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生产管理范例

科研生产管理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1

关键词:新形势;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论述了安全生产红线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期水利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行动指南[1]。“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加强水利行业安全生产强监管就是从严落实水利改革发展总基调的重要举措之一,是实现“防风险、除隐患、遏事故”的重要途径。水利科研院所是创造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基地,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重要引擎和关键动力[2-3]。长期以来,部属、流域和地方水利科研院所承担了水利水电行业绝大多数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几乎所有重大水利水电工程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任务,还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等科研工作,广大水利科技工作者真正做到了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但是,我国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生产面临的形势也很严峻,相比过去,现在的科研院所已逐渐成为综合性水利水电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中心,已从单一的科学研究逐渐扩展为科学研究、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及工程技术咨询服务的综合院所,下属的单位不仅包括传统的研究所、中心,还有技术服务的科技企业、施工企业、制造加工工厂及后勤企业,存在的安全问题不少,安全管理中也存在诸多挑战[4]。一是大型试验场所和危化品管理的风险,水利科研院所实验室几乎包括大型力学物理模型试验、危化品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等各类安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高校实验室所发生的典型事故中,火灾和爆炸性事故居多[5-8]。近年来比较严重的安全事故发生在2018年12月26日,北京交通大学在科研实验时发生爆炸事故,3名参与实验的研究生不幸遇难。二是野外作业的风险,科研人员需要经常外出到山区、江河湖泊区域进行试验、采集水样、测量、检测等外业工作,工作环境恶劣,风险较大。三是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科研院所紧跟工程和科研需求走出国门,同样存在政治安全风险、恐怖袭击及医疗卫生方面的安全风险。四是网络信息安全、保密安全、治安消防安全及交通安全等问题也是水利科研院所管理长期面临的一个普遍问题。

1水利科研院所面临的风险

1.1大型试验场所的风险

我国水利科研院所大多拥有多个不同功能的试验基地及试验厅,一般包括泥沙试验厅、力学试验厅、水力学试验厅、抗震试验厅及大型离心机试验厅等。这都是开展物理模型试验的重要基础条件,随着我国水利水电建设的迅猛发展,现阶段试验厅正在朝大比尺、复杂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9]。随着科研业务的增加,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共用,试验大厅具有试验任务重、科研人员组成复杂、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风险高等特点。加上试验厅室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各类人员(科研人员、技术工人、研究生及外来参观检查人员等)身份复杂,各种模型制作过程中动火、临空、临边等安全隐患较多,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0]。一是实验环境管理混乱,实验所用的原材料和成型的大型模型、待拆除的旧模型等堆放杂乱;二是用电不规范、消防设施、应急通道不畅通、安全防护措施不完善、安全警示标示标牌设置不规范;三是由于部分科学试验需要连续观测,存在实验工作区、生活区、加工生产车间与仓库等共存的多用途建筑,安全风险明显加大。

1.2基建和修缮项目的风险

科研院所每年都进行老旧实验室修缮加固、实验厅改造、大型物理力学模型新建或改建、新基地建设及科研辅助用房的修缮,由于承担项目的施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小,安全风险意识不高及科研院所自身安全人员缺少的原因,施工现场普遍存在大量安全隐患[11]。主要表现为:一是个别施工设备老旧、安全防护设施缺失,相关作业人员无证上岗、无必须的安全防护用具;二是脚手架搭设不规范,高临空面、实验平台未按要求设置防护设施;三是临时用电电线乱搭接现象严重;配电箱、开关箱和电路敷设不符合规定;四是施工场地不封闭或封闭不严、各种材料混放、道路不畅等施工安全管理问题突出;五是用电作业、有限空间作业、拆除作业、起重吊装作业等未制定危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1.3危化品管理的风险

水利科研院所的部分科研项目是在实验室中完成的,经常涉及到水质检测、化学药品的存放和使用。此外,部分无损检测设备如核子密度仪等具有强烈的放射性,放射源及具有放射性样品的安全使用,实验时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关系到科研实验人员的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在实验结束后可能会产生一些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废弃物质或有毒物质。实验室可能存放少量的试验试剂、危险品和易燃易爆物品,对上述物品的存放、保管、使用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若管理不善,有毒有害物质泄漏、爆炸或燃烧都会造成较大的危害。

1.4野外现场作业的风险

广大水利科研院所人员需要经常外出,到祖国各大流域的河流、湖泊区域进行勘察、试验、测量、仪器设备安装等野外作业,许多作业为水上作业或临水作业,经常遭遇大雾、暴雨、雷电及冰雪等恶劣天气,工作条件恶劣,部分区域人迹罕至,甚至位于滑坡、泥石流多发的山区,除了野外现场作业的风险外,还存在交通风险等一系列安全风险。

1.5科研信息安全的风险

水利科研院所不仅经常参与跨界河流、国际合作等科研合作项目,还掌握着大量的水利工程前期规划、水文、水资源方面的基础科研数据,这些数据虽然大部分不属于保密的范畴,但是如果出现泄密或丢失会对水利相关工作带来巨大的损失,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相关水利决策的制定[12]。水利科研人员经常参加国际会议,接触的人员众多、成分复杂,如果科研院所保密宣传工作不到位,参会人员的保密意识淡薄,就为外方人员窃取相关数据和关键信息提供了机会。因此,在水利科研院所的安全管理中,科研人员的安全和保密意识还有待加强。

2提升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管理的主要措施

近些年来,水利科研院所虽然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全风险意识,安全生产的形势向好,但是仍存在着一些安全问题,里面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环境的因素。基于水利科研院所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和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提升安全管理水平的建议和对策。

