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管理范例

金融危机管理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1

关键词:后金融危机;企业财务战略;定位;转型;管理方案

2008年金融危机已经过去了十年,全球各个国家的经济不同程度的恢复,但是其对全球经济带来的影响非常深刻。一方面,恢复下一轮经济增长周期时间不确定;另一方面,市场需求大幅萎缩,全球产能过剩压力非常的大,企业生存压力严峻。在此环境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战略尤为重要,如果资金链管理不善直接会导致企业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处境困难,甚至破产。因此,需要对企业财务管理战略重新再认识,企业财务部门应对后金融危机下的环境确定财务战略定位,进行财务战略模式转型,制定财务管理方案对于企业在后金融危机下谋求发展至关重要。

1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特征及环境分析

1.1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特征

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特征主要体现在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结构转变发展中国家的世界经济影响力增强、淘汰落后企业消费升级三个方面。美国次贷危机发生后各个国家的经济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要回升到下一轮的经济增长周期需要长达数年甚至数十年,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出于保护本土企业降低竞争压力的目地在对外贸易中对国外企业进行打压,采取了高额关税、进口配额等方式限制贸易自由。这不仅限制了发展国家的经济正常发展而且也提高了本国消费者的消费压力。后金融危机下全球消费低迷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此环境下商品价格因素的作用力不断的增强,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企业不断提升创新能力,打破以代工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实施品牌战略抢占中高端市场,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后金融危机下高能耗低产能抗风险能力弱的企业相继倒闭,以低碳经济、绿色经济、科技经济为新经济增长极的企业加入世界消费市场,很大程度的改变了市场经济格局。消费者也不在局限于传统消费,新型消费方式及消费内容不断出现使市场经济更加多元化。

1.2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环境分析

后金融危机下全球经济环境的复苏并没有出现经济理想化的持续增长,而是经济环境动荡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的步伐明显优于发达国家,据统计2010—2012年三年间发展中国家GDP增长率平均在9%以上,而发达国家GDP增长率在1%左右徘徊,并且一些欧元区国家接二连三出现债务危机。虽然我国GDP增长率增长速度快,但是GDP增长率一直在下滑,从2010年的10.4%到2017年的6.8%。同时,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屡创新高,工业品出厂价格PPI也波动较大,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人工成本的增加,我国经济前景仍不明朗,给企业带来非常大的挑战。自2010年10月20日我国政府面对通货膨胀压力开始上调人民币存贷基准利率,并通过一连串加息稳定货币,帮助企业平稳度过金融危机。后金融危机下遇到我国经济深化改革,淘汰高能耗、低产能企业,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已经远远超越了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同时人民币升值的两面性给进口减轻负担,又消减了出口的利润空间。面对我国全球经济地位的不断提升,欧美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再次抬头,中国威胁论导致贸易摩擦愈演愈烈,我国出口企业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不得不出口转内销,这使得国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近几年,我国大幅下调企业所得税比例,出台多套扶持中小企业的经济政策,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给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我国居民消费升级,国内外消费支出持续增长也给企业发展带来了希望,后金融危机下的金融环境虽然复杂但仍存在机遇和挑战。

2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战略定位与模式转型

2.1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战略定位

财务战略定位的准确性是企业是否能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下生存的关键,其包括筹资和投资两个方面的战略定位。首先,充足的流动资金可以让企业应对各种市场风险,企业筹资战略要一方面多渠道筹资;另一方面尽可能的保证财务风险在可控范围。如尽可能的选择权益资本筹资方式筹资而规避采用负债筹资方式筹资,使企业财务成本在较为均衡的水平。后金融危机下,虽然国家多次下调准备金率变相的向市场投放资金增强市场动力,但是为了保证放款的安全性银行普遍采用了紧缩的贷款环境,所以企业要灵活的运用较为成熟的私募股权投资和风险投资进行融资,借助私募基金公司的融资经验帮助企业在后金融危机环境下立足发展。其次,后金融危机下应对危机能力弱的企业和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被市场所淘汰企业重新洗牌,具有创新能力的企业会填补淘汰企业所空出的市场,扩大市场的占有率是企业投资的主要任务,企业应结合自身条件采取集中投资的战略发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抢占市场。此外,受后金融危机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企业应合理控制扩张的速度,保证在所处行业中具有较高的流动资金面对各类的风险。

2.2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战略模式转型

企业传统财务战略模式强调服从于企业整体发展的需求,从财务专业自身的角度为企业进行核算,所进行的是一种被动式的服务模式。而在后金融危机下企业面临的风险非常的大,企业财务管理仅以自身专业为企业服务显然不能满足企业资源灵活运用的需求,往往导致企业陷入财务困局无法脱身。为此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战略模式转型势在必行。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战略模式转型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2.2.1从核算型财务战略模式向管理型财务战略模式转型

企业传统财务战略模式是以服从于企业整体决策进行企业经营方面的财务核算,财务部门不参与企业战略发展规划。而面对后金融危机下的复杂经济环境,企业的财务状况决定了企业的融资与投资能力,所以企业财务管理必须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参与企业整体战略的决策,保证企业可以在财务方面能够抵抗风险和抢占时机。

2.2.2从独立型财务战略模式向协同型财务战略模式转型

很多企业的财务部门都相对独立不参与其他业务战略的计划,在经济稳定发展周期中不易发现财务管理与企业经营战略之间的关联关系。而在后金融危机下企业面对全球经济萎靡环境,采取“报团取暖”的方式参与产业群中,企业之间的价值链成为整个集体的竞争力。由此企业财务的价值体现更为明显。首先,企业上下游之间彼此业务协同实现价值链财务管理的利益最大化,在面对市场格局改变的契机抢占市场份额;其次,企业自身价值的体现要以财务自由为依托与各子业务之间协同合作提升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2.2.3从被动型财务战略模式向主动型财务战略模式转型

企业传统财务战略一直处于被动模式,金融危机爆发后大批的企业因盲目地扩展资金周转失灵而导致破产。由此对企业财务战略的研究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需要将企业财务战略由被动向主动转变,利用财务管理对风险的预测提升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企业的整体战略要体现在认真贯彻财务管理的战略思想,由财务战略管理决定企业的融资与投资尺度,确保企业能够在后金融危机下平稳发展,并能够抵御各类的经济风险。

