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统计论文范例

经济统计论文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1

我国农村存在一个普遍的现象,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发展离不开科学,对于农业的发展更是如此。一个有力的组织加之科学有序的发展规划将对推进农村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农业走向市场化也是我国一直在不断追求的目标,然而阻碍农村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就是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村经济的发展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取得一个阶段性进展,也最终形成一个共识,那就是市场农业的发展离不开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被社会各界的人士所认可。而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现状严重阻碍了农民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企业与农民很难建立起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这就影响到了农民的经济利益,农民组织化程度低也使得农民在走向市场的过程中面临了很大困难和不确定因素。

二、我国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农村统计工作人员不完善

在我国农村,乡镇机构领导人员调动的频率很高,随意调换统计人员的现象非常普遍,甚至在一些农村地方没有专门的进行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有的地方虽然名义上设有这个部门,但任职人员都非本专业,有的甚至是政府请的兼职人员。可以说农村经济统计工作队伍鱼龙混杂,一些基层的统计人员素质普遍偏低,有的不了解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规章制度,没有系统的对统计报表的编制进行掌握,有的单单凭着一点儿财会知识,对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中的指标体系核算不了解。这样统计队伍的业务水平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致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即使有的地方勉强进行统计工作,结果也是差强人意的。加之领导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不重视,致使农村经济统计工作出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没能及时解决,直接影响到了统计队伍接下来工作的发展。统计工作人员的业务问题、生活工作方面等问题长期困扰着他们,将会打击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2.数据收集存在难度

我国农村经济统计收集的数据范围广、指标总类多,包括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数据收集,我国农村经济收益数据的收集是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重点,包括农民的收支数据、农村经济收益数据。对于各经济组织的经济情况要实地调查,然后对他们的数据进行收集。目前我国流动人口较多,农民经济收入来源复杂多样,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数据收集的难度。另一方面,地方数据反映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有的政府人员为了达到政绩,对农村经济统计的数据收集进行行政干预。农村农业产物的产量和农民的人均收入水平是考量当地政府业绩的一个关键,也是衡量这个地区的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这个同样关乎着政府人员的升迁问题。农业生产必然遵循自然规律,收益有上升和下降都属正常现象,然而政府官员一旦进行行政干预,数据始终都是处于上升的状态,这就使得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数据的收集得到的是不准确的反馈,从而使得统计工作走进一个误区。

三、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几点方法和措施

1.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要加强认识

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要有足够的认识,有关部门要将其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中。各部门领导要积极地开展工作,将农村经济统计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统计任务分配下去之后,应及时进行检查,严格把关好每一个工作流程。农村各级政府要对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积极配合,有利于统计工作开展的措施要及时的,统计工作中的经费和业务方面支出要予以大力支持,让统计工作人员能够顺利开展工作。另一方面,负责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部门也要主动投入到工作中去,多方面努力争取政府部门对他们工作的重视,并使他们积极配合农村统计数据的收集。同时,统计人员也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将本职工作做到最好。

2.定期抽查,保证统计质量

参与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人员要有危机意识,统计数据不仅反映农村的经济发展状况,还关乎到国家政策的制定与颁布。所以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质量一定要有所保证,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需要这些数据来作为依据,所以很有必要加强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调查力度,对收集到的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定期组织统计人员实地去农村访问,给进行统计的人员创造机会,让他们多与农民沟通交流,这样保证收集到的数据真实有效。统计人员要对农民不规范的记账方式进行指导,对于农村的发展情况要有所了解,要对农村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度,对于在统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解决,要认真对待每一次数据的收集,这有这样才能保证统计的质量。

3.利用现代设备进行统计工作

如今是一个现代化的社会,农村经济统计工作也要进行必要的升级,去适应信息化的进程,采取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统计工作效率,不能仍旧依靠过去传统方式来进行,单纯的依靠人力去考察农村经济变化是具有严重的滞后性,另一方面它的准确率也不是非常高。所以有必要借助高科技设备来辅助农村经济统计工作的开展。这就要求统计人员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技术,将之与统计工作结合在一起,这样不仅提高了数据的准确度,还可以提高了工作效率。