2.1强化红线意识,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新形势下,水利科研院所要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决落实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持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遏制生产安全事故,把安全责任制摆在首位,切实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是一个单位管理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保证科研院所安全试验、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科研院所在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时要做到覆盖全面、体系合规及符合实际。具体就是要梳理现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分析安全现状和薄弱环节,淘汰过时或不合时宜的法律规章,定期识别、获取新的法律法规,根据下属所、中心、科技企业的业务有针对性地细化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通过上述制定的各类安全管理制度、规程,而不是依靠文件和各种临时检查,对全体科研人员立规矩,将科研院所的安全管理工作由粗放型管理向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转变。

2.3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和宣传

科研院所应强化全员安全意识,全员安全意识就是促使安全管理工作参与人员从特定少数转变为全体职工。结合各自岗位特点,开展专业的、有针对性的全员动态培训,对新员工、新入学的学生和外来试验人员开展特别培训,经常性的开展各类、各层次的教育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包括理论培训、现场培训、事故演练培训及事故现场分析会等,通过安全培训,让科研人员、试验人员具备基本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试验室、野外作业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知晓事故应急处理措施。此外,还要在全体科研人员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参加国际会议人员中开展信息安全培训和保密工作培训。同时,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专题宣传。通过组织座谈、宣讲、培训、宣传专栏、张贴宣传挂图、播放宣传片等方式,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安全宣传活动。

2.4加强试验场所建设与管理

水利科研院所在实验场所修缮改造及新基地建设时,要统筹考虑,将安全生产措施提前谋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设施“三同时”制度,切实保证安全设施的建设,确保作业人员、科研实验人员的职业健康;同时尝试采用“物联网”“信息化”“大数据”等多种手段建立实时监控系统和安全信息化系统,努力创建一个配套完善、环保安全、健康舒适的科研工作环境。对参与建设的各方提出明确的安全责任要求,签署“安全生产责任书”等方式,并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加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13]。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加强源头治理,将安全生产管理关口前移,强化对大型试验室供水、供气、供电、机械加工制造、野外作业、危化品试验室等重点领域的危险源风险管控,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加大日常事故隐患排查治理,认真查找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及时防范和化解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前消除事故隐患,营造和谐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2.5强化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和应急管理

广大水利科研院所要根据每年的安全监督检查计划,进一步加大安全检查管理力度和广度,实现全年度对院属各单位及在科研场所内租赁办公的外单位实现安全生产督查检查全覆盖[14-15]。一是检查内容要全面,二是检查范围要全覆盖、无死角,对重点部位、关键环节重点关注,三是监督检查要严格、认真,能真正发现问题,避免走形式、走过场。最后,还要完善问责追责工作机制,加大督办、查办和处罚力度,对安全责任不落实、措施不到位、管理不力引发安全事故的单位和责任人从严追责问责。此外,还应进一步加强事故管理,强化应急体系建设,重点针对工作场所、岗位的特点,编制简明、实用、有效的应急处置卡,培训岗位人员熟悉掌握处置流程与措施,强化应急演练,做好救援队伍、物资装备等应急准备工作,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3结语

安全生产永远在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安全管理工作也是一项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需要不断持续改进和巩固提升才能保持良好的安全生产状况。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和新局面,水利科研院所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积极面对安全生产中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树立正确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建立健全责任体系,保障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队伍建设,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对最终实现水利科研院所的安全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佚名.关于安全生产的十个方面重要论述[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8(4):5.

[2]苗立峰.科研院所安全管理浅析[J].安全,2013,34(8):1-2.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2

【关键词】生物医药;科研管理;体系;创新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中国新经济的核心动能,被《中国制造2025》列为十大重点发展领域之一,也是《健康中国2030》的主题内容。随着国内经济的增长、人口老龄化的加快,以及人民在健康领域消费理念的升级,国内生物医药产业正步入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发展阶段,一方面国家出台的系列改革政策与国际医药产业结构性转移为中国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了外部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以技术革新为核心驱动的生物医药产业要求企业应尽快完成从仿制到创新的转型升级。在此背景之下,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意识到,必须采用科学、高效的科研管理体系,立足自身研发基础和技术优势,加强顶层设计,加大科研投入,加快成果转化,逐步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1生物医药企业科研管理的现状

目前,国内生物医药企业按规模主要分为集团型企业和初创型企业。集团型企业的科研管理体系相对完整,一般拥有独立的管理部门、完整的规章制度,专门的管理团队和丰富的科研资源。集团型企业主要由总部的科研管理机构,以项目为载体,将科研资源进行整合和再分配,通过规章制度和工作机制,调动相关部门形成协作,以提高资源使用效率。而初创型企业一般不具备独立的管理部门,甚至专职的管理人员,公司管理者往往兼具科研管理和科学家双重身份,科研资源也较有限,科研布局受政策和资本影响较大。并且,通常不具备完整的全链条研发能力,过度依赖合同研发,导致公司对研发过程的掌控力度大大削弱。虽然不同类型企业在现行科研管理体系上各有不同,但是管理内容则大同小异,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品应用为目标,以项目为载体,以技术平台为依托实施的系列研发活动。因此,在科研管理体系创新中,不同生物医药企业存在共性问题和需求。

2生物医药企业科研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2.1科研顶层设计缺乏前瞻性,创新可持续性差。生物医药研发活动具有“高投入、长周期、高风险”的特性,这使得企业在进行科研布局时,更多地考虑如何在较短时间内保持资金需求和项目收益的平衡。在此前提下的项目选题和设计,通常是以当前市场需求和资本需求热点为导向的产品研发,而在前沿技术和基础平台建设方面缺乏必要的投资[1]。这就导致大量技术门槛低、研发周期短的重复课题、重复产品的出现,不仅是科技资源的极大浪费,也进一步加剧了市场竞争,引发恶性循环。而要成为生物医药研发强国,需要构建具有强大技术支撑的研发平台,以及依托于各类研发平台之上形成的多元化研发体系。因此,确保顶层设计的前瞻性和创新的可持续性,是科研管理体系创新的首要任务。

