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培训总结范例

测量培训总结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1

关键词:心理测量学;BOPPPS;教学模型;课程设计

1心理测量学的意义与课程定位

测量是科学的基础。在心理学中,我们通常需要通过自我报告与行为观察评估相关变量,如“智力”“攻击性”等。心理测量学就是教会学生如何通过科学、客观、标准的测量手段对人的特定素质进行测量、分析、评价的课程,是心理学与教育学本科生必修的专业课。心理测量课程既需要理解和记忆大量的重要概念,又需要掌握公式的计算与推导过程,可视为统计学课程和研究方法课程的混合,因而难度较大。本科生一般在大三学年学习心理测量,课程开设于心理统计、普通心理学等基础课之后,组织行为学、临床心理学等应用型课程之前,可以说心理测量学承担着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1]。

2心理测量教学中的困难

在心理测量学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存在一些困难,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生基础不一,教学难以因人而异。前文说到,心理测量课需要统计与研究方法的基础,如果学生这些课程没有学好,学习心理测量会感到非常吃力。如何在课前评估学生基础水平,以及如何在学生基础不一的现实条件下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其次,心理测量涉及面较广,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复杂计算,内容较多,如何在48个课时完成全部教学内容,也是教师需要深入思索的。最后,心理测量可视为基础与应用的结合,而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下,重视理论教学,单纯讲授灌输知识的方式,学生参与度低,从理论到实践的鸿沟无法跨越,学生会觉得课程枯燥,师生间缺乏互动。

3BOPPPS教学模型简介

起源于加拿大的BOPPPS教学模型自提出后就备受关注[2]。BOPPPS是加拿大教师技能培训体系ISW的理论基础,该模型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学方法上重视对教学过程的分析与拆解,在教师培训中通常采用微型课程的演练[3-5]。BOPPPS包括六个步骤,分别为引入、目的、前测、参与式学习、后测与总结,具体内容如下:引入(Bridge-in),是BOPPPS教学模型的第一个步骤,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于讨论本课程将要发生的事情。在这一阶段,教学策略包括通过讲故事或个人经验,分享本课程的重要性、观点想法以及学习原因,引导学生进行思考。目的(Objective),在这一阶段,教师需要运用认知、情感与神经运动的技巧,阐明学习的目的,例如学生需要在课程中知道什么以及课程后做哪些事情等。前测(Pre-assessment),教师在这一阶段,通过测验、家庭作业或者非正式的问答环节,了解学生的兴趣与能力层次,进而调整课程的难度与深度。参与式学习(Participatorylearning),这一阶段特别强调教师与学生及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与交流,学生通常会被分为若干小组,教师需要基于课程材料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与思考。后测(Post-assessment),用于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的要求,后测内容与教学目的直接对应。测验的方法多样,包括多选题,可以用以评估基础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应用、创新、分析等能力可以通过问题解决所反映;学习态度或满意度等能够通过心理学量表评估。总结(Summary),在这一阶段,教师和学生需要反思课程学习的内容。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总结主要知识点,回顾课程内容,答疑解惑,同时对学生的积极参与表示鼓励。

4基于BOPPPS的心理测量教学设计

基于BOPPPS模型,我们以心理测量中信度的概念一章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如表1所示。在BOPPPS中,重点与难点的阶段在参与式学习的设计。在本课程中,我们将充分结合生活中的例子,采用小组讨论解决问题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地推导出信度系数的计算公式,比如为什么说信度可以理解为测验成绩的稳定程度?知道了前测与后测成绩,如何求出信度系数?如何从分半信度系数过渡到内部一致性系数等,进而加深学生对信度概念的理解。在前测与后测阶段,我们都会使用雨课堂软件,该软件是由清华大学与学堂在线共同推出的旨在促进教学体验与师生互动。基于该软件,学生使用智能手机参与答题,答案能实时反馈给教师,进而帮助教师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进度,了解学生情况[6,7]。在我们的实践中,对比发现,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该课程的教学满意度为86.24%,而基于BOPPPS进行课程改革后,该课程的教学满意度达到95%以上;在学生知识掌握方面,我们用五道选择题评估教学效果,结果发现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平均成绩为正确回答3.78道题,而采用BOPPPS教学法后,学生的平均成绩为答对4.33道题。说明BOPPPS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满意度,还能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综上,我们认为,BOPPPS是一种先进、成熟的教学模型,能够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生参与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同时促进其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基于该模型对心理测量学课程进行改革与再设计,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曹晓宝.开设心理测试技术课程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08,21(4):118-121.

[2]任怡,宁洪,刘丹,等.BOPPPS模型在微课教学设计与实践中的运用[J].计算机教育,2017(4):104-108.

[3]韩龙,任建莉,平传娟,等.基于BOPPPS理念的工程专业课教学改革探析——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1):103-107.

[4]杨丽,于为,李晓红.BOPPPS模型在数据结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7(4):15-17.

[5]沈旭君,王灵聪,冯晓红.BOPPPS教学模式结合PDG教学法在西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7(2):114-115.