四、结束语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2

就统计工作本身而言,客观反映客体的生产经营状况,科学地分析、预测客体的发展趋势,研究客体在经营活动中的变化规律,是其基本的职能。长期以来,行业、企业的统计工作是以服务于政府为主要目的,而把服务于行业、企业本身摆在次要的位置。现在的经营机制要求统计工作应以围绕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经营效益为第一职能开展工作。这种职能的转变首先需要企业的经营者、统计工作的管理者调整对统计管理职能的认识,重视统计管理工作对企业经营发展的作用,真正营造一个让统计为企业经营服务的舞台,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作用。否则,统计工作就会无所适从,迷失方向,处在较为尴尬的位置。其次是统计工作本身要调整思路和方法,树立为企业经营服务第一的思想。要随着客体经营方式、活动环境、发展阶段的改变做适应性的调整和改革,积极参与企业经营的全过程,变事后统计为全过程的统计。同时,要从单纯反映企业内部生产活动向全面反映企业内外经营整体活动上转变,把提供决策咨询作用从原来仅提供内部生产信息向包括企业内部经济信息、外部市场信息、行业信息、政策信息等全方位信息转变,扩展统计服务领域。

二、认清统计管理工作现状,深入研究统计管理规范,确定调整的目标,制定改革实施方案

统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加之长期形成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模式已经根深蒂固,尽管近几年的改革有所进展,但指望在短期内彻底改变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这需要以科学的态度不断地摸索和实践,逐步靠近现代企业管理的需要,而且这种摸索和实践是有前题和基础的。首先,要充分地了解统计管理现状,掌握企业转制后统计管理工作的管理规范和职能作用,从而规划出统计管理工作要达到的目标。其次,根据现实与目标的差距制定改革的步骤和分阶段的实施方案。制定的实施方案既需要与行业、企业的客观实际结合,也需要与统计工作的客观实际结合,并且要逐步实施,循序渐进,通过坚实的量的积累完成质的飞跃。再次,选择合适的切人点实施统计管理新方案。要充分考虑统计工作开展的环境、素质人群、紧迫性,选择适当时机加以实施,减少因此带来的冲击和阵痛。

三、统计管理要坚持“行政与统计分开”,协调管理

所谓“行政与统计分开”,并不是不要企业的行政领导和行业的政府领导,而是要处理好行政管理与统计管理本身的关系,使统计工作不受统计因素以外的因素干扰,独立行使统计职能。统计工作如何走出计划经济下的管理模式,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统计工作要摆脱行政干预,删除行政干预的烙印,客观地组织统计信息,科学地分析和加工统计信息,辨证地预测和判断。这就要求一方面统计管理工作本身树立一个新的形象,要从企业的根本利益出发,从实际出发,客观反映实际。要依法治统,捍卫统计管理的权威,排除统计管理以外的干预,使统计工作真正为行业管理、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企业经营决策服务;另一方面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要摆正行政管理与统计工作的关系,尊重统计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尽量杜绝长官意识、行政干预,使统计能够科学、客观、公正地反映实际情况。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3

1.企事业单位对经济统计专业缺乏重视。

调查发现,目前仍有不少单位尚未真正意识到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大多数企业认为统计工作并不能给其带来业绩的增长,管理层的决策以定性式的经验管理为主,统计的量化管理不多。另外,多年来受传统思维模式的影响,人们大多认为统计工作无非是算算数据,填填表格。正是这种对统计的狭隘认识限制了市场对统计专业人才的需求。但是,统计作为一门实用的科学,和其他领域结合就可以派生出新的学科,如果结合的好,市场就需要大量的懂统计的专业人才,如企业统计、贸易统计、金融统计等。很多企事业对统计产生认识误区,认为统计等于数学,企业的经营管理与统计无关。

2.统计专业人才所学知识实用性不强。

职业教育培育的人才要为社会所用。如果所学与所用相协调,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就能得到缓解。然而,统计教学模式、教育方法滞后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学生知识面不宽,专业技能单一,适应性较差,学非所用现象较明显。各中等职业学校出现了学统计就只重点学统计理论的现象,培养出来的学生经济理论差,动手能力弱,统计实务也无法跟上工作的需要,甚至对统计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

