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业工程管理范例

矿业工程管理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1

【关键词】矿业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实践教学

作为矿业院校工业工程专业必修课之一,工程项目管理与评价课程虽有一些实践案例,但是案例的矿业工程特色不鲜明,课程设计对于所属领域最新动态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本文从课程建设方面通过提出了新型的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大纲与课件等方式进行课程体系的适应性研究,探索本课程问题导向、案例教学等教学形式在矿业工程领域的探索,开展探究式、体验式、案例式等新型教学形式。随着我国矿业工业深入发展和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工程建设管理与评价方面需要大量优秀的、对矿业行业较为了解的综合性人才。而目前的工程项目管理与评价课程设计多聚焦到建筑工程方面,不能适应矿业类院校的学科特色和国家对于矿业工程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造成矿业工程项目管理岗位存在着一定的人才缺口[1]。基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项目(J180120,J180115),本文致力于培养工业工程专业学生对于矿业类工程项目管理知识的掌握能力,促进学生运用工程、管理、经济等综合知识解决企业复杂生产问题。

1.适合于矿业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建设

项目管理冲突博弈教学形式的开展。在教学过程中,组建项目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等多要素沙盘推演博弈小组,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工程项目管理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的各项要素。开展项目管理教学的辩论形式,让学生就某个工程项目管理的观点发表见解,并进行点评与小组讨论。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及课堂评比。项目可行性报告是集成项目管理与评价总体框架和知识脉络的综合报告。在评比过程中,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国外有关项目管理与评价的最新教材,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能力。通过矿业工程建设与一般建筑工程的项目建设可行性对比分析,进一步强化学生对于工程项目管理的系统化思维能力。

2.适合于矿业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建设

采用现代化新技术进行矿业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2]。例如,在建筑学的工程项目管理中,BIM仿真模型的运用能够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实践教学可视化水平,有利于学生切实体验建筑工程管理的具体实操现场。根据本校矿业工程特色,采用当前虚拟现实(VR)实验室的科研仪器,掌握在矿井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项目管理实际,便于运用具体案例对矿业相关的工程项目管理进行教学,提高矿业工程相关学生在未来求职或工作过程中对于项目管理的知识储备。与学校、学院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合作,探索建立煤炭生产企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案例数据库。煤炭生产企业矿井工程建设项目案例数据库的建设有利于课程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课本知识对工程管理实际案例进行项目时间、项目成本、项目人力方面的优化建模与分析,促进矿业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和信息化,增强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案例的能力。以全国高等院校项目管理大赛为契机,增强自我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课外学习拓展知识的能力。全国高等院校项目管理大赛为高校开展项目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交流提供了大学生竞赛平台,可有效激发青年学生学习项目管理的动力和兴趣爱好。大赛设立的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的学习环境,团队赛培养学生在项目管理学习中的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能力。大赛为每位参与者提供IPMP-D级证书,前提是笔试成绩大于或等于110分,分为免费获得和付费获得两种形式。鼓励学生参加竞赛,有利于将学习知识学以致用,掌握项目管理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技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3]。本研究从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建设进行研究,使得课程体系与学科发展相适应,实践教学与工程背景相适应,建立了课程学习与未来从事工程管理执业能力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的信息化水平,注重学生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薛黎明,石森森,龚爽.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使命与“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课程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4(24):23-24.

[2]谢生荣,吴仁伦,张守宝,赵志强.采矿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现状及改进措施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13):238-239.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2

关键词:煤矿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

煤矿企业在我国传统企业发展模式下发挥重要作用,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转型,煤炭企业面临的经营与管理环境更加复杂、多元。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需要,煤矿企业需要在制度建设、经营管理及决策机制等方面进行优化与提升。基建工程是煤矿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或实现项目调整而进行的生产建设活动,主要包括合同制定、材料采购、设备管理及基建工程款项的拨付等。财务管理是煤矿企业在基建工程中的重要工作,主要涉及预决算制定、概算编制、可行性研究、竣工决算等环节。财务管理活动的规范性和有效性不仅能够保证基建工程质量,还能够提升项目的整体效益。内部控制是煤矿企业基建工程中进行财务管理的有效手段。内部控制就是由管理层及其他利益相关者实施,通过制度规范、绩效评估及概预算控制等多元化手段,以保证控制目标的实现。在煤矿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过程中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既可以规范和提升企业的内部管理工作,又能实现企业发展的持续性。

一、内部控制在煤矿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中的意义

基建工程财务管理是一个综合、系统的工作,包括项目运营管理、资金管理及成本效益管理等。财务管理工作贯穿于基建工程建设的整个过程,从项目可行性分析、概预算制定、招投标到施工、竣工决算、审计等,都是基建工程建设项目的一般性财务管理工作。煤矿企业属于资源型企业,主要为经济发展提供煤炭等能源支持。一般来说,煤矿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大,资金占用程度高且需要稳定的现金流,所以,从制度建设、运营管理及决策实施等方面做好煤炭企业的经营管控具有重要价值。煤炭企业的基建工程项目资金耗用量大,建设周期较长,具有行业特殊性。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煤炭企业的发展面临调整。就基建工程建设项目来说,进一步降低项目建设成本、提升工程建设效益及防控内部运营风险成为要求。基建工程财务管理不仅涉及资金活动、投资行为,还包括预算制定、项目施工及工程审计等,是煤矿企业实施运营与管理的重要环节。将内控手段引入煤矿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实现对工程建设项目成本、质量及资金安全的有效管控,保障企业的投资效益,也能够为煤矿企业的持续良好运营提供基础性条件。

二、煤矿企业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措施分析

(一)加强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加强煤矿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是发挥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内部控制效用的重要举措。强化内控环境建设,应从人员和组织两个层面进行考虑。具体来说,一是,煤矿企业内部管,人员尤其是基建工程建设项目负责人要主动树立内控观念,并积极的利用内控手段解决和处理企业运营与管理中出现的常态化问题,另外,内控实施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系统体现,应充分发挥员工的效能,注重提升其内控意识,并倡导其积极的利用内控手段开展工作,以防止生产经营的随意性、无效性和低效率;二是,在煤矿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内控环境,不仅依赖于管理人员的带头作用,还与企业内部的治理结构密切相关,为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提升内控管理效用,煤矿企业应注重对岗位职责的明确,如建立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制度、权责一致原则等,以强化和落实煤矿企业基建工程项目中相关管理者的责任。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当前,我国煤炭企业主要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进行基建工程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缺乏行业性内控制度规范及针对基建工程建设项目的可操作性标准。因此,为实现对煤炭企业内部基建工程项目的有效管控,必须要建立健全内控制度。进一步来说,内控制度主要由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决策机制两大部分组成。为实现内部管理制度优化,一方面,煤矿企业要按照会计准则和内控规范的要求开展工作,并对各部门的经济行为进行引导和审查,以确保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和会计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另一方面,要加强预算管理,建立基建工程建设项目预算管理体系,对预算制定、预算执行及预算反馈等各个环节进行监管,以确保内控目标的实现。为建立有效的内部决策机制,要加强对资金运用过程和其他项目实施工作的控制,用以为科学合理决策提供支撑,具体来说,要对井下采掘操作规范、应收账款管理、工程材料的招投标及产品定价与计量等进行重点把控,并结合其他项目的业务行为开展内控工作。