[6]周凤新,王兴辉.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环境的课堂教学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56-58.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2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措施;施工效率

施工单位要根据设计图纸和项目规划要求,编制完善的施工组织规划,做好施工技术人员的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他们的综合施工技术水平,优化施工资源配置,实现现代化施工技术与现代化管理理念的融合,提升施工效率,实现既定的施工任务目标。

1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分析

为了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要在最短的时间内,高质量的完成施工任务,控制好整个施工流程,提升施工人员的质量意识,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由于建筑工程投入建设具有一次性的特点,作为施工单位需要结合项目实际情况,采用现代化施工管理理念,对施工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管理。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干扰下,导致工程建设施工存在很多很多问题,直接影响了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对进一步提升工程效益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施工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准则,进一步规范施工人员的行为,发挥对施工人员的重要指导作用,为施工单位的未来发展发挥重要的作用。

2当前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的问题

为了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施工单位需要进一步优化工程施工技术,提升自身施工技术水平,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但是由于受到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导致施工技术管理不到位,存在不少的问题。(1)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没有结合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测量工序,不重视测量的基础作用,极大地降低了测量的质量。并且有的测量人员综合素质比较低,导致实际测量工作无法满足工程建设施工的要求。在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在实际测量过程中,测量管理工序比较混乱,测量工作流于形式。(2)钢筋工程施工存在问题。在现代工程建设施工过程中,钢筋工程建设直接决定了工程施工能否顺利进行。但是由于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认识不到位,导致在材料选择和现场作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钢筋出现锈蚀问题,钢筋强度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导致钢筋施工工序非常复杂。并且钢筋施工工序非常复杂,对施工人员综合素质比较高,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实际的生产施工成本,存在偷工减料的问题,从而导致钢筋结构稳定性较差。(3)混凝土施工技术存在问题。就目前而言,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建筑物主要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极大地保证建筑工程的稳定性。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有的施工单位为了降低工程投资的成本,导致施工材料的性能满足不了实际工程建设质量需求,在进行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水灰比不合理,降低了混凝土的性能,无法满足实际工程建设的要求。另外,在进行混凝土振捣浇筑过程中,由于没有采用先进的浇筑方法,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或者表面不平整的问题,降低了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3做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优化的措施

为了进一步优化施工技术,提升工程施工效率,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消除周围不良因素的影响,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1)建立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机制。为了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需要针对施工现场情况,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优化机制,针对之前施工技术低下的问题,采用相应的改进策略,提升工程施工效率,严格控制好施工进度,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技术水平,实现对工程施工的全面管理,排除不利影响因素,保证工程施安全。因此,施工单位要针对工程经常出现的技术问题,制定完善的管理机制,控制好施工细节,保证工程建设顺利进行。(2)编制好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单位要针对施工现场情况,结合工程设计方案,认真总结施工经验,做好水文地质勘查工作,编制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计划,从而为建筑工程施工提供全面有效的指导。针对隐蔽工程,施工单位要组织施工精英人员,针对工程施工存在的难点,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方案,从而降低工程施工消耗,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工程稳定顺利进行。另外,施工单位要针对工程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机械设备,在进一步发挥施工机械设备重要作用的同时,提升施工效率,降低施工人员的强度,保证施工安全顺利的进行。(3)控制好工程变更。工程变更会工程总价和施工进度,作为施工单位,需要严格按照施工项目规划的要求,认真总结实际的工作经验,对每一个项目的施工进行全面的论证和分析,防止出现停工或者返工的问题,保证满足工程建设的质量要求。同时施工单位要协调好内部各方面之间的关系,针对出现的工程变更,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分析潜在的影响因素,避免增加工程造价,影响到工程质量。(4)提升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为了进一步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在进行工程施工开始前,施工单位要建立完善的施工会议机制,对一线的施工人员进行全面有效的培训,有效提升他们的安全意识和综合素质,防止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不按照设计要求的情况。同时施工单位要进一步严格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针对工程施工现场经常出现的问题,对施工人员进行严格的约束,提升施工技术控制的针对性,完成既定的施工任务。综上所述,在进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针对当前先进的施工技术,认真总结潜在的影响因素,制定完善的施工技术管理体系,做好施工技术人员培训工作,改良传统的施工技术,提升施工效率,保证工程施工质量,不断创造更多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谷双红.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升[J].江西建材,2017(19):262+267.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改革;建筑施工测量;项目化教学

为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开展好“三教改革”,我校选取建筑施工测量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改革,通过分析研究,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教学方法。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是我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必修专业核心课程,该门课程知识体系独立性较强,与其他课程关联性较少,学生通过测量基本知识与技能、地形图测量与应用、建筑施工测量等内容的学习,培养学生具备建筑业施工现场施工员、测量员岗位必备的建筑工程测量知识及技能,具有承担建筑工程施工控制测量、建筑定位和放线、现场高程和坐标放样等能力及其他测量工作的能力。因此选择建筑施工测量课程进行任务驱动教学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1建筑施工测量课程改革前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测量原课程名称为工程测量,主要存在教材内容陈旧,不能满足建筑业产业升级和行业新技术使用的发展需要。特别是测绘行业仪器设备更新速度快,教材编制与出版的周期较长,导致学生学习跟不上行业与市场的需要,未毕业就落后。教材还存在理论知识多、实践教学内容少的问题,用大篇幅介绍分析测量理论知识,按照工程测量专业对理论知识的需求照搬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适用性较差,不符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对测绘知识的需求,针对性不强。同时原课程教学中还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对理论与实践学时分配不合理,教师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缺乏实践教学,学生死背知识点,没有或很少进行实操训练,造成的结果就是知识掌握不牢、理解不深、仪器操作生疏,学生顶岗实习时还需要企业集中培训才能上岗。

2建筑施工测量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探索

根据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对建筑施工测量知识体系的需求,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按照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动手能力并重的原则,以真实的工作任务环境为背景,教师主导并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与探究,完成设定的实际工程案例工作任务,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职业人”的要求提升学生专业素养。