3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财务管理方案

3.1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

企业财务战略的实施要在自身财务体系完善的基础上展开,纵观受金融危机影响较大的企业都普遍存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不健全的问题,所以健全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至关重要。具体实施中,要保证企业流动资金的充足与灵活,多渠道融资的同时要保证投资收入的稳健性,能够抵御风险保证按期偿还债务。

3.2提升企业财务内外部的协同能力

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与企业内外部的战略相统一,协调财务战略与其他战略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方面在企业内部将企业财务战略管理作为企业发展决策的核心地位,协同其他部门进行战略决策;另一方面在企业外部构建基于价值链的协同经营模式共同抵御市场风险。

3.3完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强化风险控制能力

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性是企业经营效益和利润分配合理性的关键,应对后金融危机下市场的多变性要加强企业经营成本的核算能力,注重财务细节制定出成本有效控制的合理化方案,在保证企业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基础上稳步发展,建立财务预警机制,能在遇到危机时进行及时预警与风险控制。

4结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可以看出,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市场具有极大的复杂性,要从财务的视角审视企业内外部的环境,优化资金的分配才能促进企业发展协同效应的最大化。从企业整体发展战略出发制定财务管理战略,应对复杂的后金融危机下的经济和市场环境。在财务战略管理方案的制定中要充分发挥财务战略管理的主导作用,从财务战略管理的视角分析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实施方案,构建基于财务战略管理的内外部协同机制,不断调整和优化企业财务战略,健全企业财务管理体系,提升企业财务内外部的协同能力和完善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使企业财务战略能够指导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提升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保证企业在后金融危机下可以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哲.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改革[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

[2]国乐.浅析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世界经济失衡及其调整[J].纳税,2018(6).

[3]张倪,张菀航.CPI、PPI剪刀差扩大,但无通胀之忧[J].中国发展观察,2017(6).

[4]邓亚娟,李晶晶,胡雅娜,等.基于国际贸易业务的财务风险控制研究[J].科技经济导刊,2018(10).

[5]郑淑珍.企业战略转型中的资本运作与投融资能力提升[J].中国商论,2017(36).

[6]王满,何新宇.企业财务战略转型之路的探索与实践[J].财务与会计,2017(4).

[7]张静萍.基于战略视角的企业财务转型路径探究[J].管理观察,2017(22).

[8]田新民.企业财务管理完善路径探究[J].知识经济,2018(13).

[9]夏中文.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研究[J].财会学习,2018(16).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2

 

