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企业管理范例

矿业企业管理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1

关键词:矿业企业;预算管理;存在问题;完善策略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提高管理的效率,引入了新型的、科学化的管理。为了能够更好地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矿业企业必须要从管理入手,提高管理的水平,进而为矿业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预算管理是矿业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成分,能够充分体现出矿业企业管理的精细化。就目前来看,尽管矿业企业在预算管理中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但是很多矿业企业对预算管理没有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导致预算管理中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使预算管理的效果变差,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矿业企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要对矿业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和完善策略进行探究,以此来促进矿业企业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

一、矿业企业预算管理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不足

大多数矿业企业存在的常见问题之一就是:管理层和财务对预算管理职能的认识严重不足,导致管理层不能够全面地做好预算编制的工作。尤其是有些矿业企业的管理层形式主义相当严重,认为预算编制只需要关乎财务计算,导致其他相关部门不积极配合工作,进一步造成了财务对矿业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因此,预算编制的工作人员仅仅是靠一些数据来推测,进而使预算出现一定的问题,导致矿业企业管理的真正作用没有发挥出来。

(二)预算编制的方法不科学合理

现阶段,仍然有很多矿业企业采用的预算方式是传统的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法。相比起科学性的预算编制方法,传统的基数增长的增量预算法的操作简单很多,但是针对性以及科学性非常弱,不能有效保证公平效率,进而没有办法充分调动各相关部门节支增收的积极性,导致矿业企业的资源浪费非常严重,不利于矿业企业的发展。

(三)预算控制不精细

据了解,目前大部分的矿业企业预算制定都是比较粗糙的,而且根本没有系统性的将各相关部门进行分类,导致预算的金额非常粗略,尤其是有一些环节费用在预算编制中没有完整的体现出来。在这样的情况下,就会导致最后预算数据与实际需要的数据差别比较大,进而使预算控制作用没有很好地发挥出来。

(四)预算考评指标不完善

有一部分矿业企业中的预算体系的指标设置非常简单,对相关的部门进行了非常简单的划分。一般来说,指标设定所依据的参数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作用,但是由于预算考评指标的不够完善,使矿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各方面的实际需要很难反映出来,而相关的工作人员对矿业企业内部的发展需求与外部市场因素的变化趋势也很难进行相应的预算编制,导致矿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变化很难在预算编制中有效体现出来,对矿业企业的发展相当不利。

(五)预算管理的绩效考评制度不够完善

对大多数矿业企业来说,目前所采用的绩效考评制度都是比较单一的,比较重视考核财务指标,却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统一考核,导致矿业企业的员工投入与产出严重失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另外,现阶段很多矿业企业在薪酬管理上,即使有采取多级负责制度,但是却没有具体的部门负责具体的事项,对各部门、员工都没有实现预算目标实际工作量来给予报酬。换句话来说,这属于表面上的公平,完美地掩饰了矿业企业实质上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对矿业企业员工的积极性与工作效率造成了比较大的影响。

二、矿业企业预算管理的完善策略

(一)必须要将财务预算细化落实到基层

在矿业企业进行预算编制的时候,要通过将权、责、利有机结合地将预算指标和管理目标分解落实,对各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权力关系要相当明确。在进行预算的时候,要尽可能地在年初把全年的人物细化到各部门,进而使在矿业企业中每个岗位的人都有自己的指标、责任,通过层次进行预算考核以及绩效考核。对于矿业企业中各部门下达的分项预算,制定科学、合理的分解计划以及相关的措施,确保能够将其落实到具体的项目和责任人当中。

(二)改进预算的方法

对矿业企业中的每一位员工来说,都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矿业成本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通过科学、合理地预算编制,能够及时发现矿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生产经营问题。同时,从矿业企业的本身来看,资源开发条件以及生产管理水平是一定的,产量目标就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物资产业务量,因此,矿业企业中的预算管理决定总成本耗费。在矿业企业预算管理中,还需要加强成本投入与实物工作量指标的关联性研究,通过现代化的预算,结合相关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操作与运用,发挥其在预算编制与预算执行中的作用。

(三)建立预算考核评价机制

一般来说,矿业企业的成本项目有很多种,例如直接材料、水电费、作业费、人工成本以及修理费等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证预算编制体现出矿业企业的资源用途。另外,改进后的预算编制不仅要包括综合成本计划,还需要分专业系统编制预算,通过一系列的细分工作,保证能够将成本预算深入到各个生产环节过程中去。另外,矿业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考核体系,确保各相关的责任体系。通过责任体系,对矿业企业中的员工加大奖惩的考核,定期召开相关的经营分析会议。通过检查和督导的全面预算管理,就可以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的问题,进而保证矿业企业预算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维持矿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营造和谐的内部环境

只有矿业企业的管理层充分认识到预算管理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才能够保证在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上给予更加充分的支持。通过管理层对预算管理的深入认识,才能在更大程度上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因此,各个相关在工作中团结合作,积极配合财务部门的预算工作。另外,各部门的领导应该要尽可能地带领员工去配合财务部门地预算工作,并让员工互相监督,保证不会出现将全部工作都交给财务部门,其他部门事不关己的现象。同时,为了营造更加和谐的内部环境,预算指标的编制必须要考虑到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分配他们力所能及的工作,千万不要将部门不懂的工作强加到他们身上,导致其部门的员工精神压力增大。相关资料表明,基层员工积极参与到配合工作中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预算指标的可行性。而且,由于基层员工亲自参与了目标的编制工作过程中,在实际工作中就会更支持预算目标的完成,促进矿业企业预算管理更加顺利展开。

三、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矿业企业预算管理仍然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调整管理,跟随时代的发展完善管理策略。矿业企业预算管理必须要根据经济形式的基础,具体去安排企业资金的取得饿投放等。矿业企业预算管理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矿业企业是否能够持续稳定的发展,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因此,矿业企业要重视自身的预算管理工作,保证自身可以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大娟.矿业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有效措施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16).