2.1课程目标设计

(1)技能目标课程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建筑施工测量Ⅰ”和“建筑施工测量Ⅱ”。“建筑施工测量Ⅰ”主要教学任务为掌握测量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的测量仪器及掌握小地区控制测量技术。通过该阶段的学习,学生应系统地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掌握水准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能够进行基本的测量工作,并具备布设小地区控制网和施测的能力。“建筑施工测量Ⅱ”的主要教学任务为建筑施工测量技术,包括施工控制测量、基础施工测量、主体施工测量、地形图基本应用等。通过教学,学生应系统地掌握建筑施工测量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建筑施工测量,具有使用地形图的能力,能满足一般建筑工程的施工放样的需要。(2)知识目标①了解地形图比例尺、地形图测绘的方法、地物符号、地貌符号、掌握地形图在测量中的应用;②掌了解全站仪构造,掌握全站仪进行基本测量工作的操作方法,掌握使用全站仪进行基本放线的操作流程;③掌握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平面控制网和高程控制网的布设形式,并能够进行现场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及数据计算;④了解建筑工程定位与放线测量的准备工作,掌握建筑工程定位与放线的方法和流程;⑤掌握多层民用建筑、高层建筑工程基础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和流程,了解基础工程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的内容,掌握沉降监测和位移监测的方法;⑥掌握多层民用建筑、高程建筑工程主体工程施工测量的内容、方法和流程,了解主体工程施工过程中变形监测的内容,掌握主体工程倾斜、裂缝、位移监测的方法;⑦了解竣工测量的内容、施测方法,掌握竣工图的测绘流程。(3)素质目标①具有辩证思维及自学能力;②具有严谨科学的态度;③具有吃苦肯干的精神;④具有安全意识。

2.2教学任务设计与分析

围绕课程的技能目标、知识目标、素质拓展目标,开展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任务的设计。教学过程中设计的任务一定要贴近实际工程或工作环境,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归纳制定总任务和若干子任务,每个子任务可以开展独立教学。以建筑的基础工程施工测量为例。总任务为建筑工程的基础工程施工测量,子任务有三个,即:多层民用建筑基础施工测量、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测量、基坑变形监测。

2.3教学任务的完成与评价

学生根据要求动手操作,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是知识掌握的过程,也是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索的过程,教师在整个工作任务实施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情况,出现问题及时更正和引导,灌输自主解决问题的观念,建立学生自信,由任务驱动向动机驱动转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任务完成后,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自评或互评,学生展示与自评的过程也是一次分析过程,积极总结经验,弥补完善存在的不足。

3建筑施工测量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践总结

当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的就是要立足“职业”,从职业要求出发,从岗位需求出发,对接企业需求,提高学生适应职业与岗位的能力,将其培养成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实践水平的“职业人”。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在建筑施工测量课程及其他实践要求较高的课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很好的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较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郭骁.职业教育改革背景下质量教育的同步再强化[J].质量探索,2019,(01).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4

关键词:土地测绘技术;变迁;测绘质量控制

土地测绘工作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测绘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基础建设的效果,所以积极的改进技术,提升测绘工作的质量,这能够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的效果。就土地测绘的具体分析来看,其技术在持续性的进步,行业对于测绘的质量也在不断的提高,基于现实的需要,对测绘技术的变迁做分析,并就测绘质量的控制做讨论,这能够更好的实现技术利用,进而强化质量控制水平。

1土地测绘技术手段分析

土地测量的技术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具体的测量手段也出现了明显的变迁。就目前的分析来看,测量技术手段已经从常规手段转向了现代化手段。

1.1常规手段

常规手段是常规土地测量中利用最为广泛的方法,比较突出的是比例尺配合钢尺法。此种方法的显著优势是操作简单,便于执行,在具体利用的时候仅仅是需要一把钢尺和比例尺就可以完成测量工作。这种方法在过去利用比较多,目前正在被逐渐的取代,主要是因为利用此种方法需要可靠的比例尺和钢尺的精准度,而且测绘工作的工程量比较的大。除上述方法外,另外一种常规的手段是全站仪测量法,此种方法比起上述方法有了明确的进步,但是在准确性上有待提升。

1.2现代化手段

随着技术的进步,GPS测量和3D激光扫描测量在实践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就前者来看,其不仅在精准度方面有了显著的提升,而且这种动态的测量能够克服较多的困难,比如地形地貌、天气水文等,总之利用GPS测量,土地测绘的质量显著提升。另外,3D激光扫描测量在精准度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所以在要求满足的情况下,利用此种测量方法获取的测量结果,可利用价值极大提升。

2影响土地测绘质量的因素

对目前的实践情况进行总结发现土地测量会受到两方面显著因素的影响,以下是对两方面因素的具体分析。

2.1人员因素

就目前的土地测绘工作分析来看,虽然现代化测绘依靠的是较为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但是这些设备和技术的实效性发挥还需要依靠工作人员,也就是说工作人员的水平会决定技术和设备的利用实效。举个简单的例子,某地区的土地测绘利用的是当前比较先进的GPS技术,设备的误差在标准要求之内,但是具体的测量人员对于该技术的利用、数据的读取等不够熟悉,所以最终的测量结果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误差。目前,实际测量中这种问题较为多发,而引发此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人员素质不高,所以要提升测绘质量需要对人员素质进行提升。

2.2方法因素

从具体的测量实践分析来看,不同的方法利用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比如目前利用比较普遍的GPS测绘方法,其动态性比较强,能够实现全天候、多功能的测量,所以在诸多场合的测量中均有使用。另外一种较为普遍的3D激光扫描测量法,其虽然精准度比较高,但是对于空间有限制,所以需要在利用此种方法的时候对空间范围进行规划。如果在实践中明明没有规划合理的空间却使用了此种方法,那么测绘的质量会大打折扣。简言之,测绘的方法选用需要根据具体的区域实践进行,否则会出现方法利用不当,测量质量不高的问题。