3.课程设置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

很多中等职业学校经济统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没有从地方经济的实际出发,不能做到服务于地方经济。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过于强调专业理论基础课程,应用性统计课程不多,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社会经济问题研究的内容也较少,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重视程度不够,限制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二是开设课程过于主观,很多院校的课程开设是根据师资队伍来排课的,是根据教师能上什么课,就排什么课,没有考虑到市场需要专业人才掌握什么样的技能。因此,培养出来的人才并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很难做到毕业生理想就业。

4.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近年来统计专业师资力量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从总体上来看还比较薄弱,体现在三个方面:教师的知识面窄、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教师的教学手段落后。很多专业点的教师结构老化,统计软件应用和专业英语的教师缺乏,大部分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发展经历,没有充足的实践经验,这样的师资很难培养出高级的应用型统计人才。

二、统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思路

鉴于前面分析的现存问题,我们提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思路。特别是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材选用、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使培养方案能够满足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改变单一的培养目标

在多元化的大环境下,目前很多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与学校所学专业不完全一致是正常的,这就要求在大的专业背景下,培养目标必须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根据走访企业和对毕业生回访的情况,表明统计学专业学生最大的不足在于掌握的知识面太窄,所学应用性知识太少,再学习能力也不强。因此,我们在培养目标定位上,应该以“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为总指导方针,培养出来的统计人才既要满足政府部门、机关团体、金融机构及学校、科研等单位的需要,也要满足民间统计机构的需要。在多元化目标下,再按“宽口径、厚基础、重应用”的指导思想设置课程,学生才能具备坚实的经济学与统计理论功底,才能胜任各部门的具体统计工作,才有广阔的就业空间。

(二)设置科学的课程体系

经济统计专业的培养一定要为服务于地方经济考虑。结合社会对经济统计人才的需求,笔者认为在经济统计专业课程设置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方面:

1.强化数理统计学的基础地位。

未来统计人才应具备预测与决策、市场调研、质量管理及各种统计分析方法等方面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获取是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从现代统计学的发展趋势看,数理统计学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如抽样调查、质量检查、计量回归分析方法等,都是以数理统计学为基础的,可以说它适用于一切存在随机现象的领域。不打好数理统计基础,面对接踵而来的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将束手无策。我们应该在新的培养方案中加强数学基础课,尤其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分量,因此,笔者认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分两门课程,在两个学期来完成,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打好基础。

2.厚实经济管理类基础课程。

经济统计专业要求学生可以将统计学应用于经济管理等领域,这样就需要学生熟悉经济管理理论,只有对各经济变量比较熟悉,才可以建立好的计量经济模型,对实际的经济问题进行实证研究。这要求厚实经济管理理论的基础。因大部分院校统计系的学生经济理论较薄弱,因此,我们拟在课程设置中的学科课程平台开设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财政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管理学、《基础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厚实学生的经济理论基础。

(三)抓好统计教材建设

统计教材是统计课程教学的素材,好的统计教材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为全面掌握统计知识奠定坚实基础。目前,统计教材的版本繁杂,内容和结构体系有进一步增强权威性,使之更加规范化和标准化的必要。全国统计教材编委会近年来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国内外有关专家学者、统计教师等,他们从不同角度提出意见,集思广益、综合协调、规划和指导全国统计教材的编审工作。在教材的选用上,我们为了强调先进性、规范性、权威性和时效性,应重视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教材内容的更新,并使得教材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因此,应尽量选用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或者省部级以上推荐教材,有条件的课程鼓励选用简易外文教材作为辅助,加强双语教学。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4

从专业设置和课程衔接来看,经济学、数学和统计学是计量经济学的基础和先导课程。目前,统计学的数学基础主要包括线性代数、概率论和高等数学等内容,统计学中的很多理论和知识点都是通过数学演绎推理而来的,而且统计学课程对于其他课程来说是一门重要的方法性和工具性极强的课程。这些数学基础是统计学课程形成的基础,也是学生掌握统计学理论和方法的前提条件。更为重要的是,计量经济学中有很多是涉及和使用统计学中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数学是统计学的基础,统计学又是计量经济学的先导课程,这两门课程共同成为计量经济学的基础课程。简单地说,如果学生没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学好计量经济学是相当困难的。