[2]徐永强.矿业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困境及对策探究[J].财会学习,2019(21).

[3]巫庆.某大型矿业集团预算管理优化改进[J].经贸实践,2019(2).

[4]王秦.国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研究——以澄合矿业公司为例[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9(5).

[5]吕建伟,王绍祥.自然保护区内矿业权分类处置的几点思考[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4).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2

关键词:矿业;招标;采购管理;供应商评价机制;精准服务

随着中国国民经济体制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市场经济与多种经济体制并存的发展体制,各类企业对大宗物资的采购管理日趋重视,采购方式也逐渐由传统的分散采购向集中采购转变。集中采购主要采购方式有公开招标采购、邀请招标采购、竞争性谈判、框架协议采购、单一来源采购等。其中公开招标采购可最大化地发挥采购优势,降低采购和物流成本,使最终用户获得规模效益,同时可有效地防止采购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腐败问题,且易于稳定与供应商的关系,实现成效最佳的长期合作。但是,为了最大化地降低采购成本,公开招标采购难以平衡“最低价中标”与采购质量保证之间的矛盾等问题,有时会导致采购的产品质量欠佳,按综合成本计算反而造成企业采购成本的上升。而企业与供应商之间作为单纯的供求关系,最终用户与供应商之间衔接不紧密,信息不对称,也会导致供需双方矛盾增多等情况出现。如何使矿业企业采购招标工作变得更加灵活化、科学化、精准化深受人们的重视。本文从矿业企业现状,招投标工作的技术性,供应商的管理等方面探讨采购管理工作的发展新趋势,以供同行参考。

1矿业企业现状

国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矿业的发展,矿业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矿业市场由繁荣进入低迷,全球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矿业经济运行进入了新周期[1]。在当前经济新常态的大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环境有了很大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如何实现矿业经济的绿色、和谐、循环、可持续发展,做好大宗物资的采购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采购和运营成本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高效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随着企业大宗物资的采购方式的改变,企业的采购成本有了大幅度的降低。以中国黄金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金集团)为例,2015年以前,矿山大宗消耗品(如钢球、衬板等大宗物资)的采购一般采用的是用户分散自行采购为主,存在着库存要求大、采购成本高等缺陷。2015年7月后,随着中金集团集中采购、统一配送等措施的实施,出现了库存量减少、企业采购成本快速降低的趋势。2016年对大宗物资集中采购招标共43次,累计采购金额61121万元,节约成本12250万元,平均节支率17.72%,取得效果显著。2017年累计采购金额87554.06万元,节约成本8278.01万元,平均节支率8.16%。可见采购金额即使逐年有所增长,但是节支率却会随着集中采购实施时间的增长而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不能盲目的认为集中采购一定会使采购价格降下来,尤其在公开招标采购过程中,不要盲目追求采购价格的降低,对在评标过程中采用最低价中标,一定要慎重。矿床成因不同的矿山会使矿企生产具有不同的工况条件,随着矿山规模日益增大,矿企对大宗物资的需求量增长越来越大,统一采购、稳定的供应商、稳定的产品质量有利于企业连续生产经营管理,降低生产成本。科技创新作为矿业企业发展的新动力,在智能绿色、科技进步、合作共赢等新的矿业发展新常态等诸多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对矿业企业采购管理者和供应商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发采购针对不同矿山的专属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矿企运营生产,成为矿业企业采购管理的新趋势。

2招标采购的技术性

招标采购管理是企业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承担着保障生产供给、降低采购成本的重要职责。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企业管理的不断完善,对招标采购管理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甚至采购管理可以体现企业管理的水平。招标采购不仅是为了集权管理,也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要求采购过程的规范化、规章制度的完善化、技术标准的科学化、监督程序的完备化等。应特别关注招标采购的技术性,优化和标准化采购流程,加强采购信息化的管理,促进采购人员的素质不断提高,进而提高采购的质量和效率。集中招标采购可以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采购效率,更好地实现企业内部资源的有效周转利用,进一步优化企业自身的资源配置,满足运营的整体需求,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率,是达到企业资源节约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在我们的日常采购管理过程中,需夯实以下三项基础工作:一是夯实采购管理基础,规范集团及下属单位招标资格预审、评标、资格后审等业务流程,根据采购需求的特点制定招标采购标准。二是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并定期进行评价管理,建立与优秀供应商的战略伙伴关系。三是统筹考虑预算管理范围内物资采购的品种和周期,将共性采购需求集中起来,在具备条件的所属单位率先启动分级、分类集中采购,待体系运行成熟后,再推动集团层面集中采购。提高采购效率,降低采购成本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工作,货源充足、质量稳定可靠的大宗物资不但可以保证企业生产产能的稳定和顺利实现,而且对于企业的成本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建立与供应商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供应商管理是招标采购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是招标采购工作能否成功的重要保证。因此,建立集采组织与供应商的合作关系至关重要。以中金集团为例,采购部门是为各下属单位提供采购服务的机构,招标采购采取统一集中采购、单独收货、分别结算的方式。在集中采购的大环境下,充分发挥集团采购优势,建立一定的供应流程,比如由指定的采购组织向供应商集中下达采购订单,便于保证集采物资的质量和数量,同时也便于供应商的管理和供应商对用户的技术服务管理。

1)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数量不在多而在于精,应注重其到底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供应商数量太多不仅增加管理精力,品质不同的产品在矿业企业生产运营中还易互相影响,甚至影响生产产能的稳定性,或形成内耗增加生产成本。传统的简单供求关系易导致企业与供货商都停留在短期的目标上,限制了其为客户提供优质服务和提供性价比高的产品,更不用说研发针对用户使用性能的产品了,同时也限制了供应商为最终用户提供精准服务。

2)供应商的管理

供应商的产品质量、供应能力对矿企生产稳定性和产能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在采购过程中,不仅仅是购买产品实现矿山运营连续稳定,而使所购产品在最终用户处达到最佳使用状态是对采购管理提出的更高的要求,采购管理者不仅要参与对供应商的监管,还应参与到新产品的研发活动中。企业在保证采购产品性能和质量都符合要求的同时还要提高采购管理水平,而供应商管理是采购体系的重要内容,加强优化供应商管理,提高采购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3)供应商的评价

