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教育范例

科学技术教育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1

在总结和分析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重点及难点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强调实施创新教育模式对培养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的重要性。

关键词:

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工程实践;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

0引言

自2004年起,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已走过12个年头。全国众多高校在教育部的批准下,建立了智能科学技术学科,逐步形成了包含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在内的三层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体系[1]。中南大学的蔡自兴教授在《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纵横谈》中提到智能科学技术学科是以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为基础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学科,具有高度交叉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该学科包含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都属于智能科学技术课程[2]。智能科学技术是一门前沿学科,在社会智能化进程中起着引领和推动的作用。探索出适应人才培养的创新教育模式以及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是时代赋予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育的使命。

1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重点和难点

智能科学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信息技术的前沿方向,因此智能科学技术学科教育对现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在现有的教育体系中,“学做分家”或“重学轻做”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这里的“学”是指课堂上师生面对面的理论学习,“做”是指以教师为指导的课程实践或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工程实践。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有限的教学资源及实验资源、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以及过于陈旧的教学理念等。针对这种情况,合理地发展创新教育刻不容缓。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改变教学理念,探索出真正符合时展的教育模式,是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重点和难点。目前,许多高校的智能科学技术教育仍然停留在理论教学或只是融入了少量简单的实例演示,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很少甚至没有。这无疑给创新教育的推进带来更大的难度。如何引导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能力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目前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育形式的现状,我们需要对智能科学技术的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等进行整合,对课程的教学理念与内容、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学方法等进行全方位的研究与实践。

2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模式: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理论教学按照学科、专业和研究方向的层次设置相关的理论课程[4]18,通俗地讲就是学生根据自身需求主动或被动地从课程教材中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其中既包括学科的基础理论,也包括专业技术理论。单纯的理论教学大多数是以文字、图表等一系列的抽象形式存在,在为学生补充丰富的理论养分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即便实践案例偶尔会穿插在理论教学之中,对培养新型人才也是远远不够的。同时,理论教学具有分散性、复杂性及不系统性等特点,如果不将理论付诸应用实践,知识就不能被很好地简化、集中化及系统化,往往会产生徒劳无功的效果。工程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培养质量的指标之一[4]20,是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重要表现。不可否认,理论教学为工程实践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同等重要。目前,各大高校都在致力于学科建设,在提高自身科研水平的基础上,尽力将科研成果进行转化。这期间,加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学生,都意义非凡。因此,探索出合理的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教育模式尤为重要。为了更好地实现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我们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平台。整合智能科学技术课程,加入交叉学科的元素,建立面向智能科学技术的专业实验室,一方面,发展实验室与相关企业合作,学生可以提早进入“工作实践”模式,增大毕业学生的就业几率;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实验室可以扩大自主学习空间,完成理论知识到工程实践的转化,提高自身竞争力,为将来顺利走入社会增加保障。为了提高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任课教师可为每门课程设置专属的课程设计,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相关的课程设计,消除学生对课程理论“学而无用”的烦恼,某种程度上还可以改变部分学生的学习态度。除此之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或项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或自身的兴趣自主选择,制订课题或项目计划书,由指导教师定期抽检。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也可以让学生学会更好地自我管理[5]。同时,为了培养出具备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能力的扎实型人才,应该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与工程实践指导相结合的实战演练,教学和实践指导的第一主体设定为学生,这样就打破了教师在教学中永远占有主体地位的传统教育模式。学生根据理论教学中获得的专业知识,收集相关的项目案例进行集体的分析教学,自行设计方案,加入相应的验证实践,教师做最终的概括总结。整个过程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开拓其视野,通过交互学习,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智能科学技术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并非首次提出。但是由于智能科学技术是一门高度交叉、多学科融合的前沿学科,很多课程教学仍然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建立完备的智能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学生参与教师课题项目以及进行案例分析教学与工程实践指导并重的实战演练,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这就需要高校各层人员的集中努力和积极配合,为创新教育模式的发展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3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目标:培养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