继我国沿海地区2004年开始出现“民工荒”以来,2009年起,我国多个城市外向型产业和地方性产业相继发生了因劳资矛盾引发的大规模劳工事件。其中,珠三角地区一些外资企业出现的工人罢工、怠工、要求加薪的劳资群体性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表明当前我国劳动关系问题正在悄悄发生变化。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   影响我国劳动关系变化的关键因素劳动关系的发展变化受所有制形式的多元化、生产方式的多元化、价值观念的变化、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我国劳动关系经历了与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相对应的演变历程。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的转型期,劳动关系也随之进入转型变化的关键时期,引致劳动关系新变化的主要因素如下:   1.金融危机后经济快速回暖带动劳动力市场转入卖方市场。2009年之后,金融危机逐渐远去,全球经济苏醒势头迅猛,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企业订单激增,用工需求趋向强烈,经济快速回暖带动劳动力需求的迅速增加,一度由资方主宰的用工市场在短时间内完成角色转换,劳方市场逐渐成为主导,劳动力市场转入卖方市场。部分企业出现“用工荒”,企业员工要求增加工资福利待遇的意愿增强,这与企业主经营意识和企业实际经营情况出现矛盾,也加剧了劳资关系紧张。   2.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加速引致劳动力需求变化加快。金融危机后,我国沿海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步伐加速,在产业升级转型的过程中,一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收益的传统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在竞争中逐步丧失优势,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利润率进一步降低。例如珠三角地区原本集中了大量劳动密集型企业,这些企业技术含量低且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只能依靠压低劳动成本来赚取利润,员工的薪酬福利待遇一直偏低,近期这一地区集中爆发的劳动关系事件中,多发领域是工资过低和欠薪追讨等引发的群体事件。   3.人口结构转型促使劳动力供给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集体劳资事件之所以在当前集中出现,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农民工群体内部出现了明显的结构性变化。   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占外出农民工的六成以上。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9年,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3亿人,外出农民工数量为1.5亿人,其中,16岁-30岁的占61.6%。据此推算,2009年外出新生代农民工数量在8900万左右,如果将8445万就地转移农民工中的新生代群体考虑进来,我国现阶段新生代农民工总数约在1亿人左右。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在我国2.3亿(2009年数据)职工中,已经占将近一半。   随着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转型升级速度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体并必将成为产业工人的主体,新生代农民工的问题成为影响劳资双方力量对比的关键因素。劳动力供给结构已悄然发生变化,而劳动需求方却没有重视这种变化及其随之带来的各方面诉求的转变,结构性矛盾纵向加深,却无法得到应有的改善,必然引致新矛盾的出现乃至激化。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   我国劳动关系新变化近年是我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劳动关系领域发生深刻变化的特殊时期。在外部因素如中国率先在金融危机中复苏和近期国内相关重要法律法规颁布以及相关配套政策出台等叠加作用下,促成劳动关系进入深刻变革阶段。今年5月,南海本田零部件公司因工资薪酬问题引发集体停工事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同一时期,类似事件在珠三角乃至全国其他沿海地区也大量涌现,标志着劳动关系正发生新的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三大方面:   1.劳动关系正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变   近年来《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和《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最低工资调整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密集出台,加上09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及中国在危机中率先复苏、劳动力市场转入卖方市场等宏观政策和经济因素影响,以及大力实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战略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进落实,交叠影响劳动关系的发展和走向。2009年至2010年上半年的若干停工协商事件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已不仅意识到自身劳动权利的重要性,也意识到以实际行动去表达、主动与资方进行谈判商议,争取公平合理劳动待遇诉求的必要性。   新生代农民工注重追求个人自由,对自己人格和尊严也很看重,也敢于捍卫自己的权益,因此他们更能够有效地组织或者实现自己停工的诉求。不同地区一系列类似停工协商事件的出现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维权行动方式由分散被动转变为集中主动,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今后我国劳动关系将由个别劳动关系向集体劳动关系转变。   另一方面,传统个别劳资关系趋于理智、稳定。《劳动合同法》颁布的影响效应正在回归理性,劳动争议案件先激增后回落。与以往因企业拖欠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侵权行为所引发的个体劳动关系争议不同,此次由于员工维权意识增强,不满工资待遇低,且在无法通过企业工会或其他内部有效渠道与企业协商的情况下而引发集体停工事件,其中主要并不涉及企业存在侵权违法行为,员工基本是通过平和理性方式进行。这类事件显然有别于其他侵权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有别于个体劳动者争取权益的行为,不能沿用既往传统的劳动争议调处模式予以解决。   2、劳动者的劳动争议诉求发生新变化   2008年《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颁布,取消仲裁收费,劳动者诉求标的已日趋理性。劳资争议焦点相对集中,薪酬始终是核心问题。仅2010年5月17日至6月底,珠三角各地上报企业员工停工要求加薪事件33宗,涉及劳动者超过6500人。这些事件均由劳动者主动提出增加工资福利待遇引发,主要采取停工、怠工、厂区静坐等理性方式来表达诉求。   从之前发生的多起集体性劳资事件都以80-90代新生代产业工人为劳方主体的现实看,他们的特质将改变着劳资关系的现状与未来。#p#分页标题#e#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普遍具备初中以上学历,从小生活的环境更为优裕,物质生活的逐渐丰富使他们的需要层次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对外出生活的追求从忽略向期盼精神、情感生活需求得到更好地满足转变,并形成多元的价值观与开放式的新思维。   他们有比父辈更高的理想追求,对社会公平有更迫切的需求,并希望通过努力改变自己所处的环境。他们具有经济权益与精神权益双重诉求,诉求内容正从单纯谋生向追求幸福感与归属感转变,从忍耐坚持向追求平等转变,精神支柱也从承担家庭责任向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体面劳动转变。当与用人单位发生争议时,他们表现出了较强的维权意识,并注重通过合法、理性的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就业形式多样化,劳动关系复杂化   非全日制等灵活多样的用工方式,弹性就业、派遣就业、自营就业、家庭就业、社区就业等多种就业形式,对协调劳动关系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劳动关系新形式。劳动力流动频率加快,劳动关系将更趋复杂、多变,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普遍存在劳动关系不稳定、劳动合同期限短的情况,造成劳动者转换工作单位频繁,短期失业人员多,管理服务跟踪难度增大。部分农民工因流动性较大不愿参保、不愿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增加了劳动关系管理难度。   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影响到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另外,随着产业升级转型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低技能、低学历、高年龄的劳动者面临失业,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问题上降低标准,甚至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劳资双方矛盾,令劳动关系复杂化。   三、后危机时代劳动关系存在三层次的问题   以南海本田事件为代表的一系列集体劳动关系事件,实际上是多年来经济社会生活中长期累积的深层矛盾和问题不同程度地在劳动关系中的表现,是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积聚的内在矛盾爆发的缩影,是长期以来低成本、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必然产物,这也预示着我国劳动关系发展到现阶段遇到了深层次问题。问题层次不同,其产生主要原因不同,解决难度和途径也不同。当前,我国劳动关系主要存在着三层次的问题。   1.就业形势变化带来劳动关系问题   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恢复呈快速发展态势,劳动力需求大,但劳动力供给发生了变化,导致很多企业存在“招工难”,对于普通劳动力需求存在较大缺口。另一方面,随着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大力推进,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将逐渐被淘汰或者被转移,取而代之的是高附加值、低污染、低能耗的现代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需要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力,目前劳动力素质远不能满足未来产业发展需求,高技能和高素质的人才缺口很大。可见,用工短缺和人才短缺并存的局面将持续存在。大量低技能、低学历、高年龄的劳动者面临失业,较严峻的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使得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报酬、劳动条件等问题上降低标准,甚至侵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必将加剧劳资双方矛盾,影响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   2.就业质量不高带来劳动关系问题   目前,我国普通劳动力就业质量普遍不高,由此导致的定薪偏低等不合理问题涉及多个行业。其中不少企业以最低工资标准作为基本工资,无法合理反映行业属性、技术属性等因素,不少员工的总薪酬差距基本是通过加班等多劳多得的途径来实现,加班时间长,总收入相对就略高。在部分生产任务不足的企业,甚至只发给员工最低工资。这种把底薪和加班当作“常态”的工资结构和分配方式显然是不合理的,南海本田零部件、阿兹米特、爱信精机等企业停工事件中,员工基本诉求都是要求资方提高基本工资而不是延长加班时间。   3.就业不稳定带来劳动关系问题   在劳动密集型和外向型企业生产条件下,企业雇佣劳动者的数量受制于国外市场变化而显得不稳定。企业员工流动性大,必然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本投资和技术积累,反过来使得企业向技术密集型生产转变受限制。没有和谐劳动关系氛围,员工没有稳定的就业预期,企业也就没有转型升级的人才基础和动力,只能依靠榨取微薄利润生存。   一旦遇到国际金融危机和市场变化,则容易出现企业困难进而产生大量劳动关系问题。   四、应对策略   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劳动关系的新变化,针对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三层次问题,我们应该根据解决难度的差异寻求相应的解决途径。   1.通过增加就业与改善劳动者条件   解决就业形势变化带来的劳动关系问题。吸收就业和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二者协调统一,在制定发展经济目标时应该注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增加就业机会并重,对于劳动关系和谐的企业优先予以支持。在提供和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的同时,关注就业质量和就业稳定性,营造和谐的用工环境和良好的人文环境,实现持续稳定就业。   2.通过提高人力资本与增强谈判能   力着力解决就业质量不高带来的劳动关系问题。人力资本是具有无穷创造力且收益最大的资本,企业应该改变以往盲目压缩劳动成本的落后观念,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对员工重培训、重留人心,尽力降低员工的流失率,从而降低企业的解聘成本和重复培训浪费。建立员工的培训成长机制,提升员工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源储备。增强谈判能力,积极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构建劳资风险共担机制,把劳动者的切身利益与企业经营状况紧密地联系起来,从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活力和凝聚力,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p#分页标题#e# 3.通过改善内部管理和就业预期减   少劳资纠纷来解决就业稳定性不强带来的劳动关系问题。   为顺应国内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人口供给结构的转变,管理者应跳出企业看企业内部管理,了解人口变化和人力资源管理大局和形势,建立科学的成本收益意识和人力资本投资意识,树立“和谐管理”人力资源系统理念,并重视人力资源精细化管理,重视提高职工技能从而达到企业和员工双赢的目的。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3