2.2科研管理组织架构单一,形式大于内容。狭义的科研管理指的是科研过程管理,其底层问题是管理组织架构的问题。管理组织架构通常分为三种,职能型、项目型和矩阵型。职能型和项目型是目前使用最普遍的科研管理组织架构。这两种组织形式的共同问题是管理相对独立,不同职能部门和项目组之间的横向联系较少,这决定了在此管理之下的课题组设置和课题类型偏向单一。课题组是科研课题的实施主体,企业在设置课题组时,一般按照专业细分领域和研究方向来划分,这就使得课题组内的人员配备同质性高,研究内容跨度受限。而职能型和项目型的管理架构又使得大部分课题由各个课题组独立承担,其所进行的科研创新也仅限于各自涉及的研发活动。并且,在这种实质以单个课题组为执行单元的管理架构中,科研管理最终往往流于行政管理。这种低效的组织形式,不仅影响研发水平,更是占用了不必要的时间和人力资源。随着当今形势对企业科技创新要求越来越高,组织类型单一的缺陷日益突出,特别是一些交叉性强,专业跨度大的科研项目,无法有效调动和配置资源。反过来,受到协调困难的限制,研发活动在设计时缺少产学研销一体化协同的考虑,不利于集成创新。

2.3科研绩效提升措施不足,管理效率不高。科研绩效管理即科研目标管理。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不同,生物医药企业的科研绩效评价指标更加务实。一般以产品上市为最终目标,将此目标进一步分解成阶段性任务指标作为绩效考核的任务。对未按期完成阶段性任务的项目团队进行绩效处罚,对按期或提前完成任务的予以奖励。通过这种简单将绩效评价结果与职称、职位、收入分配挂钩的奖惩实现绩效提升。这种绩效管理的形式,其实是一种责任的转嫁,将管理的责任转嫁给项目负责人和项目组,不仅起不到绩效提升的作用,反而不利于科研团队的稳定。并且,现行的评价系统较为单一,鲜见分级分类的综合评价系统,尤其对于那些因为科学不确定性未能完成既定目标的科研项目,处罚可能适得其反。此外,负责绩效考核的主体,通常是行政部门,受到考核人员自身素质的限制,考核的角度往往偏结果、偏数量,而轻质量、轻过程[2]。除了奖惩以外,不能科学地评价课题是否中止或继续,以及如何调整纠偏,更谈不上实施有效的管理提升措施。

2.4科研成果转化推广体系不成熟,成果转化率低。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两个关键。科研成果转化依托三大要素:政策支持、转化机制和资源投入。政策支持方面,虽然目前国家成果转化政策在加大成果持有人激励层面做出了重大突破,但尚未完成向整个体系施策的转变。相对于高校院所和科研单位,企业层执行比例和程度不一。转化机制方面,多数企业在成果转化的信息、评价、对接通道、专利问题、转化方式、转化机构、转化服务等方面缺乏具体高效的联动机制与专业的服务人才,仍面临科技成果价值低与市场需求脱节,公益类成果转化激励缺失等问题。资源投入方面,生物医药行业本身具有高风险、高投入的特点,生物医药成果在转化成为产品之前需要经过大量重复的临床前实验,以及长期的临床试验观察,不仅耗时长,资金、人力、物力等投入高昂。特别是中小型企业,对于生物医药成果临床试验这一特殊阶段,都缺乏稳定、长效的资源支持[3]。

3生物医药企业科研管理体系创新建议

围绕科研项目管理过程,从“规划—立项—实施—验收—成果转化”的闭环考虑,结合本单位的管理实践,建议从以下方面进行管理创新。

3.1制定短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科技发展规划是科研顶层设计的一个直观体现,是引导科研活动的指南针。制定规划前,应从国家、行业、市场的要求和需求出发,充分搜集技术和产品相关信息作为支撑材料,既要紧扣当前研发热点,又要具备前瞻性,对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有预判。通过分析本企业的研发基础和现状,明确公司的研发定位,确定具体的研发目标,制定相应的研发任务,并为确保研发任务完成而提供必要的保障措施。科技发展规划一般以五年为周期制定,但是生物制药行业的特点决定了制定中长期规划很有必要。一是新药的研发是个长期过程,从项目立项到产品上市一般需要10~15年,规划必须要有执行定力,才能看到最终效果。二是生物医药企业的科技创新大多是应用型研究,相对基础研究而言,应用研究不需要突破最前沿的科学原理,技术和应用上的突破创新是可预见的,因此,制定中长期规划是可行的。总之,中长期规划把握科研发展方向,短期规划促进科研工作落实,通过短中长期规划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引导生物医药企业开展高水平的科技研发活动。

3.2搭建精细化项目管理体系。科研项目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管理效率的提升实质是管理精细化的过程。为实现精细化管理,首先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项目管理制度,使得项目实施的每个环节能够达到规范化、程序化和透明化,避免决策随意性带来的风险,同时降低不必要的沟通协调成本。其次,根据不同来源和性质的项目的管理侧重点不同,选择适合的管理模式。在同一企业内,可允许多种项目管理形式并存。对于一般性项目,以课题组为单位的垂直管理最直接;对于需要跨部门协作的项目,采用矩阵式管理效果更好[4];而对于一些前瞻性很强,需要快速决策的科研项目,则采用扁平化管理效率更高。再次,建设一支项目管理专业化团队,从项目经理、主要研究者和专家团队等多个维度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经理必须熟悉国家战略、行业政策,具有很强的沟通协调和管理经验,负责整个项目统筹。主要研究者负责具体的研究和攻关任务。专家团队则负责风险防控,包括课题立项的可行性评估,重大节点的阶段性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做出项目继续执行、整改、调整方向或者终止执行等意见和建议。管理团队成员可采取灵活方式进行选拔和任用。最后,建立一套具备信息储存和传递交流双向功能的科研管理信息系统。系统不仅可随时提供各项目进展和运行情况给科研管理部门,还可与企业其他管理系统对接,实现科研项目信息和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共享,便于资源整合与协同创新[5]。