二、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从新疆高校特别是综合性高校的教学实践看,经管类专业对学生的数学基础课程(主要指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难度因专业不同而不同,更多表现在经济学专业和管理类专业的侧重点不同,经济类专业的要求高于管理类专业。同时,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再者,教材甄选与学生专业要求有一定差距,这就导致学生数学基础存在差异,致使学生的统计学基础存在严重的分化现象,这种情形在新疆高校的民汉合班教学中更为明显。这些都给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学增加了难度。

(一)合班教学内容不当

受教学设施、师资队伍等因素影响,新疆部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课程较多采用合班授课形式。由于民族和汉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差异显著,这就使合班教学中的学生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分化现象。最重要的问题是,合班教学时需要兼顾教学内容设计和编排、课时数量和学生实际情况等因素,这势必增加教学内容设计的难度。一是民汉合班导致设计教学内容存在一定难度。与新疆高校各专业中的民考汉学生相比,汉族学生的数学和统计学功底和理解能力要明显好于民族学生,这就使民汉合班的学生出现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功底两极分化的现象,这种合班授课形式导致教师出现教学内容偏多或偏少、难度偏深或偏浅的问题。这就需要对计量经济学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调整。二是教学过程中偏重于计量软件实践操作的讲解,忽视了计量经济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内容。在这种验证式的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要求学生掌握软件的用法,但是从理论层面上看,学生并不理解案例操作背后的原理,从理论上不能阐述操作步骤中暗含的相关计量经济学原理,更有甚者根本不会结合实证结果对所研究的问题给予专业的解释。三是教学内容不能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由于目前的计量经济学教材选用国内权威教材,教学案例大多是摘录国内经济发展的数据,缺少反映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数据,无法让学生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二)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不协调

目前,在新疆高校的此类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教材及软件甄选的科学性和实践性之间的不协调性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受师资力量的影响,同一高校的计量经济学教材由于教师所教授计量软件的类别不同,再加上教材的多样化,一般很难统一成一种教材。二是对于新疆高校学生来说,根据主编的学术声望和出版社级别所甄选的教材有的内容过多且难度较大,增加了授课难度,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三是在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中,有的学院以计量经济学理论为教材甄选的主要依据,有的高校则注重某种计量软件操作的实践指导性为教材甄选原则。

(三)数学和统计学基础相对薄弱的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

新疆高校特别是经管类专业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生源是民考汉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相比,其本身语言理解能力相对较差,而且他们本身对数学和需要数学基础的统计学课程缺乏兴趣,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非常低。这与计量经济学的连贯性要求有差距,因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必须有良好的数学和统计学基础,而且其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主要表现在:有些学生在一些前期内容上“卡壳”后,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会明显影响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有的学生听不懂的内容累积到一定程度,往往会产生放弃本课程学习的念头;有的学生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对数学、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这样的课程自我效能感特别低,有的学生从开始就彻底放弃了学习此类课程。所以,在民汉学生合班的计量经济学授课过程中,民族学生自我效能感较低,学习状态和掌握程度呈现两级分化的状态。

(四)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师资力量薄弱

教授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课程的教师应该有深厚的数学背景、经济学和统计学基础,还要具备计量经济学软件操作的应用能力。目前,新疆高校从事计量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具备这样要求的明显偏少。这就导致新疆高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理论教学与经济模型脱离、与实际案例脱节、与相关计量软件分离的问题。具体表现在:第一,有的高校讲授计量经济学的教师是非经管类专业的学科背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知识结构虽然能够讲授计量经济学,但由于学科功底不够深厚,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计量软件分析经济现象数量关系的能力较弱。第二,有的高校理论教学与软件教学完全由两个学院的教师承担,理论教学由经济类专业的学院负责,而计量软件由数学或计算机学院的教师负责。从学科融合角度看,导致计量经济学中的经济模型与实际操作之间的讲授产生脱节,影响教学效果。第三,有的高校仅注重某种软件的操作应用能力,学生根本不了解经济计量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缺少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导致学生学完该门课程后,不能结合实际情况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五)验证式实验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目前,新疆高校的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模式主要是以讲授、验证式实验教学模式为主,通常采用先讲授后实验与边讲授边实验两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该方法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填鸭式”地向学生展示软件操作、验证书本内容,使学生被动地接受相应内容,亦步亦趋地模仿教师所展示的内容。第二,此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很少考虑学生统计思维和解释数据能力及其运用计量模型解释经济社会现象的统计素养的培养。