1.投资增幅低,管理难度大。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一度进入低迷状态,我国在房地产的开发和投资幅度上曾一度降低,尤其是2009年,仅广西的增速就回落29个百分点。而正是由于市场的低迷,投资幅度的降低,使得我国房地产泡沫被挤破,从而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例如土地购置及其开发力度下降、商品房销售难度较大、资金压大等问题的出现,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就直接影响了房地产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进而导致房地产经济的发展较慢甚至迟滞不前。

2.楼市交易量下滑,失业人数增加。

房地产作为我国的经济支柱行业之一,为我国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为降低我国失业率做出了结出的贡献。但是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由于楼市的交易量下滑,很多房地产企业为了生存而不得不裁员,这就导致失业人员的数量极大的增加,加上一些房地产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注重企业发展环境的改善,导致房地产市场秩序难以得到优化,尤其是有的房地产企业自身抵御市场风险的意识和能力的不足,将直接影响房地产经济管理的水平,导致房地产经济发展缓慢。

3.外资撤离楼市,影响行业景气。

近年来,虽然人民币升值的消息不断爆出,房地产价格也在不断的上涨,但是在当今的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当时的冲击已经得以逐步的消退,但是,由于金融危机的爆发,就会导致人民币停止升值,甚至贬值,房地产价格也会停止上涨甚至下降,此时外资就会抛售在中国的房产,而正是这一举动,则对我国的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最为直接。例如在2008年的9月,由于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上海的很多外资就急于抛售高档物业,导致房地产行业的景气受到影响,而这就会对经济管理人员的经济管理行为带来不便,由此而影响整个房地产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如何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浅显的认识了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而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在房地产经济管理过程中缺乏明确的管理目标,加上现有的房地产法律法规体系亟待完善,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和冲击意识不足,导致房地产泡沫的出现甚至破裂,因而为了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对房地产经济管理带来的影响,就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1.致力于房地产金融产品的创新。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的出现,极大的冲击了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房地产泡沫的破裂时,金融所占的地位具有主体性,加上利率波动幅度较大,房地产金融产品的创新力度严重不足,导致房地产经济发展受到影响。而究其根源,主要是一些房地产的信贷产品的证券化链条长,往往将风险包装后就忽略对其的预防,因此只有对现有的房地产金融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并始终基于风险可控这一前提之上,预防再次出现金融危机。就全球的房地产行业来看,抵押贷款债券化已成为最主要的特征,因而为了对现有的金融产品进行不断的创新,作为房地产经济管理机构,必须在央行的带领下对肆意放贷的行为进行监管,才能降低多年来一直居高不下的房价,从而更好地确保所创新的房地产金融产品符合现代人的需要。

2.加大房地产信贷管理力度。

在房地产金融中,信贷作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房地产信贷,在我国的银行中的贷款总额较高,因而银行必须严格按照银监会和央行对房地产信贷方面的各种法律法规,对放贷事宜进行严格的审核和批准,从而更好地防范由于信贷而带来的风险。而金融危机的出现,往往是由于信贷风险较大所导致,因而为了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作为房地产经济管理人员,必须对房地产信贷进行科学全面严格的管理。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在银行信贷中最为成熟的抵押产品就是房产,这是因为其属于不动产,但是在将其作为抵押物并借贷时,必须对其价值进行合理的估算,这是因为其价格随着市场的波动而对信贷资产的安全带来的影响,才能更好地应对金融危机带来的冲击。

3.扩大融资渠道,盘活房地产经济。

我国房地产事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支持,而这就必须通过融资获得更大的主动权。但是我国的房地产融资渠道主要在贷款、企业垫资和销售款。正是由于融资渠道较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很多房地产企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从而影响了房地产经济的管理,同时也难以抵御来自金融危机的冲击,因此,只有对现有的融资渠道进行扩大,始终将市场作为导向,通过不断的强化房地产经济管理,提高房地产经济管理水平,加大对房地产信贷的支持和审核力度,最大化的将房地产经济盘活。

4.引导理性消费,降税抑价。

由于房地产的不可移动性及其保值增值性,在宏观经济看好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对未来房地产价格走向的预期已呈现过度乐观的趋势,出现了非理性的“集体无意识”行为。政府应努力避免房地产市场大起大落,加快落实已有的房地产政策,包括国六条、国八条及住房按揭贷款新政等,对房地产市场存在的违规行为如“囤房惜售、哄抬房价”等予以坚决打击。引导房地产市场的理性消费,加大房屋住房供给以满足广大居民的居住需求,打击和抑制投机需求。加快我国居民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扩大公积金制度的覆盖范围,增加中低收入阶层的住房支付能力。房屋供给方面应大力建设廉租住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保障中低收入居民的居住需求,降低房地产开发税费,有效平抑房价,避免房地产市场出现动荡影响经济的平稳运行。

三、结语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4

首先从我国不断转变的经济体制来看,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带来的是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若想保持自身的健康发展,就必须跟随市场的脚步及时创新和改革;其次从经济增长的角度上看,经济增长的方式由粗放型逐渐转变为集约型,这就意味着必须创新企业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增加活力;而现代网络经济模式的到来则要求企业加快创新改革的进程,只有不断对企业管理进行调整,提高企业工作效率,才能跟得上经济的发展,而不会被淘汰。

2、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的企业经济管理特征

2.1综合性的企业经济管理

企业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想要盈利就必须控制成本,因此就必须对企业经济进行综合性的管理。就是说要对企业进行财务、经营、人力等各方面的全方位管理,才能达到控制成本,提升效益的目的。

2.2企业经济管理的广泛性

综合性的企业经济管理涉及到企业的资源分配问题,使得企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其他管理部门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这几乎囊括了所有管理人员与员工,毕竟企业经营成绩的好坏与员工收益是成正比关系的,所以营造一个健康的经济管理氛围也会促使企业其它方面的管理顺利进行。