3.3提升科研绩效管理水平。科研绩效管理的目的在于优化资金分配,调整研发计划,提高研发效率。提升科研绩效管理水平的前提,是完善科技管理评价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并能有效落实改进措施。对于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科研活动的一般规律,个性化提取能够科学、可比、可操作、多角度反映科研工作效果的考核指标,以此为基础再设立分级指标,科学引入权重计算法,尽可能全面、客观地对科研工作进行评估。评价方式创新方面,可采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提高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绩效改进措施能否有效施行是对企业绩效管理执行力的考验,也是科研绩效管理最终效果的呈现。知名医药公司阿斯利康曾经在面对研发效率低下问题时,通过对在研项目的梳理分析,提出“5R框架”来指导研发,在五年时间里,将药物三期临床成功率从4%提高到19%[6]。

3.4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对于生物医药企业来说,科研项目的成果应用才是价值所在。为了促进成果转化,需要从根源上对管理机制进行创新。首先,需要制定专门的科研成果转化制度。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为促进科研成果转化指明了方向。在国家政策指引下,制定企业内部的科研成果转化制度,将科研成果与公司收益和个人收益紧密联系起来,有助于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工作氛围,提升科技人员参与创新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和效率[7]。然后,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考核评价体系。优化评价指标,建立专家评审制度,引入第三方评审,保证评价体系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8]。最后,需要建立专业的科技成果转化联动平台。为成果孵化提供资金和资源支持,设立专门机构对产品、技术、专利、注册、市场和交易等进行深度分析并提供转化指导服务。借助上述措施,促使科技成果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4结语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3

【关键词】安全生产;数字化;技术创新;本质安全;亭子口水利枢纽

1安全生产管理现状

1.1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基本完善

亭子口公司在历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不断优化安全生产组织体系和管理体系,形成了分级管理、层次清晰的责任体系,实现了职责合理明晰、管理流程顺畅、制度执行简洁,做到了系统运行无缺陷。公司上下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强化生产运行管理和技术支撑,推动管理重点向事前主动、源头治理转变,实现基础工作精细化、标准化,提升管理效率,确保了管理无漏洞。严格安全生产量化评价,建立安全生产奖惩机制,发挥激励约束机制正向引导作用,提高职工创业动力活力,保证了正常的生产秩序。

1.2经济运行调度成效显著

亭子口公司实施经济运行管理,科学准确研判水情和市场需求,实施精细化调度管理,根据水雨情监测、防洪调度、发电调度、水库调度管理等不断优化运行模式,积极开展经济运行调度实践研究,充分挖掘调度潜力增加效益。2020年全年累计发电量39.16亿kW•h,超过设计值31.75亿kW•h,创历史新高。2020年主汛期消减嘉陵江1号、2号洪峰52%,累计拦洪26.7亿m3,成功减轻下游防汛压力。

1.3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亭子口公司联合科研机构积极探索智能化巡检手段,构建5G水下机器人与坝面无人机巡查系统,提高大坝安全运行水平,提升枢纽运营能力,形成系列创新成果,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高坝枢纽泄洪效能安全与智能巡检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荣获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其提升了亭子口库坝安全保障与智能化管控水平。

1.4安全文化建设特色突出

亭子口公司大兴安全文化建设,深入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创建工作,充分发挥党政工团作用,丰富职工安全知识、强化职工安全意识、规范职工安全行为,逐步培育遵章守纪文化,构建齐抓共管格局。形成独具特色的“想安全、会安全、能安全”“违章就是事故、安全构筑尊严、责任成就人生”的安全文化理念,亭子口公司荣获“2019年度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称号,进一步彰显了安全文化的引领作用。

1.5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健全

亭子口公司创新安全教育培训方式,构建线上线下教学模式,依托亭子口公司培训中心,建设在线教育学习考试系统,开发网上课堂和远程直播在线课程,利用移动APP实现远程培训及考试,提高培训效率。目前正积极开发VR教育培训系统,配合高度逼真的虚拟仿真场景,开展多体感VR场景模拟培训,模拟演练设备仪器操作以及模拟事故经过,沉浸式教学体验可以提高培训效率,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2安全生产管理形势分析

2.1数字化时代对专业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随着传感、监控、控制等技术的应用,设备设施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生产控制系统逐步实现自动化,生产方式由操作转变为监控决策为主。亭子口水利枢纽内部结构非常复杂,水、电、油、气等各系统紧密相连、相互作用,由于生产流程连续化,生产负荷变化快,管理人员不仅需要熟悉水工建筑物、水电机械设备、发电设备、变电设备等硬件系统,同时要掌握整套的软件系统,对岗位能力要求大幅提高。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现行设备设施在前沿性和基础共性技术的研究运用滞后于电力行业发展,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快速掌握具有前瞻性的先进技术,适应数字化时代的技能升级趋势。

2.2数字化时代对应急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亭子口水利枢纽是一个高度复杂和紧密耦合的系统。随着电站智能化升级,设备设施更加多元化和复杂化,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同时加剧技术壁垒和安全风险隐蔽性,管理人员很难直观发现问题。系统的高度复杂性、耦合性,增加了人机环管各行为主体行为的模糊性。亭子口水利枢纽实现远程集控后,现场生产运行模式随之改变,大量潜在危险集中且现场值班值守人员较少,风险的控制方式与手段出现了变化,但运行过程中风险本质并没有改变。加之,严重依赖安全设施设备的可靠性,降低了人员对安全风险的警觉性,技术失效和人为失误都可能对运行安全产生威胁。在面对突发事件时,这些因素对应急队伍专业化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为此,加强应急能力建设非常紧迫,需要结合集控管理特点,综合现场生产运行模式,整体规划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培训,提升队伍专业素养,适应新形势下的应急管理工作。

