度地发挥,必须改革落后的政工管理机制,从管理制度、考核机制以及管理方式等方面出发,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强政工工作管理机制的建设。

2.1.1创新政工工作机制。深入职工内部,了解职工的思想政治认识,根据职工反映的实事热点问题,围绕企业发展的目标,对原有的政工工作制度进行改革。由于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艰苦,改革工作必须坚持与现代化工作制度相结合的原则,保障整个工作体系的先进性、科学性。

2.1.2创新政工工作考核机制。根据企业发展状况,把企业党建工作的目标、经营以及安全等方面的管理内容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政工工作考核机制,每年年终对政工工作管理干部和职工进行绩效考核,从管理者和职工的认识上着手,加强企业政工管理制度建设,从维护职工利益为出发点,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1.3创新政工工作方式。建筑行业,尤其是铁路、公路、道桥、隧道等建设施工难度大,施工条件艰苦,为了提高政工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保障政工工作有效地开展,政工工作方式必须得到合理地创新,如开展相关的政工知识教育大会、聘请具有扎实政工教育经验的专家进行讲座、观看思想政治建设相关视频等,从根源上提升职工的党建意识,保障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和谐发展,从而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建设。

2.2加强企业管理队伍建设

加强企业管理队伍建设是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关键。首先应该加强企业管理队伍的团队协作意识,企业党政建设的领导是企业职工思想政治建设中的关键,他们的思想对职工的党建意识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企业应当建立管理团队培养机制,促进管理人员各方面认识的提高,保障管理人员共同协作促进企业的发展。另外,还应该树立企业管理队伍正确的思想认识,让企业管理者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以企业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实现企业发展的目的为目的,完善政工管理制度的同时保障企业的发展。

2.3实现政工工作内容的管理化

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管理制度共同发展,必须实现政工工作内容的管理化。企业应该将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融合到管理制度的文件中,政策具有政府的意志,可以增强职工的关注度,保障思想政治工作的可行性。

2.4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的政工管理制度

构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符合的政工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政工工作与企业管理共同发展的重要手段。首先,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明确政工工作中各岗位的职责,保障企业各部门在认清政工工作重要性的同时,明确自身责任所在,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建设。另外,应该规范管理方式,严格政工工作标准,加强对政工工作全过程的控制,保障政工工作与企业其他各部门工作协调发展,保障行业的健康发展。

3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