三、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下新疆高校经管类专业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改进

(一)根据学生差异调整教学内容

1.加强统计学内容与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统计学原有基本内容应该保留,保持知识结构的完整性,同时也要注重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内容的衔接。

2.针对民汉合班教学形式,建立概率论与数量统计、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授课教师之间教学沟通机制。注意三门课程教学的前后顺序,避免内容重复讲授,而且授课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对于涉及的数学基础与概率论及数量统计部分,如有必要可适当多分配一些课时。对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或因课时受限的内容,应予以简单介绍,以满足“吃不饱”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高自我效能感较低的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习兴趣。

3.教学内容设计中应多引用有关新疆经济发展的案例,这样既可以了解新疆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也可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一起编制《计量经济学案例库和习题库》,使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其中,案例库由教师负责编制,习题库由优秀学生的实践调查报告和国内最新习题组成。

(二)教材和软件甄选应体现科学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1.在计量经济学教材管理方面,学校应建立教材质量及其使用价值的评价机制。教材应树立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理念,不仅要注重理论和统计方法,注重数学推导,同时还要增加计量经济学软件的教学课时数。

2.教材甄选应突出“理论+实际案例+软件”的特色。同时,根据长期的实践积累,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综合各类软件优势,编写实验教学手册,提纲挈领地向学生介绍各类软件,给出相应的参考资料和网站,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弥补教学软件单一的弊端。

(三)调动自我效能感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计量经济学章节体系内容一般是按照“概念———前提假定———理论推导———统计检验推导———案例”的顺序安排的。针对基础较差且理解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设计教学环节可以从实际例题出发,调整该顺序,即采取“案例———统计检验推导及验证———理论推导———再举例———前提假定———概念”的方式展开,结合案例来讲解相应的理论推导及概念内涵,然后再通过举例进行巩固,最后使学生系统掌握章节的核心内容。

2.针对民汉学生基础差异分化的实际情况,加之计量经济学是一门方法性较强的课程,可设计PBL型的案例题,将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情境中,通过“讲解+提问”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软件操作和实证分析能力。同时,在教学中应减少对概念、理论推导等内容论证的时间,侧重对计量分析方法的应用步骤和背后暗含的理论讲授,使学生掌握针对不同计量分析数据进行相应处理的方法及实证结果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能力。

3.教师应与学生多沟通,掌握学生基本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开展学习活动。根据授课内容教师可安排专题性讲座,及时消除学生畏难情绪,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通过设计案例习题,由学带领组内学生收集数据、处理数据和计量分析,同时组织小组对实证分析结果进行讨论,并由组内选派一名学生讲解案例分析过程及相应的结论。

(四)提升计量经济学课程师资的专业能力

1.注意各学科教师之间的衔接。师资队伍中应包括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专业的教师、统计学教师和计量经济学教师,并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以保证在教学实践中,各专业教师根据教学对象的专业性及学生特点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设计符合相关专业的教学大纲,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提高计量经济学专业教师的经济理论水平。教师只有较深的理论功底,才能带领学生借助经济理论对所研究的经济现象和问题进行经济模型的构建,运用经济理论知识处理数据和模型检验,结合实证分析结果和经济理论解释经济现象。这是计量经济学教学的灵魂所在。

3.加强教师专业培训。整合本校计量经济学师资队伍,根据本校经管类专业特点,选派教师参加主要计量经济学软件与专业培训提高教师实际操作能力和专业水平。

(五)革新教学方法

1.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结对子组建实验小组”、“好帮差”等形式,引入PBL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开展基于问题情境的教学,为学生设计基于现实经济世界的真实问题,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经济学知识,通过分工协作、分析讨论并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逐渐培养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基于学生数学和统计学基础差异的情形,计量经济学应采取板书和多媒体相结合,且以板书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充分利用两种教学手段的优点,弥补其不足,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的。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5