(三)提高风险评估意识

收益性与风险性并存是市场经济的一般性特征,煤矿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发展主体,应在提升经营效益的同时,注重对市场风险的把控,努力将内外部风险控制在合理区间。为此,一是煤矿企业应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针对煤矿基建工程的高危性特点,制定安全生产守则,从而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水平;二是煤矿企业要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对基建工程中的资金违规使用风险、人员不当操作风险等重点行为进行监控,并划分风险等级,将基建工程中存在的内部风险进行量化,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三是煤矿企业要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正确认识基建工程中的过程性风险,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如应收账款会计科目中计提坏账准备、固定资产按照加速折旧法计提折旧及在企业内部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等,这些方式降低了风险的影响程度和范围,实现了内部风险的有效管控。此外,风险不仅存在于煤矿企业基建工程的特定项目中,更广泛存在于日常经营与管理中,所以,煤矿企业要在进行充分市场分析的前提下,加强风险评估与防范,作出合理的内控选择。

(四)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

信息化、网络化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企业的沟通方式带来变革,企业的信息交流方式更加丰富、多元,沟通效率进一步提升的同时成本得到有效控制,从而为企业科学的经营决策提供支持。煤矿企业需要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企业内部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有效沟通。就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来说,应对基建工程中的资金状况、成本支出及预期收益等关键会计信息制定相应的管理模块,以方便管理者及时准确地获取决策所需信息。此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财务部门要与项目建设部门、物资管理部门等定期进行沟通与交流,以确保账目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工程竣工决算后,财务部门要对项目工程材料进行妥善保存,这些项目工程材料不仅包括原始凭证、分类账户数据及相关财务报表,还应包括工程预决算表、项目施工图、监管意见及项目审查报告等。只有从系统层面和管理层面做好信息化工作,才能真正发挥内控作用,提升煤矿企业基建工程中的财务管理效率。

(五)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内控制度的实施最终要依靠人来完成,因此,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是保证内控效用的基础性条件。煤矿企业在基建工程建设中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只有充分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才能降低项目建设风险,避免内控形式化存在的现象。员工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质。为提升员工的专业能力,要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加强对煤矿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培养,不断丰富其知识结构,如要求财务人员参加内控制度建设专场培训会,针对基建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风险与应对进行深入分析,以提升财务处理水平,增强内控实施效果。另外,要注重对财务人员资格的考察,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必要的财务知识,还要具有相应的内控手段和审计能力。为提升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要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对于专业能力突出,职业道德素质较高的员工要予以物质、荣誉等方面的奖励,而对于专业能力较差,职业素养较低的管理人员要及时清除出财务管理队伍。

参考文献:

[1]田勇.煤矿企业基本建设内部控制措施探究[J].企业研究,2012(04):32.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3

[关键词]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改革;情景教学;矿业工程;项目化教学

一、前言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门集管理、经济、技术、法规等众多学科知识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是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1],随着我国矿业的深入发展和对矿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政府和社会涌现出大量的矿业类工程项目,矿业学科急需高层次的工程技术人才,对其进行专业化、社会化和系统化的工程管理。课程设计对于所属领域最新动态存在一定的滞后性,需进一步整合和优化课程体系。通过对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项目化和工程化,依托矿业学科人才培养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教学模式,构建具有“矿业学科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体系。

二、课程教学模式设计和实施

1.“项目化教学”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项目化教学是工程项目管理课堂中教学改革方法之一,属于“行为导向”教学法,把课程内容放到一个实际项目中讲授,真正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实用性和目的性。在课程内容的讲授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步骤进行项目化教学:(1)构建学生项目团队:教师根据教学班级的人员状况以及教学任务安排,将教学班级分为多个项目团队,团队人数控制15人,并在项目团队内部进一步细化分出不同部门负责对应事务。(2)项目结合式教学:在教学进行过程当中根据当前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从本地区引入一个在建或者已竣工的工程项目,教师以工程项目为基础结合教学内容拟定项目任务,再将设置好的项目任务通过教学平台传达给学生,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工程项目管理知识以团队的形式完成项目任务。(3)项目化分工合作:在项目任务派发至项目团队后,在教师指导下团队中的项目工程总部根据各部门的职责对各部门下达任务目标、制定任务计划、规定完成时间。项目经理部负责统筹联络,协助工程总部指挥各部门。各部门高效准确完成分配的任务。团队之间由教师统一指挥。

2.“工程化”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构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同时具有较高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这种特性就要求该课程的教学模式需要兼顾到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两方面。但在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当中,教师采用的大多为“传递-接受式”的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需要将实际工程的具体要求和做法与课程教学的基本思路相结合,将工程实际与人才培养相结合,实现工程化教学模式的构建[2]。工程化教学模式将工程实际与教学结合,摒弃了传统教学模式采用的以“结果为导向”的教学设计,编制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引进典型的工程实际案例,要求学生置身于工程项目之中,通过实际工程模拟,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难题的能力。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不需提交书面式的结果答案,而是提交“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可视化、可评价”的学习成果。比如:根据“实际工程问题”,完成具有实际意义的“项目可行性报告”“项目规划书”等项目管理成果,用这种成果式文件替代传统的书面答案,使学生的成长能更加清晰和直观的表现出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积极性。

3.“情景教学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方法实践。“情景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围绕教学目标,从实践、视频、工程案例和相关资料中,收集相应素材构建出的贴合实际的模拟情景框架,并让学生通过角色模拟的方式进入到情景框架的事件之中,解决模拟难题的一种教学方法[3]。情景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体验式的教学方法,其核心是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自己充当“管理者”和“执行者”,实际面对工程难题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化解。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解决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在本次研究中,教师针对矿业学科学生的教学需求,结合矿业学科的实际工程案例及相关矿业资料和素材,组织架构了针对性模拟教学情景:“中国矿业大学井下排矸中试系统项目招标”。在此场景中,由学生和教师共同扮演甲方(招标组织),不同的学生项目团队扮演乙方(投标团队)。由不同项目团队之间开展项目竞标,要求完成包括:项目前期、项目招投标及管理规划、项目设计、施工准备、施工(模拟)、竣工验收的完整项目工作流程。在团队竞标结束后按照事先制定的评标规则,由招标组织对各项目团队进行评价。全程模拟现实生活中的项目招标过程,并最终提交纸质的项目投标文件。通过情景模拟让学生将所学运用到实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实践能力。

4.“工程化”教学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课程考核手段进行工程化改动。考核内容分为课堂研讨和项目招标两部分:一是课堂研讨。课堂研讨分占总分的30%,由学生和教师共同评分,教师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发言质量给出50%的研讨分,学生团队依据个人平时的团队贡献和任务完成情况给出剩余50%的研讨分。二是项目实践分。项目实践分占总分的70%,考核分为两个步骤,首先在模拟的矿业工程场景中,学生和教师共同组成的招标评委会依据事先制定的评标规则,对各小组的投标表现进行评测,得出项目团队的投标总分;其次,小组成员在团体总分的基础上,根据组内人员的团队贡献、任务分配以及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组内互评,得出个人项目实践分。通过模拟投标这种客观的评审方法,能够让学生直观的展现学习成果,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并通过实际应用将学生学习中的不足展露出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通过这种评价体系不仅可以有效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准确评价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完成矿业类工程项目的管理,是否能够达到课程的教学目标,即能否成为矿业行业所需要的工程项目管理综合性人才。