目前多数企业缺乏对供应商合理的、科学的、有针对性的管理,尤其是对战略合作型供应商的选择评价机制,使得多数企业仍处于注重短期大宗物资的采购阶段,而没有达到对供应商的科学管理状态。企业采购管理者、供应商与最终用户衔接不紧密,导致企业与供应商之间未能形成真正的长久合作关系。因此,(1)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优化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库,评审专家库,主要评价指标不仅考虑质量、价格、技术服务,还要综合考虑供应商是否具有与企业相近的经营理念,是否能配合企业发展而进行相应的科研投入,其产品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等;(2)建立产品使用数据库,加强项目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对产品使用情况、服务质量等进行详细准确的分析与评价;(3)建立综合评估体系,确定重要供应商,并针对不同的用户现场使用情况与供应商共同开展研发工作,提升产品专属性,更有利于保证供应商稳定,获得更优质产品,对于企业生产运营降本增效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4)建立供应商“白名单”和“黑名单”制度,加强供应商信誉管理,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意识。

4)与供应商共同成长

企业在生产运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据,充分利用这些数据,综合择优选择重点供应商开展深入合作,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3],充分利用并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信息共享,共同开展针对具体用户的专属产品研发,共谋合作与发展。不仅可获得质量稳定的产品,保证生产的稳定连续性;而且对产品进行持续有效改进,可大大提高产品适用性,获得不断优化的专属性产品,更好地服务于矿企运营,从而整体上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证生产运营的连续性,最大程度地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长久发展助力。因此,要强化企业、最终用户、供应商之间的联系,加强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

4招标采购精准化助力矿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紧紧围绕供给侧改革的主线,贯彻服务企业助力发展的精神,使供应商和最终用户紧密衔接,促进精准化采购服务,助力矿业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努力实现矿企采购的新突破。我们在采购中应以“交易公开透明、操作流程规范、采购性价比第一、精准服务用户”为总体目标,促进矿企集中招标采购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和精细化。新经济发展背景下,如何提升矿业企业的大规模发展,需要借力很多“互联网+”的功能,通过采用精准化的采购和服务流程,实现助力新经济发展的目标。“互联网+”的功能在集中采购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如下作用:1)及时准确地通过信息系统收集来自子公司、生产矿山、各级部门的采购需求,建立统一的物料档案,确保采购需求物料在系统中的一致性。2)通过在线招投标、在线谈判、在线竞价和在线询价,提高采购效率,缩短采购周期。通过互联网信息化手段[4],可支持集团集中采购和下属机构分散采购的执行过程,清晰反映内部业务协同脉络,提高协同效率。采购过程全程记录,可查询追溯。3)严格科学地进行采购监督管理机制,供应商准入审核和评估机制管理。招标采购管理者要以新形象新作为开展采购工作,做到讲政治厉行政策采购,讲业务实施专业采购,讲规范确保廉洁采购,讲创新力求满意采购[5],有效控制采购成本,保证采购供货的质量和性价比、产品专属性、及时率,提高采购效率,瞄准最终用户的包括采购成本在内的使用总成本的降低,而不是单一降低采购成本,实现大宗物资精准化的招标采购,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总之,要通过关注招标采购的技术性入手,不断提升采购管理者的技术专业素养;建立科学合理的供应商管理机制,合理评价选择重要供应商并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强与最终用户、供应商的沟通,使招标采购结果最大化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达到进一步降低最终用户运营成本的目的;同时要保障供货商有合理的利润空间,实现矿企与供货商共赢是采购管理的发展趋势,也可以更好地推动矿业企业的科学可持续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宗喜,周平,李鹏远,等.2017年全球矿业形势分析与未来展望[J].中国矿业,2018(2):1-5.

[2]孔晓明.浅析国有企业集中采购管理[J].科技经济导刊,2018(31):243.

[3]徐维莉.采购过程中的供应商管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6(4):32-34.

[4]周琦.浅析大数据时代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与难点[J].矿冶,2018,27(3):109-110.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3

关键词:税收筹划;矿业企业;财务管理;策略

我国的财政收入需要经过长时期、持续性的积累,才能确保我国的建设工作更好地开展下去,而税收正是实现财政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于我国的平稳发展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于矿业企业而言,当下面临着较为严峻的竞争压力,若想实现更好的发展获得可观的利润收益,就需要在日常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科学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以便有效降低企业现阶段的运营成本,使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助力企业实现更大的发展。现阶段,税收筹划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关注的焦点,无论是从理论层级进行探究还是从实务方面进行分析管理人员都可以从中获得很多有益于企业发展的知识和经验,广大矿业企业有必要提升自身的税收筹划水平,在对管理现状进行深入分析的前提下寻求更加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税收筹划概述

(一)概念

税收筹划在其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有一些特定的要求与规范。工作人员在开展这一活动的过程中,首先要确保筹划的范围不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相冲突,可以结合已有的税收优惠政策,在现有经济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合理分配企业的经济行为。如果企业的筹划水平有限,也可以委托中介机构开展相应的管理事宜,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工作人员筹划的过程包括对经济行为或经济业务的涉税事项的有效设计过程。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的效果是较为显著的,也可将这一举措看作提升企业竞争力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二)目标

矿业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的过程中,应先对自身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目标,其内部税收筹划工作的实施应体现层次化与细节化,以确保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首先,正确履行纳税义务。相关内容也可作为纳税筹划的基础目标,为此,纳税人应结合诚信纳税的原则,及时开展申报纳税,尽可能地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纳税成本或是对企业的行业声誉带来损失。其次,节约纳税成本。与企业相关的各项成本费用与纳税人开展的缴税、退税等项目有着很大的关系,再加上人员心理压力的增大,都必然产生纳税成本。为了有效控制这一方面的成本,管理人员应提升纳税成本意识、强化经营管理。再者,实现资金时间价值最大化。企业纳税筹划的合理延迟意味着增值额的增长,其金额越大、时间越长,可以对企业的经营效益产生有利影响。最后,获得税后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应体现科学性,特别是在判定标准方面不能单一地以当前税负的高低为依据,还应将与之相关的其他税种税负效应考虑在内,以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税收筹划的各项目标紧密相连,无法区分开来单独存在,并且针对几种不同的具体目标,其侧重点与执行过程也应有所区别,以便实现税收负担最小化。

