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信息技术范例

科学信息技术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1

西部农村学校普遍存在师资缺乏、实验设备简陋、缺乏科教氛围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科学教学的发展速度。而利用信息技术解决西部农村学校“师资和实验设备不足”等问题,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科学教学;农村学校;西部

就西部广大农村小学而言,科学教学一直是一个难题(如把科学课当作文化课来上是普遍现象)。在这样的教学状况之下,学生除了学一点科学理论外,别无收获。对此,如果教师在科学教学中能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则科学教学的质量将大为提高[1]。

1信息技术能拓宽分享与交流的范围

众所周知,微博、微信和QQ已经成为现代人最时尚的交流平台。作为科学教学,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借助因特网建立交流与分享的平台,使科学教学的质量得到提高。分享与交流是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就感和培养学习兴趣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在传统教学中,不但交流和分享的范围极其有限,而且分享者与评价者也不可能有双边的交流机会。当采用因特网方式后,学生只要把学习成果上传因特网,很快就能得到点赞与评价,即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就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从而生发出学习的动力。2013年,笔者所教班的徐露同学在毕节市第一届创新大赛中获得科幻画比赛的二等奖。为了分享喜悦,笔者把她的作品“火星上的零食树”发到了自己的QQ空间和朋友圈里,并建议大家转发。没想到第二天就有了50多个点赞,还有了10多条评论。徐露更是关注网友们的反应———每多一个赞,她就多了一份自豪;每多一条评论,她就多了一份收获。在分享喜悦的同时,她对自己的作品也有了客观的认识,自信心更足了。此外,其他学生在关注的同时,也从心底里产生了认同感,提高了学习兴趣。

2在交流与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得到不断成长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得异校、异地合作学习成为可能,并有助于实现区域资源的互补和师生的共同进步。2013年,笔者组织的一次教学活动很好地印证了这一观点。当时的情况是:为了参与全国青少年科技体验活动,笔者决定组织学生开展主题为“粒粒皆辛苦”的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其目标是“体验粮食的来之不易,培养节约意识”。可现实是,笔者所在学校并未提供“营养餐”。于是,笔者就利用个人关系联系到了提供营养餐的班级———炉山镇炉山小学五(1)班,准备两个班共同开展此次活动。该班主要负责“营养餐中的浪费现象”,笔者所教班主要负责“早餐中的浪费现象”和“酒席中的浪费现象”,即两个班共同完成“一日三餐中的浪费现象”的调查。在活动后期,两个班的学生代表共同上街开展了一次“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签名活动。在活动期间,两个班的学生用短信、QQ等进行自主交流,并对对方的成果进行评价,使双方师生受益匪浅。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还扩大了学生的交往圈,增进了双方的感情,培养了合作意识。

3信息技术有利于培养学生随时记录生活的习惯,易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灵感和兴趣

培养学生拥有学习和探究科学的兴趣是科学教学最重要的目标。为此,笔者利用智能手机记录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并用于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笔者的影响下,许多学生都有了拍照片、发微信的习惯。一天,一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跑到笔者面前,要笔者看她站在学校附近凤山顶上拍摄的一组雾景照片,内容为记录雾气包围威宁县城到飘散的过程。她一边向笔者展示一边兴奋地讲述拍摄时的情景。当翻到一张照片时,她突然停了下来。只见照片上的云雾如同一床大棉被,把整个县城盖得严严实实,只有东南角廉租房小区最上面的两层房屋飘在云雾之上,就像传说中的“海市蜃楼”。她不解地问:“田老师,县城里比它高的楼群还有好多呢!可为什么只有这个小区的房顶能够被看到呢?”笔者顺势说道:“要不,你找几个有兴趣的同学组成一个研究小组,研究一下这种现象是怎么形成的吧!”她欣然接受了笔者的意见。第二天,一个主题为“廉租房怎么变成‘海市蜃楼’了?”的课题就诞生了。上述例证说明,只要让学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就很容易激活他们探究科学的灵感和兴趣。