3建设更高水平本质安全型企业的建议

3.1持续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是进一步优化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简化优化管理流程,完善治理体系建设,构建高效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二是统筹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化和标准化,全面开展生产标准化梳理,增强标准化管理意识,结合“智慧电厂”建设,建立全环节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体系,实现闭环管理,提升规范化运行水平。三是进一步优化履职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深度挖掘管理潜力,正向激励管理人员不断创优,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2加快实施数字化转型升级

一是注重数字技术的运用,运用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加快自主可控能力建设,推广应用智能设备设施、智能巡检系统、移动应用设备等,在设备检修技改等各环节,有计划地实施智能化改造,推动设备状态监测、故障预警、信息监控与管理一体化等技术研究,赋能“数字大唐、智慧电厂”建设,提升智能化管控水平[1,2]。二是进一步拓宽信息化应用场景,注重安全生产管控平台等信息化系统的运用,深化多系统信息集成和数据集中分析,提升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通过信息化数字化的推进实施,实现生产运营全过程全方位管控,不断优化管理体制机制,提高精益化管理水平。

3.3大力开展创新科研攻关

一是加大安全生产技术创新投入,积极拥抱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制定整体科研规划和短期、长期攻关目标,选取一批科技含量高、技术驱动快、效益好的攻关项目,推进电厂智能转型升级,使科研成果为高质量发展服务,打造科技创新高地。二是支持鼓励自主创新,完善配套政策和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激发职工创新活力,进一步优化完善科创管理体系,加强动态管理与定期评估,严格科研项目准入和退出机制,形成持续创新的长效机制。

3.4深化巩固安全文化示范企业建设成效

一是进一步总结创建全国安全文化建设示范企业的成功经验,宣传企业实践成果,推广成功经验、有效模式,将安全文化转化为职工的行动自觉,促进企业安全文化水平不断提升。二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职工身体、心理健康和行为习惯,加强员工的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塑造关爱生命的安全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人文安全环境。三是加大激励力度,评选表彰安全生产先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激励、引领作用,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取得全员的安全认同感。

4结语

经过多年的生产运行,亭子口公司取得了一系列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经验,成果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亭子口水利枢纽工程面临着智慧转型和管理升级的双重挑战,在数字技术时代需进一步加强精益化管理,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参考文献

[1]李伟.智慧电厂建设与智能发电技术应用探讨[J].自动化应用,2018(11):82-83,86.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4

《安全生产法》第18条指出:生产单位要确保安全生产必备的资金投入,由企业负责人或者经营者给予资金保证,同时要承担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生产事故责任。国家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安全生产的资金责任,所以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一定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否则就要对资金不足造成的生产后果负责。

2电子科技下的安全预警系统

2.1安全隐患辨识

做好生产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辨识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准确及时的排查与辨识工作,才能掌握自来水行业危险来源以及安全隐患的基本状况,明白危险来自哪些方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安全生产,从而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合理有效的开展排查辨识工作可以让我们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同时为业内各自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2.2系统安全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化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是建立在系统安全基础上的,要从企业全局出发,将管理重点内容放在对安全事故的整体防范上,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而达到企业最佳的安全状态。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企业安全生产将漏洞百出。规范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以系统安全为核心指导思想,以系统化管理模式为执行标准,为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2.3建立安全网络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全局出发,对企业危险源以及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实效性和准确性。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引入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与业内自来水企业、车间与工作点的数据库链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积极调用各部门的生产数据,对涉及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信息,比如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化学物品的管理情况、安全生产监督以及安全隐患整改作进行及时的管理和监督,将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2.4设计安全预警系统

液氯具有剧毒性,其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将造成人员伤亡与环境污染,给人们造成巨大损失。确保液氯储存安全是自来水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防止氯气泄露,目前多数自来水企业采取了自动报警系统,在容易出现氯气泄露的场所设置漏氯报警仪,一旦出现了氯气泄露,自动启动漏氯吸收装置,将氯气泄漏量降低,同时,抢修人员穿上防护服,带上呼吸装置,利用抢修工具,封堵泄漏点。此装置包括引风机、吸氯塔、碱水循环泵、换热器和引风管,液氯储槽内以及包装区域配置多条引风管,氯气泄露时第一时间将引风管拉开并对准泄漏点,拉开阀门并打开引风机、吸氯塔和碱水循环泵,泄氯被吸收到塔内从而控制了泄露事故的发展。

3结束语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5

《安全生产法》第18条指出:生产单位要确保安全生产必备的资金投入,由企业负责人或者经营者给予资金保证,同时要承担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生产事故责任。国家从法律上对企业经营者提出了安全生产的资金责任,所以无论企业经济效益如何一定要确保企业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否则就要对资金不足造成的生产后果负责。

2电子科技下的安全预警系统

2.1安全隐患辨识

做好生产危险源与安全隐患的辨识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只有准确及时的排查与辨识工作,才能掌握自来水行业危险来源以及安全隐患的基本状况,明白危险来自哪些方面,哪些因素会影响到安全生产,从而为安全生产管理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合理有效的开展排查辨识工作可以让我们掌握安全管理的主动权,同时为业内各自来企业实施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提供了坚实可靠的依据。

2.2系统安全

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系统化管理,系统安全管理是建立在系统安全基础上的,要从企业全局出发,将管理重点内容放在对安全事故的整体防范上,进行全员、全程、全面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从而达到企业最佳的安全状态。如果没有完善的管理体系,企业安全生产就无从谈起,企业安全生产将漏洞百出。规范标准的安全管理体系需要以系统安全为核心指导思想,以系统化管理模式为执行标准,为企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规范。