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界人才。智能科学技术作为前沿学科,其创新教育的实施是培养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的需要。同时,实施智能科学技术创新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育出高素质的创新型科技人才。自2004年起,各大高校纷纷建立智能科学技术学科,目的就在于培养具有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工程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且具有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智能科学界的人才需求。智能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是指智能科学技术专业人才从无意识的创新变成有意识的创新,能够创新性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懂研究会开发[6]。智能科学技术专业毕业的学生要求具备扎实的智能科学技术课程知识、强大的综合应用以及创新能力、良好的职业素质。理论教学使学生获得全面的课程知识,工程实践使学生获得强大的应用实践能力,通过两者的结合,学生增强创新意识,获取良好的职业素质。

4结语

当今社会科技高速发展,创新领域不断涌现,对智能科学技术等前沿学科人才的需求较大,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智能科技人才相当迫切且尤为重要。大学生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较高层次阶段,为国家建设输送高层次、高质量并有工程实践能力的合格人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是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任何偏重理论教学或偏重工程实践的教育模式都是片面的。高校学生的教学模式没有定律,需要根据社会对人才类型的需求不断地探索研究。针对当前的实际情况,应围绕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结合及其之间的相互影响,不断创新、不断完善教学方法及手段、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智能科学技术学科实施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仅能培养人才,还能更好更快地把科研成果转化成具备实际应用价值的科学技术产品。

作者:石跃祥 任晓雪 朱东辉 单位:湘潭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王万森.探索智能教育创新模式,培养创新型智能科技人才——写在我国智能科学技术教育开创八年之际[J].计算机教育,2012(18):5.

[2]蔡自兴.智能科学技术课程教学纵横谈[J].计算机教育,2010(19):2-6.

[3]王祝萍,陈启军.对智能科学技术教学的几点认识[J].计算机教育,2010(19):115-117.

[4]孙红,蒋念平,陈玮,等.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理论教学与工程实践的融合[J].计算机教育,2012(18):17-21.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2

关键词:创客教育;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研究

时展的浪潮下,信息技术的运用不仅体现在科技发展领域,也体现在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教育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小学信息技术学科是一个与信息技术联系最密切的学科,为了使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够得到真正提升,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需要做好针对教学形式的创新工作,保证教学方案制订得完善,为后续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与创客教育模式的联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受到很多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欢迎。在创客教育的大背景下,小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文章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创客教育理念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研究。

一、创客教育融合课程教育建立完善的教学方案

信息技术研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信息探究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项工作不仅具有较强的实践价值,同时具有较高的教育价值[1]。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想使创客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作用,合理应用教材是前提。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创客教育与小学信息技术常规教学的融合方式。随着科学技术发展速度的加快,网络技术时刻在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也不应局限在课本中。从个别角度来看,这也为学生信息探究活动的开展和信息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使他们能够使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更多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真正实现自身信息应用能力的提升。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自身的角度讲,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就是需要学生扎实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在此过程中,如果教师只采用常规教学方式组织教学,难免会引起学生的厌烦。这时教师就要适当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可以通过课堂竞赛的方式让学生记录下自己学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精彩瞬间,活动后教师总结学生的比赛情况,并将学生的活动情况整合成电子资料,分发给每一位学生。这样的方式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充分体现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为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师通过教学观念转化实现自身综合素养提升

教师要想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合理引入创客教育,需要重视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而不是学生课堂学习活动的指挥者。在正式开始教学活动前,教师需要做到对教材内容烂熟于心,进而持续反思课本的教学内容,从而发现问题,并在教学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逐步实现自身教学综合素养的提升,保证教学活动开展的实效性[2]。此外,教师在设置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考虑现代社会的发展特点,针对教材内容的不足进行合理完善,使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有更深入的了解。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很多需要学生进行创造的内容,在教学此类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激发学生的想象,鼓励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创造,实现学生自主学习技能提升的同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让学生针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以上目标的达成需要教师不断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角色,只有在教师具备较高综合素养的前提下,学生自身的信息综合素养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三、实践联系理论,转化教学方向