2.3通过财务报表来反应经营情况

企业的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的经营情况的一个直观上的反应。这就包括了企业全年上、季度上和月份上的财务指标,所以企业决策高层通常是根据财务报表的反应情况来调整企业的工作重心,一方面促使企业达到生产指标,另一方面也有效的节省人力物力,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3、后金融危机时代下的机遇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市场环境也随之有了回暖的倾向,近年来我国总外贸出口额相比金融危机时有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就意味着经济贸易即将复苏,市场经济将迎来第二个春天,这就是我国企业发展的机遇,而且金融危机下许多企业遭遇了重大损失,这时如果能采取海外并购的方式就能很好的优化产业结构,淘汰一些不适合经济发展的老旧型产业,为市场环境注入活力。

4、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创新

4.1更新管理理念

为创新改革企业经济管理,就必须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的理念。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必须从高到低的进行新型经济管理理念的培训,使管理人员以及员工都要认识到更新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性,形成敢于创新的动力,才能为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再适时引进战略意识以及危机管理等新观念,指引企业高层制定年度生产目标时能够从大局方面出发,科学先进的制定出一个战略目标。

4.2控制财务支出

控制财务支出的目的是节约成本。即对油费报销、公关接待、电话费、办公费等一系列成本的控制,做到不铺张浪费,合理有效的投入资金,使每一分钱都用到实处,发挥作用。为了做到这点就必须重视财务支出的约束制度和预算制度,成立财务约束制度能有效的节约成本、填堵漏洞,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成立科学的预算制度则是为了提高企业的预算和计划能力。每一个企业都应该结合自身财务实际情况来执行约束制度和预算制度,避免出现对必要管理经费投入不够的情况出现。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企业应该将财务预算管理当作财务管理的核心,控制协调企业资金的投入,这样不但达到节约成本的目的,也能够更深入的控制企业,实现对企业全方位的管理。

4.3创新经营方式

企业经营方式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盈利的多少,后金融危机时代的背景下企业若想得到发展,就必须形成新的经济管理制度,更新以前的经营结构,有弹性的创新经营方式,提高企业收益,为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努力。供应链方面应当扩展自己的业务,不仅只担当采购、生产、验货等方面的职责,应该转变思想,积极寻求合作、整合市场、提供信息和服务,综合性提升竞争力,而销售链方面则应该开拓市场,积极寻找新的买家,提升品牌效益或者结成经营联盟来巩固自己的市场。

4.4强化内部监管,提升资源掌控力度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5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需求分析。后金融危机发展背景下,我国的企业也遭受到了很大的冲击,有些企业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针对这一发展现状对企业的经济管理采取新的措施就有着其必要性。总的来说,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需求主要体现在几个重要的层面,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使得各国的经济都受到了发展限制,而在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过程中,企业间的的竞争也进入到白热化阶段,所以面对这一形势,企业的降级管理模式就要能加强改革创新的步伐,向着资源集约型的方向发展。另外和国外的一些企业相比较而言,我国的企业在认同度方面不是很高,技术方面以及人员的稳定性方面都需要进行加强,所以在这一发展现状下对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创新发展也就比较重要。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特征分析。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企业在经济管理过程中也有着其独有的特征体现,主要表现在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工作的联系比价强,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项目涉及到资金应用,这样在经济和企业管理间的联系就相对比较广泛,所企业部门以及人员也会涉及到,所以就要能形成良好经济氛围,这对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形成促进作用。在后金融危机下的企业在经济管理上属于综合性的管理,也是对集体活动的管理,这对企业的效益提升就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再者就是企业经济管理中的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有着反映,根据相关的指标就能对企业的管理目标方针以来对生产技术和经营活动等进行有效科学的调整,从而推动了企业综合实力的增长。

二、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对企业经济的影响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来临对国际经济的发展形势产生了影响,世界经济一直是处在低水平的增长阶段,而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也比较显著,主要就是对我国的GDP增速造成的影响,以及在出口方面的影响,另外对我国的就业情况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后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我国的出口行业的投资需求得到了降低,造成了就业形势的严峻,随着不断发展虽然在经济形势上已经逐渐平稳,经济有了增长,但所面临的问题还依然比较严峻。尤其是对我国的企业发展而言,使得企业的发展步伐比较缓慢,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创新的迫切性较高。后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优化策略探究。针对后金融危机对企业造成的影响,要能通过相应的措施来加以应对,主要就是通过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实施创新举措来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主要是能够对企业的经济管理观念实施创新,这对内企业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不仅要能够对企业管理者的经济管理观念加以改变,同时也要能够对企业员工的观念加以创新,如此才能将企业的内部分为良好的营造。在此之中也要能适当将危机管理的意识以及战略意识等在经济管理中科学化引入,从而来促进企业管理者对企业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再者就是要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实施创新发展,这是对企业经济管理健康运行的重要保证,企业经济管理制度是对企业的内部资源组合效率的保障,也是企业的基本框架的组成部分,所以要能充分的将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科学化的制定。从具体的措施上来看,企业的活力来源主要就是管理制度的创新,只有在这一层面得到了保证才能对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得以有效应对;还有是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实施创新也要能对企业的资源实施科学化的整合,如此才能够促进企业的经济发展适合当前的整体形势,才能保证企业在创新中发展进步。另外,企业要能够对专门的财务管理机制进行创建,这样才能促使企业财务支出以及收入按照相应的章程进行。对企业的财务支出制度中一定要能严格的按照制度办事,对财务人员的岗位职责制度的构建过程中,要能对企业的公共财产使用管理制度加以强化。同时在科学的部门预算制度上要能得到充分构建,从而实现企业部门预算细化,不仅如此,企业也要能够对自身的发展情况实施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预算定额标准,将企业的经济管理预测能力得以有效提升,尤其是在内部的控制管理上要能加强,将经济监督得到充分体现。最后就是要对企业经济管理中的人力资源实施创新发展,金融危机通常对造成企业的裁员以及降薪和培训减少等,而在后金融危机方面,要能够正确的将人力资源的创新工作得到完善,对人力资源实施优化重组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保证企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以及素养不断的提升,这样才能有效的促进企业的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不仅如此,也要能够将企业的员工在财务预算管理的全面认识上进一步加强,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体系,从而来促进企业廉政建设,只有如此才能将企业的经济管理得到较好的发展运行。

