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实验法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科学实验法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科学实验法

幼儿科学实验法运用

1起因“:梳头”风波引发的小实验

一次孩子午休后,照例用梳子给午休的孩子们梳小辫,看着一个个梳好的小辫子,听着一声声童稚的声音说着:“谢谢赵老师。”我的心情好极了。在给乐乐小朋友梳小辫的时候,突然她大叫起来:“老师,刚才怎么了,我的头皮麻了一下?”我对乐乐说:“因为梳子与小朋友的头发相互摩擦,产生了带电现象,所以你的头皮和老师的手都电了一下,有麻的感觉。”我给乐乐简单说明了一下摩擦起电的原理,但看她瞪着大眼睛望着我,知道她并没有真正明白。毕竟对幼儿来说,这种物理现象是他们没有接触过的,心里就在想:我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孩子来体验这样的科学现象呢?当我看到美工角有小朋友剪好的一条条小纸鱼时,灵机一动,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给你们变个魔术:‘纸鱼游起来了’。”听我说完所有的小朋友都瞪大了眼,然后认真地看我准备实验。我拿了两本书放在两边当支架,将一块玻璃板搁在上面,把剪好的纸鱼放在玻璃板下面,用丝绸在玻璃板上面摩擦,不一会纸鱼便一条条竖在了玻璃板上,孩子们看到,兴奋地叫道:“纸鱼游起来了,真的!”随后,孩子们也摩拳擦掌,抢着要亲自试试,做一回魔术师。我便让他们亲自动手,孩子们自己动手发现纸鱼一条条向玻璃上跳跃,栩栩如生,都很兴奋。趁此机会,我向他们讲述了纸鱼跳跃是因为摩擦生电的道理,并引申解释了乐乐小朋友梳头头皮发麻的原因,孩子们都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满脸的兴奋。实验结束了,可孩子们却意犹未尽,“老师,真有趣,真神奇,什么时候再做实验啊?”看着孩子们对实验这么感兴趣,我想,为何不将它与教育活动相结合,将它运用到教学中,这样既能帮助他们理解一些科学现象,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培养他们探索科学的兴趣。可是,如何将一个个小实验融进我的教学呢?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以下尝试:

2从孩子的兴趣点出发,寻找教育契机

兴趣是孩子们学习的动力,爱玩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言,寓乐于教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在玩耍中学习,能够使他们感到快乐,提高兴趣,而且有利于深刻记忆。《纲要》中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在一次自由活动时,一个孩子在吹泡泡,其他孩子都围在那里观看,泡泡晶莹剔透,在阳光照射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很是让孩子着迷。看到孩子们对泡泡痴迷的眼神,我想,为什么不教他们自己制作泡泡呢?制作方便经济,而且能满足他们爱玩的天性。提供清水、肥皂、洗衣粉、餐洗净、胶水、彩色墨水各种材料,叫孩子自己尝试用各种不同的材料混合制作泡泡水。并用制作好的泡泡水来吹泡泡验证是否成功。孩子们兴致很高,不一会就做出各种泡泡水。看着自己做好的泡泡水,孩子们高兴地手舞足蹈,邀请我和他们一起吹泡泡,吹着吹着孩子们的问题又来了:“老师,为什么你吹的泡泡小,我吹的泡泡大,月月吹的泡泡是彩色的,瑞瑞吹的泡泡是透明的?”所有的老师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儿童向你提出一连串的问题,使你几乎无法招架。对于一些从来没有思考过、也无从回答的问题,你可能会说:“你真会动脑筋!不过老师也不知道,下次老师查了书再告诉你好吗?”殊不只,儿童的兴趣和问题是情景性的,很容易转移,今天没有得到满足,明天也许就不会再出现了。教师因此丧失了一次良好的机遇。对待孩子这么多问题,我一时也没法解释清楚,不过孩子既然是从实验中发现的问题,为什么不可以带着问题再去做实验呢?这样带着问题去做实验,可以让实验更具有教育意义,也可以使得孩子在有问题时会尝试动手解决,提高孩子动手和思维能力。于是我们带着几个问题再次进行了实验:(1)为什么吹出来的泡泡大小不一样;(2)为什么泡泡颜色不同。经过实验,孩子们发现,吹泡泡速度快,会吹出小而密集的泡泡,吹动速度慢。会吹出一个大大的泡泡;在泡泡水中加入适量的彩色墨水,可以吹出不同颜色的泡泡。在这次实验后,每个孩子都能够得心应手地吹出各色的泡泡,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3从教学目标出发,利用小实验辅助教学