三、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

1.通过项目化的教学模式,再现了以往工程管理中经典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快速且深刻地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综合性的运用。在进行具体项目任务研讨的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产生了良性的互动,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主动思考,互相印证,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

2.通过工程化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使得教学课程的设计更加系统和连贯,操作性和实用性大幅度提高,学生可以提前接触到实际工程的操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面对复杂实际工程问题的处理能力,达到毕业及成才的目的。再者,由于工程化教学的教学成果的可视化和可评价的程度较高,学生的学习进步更加客观和直观,学生在学习过程可以更加频繁地收到有效的正面反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也被大幅度提高。

3.结合实际矿业工程案例及相关矿业资料,组织架构针对性模拟教学情境,构建适合于矿业特色的工程项目管理实践教学模式,提高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的专业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幅增强了学生运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矿业工程案例的能力。并通过切身体验项目的实施过程以及项目参与人员的各种责任和任务,系统性地将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回顾,在项目工程团队合作解决工程难题的工程中,大幅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参考文献

[1]丛培经.工程项目管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6-7.

[2]肖华,陈玲.高等职业教育中测绘类专业工程化教学的若干思考[J].经纬天地,2018(01):35-37.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4

关键词:采掘衔接优化;成本控制;提升效益

一、单位简况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柳湾煤矿前身是汾西矿务局柳湾煤矿,位于山西省孝义市境内,井田属于霍西煤田的北端部分,井田面积75.3332km2,现开采太原组10#、11#煤层,可采储量2.367亿吨。矿井从1958年开始基建,1962年投产,经1975年、1981年、1993年三次大技改,生产能力由30万吨/年提升为200万吨/年,2012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500万吨/年,经2018年产能置换,现核定生产能力300万吨,其附属选煤厂洗选能力为380万吨/年。

二、背景及问题分析

1.柳湾煤矿因井下地质构造复杂、早期大量小煤窑私挖滥采,对煤田造成严重破坏,太原组9#、10#煤层无法正常开采,存在煤层“蹬空”现象,加上“小煤窑”私挖滥采等原因,导致井田破坏较为严重。同时,企业过去为追求短期生产任务及利润指标的完成,存在采厚弃薄、采肥丢瘦、采优弃劣等情况,对安全隐患较大及难采煤层或块段缓采或弃采,造成了采掘衔接紧张的局面。

2.目前国内用于大块煤排矸的主要工艺有动筛跳汰机、重介浅槽及TDS智能干选系统,而柳湾煤矿采用的动筛跳汰机分选工艺进行分选,分选系统精度低、处理能力小、智能化程度低,矸石带煤损失大,入洗原煤灰分仍大于40%,达不到国家行业的相关规定标准要求,工作效率及技术指标远远低于重介浅槽及TDS智能干选分选工艺。结合我矿煤质情况及实际情况论证分析,将现有系统改造为TDS智能干选系统,该系统可提高分选精度,增加经济效益。

3.柳湾煤矿目前商品为主焦精煤,精煤硫份为1.3%左右,高优于商品煤1.5%~1.8%(含硫)的销售指标,存在质量过剩,且采掘衔接紧张造成原料煤供应紧张,导致商品煤产量不稳定,给稳定现有市场带来一定的风险。尽管经过多年市场营销,已形成稳定的下游客户群,但由于衔接紧张带来的商品煤供应不足和质量不稳定情况,会降低客户对企业的信誉度,从而影响市场稳定,对企业今后的经营管理工作带来冲击。同时,又使铁路线车辆及物资配备无法做到科学合理,从而难以形成运销管理的长效稳态机制。

4.管理权责不明晰,存在“多头管理”情况,预算指标较为松弛,各职能单位过程管理缺失,导致“无费用领用”以及材料丢失、浪费现象严重,给企业真实成本统计、成本管控带来很大困难。

三、针对问题采取的对策措施

为应对采掘衔接紧张导致的原料煤供应不足的现状,减少生产、经营各环节的损耗,柳湾煤矿从优化采掘衔接、外采统销管理、洗选工艺升级、材料成本管控四个方面积极应对,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优化采掘衔接和生产工艺

1.合理组织生产,精采细放提高产出率柳湾煤矿主采11#煤,煤层厚度在4.5~5.0米左右,采高2.5~2.8米,放煤厚2.2~2.3米。按常规情况测算,每米可采煤994吨左右,可选精煤398吨左右。为优化生产工艺、提高精煤产出率,柳湾煤矿在经钻探验证后,采取在11#-10#煤夹层合理情况下放顶10#煤方案,通过精采细放方式提高工作面回收率。柳湾煤矿从2021年4月份开始调整61120工作面月推进度,将原先100米/月推进度减为80米~85米/月,并要求队组抓好生产管理,在确保安全前提下放顶10#煤,通过该项举措在延长工作面服务期限的同时,预计可多产出精煤8万余吨。2.科学规划资源回收,稳步释放矿井产能柳湾煤矿四盘区41109工作面于2014年形成系统,2015年临时密闭。2021年4月份,柳湾煤矿组织相关科室就41109工作面以及四盘区系统情况进行研究论证,在充分利用现四盘区生产系统前提下,考虑回采41109工作面以及布置41108工作面,以缓解三盘区,六盘区生产压力。同时,计划回收三盘区后期太子里村庄煤柱压煤,以延长三盘区服务年限,并优化队伍建设、提高五盘区开拓单进水平,由原90米/月任务提高为120米-140米/月,以加快接替盘区五盘区建设,实现采掘衔接的平稳过渡。

(二)洗选工艺升级

柳湾煤矿为提升洗选工艺,降低尾矿带煤量。就TDS改造方案向集团公司提出论证申请,经集团公司董事会讨论通过后委托太原正越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进行改造工程设计。改造工程于2019年8月1日开始施工,通过选型计算后选用TDS28-300型智能干选机替代原先跳汰机,并根据新型干选机处理工艺对配套皮带运输系统进行改造升级。该工程于2020年5月25日系统改造完成并投入使用,项目总投资2860.89万元。柳湾煤矿通过引入TDS分选工艺,使矸石带煤量从原先的5.8%降低为0.9%,每年可多回收块煤4.05万吨,增加洗选精煤3.09万吨,增加回收中煤1.35万吨。该项工艺升级在降低尾矿带煤量、提高经济效益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加强外采统销管理

为保证企业下游客户群的稳定供应,柳湾煤矿根据煤质化验分析及实践论证,确定正旺煤矿焦精煤与柳湾煤矿焦精煤煤质相近,两种焦精煤可通过不同配比实现统销,在不改变企业商品煤质量指标要求的同时,又可对企业目前采掘紧张造成的原料煤不足现状进行适当补充,从而达到稳定市场的作用。为加强外采统销管理,柳湾煤矿从组织机构设立、科学合理采购、“采配运”全过程管理、全过程监管等方面出发,保证外采统销工作的顺利进行。