(三)主要方法

税收筹划的主要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税收政策方面的优势开展相关的筹划工作;二是通过分散税基开展相关筹划;三是借助税法方面的弹性开展筹划工作;四是利用税法空白实施相关筹划;五是通过转让定价进行税收筹划;六是采取延期纳税策略,开展税收筹划;七是充分运用会计核算方法展开筹划工作。

二、矿业企业财务管理中税收筹划的应用原则

税收筹划工作有利于矿业企业经营管理效率的提升,使其朝着健康、稳定的发展方向不断前行,然而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应遵循一定的应用原则。首先,应确保使用的合法性。企业开展的税收筹划工作不能脱离现行税制单独开展,依法治税是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其次,确保服从性。矿业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往往会事先制定总体目标,工作人员开展此项工作的过程中应服从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在开展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降低税收、促进资本回收等目标展开,从而真正实现节约税收支出的目的。再者,保证筹划性。筹划工作本身就是一个预先规划、设计的过程,因此应体现在企业内部的实行安排、设计以及规划等方面,以确保筹划工作的顺畅实施。

三、矿业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足

矿业企业的发展与供给需求、市场环境有着很大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管理人员往往过于关注业务活动与实际效益,对于税收筹划工作的认识较为有限。企业管理层大多将这一项工作交由财务部门人员负责,与之相关的责任部门与管理人员未能参与到管理决策之中,也缺乏相应的纳税责任意识。企业现有的业务活动产生税额之后,责任的划分工作并未得到落实,也无法均衡地体现在每一个管理层面,加之企业内部员工所能掌握的相关知识较为有限,无法从自身实际工作入手运用税收优惠政策开展税收筹划,致使税收支出成本进一步加大,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二)理解不深入

矿业企业财务人员作为税收筹划工作的践行者,其理解程度与判断能力较为关键。部分员工对于税收筹划理解得不透彻,将其看作是破坏国家利益、违反税法要求的具体表现,认为这是逃税漏税的一种,应加以抵制;有的员工认为企业内部虽然也开展了相应的筹划工作,但是实际效果与预期目标相差甚远,其真实作用很难真正发挥出来。我国的税收制度一直处于改革、调整的过程中,一旦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企业的税收筹划工作很难第一时间做出调整,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部分矿业企业在开展专项工作的过程中,过于关注单位税种的规划,因此也很难实现科学的筹划效果。

(三)欠缺优秀人才

财务部门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财务人员只有真正做到分工明确、专业能力过硬,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在矿业企业内部,现阶段,真正了解税收筹划工作、具备专业筹划水准的工作人员较为有限,无法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科学、严谨地开展税收筹划工作,这也对企业实施的税收筹划效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由此可见,矿业企业财务人员税收筹划能力不足、财务管理与相关知识薄弱,会给企业该项工作的开展带来较大的风险,不利于矿业企业的健康发展。

四、矿业企业税收筹划的改进措施

(一)提升关注度

矿业企业应先从管理层入手,不断增强企业领导对于税收筹划工作的关注度,树立榜样作用并推动该项工作的全面开展。企业在开展税收筹划工作的过程中,应秉持科学性、全面性的原则,既不影响企业最大净利润又能维持相应的税负,以实现预期的筹划效果。矿业企业各部门领导应积极进行把关,不仅要加深对税收筹划的认识,还应及时与相关人员进行沟通交流以了解涉税业务情况。针对国家新出台的税收优惠应进行认真分析,找出可以应用于企业自身的相关内容,制定科学的税收筹划方案,在确保企业经济利益稳步提升的基础上,维护好国家应有的利益。

(二)构建税收筹划工作机制

矿业企业税收筹划工作机制的建立涵盖了诸多方面,如筹划工作流程、筹划决策以及反馈机制等,内部机制的完整程度可确保税收筹划方案的合理性与时效性不受损害。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首先,应确立目标导向,真正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其次,与税收筹划工作联系较为紧密的人员均应从自身做起,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明确涉税环节各部门的岗位职能,在合法的范围内实现税后利润的最大化。最后,建立风险评估机制,确保筹划工作的安全性。矿业企业应重视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确保税收筹划与风险评估能够进行有效融合,一旦发现问题便于及时进行调整,将税收筹划方案真正落实下去。

(三)夯实人才培养工作

归根结底,矿业企业要想实现税收筹划效果的显著提升,还是需要从人才的培养与应用方面入手进行调整与优化,以确保企业税收筹划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税收筹划与企业的未来收益有着紧密的联系,管理人员应尽可能地为相关人员提供良好的培养、学习条件,使他们在完成现有工作任务的基础上,熟练掌握与税收筹划相关的专业技能,多了解与本行业有关的税收政策与法律法规。企业在开展人才培养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分别从内外部两个方面进行规划,对内应不断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加强与各部门的协同合作,并通过定期开展培训活动提升学习效果;对外,可邀请权威人士以及行业专家提供专业指导,全面提升矿业企业税收筹划人员的综合素质。

(四)建立税收风险预警机制

我国政府与各地市税务机关都在积极推行信息化、网络化的税收风险管理系统,随着该项工作的逐步深入,无论是税务机关税务稽查的效率还是管理工作都会得到全面提升。矿业企业可建立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税收风险管理指标体系,以便有效规避税收风险全面提升内部管理质量。值得注意的是,矿业企业工作人员在开展专项工作的过程中,内部指标体系建设工作应与政府标准相一致,并定期分析关注指标的变化,及时发现税收风险点并及时开展后续工作。