4信息技术促进了优质资源的共享,有利于提高农村学校科学教学的质量

信息技术走进教室,使得教室与大千世界连为一体。如学生坐在教室就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可以通过因特网随时查阅想要的资料,可以轻松解决心中的困惑。同时,信息技术对于扩大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都是最佳的选择工具。总之,利用好网络,对于解决农村学校科学教学的难题和提高教学质量均大有裨益。作为农村的科学教师,虽然无力改变教学所面临的困境,但若顺应时代潮流,合理地利用好信息技术,那农村科学教学水平必将得到极大的提升。

作者:田桂仙 单位:威宁自治县第二小学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2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可以实现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教师教学方式、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极为高涨的学习热情进行学习,能够促使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的实效性与有效性获得最大幅度的提高。结合相关的教学工作经验,对如何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优势,在科学教学中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从而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有力学习工具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

关键词:

现代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教学情境

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即以科学知识学习为载体,将信息技术作为手段和工具渗透其中,用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科学内容的理解和认识。所以,作为小学科学教师,我们要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实际过程中,从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下面,我就对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措施和途径进行详细的分析与探讨。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总是习惯运用黑板、粉笔、挂图等方式来组织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缺乏,而且学习效果也总是不尽如人意。而现代信息技术,将符号、动画、语言、视频、文字等多种媒体信息融为一体,将辅助科学课堂教学,可以将科学教学内容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提升科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变得异常浓厚,而且,在轻松、乐观的学习情绪中,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吸收也会更容易和更深刻。例如,以《金鱼》这部分内容为例,一上课,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播放了多媒体画面(池塘),池塘里面的植物、动物多种多样,如金鱼、贝类、虾、荷花、海藻等等,丰富生动、多姿多彩的画面立即吸引了学生的眼球,趁此时机,我说道:“同学们,这些动植物共同生活在池塘里,鱼在池塘里有很多伙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金鱼为例,来对水生动物进行研究。”在对金鱼的外形和运动进行观察的教学环节,我也运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呈现直观的金鱼图片,并播放了一段金鱼运动的视频,以让学生以形象生动的方式对金鱼的外形和运动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和了解。这样,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给学生营造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科学教学课堂不再机械、死板、无趣,而是充满了生动性和灵活性,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使学生对本节相关知识内容了解得更加深刻和透彻。

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攻破教学重难点,使学生深入理解科学知识

小学科学教材中,有很多抽象、复杂的知识,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准确地理解,单凭教师口头语言的讲述和解释,学生对于这些较难知识的理解只会处于浅层水平。而现代信息技术具有虚实互补、动静结合、大小呼唤、远近交替的教学优势,将其运用于小学科学教学中,可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立体感,从而将学生较难理解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生动地揭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教学重难点的深刻理解和把握。例如,以《日食和月食》这部分内容为例,日食和月食的发生过程,是课堂教学的重难点,仅仅依靠口头语言向学生解释的话,学习思维还处于形象阶段的小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有正确和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我就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日食和月食发生的过程以Flash效果演示了出来,演示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课件进行合理控制,如使用放大、缩小、暂停、回放等功能,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以满足。这样,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就将教学重难点成功突破,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加深了学生对日食和月食发生过程较深层次的感知和理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凸显学生学习主体性

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信息资源广的特点,利用它,教师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根本性改变,即让学生以主体者的身份,对知识信息进行搜集探究,从而充分凸显自身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自身自主搜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和谐全面发展。例如,以《各种各样的花》这部分内容为例,在正式讲授这部分内容之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项作业:6人为一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搜集各种各样花的图片,并对各种种类花的介绍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然后,通过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阅读,对所搜集到的知识信息进行相应的归纳整理,制作成多媒体课件。课堂上,每组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对本组所制作的课件进行详细的演示讲解,学生之间展开分析讨论。这样,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信息的学习者,而是成为积极探究知识的主动者,充分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科学教师,要以恰当合理的方式,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科学教学实际过程中,从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达到优质高效的教学目的。