1.设立组织机构柳湾煤矿确立了以运销科为主,煤质科、汽运公司、上机运、洗煤厂、生产调度、预算中心等职能科室为辅的管理体系,提升了管理效率。

2.科学合理采购一方面,与汾西矿业集团煤炭贸易分公司对接,签订购销煤炭合同;另一方面,积极与下游市场客户进行对接,掌握市场需求,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分析月度商品煤质量指标情况,制定“外采统销”月度计划。

3.“全过程管理”首先,要求在外采精煤拉运至企业配煤场之前,煤质科提前进行预检,在采煤送至配煤场后,由运销科与煤质科分别对外采煤量与各项质量指标进行复核验收。通过验收后,交由生产调度根据企业洗煤生产情况按照既定的配煤方案进行配煤。其次,在外采配煤过程中,时刻确保配煤点周围干净清洁,严禁杂物混入煤中,在保证配煤现场周围环境不影响煤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现场配煤比例,确保配煤时段的配比均匀。最后,在装配外运过程中,根据外采统销管理方案要求,在配煤时段保障精煤库存充足,在装车过程中,做到均匀装配,保证产品质量达到客户的要求。

4.全过程监管柳湾煤矿在外采统销过程中,由纪委、督查办对此项工作进行全程监督,重点对外采统销煤质量验收、配煤等环节进行监督,杜绝出现各类风险。

(四)全面成本管控

在成本管控方面,柳湾煤矿以精益化管理为目标,积极探索,在创新管理、基层物资管理、单项工程管理、储备资金管理、可控费用管理等方面投入大量精力,使企业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1.创新管理

柳湾煤矿不断总结、积极探索,将原有不合理管理模式进行调整,以适应精益化管理要求。2021年,柳湾煤矿在材料管理中进行创新,将以往“固定”型指标,改变为“浮动”型指标。新模式将各单位分管成本指标细分为“月度考核指标+固定费用”。其中,月度考核指标为各单位日常管控部分,引入弹性机制,结合各职能单位管理成效,对管控不严、存在浪费的科室将适当降低其成本指标,以督促其加强完善监管,杜绝浪费。在创新成本指标考核的同时,柳湾煤矿引入成本跟踪反馈机制。对各类成本投入进行月度跟踪,找出差异产生原因,提出改进措施,形成了闭环管理的PDCA循环系统,从而确保了成本管控目标的顺利完成。

2.基层物资管理

在日常管理方面,柳湾煤矿要求各职能科室一改传统的“粗放型”管理模式,鼓励向“精益化”管理看齐。首先,要求各职能科室建立物资动态管理体系。对分管物资的到矿时间、使用时间(地点、数量)、回收时间(地点、数量)、复用情况等关键信息进行详细记录,以实现物资从投入到报废的全过程跟踪以及动态管理。其次,要求各职能科室定期对各采掘开队组和辅助队组的周转库进行检查,切实做到对分管物资的全面掌握,做到心中有数,使得物资计划申报、审批与队组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最后,要求各职能单位定期深入井下各采掘工作面、公用巷道进行现场检查,要求基层队组回收闲置、弃置物资,在减少浪费的同时提高了物资的回收复用率,仅2021年上半年,通过各职能科室督促,回收各类弃置、闲置物资金额达34万余元。

3.修旧利废管理

柳湾煤矿以机修厂为试点单位进行运作。要求其在检修过程中对每个部件认真检查、修整,尽可能地恢复原有性能,并将有利用价值的零部件拆洗后入库备用。通过修旧利废工作,每年可额外创造效益120余万元。

4.单项工程管理

在单项工程管理方面,柳湾煤矿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单项工程“立项-施工-验收结算”工作流程体系。从立项伊始阶段严格审核,避免队组巧立名目申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对各类投入进行严格管控,要求施工单位做到“专款专用、专材专用”,杜绝出现虚报冒领现象。施工结束后由生产调度、预算中心、劳人科等单位进行联合验收,对不合格工程部位要求责任单位自费修复,否则不予结算。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单项工程的进度、质量、费用三大目标得到有效控制。

5.储备资金压控管理

在储备资金管理方面,柳湾煤矿以供应科、机电科为中心在全矿范围内开展清仓利库工作。要求各单位加强现有物资管理,建立和完善物资管理台账,以实现全矿物资“一本账”。同时,对闲置资产进行盘活、清理,对已报废或应报废资产按照程序快速处置,以发挥资产使用效益。通过近三年的努力,将材料储备金额从2018年的2472.25万元历史高位降低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1106.36万元;将配件储备金额从2017年的3398.35万元历史高位降低至2021年一季度末的2310万元。

6.可控费用管理

在可控费用管理方面,柳湾煤矿从较薄弱的维修管理和运输管理入手,通过“明确权责、适当加压”的管理思路,改变以往由机电科负责的模式,将设备按类型进行细分,由信息中心负责电脑、打印机等设备维修管理,生产技术科负责单体液压支柱、π梁维修管理,运输区负责强力皮带硫化、硫补管理,汽运公司、综合办负责各自车辆维修管理,机电科负责其余设备维修管理。通过对权责管理进行重新划分,以及全年费用“包干制”的管理模式,使修理费用得到有效控制。在运输管理方面,采取“管用分离、统一管理”方式,由汽运公司负责运输费用管理工作,要求其负责对运输费用价格谈判以及服务合同的起草等事宜,为企业争取最大的利益。

四、工作成效

1.柳湾煤矿通过合理组织生产,优化采掘衔接以及生产工艺,经初步测算,在未来几年内可逐步释放产能500余万吨,在缓解采掘衔接紧张带来的产能不足的同时,可创营收202600万元。

2.柳湾煤矿通过升级洗选工艺,一方面,每年可实现增加精煤产量3.09万吨,增加回收中煤1.35万吨,可创造效益3383.97万元;另一方面,通过TDS智能干选系统每年可节约人工以及材料投入91.4万元,共计3475.31万元。该项改造在当年回收全部成本投入的前提下创造效益614.48万元,并可在将来创造更大的效益。

3.柳湾煤矿通过“外采统销”工作,取得以下四点成效:一是稳定了市场,化解了营销风险;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现有人员及设备,提高了工作效率;三是利用矿山铁路专用线,对外采煤供应方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市场,实现了双赢;四是通过赚取购入价690.27元/吨和出售价929.53元/吨间的差价,全年预计可实现净利润660余万元。

4.柳湾煤矿通过“挖潜堵漏”、加强成本管控等方式,减少了各类资源投入360万元,并创造额外经济收益120万元,同时使柳湾煤矿基层物资管理有了很大改善,原煤材料成本呈现逐年降低趋势。近年来,在以预算中心、机电科、技术科、财务科等职能单位为中心的管控下,柳湾煤矿原煤(洗煤)材料成本呈逐年降低趋势,原煤材料成本从2017年的35.64元/吨,降低为2020年的26.92元/吨;精煤材料成本从2017年的19.51元/吨,降低为2020年的17.34元/吨。

五、推广应用

推广以精益化为核心的产运销管理模式,加强了企业内部成本管控能力,在提升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的同时,通过“开源节流”有效地整合了企业内部资源,有助于企业管理效率和效益的提高,为培育和构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强有力的管理支持,为全面推广精益化管理提供了实践案例。对于企业转型发展,特别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持续创新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周国海.全面预算管理与实务[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7.