五、结语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4

审视诸多矿业企业的客观现状,迫于市场经济体制大环境下传统人事管理体制依旧得以惯性沿用的实情,我国国有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多数须在改革进程的推进中实现机制模式的转换。延滞性的体制改革使得现阶段的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仍困于不断修正补充计划经济条件下管理模式的“泥潭”,进而对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在改革进程中如何对其它资源予以有效整合利用形成了制约。以当前煤炭行业为例,在煤炭系统经济萧条的阶段大部分国有煤炭企业处在产能下降、人员裁撤、效益下滑的困境。企业发被动的应对行业形势的变化,难以依托自身人力资本的优势制定前瞻性的战略规划。国有矿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整体存在人才吸引力不足、人员流失大、人力资本竞争力差、制度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亟需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解析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对策。

2国有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解析

2.1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思路问题

首先,矿山企业作为技术类行业,在人员的招录上侧重对各技术人员的引进与培养,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对企业整体人力资本运作成效缺乏理性认知。在人力资源管理层面的思路模糊,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处于低效运作的困境,以企业发展为导向对各领域人才进行有效整合难以践行。国有矿业企业现存的人事专员多数缺少专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在自身的人力管理层面只是程序化的推进,缺乏对专业人力资源管控团队的建设。由此,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制定及成效遇见上缺少软性力量,进而无法在硬性基础架构上实现企业整体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需求。其次,现有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容过于行政化,缺乏创新性和前瞻性。当前众多国有矿业企业的人事管理的精力主要放在常规性的行政事务上,管理机制和管理内容过于呆板和僵化导致基础性工作停滞、突破性工作缺失。系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体系缺失,致使人力资源管理的战略模式改进处于任务性、后进性困局。将人力资源简单的归属于人事管理的范畴,以业绩为导向的企业内部人力管控成为工作的核心任务,对企业人力资源在企业整体发展中的功用予以人为的简化。人力资源管理思路的模糊不明,对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发展人才引进形成了反向拉力,进而在内部人才培育及外部市场拓展领域造成发展困局。

2.2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问题

首先,基于人力资源管理主客体的界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业者的业务素养及专业技能的高低成为影响管理成效重要因素。国内多数矿业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上仍选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老一套内容,工作分析、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等科学化、规范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处于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高效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构建与创新更是无从谈起。现在许多国企都基于传统人事管理的观念的引导与影响,在人事管理者选用上无科学合理的标准,将人事管理误解为无专业限定的“鸡肋”岗位。此种用人思路导致人事部门的自身构建出现严重问题,缺乏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的人扮演者为企业发展“招兵买马”的核心角色。其次,缺乏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对人的管理过分强调通过“控制”和“服从”来实现人与事相适应。忽视人的才能发挥,忽视建立和健全企业的激励机制,尚未建立起真正能够实现“能者上、庸者下”的用人竞争机制,员工效益最大化没有达到满意化。

2.3矿业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问题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5

1.1业务流程的管理效率较低

业务流程管理在矿山企业的管理活动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对其管理流程进行优化,进一步帮助企业有效降低成本,对企业管理效率的提高有较为重大的意义。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矿山企业的业务流程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就管理层次与管理流程两个方面而言,a)就管理层次来说,大多数矿山企业只是停留在职能这一层次,大多数都是以职能为依据,对企业组织结构进行设计,使得企业的结构部门层次较多,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差,业务的分工较为死板,整个企业的管理效率也较为低下;b)在企业的管理流程方面,整个管理流程的效率及增值管理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对相关的工作流程缺乏相关的指导,工作效率得不到有效的提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成本控制。

1.2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平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联网技术也逐步在各个企业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并在企业的工作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对矿山企业来说,其也应该跟随时展的步伐,要根据自身的特点,对企业先进的技术进行科学合理地运用。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并没有对管理平台的发展引起足够重视,不少企业都没有完善的成本管理系统,很多企业都仅限于一般财务软件的运用,并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独立的成本管理系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成本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

2降低矿山企业作业成本策略分析

2.1准确控制资源

资源是矿山企业运作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也是矿山企业得以运转的基础保障。对于矿山企业而言,高质量的资源无疑会为其创造巨大的收益,高质量的资源主要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a)合理的勘测程度;b)一定量的规模;c)高品质的矿石含量;d)具备较好的采矿条件。对于这些资源,矿山企业首先应选择合理的勘测方法,要通过科学分析,选出一种效率较高、成本较低、回收率较高的采矿方法。另外,合理的勘测程度还可以减少矿山对探矿工程的补充,进而有效减少探矿的支出,最终达到降低综合成本的目的。而对于勘测程度相对较高的资源,矿山企业可以在基建生产期间,对开拓采准工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这不但可以有效节约投资成本,还可以降低企业的经营费用;此外,高品位矿石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企业降低单位矿产品的成本,采矿成本越好,相比之下其成本就显得越低、效率也越高。

2.2有效控制探采工程

进一步地探矿是每个矿山企业在生产期间都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对已知的矿脉、矿体等进行摸底、探究。详细而准确地了解相关矿体的情况,不仅可以有效增加地质储量,还可以为矿块的设计提供较为详细的资料,有助于采矿工程更加科学合理地进行。在生产期间,要对已知矿体的周边矿产进行探矿工作,充分了解矿体周边是否还存在未知盲矿体或平行脉等。探矿及采矿工程布置的科学合理程度,都将直接影响到矿山企业的效益,如采矿成本、企业资金流向等,所以在对探矿工程进行布置时,要按照“全、准、少”这一原则进行。“全”指的是在探矿工作完成之后,可以全面了解矿脉赋存情况和矿体的周边情况;“准”指的是工程布置的准确性,在工程做完之后,要对新探对象有准确的了解,并作出一定的结论,进而为以后的探、采工程提供更好的依据;“少”就是在达到预期目的的基础上,尽量减少工程的布置。地下工程的单价都较高,一旦存在疏忽,则会造成较大的浪费,为企业增加更多的无形成本。因此在对工程进行设计与布置时,就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约束机制,要根据工程量的大小对审批权限进行规定,当工程量较小时,就由生产管理部门和技术管理对工程进行设计、审查,并由主管部门对工程进行审批;而当工程量较大时,则应该由技术部门对其进行设计,主管领导负责审查,最后再交由主要的领导进行审批。在对工程进行设计、审查或审批之前,相关部门应召集技术人员进行讨论,对工程的实施及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研究分析,最终确定出合理的方案。此外,还应对相关责任进行明确,要进行层层把关,有效避免浪费,节约作业成本,为企业实现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2.3节能降耗技术与设备的选用