2.3设备要素

从目前的实践分析来看,由于设备因素出现的测绘质量低下问题在过去的测绘中时有发生,而出现设备问题,主要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是在设备选择的时候过于追求经济原因和忽略了设备的质量。从过去的测绘实例分析来看,有一些测绘单位在测绘的时候为了节省在测绘设备方面的支出,选择了价格比较低的设备,在测绘中发现这些设备的精准度较差,而且很容易出现工作故障,这不仅影响了测绘的效率,还影响了测绘的质量。其二是在测绘设备利用前没有对其进行检测和调试,导致具体的测绘工作出现了初始值误差,进而引发了比较大的测量数据误差。其三是在测绘实践中,对具体设备的操作没有做严格的执行,存在着随意性的情况,所以导致出现了操作失误造成的测绘问题。

3土地测绘质量控制措施

上文提到土地测绘的质量主要受人员和方法两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具体的质量控制措施也需要从这两方面做强化。

3.1强化人员的专业性

要控制土地测绘的质量,需要对人员的专业性进行强化。就人员专业性的强化来讲,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在测量进行之前需要对工作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不仅要培训其专业的理论知识,更要对设备仪器的专业化操作等做培训,通过人员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提升,测量质量的控制效果会更加的突出。其二是要对人员测量实践做监管,纠正其在测量中的设备利用、方法采用,通过监管有效的减少工作人员的失误率,提升其标准性,这样,测量的质量效果会更好。简言之,通过培训和监管两方面的强化对人员的专业性做提升,其在实践中的价值发挥会更加的突出。

3.2测量方法的灵活应用

在测量中要控制质量,需要实现方法的灵活应用。从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虽然现代化的测量技术利用较为普遍,且具有不错的效果,但是各种现代化测量技术在天气、水文、地形地貌方面具有不同的效果,也就是说虽然是现代化技术,但是在不同的状况下使用的效果是不同的。基于此,要保证测量的质量,必须要明确各种技术的测量优势与适用条件,这样,在具体的测量中才能够根据地区实践选择科学性较强且适应效果明显的技术。简言之,在现代化测绘实践中,需要做好技术分析和地区总结,这样能够更好的选择方法,从而提升测量的质量。

3.3保证设备的质量

第三,在测绘工作中要保证测绘的质量,需要对设备的质量进行保证。就具体的设备质量保证来看,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其一是设备的选择。就目前的具体分析来看,生产测绘设备的厂家比较多,不同的厂家在设备参数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所以产品的具体规格会有不同。就测绘实践分析来看,有的工程对测绘的精度要求相对较低,但是有的工程比较高,所以要针对工程的具体要求选择具有实效性的设备。比如宿州市为了进一步的强化工程的质量,在测绘中提出了较为严格的标准,而要达到此标准必须要使用高规格的设备仪器,所以需要对设备的规格、参数、生产厂家等做具体的参考,以此来选择满足实际测绘需要的设备仪器。其二是设备的检测和调试。依据规格和标准选择设备仪器,这保证了仪器本身的精度水准,为了将精度水准的实效发挥出来,在正式测绘之前需要对仪器进行检测和调试,以此来消除实践测绘中的误差。其三是进行设备的标准化利用。在测绘实践中,设备的利用专业性会影响到具体测绘的数据精度,所以在实际利用中需要按照使用说明进行设备的操作,这样,减少操作中的不规范行为和误动作,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会显著提升。简言之,通过设备的选择、测试和具体操作对其质量作保证,使测绘的质量得到控制和提升。

3.4做好测绘监督工作

测绘工作的质量要提升,做好监督工作也有显著的效果。就监督工作的具体开展来看,具体有三步:首先是设立专门的监督机构或者是监督岗位。就宿州市测绘工作的具体分析来看,机构设置的作用效果不明显,而且会存在较为明显的资源浪费情况,所以比较普遍的是做监督岗位的设置。一般来讲,一项测绘工程设置1个监督岗位即可,而监督人员的数量则需要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来确定,不过从实践分析来看,人员数量不超过3人。其次是对具体的监督责任进行确定。从实践来讲,如果工程测绘仅有一人负责监督,那么监督工作由该人员全权负责,如果监督工作由多人负责,则需要对具体的监督区域进行划分,这样可以规避监督中出现遗漏。最后是监督工作的执行。监督工作的执行主要是基于测绘的标准要求做测绘的分析和评价,确定测绘是否达标,如果存在误差较大的情况,需要做测绘返工。简言之,通过测绘监督工作的布置,改善测绘工作的整体监管环境,测绘的质量控制效果会更明显。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地测绘工作的技术手段发生了明显的变迁,所以在分析技术手段变迁的基础上讨论影响测绘质量的因素,并就质量控制做研究,这对于实践工作的效率化、质量化开展来讲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军利.土地测绘技术手段的变迁与测绘质量控制探讨[J].低碳地产,2016,2(15).

[2]胡云龙.土地测绘技术手段的变迁与测绘质量控制探讨[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6(11):00250-00250.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测量放样;技术控制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对公路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不断进步,公路施工测量设备更具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但先进的测量设备离不开技术人员进行参数计算、现场放样操作,所以该文分析施工阶段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的工程实践意义。

1公路工程放样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公路建设项目进场后的关键工序之一,便是进行线路位置的精准定位,是项目全面开工的基础工作。施工单位会高度重视放样测量的精度,除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见表1)之外,还会聘用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负责项目测量工作。需先依据设计文件给出的局域控制网、导线控制点等定位要素,采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导线复核。再利用设计图纸给出的路线逐桩坐标、设计标高、换算数据等进行现场放样。导线复核工程测量标准如表2所示,工程测量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要点

2.1公路工程中的水准放样测量

水准放样测量是指基于设计图纸中给出的结构物设计标高,利用导线点的高程控制数据,采用水准测量仪器,将设计图纸上高程定位实测于现场标志物,作为结构竖向定位的基准点。因此水准放洋测量,主要用于控制建筑物的坚向高程,水准放样测量项目与方法如表3所示。