作者:周正春 单位:浙江省青田县实验小学东山分校

参考文献: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3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小学科学教学,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为有效用好信息技术,必须适应信息化时代的特征,努力将信息技术的应用与科学教学的变革紧密结合,方可使课堂更具活力。

关键词:

信息技术;科学教学;应用

笔者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利用新的教育理论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从而让科学教学充满活力[1~2]。

1信息技术能有效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

事实表明,当学生对科学有了好奇心后,往往能采取主动的探究行为。例如,为使学生获得亲近自然的情感体验,产生探究各种各样花的浓厚兴趣,笔者借助网络把不同的“花”搬进了课堂。随着一幅幅花的图片的展示,学生就产生了想去探究各种各样花的兴趣。随后,为了帮助学生区分完全花和不完全花,笔者还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典型的不完全花图片并制成幻灯片。当这些图片呈现在学生眼前时,就将抽象的知识寓于生动的形象之中,顺利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其主动地探索大自然中的奥秘,进而去体味成功的欢乐。

2信息技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可以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演示,能将教学内容以文字、图像等形式呈现在屏幕上,再配以音乐和教师得当的行为、语言,就能把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器官充分调动起来,很容易就能收到满意的教学效果。例如,为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笔者播放了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产生了想了解更多昆虫知识的欲望。这充分说明,多媒体起到了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知识的目的,同时也大大激发了学生渴望了解自然的愿望。

3信息技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实验的作用,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

(1)利用多媒体能体现实验直观性的特点。

实验是科学教学中的重要手段,但受班额大、实验室条件的限制,很多实验往往难以开展;而把多媒体应用于小学科学课的实验教学中,不仅能克服实验条件的限制,还能提高实验的可见度,从而达到优化实验的目的。如在讲“地球的卫星———月球”一节时,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就能形象、直观地把月球和地球的运动情况呈现给学生,使抽象的空间知识既形象生动又简洁明了,更直观真实,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利用多媒体能使实验操作规范、正确。

就实验操作而言,一旦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造成仪器损坏,还会引发危险,更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采用多媒体模拟实验操作,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例如,在讲到“地震与火山”一节时,学生对“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地震是怎样发生的”等问题产生了理解上的困难,对此,笔者利用多媒体手段对这些实验进行了模拟,达到了仿真效果,使学生在没有障碍的实验环境中掌握了相关知识。又如,在做把细铁丝烧红放入氧气瓶里的实验时,笔者通过多媒体演示了不正确操作的后果,使学生对操作错误引发的危害有了充分认识。随后,学生在做该实验时就很注意操作要领,大大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

总之,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解决科学课教学的重难点,为课程提供资源,创设教学环境,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

作者:白世芬 单位:威宁自治县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4

小学科学是一门实践性与理论并存的学科。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小学科学课的教学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的教师讲解,也不是完全依靠教师的演示,而是让学生在反复观察实验活动中掌握各种知识、技能。根据科学课的特点,把信息技术应用到科学课堂中,不仅能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展示演示实验,还能丰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难点等。

【关键词】

小学科学;信息技术;微整合

小学科学课的主旨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过渡。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在科学教学中,如何正确运用信息技术,成了每个现代科学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其中。而科学本身源于生活,科学课上的结论都是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反复的观察、分析、实验、小结得出来的。而学生的观察往往只是停留在表面现象上,缺乏深入的观察和认识。因此,我们在学习之前,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让枯燥的观察变得生动有趣,放大我们要观察的点,这样学生就能瞬间抓住重点,牢牢地把握记住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如我在上《观察、描述矿物》一课时,就采用了多媒体技术,让学生在上课的一开始就看见了一个矿物博物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矿物,同学们都发出了惊奇的声音。然后转而在课件中出现矿物博物馆的墙上赫然贴着一张招聘启事,招聘启事的内容是要在假期招聘一名矿物讲解员。同学们看到之后都很兴奋,表示都想去应聘。但是想要应聘成功就必须要参加一个考试,看谁更了解这些矿物。这样一来,有了情境的设定,学生就更积极地参与到观察、描述矿物的学习中。