2.3建立安全网络

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从全局出发,对企业危险源以及安全隐患进行监控,安全管理的重点是实效性和准确性。在网络信息技术高度普及的今天,要充分利用科技力量,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中引入电子信息平台,实现与业内自来水企业、车间与工作点的数据库链接。通过网络信息平台积极调用各部门的生产数据,对涉及到企业安全生产的相关信息,比如生产设备运行情况、化学物品的管理情况、安全生产监督以及安全隐患整改作进行及时的管理和监督,将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

2.4设计安全预警系统

液氯具有剧毒性,其在生产、储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发生泄漏将造成人员伤亡与环境污染,给人们造成巨大损失。确保液氯储存安全是自来水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为防止氯气泄露,目前多数自来水企业采取了自动报警系统,在容易出现氯气泄露的场所设置漏氯报警仪,一旦出现了氯气泄露,自动启动漏氯吸收装置,将氯气泄漏量降低,同时,抢修人员穿上防护服,带上呼吸装置,利用抢修工具,封堵泄漏点。此装置包括引风机、吸氯塔、碱水循环泵、换热器和引风管,液氯储槽内以及包装区域配置多条引风管,氯气泄露时第一时间将引风管拉开并对准泄漏点,拉开阀门并打开引风机、吸氯塔和碱水循环泵,泄氯被吸收到塔内从而控制了泄露事故的发展。

3结束语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6

【关键词】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

在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使渔区建设满足和谐社会构建的需要,促进渔业的发展,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建设服务。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是比较高的,由于海洋渔业生产是高危的行业,天气、海况、人员等都会受到影响,随时可能出现危险,所以必须要积极寻求新的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方法,更好地维护海洋渔业的生产安全。

1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影响因素

1.1船员渔民水平不高

在船员中,对于小型的船舶的船员,其文化水平不高,有些甚至不熟悉水性,船员培训不正规,不管船舶自身是否适合航行,不管通航条件出现违章航行,遇到突发的紧急情况应变能力不强,导致出现海洋渔业事故。海洋渔业危险性高,劳动强度大,生产作业是比较艰苦的,但是很多渔民的自身素质不高,对海洋捕捞的安全性认识不足,一些日渐富裕的渔民开始招聘外来人员出海,这些外来打工人员缺少专业的技能培训,对于海上生产的知识认识不足,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缺少海上生产的安全常识知识,有些渔民在生产作业时不按照规定穿戴救生衣,使渔民在遇到危险时缺少自救和互救的能力[1]。还有些地区存在家庭渔船的情况,为减少支出形成家庭经营,吃住全部都在船上,与外界接触不多,如果出现问题后果将极为严重。

1.2渔船设备老化

随着海洋资源的减少,捕捞成本增多,收益不足。一些渔民为了增加自身的收入减少投入,对于渔船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等资金不足,安全救生设备更新不及时,设备老化陈旧,缺少安全保障的能力。

1.3缺少健全的渔业管理体制

渔业生产资料是私人投入的,并且属于私人所有,集体组织无法有效的驾驭。尽管船只在村组织名下,属于村级组织管理,但是也只能提供作证、账务等服务,从法律上将管理权利义务不明确。海洋渔业是分散流动作业的,尽管政府要求有村级组织对渔船进行管理,但是实际安全生产管理难度大,即使本村的渔船出现了安全事故,但是也不附有法律责任。此外还有船户分离的情况,安全管理无法有效开展。

1.4渔船科技装备不足

当前渔船的吨位、功率等不断强化,渔业生产也开始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产品,比如雷达卫星、高频单边带等[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为渔船安全服务的产品开发利用不足,比如船仓硫化氢报警器、船只防碰撞等。

2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策略

2.1积极宣传教育,强化渔民安全意识

要积极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宣传,结合渔业安全生产责任需要,高度的对国家以及渔民财产生命负责,通过多样化的方法将安全生产方针、政策以及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等进行宣传,使渔民的责任以及安全意识得到强化。在每年春节以及伏季休渔时间,对渔业安全生产知识进行宣传普及,让渔民了解互助互救的安全措施。要求渔民在捕捞时穿戴好救生衣,佩戴安全帽,渔船夜间航行时需要有专门的人员瞭望[3]。将渔业安全生产的典型进行宣传,对于忽视安全生产以及重大事故等进行曝光。通过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对安全生产事故中的人员进行处理。加强安全事故的责任追究,使安全事故的处理代价提高,减少由于主观因素影响出现的安全事故。

2.2完善安全网络建设,维护渔业生产安全

健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将风情汛息、险情报告进行及时的传递,明确渔业安全生产的具体情况,建立市、镇、村、船的四级渔业安全管理网络,对于基层基础渔业安全生产要加强管理。同时强化投资,将专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到渔村,同时完善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制度以及职责,对安全管理的行为进行规范。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准入门槛需要提高,科学的对其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对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以及法律法规等全面把握,保证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开展。

2.3做好安全监督管理,消除安全隐患

为避免海洋渔业出现安全事故,需要做好安全监督检查的工作,保证安全事故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要将渔政、船检、海监、渔监工作结合起来,使渔政船的执法优势得到发挥,加强海上检查、港口的监督以及岸边的管理,对海陆监督检查的力度得到强化,对于不安全的生产行为需要给予严厉的打击,保证各种安全隐患及事故有效处理,维护海上渔业的安全生产。由港监带头对渔港、进出、停靠渔船的安全检查进行负责。渔政船开展海上检查工作,全面检查海上所有作业航行的渔船。对于基层渔安办,尤其带头对沿海镇街、渔养单位等进行集中的检查[4]。通过监督检查让渔民不要抱有侥幸心理,不能为了减少支出就忽视救生设备的配备,或者让渔船带病出海。要完善制度对渔民的安全设备配备进行规范,将安全事故隐患消除在萌芽中,使海上渔业生产更加安全。

2.4增加科技投入力度,保证渔船设备先进

在海洋渔业安全生产中,需要明确科学技术的优势作用,强化渔民的思想认识,积极学习借鉴外地在渔业安全生产的经验,引进渔船防碰撞、卫星定位通讯系统等安全装置,与科研单位挂钩,研究船仓硫化氢报警器。加强渔船安全生产的资金、技术投入,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渔船技术落后的情况进行处理,维护渔业生产安全,有效预防事故,减少伤亡。同时政府以及主管部门需要将安全技术信息及时提供给渔民,积极引进先进的安全装备,使渔船的科技化水平得到提高。

3结束语

总之,当前海洋渔业生产不断推进,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其安全生产管理不足,为此必须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推进海洋渔业安全生产管理,维护渔民的安全与利益,也使海洋渔业生产工作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薛学坤,杨波.发挥海洋渔业安全信息救助指挥系统作用服务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J].中国水产,2010,(09):28-29.