2.2公路工程中的中线放样测量

中线是确定路基边线、桥梁起止桩号的参照线,是其它结构定位的控制线,中线放样的精度,依靠线路区域的原始导线点及加密导线点。中线放样测量之前需完成的工作:(1)需先按测量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沿线的导线点复测,保障导线点数据无误;(2)导线点复测验收后,再进行导线点加密;中线测量是基于设计图纸列明的路线中桩设计座标,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放样测量,以实现图纸数据到施工现场的实物定位。

3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要确保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其主要测量工作内容有:(1)检查施工控制系统,当测量出施工控制系统出现损坏,应立即进行修复与联测;(2)定期对隧道洞口的中线点与水准点进行检查,并根据施工图纸的规定,在每个洞口设置至少3个水准点,以便为工程测量提供充分的参考;(3)严格按照精确度要求检测隧道的施工参数,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贯穿误差而造成返工。

3.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主要是根据工程设计需求进行增设控制系统,以便顺利对洞内控制,提高测量准确性。常见的洞外控制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3.1.1三角锁法:a.三角锁法适合仅考虑横向穿透精度的条件,其关键是设置角度测量网、边测网、边交网;b.将三角锁与洞口的联接线同向布置,并将三角点作为入口处的投入点,尽可能减小所需要的三角形数目,保证三角形的总数不超过12个,如图2所示。3.1.2中线法:a.在洞口上直接定线,在中间点设控制桩,以中心线为基础,采用中线法进行隧道测量控制;b.如图3所示:图中B、C、D为隧道洞顶中心线的控制桩,3.1.3精密导线法:一般有四种布置方式,为单导线、主辅助导线环、导线网和附加导线。3.1.4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洞外平面测量控制网采用四等附合导线,并与设计院所设计的已知点相接。3.1.5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测量控制点选用洞口附近设置的水准点,并根据四等水准标准进行测量。

3.2洞内控制测量

3.2.1隧内控制测量:a.在开挖作业期间,每20m埋一处中线控制柱,在掘进到一定距离后要在适当的位置增加引线点并延伸,形成隧道洞内施工控制导线;b.采用全站仪观测线路转角,采用测距仪器测量导线距离,并至少测量两次。3.2.2洞内水准测量:a.利用水准测量法进行隧道工程高程的控制。在隧道内,每200-500m应设一个水准点,按水准点进行测量并布置相应的腰线;b.来回观测洞内水平线,并反复进行多次测量。

3.3掘进中隧道断面的测量

3.3.1掘进方向测量数据的计算:a.在测量了洞口外平面、高程后,获得了洞口的位置坐标,再通过坐标反算获得测量数据,然后进行洞内中线的测量;b.某直线隧道的平面控制网络,其在图4中表示为A、B、C、…以及G。其中,A和G为洞口区,S1和S2为入洞的两个中线桩。为得到中线到A点的掘进方向和基坑施工后的中线桩的测量数据,采用坐标反算公式进行计算出洞口位置G处的断面数据。3.3.2根据在图5中所示的非直线隧道中线拐点C的坐标和曲线半径,计算出隧道两端入洞中线的方向和里程,由此测设了洞内中线。3.3.3隧道掘进至曲线段时,必须使用平面圆曲线方法,测量曲线段的里程桩。

3.4掘进方向指示

3.4.1因施工条件较差、施工场地较小,施工中应采用激光指示器,以标识中线、腰线的方位。3.4.2在每一次开挖前,应按照施工设计的需要,在横截面上标注出各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三角形高程法、放大样法、断面支距法等。3.4.3横截面支距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洞内中线、洞顶外线高程,由上至下,每0.5m在中线处分别设置水平支距点,形成断面轮廓,以供隧道施工、监测、拱架安装等参考。此种方法作业程序见图6。3.4.4放大样法:其工作原理为在地面上等比放样,把拱顶中间点和两侧拱点的位置都放出来,再把大样施测于开挖断面,在周围画点后就能得到断面的轮廓。3.4.5三角高程法:利用测量仪在里程中线处一次放样,测量掌子面轮廓。

3.5隧道贯通误差调整方法

隧道贯通误差调整法是指隧道在开挖前应该对中线、高程参数误差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中线、高程进行放样。

4路桥工程测量技术应用中的控制措施研究

路桥工程测量应确保施工安全性、准确度,为使测量技术发挥其最大效用,施工测量中采取以下几点控制措施:

4.1施工测量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是公路桥梁施工的技术能力保障,但测量工作岗位对候选人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业界对测量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测量人员应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以确保岗位职责的专业化,又可以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对施工各工序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

4.2仪器设备

工程测量施测中,需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及先进设备,改进传统测量方法的风险,从而避免外部因素对测量工作的干扰。根据行业规范要求,需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维护,确保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应每10天进行一次仪器校准,以防止仪器精度而影响测量成果。

4.3环境因素

公路建设现场施工阶段,会面临多种环境干扰,将导致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较低。测量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要熟知环境对测量放样的影响,采用各种技术方案,控制环境因素造成后果。展开测量定位、放线工作,需排除环境不利因素,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4.4测量过程检查

工程技术人员需熟知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且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执行,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工序任务,以保进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十分重要,不但要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还应不断总结实操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提升测量技术水平。

5结论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6

1.1公路工程试验人员的素质偏低,质量意识薄弱,重视程度不高

很多时候,公路工程试验的工作人员对于检测工作并没有足够的重视,他们大多并没有相关检测证件,人员的个人素质相对较差,对于公路的质量意识薄弱。在检测工作中还常常出现工作态度消极和端正的问题,这都大大影响了公路工程试验的进行。