教师在借助创客教育模式组织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还需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通常情况下,教师在正课的教学活动结束之后,课堂教学时间会有剩余,这时教师可以围绕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学生布置一些实践任务。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要有一定的启发性与开放性,学生在实践与探究的过程中,不仅创新能力能够得到发展,通过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能更加深刻,在此基础上逐步提升自身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之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入创客教育的模式,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是深化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成长于信息时代的小学生多数不喜欢刻板的教学内容,他们更喜欢在学习的过程中创造,使自己学到的知识打上属于自己的烙印。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能很好地满足小学生的这一学习需要,教师在转化自身教学方向的过程中,为了真正引导学生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还可以将课堂实践任务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建立创客工作室,大家通力协作完成教师布置的实践任务,在此基础上,有效激发小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兴趣。

四、师生角色互换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由于小学信息技术科目是一项具有较强实践特征的科目,教师要想提升科目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需要主动转变自己的教学角色,全面突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3]。教学过程中,师生间可以进行角色互换,实现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升。久而久之,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遇到信息技术问题时能够真正做到自主思考,而不是在教师的监督下进行学习。这无论是对小学生现阶段的学习来说,还是对小学生未来的成长都具有积极的推动价值。在创客空间,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教师可提出一些可供参考的建议,但要避免使用命令式的语气与学生沟通。教师在实际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单纯采用讲解的教学模式很难达到实际的教学目标,要将自己看作教学活动开展的组织者和学习活动开展的辅助者,多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自主实践的机会。针对一些比较新奇的信息技术演示项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演示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进行操作设计,根据自己的想法设计出有创意的产品,使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课堂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真正发挥创客教育的基本精神。所有上述教学目标的达成,都需要建立在师生摆正自己位置的基础上。

五、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经济发展速度的持续加快,社会需要的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型人才,而是要求知识型人才能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需要主动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探究活动,在此过程中实现自身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更深入地认识和理解自己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在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让学生分小组对课堂上所要学习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索,学生可以思考在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哪些地方可以应用本节课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在此基础上,针对教师讲解的信息技术知识进行应用创新。与此同时,学生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教师也需要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能够主动发散自己的思维,走出教材及课堂的限制,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围绕本节课所讲的内容为学生设置一些具有较强实践作用的课题,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现实生活经验完成课题。在此基础上,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真正将创客教育的基本理念落到实处。

六、多学科融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素质教育大背景下,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课堂中,在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还需加大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问题的关注程度,学生对教师传授的理论知识才能有更加深入的认识,信息技术知识体系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完整。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需要,尝试将多个学科的知识有机地融合到一起,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首先,教师通过将其他学科的知识与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相融合,能够有效突出教学模式综合化、一体化的特征,使学生的知识面能够切实得到拓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与此同时,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确不同学科之间的关系,有效提升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在此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主动投入到信息技术相关知识的学习当中,全面提升学生的创客素养。

七、借助编程软件提升学生创客思维能力

在以往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重点在学生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但是现阶段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很多小学生都已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这也导致部分教材内容无法满足小学生实际的学习需要,对于学生来说没有挑战性的内容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对此,教师可尝试将编程的相关知识引入到教学中,现阶段,教师在教学中最常用的一款软件是Scrach编程软件,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理论知识,在操作的过程中深化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够真正收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使学生参与创客教育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综上所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与创客教育在理念上有高度一致性,教师可尝试将创客教育融入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一方面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实现小学生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他们后续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昌全.基于创客教育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18):133.