[2]谢英波.近海渔业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几点建议[J].中国农业信息,2015,(15):81.

[3]李帅,郭庆祝.加强海洋渔业安全风险防控的对策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02):45-47.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7

医院安全生产管理是医院运行最重要的支持系统之一,为医院建筑的改扩建,建筑的维修,医院院内锅容管特设备,以及水、电、能源、膳食的供应和管理提供可靠保障,保障医院的医疗设备、卫生耗材、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修保养及配送等项的正常运行。安全生产管理渗透在医院运行、医疗诊治的每一个环节之中,是医疗基础质量与医疗安全的基本要素,是医疗、教学、科研等项工作顺利实施的基础。医院安全生产管理肩负着极其重要的管理与服务职能,是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二、医院安全生产管理的实施策略

(一)事前加强安全教育,层层落实责任

随着医疗产业的不断发展,医院安全生产管理在传统上的医疗安全、消防安全、财产安全、以及突发性事件处理的基础上所涉及的因素增多,如医院空间动线规划、设备仪器保养、耗材物资补充、信息系统安全等因素。面对诸多安全管理的事项,必须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才能自觉、严谨、可靠、全面地贯彻执行一切安全措施,时刻保持对各类安全的高度警觉。医务人员要不断加强学习,强化法律意识,转变服务观念,落实全程质量管理措施,为患者提供多层次的优质服务,使医疗工作更加贴近临床,贴近患者。同时,医务人员要学会运用社会、心理、公共关系的理论和技巧辅助诊疗,确保各项软环境的安全。

1.完善安全生产组织机构与签约

通过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与建立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与网络,全面贯彻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重视工作制度及程序,将责任制采用合约书形式落到实处。实践中,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虹口区卫生局签订了安全生产工作责任书、消防工作目标责任书、安全干部承诺签约书、特种设备和重点危险源安全承诺书;与警署签订企事业单位内部治安安全工作目标协议书;与全院职工签订“班组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电工、消毒等人员签订特种设备操作、安全生产责任书;与物业签订安全责任书。卫生中心也积极参加由虹口区卫生局创建的安全文化各项活动,根据要求“安全生产月”购买、张贴、悬挂横幅、宣传画等各项安全生产宣传活动。

2.完善预案,组织演练

针对医院安全生产管理中的薄弱环节,积极组织员工开展演练。做到工作预案到位,党政领导临场指挥,全员职工共同参与,从而提高医院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应对能力,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

(二)事中加强安全监督、落实隐患整改

通过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生产监督检查,及时发现事故隐患,并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检查的重点,切实做好防火、防盗、防台、防汛、锅、容、管、特安全。

1.加强医院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

加强医院各种特种设备,包括医院的客梯、杂货梯、高压消毒锅、医用氧气的安全管理。医院电梯实行定期保养和维修,做好保养记录;医院高压消毒锅由专人负责,定期保养;医用氧气定点放置,放置部位严禁烟火,置换氧气瓶时严禁非规范装卸,防止发生意外。每年对特种设备进行多次全面检查,发现问题隐患及时通知保修单位即刻上门维修整改,并保证整改经费,避免安全责任事故。

2.加强防火、防盗安全管理

医院每年召开专题防火、防盗安全会议,播放防火警示专题片,提高防火意识。开展自查自纠,对全院各楼层和重点部位都加装了防盗实施、监控设备,110报警、切实落实防火、防盗安全防范措施,确保医院防火、防盗工作万无一失。

3.加强防台防汛安全

全力做好防汛防台准备工作,成立防汛防台领导小组,及时召开中心中层干部会议,制定工作预案,把防汛防台工作纳入到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天气变化无常的特点,做到思想上、物质上有准备,及时落实各项预案准备工作。在台风到来之前,全面疏通地下水道,确保汛期下水道通畅。对房屋顶层认真检查、清理杂乱堆物,确保台风期间安全。落实具体工作,加强值班巡逻,随时根据区局要求确保各网络的信息畅通。

4.加强医疗危险品安全管理

加强对医院医疗危险品的安全管理,从领取、使用、处置做到专人负责,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和流程进行管理,并做好督查和反馈,以便及时整改,避免医疗危险品的泄漏和伤害事故的发生。

5.加强院内医疗废弃物的管理

为了加强院内医疗废物的安全管理,防止疾病传播,医院成立废弃物管理小组,制定医疗废物安全处置的规章制度、应急方案。医疗废弃物的管理和处理要严格按照市、区、局所颁布的标准执行处理、排放。医院感染科要不定时的对收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防院内感染和院内传播性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保障人身健康。

(三)事后严格责任追究、及时总结提高

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事后复查,对每次安全生产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以及整改情况,要对照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等有关规定进行分析评估,以确保问题和隐患得到全面彻底的整改。对已发生的安全事故,要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做到:“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未受到处罚不放过、群众未受到教育不放过、防范措施未落实不放过”。