1.2公路工程试验人员缺乏科学的管理,常不按照检测工作程序开展

在公路工程试验阶段,常常会发生所有检验项目不能完全落实的现象,这主要是由于在工程施工中,公路工程试验人员缺乏科学有效的管理,致使检测工作常常不能按照要求的工作程序开展。

1.3样品抽检的范围较小,准确性不够,出现检测数据不全而造假的现象

许多施工单位的试验场所和设备都较为简陋,因此他们对于公路建造的样品抽检都比较简单,所以他们能够抽查到的样品的具体范围都较小,准确性往往不够,常常会导致测量数据的不全而造假的现象。

1.4设备不能够得到及时保养、维修和补充,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

在对公路工程进行试验时,常需要用到很多精确度高的设备,但当前,许多公路工程的检测方的设备都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设备大多都不能够得到及时的保养和维修,在部分小型的公路工程试验单位,还在使用已经淘汰的设备。设备不过能够及时得到保养、维修和补充,也和相应的质量监管体系不完善有关。

2公路工程试验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2.1实行公路工程试验岗位责任制,提升试验人员的专业素养

当前,许多公路工程试验的工作人员都缺少过硬的专业素养,对于公路工程试验工作的开展很多时候不能够起到促进作用。各公路工程检测单位可以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对本单位检测工作人员进行素质培训,增进其专业素养。积极落实并实行公路工程试验岗位责任制,明确各岗位的职责权限,并进行考核评定综合管理。

2.2完善并健全相关法律制度,提高质量管理意识

面对由于各种制度不完善而造成的公路工程试验的问题,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完善并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用明文规定和具体的条列来管制一些不符合规范和法律的行为,对检测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实行量化管理,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然在具体的制度落实时,需要领导带头作用,积极强调质量意识,讲责任具体落实到每个人,各尽其能,各司其职,在不断改进和完善总结中,将质量意识深入到脑海认识中。

2.3完善公路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当前,公路质量保证体系混乱,施工材料质量残次不齐,难以保证。通过完善公路质量保证体系,在对公路工程试验中,紧紧抓住施工材料的品质问题,抽取样品时,一定要有具体的检测负责人的签字,随后按照具体的检测步骤进行检测,最终确保施工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2.4积极引进新的设备,防止数据出现差错

公路工程试验中,通过积极引进新的测量检验设备,防止在工作时测量数据出现错误。从长远角度看,公路工程建设总体上是不断发展的,而相应的测量方法也会不但改善的,老旧的设备已经满足不了新的测量要求,通过及时引进这些新的测量器具,提高试验的准确性,从而进一步提升整体的公路工程质量。通过新设备测量出的大量数据,对其及时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2.5强化管理的方法模式,严抓各种要素的质量管理

2.5.1人员要素管理

在公路工程试验中,人员要素管理应该放在第一位,作为企业,应该努力提高试验人员的职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制定一系列符合员工发展的培训课程和计划。建立公平、公正的奖罚机制,坚持错误的就要接受惩罚,对的就实行奖励。对于做出巨大贡献的人员,进行大尺度的奖励,用科学管理的方法使人员要素作用发挥到最大。(本文来自于《中华民居》杂志。《中华民居》杂志简介详见。)

2.5.2设备要素管理

企业在公路工程试验阶段的投入主要分为公路试验和设备检测投入这两个方面,对于设备要素的管理,首先要加大对设备的投入,积极引进和养护,建立相应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的每个方面都要进行记录管理。设备维修的专业人员,要不断更新其维修保养技术,对于新进的设备,要对维修人员进行新设备维修培训。

3结束语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7

关键词:公路工程;测量放样;技术控制措施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对公路施工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技的不断进步,公路施工测量设备更具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但先进的测量设备离不开技术人员进行参数计算、现场放样操作,所以该文分析施工阶段测量技术要点及控制措施,具有十分重的工程实践意义。

1公路工程放样施工测量基本要求

公路建设项目进场后的关键工序之一,便是进行线路位置的精准定位,是项目全面开工的基础工作。施工单位会高度重视放样测量的精度,除利用先进的测量仪器(见表1)之外,还会聘用具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专业测量工程师,负责项目测量工作。需先依据设计文件给出的局域控制网、导线控制点等定位要素,采用精密测量仪器进行导线复核。再利用设计图纸给出的路线逐桩坐标、设计标高、换算数据等进行现场放样。导线复核工程测量标准如表2所示,工程测量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2公路工程测量技术要点

2.1公路工程中的水准放样测量

水准放样测量是指基于设计图纸中给出的结构物设计标高,利用导线点的高程控制数据,采用水准测量仪器,将设计图纸上高程定位实测于现场标志物,作为结构竖向定位的基准点。因此水准放洋测量,主要用于控制建筑物的坚向高程,水准放样测量项目与方法如表3所示。

2.2公路工程中的中线放样测量

中线是确定路基边线、桥梁起止桩号的参照线,是其它结构定位的控制线,中线放样的精度,依靠线路区域的原始导线点及加密导线点。中线放样测量之前需完成的工作:(1)需先按测量技术规范要求,进行沿线的导线点复测,保障导线点数据无误;(2)导线点复测验收后,再进行导线点加密;中线测量是基于设计图纸列明的路线中桩设计座标,利用全站仪等测量仪器进行放样测量,以实现图纸数据到施工现场的实物定位。

3隧道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要点

隧道工程施工测量要确保隧道施工的准确性,其主要测量工作内容有:(1)检查施工控制系统,当测量出施工控制系统出现损坏,应立即进行修复与联测;(2)定期对隧道洞口的中线点与水准点进行检查,并根据施工图纸的规定,在每个洞口设置至少3个水准点,以便为工程测量提供充分的参考;(3)严格按照精确度要求检测隧道的施工参数,避免因施工过程中的贯穿误差而造成返工。