二、利用信息技术,组织游戏活动

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枯燥的科学知识和繁琐的实验是不能打动他们的,他们甚至会消极地上课,以至于对科学课产生排斥。而此时如果能把游戏带进课堂,让年幼的孩子边玩边学,那他们对科学课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在教学《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一课中,我就设计了一个游戏,让孩子们闭上眼睛仔细地听一听这是什么东西发出的声音。我利用信息技术在课件中插入了很多小动物和物品的声音,学生听一个回答一个,玩得开心,而且对声音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三、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演示实验

小学科学课中经常会用到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常用挂图和模型来给学生解释其中的原因,但是有时候演示实验的操作过程又受到了环境和操作条件的限制,会由于距离、挂图大小等种种原因使一些学生看不清楚,难以理解。如果采用信息技术进行实验演示,就可以避免传统实验仪器的不精确造成的误差,也可以避免距离远近等造成的看不清楚,为教学提供了方便,而且教学效果也非常好;还可以突破学生宏观认知上的障碍,大大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如在教学《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时,我在讲台上给学生展示锥形瓶吸管中的水面是否会因为锥形瓶放入热水中而上升。虽然我已经考虑到后排的学生可能看不清而用凳子加高做演示实验,但由于太远,还有前排的学生会站起来等原因,后面很多人还是没有看到实验现象。后来我把这个演示实验录成了视频,边在前面演示,边播放视频,孩子们都能清晰地看到液面的变化过程,而且相对而言课堂更有序。

四、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活动

小学科学课堂分为实验课和理论课两大类。实验课总是以实验充斥着课堂,学生只有通过做实验才能探究到实验结果,所以这种课大部分教学活动就是实验。而理论课就更加乏味,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学生只有听的份。但有了信息技术以后,科学课就没有那么枯燥了,它可以大大丰富课堂教学活动,让一节枯燥的课变得生动活泼,情节丰富,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如在上《在星空》一课时,对于星座的讲解信息技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原本只有教师讲解的课堂被划分成很多个不同的活动场所。可以先展示美丽的星空,让孩子们对它着迷,愿意去学习和了解这些神秘的星座;再从星空中一个一个的把星座“拉”出来,给孩子们讲解它的主要组成,以及这个星座的传说和故事;然后介绍这些星座不是一年四季都能看到的,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代表星座,课件出现旋转的天空,让孩子们尽情地去感受四季星空的变化;最后还可以做一个星座连连看的游戏,考察学生对这些星座和代表星的了解程度。这样一来整个课堂就被这小小的课件紧密地串联在一起,大大丰富了课堂中的活动,学生也更愿意去接受这些知识。

五、利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难点

科学课中经常会有比较难讲解的知识,怎样来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这些知识就成了一个难题。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只是凭嘴巴说,孩子们根本没法把这些知识弄明白,即使记住了估计也只是死记硬背而已。有了信息技术,马上能让孩子们直观地看到,清晰明了,让眼见为实成为他们记住真理的阶梯。如小学科学低年级课本上经常会让孩子们饲养动物和种植植物,这对于三年级的还不能完全集中精力的孩子而言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他们有的虽然饲养或者种植了,但是大多都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帮着养和种的,更别提去观察了。这样一来,就很难讲解得清楚。为此,我会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授课。如在讲解《蚕的一生》的过程中,既可以把蚕放在投影下让孩子们观察它的身体和进食情况;也可以通过课件、视频的形式展示蚕的出生、蜕皮、吐丝、结茧、成蛾的过程,让孩子们用眼睛看到、观察到这些容易忽略的地方,才能真正了解蚕的一生。

总而言之,小学科学的课堂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微整合,解决了以往教学中的一些弊端,不仅能创设学习情境、组织游戏活动、展示演示实验,还能丰富教学活动、解决教学难点。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是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它在科学教学中的整合也会越来越广。作为一名新时代的科学教师,掌握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整合就成为必然。