[2]蒋小春.创客教育下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探究[J].中国农村教育,2019(17):53.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3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不断发展,以多媒体为核心创造的现代教育手段不断增多,为现代教育的发展贡献了不可估计的力量。本文着重讲述现代教育手段在初中数学教育中的作用,分析了在初中数学教育中运用现代教育手段的方式和方法,希望对初中数学教育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现代教育技术;初中数学教学;数学建模;数学思维

现代教育手段可以高度改善现有的教育模式,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一方面可以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可以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不管是多媒体演示,还是互联网远程交流,都可以具体直观地展现知识点,让学生可以更深刻地了解数学知识。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创建数学模型,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数据变化对数学的影响。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数学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使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提高,更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1.现代教育技术对于初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是提高初中数学教育水平的必然要求。由于小学到初中知识内容的巨大转变,很多学生不能够很好适应,觉得初中数学非常难,从而引发恐惧心态,产生对数学的厌学情绪。再加上初中数学庞大的知识量和知识点的抽象性,为学生的正常学习产生了巨大阻力。这一系列的原因就要求必须改革初中数学的教学方式,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创设科学有趣的教学情境,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的奥妙,为学生直观具体地展示抽象化的数学知识,让学生产生探究数学的渴望,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数学模型观,增强学生学习、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理解教师所教的内容,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另外,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施行,将有利于学生树立敏锐的数学意识,帮助学生提高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能力,同时对教师的提高作用也是不可忽视,在不断分析和改进中,教师将更深入地了解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2.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1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包括教师传授数学知识,学生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两个方面。我们必须从传达和吸收这两方面着重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首先,教师在讲授新的数学知识点时,要充分利用多种方式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并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内容。教师要想办法利用多种方式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枯燥意识,让学生对学习充满热情。这样才可以使学生更主动地深入学习,从而增强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程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对学生学习的知识进行有效整合,通过各种现代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构建正确合理的知识网络,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整体把握,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2.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帮助学生复习

很多学生不重视数学知识的复习,即使在复习课上也不能够做到认真听讲,因为他们认为复习课上讲的都是自己学过的内容,没有必要十分认真地学。这个时候教师的教学任务就会变得很繁重,同时也是考验教师能力的时候。教师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复习教学,是能否把复习课上得精彩的关键。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可以让学生产生严谨的数学思维和敏锐的数学意识,所以在复习中教师应该着重锻炼学生的这两个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收集知识,并且让学生自主进行数学知识的归纳整理,帮助学生在整理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完善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结构,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局限于某个知识点,让学生建立起数学知识的整体意识。

2.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数学模型

数学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学科,利用数学解决各种科学或者生活中的问题,就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学建模。但是在现实中,我们遇到的各种问题都是比较抽象和难以理解的,如果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就要经过复杂的转化过程。在这里,问题的关键是怎么把抽象的实际问题转化成具体的数学问题,这对学生各方面的要求非常之高。但是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可以非常具体直观地展示抽象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素养。现代教育技术能够帮助学生在解决实际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建立正确的数学模型,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资源和渠道,使学生能够迅速构建科学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了强有力的辅助工具,帮助初中学生学好、学精数学,所以教师应该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对于数学建模的重要作用。

3.结语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4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教学;STEAM教育理念;综合素养

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采用的是“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这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都不高,知识掌握情况也不理想,教学目标难以真正实现。STEAM教育理念强调对知识教育目的、知识内容结构及教师角色等方面的调整,主张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不但有助于丰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还有助于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有效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动手实践、创新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从而使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目标得以实现。

一、STEAM教育理念概述

STEAM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国,STEA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等学科的首字母。STEAM教育理念鼓励学生在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领域的发展和提高,强调知识跨界、场景多元、问题生成、批判建构、创新驱动。STEAM教育理念既能体现出课程综合化、实践化、活动化的诸多特征,又能反映出课程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回归自然的本质诉求。STEAM教育理念不同于以往的单学科、强调书本知识的教育模式,它是一种强调实践、注重跨学科发展的教育概念,在本质上与我国的素质教育理念类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

二、STEA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在传统信息技术教学模式下,教师掌握着教学的主动权,学生的学习没有自主性,枯燥的理论知识常常会消磨掉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模仿式的实践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STEAM教育理念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可以和多学科融合,从而使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更丰富、更具吸引力。