3.1洞外控制测量

洞外控制测量主要是根据工程设计需求进行增设控制系统,以便顺利对洞内控制,提高测量准确性。常见的洞外控制测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1三角锁法:a.三角锁法适合仅考虑横向穿透精度的条件,其关键是设置角度测量网、边测网、边交网;b.将三角锁与洞口的联接线同向布置,并将三角点作为入口处的投入点,尽可能减小所需要的三角形数目,保证三角形的总数不超过12个,如图2所示。

3.1.2中线法:a.在洞口上直接定线,在中间点设控制桩,以中心线为基础,采用中线法进行隧道测量控制;b.如图3所示:图中B、C、D为隧道洞顶中心线的控制桩,A和点E为中心线。

3.1.3精密导线法:一般有四种布置方式,为单导线、主辅助导线环、导线网和附加导线。

3.1.4洞外平面控制测量:隧道洞外平面测量控制网采用四等附合导线,并与设计院所设计的已知点相接。

3.1.5洞外高程控制测量:洞外高程测量控制点选用洞口附近设置的水准点,并根据四等水准标准进行测量。

3.2洞内控制测量

3.2.1隧内控制测量:a.在开挖作业期间,每20m埋一处中线控制柱,在掘进到一定距离后要在适当的位置增加引线点并延伸,形成隧道洞内施工控制导线;b.采用全站仪观测线路转角,采用测距仪器测量导线距离,并至少测量两次。

3.2.2洞内水准测量:a.利用水准测量法进行隧道工程高程的控制。在隧道内,每200-500m应设一个水准点,按水准点进行测量并布置相应的腰线;b.来回观测洞内水平线,并反复进行多次测量。

3.3掘进中隧道断面的测量

3.3.1掘进方向测量数据的计算:a.在测量了洞口外平面、高程后,获得了洞口的位置坐标,再通过坐标反算获得测量数据,然后进行洞内中线的测量;b.某直线隧道的平面控制网络,其在图4中表示为A、B、C、…以及G。其中,A和G为洞口区,S1和S2为入洞的两个中线桩。为得到中线到A点的掘进方向和基坑施工后的中线桩的测量数据,采用坐标反算公式进行计算出洞口位置G处的断面数据。

3.3.2根据在图5中所示的非直线隧道中线拐点C的坐标和曲线半径,计算出隧道两端入洞中线的方向和里程,由此测设了洞内中线。

3.3.3隧道掘进至曲线段时,必须使用平面圆曲线方法,测量曲线段的里程桩。

3.4掘进方向指示

3.4.1因施工条件较差、施工场地较小,施工中应采用激光指示器,以标识中线、腰线的方位。

3.4.2在每一次开挖前,应按照施工设计的需要,在横截面上标注出各断面的形状和尺寸。常用的测量方法有:三角形高程法、放大样法、断面支距法等。

3.4.3横截面支距法的基本原则是根据洞内中线、洞顶外线高程,由上至下,每0.5m在中线处分别设置水平支距点,形成断面轮廓,以供隧道施工、监测、拱架安装等参考。此种方法作业程序见图6。

3.4.4放大样法:其工作原理为在地面上等比放样,把拱顶中间点和两侧拱点的位置都放出来,再把大样施测于开挖断面,在周围画点后就能得到断面的轮廓。

3.4.5三角高程法:利用测量仪在里程中线处一次放样,测量掌子面轮廓。

3.5隧道贯通误差调整方法

隧道贯通误差调整法是指隧道在开挖前应该对中线、高程参数误差进行调整,并按照调整后的中线、高程进行放样。

4路桥工程测量技术应用中的控制措施

研究路桥工程测量应确保施工安全性、准确度,为使测量技术发挥其最大效用,施工测量中采取以下几点控制措施:

4.1施工测量人员

工程技术人员是公路桥梁施工的技术能力保障,但测量工作岗位对候选人的素质要求较高,不但要具备专业知识,还要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因此业界对测量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程测量人员应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以确保岗位职责的专业化,又可以促进项目的顺利进行,从而能对施工各工序环节的工作质量进行监控。

4.2仪器设备

工程测量施测中,需合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及先进设备,改进传统测量方法的风险,从而避免外部因素对测量工作的干扰。根据行业规范要求,需及时对仪器设备进行检验、维护,确保测量工作的精准性,应每10天进行一次仪器校准,以防止仪器精度而影响测量成果。

4.3环境因素

公路建设现场施工阶段,会面临多种环境干扰,将导致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较低。测量工作岗位的技术人员要熟知环境对测量放样的影响,采用各种技术方案,控制环境因素造成后果。展开测量定位、放线工作,需排除环境不利因素,保障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4.4测量过程检查

工程技术人员需熟知国家规定的行业标准,且严格按照规范和标准执行,确保优质、高效地完成各工序任务,以保进项目整体质量的提升。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测量工作十分重要,不但要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还应不断总结实操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提升测量技术水平。

5结论

测量培训总结范文8

关键词:军工企业;测量设备;管理方法;提高效率

在现今国际紧张局势的大环境下,国家军事力量的增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对于能够提高军事研发质量的测量设备管理方法应该重视起来,同时管理能力提升也能提高测量设备使用效益及经济效益。但是如何充分整合军工企业的资源优势,使得现有测量设备包括大型贵重测量设备在内,提高其使用及经济效益,一直是军工企业测量设备管理部门面临的一个“老大难”问题。对于军工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测量设备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更科学、合理、规范地进行资源整合,本文对此做出了一些大胆地探索和尝试,总结出了一些较为适用的管理方法。