(一)实行全面预算管理

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主要是促进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而这就必须涉及和关注交通运输行业的预算管理工作。为了节约企业的生产或服务成本,提升利润空间,必须加强预算核算管理,这就要求相关人员拥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细致的工作态度。对各项支出要进行详细地记载,在交通运输单位进行实际拨款之前,要进行预算,把每一个细小的可能有花销的地方都记录下来,要以节约为原则,争取以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而若想做好交通运输行业的预算管理,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预算管理意识,因为意识是行动的先行者。因此,必须在高层管理人员心中树立预算管理的理念,提高其对预算管理的重视度,并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和管理理念。其次,完善的预算管理机制是交通运输企业预算编制的保证。可以设立科学合理的奖惩制度来刺激工作人员更加热情的工作,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具体实施上,可以将工作人员的工资或奖金与同期的预算效果挂钩,效果较好则给予奖金奖励,相反则给予惩罚。设立相关的工作监督机制,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表现直接与其劳动所得挂钩,以避免消极怠工的现象。其次,要将预算管理与行业的成本管理有效结合,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预算编制的方案设计,已达到降低成本,保证经济收益的目标。

(二)实行合同运输

相关法律法规是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管理的关键所在,必须依法进行管理和工作,才能保证管理工作的质量。合同法就是交通运输行业所需要和依靠的,因为这有利于加强运输市场管理,维护运输市场秩序,是深受车主、货主及管理部门欢迎的管理措施。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行合同运输,加大依法治运力度,成效显著。在实施过程中,没有发生一次合同纠纷及商务质量事件,有力地改善了搬运装卸业的管理。当地交管所帮助70多家运输业户与6家外贸公司签订运输合同13项,使运输业户不到一年时间营收300多万元。

(三)强化运输收入的稽查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全球化经济的发展态势,交通运输行业的资金流动量越来越大,资金流动周期越来越短。由于交通运输行业规模愈来愈大、周期性强等特点,所以,交通行业必须更加有效地做好行业经济管理,而为了更好的应对许多隐性因素和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成本,避免出现赤字问题,交通运输的经济管理还需要拥有健全完善的交通运输收入的稽查监督制度。因为,只有强大而完善的稽查监督制度才能约束运输行业经济收入和支出环节的管理人员的不合格行为。另外,不仅是制度上的完善,而且还需要对相应制度的强大执行力,避免出现制度化、表面化的稽查监督管理现象。而且,还需要在稽查监督管理人员心中树立自我监督和自我约束意识,需要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能力,因为一支素质高、专业化水平高的收入稽查管理队伍将能够直接作用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工作的工作效果。另外,交通运输行业部门和基层人数较多,所以更要注重对这些基层人员的稽查力度,但这并不意味着放松对上层领导的监督,要两者同时抓起。

(四)加强路车综合管理

道路是交通运输行业工作开展和发展的根本所在,可以说道路是交通运输行业的心脏所在。所以,要想从根本上保证交通运输行业的经济和未来发展,就必须较强对道路的综合管理。可以设想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设置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实行分级管理。中央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管理特级和一级市场,负责这些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省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一级和二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市级(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负责所辖范围内二级三级市场的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的管理和服务等;县及县以下重要乡镇可以设立市(地)级道路运输市场管理机构的派出机构,担负市(地)级管理机构所赋予的职责等。

(五)强化企业内部管理

首先,我国不断重视法治社会的建设,交通行业的经济管理也不例外,也需要顺应潮流,建立健全经济管理制度,优化经济管理的系统和体系,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和管理的效率。要严格使经济管理中各种行为符合法律规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依靠法律的强制性来规范交通运输行业的行为,敦促其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而在管理当中一旦发现问题,要立即解决,将问题扼杀在摇篮当中。其次,交通行业经济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就是财务管理,为了提高经济的利用效率,实现利用效率的最大化需要强化单位的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和制度,既要注重收益,又要规避风险,把风险降到最低,为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培养专门的人才,提升他们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最后,要将经济管理制度化、秩序化,设立专门的办公室和管理机构,并规划给予其相应的管理责任和权利。