三、结语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6

【关键词】小企业;金融危机;信贷风险;风险管理

2008年,总资产高达1.5万亿美元的世界两大顶级投行雷曼兄弟和美林相继爆出财政问题,美国政府在选择接管AIG以稳定市场的同时却对其他金融机构“爱莫能助”,导致爆发了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在2018年,金融危机将要再次来临。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小企业必须做好信贷风险管理。

一、金融危机下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现状

金融危机的本质,就是生产市场与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不相符,导致产能过剩。在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企业将面临着极大的经营风险。经常学家们分析,金融危机是存在周期性的,目前金融危机爆发的周期为十年一次,即2018年,世界又将爆发一次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小企业向金融机构获得信贷,是小企业的融要融资渠道。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小企业如果不能做好信贷风险管理,那么可能小企业会面临极大的经营风险,甚至企业将难以持续经营。

二、金融危机下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信用观念淡薄。当前部分小企业进行财务核算的目的如下:为了逃避税收和债务,隐瞒经营的成果;扩大银行的融资,造成虚假经营繁荣现象。在信息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小企业可以应用不顾信用的方式经营,获得经济利润,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银行已经建立了征信平台,当小企业在经营中失信,那么有可能会无法获得融资,从而导致融资不足带来经营风险。

(二)企业之间存在无序竞争。部分小企业在经营中,没有自己的经营优势,这些企业只顾追逐市场、追逐利润,而没有长期的产业发展规划,导致企业出现低水平的经营建设。当企业和企业之间存在无序竞争,开始哄抬物价,甚至抢购原材料时,小企业便又要面临着自身的资本规模不足,抗御风险能力不强的问题,当小企业难以获得经济利益时,甚至难以偿还信贷。

(三)信贷风险决策不科学。部分小企业为家族式的经营方式,这样的企业存在管理权限高度集权化的问题。这类小企业在分析信贷风险时,有时企业经营者盲目自信,片面的估计了经营的风险,导致没有正确的评估企业抗风险的能力。而在这样的企业中,缺乏外部纠偏的机制,又令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正确性大打折扣。当这样的企业出现了信贷风险以后,抗风险的能力十分薄弱。

(四)融资渠道狭窄。对金融机构而言,当小企业存在经营困难时,银行很少愿意持续融资,帮助小企业度过经营风险。这是因为对银行等正规的经营机构而言,小企业的固定资产投入少,设备专用性强,如果冒险为小企业投入资金,那么可能会造成固定资产变现四通八达,抵押担保难以落实的问题。对于银行机构而言,小企业的经营规模小、预期收益差,它们不是银行首先愿意投资的客户。在小企业遇到经营困难,并且银行不愿意持续投资时,小企业会面临着极大的经营风险。有部分小企业会了渡过一时的难关,向非正规的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却引发了一系列更难预料的风险。

三、金融危机下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优化的措施

(一)建立全新的信贷理念。在信息技术的年代,小企业必须建立全新的信贷理念。首先,小企业必须改变借贷可以不还的思想,企业必须意识到,一次在经营中失信,可能会导致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向任何金融机构借贷的风险。为了让企业能够长期的、持续的获得融资,企业必须重视自己的信誉。其次,企业必须拓宽融资的渠道,虽然银行机构有时不愿意向小企业发放贷款,但是当前也有一些机构愿意扶植小企业,发放贷款。比如支付宝机构推出的网商贷、美团推出的借钱平台,都愿意为小企业提供小微贷款,小企业可以从这些信贷渠道着手获得资金。

(二)优化企业的信贷决策。小企业必须优货信贷的经营决策。首先小企业要明确贷款的要素,让每一名经营管理者都能够应用科学的模式选择贷款渠道。其次,追加经营者或主要股东连带的责任保证。最后,要对小企业的信息情况进行动态的评估,即时做好信贷调整。

(三)科学评估偿贷的能力。在经营时,要缩小评估偿贷能力的周期,全面了解偿贷的情况。如果发现存在偿贷的风险,便要作好偿贷的处理:或者缩小经营的风险,增加偿贷的能力;或者调整经营的方向,提高小企业盈利的能力;或者拓宽融资的渠道,避免发生资金周转的风险。

四、总结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小企业较难获得融资。小企业具有生产规模较小、风险决策过于集中、信贷来源渠道较窄、抗信贷风险的能力较弱的特点,小企业要了解经营时遇到的融资问题,提出优化信贷的措施。小企业只有做好了信贷风险管理,才能够让企业的经营可以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李火.浅论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财经界(学术版).2019(08)

[2]王雁.关于集团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商论.2018(35)

[3]王转折.基于财务风险管理的企业内控体系建设研究[J].纳税.2018(34)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7

(一)企业管理的综合性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经济管理的基础是价值形式,在新形势下企业管理的重点是对企业进行综合性的管理。现代企业可以将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科学的规划和控制,保证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二)企业管理的关联性

如果把企业管理比作一张蜘蛛网,那财务就是这张网的中心结点。企业中所有部门的运作都离不开资金的使用,因此,在企业管理中,各部门之间、企业和个人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

(三)财务指标的重要性

在后金融时代,财务指标就是一面镜子,能够直接反应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企业的管理者会根据这些状况来制定并调整企业的发展计划。这种方式一方面能够增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又能够提升企业综合实力。

二、后金融时代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更新管理理念

企业理念是一个企业的文化价值观,更是一个企业中员工的行为标准。更新企业员工理念,尤其是更新企业高层人员的管理理念,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更能够提升企业的外部形象。例如联想集团的“大船文化”,承载着联想公司数十年的辉煌。“大船文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点:一是“讲功劳不讲苦劳”的价值观,以实际贡献作为测评的依据;二是以“创办计算机企业,跻身国际市场”为共同目标,大大提升了联想集团的凝聚力;三是“信誉比金子还贵”的品牌理念,提升了联想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创新经营战略

创新企业经营战略,改变传统的企业结构,重建新型的以虚拟化、柔性化为主要特征的结构组织,健全企业组织形式,增强企业的管理弹性,延伸企业管理宽度、拓展企业管理幅度。例如通用汽车的柔化性管理。在中国汽车制造行业中,几乎所有的汽车生产厂家都是采用一个车型、一个平台、一条流水线、一个厂房的制造方式,而上海通用汽车则可以在一条生产线上共线生产四种不同平台的车型,这就是“柔化性”的生产方式,它为厂家和消费者带来的是最直接的时间和金钱方面的效益。