1建立健全使用规章制度

随着国家科技的飞速发展,测量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逐步加快。为了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测量设备资源的“共享性”“效率性”,可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通过制定测量设备使用规范,对测量设备科学管理、提高利用率、延长使用寿命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以下表格内容即根据大量的佐证材料撰写的一些规章及管理制度:(1)建立企业测量设备特别是大型贵重测量设备数据库,健全测量设备技术参数信息。(2)任何人借用测量设备前都要进行管理平台或书面预约并详细填写使用目的、使用期限,经或者仪器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使用。(3)企业应根据测量设备检定/校准情况定制可使用时间表,同时测量设备管理人员对使用者进行简单培训,详细讲解该仪器如何使用及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4)企业使用人员未经允许不得串用测量设备,一经发现,取消其使用资格并处以罚金。(5)使用者在使用测量设备过程中,要认真填写使用记录,否则取消其使用测量设备资格。(6)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及时和管理人员联系,及时解决问题。使用者要爱护仪器,不得擅自拆卸仪器部件。既要充分发挥仪器的使用效率,又要避免仪器疲劳。(7)使用者必须听从仪器管理人员的安排和管理,由于使用者不当操作造成的仪器损坏,一切后果和损失由使用者或单位承担。(8)使用者在每次使用测量设备后,通知仪器管理人员,进行检查。(9)使用者必须严格遵守测量设备使用制度,服从仪器管理人员的安排,对不遵守操作规程且不听劝告者,管理人员有权责令其停止使用,对违章操作造成事故者,严肃追究责任。

2采用网上预约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及效率

很多军工企业为了确保信息的机密性,大多采用口头、电话等预约方式。但是通过这些预约形式往往可能产生诸多问题,例如时间冲突,仪器使用过度等现象。于人而言不方便,于机器而言危害极大。为了保证军工厂科研测量的有序进行,可以在内部管理平台上做一个预约平台,方便内、外部工作人员有序预约,便于用户和系统及时交换信息。只要会上网就可以使用本系统,方便登记及合理安排仪器使用时间。通过自制的测量设备网上预约平台,便于用户查看近期各台仪器的预约时间表,空闲时间时间表,检定/校准时间表等,可以避免人员使用时间方面的冲突,延长测量设备使用寿命。管理员也可以对预约消息及时处理,对每台测量设备使用状况了然于心。网络预约平台可以让管理员的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节约员工沟通时间,对测量设备使用状态及时进行更新。预约系统的形成便于管理者规范、有序、高效地处理相应信息及管理测量设备,相对来说安全性高,使用方便,实用性强,可以令军工企业测量设备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率有一个质的飞跃。

3定期维护仪器设备以延长其使用寿命

为了让军工企业测量设备完好、有效,企业应配备专人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维护,每周查看仪器状态,每月对仪器进行参数检查,让测量设备能够更好地为军工企业服务。同时,为确保测量设备检测数据的准确性,每台测量设备设备都应该进行周期检定/校准。通过专员细致地日常维护,定期对测量设备进行清洁、加油、除锈等保养工作,对测量设备的性能指标,如灵敏度、精密度、分辨率、信号的稳定性等进行检测、调试,才能保障仪器的完好有效。

4定期进行员工培训以提升企业整体素质

军工企业测量设备多种多样,定期进行员工培训有助于员工更深入地了解测量设备,减少事故发生。经过大量的研究表明,大部分质量事故发生都是由于员工错误操作造成。有助于员工懂得对测量设备突发性故障及时维修或相应处置程序;改善工作质量,纠正平常可能忽视的小错误和不良的一些工作习惯。提高员工整体素质进而提升企业的整体素质,间接性地增强了企业对外的整体印象,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损耗,提升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认真工作,进而提高员工技术水平,降低损耗。增强企业凝聚力,便于管理,提高员工研制开发新产品的创新力。培训后的员工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主动服从企业管理工作和遵守相关的管理规定,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改变历程。

5对一些可以对外开放的测量设备实行有偿使用制

由于军事机密需要严格保密因素,对于军工企业测量设备的有偿使用制简单来说就是将一些可以对外开放的测量设备有偿使用,避免控空置、浪费现象的产生。同时在设备申请购买、使用管理方面都要严格进行论证,从根源上杜绝“公器私用”的现象产生,利用经济杠杆,建立起一种行之有效的约束机制,严防国家军事机密的泄露。经过搜寻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证明资料,将经济管理模式灵活运用在传统的管理基础上,对某些可对外开放的测量设备实行有偿使用是一种简单好用且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办法。对军工企业测量设备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必须明确,不得混淆,使用者应按照设备使用年限、价值、价格、外观、功能等收取一定比例的使用费用。目的是促进民营企业的创新和发展的同时赚取一定的费用以抵消大量测量设备设备的闲置浪费过程中的折旧率。同时对外收取的占用费比例不应高于仪器设备市场评估的平均折旧率,尽力发挥仪器设备的潜力。由于测量设备多使用还能防止老化,减少管理者维护保养费用,进而延长设备的使用年限。同时测量设备在收取有偿占用费的使用年限内不得办理报废手续,减少资源浪费现象。

6结语

军工企业应该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测量设备进行管理,各企业应该根据实情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管理方式高效而有序地管理测量设备。军工企业的员工,一定要确保活到老,学到老,测量设备更新换代的速度逐渐加快,时代的步伐促人前进。笔者罗列的几种管理方法肯定还有不足的地方,但是经过逐步改革探索,在实践中去探索,在努力提升自身业务水平的同时逐步完善管理体制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以达到资源的“优选、优化”,更好地为军工企业服务,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及军事研究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凤玉.军工产品项目管理质量控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5):16-20.

[2]王茹.军工企业质量管理问题及对策[J].科技资讯,2011(30):36-39.

[3]冯志营.精益管理文化在军工企业的构建[J].中国管理信息化,第20卷第14期.2017-7.

[4]李锋,周传忠.如何提高军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2(24):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