[2]曲修术,赵斌,彭国.全面预算内部市场化管理[M].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12.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5

1.“五品联动”工程管理模式的提出

矿冶工程是地质工程、采矿工程、配矿工程、选矿工程、冶炼工程及其各子项工程的集成性活动。从工程哲学视野看,是一个去伪存真、提炼升华,还原金属本质的过程。矿冶工程各环节之间相互作用,任何一个环节不协调,都会影响整体效率。矿冶工程整个过程金属量守恒,即采矿采出多少金属量,理论上与富集成铁的金属量是相等的,如何最大程度地减少金属流失是矿冶工程研究的重点。矿冶工程存在的矛盾,根本原因是管理思维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a.局部优化思维。未正确处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重视单个环节的指标最优和效益最大,忽视整个系统效果。勘察、采选与冶炼各系统独立分割优化,导致单系统指标最优,而全系统效益不是最大。

b.线性思维。未正确处理质量与效益、技术与工程的关系。单纯地注重技术和追求“精品”,忽视工程管理的集成作用,导致质量标准过高,金属回收率降低、成本升高;技术虽然突破了,但不能形成生产力。

c.功利性思维。未正确处理经济与社会的关系,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忽视资源回收效益和环境影响。导致地质边界品位和精矿品位过高,资源回收率低,废石和尾矿排放量大。按照工程哲学理念,解决矿冶工程矛盾,必须首先突破思维的局限,运用整体思维、系统思维、生态伦理思维,树立和谐工程观,在“自然—科学—技术—工程—产业—经济—社会”的知识链和知识网络中,认识和把握工程发展规律,实现工程与技术、时间与空间、局部与整体、经济与社会的和谐统一,由此产生构建“五品联动”模式构想。

2.“五品联动”工程管理模式内涵

“五品联动”就是以系统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打破原有矿山、冶炼分割优化模式,将地质、采矿、配矿、选矿、冶炼统筹考虑,集成为大工程系统,综合考虑地质品位、采出品位、入选品位、精矿品位、入炉品位,在单系统优化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系统集成优化,实现“五品联动”。矿冶工程5个子工程通过动态优化系统建立联系。在顺时针实线方向,品位不断富集,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是资源富集过程,前续工程直接影响后续工程的工艺、规模、成本、质量、环境;逆时针虚线方向是反馈信息,追溯原因,动态优化前续工程组织方式和技术攻关方向。将五品中的任何一品进行单独分析都是不完整的,因为其中任何一个小的变动都会引起整个生产系统的变化。

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每一个阶段都会有短板产生,因此在不同阶段要关注不同的短板,继而通过工艺技术创新,解决短板问题,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系统不断地集成优化,使五品联动螺旋上升。通过定量描述子系统间品位、效益、成本、环境的链接关系,以品位为决策变量,考虑产量、成本、利润等多个目标,建立数学模型。利用非线性最优化技术,对模型进行优化求解,并以此为基础,针对矿冶系统地质、技术和经济条件的动态性,开发了“五品联动”动态优化系统,进行优化决策。在此基础上,开发了3种评价指数工具,作为定量指标分析系统中的瓶颈环节,以着眼于系统整体功能的改善,在技术和工程管理上集中资源重点突破。

3.“五品联动”模式揭示的客观规律

通过“五品联动”模式中数学模型的推导和分析,发现以下主要规律。1)采出品位与预选成本呈双曲线关系。在活跃区内,提高采出品位对预选成本影响明显,在平静区影响不明显。2)入选品位与选矿成本呈双曲线关系。在活跃区内,提高入选品位对选矿成本影响明显,在平静区影响不明显。3)精矿品位与选矿成本呈线性关系。选矿成本随精矿品位增加(降低)而增加(减少)。上述规律是实施矿冶工程联动优化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五品联动”的实践应用与效果

“五品联动”模式为大规模开发资源提供了支撑。鞍钢按照该模式实施了鞍山东部矿区建设。东部矿区是目前世界查明储量最大的贫铁矿区,资源量1.72×1010t,面积达58km2。由于缺乏这类特大型复杂矿区的建设经验,矿区发现80年未能规模化开发。主要原因:a.矿区面积大,采空区多、钻孔爆破性差,采矿难度大;b.矿石含铁品位低、矿物组成复杂,选矿难度大;c.矿石类型多(4种类型)、采区部位散(6个采区、11个采矿部位),工程组织难度大。“十五”以来,鞍钢矿业按照“五品联动”模式思路,以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集成管理、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着眼于整体优化的联动控制和追求低碳运行等方法,实现了东部矿区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开发。

1.实施基于信息化平台的集成管理

将工程活动过程中人、财、物、能、技术、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要素、结构、功能、效率的优化。a.智力集成。通过“项目决策组”、“技术创新室”、“职工攻关队”等形式,集成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一线职工中的知识和技能。b.组织集成。建立矩阵式组织架构,管理职能纵向以项目管理连接,横向以专业管理覆盖。c.过程集成。建立科研、设计、管理、施工、运行五位一体工程管理体系,实现了矿冶工程全生命期一体化管理。d.技术集成。建立勘察、采矿、选矿、烧结及团矿等核心技术体系,为工程提供技术保证。e.信息集成。建成了包括数据自动采集、过程自动控制、厂级制造执行(MES)、企业资源计划(ERP)和智能决策分析的五级架构的信息管理系统。

2.建立协同创新机制

由鞍钢包干独立分散的封闭式组织模式转变为以鞍钢为主216家单位参与的整合协同开放式组织模式,通过竞争淘汰、利益分配、信息反馈、研发创新、评估改进5种机制实现战略伙伴管理。工程管理总体来说可以分为科研、设计、管控、施工和运行5个阶段,我们综合考虑5个阶段的25个要素,有效的汇聚和调配创新资源,形成产学研联合攻关、科技力量整合、优势技术集成的协同创新合力。

3.着眼于整体优化的联动控制

打破原有“单矿山多矿种混合选”工程组织方式,建立了“大区域开采、网络化配矿、差异化分选”特大型矿区规模采选工程组织方式。采用铁路、公路和大曲率胶带机构成的矿岩立体运输网络,将6个采区、10个采矿部位的4种类型难选矿石,分别配送到4个不同工艺流程的选矿厂,实现了“区区相连、采选互通、同类归集、差异选矿”,提升了采、配矿能力和选矿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4.追求低碳运行