(三)控制财务支出

首先,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完善财务人员的岗位负责制,明确财务人员的责任,实行奖惩制度,保障财务人员工作的认真负责。其次,建立经费使用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避免虚报谎报经费情况的出现。最后,建立企业物资盘存制度,企业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在一定的时间期限内对本企业的物资进行盘查和清点,并且做好登记。

(四)加强财务管理预算

财务预算直接决定这个企业未来的发展计划,一方面要认识到企业预算制度的重要性,给企业的财务预算提供一个合理的保障;另一方面要做好企业的财务预算,保证企业预算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符合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能有为企业识别风险提供准确的指标,并且能够帮助企业有效的化解各种风险。

(五)财务管理信息化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传统的桌面财务管理方式已经被网络式的管理方式所取代,加强财务管理系统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财务管理信息化能够打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实现很多远程功能:同时信息化能够更好的加强对下属机构的财务监控,能够实现网络财务的协同处理和远程处理能力,促使财务管理的集中化并且实现智能和高效的管理。

(六)注重协同效应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后金融时代,企业的发展不再是闭门造车式的发展,更多的转化成了产业群和产业链的集体发展和竞争,协同效应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是外部企业的协同,也就是下游企业和经销商之间,上游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业务协同,目的在于保证企业财务资源运用的效益最大化。其次是内部业务的协同,目的在于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价值的最大化。例如联想集团创立的贸、工、技产业发展道路,建立了集开发、生产、销售、信息和服务五位一体的良性产业结构,实现了企业内部的协同管理,实现了集团内部财务管理价值的最大化,壮大了企业实力。再例如,浙江的一家食用锅生产企业由于缺乏竞争力,在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瓶颈,想研发新产品却找不到合适的科研团队。在这时宁波的亿法德工业产品设计发展有限公司在了解了这家企业的详细情况之后,根据市场需求为其研发了一种新产品,新产品的特色在于锅的手柄可以显示锅内的温度,这一特色使新锅的价格增长了一倍。这就是外部协同效应,两家企业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共赢的目的。

三、结束语

金融危机管理范文8

自从此次经济危机之后,开始步入后金融危机时代。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全世界的经济形势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世界许多国家为此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世界许多国家的经济增长十分缓慢,面临很大的经济压力。当然,我国也不例外。首先,2008年开始,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逐季度下跌,直到2009年第三季度开始才开始出现小幅度回升现象。其次,我国先前的出口总额和增速一直相对较高,但是由于此次外部环境的大范围突变,导致我国的出口增速直线下降。最后,由于上述两方面的影响,我国的经济整体呈现不好的发展状况。这使我国各行各业的就业形势变得十分严峻,就业率不仅下降,许多人还面临失业的危险。许多企业都存在竞争压力过大、产品积压过剩的问题,企业的生存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总而言之,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于我国各行各业企业来讲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金融危机给企业带来的巨大冲击,如何顺利度过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种种难关,如何有效合理地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已经成为我国众多企业乃至世界经济领域重点关注的问题。这就要求我国的企业在该背景下不断提高自身经济管理水平,保持企业的稳健发展。对企业经济管理方法进行科学的改革创新是目前众多企业采用的最为常见的方法之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改革对于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顺利过渡至关重要。这可以提高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提升利润空间,降低项目管理成本,保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的企业经济管理

(一)“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必须做好企业经济管理

1.经济不景气,市场竞争日益激烈。

自从2008年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形势低靡,经济增长速度缓慢。企业面临的市场压力也越来越大,竞争也日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在经济管理上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管理观念,将传统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逐步向现代化的资源节约型、技术创新型的发展方式上引导,秉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改革理念,建立独立自主、创新开发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降低企业的项目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效率,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始终占有一席之地。

2.信息时代到来,知识经济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金融危机的到来使我国各行各业企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都逐步揭露出来。比如,内部管理松散、管理理念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尤其是科学技术落后等等。现在是信息化时、知识经济时代,这些都需要我国企业加快经济管理的改革创新,不断完善企业经济管理制度。在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前提下,一个企业如果想要紧跟队伍不落后,必须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结构和经济管理结构进行调整创新,完善企业的知识经济框架,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提升对知识经济的理解和把握。企业经济管理,通常来讲包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及内部财务清算核查等多项内容。从上述内容中也可以看出,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只有做好企业自身经济管理,才能更好地在行业中脱颖而出,立于不败之地。

(二)“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企业经济管理的特点

1.综合性。

从企业经济管理的定义中可以知道,对企业经济进行管理的过程,就是需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的过程。在后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的各行各业企业经济管理应该坚持价值形式的基础不改变的前提下,保证企业各方面工作都同时前进、同步管理,不能单纯只考虑一个方面。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同时实现经济效益的最优化。

2.关联性。

企业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活动行为的产生离不开企业资金的使用。只要一涉及到资金,就离不开企业的各个部门。所以,企业的经济管理与企业各个部门的发展、每个员工的前途都息息相关。只有动员企业每个员工活跃起来,建立良好的企业经济环境,才能促进企业经济管理的发展。

3.反映性。

企业财务部门统计的各项经济指标是企业管理层掌握企业生产经营信息的第一手资料。这些指标为管理者的下一步安排部署提供了有力的根据。科学有效的经济管理才能保证这些指标的准确性,保证下一步决策的正确,提高公司的综合竞争能力。所以,为了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要始终坚持科学的企业经济管理规划制度,同时建立良好稳健的企业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合理有效使用财务统计中的每一项经济指标并加以运用,实现对企业的合理科学经营。