在选矿过程中,节能降耗技术及设备的运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a)矿山企业可以采用多碎少磨工艺,在选矿作业过程中,遵循“以碎代磨”的原则,逐步发展细碎及多碎少磨工艺,不断优化、缩短选矿的工艺流程,再根据矿石性质的不同,对选矿流程进行科学设定,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碎矿设备的作业率,进而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b)采用循环技术,节约选矿用水,选矿厂是用水大户,在选矿作业中所耗用的水量较大,在水资源方面的投入也在作业成本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对选矿水进行回收再利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达到节能目的;c)选矿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人工操作很难让生产维持在最优状态,而未来矿业的发展趋势就是专家系统与最优适时控制的结合,进而根据矿石的性质变化类调节相关的生产参数,使选矿生产保持在最优状态,这可以将耗能降低10%左右;另外,矿石的回收,为了在选矿过程中使各分组得到最大的利用,可以采用选矿方法最大限度地将矿石中有用矿物加工成独立产品进行综合回收,这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矿山的作业成本。

2.4采用合理的作业成本管理方法

a)确认作业中心。在具体工作中,矿上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以煤矿生产作业环节为基础,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划分为不同等级的作业中心,一般为四级,一级为作业中心管理;二级是将作业中心进行划分,划分成生产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物料管理中心及后勤中心等部门;三级和四级则是作业中心的进一步细化。作业与作业中心的确认,可以使矿山企业的成本管理更加明确具体,有利于提高企业成本管理的效率;b)确认资源与动因资源。在对作业及作业中心进行确认之后,企业可以对资源进行进一步地划分,为企业的资源管理奠定良好基础。矿山企业的资源主要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辅助材料、原材料、燃料、人力资源、各种资金及固定资产等。在具体的资源划分过程中,可以将原材料、水电、职工工资及福利等直接费用可以直接归结为成本;而房屋、工具及设备等间接费用则可以归结为间接成本,这些成本就可以通过资源的动因进行处理,将其归结到作业中;c)企业还应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要全面实现作业成本方法的实施,矿山企业应建立完善的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在具体工作中,将不同级层作业所耗用的资源,按照资源动因标准分配到作业中,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的合理性。另外,对于产品成本中的直接成本直接归结到产品中,而对于生产过程中的间接成本,则可以将其逐步深入进作业与作业中心里面,最后再通过作业动因将其归结到最终的产品当中。

3结语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6

1)加强风险的量化分析。对存货风险程度的判别除了进行定性分析外,还必须通过计算有关存货风险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加强风险管理的科学有效性。

2)内部控制是关键。针对已评估的重大风险,应当采取一系列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方法、措施和程序,以确保存货相关风险可控。

3)弹性化调整。企业存货风险指标标准值和风险区间的制订基础是企业的历史资料和企业内外部的经济环境。企业的内外部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因而企业每年应根据上一年的资料和当前的经济形势。修订企业存货风险指标标准值和风险区间。

二、存货风险的评估

存货风险评估包括存货风险辨识、存货风险分析和存货风险评价三部分内容。风险辨识是查找企业各业务单元、各项重要经营活动及其重要业务流程中有无风险,有哪些风险。常见的存货风险包括不良存货资产风险、存货价格风险、存货规模风险等。在确定企业可能存在的具体存货风险后,须对这些风险的产生动因及严重程度展开分析及评价,进而才能分别轻重对症下药,控制风险。所谓存货风险动因分析,系针对存货风险主要源头辨识导致存货风险发生的驱动因素,企业可以从外因、内因两个方面找寻导致存货风险水平较高的各种因素。以某煤机制造企业为例,随着近几年煤炭市场的持续快速发展,煤机的需求量也日益增长,煤机产能得到了高速提升,然而随着2012年以来煤炭价格的持续下跌,导致煤机的在产品与库存商品规模迅速增长,反映了在产品和库存商品存在结构性生产过剩的风险,给企业生产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过早消耗了生产原材料,提前支付了企业生产成本费用;

②库存积压,导致企业流动资产被占用,影响企业现金流;

③不断增加的库存规模要求库房面积扩大,使企业运营成本增加;

④在产品的过剩,造成管理成本增大,生产现场混乱,不安全因素增多。在对存货风险进行初步辨识后,对该煤机企业展开进一步风险动因分析,即对存货生产相关的价值创造活动中各因素进行具体分析,以确定存货风险产生根源。经深入研究发现,因该煤机企业采取“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生产模式,即重点关注研发和市场,将生产环节绝大多数外包,依赖供应商提供外购件和外协件,企业以组装生产为主。这导致企业对供应商的供货进度和零件质量的敏感度很高,受此影响,企业的存货风险集中体现在采购价格的波动、库存量和库存结构不合理、库存积压等方面。此外,库存积压作为存货风险的集中体现,又与生产计划、库存监控等环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从存货积压问题出发,绘制了存货积压风险事件树。可见,经生产、销售、采购等整条价值链条上的内外部风险因素传导,叠加后最终导致了企业的存货风险。