在东部矿区资源开发过程中,同步规划矿区节能、环保和生态治理。每年回收利用低品位矿1.2×107t以上,相当于一座特大型铁矿山产量;普遍采用大型化、现代化的工艺装备,淘汰高耗能设备,在消化能源涨价因素的情况下,单位综合能耗比“十五”期间降低20%;粉尘合格率和污染因子合格率分别达到97.2%和96%,实现污水零排放。矿区复垦绿化覆盖率达到43.5%,为行业领先水平。针对特大型复杂矿区安全管理难度大的问题,践行“以人为本、对事故零容忍”的理念,推行安全“标准化建设”和“全员评价”等措施,建立安全管理信息系统,保证了工程全过程的安全稳定运行。

5.“五品联动”模式实施效果

一是建成了世界特大型贫铁矿区。东部矿区采矿能力由“十五”初期的1.0×107t提至3.3×107t,精矿品位由62%提至67.5%,居世界领先水平,成本520元/t,低于进口价46%,年效益36亿元。二是提升了企业竞争实力。鞍钢矿业成为国内全面领先的行业龙头企业。采选技术达到世界前沿水平。铁精矿生产成本国内行业排名由第六位跃升到第一位,形成与进口矿的竞争优势。近5年累计实现利润304亿元,上缴税费116亿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和管理创新奖7项,获省部级科技奖35项。三是引领了冶金矿山行业发展。鞍钢贫铁矿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成果已在国内外10余个铁矿山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中国冶金矿山行业的快速发展。四是支撑了国家资源战略。鞍钢“五品联动”成功实践,全面盘活我国储量丰富的贫铁矿资源,并实施了国内规模最大的铁矿山建设规划,有力支撑了自给为主的资源战略,将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发挥更大作用。

三、结语

1)“五品联动”模式是工程哲学思想在生产实践中的具体体现。“五品联动”模式源于工程哲学、育于工程实践,是基于工程哲学的工程观和方法论。用哲学的视野谋划矿冶工程,突破管理思维局限,树立科学的工程观,才开创了资源开发的新局面。开展工程实践需要我们自觉运用工程哲学思维解决工程难题,实践证明,只有从工程哲学的高度审视工程,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成就更加宏大和长远的事业。

2)“五品联动”模式为矿冶工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五品联动”模式揭示了矿冶工程活动的内在规律,解决了矿冶工程中的各类矛盾关系,为矿冶工程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工程管理应综合借鉴工程哲学、系统论、环境学、管理经济学、信息科学等相关理论,建立适合不同工程特点的管理理论、模式和方法,实现工程效益的最大化。

3)“五品联动”模式的普及将为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奠定基础。工程和技术矛盾的解决为改变我国铁矿资源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奠定了物质基础。国家层面应对铁矿资源开发规律进行超前研判,尽快建立完善的资源战略保障体系,加快自有资源开发,提高资源自给率,平抑进口矿价格,保障国民经济安全。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6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推动了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建筑行业非常重视,建筑行业工程施工质量也成为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建筑行业工程的管理工作也随着提高。工程管理制度要求工程施工质量根据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建立一个全面的可持续要展观,促进社会经济和建筑行业的协调发展。因此,对工程管理应对施工质量制定严格的制度、要求、管理、责任和引起高度的重视,对国家、社会、人民负责的精神,做好工程管理和建设质量。

2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和问题

2.1建筑单位行为缺乏规范

建筑行业主要手段是以一些辅助工具和手工作业为主的劳动密集型行业。对劳动力的要求和标准都比较低,给不少投资少的企业和个人大批量的涌入建筑行业,是建筑行业的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同时计划经济体制的实施下,不少的建筑企业工程业主没有达到市场主体的要求,甚至有不合法人群的混入,使建筑工程不规范。

2.2建筑市场法律意识不强

我国《建筑法》在建筑工程中已经颁布,但其实施的力度不够,地方政府和建筑工程管理部门并没有把相关法律贯彻落实到建筑市场中,导致建筑市场的法律意识不强,造成建筑市场中依然存在着很多违法违规现象。在建筑工程的质量验收、招标投标、建设管理以及施工监管中出现暗箱操作等不良现象的出现,而且当前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制度只是束缚建筑的施工单位,而建设单位的管理任然没有的到规范。

2.3人力资源素质不高

建筑行业很多是劳力工作,在招聘施工人员时,对施工人员的要求也很低,施工人员大多是来自农村的农民,和没有读过书就业难的人群。大多数施工人员在上岗前都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技术指导,虽然工作卖力斗志激昂,但在施工过程中容易造成工程事故,再加上施工人员对施工器械设备操作和安全知识缺乏了解,在施工过程中容易出现人员伤亡,影响施工进程不说,给工程质量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2.4工程质量的管理机制不完善

当前我国对建筑质量进行监督的主要是由质监站来执行的,由于质监站的工作范围广、人员有限且监管项目多。工作人员一个人无法身兼数职,对施工质量的管理松懈。由于质监站的局限性对工程制度的监督力度明显不足,工程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所以,在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容易忽视很多细节问题,为工程的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提高施工质量的工程管理对策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下,建筑行业的迅速突起,很多有商业头脑的人看到了商机。在我国成功加入WTO后,大型的施工企业为了扩张市场给不少小型施工企业带来的很大的压力,同时很多自主创业在城乡进行自行承包的施工队伍越来越多,建筑企业面临着一个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市场。

3.1依靠施工管理提高工程质量

由于当前工程管理的不完善,很多施工单位存在着分包现象,而分包部门的工作范围没有作出明确的规定。各部门工作时,工作内容又相互交叉,各自为盈、分头行事以及工作分散等现象比较严重,导致工作程序上容易出现纰漏。施工管理的欠缺,对施工人员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规定,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施工人员之间相互推卸责任或思想麻痹。再加上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的素质有一定差异,给协调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管理人员在进行岗位协调时,由于工作人员对其他岗位的技术、专业、质量和工序都没有全面的了解,进行协调后专业不对口,是员工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对此工程管理部门应合理调整管理制度,明确划分管理范围,并进行监督和管理,防止施工过程中出现重叠和遗漏,加强施工管理力度,提高工程质量。要做好管理工作,就应该加强管理制度,使管理职能得到充分的体现,贯穿到整个施工团队。工程施工的领导者和实施在施工的过程中,要从用户、业主的角度出发,自觉维护用户和业主的利益,加强工程管理制度,提高施工质量和建筑质量。

3.2从施工技术提高工程质量

(1)加强对施工工序质量的监督。

在企业的施工过程中,设立一个合理有效的交接管理体制,员工在进行工作交接时要对接班的员工负责,工作的详细情况和要点进行交接完毕之后才能离开工作岗位,接班人员在接班是要主动了解不在是的工作情况和状态,并做认真的检查确认后在接班,如果接班使的质量到不到相关标准,接班人员可以拒绝接班,把实际情况及时向质监员反映。质检员在执行工序质量检查时,应把国家指定的评判标准作为依据,把监管制度落实到位。

(2)在施工方法质量上的监督。

在工程实施前,施工企业应先设计好施工方案,施工方案慨括了整个工程的施工步骤、资金预算、施工图纸等方面,在经过投资人、施工企业最高领导以及施工负责人的审核,做出规划和样板,在反复的考察、调整和修改,设计出适合工程施工设计方案。在施工中的技术交底可以分为两个部分来执行。首先,把一般工程、特殊和关键过程的技术交底进行持续性的监控,并做好相关记录。针对施工中遇到的突发情况和新问题,设计师可以多设计几个方案或者进行修改,以应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