三、“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如何做好企业经济管理

(一)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观念作为一个很抽象的理论化基础,对于企业的建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企业,上到老板。下至每一个小员工,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企业观念。企业对经济管理制度的创新改革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的问题,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推动力。在知识化经济时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公司的领导阶层和每一个员工也应做到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转变传统观念。进行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改革就意味着根据市场需求,了解大众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积极整合公司内部团队,建立起符合国情、符合公司实际情况的有效运转机制。另外,公司还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系统,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的责任都落实到个人,使大家相互鼓励、相互监督。只有这样全公司才能意识到,后金融危机背景下市场竞争的激烈性,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必要性,进而树立崭新的战略意识和危机管理策略。转变观念可以让管理层根据最新的发展需求来制定相应的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和实施策略,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稳定企业内部环境。此外,企业还应该摒弃以前以物为本的管理方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坚持做到以人为本。企业经济管理涉及范围比较广,转变观念,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于指导企业的经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许多企业的经济都十分不景气。有些企业为了在艰难的环境中生存,采取了裁员、减薪、减少休假等措施,有些企业甚至会做出一些压榨压迫员工的行为来逼迫员工主动提出辞职。但是在金融危机过后的后金融危机时代中依旧采取如此这般的政策肯定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会导致企业的破产倒闭。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对于员工的管理工作应该做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仅依靠裁员、减薪的方式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众所周知,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可以对企业中的人力资源进行优化重组,或者通过对员工的高素质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进而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效率的提高对于企业的发展来讲无疑是前进了一大步。

1.建立对员工素质评价的标准化体系,在人才招聘过程中增强甄别力

在人才招聘阶段就应该对应聘者的目标、个人素质、自我形象及专业技能水平进行严格的评估,企业招聘人才的重点应该由传统的仅为了满足职位空缺需求逐渐转向为保证企业综合实力的提高而选取综合性人才,这也为企业建立了人员招聘的素质模式。

2.要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

根据每个人能力特长的不同确定严格的岗位分配制度,使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一番成绩;另外,还要注意团队的合作搭配,考虑团队的整体素质,要知道一个团队的力量并不是简单的个人力量的相加那么简单。与此同时,还要顺应人员的流动规律,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分配不断趋于最优分配状态。

3.为了开发企业员工的潜力

每个企业通常会为员工提供一些培训的机会来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员工培训在企业管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要根据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和企业所具备的实力基础,来制定合适的培训计划、培训目标、培训对象以及培训时间、规模等事项,企业要合理规划并为此做出一系列的详细部署和安排。

4.现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员工的不懈努力是企业发展的重点。企业应该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实现人与事的系统化。当员工的积极性被彻底激发的时候,他们的忠诚度也会伴随着提高,成为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

5.企业还要不断完善薪酬制度

通常薪资部分才是员工关注的重点问题,合理的薪酬制度更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让他们体会到企业的公平所在。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可以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还能赢得公司员工的信赖与忠诚,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和未来利益十分有益。

(三)进行企业经营策略的改革创新

企业的经营策略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导方针,是企业进行战略计划的有力根据。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对于企业来讲是个不小的挑战。企业经营策略的创新也是企业经济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企业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摒弃先前的企业经营组织框架,对公司的组织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优化安排,尤其是对企业的广度、宽度和弹性进行强有力的创新改革。近些年来,品牌效应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树立明确的品牌意识,加强品牌推广宣传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业内影响力,并且对于企业在市场上抢占先机也十分有利。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间的合作、并购重组等联合方式也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的不二选择。通过企业之间的联合经营可以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拓宽企业的生产线和服务领域。在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积极学习另一方的先进技术、理念和经营方式,取长补短,加强技术、销售和生产创新等多方面的沟通交流,进而实现双方共同进步和发展。与此同时,这种企业间的联合还可以有效的增强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企业经营策略的制定也是由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来决定的。所以制度的创新性要与人才、技术的创新性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强企业在内外环境中的适应力,增强国际竞争力,有效提升公司的效率。

(四)强化企业内部财务约束机制

从上面的叙述中也可以看出,一个企业的财务部门虽然其本身并不能为企业带来多大的盈利价值,但是它却是一个公司的首要资料出处。企业内部财务管理是否有序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质量的好坏。第一,要增强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关注力度和重视程度,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中的预算环节可以为企业的投资、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做出有效评估,探测实施每一决策的风险大小。管理层必须意识到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项目成本的降低、风险的规避等都是提升企业盈利空间的有效途径。当然,企业每一决策的实施都要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下进行,不能触犯法律,做好企业内部的廉政建设。企业财务部门的科学预算对于管理层对风险程度的掌握十分必要,做好预算评估工作才能使企业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更好更快地发展。第二,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一定要有专门业务团队和管理团队来负责,要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对于公司每一部分的支出和收入都要做到有章可循。保证企业每项生产经营活动的资金支出和收入有要严格按照制度办事。此外,企业内部还要健全部门预算制度,将企业每个部门的每项预算都精细化,结合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预算评估标准,不断提升公司的预算评估能力。企业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对公司的固定资产进行详细的核查登记,所以,每个企业都要建立严格的存储登记制度;还要对公司产品在企业内部的销售价格进行标准化,也要间隔一定时间对在企业销售量的数目金额进行详细的核查登记。同时,公司内部一定做好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企业内部的监控。第三,每个企业都有自己严格的约束机制,尤其是针对财务支出,约束机制必须要加强。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每一项都应严格按照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来制定,严禁出现偷税、漏税等违法乱纪情况。为了提高企业中资金周转和使用效率,就要求企业对每项资金的使用都要严格规划,保证每一项的资金使用都恰到好处,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公司的每一项资金,为公司赚取更多的利润。在企业的使用情况上,企业的管理者要建立健全财务约束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金运用的监管和约束。我国的企业管理者要及时根据企业本身的经营情况和经营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运营状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研究。此外,我国企业还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财务状况来选择合适的一段时间对公司的财务实际情况进行核查清算登记工作。

(五)培养优秀人才,加快技术创新

知识经济作为信息化经济的一种,它要求企业在对自身的经营过程和管理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的使用和资金投入。同时对公司的各种工作流程也要进行信息化更新换代。同时,知识经济还是网络化时代的鲜明特征,由于网络的存在,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加快信息的传递和反馈。知识经济也代表着智能性时代的到来,这就要求企业的各个阶层都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的原则,不断更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性为,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最后,知识经济还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它要求企业必须正视企业和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系,重视企业环境的管理。所以,身处知识经济的浪潮中,必须加强优秀人才的培养和技术的创新。首先,我国和地方各级政府要重视技术的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前进的源源动力。国家要加大对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尤其是那些高科技产业,给予这些企业资金的支持和政策的优惠;其次,企业本身也要加强人才的引进,积极向领域的先进企业学习,重视人才和创新。这也是企业经济管理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