三、存货风险管理策略的制定

企业保持一定数量的存货对于其进行正常生产来说至关重要,但如何确定合理的库存量是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存货过多会导致产品积压,占用企业资金,风险较高;存货过少又可能导致原料供应不及时,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严重时可能造成对客户的违约,影响企业的信誉,这就需通过科学的量化手段制定存货风险的标准体系———企业的风险偏好及风险承受的确定。该企业管理人员的风险偏好(管理风格)属于稳健型,即在保证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进行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愿意承受一定数量的存货风险。基于管理层的风险偏好类型,考虑到存货风险给企业带来最大影响是对运营资金的占用,该煤机企业在量化存货风险的承受度时着重考虑企业的现金流对存货积压的负荷能力。为此,企业引入了CCC(现金流量周期)的概念。CCC是衡量企业整体资金周转的关键指标,它反映了企业的运营周期,即企业以消耗现金为生产经营活动而购买库存,到通过最终产品的销售而获取现金,即完成整个供应链条所需的时间跨度,这个指标可以用天数来衡量,它等于平均存货周期(DSI)加上应收账款的平均回收期(DSO),减去应付账款的平均支付期(DPO),以此作为确定存货规模的风险可承受度指标。在确定了存货风险的总体承受度后,企业对存货的日常管理规模也进行了定量控制,通过设计合理库存计量模型与标准,确保既能满足生产需求,又不过多占用企业资金。该模型的建立可借鉴财务管理中关于经济订货批量的公式的介绍,即根据现有库存量、采购价格、生产需求量及波动性、采购周期及波动性、采购满足生产的服务水平等变量,计算每种物料的再订购点和经济订货批量,作为采购决策的依据,减少库存积压的风险。

四、存货风险管理机制的设计

在明确存货风险的可承受度后,企业可据此确立相应的预警指标,对接近、达到、超过存货可承受度指标的情景分别发出黄色、橙色、红色预警提示信息。针对超越合理存货规模的重大风险企业管理层要及时展开风险的应对与解决,加强存货的风险管理。企业一般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存货的内控管理,即通过完善相关管理政策、授权管理体系、制度文件和岗位说明等明确相关部门、岗位人员在存货的事前、事中、事后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实现存货管理相关流程的再造与优化;二是通过计提风险准备金,来补偿存货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并保证企业营业的连续性。

1、加强企业的预算控制

企业管理目标可以通过预算的形式来完成任务的分解与具体安排。企业预算管理就是迫使管理层向前看,根据其期望的活动层级或者资源水平来判断他们的资源要求,并制定详细的计划来实现每个部门、每项业务的协调与沟通。正如前文所做的分析,存货风险作为风险的表象,其深层次原因往往涉及销售、生产计划的不准确不合理、相关计划信息的沟通不畅而最终导致存货积压,因而企业应当建立一个正式的预算系统完成企业价值链上各环节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以整合不同部门的活动,并确保计划涉及的每个人向着企业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

2、加强内部控制手段

因部分企业对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尚不够重视,采购、生产、销售等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不明确,忽略岗位相互分离、制约和监督,存货风险不断加大。因而加强材料采购、存货验收入库、存货保管出库等环节的内部控制是防范存货风险的重要手段。存货环节涉及的主要控制点包括:计划控制、合同订立、材料验收、付款、审核、存货保管、生产物料领用与销售出库、存货处置及存货盘点等。企业应当就各控制点建立明确的岗位及工作流程制度,加强审核与监督工作,使存货风险防范工作落到实处。

3、建立现代化的存货管理体制

企业应当建立“即时生产”(JustInTime,简称JIT)的现代化存货管理模式。JIT技术是存货管理的第一次革命,是1953年由日本丰田公司副总裁大野耐一创造的一种高质量、低库存的生产方式,基本思想是“只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的产品”,即追求一种零库存,或库存量达到最小的生产系统。实践中,各企业应当充分利用ERP等信息系统使人、财、物、产、供、销进行科学高效的集中管理,合理规划并简化生产和销售流程,使原材料进厂到产成品出厂、销售的每个环节都能紧密衔接,相互协调,准确无误地进行运转,从而实现降低库存、提高生产率、提升企业综合经济效益的目的。

4、建立存货风险准备金的提取制度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7

(一)人力资源配置不科学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缺乏长远规划,造成人力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很难与企业发展相匹配。企业在实际用人过程中存在人力资源浪费与不足共存的矛盾现象。我国煤矿企业职工人数过剩,市场上人才竞争激烈,很难争到需求的人才,市场供小于求。此外,在企业内部很多岗位变动性小,存在论资排辈现象,造成员工没有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很难高效利用现有人力资源。

(二)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

煤炭企业人才流失严重。企业管理直接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和忠诚度,煤矿企业工作环境以及存在很多不足的管理现状导致职工调离或辞职现象十分严重,极大影响了煤矿职工队伍的稳定性。此外,煤矿企业缺乏对企业员工的培训或者培训力度不够。煤矿企业一直以来都是将生产管理和生产效益放在第一位,忽视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不健全的人才培养机制最终影响煤矿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工作效率。

二、新时期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举措

(一)创新人力资源管理长远规划

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企业岗位实际需求,采用调配方式进行人员配置。调配的具体做法是先针对本单位内部岗位进行调配,当内部岗位调配不开时再选择全矿范围进行调配。采用层级管理与扁平化管理相结合,对企业人员与部门的管理采用科学统筹的方式,最终确定适合煤矿企业发展的管理机制。以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形式将目标分解到每个人,通过制定目标进行绩效考核。抓好定岗定责,结合煤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制定出符合煤矿企业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长远规划。

(二)创新激励机制

随着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不断发展变化,激励机制包含了薪酬、职位、权力等多项措施,既要有工资、保险、福利、补贴、奖金、股权分红等常用薪酬措施,也要包括职位晋升、权力分配等激励机制。不同的激励措施可以满足不同需求的人,可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追求。创新激励机制有助于促进员工工作积极性。

(三)创新人力资源配置

当前煤矿企业大部分经过了体制改革,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也应随之创新。一套有效、适合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煤矿企业运行机制健康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创新的人力资源管理应以效率、产量、规模为前提,要将合理、高效、精简作为原则,将企业编制与员工需求协调好,采取效率定编制的形式,实现一职多能、竞争上岗的配置机制。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依据煤矿企业自身特点,针对职工不同特质进行合理配置,将人力资源配置达到最佳。完善企业人才流动机制,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各自专长。