(3)对施工设备质量的监督。

施工设备的使用必要有专业人员进行岗前培训、专业考核、安全教育以及颁发使用证书才可以对进行使用和操作。岗前培训不只限于基础教育和安全教育,施工设备的性能、结构和安全操作,以及技术指导和机械设备的维护和保养也是培训的重点,工作人员经过培训和专业的考试,获得相关证书后才能进行操作,提高工作人员的操作水平和保养知识,才能使机械设备水平得到最大限度的作用。

4结束语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7

煤炭是我国的基础能源,煤炭地质勘查则是资源开发利用的先导性和基础性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煤炭部属院校归属地方,归属地方的煤炭高等院校已更名、合并或升格;原煤田油气地质与勘探专业归并为地质工程专业。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03年前后,煤炭工业低潮,煤炭地质勘查队伍缩减。由上述因素导致煤田地质勘查类课程停开,部分院校仍开设矿产地质勘查类课程,但内容转为一般性矿产地质勘查,对于煤炭地质勘查而言没有针对性。因此,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对能源的强劲需求,煤炭工业进入新一轮发展高潮,煤炭地质勘查工作蓬勃发展,对煤炭资源勘查与评价方面的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旺盛,在大学本科阶段开设煤炭资源勘查类课程的重要性日益显著。近年来,各原矿业类高校地质类专业相继不同程度地对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进行调整,加强了煤田地质和资源勘查方面的比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发展变化,同时也使矿业类高校的传统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2课程目标定位

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以基础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等当代地质学基础理论为指导,以钻探、物探等先进技术手段为核心,同时还涉及矿产资源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学科知识。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矿产地质勘查体制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地质勘查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发展,资源/储量分类国家标准和矿产地质勘查规范的实施以及矿业权市场的建立,对从事煤炭地质勘查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提出新的要求。当前,矿产勘查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呈现多样化和逐步走向市场化,煤炭地质勘查人员不仅需要坚实的地质理论和勘查技术知识,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知识,从而必然促使煤炭地质勘查学科内容的调整和拓宽。当前,矿产地质勘查工作的基本特征是从技术型发展为技术-经济型,“煤炭地质勘查”课程的培养目标也从原有的纯地质技术人才拓宽到以地质技术为基础、掌握一定的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的综合性应用型人才。

3课程内容体系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作为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涵盖内容较广泛,主要涉及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它们各有独立的科学体系,而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煤田地质学是研究煤、煤层以及含煤岩系成因、性质和其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煤炭地质勘查的理论基础。煤炭地质勘查是一门来自生产而又直接为生产服务的学科,其目的是为煤矿设计与建设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保证煤炭资源合理而顺利的开发。其主要任务是运用煤田地质理论及其相关地质理论,选择相应的技术手段和工作方法,经过一定阶段的工作,寻找和探明煤矿床,对煤田的地质与开采技术条件进行研究;并结合当前我国技术经济政策的有关规定,对煤矿床做出正确的工业评价。可行性研究属于工业技术经济学的范畴,是煤炭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可行性研究的核心是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其任务是应用经济学的原理,根据煤矿床地质勘查工作所获得的资料,选取合理的技术经济参数,预估煤矿床未来开发利用的经济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床地质勘查项目取舍和矿山开发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产资源管理属于管理学范畴。矿产资源管理是矿产资源主管部门以矿产资源所有权者和国家行政管理者身份,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对矿产资源进行的综合管理,包括矿产资源的储量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和矿业权管理等。煤田地质学是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工作的理论依据。煤炭地质勘查不仅是一项地质工作,而且又是一项经济活动,勘查工程的实施要符合经济原则,以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地质成果勘查成果和最佳经济效益,技术经济评价是煤炭地质勘查的重要主要任务之一。矿产资源管理的目的和任务,是体现国家的意志、维护矿产资源所有者权益,保障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依法有序地进行,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资源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在矿产勘查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煤田地质学、煤田勘查、煤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四门学科之间的联系日趋密切,逐步形成与走向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的新学科框架体系。

4教学实施

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课程,其内容较广泛,所涉及的煤田地质学、煤田普查与勘探、矿床技术经济评价和矿产资源管理等四门学科,在以前都是独立的课程。为了适应专业改革和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将它们综合为一门课程。为了保持各分支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又突出重点、加强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构成统一的学科框架,在本课程的教学中注重突出以下三方面特点:(1)系统性:由基础地质理论、勘查技术手段、可行性研究和矿产资源管理构成的完整工作框架体系;(2)规范性:由相关标准、规范构成的煤炭地质勘查标准体系;(3)实用性:由理论、方法、规范、实例构成煤炭地质勘查教学体系。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针对其综合性和实践性强的特点,其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毕业生产实习等环节。

4.1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课程教学的基础。在课堂教学中,主要对地质勘查相关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进行讲解。针对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具有内容广泛、实践性强的特点,课堂教学全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教材为基础,以收集的大量地质勘查报告、图件和表格为素材,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是一种采用“案例—理论和概念”模式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采用案例教学方法,通过大量勘查实例分析讲解地质勘查的基本理论;另一方面,实施互动式和讨论式教学,尽可能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每章开始均有本章要点提示,结束时有本章思考题,通过课堂讨论和布置课外作业形式,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本课程第一章“煤田地质学基础”在前面的课程中已经学过,本门课程安排一次学生以寝室为单位,自己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上讲台讲授。几年的实践表明,这一安排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积极性,同时也使同学们在课程学习前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4.2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课堂教学效果的主要实践环节,也是课程设计和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在煤炭地质勘查与评价课程的实验教学中,以具体的地质勘查为例,设置了读报告、读图和岩心编录实验,使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验的具体实例分析相结合。通过煤炭地质勘查报告和煤炭地质勘查设计报告的阅读,使学生了解勘查设计和地质报告的作用和基本内容,了解矿产资源勘查地质成果的使用,地质勘查报告的组成和煤层综合成果表的基本内容等。通过地层综合柱状图、钻孔柱状图、煤岩层对比图、勘探线剖面图、煤层底板等高线图及储量估算图的阅读,使学生了解煤炭地质勘查工作中有哪些主要地质图件以及这些图件的相互关系,掌握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内容和读图方法,以及它们的用途,培养学生对各种主要地质图件的综合分析能力。通过岩心编录实验,使学生熟悉煤炭地质勘查钻孔岩心描述和地质编录的内容,掌握钻探工程地质编录和岩心描述的方法,培养学生钻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的能力。

4.3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综合训练,也是生产实习的基础和前提。课程设计采用手工编图和计算机绘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充分体现了课程设计的基础性和先进性的结合。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在课程设计中,设置了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勘查图件的绘制和资源储量估算,通过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编制,使学生掌握煤炭地质勘查设计的主要内容和具体方法。通过地质图件的编制和资源储量估算,使学生掌握地质图件编制的一般步骤与具体方法和资源/储量估算的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从地质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4.4毕业生产实习