三、结束语

科研生产管理范文8

关键词:油性涂料;安全生产;生产管理

油性涂料企业属于危化企业的范畴,针对其原材料和产品的生产和存储工作,国家采取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没有经过国家专业部门审批的单位不能随意生产。油性涂料企业的原材料和产品易燃易爆并且部分产品有毒有害,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诸如火灾、中毒等安全事故,不仅给企业生产带来巨大的损失,更给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以及环境健康造成威胁。因此,探讨提高油性涂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划分机构职能,明确不同岗位的具体职责

在油性涂料企业组织结构建设中要对安全生产责任进行划分,企业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企业负责人在安全生产管理工作方面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体系,明确企业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能和责任,确保企业生产的全过程都有相关责任人对其负责。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对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责、权、利进行清晰划分,避免在工作过程中出现责任模糊、工作推诿的现象。另外还需要与相关责任者签定《安全生产责任书》,严格落实其中的内容,对于出现的人为生产安全事故要严肃处理。加强不同机构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能力,各部门负责人要了解安全生产管理各个流程的主要责任部门,确保在出现应急事故时不会自乱阵脚各自为营。制定明确的安全生产管理岗位责任说明书,对其中模糊争议的部分要进行细致说明和阐述,确保生产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明确的安全生产责任人。

2健全安全生产操作制度并监督实行

油性涂料生产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家以及行业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严格按照政策标准进行生产经营和管理。除此之外,油性涂料生产企业本身还需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操作流程制度规范,包括生产车间防火的管理、产品设备作业流程规范、生产设备检验维修规范、安全生产技术规程等,严格监督制度的落地执行。另外,企业还要根据明确的安全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操作,涉及到生产技术、生产安全、产品质量、职业健康等各方面的标准。生产制度的建立要具有明确性、细致性以及灵活性的特点。既要保证制度内容能够涉及到生产流程的各个环节,确保生产操作的每个细节都能够找到制度依据,并且还要保证操作制度能够与时俱进,与企业的生产技术设备条件相适应,另外针对不同的标准企业要建立制度标准实行监督制度,不能所有生产程序和产品管理都采取相同的制度体系,强化对生产流程各个环节的监督,提高生产人员安全责任意识,强化其法制观念,确保生产企业人人都能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

3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以及宣传活动

油性涂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质量效果关键还取决于企业工作人员能否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因此油性涂料生产企业必须要加强对企业内部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针对不同的生产环节和人员层次建立梯度式的培养模式,尤其要注意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时效性,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要在培训过程中重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体系和培训内容的设置。

3.1企业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首先企业主要责任人、安全管理者和特种作业工作者必须要在正式上岗之前接受上级的专业培训工作,针对培训活动进行考核并颁发证书,只有获得相关证书的人员才能够从事相关岗位的工作。常见的生产安全培训体系分为企业、生产车间和生产班组的培训,针对一般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主要涉及到安全生产制度的讲解、劳动生产纪律的说明、技术操作规程的介绍等,以近年来危化企业安全生产事故的真实事例向员工阐述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并制定员工培训记录信息表。另外可以邀请高校以及科研院校的专家和消防救援工作者在油性涂料企业开展实践性模拟演练培训,对员工的安全生产管理中具体的工作注意事项进行培训,指出企业在生产管理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如何处理这类隐患。

3.2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培训

进行企业安全生产宣传工作的主要目的是让企业员工随时随地保持安全生产意识,强化其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防止员工出现由于工作年限较长而忽视安全生产细节的问题。在宣传形式的设置上要尽量多样化、趣味化,避免员工对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出现厌烦和抵触的情绪。常见的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宣传形式有:企业安全知识讲座、安全知识竞赛、设置知识讲解栏,组织进行安全生产参观等。争取让企业员工在企业生产的各个活动中都能够时刻接触到企业安全生产制度规范,加深其对违规生产危害性的认识,强化企业整体安全生产的责任意识,杜绝违章、违规上岗以及违规操作的现象。

4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

油性涂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核心目标就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借助安全检查的手段。安全检查的主要任务就是对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各种可能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做到防患于未然,同时针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要督促整改。油性涂料生产企业可以建立定期以及非定期的安全检查管理制度,在制定检查计划目标的基础上成立企业安全检查工作组,常见的安全检查形式有:安全生产的岗位定期不定期检查、检查人员的定期巡查、企业季节性检查以及生产隐患排除的检查等。同时企业还应当建立《安全检查表》,对检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处理。对于检查过程中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一方面油性涂料企业要进行整改,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另一方面企业还要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判断和分析,如果隐患是外界不可控因素所导致的那么企业要针对生产管理的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预防制度,如果隐患是企业内部人为原因导致的,那么进行严肃整改并追究相关责任者的责任。检查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员工的操作规范性,督促其严格按照安全生产管理规范中的标准进行操作,并定期组织对员工操作技术规范的考核工作。

5建立应急救援制度并组织进行演练

油性涂料生产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就是“预防为主”,因此企业必须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应急救援工作制度体系,主要涉及到绘制生产单位危险目标分布图、统计生产作业数量总额、建立应急指挥小组、配备应急装备,另外包括对应急现场的网络通讯和医疗就会管理等。根据油料企业产品生产特点建立计划性应急救援指挥制度以及演练方案。油性涂料企业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演练方案在编制完成之后要组织相关人员定期进行演练培训,将应急演练与企业基本培训制度相结合。演练过程中要最大限度模拟事故现场可能出现的危机情况,提高员工面对事故的紧急应对能力,做到临阵不乱,行动有序,准确判断,从而降低事故的伤亡机率。

6结语

国家安全管理工作要求油性涂料生产企业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这也是油料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因此企业领导人员必须要全面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对企业安全管理职能机构进行划分,明确不同岗位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具体职责,健全安全生产操作制度并监督制度的落地执行,加强对企业各层级员工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以及宣传活动,实施定期和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同时建立应急救援制度并组织进行演练,从而确保油性涂料企业的健康安全发展。

参考文献:

[1]江容妹.浅谈油性涂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J].广州化工,2011,39(16):21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