(六)积极应用现代技术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交通运输经济管理也逐步向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发展,许多新的现代经济管理方法都会相继问世。企业要尽快的掌握市场动态、对经济信息进行快速模拟分析,就必须重视广泛不断运用先进的通讯技术和电子计算机,采用现代化市场的一些数字模式和理论以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

二、结束语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6

1.高校经济合同

合同,是契约经济中各个主体相互往来的桥梁,是商品在交换的过程中,对活动主体行为进行有效约束的依据。它能够使经济活动中,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得到有效的落实。是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经济活动合法化的保障。目前,我国高校经济合同的内容主要是指高校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其它主体在自愿的前提下,以“平等、公平”为原则而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

2.高校经济合同特征的分析

(1)从高校经济合同主体方面来看

在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当事人在鉴定合同时,被称之为合同主体。合同主体依法享有合同中所规定各项权利,并承担着相应的法律义务。而高校经济合同中,至少会有一方主体,是与社会经济活动相关联的,并以自身发展为目的高等院校。这是其经济合同中最为主要的特征。

(2)从高校经济合同的内容来看

在开展高校经济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预先制定出科学完善的规范计划,并且要与其教育、学术、公共服务的内容相结合,在保障学校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使其能够充分发挥其各项职能。由此可见,高校经济合同的内容,仅限于教育,服务,科研等方面。与其它经济合同内容相比,范围很小,区别很大。

(3)从高校经济合同签订程序来看

高校参与在社会经济活动的时候,其活动的范围和内容与其它经济活动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其经济合同的审批签订及其履行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依照相关规定,学校在需求经济合作伙伴之前,需要首先进行投标招标活动。在履行合同规章制度的方面,高校一般都是要以学校的名义为前提,派遣法人代表与合同其它主体进行签订活动,而另外部分的工作,则是交由其它相关部门来进行。

二、当前高校经济合同管理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1.合同内容不完善、不明确

经济合同,其内容首先要规范,对于各项责任与义务分配,一定要明确。合同的适用性是以合同具有法律效力为前提的,合同约定不明的履行规则,也是要在合同生效之后方可适用的。因此,目前我国高校内部执行部门与对外业务部门联系不紧密,对于合同的制定标准不够专业,了解不够全面等现象,都有可能会造成合同签订后,学校主动权的丧失,这会造成学校经济利益的损失。

2.合同生效时间不明确

经济活动中,参与活动的各个主体,之所以签订经济合同,就是为了使其活动内容受到法律的保障与约束,因此合同就是约束经济活动参与主体的法律条文,具有一定法律效力。但是,我们要明白的是,合同并不是法律,它只是法律的一种表现形式。合同只有在得到了法律认可并对其赋予法律约束力的时候,才能生效。

3.经济合同在执行的过程中,相关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合同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和约束力,但是在其执行的过程中,合同中各个主体的行为活动依旧需要相关部门的监督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更好的完成合同中规定的各项义务。但是,由于高校经济合同的内容随意变更以及其财务监督部门的监控措施不够完善等原因,使其经济活动中存在很多不安隐患。这非常不利于高校经济的发展。

三、法治视域下高校经济中的合同管理

1.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定

在高校经济活动中,健全,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定是其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也是其行为的指导和规范。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首先要从学校的经济模式与发展需求方面考虑,在分析了学校实际的运营特点之后,结合相关的法律条文,进行制度的创建。制定合同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使高校经济合同的签订和履行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使其在执行的过程中,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各种纠纷的发生几率,在维护了学校权益的同时,也将学校的各项义务有效的落实下来。制定完善的合同管理制度,是高校经济活动得以进行的先决条件。

2.各个机构紧密配合,团结协作

在对高校经济合同进行管理的过程中,除了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之外,还要将组织结构的设置工作做好。经济合同的管理工作,不是一个部门或者个人所能独立完成的,它需要各个部门的团结协作。也就是说,在高校内部,应该就有一个分工明确,脉络清晰,层次多样的管理网络。对于一些重大的经济决策,应该经过先关部门的分析,表决之后,方可施行。这样一来,不但合同的中虽规定的任务能够得以有效完成,也能够减少很多无用功的产生。各个部门的有效配合,还能够提高工作的效率,保障合同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定期开展管理人员的培训活动