作者:徐春芳 单位:江苏省昆山市花桥中心小学校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思考[J].中小学电教,2001:1-2.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5

比如:四年级下册单元课《油菜花开了》、课《各样的花》、五年级上册单元课《秋冬季的生物》、第五课《动物的栖息地》、五年级下册单元三课《做生态瓶》等课,知识受和空间条件的限制,离学生的生活太远,许多是学生短时间内无法亲身考察或经历的,对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了消极影响。信息技术可以弥补这的,信息资源不受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全方位的信息,即使无法亲身感受,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途径认识。

二、信息技术有利于因材施教,学生个性化发展

小学科学教材的编写考虑了大多数学生的认知程度,而无法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差异,无法因材施教。21世纪人类社会是信息社会,信息社会的特点是个性化、多样化、人尊重人,一切以为信息社会的主旋律,在课堂教学中,一切教学活动也应该学生展开。比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单元课《岩石的组成》一课时,课上是教师对教学和对教材分析、细化,以课件呈现给学生。学生在了解学习任务以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岩石标本岩石的名称、形状、颜色、硬度等信息,网络搜集每种岩石的产地、形成的条件和过程等资料,并在网站区里记录下岩石的信息。然后教师要求学生整理所有收集到的信息,总结性报告,一节课很短,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各不相同,学到的知识也更多了,在整节课中运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网络教学,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了,增强了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和信息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感兴趣的内容扩展和延伸。

三、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模拟操作,规范实验

实验是自然教学中最常用和最重要的教学手段,对帮助学生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有的实验一旦学生操作失误,不仅会导致实验失败,还会造成仪器损坏,更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心理,影响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多媒体技术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让学生在计算机前对实验过程模拟操作,掌握正确的方法后再进行实验,将大大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如把烧红的细铁丝放入氧气瓶里实验时,应在燃烧铁丝的氧气瓶中加一些水,或在瓶底上铺一层湿润的砂,不然铁丝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能使瓶底炸裂。我设计制作一个多媒体软件、在课堂上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操作。操作正确,计算给予提示鼓励,一旦学生操作失误,计算机对错误操作所引起的后果进行模拟。使学生加深对操作错误危害的认识,然后再行进实验,这样不仅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更能深刻理解正确操作的重要性。

四、信息技术有利于学生科学的观察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6

在现代教育加速改革的环境下,信息技术的重要性开始得到有关教育部门的认可,很多学校都着手将信息技术列为必要的教学工具。但是目前,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在整合的过程中并未取得理想效果。通过举例说明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可替代性,进一步探讨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重要性;整合;方法

在现代教育改革过程中,最有活力、最有潜力的因素就是信息技术。经过大量实际调研可以证明,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使教育手段趋于多样化,可以更好、更多地为学生提供知识来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为学生提供一个直观、易于交流的学习环境,从而提升小学教学质量,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简而言之,信息技术在提升小学教育质量方面的作用是巨大的,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非常有必要的的。

一、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进行整合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进行整合的实质,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并且通过使用计算机等现代科技产品,辅助教学的开展,逐步替代过去传统教学方法。目前,信息技术与科学学科的整合具体主要表现为: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课件,使讲解内容更为清晰直观。例如,在讲解蜡烛燃烧现象时,教学目的就是想让学生了解燃烧现象,从而得到对燃烧的一些认知,并能够掌握灭火的技巧。如若真正动手做燃烧实验,教学时间不一定充足,并且燃烧实验也不易控制,安全问题不能忽视,这种情况下运用课件,上述问题迎刃而解。生动直观的影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还提高了学生了解新事物的积极性,小学科学课教学中的难点得到了有效解决。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小学科学课学习动物相关知识时,只有运用教学课件,才能让学生得到较为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制作带有动物图片、动画等内容的课件,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动物有关知识讲解时,可以通过设置一些简单游戏,教师说出动物名称,学生去指出对应的图像,很好地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很大提高。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月亮”“地球绕着太阳转”等知识,就算教师讲解得再到位,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程度以及年龄偏小的情况,不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手段,通过运用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信息技术将学习内容展现到学生面前,使各种知识直观地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钻研心。