幼儿园教学活动目标是教育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及结果的预期,是幼儿园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活动目标是幼儿园活动的指南针,它既是活动设计的起点,也是活动设计的终点;既是选择活动内容、活动组织方式和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活动评价的标准。大班下学期主题二科学放大镜中教学活动之“什么东西不见了”,活动目标是让幼儿知道有些物体能溶于水,知道无图的融化速度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有关。为了让幼儿更形象地理解,我组织了小实验,为每个幼儿提供三只小碗、一只食勺,每组三种实验材料(面糖、砂糖、方糖),每组一盆温开水、一盆凉开水。实验前先让幼儿看一看说一说,面糖、砂糖、方糖各是什么样子(形状)?什么颜色?什么味道?知道幼儿从上述三种糖中各取少许,分别放在自己的三个小碗中,再让幼儿取一种糖分别放在两个碗中,一个加凉开水,一个加温开水。通过实验,幼儿得出结论:可溶于水的物品越是颗粒小的融化的越快,在温水中比在凉水中融化得快,懂得了物体的溶解与水的温度、物体的形状大小等因素有关。教学四活动“猴子捞月亮”中,教学目标是观察并了解物体在水中成像的现象。多数幼儿不理解,为此组织实验,用手电筒当月亮,水盆当井,让幼儿观察,水中“月亮”的影子是什么样的?用手去捞“,月亮”变得怎么样了?通过自己动手实验,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水面很平时,“月亮”是圆圆的,用手一抓,水面就有了波纹,影子就碎了。

4家园携手,共掀实验热潮

阅读全文

小学科学实验课堂

一、引导设计法

课堂上,学生自主探究,亲身经历探究活动,并不等于教师就不管了,教师要发挥课堂组织者和引领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研究、交流和讨论。引导设计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或在全班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归纳小结出一个方案,再根据方案进行实验的方法。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6课《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一课时,教者就要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制定一个研究计划。如“100毫升的水是多少?是否用量筒量还是用有刻度的烧杯?食盐又是怎样取?是把一大包盐倒在杯里,还是一份(一勺)儿一份(一勺)儿地加?一份(一勺)是多少?一克、两克还是五克好?是否搅拌……”这些都要让学生充分讨论,理解清楚,然后再制订一个研究计划,学生再根据研究计划进行实验。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空气的热胀冷缩》这一课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空气和液体等物质不一样,空气是看不见的物体,我们怎么知道它的体积有没有变化呢?如果用瓶子装,瓶内的空气体积膨胀,瓶内的空气就会往外挤,我们又看不见空气,怎么办?怎样才能看到瓶内的空气往外跑……”通过研究、交流、讨论等,最后制定出一个可行方案进行实验。

二、仪器提示法

在学生懂得一些仪器的使用方法后,对仪器的操作有了一定的技能,知道一些简单仪器的操作。仪器提示法,就是教师在实验前根据预案,估计学生实验时可能要用到的实验仪器等摆放在实验准备桌上,提供给学生,学生根据实验目的、要求,选用必要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验。如教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简单电路》一课时,只要你给每组学生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学生很快就能根据这些材料及实验要求,连接成一个简单电路。如果再给每组学生提供1个小灯泡、1个小灯座、2根导线,学生就能连接成两种电路(串联电路或并联电路,通过比较得出哪种是串联、哪种是并联)。再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金属热胀冷缩吗》一课时,学生已经知道水、空气等一些液体和气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我们为学生提供“固体热胀冷缩演示器”、酒精灯和水,学生根据实验目的及要求,就知道在加热前,铜球是能够通过铜环的,当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后,铜球是否还能通过铜环呢?然后用酒精灯加热铜球后试试是否还能通过铜环,结果铜球不能通过铜环了,将铜球放入冷水冷却后又试,铜球又能通过铜环了。(这里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使用酒精灯的安全;禁止用手触摸铜球,加热后的铜球会烫伤皮肤等。)