1.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STEAM强调打破学科界限,灵活运用各学科所学知识,有效解决实际问题。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有利于信息技术教师跨学科整合信息资源,为学生提供综合性信息材料,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2.营造课堂教学氛围

STEAM教育理念关注于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强调让学生从问题解决中获得乐趣。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单纯的知识讲解会使课堂氛围枯燥乏味,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失去探知的兴趣和欲望。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到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营造课堂教学氛围,能让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有效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

3.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STEAM教育理念强调学习过程的协作性。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宽泛,常常需要学生通力合作才能完成,这与STEAM教育理念的协作性十分相似。因此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遵循学生个人意愿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信息技术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相互合作、彼此提意见等方式实现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目标。

三、STEAM教育理念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以点带面,促进思维能力提高

将STEAM教育理念融入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完整思维,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主动地进行思考,学生只有在积极主动思考时,其思维的变化才会最大。教师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思考时,可以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从小处着手,运用从易到难、层层递进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保障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这个“点”对教学效果的影响非常大,教师要从信息技术课程的关键内容中寻找这个“点”,这个“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是一个故事,也可以是一个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课程教学内容等进行调整。这样找出来的“点”对课程的影响才会更大,学生的学习方向才会更明确,思维才会更活跃。例如,在教学“图像的预处理”的相关知识时,学生需要完成文件的新建、储存位置的选择、图像的变化操作、图像颜色的简单调整,以及文件的保存等五个步骤,操作过程较繁杂,内容较多。为了保证学生能够顺利地完成这个学习任务,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进行操作。首先,教师先把学生分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相关知识内容进行交流和讨论,以此对图像处理及基本操作流程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然后,教师再从这五个步骤,也就是五个“点”进行具体内容的教学,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思维活跃度,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维。最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图像处理情况予以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中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相互连接,实现学科融合

跨学科学习是STEAM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也是其被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能力的人才,STEAM教育理念提倡的跨学科学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有助于学生获得多元化的生存能力,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只有目标和方向明确的学习才更有意义,教学效果才会更好。其次,教师应积极探寻信息技术课程和不同学科之间的结合点,从而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和各个学科的联合,再以此为契机构建一个融合链,有效引导学生进行各学科知识的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每节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效融合其他学科的知识,以此在激发学生信息技术课程学习兴趣的同时,帮助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掌握。最后,教师在进行学科知识融合时,一定要强化对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知识内容的设计,避免其他学科知识掩盖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例如,“图文并茂添锦绣”这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字处理能力,让学生掌握文字排版、图片插入、图片处理等多项技能,这些技能在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特意选取了语文课本中的内容让学生进行排版和设计,因为文章的内容学生比较熟悉,所以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非常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不同,在进行图片插入和背景设计时,所选取的图片也不同,学生的设计结果自然就会多种多样、精彩纷呈。这样一来,学生的创造能力、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个性化的发展。

3.分层设计,因材施教

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都不相同,擅长的领域也不相同,STEAM教育理念强调的是素质教育,是个性化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信息技术教育本质上是一种能力教育,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能进行普适性教学,而应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从而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学习能力等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他们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挑战学习,而对于那些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他们则只需要掌握基本的操作,不需过多涉猎超过自身能力范畴的操作或知识。这可以有效地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让他们逐渐进步,从而保障信息技术教学的整体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例如,在教学“整齐划一制表格”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在进行课程任务设计时就可以对任务进行分层处理,从易到难,设计出多个操作任务。学生在进行任务操作时需要按照任务排列顺序进行处理,每个学生完成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任务即可,当想要继续挑战时,才需要继续操作下一个任务。这样的信息技术课程任务设计对学生信息技术处理能力的发展和信息技术课堂效率的提高,都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