二、制约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因素

1.部分地区缺少相关设备设施

信息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越来越得到有关教育人员的认可,信息技术成为必要的教学工具的趋势不可阻挡。但是在一些经济落后、教育条件差的地区,很多学校只配有一些落后的教学工具,缺少相关的多媒体设备,无法利用信息技术得到丰富的教学资源,严重制约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进程。

2.部分教育人员对整合的认识不足

目前,一些学校的领导以及老师不重视学习深造,而学习深造正是教育人员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是接触先进的现代教学理念的关键渠道。现代的教学理念得不到认可,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摆脱不了过去传统思想的影响,教学方法仍是死气沉沉的形式,认识不到信息技术在当代教育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另外,部分教师理解不了整合的真正意义,只是片面地认为只要会运用计算机等设备就可以,不能把信息技术与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不了信息技术的优势,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效果。

3.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不足

在我国,由于信息技术是近些年才开始作为教学工具逐步引入到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虽然有多年的教学经验,具备很强的教学能力,但是不一定能做到熟练运用多媒体设备等仪器,因为这些设备设施都是近些年才开始普及的。另外,一些教师很少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特点,教学没有针对性,做不到因材施教,对于各方面资源整合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信息技术的施展空间。

三、对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建议

1.加大教育投资

偏远地区缺少配套的仪器设备,国家应进行重点补助。一般来说,小学学校的教育投入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政府,因此要通过相关政策提高当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政策上得到了鼎力支持,硬件条件也会得到提高。另外,一些教育水平落后、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可以通过教学资源整合,达到整合所要求的硬件条件。

2.教学理念革新

教师在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这场变革中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教师是教学过程中的引导者,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着整合的效果。所以,学校领导应在政策和行动上均给予大力支持,更为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学习,培养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首先,可以学习有关整合的理论知识,了解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次,可以组织去一些示范学校学习经验,理论与实践并重,做好整合的准备工作,可以更好地促进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

3.信息资源库的建立

资源丰富是信息技术的优势之一,建立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可以发挥其优势。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给教师带来更为广泛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为自主学习创造条件。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多搜集一些实用的信息,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也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来源。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不可能迅速完成,短时期内,信息资源不会集中,如果教师每次都需要去耗费时间搜集资料会造成资源浪费。如果建立共享的信息资源库,就可以通过快捷的网络来获取第一手的资料。

4.教师能力的提高

针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教师应该发现自己在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对多媒体设备运用不熟练。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熟悉相关理论知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逐步掌握信息技术这项新技能,做到信息技术与个人教学科学整合。

5.提高实用性

不能盲目地过度倚重信息技术,它也存在不可忽视的缺点,如信息技术不能代替实际试验。因此,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需要注重教学的实用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真实的体验要比虚拟的影像带来的认识要深刻很多。

四、结束语

整合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是一个需要磨合很长时间的过程,整合是优良教学因素之间的结合,发挥信息技术资源丰富的优势,将教学内容中不易理解的难点攻破。教师在注重实用性的前提下,运用信息技术,通过整合设计,增加师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作者:崔加良 刘超 单位:临沂洗砚池小学

参考文献:

[1]王传洲,姚秀君,张继恒.自制教具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作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3):61-63.

[2]张琼华.小学科学教具改革与创新———小学科学教具的妙用及创新[J].教学论坛,2015,(75):121-123.