三、放手实验法

放手实验法(危险实验除外),就是教师在实验前不作任何的提示或指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情况,自己进行调整。再根据实验得到的各种数据,进行归纳、小结,从而获得知识、经验、能力或者验证所学知识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知识来自于学生亲身实践中,能形成深刻的印象,能确信其可靠性。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又能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学会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而提高进行科学实验的能力和技能。如教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2课《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一课时,当学生知道怎么样才是溶解后,再做“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这个实验时,你只要提供面粉、沙、食盐和高锰酸钾等这些材料,学生根据课本及表格内容,自然就知道怎样做这些实验,然后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对比、交流、归纳、小结出哪些物质在水中溶解了,哪些物质在水中没有溶解。再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电磁铁》一课时,教师只要提供学生大铁钉、导线、大头针、电池、指南针等材料,学生就知道怎样制作电磁铁,接通电源后,大铁钉的两端都会有磁性,会吸引大头针。碰到指南针时,发现钉尖或钉帽会和指南针的南极或北极相吸(电磁铁也有南北两极),再和其他小组同学交流、对比后,就会发现为什么我的电磁铁的钉尖是南极而你的电磁铁的钉尖是北极,原来是我的绕线方向不同(或我的电池接法不同),从而得出电磁铁有南北两极,而电磁铁的南北极与导线缠绕方向和电池的接法有关。

四、结语

阅读全文

生物科学创意活动实验设计论文

1创意设计活动的目标

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创意的活动目标:①知识与技能:复习和巩固生物科学中的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梳理和巩固生物教材中的实验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实验设计框架。②过程与方法: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知识迁移能力;体验观察、对照实验、模拟实验和比较等方法的综合设计与运用;培养图表表达能力。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 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简单易行的设计活动,在从材料选择、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意实验设计活动,可以实现预期的多项目标。

2创意设计活动的类型与组织形式

生物科学实验设计创意活动组织形式为笔试(闭卷和开卷的书面表达),这样操作方便简便,不受实验设备、材料等条件的限制。关键是注重看是否设计出新意来,设计出效果来。

2.1闭卷比赛部分

通过设计的比赛试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设计。通过批改以后,数量多、质量高者胜出。如在60min内,若能正确设计出20个以上的实验,还可以获“实验设计能手”的称号。该类型重点考查和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发散思维能力。

2.2开卷比赛部分

阅读全文

小学科学课中分组实验调控与管理

摘要:小学科学课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学科。科学分组实验是提高学生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但是目前还存在实验前准备不足,实验中出现秩序混乱及实验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影响了科学分组实验的教学效果。本文就小学科学分组实验的作用及存在的问题简要分析,并提出一些可行性调控与管理策略。

关键词:小学科学;分组实验;调控与管理;策略

分组实验可以加强科学教学的直观性,在分组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探究交流,提高自主合作学习能力。在分组实验中,学生有了更多自主探究的空间,在实践中动手,在实验中观察,在实验中记录出现的现象,归纳实验结果。小学生活泼好动,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主设计实验计划、确定实验步骤,让学生产生探究学习的乐趣,发挥学习主人翁精神。但是在分组实验中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教师的调控与管理,教师应该强化组织、引导与促进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使分组实验更有效,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一、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实施分组实验的作用

小学生年龄尚小,自制能力较弱,在科学课教学中实施分组实验,可以使学生共同探究交流,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地位,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在实验中交流、讨论、观察、总结,更深入地学习科学知识,优化探究过程,出色地完成学习任务。实验结束后,小组成员可以各抒己见,发表观点,总结经验,以便完善优化实验过程与步骤。毋庸置疑,分组实验法可以促使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及合作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提高科学学习的有效性和科学核心素养。

二、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分组实验存在的问题

(一)分组存在随意性

阅读全文

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摘要】本论文针对科学课程进行了研究,对小学生效率启发点做了深入细致地分析,充分了解了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作用,运用多维度评价方式,全方面评价学生。从因才考核、翻转探究活动模式的创新点出发,以小学科学课为载体,旨在使学生高效率的完成学习任务。