4.鼓励探究,重视创意表达

在STEAM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价值,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给学生实操的机会,以此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首先,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明确的任务,让他们的探究更有方向。其次,教师要让学生多动手实践,以此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最后,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断探究,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例如,在教学“制作贺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明确的任务引导:“请选择一位家人,给他或她制作一张贺卡。”教师要按照学生的贺卡的制作对象,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组之后,学生就可以在组内交换意见,大家将智慧集合起来,有助于设计出富有创意的贺卡。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思维都能得到充分锻炼,每一位学生的创造能力都会得到发展。

四、结语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5

传统的高中物理课堂,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即使用传统教学工具粉笔在黑板上一一罗列各种物理概念、公式、法则等,学生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以被动者的身份接受,学习主体性被忽视,学习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被束缚,想象力和创造力被禁锢。而现代教育技术本身具有强大的信息搜索功能和分享功能,学生运用它可实现对知识的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角色则可定位为课堂的指挥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从而促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改变,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比如,在学习“万有引力与航天”中“宇宙航行”这部分知识时,我就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技术查阅有关“牛顿对发射人造卫星的理论设想“”人类航天事业的发展史“”神舟五号、六号、七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和运行情况”的知识,并将查阅、搜集到的资料整理成PPT,课堂上,各个小组轮流对课件进行演示和讲解,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尝试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理推导第一宇宙速度,了解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这样,我通过运用现代教育及时改变了以往让学生以接受者的身份进行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攻破教学重难点

高中物理中有着很多抽象难懂的物理概念和物理现象,运用传统教学工具,不易表现出物理学中的“变”和“动”的特点,单纯的语言描述,更是无法让学生在短时内进行理解和感知。而现代教育技术具有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的教学特点,还能轻松实现大和小、快和慢、远和近之间的转换,所以,在进行一些教学重难点知识的讲解时,我们就可将现代教育技术引进其中,从而增强学生对这些知识感知的深度,使教学重难点得以成功攻破。比如,在学习“机械能守恒定律”这节内容时,对于“机械能”这一物理概念,若我们只是使用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它的含义,学生不易理解,这时,我们就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能体现“机械能”这一含义的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浩浩荡荡、气势磅礴的黄河壶口瀑布,震耳欲聋、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惊心刺激、富有挑战性的蹦极运动等等,这样,学生就能对“机械能”这一概念有更加清晰的理解,同时,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课堂呈现形式,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为接下来教学内容的讲授奠定基础。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模拟物理实验过程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然而,对于高中物理而言,有些微观和宏观的实验无法在物理课堂上完成,而若没有完成,则无法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相应的物理表象,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也就更加难以达到清晰、透彻的程度。所以,这时我们就可引进现代教育技术,对无法在课堂上亲手操作的实验进行模拟,从而突破种种条件限制,使学生通过观看物理实验过程,形成直观的感知和认识。比如,对于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核裂变等实验,我们就可利用Flash课件和3DSMAX软件等,将其实验过程以动画的形式模拟出来,这样,我们一方面能够使学生获得更为形象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另一方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进来,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四、结语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6

一、图文并茂,生动教学

数学这一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而小学生基础能力薄弱、学习经验不足,在传统的教学课堂中,教师一味的讲解定义、公式,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理解的过程中可能存在障碍,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而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则可以将数学中的定义、推导过程直观的呈现在屏幕上,进而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地学习有关知识。同时,小学生对新鲜、色彩丰富的事物往往有着更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也可以通过相关的图片展示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生动、形象的图文教学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能够加深学生的课堂印象,进而能够保证日后更为高效的复习、回顾。例如,一年级上册有关于图形的学习中,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而言,教师单一地描述图形的形状,学生可能难以在脑海中形成具体的印象。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本章的内容生动地展示在黑板上,在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深刻的课堂印象。同时,图文并茂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更容易接受课本内容,奠定日后的学习基础。