(四)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首先要选好人才,做好煤矿企业招聘工作,在招聘员工时要将职业发展规划、发展潜力以及价值观作为考量应聘者的重要指标。其次要用好人才,煤矿企业采取人尽其用,适才适岗,竞争上岗的用人原则。然后要培养好人才,对企业员工进行定期培训,提升员工自身素质。最后要留住人才,通过激励措施,情感维系等方式将职务、薪酬与职工期望值相匹配。

三、结语

矿业企业管理范文8

关键词: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原因;对策

严格意义上分析,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是遵循国家监管的基本要求实施安全生产运作,然而由于时代在不断发展与进步,且市场准入背景下,矿产企业之间的竞争演变的越来越激烈,为进一步推动矿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进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具有划时代的现实意义。

1矿产企业行政管理的含义

所谓的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是顺应市场发展的一种要求与前提,在新时期矿产企业只有认清眼前的发展形势,不断完善服从机制,实现各个环节的有序性,才能在标准与要求中完成生产经营目标。此外,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所涉及到的目标非常广泛,比如像明确工作内容与计划,完成预测工作,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构建完善的责权关系,协调作用,实现行政管理的有效性等。与此同时,行政管理还涉及到了企业员工之间的合理分配,以不断提高行政管理人员效率为主要目的,构建完善的监督与管理机制,提高效率与水平。

2现阶段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的原因

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水平关系到总体发展,在现阶段,矿产企业行政管理受到外部因素与内在环境的影响,其效率地低下,不符合时代所赋予的要求,其中根据整理,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低下的原因包括以下几点:

2.1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

从当前发展趋势分析,我国大多数矿产企业缺乏完善的行政管理机制,或者所制定的行政管理制度不健全,不符合实际的发展情况,部分矿产企业内部矛盾激烈,发生事情易出现相互推诿现象,未按照规章制度办事,且企业各级人员缺乏正确的责任意识以及主观能动性,导致制度与机制趋于形式化,难以对行政管理工作存在的矛盾问题加以协调。

2.2行政监管机构臃肿

矿产企业行政监管机构呈现出臃肿现象主要表现为生产权属部门只对基本生产进行负责,并没有对安全加以重视,并且安全部门只对安全负责,对生产指标不承担重责,导致出现问题相互推诿现象的发生,或者管理局面存在脱节现象。有诸多地区虽然设置了培训机构,但是却没有将培训事宜提到日程之上,甚至出现重复培训的现象,还有便是监督管理工作比较草率,多以罚款为主。

2.3内部工作执行率较低

众所周知,矿产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中所涉及到的部门比较多,导致行政管理工作执行过程中会受到影响,甚至还会导致内部工作信息资源出现失真现象,这种发展背景下,如果发生纠纷、内讧等则需要向上级部门汇报,但是其中却存在滞后性。从另外一个角度分析,矿产企业之所以行政管理效率低,主要是掺杂了企业利益与个人利益,所以在提出解决方案的时候,如果少数人持有反对意见,那么则也对事情的处理造成影响与制约。

2.4工作人员素养过低

工作人员的素养关系到了行政管理效率的好坏,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大多数矿产企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素养比较低,不仅不具备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并且工艺技术条件也有限,单纯的从劳动力角度分析,可以了解基层矿产企业多以农民工为主,其人员流动性比较大。或者从技术角度分析,矿产企业欠缺行政监管人员,并且具备良好的激励政策,易造成人才流失,无法真正推动行政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3新时期提高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效率的对策

诚如上文所言,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下,我国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效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问题不断,严重制约了矿产企业的有效发展,现阶段,需要加强分析,对症下药,提出有效的对策与建议。

3.1对各阶层人员职责加以明确

众所周知,矿产企业经营发展中最为主要的便是矿产开采与安全生产,为进一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则需要从本质上保障矿产企业安全生产。如果发生突发事故,那么行政管理工作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所以在这种发展趋势下矿产企业需要根据自己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安全监督资源加以整合,并对各级部门职能加以优化,设置安全管理部门,在安全基础上开展生产,这样才能做到岗位明确,才能避免发生内讧现象的发生。

3.2制定完善的矿产企业管理机制

在新时期需要制定完善的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机制,且所制定的行政管理机制的内容主要包括矿产企业自身岗位责任机制,加强行政管理法律约束效力,并且还要积极加强应用计算机技术,规范各项操作,真正实现行政管理的现代化办公,这样才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与质量。

3.3提升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

只有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基本素养,才能真正提升矿产企业行政管理效率与质量,笔者认为矿产企业需要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加强人才引进工作,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养,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人才引进方面需要积极打破传统地区人才保护模式,并且制定完善的人才吸引机制,这样一来才能真正保证人才物质、精神需求、劳动等形成正比,才能真正实施分层次以及分阶段的强化培训。

3.4加强对现代化企业管理方法的引进

时代的不断发展带动了矿产企业的创新变革,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已经成为了现阶段矿产企业发展的基础与保障,其中可以加强目标成本管理,积极维护客户渠道,做好成本核算管理,强化供应链管理等等,当然,在新时期要积极转变传统矿产企业权责集中的不良现象,避免再次出现传统的官僚思想,还要根据当前的发展情况制定柔性管理,体现出以人为本理念,或者利用激励、奖励等不断调动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员工的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

4结语

综上所述,矿产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矿产企业行政监督管理机制不容乐观,且大多数地方行政管理手段在执行中受到影响,为进一步缓解这一缺陷与不足,需要从现实出发,积极理清当前所采取的各项规章制度,实现安全监督管理联动局面。当然还需要积极加大人才引入机制,不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增强人员素养,引入有效的现代化管理方式,如此才能真正推动我国矿产企业得到创新可持续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肖振宦.提高国有煤矿企业行政管理效率[J].管理观察,2014,(2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