[3]黄健伟.自制教具:小学科学教学的法宝.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03).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7

关键词:信息技术;小学科学;整合

一、影响小学科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因素

(一)教学设备与教学理念的落后

即使现在科学技术与经济水平已经明显的提升,但是仍然有一些偏远的地区无法享受较好的教育资源,很多中小学仅仅是配备了简单的多媒体设备,对于大型的计算机教室几乎没有,不能实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无法快速获取一些时事政治及教学资料,教学设备的匮乏以及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程度也不是太高,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信息技术与小学技术的整合。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教师与学校领导对信息技术的认识不够,只是一味的去提高学生的成绩,不去重视信息技术与教学资源的整合,传统的教学观念根深蒂固,认为信息技术只不过是简单的网上浏览,这样还不如让学生去买几本课外书读,没有充分认识到网络化世界里资源的实时共享性,倾向于自身多年来的教育习惯,不去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进行合理化教学。此外,学校领导注重的只是学生的升学率与成绩,根本不去在意这些关于信息化与科学的整合,简单的认为学生只要学会利用计算机搜索学习资料就可以了,没有真正意义上去理解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

(二)教师自身能力与时间的限制

少数教师还没有很好的从传统教育模式中脱离出来,不理解整合的内涵,无法设计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新课改相关要求需要让教师不但要具备课程的讲解能力还需具有信息技术整合能力,这对于那些早期从事教育事业的老教师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技术的发展也是十分迅速的,教师整日忙碌于教案的编写,没有太多的时间去关注信息技术相关软硬件的更新,造成教师使用信息技术工具的能力较低,不能熟练的操作信息技术设备,发挥其最大的功能。与此同时,评价体制与课时的限制也是制约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进步的主要因素。大多数老师的课时每周一般都在16节左右,可能还需要兼职一些看管实验室和教学仪器的任务,占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而精心准备一节整合课的时间远远大于一节基础课的时间。因此,绝大多数老师根本没有充裕的时间去完好的完成整合课程的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此外,就是教学评价机制的陈旧。目前,笔试成绩仍然是考量一个学生成绩好坏的主要标准,成绩的来源也主要以笔试的方式来完成,很难体现体现出一个学生的信息素养与整合能力,没有科学的评价机制,学生不愿意自主去探索信息技术,教师的付出也得不到相应的结果,这些都是制约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整合进程的主要因素[1]。

二、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有效措施

(一)加强教师能力培训、革新教师教学理念

教师是推行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主导者,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执行信息整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假若教师都不能达到要求,那信息整合更是无从谈起。首先需要做的就是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改革教师传统的教学模式,废除以往讲授式的教学方式,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教学环节中,有效利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纠正教师对媒体与信息技术的看法,摒弃无意义论。学校要定期组织活动与讲座对老师进行培养,更新知识,让教师对信息技术有一个正确的理解,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向,优化教学课件与讲课方式,形成先进的教学理念。学校领导指派专人去信息技术整合先进模范学校参观学习,为本校的教育发展奠定基础。还要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相关科学教师不但需要熟练掌握有关的理论知识,还需要具备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软件与硬件的能力,多学习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实实在在的应用在课堂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总结、探索出具有本校特色的信息技术与科学整合的新思路[2]。

(二)合理应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不但影响着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能力,更关乎到未来学生是否能够快速的适应这个飞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所以,学校需要克服重重困难,建立起内容丰富的信息资源库,为教师设计课件与教学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个便利的条件,相关教师在日常活动中要多积累一些重要的信息资源,这样不但可以增强自身教学的魅力,还可以为自己的教学内容增添丰富的素材。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花费的时间比一般课程多出好几倍,如何去调整各科之间的时间,将所有有用的资料分类整理最后集中在一起,这需要老师的综合素养达到一定的高度,同时这项工作花费的时间也将更多。但是当建立起一个强大的信息资源库,实现信息的共享,运用局域网等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的传播,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在实际的教学中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融合为一体,就可以节约教师的信息采集时间,并给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教学环境。熟练的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工具,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认知度,运用现代教学思想与教育理念,使其信息技术与基本授课内容有机结合起来,完成信息技术与科学的整合。