二、笔记整理,效率提高

在传统的教学中,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多媒体技术被引入课堂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展示更加完善、整齐的板书内容,进而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跟进教师所讲的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在保证课堂进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投影技术将教学内容做一个系统的整理,进而能够将系统的知识框架展示在课堂中。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记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有关于构建知识框架的意识以及相关能力。而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切换相关笔记。同时在课堂结束之前,教师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带领学生将课堂内容整体的回顾一遍。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苏教版)有关于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以前所学过的有关于三角形的面积整理、归纳到一起,系统的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将上一课时的多媒体课件调出来,与四边形面积的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这样既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回顾之前所学过的内容,同时也能够建立系统的学习框架,帮助学生快速地进入到本章的学习中。

三、随堂检测,及时回顾

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测验无疑是一项繁重的学习任务,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测验则是展示自我的机会。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定时的测验、抽查来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样也能够督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完成教学任务。而多媒体技术在教学课堂中的运用,则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会,教师可以提前将需要检测的教学内容整理在文档中。在结束了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直接将测验题目投影在屏幕,随堂检测,随堂批改,这样既是督促学生积极学习课堂内容,同时也能够让教师明确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能够较为合理的安排接下来的学习任务。例如,在苏教版二年级课本上册中,有关于表内乘法的学习中,教师在教授要相关内容之后,可以将提前准备好的板书、题目通过多媒体投影到屏幕中,随机点选学生进行提问,以此来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教师也可以设置相关的奖励,对于回答快速且准确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以促使学生积极的回答问题。

四、合作学习,共同提高

雷锋曾说过:“一朵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众人先进才能移山填海。”正所谓“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数学学习也是一样道理,个人的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通过发挥集体的力量,利于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完成课程任务。如,学生一可以通过绘画图形,拍照相关图片,或者是卡片的制作,相关模型的搜集等形式为其他学生呈现圆柱圆锥的样品供大家展开进一步的学习;学生二可以通过预习圆柱圆锥的相关特点,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在加深对知识本身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语文表达能力,促进共同学习;学生三可以通过习题的搜集讲解,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此形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团结协作能力的基础上,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高效性。

五、结束语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7

数学是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科目。随着基础教育的变革,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在教育观念与目标上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将“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用“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代替。一直以来数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数学教育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同时,也应该注重对其他思维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仅是依赖数学教育实现的,所以数学教育也不能只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作为唯一目的。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要运用综合能力对其进行分析,而不能仅仅依靠逻辑思维。二是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的问题”代替。这种变动更加强调对能力的培养,而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播。以前,仅仅是学习课本知识,很少将所学到的与实际相结合,而变动后的方案更加强调“探索”过程。通过设定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探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终身学习这样的学习理念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让学生早点了解“学会生存”课题。数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的机会,使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活动中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学生的求知欲在少年时是非常强烈的,因此,让其在年少时就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态度的方法是可行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才能让其在未来的学习中产生探索的欲望。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内容以及发展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在满足学生需求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的展示数学的发展。小学数学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小学数学教育也必须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所以运用现代科技和统计知识在小学数学课程中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地区特色,在数学课程内容上的安排也存在差异,但是目标是相同的,都是让学生可以在生活中熟练的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学生对数学学习必要性的认识。与以往的教学大纲相比,课程内容主要在两个方面发生了变化,第一,数学课程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第二,数学课程设计的理念与人们对数学的认识也在变化。在对课程进行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数学自身的特点,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

三、高校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

数学课程有两种,一种是针对全部小学数学教育的通识课程,还有一种是针对理科学生的课程。在此,我们对第二种进行分析。

1、必修基础课程

数学基础课的主线是几何、代数、分析。在高等代数的学习中,由于新概念的引入,形成了抽象代数。抽象代数在很多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例如计算机方面,通信领域。抽象代数的思想在基础教育的很多学科中都有体现。基础知识的讲解要与实际应用相结合,通过对数学家的介绍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分清主次,用现代的数学方法讲述传统知识。

2、必修应用类课程

这类课程包括模糊数学应用、数学建模以及概率论与统计等。而其中,概率和统计是新课程标准新增加的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要使学生学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要学会用随机的思想来分析数据。数学建模是一种使用数学工具对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形成具体数学结构,然后再进行求解的一种方法。数学建模是一种可以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方式,其主要是对数学方式进行全面的介绍,让学生可以更好的学习数学。