毕业生产实习是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的实践应用。为了把地质理论学习和生产实践相结合,要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煤炭行业的相关单位建立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院已与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河北煤炭地质局等煤炭行业建立地质工程本科生实践教学基地。在生产实习中,为学生提供了煤炭地质勘查现场实习的平台。在本科毕业设计中,根据学生意愿并结合单位用人需求,直接将学生送到煤炭地质勘查单位进行生产实践学习,为地质工程本科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论文实习提供了条件,同时也为毕业生去煤炭地质部门就业搭建了通畅的桥梁。这些措施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向实践转化,同时也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新鲜动力及选拔优秀人才的机会,达到了双方共赢的目的。

5结束语

矿业工程管理范文8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控制措施;成本控制

0引言

近年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宏观经济下滑影响,我国以建筑业为代表的固定资产投资告别了高速增长时代,但其引发的大规模工程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仍在进行,建筑业继续发挥其改善人居环境、增强城市整体功能、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建筑企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要求拥有专业配套、技术齐备的管理队伍,在工程建设初期统筹制定各项指标,提出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方案、制定进度和成本控制、工程质量及安全保障措施、兼顾环保文明。只有优秀成功的建筑管理才能保障项目的综合建设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石。

1建筑工程管理项目概况

本次项目为某学院实训楼加固维修工程,施工内容主要有:墙体钢筋网抹灰加固、大梁粘碳纤维布、梁侧梁端增设角钢、壁柱、原柱灌浆料扩大截面、预制楼板下增设角钢、门窗洞口增设钢筋、新做建筑节能、配套的水、暖、电改造、对建筑破损部位进行修复和简单装修。

2建筑工程管理原则

本项目的建筑工程管理原则以企业文化培育质量观念,以科学管理提供质量保证,以精益求精铸造一流产品。建设工期及安全目标明确,管理制度完善,保障措施得力,加强施工管理、环境保护、文明施工管理,确保以合理、低价、优质完成任务。

3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

本项目的建筑工程管理的控制措施主要包含进度、质量、安全、成本管理措施等,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全方位实施建筑工程管理,才能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下面就本项目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控制措施做出讲解。

3.1工期控制措施

工期控制措施包括:1)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机构,选派经验丰富的项目经理,管理队伍做到专业齐备,技术精良,可对工期、质量、安全等各项指标进行预控。2)合理计划,充分利用现场有利情况,组织的工序安排满足工期要求。本项目共四个施工区可同时开工,在每个施工段采取分层、分段施工,交叉流水作业。3)工程中投入充足的劳动力而且每天召开调度会,及时调整生产安排。4)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提前严格认真审查设计图纸,制订的施工方案,加强技术预控。5)加强工程进度的计划性,以总进度为大纲,细化施工作业计划和主要工期控制点,运用现代化科技管理协调各工序和各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6)及时与业主、监理、质量监督部门、设计的沟通联系,共同配合协调一致,最短时间内解决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以上措施可对工程实行有效的管理。

3.2质量控制措施

在建筑领域建筑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成败的关键。工程管理的质量控制措施方面:1)首先制定本工程质量目标,确保达到合格。2)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结合ISO9001:2000版质量保证体系文件,制定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量身定做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在实际中贯彻实施施工方案及各项技术措施。3)严格技术管理制度,各专业进行的施工图纸审阅、会审、技术交底、质量验收、竣工验收等均留有纸质痕迹,电子数据有专门设备保存,实行资料归档制度。4)注重施工工序和工艺的质量控制,上下工序衔接完美,明确检验状态标识,确保合格的工序转序,检验记录填写检验评定表。对薄弱、隐蔽、关键部位和环节容易出现的质量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5)按国家现行质量标准及施工图设计要求,使用的原材料要由专门的质量监督人员进行检验和试验状态的标识,及时做好砂浆、混凝土试块并做好施工过程的测试工作。6)提高专业化工作程度,特种作业工人必须持证上岗,主管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检查,确保工程质量和整体效益的实现。7)使用安全可靠的机械设备。项目部技术负责人与各专业施工员按照如上所述确实搞好质量的管理和控制。

3.3安全控制措施

本工程管理中制定的安全目标圆满完成。直至工程结束未出现任何伤亡事故,一般事故频率控制在8‰内。安全控制措施如下:1)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项目经理部和各个管理小队成立安全领导组,形成从上到下的安全体系网络,完成安全生产监督、生产安全保障、生产过程中安全监控的安全生产管理职能。2)制定周密的安全管理计划,成立的安全生产小组专人现场监管,落实岗位责任制,定期检查工地的安全施工状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并在每周的安全例会上做以通报和总结。3)通过必须的安全培训和考核,发放自制的安全生产手册的方法,增强施工人员现场的自我防护安全意识。所有施工参与人员上岗操作前需熟悉安全生产有关规章制度,必要时进行纸面考核,进入场地作业必须安全着装。4)施工作业时,严格按制定的安全规章制度。以上措施保障了施工过程中人员、设备、工程的安全。

3.4成本控制措施

成功的工程管理包括对成本的控制。1)成本控制的重要部分就是对原材料质量控制。材料采购在保证施工材料数量的基础上尽可能挑选高质量的材料。2)原材料及半成品进场前,具备合格证、准用证,检查其检验记录,设备规格、型号和技术检测数据等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3)材料进场后,进行进场验收和复试,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要求做好原材料的抽检、送检工作。现场实行看样定货制度、原材料试验制度、材料报验制度,以确保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的质量符合要求。4)优良的工程造价管理、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在造价编制阶段能对工程实际支出进行准确预估,工程中对施工造价费用的有效管理,材料差额进行严格控制,保证工程的建设效益。

3.5其他

除以上四项之外,我们还制定了工程维护具体措施,建立了一个规范化的养护驻地,设售后服务点,成立维护队;严格环保、消防、降噪声、文明施工等技术措施,加强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统筹规划,节约土地,减少污染。加强文明施工管理,施工现场布置标准化、规范化、创安全文明优良工地。

4新技术应用计划

本项目建筑工程管理为了提高工效和工程质量,参与推广应用了建设部“十项新技术”,加大技术投入,提高科技含量。使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引入神机妙算等工程管理及预算软件,指导工程施工工期优化、资源合理调配、施工动态管理、降低成本,并能做工程预算分析、施工进度网控制及现场钢筋下料,节约大量人力、物力。

5存在问题分析

尽管合理、低价、优质、如期完工,但仍有不足之处,一是由于新技术新材料的更新,工程管理上的人员未能与时俱进及时掌握先进技术及工艺,教育培训及技术指导相对滞后,造成工程管理中发现问题才寻求解决方案。二是由于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工作衔接有误差,施工中进行了多次的例会协调工程中出现的突发情况。三是在现有的法律法规中未能出台工程管理专业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实际操作中离真正的规范化、标准化还有一定差距。

6结语

建筑工程管理的各个关键性控制措施存在密切联系,通过提高管理人员的水平和意识,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方法,全方位实施、健全安全管理体系建筑工程管理,才能确保规定时间内高质量完成建设任务,当遇到更“高、精、尖”的项目时从容不迫、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何伯森.建设工程仲裁案例解析与思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