(三)实现知识的补充与再现

大数据与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网络和媒体为主宰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了当代人观察世界、探索世界、拓展视野的一种便捷方式。现代信息技术具有交互性、广播性、便捷性为小学科学的整合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感受信息科学的文化底蕴。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带去精彩的知识,实现旧知识的再现与新知识的补充,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引导学生去网上查找相关的学习资料,经过整理收集之后,再组织学生课堂交流,讲述每一个人对某一知识点的拓展与理解,同时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知识点的兴趣与欲望。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再现知识背景,让学生深刻感受知识点应用的场所,让孩子们在庞大的信息流中学会寻找有用的信息。通过查询、整理、归纳、讲解这一过程,学生的思维空间也会不断扩张,创新能力也提高了,有效的实现了知识的再现与补充,使其小学课堂更加具有时代感,授课内容更加的丰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也有了加强,也为课堂注入了新鲜的血夜,这样才能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打破瓶颈,将教材中的内容及时、准确的反映出来[3]。

三、总结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的整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美实现的,相关教师需要从评价机制、教学理念、授课方式等方面做出改变,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更新自我综合素养,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引用到课堂中去,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陈紫佳.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学科整合的策略[J].学周刊C版,2014,(3):35.

[2]吴文兰.如何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科学课堂教学[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1):7-8.

科学信息技术范文8

一、小学科学课教学现状分析

虽然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已经融入信息技术,但部分小学教师仍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依然处于“填鸭式”讲解模式中,完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较为单一化,这种“填鸭式”教学方式对于新时期教学目标来讲往往会适得其反。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的最终目标已经不仅仅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更主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以提升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将教育工作落实到现实生活中,从而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的全能型人才。在教学过程中,要想真正实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就必须不断引进信息技术来帮助教师完成教学任务,也使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辅助学生完成学业。

二、信息技术对小学科学课教学的影响

信息技术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丰富的信息资源。生动活泼的知识画面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美感以及真实感,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不仅可以满足小学生的求知欲,更加满足了学生的心理特点,为课堂增添了无限的活力。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有好动活泼的性格特点,在课堂上多数学生无法集中注意力,这一现象是导致教学效果并不理想的最大因素。信息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同时为日后的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教学基础,包括为教师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还为课堂增添了无穷的乐趣,更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信息技术的引进对于小学科学课堂来讲尤为重要,为日后的教学工作产生深远影响。

三、有效整合概述

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有效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主要以媒介的方式融入各个教学层面中。包括教学前的准备、教学过程、课后评价、教学内容等,通过一系列清晰、合理的教学流程来优化课堂结构;同时利用信息技术来满足现代教学模式,将技术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辅助教学工具,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小学科学课与信息技术有效整合原则

(一)通过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布鲁纳曾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也就是说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只有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才会在学习中发现知识的奥秘。如果学生对于所学内容不感兴趣,就会把学习当成一种繁重的任务,甚至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逐渐形成内在压力。由此可见,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不容忽视。而信息技术教学最大的优势则是编制多种教学方案来满足学生性格特点的需求,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案对知识重点进行调换,让学生在动画情境中感受科学知识的奥秘,以此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布鲁纳还说过:“学习不是把学生当成图书馆,而是要培养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机会,使他们养成善于实践操作以及自主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实践证明,信息技术有效地做到了教学中的七个“让”,即让学生养成自学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的概念;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自行发现教学重点问题;让学生有效地寻找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索知识的重点;让学生不断突破教学中的难点。这也是真正帮助学生参与课程的全过程。可见,引进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为学生学习带来不同凡响的效果。

(二)通过信息技术丰富教学内容

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死记硬背,强行灌输学生学习知识,只会造成更多的负面影响。所以,学生要想真正学到知识,并做到学以致用,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由于小学科学课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且涉及的教育层面极广,不仅传授学生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例如,通过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有效整合,可以把科学课《种类繁多的动物》进行分类,如哺乳类动物,要想真正对这类动物进行研究,首先要分成几个小组,然后通过互动交流的形式弥补彼此对知识的空白。这种教学模式不仅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更有利于学生提高对知识的运用和理解。通过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的有效整合,教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要深刻了解教学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技巧能够更有效地带动学生的兴趣爱好,为接下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打下良好基础。

五、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