3、小学数学教育类课程

新课程标准中的学习目标包括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学习兴趣。这两方面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具有丰富完整的知识结构,在生活中处处可见。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当地情况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当的增减。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们明白数学不仅仅是“工具”,也是文化的一种,是对人类社会进步非常重要的文化之一。

4、选修类课程

科学技术教育范文8

现代教育技术包括视频、课件、图片,通过计算机、投影仪投放到大屏幕上,既直观、形象,又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扩充了教学容量,提升了教学效率。 以“食物链和食物网”一课为例,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物世界》,学生观看的同时出示布置有学习任务的幻灯片,提出问题:动物世界里的动物如何生存?看完后请学生汇报,动物靠吃小动物或植物生存,具体是肉食动物吃食草动物,食草动物吃植物等。再次观看《动物世界》,观看的同时出示幻灯片,提出问题:具体的是谁吃谁?看完后再有学生汇报,教师则用箭头表示出来。学生写完之后,告诉他们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就叫作食物链。

再出示幻灯片,布置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请将所有关联的动植物用箭头连在一起。学生写完后在展台前使用投影仪汇报展示,相互交流。用幻灯片出示下一项任务:你们有什么发现?学生汇报,同一种植物会被不同的动物吃掉,同一种动物也就可吃多种食物;把动物世界里的动植物连接起来就像一张网。此时,向对学生解释生物之间这种复杂的食物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就叫食物网。顺势利用幻灯片出示学习任务:生物之间是什么关系?学生能够答出,生物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播放关于池塘和田野中视频,让学生观察生物的生存情景。播放后,利用幻灯片出示任务:让学生找一找视频中包括哪些食物链和食物网。播放视频,进而可以让学生把学习的知识食物链和食物网充分应用,加深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再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如果一种生物灭绝了,有什么影响?让学生交流讨论,最后得出“一种生物灭绝会影响其他生物,因此保护一种生物就等于保护了许多生物,应该从保护每一种生物开始保护地球”的结论。该堂课,通过让学生多次观看不同的视频,并利用幻灯片布置任务,比只使用课本上的几幅图片学习更生动、合理。这样做法使得课堂内容丰富,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升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二、解决生成性问题

小学科学学科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的知识,教师具备再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也无法全部应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提问。网络技术可以辅助解决这一问题。师生都无法解答的课堂生成性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答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课堂教学生成性问题。例如,在讲授“我们周围的材料”内容时,有学生提问“玻璃是由什么做成的?”。这并不是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因此任课教师在没有精心准备的情况下很难解释清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玻璃的成分”关键词,找到相关答案,让学生了解玻璃的主要原料、制作的工艺等内容。

三、辅助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提出明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按照一定的顺序细致观察。但是有些观察方法教师难以表述,学生也很难理解并正确操作,这时利用教育技术“变抽象为具体,变模糊为清晰”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讲授“温度表的读写时”内容时,需要让学生掌握“读数时视线要与液柱顶端相平”的要领。教师可运用Flash动画形式让学生观看,再亲身示范,矫正学生错误的读数方法。有些实验受时空限制,学生无法在课堂中完成,就需学生回家实践,但学生的能力不同,有些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就会影响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可以把实验过程录制成视频片段,再进行有机组合做成实验视频,让学生观察模仿实验。以讲授种子的发芽实验为例,教师课前可以把种子每天发芽、生长的情况拍成视频或照片,让学生观察。学生通过观察实验,也能获知绿豆种子发芽的过程,其中包括绿豆芽茎、叶的颜色、茎的粗细以及植株的高度等,进而得知绿豆发芽、生长需要的条件。教师的这种操作方法充分说明了教育技术具有实时、直观、形象、实效的特点,可提升学生实验探索的效率。

四、利于合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