【关键词】科学;教学方法;学习效率;学生

0引言

当今世界,科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科学教育的开展更是如火如荼的进行。我国紧跟世界潮流,发展科学教育以提高国民科学素养。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同时,尽快建立适合新世纪发展要求的科学教育体系,制订国家科学教育目标和标准,并要制订总体规划及阶段实施计划;面向未来需求,从提高全民的科学素养高度,树立全新的科学教育价值观念,建立对学校、教师、学生以及教学计划等的科学、公正、客观的评价体系。在这一良好的发展平台上,改变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1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

因为缺少与新课程相对的科学实践操作体系的直接指导,首先,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教学用具以及评价方式仍然带有浓厚的经验相传和一定的随意性,这导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小学生对于科学课程的学习兴趣,进而阻碍其学习效率的提高。其次,许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一直存在着片面追求教学形式的转变却忽视其真正效果的“怪”现象,虽然“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的确能使课堂气氛热烈,但学生实际的学习效率却无显著提高,教师教学方法有待整理和优化。最后,我国现阶段许多学校对小学科学课程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缺乏专业的实验室、实验设备以及专门的教学用具,这使得小学科学实验无法顺利开展。而对于接触科学的学生而言,科学知识是抽象、枯燥的,一味地沿用传统的教授模式,学生不能有效地获取科学知识,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所以改进学校实验教学设备是保证科学教育有所成效的必要条件。综合我国现阶段对于科学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研究,会发现如今仍然需要努力的方向就是转变教师角色,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针对小学科学新课标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在小学科学课堂上,教师的教学无论是从宏观上进行大架构来审视,还是从探究活动的局部设计来考量,又或是从微观上安排学生们的活动和操作上来分析,这都应体现出层层递进、步步上升、周而复始的趋势。所以目前,我们对于小学生科学课教学方法改革以此提高小学生学习效率的研究迫在眉睫。

2小学生效率启发点

阅读全文

科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研究

摘要:

分析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从激发学习兴趣、提出各类问题、注重探索与发现等方面研究科学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科学教学;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进入信息时代之后,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占有的比例越来越高,给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产生不小的影响。科学课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精神为教学目标的一门科学启蒙课程。科学课程的开设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素养,在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新课改的必然要求。因此,如何在科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教师认真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性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全民的科学素养成为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科学素养的培养也在小学阶段开始推行。科学课程是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增设的一门课程,主要教学目的是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造就更多的科技创新人才,是当今时代的必然选择。只有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增强国家实力,才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建构高效而有意义的科学课,对于提高学生科学探究和创新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阅读全文

论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u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观察法

阅读全文

探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对策

一、《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的基本理念与原则

通过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国际及国内背景作了分析,特别是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科学教育这一部分改革的基本内容进行了解读和剖析,提炼出了三个基础教育改革对师范院校科学教育的期待和要求:构建科学教育学生的知识结构(广博的通识教育知识、系统的学科专业知识、坚实的教育专业知识);能力结构(一般能力、学科能力、师范能力);素质结构(科技素质、教育的基本素质、一定的人文素养)。

二、《小学科学》课程教学策略的合理选择

课程改革后,追求真实自然下的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除了课前的潜心使课堂教学得以有效保障,还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小组合作学习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方面具独特优势

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成为新课改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异质合作小组中,学生不但有共同的小组目标,而且还有自己的个人角色与任务。为了达成目标,完成任务,小组成员之间积极互动,相互依赖,共同成长。但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学习任务的设计不合理;学习的时间把握不当;合作小组的组建不合理;教师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指导不恰当;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同,不能良好合iting作;语言的使用不能体现合作性,以及不能合理、有效的评价小组的合作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促进小组合作学习有效实施的下列措施:把小组合作学习变成教师信念;提高教师小组合作学习的整体设计能力;科学组建合作小组;增强教师课堂指导的有效性;明确学生在小组合作活动中的责任,形成积极互信;逐步提升学生的合作素质;合理、有效的评价小组的合作活动以及及时进行课后反思。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