任何社会活动都是以人为主体而进行的活动,高校经济合同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必然也要以人为主体,在推行高校管理模式多样化的过程中,相关部门要重视管理人才的培养。在学校内部,要定期开展管理知识普及活动,也要定期安排管理人员进行相关技术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好的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职业素养,进而提升其法制观念与工作能力。

四、结束语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7

(1)商业停车系统设计要适应于所有人群。

无差别设计指的是为每位使用者提供相同的无差别的使用方式,让每位使用者都能方便地使用,即设计出的产品或设施环境应是为人人可用。

(2)商业停车系统设计的标识信息应得当。

通用设计中无歧视设计的核心思想指的是要为所有人提供平等的服务,正如现今很多商业停车系统内会采用文字标识“残疾人专用停车位”“、残疾人专用”等字样。这样的标志或许可以让残障人士在进入商业停车系统时清晰了然地找到自己的停车位置。

(3)商业停车系统设计应当降低建设成本。

通用设计的低成本设计指的是价格方面的公平性。通过通用设计产生的理念或是产品必须要尽可能地控制成本或采用其他办法来降低产品设施的价格,只有这样产品才可能真正通用起来。

2适应灵活性原则的应用

通用设计中的使用灵活性原则指的是设计应当适应广泛的个人能力和爱好,让人们在使用方法上可以进行选择。例如,左右手都能够使用。

(1)商业停车系统设计可实行车种归类停放。

配备不同的操作模式用以供应不同的人选择,每种操作模式针对某一类型的人设计,不仅针对性强也更加好用,为不同的人群提供完美的服务是通用设计中良好的适应性的标准。

(2)商业停车系统设计可运用立体停车模式。

通用设计对可调节设计的释义就是如何让一件产品能符合更多人的使用需求,用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让产品有可调性。

(3)商业停车系统设计可采用智能导航技术。

通过对通用设计的互动式设计理念进行思考,在商业停车系统的停车位上加入智能导航系统,当人们找到停车位进行停放车辆时,装在停车位的导航会通过语音提示来告知车主停靠位置是否准确,快速地找到自己的停车位置,在停好车辆后进入商业区域消费。

3信息准确性原则应用

通用设计的信息明确无误原则指的是不管环境条件或使用者的感官灵敏度如何,设计都可以向使用者传达有效和重要的信息。通过图形、语音、触摸等不同方式的重复表达基本的信息,并保证基本信息的易读性,与背景的反差性能够用描述的方式将要素予以区分,便于向人们发出指示或口令,在对感官灵敏有限制的人群也可以提供兼容的其他装置或技术。

(1)商业停车系统设计内的网络信息化。

运用WIFI无线网络进行上网沟通,若将城市商业停车系统内覆盖无线WIFI网络,让停车等候的车主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功能实况搜索到停车系统内的状况。另外,现在人们都喜欢用手机APP下载各种软件。例如,各类商家的优惠劵、导航地图等等。

(2)商业停车系统设计中的相合适宜化。

所谓的相合适宜化意思是指在设计的考虑之初要注意事物与事物之间方向、空间,位置排布上的相合。运用通用设计这一原则在设计中时刻考虑到商业停车系统设计的相合性问题。

(3)商业停车系统设计里红外线感应技术。

通用设计的提示反馈设计指的是在使用产品的时候能够得到明确的提示并在最短的时间范围内反馈出来,以避免或减少失误。将红外线感应功能装置在城市商业停车系统设计中,通过提示反馈传达给用户,从而给前来商业区停车的所有人群提供更加高性能的便利快捷的服务。

4容错原则的应用

通用设计中的容错原则指的是设计要将危险以及因意外或非故意动作导致的负面后果降到最低。通用设计容许错误这一原则分有四个方面,即可恢复性、安全性、警示性及防护性设计。

5结语

经济统计论文范文8

陈家山村落建筑选址于山坳之中,从远处观看,房屋建筑错落有致,鳞次栉比,四周群山环抱,优美和谐。陈家山村庄在选址设计上很讲究,其规划布局整体符合风水上的“坐北朝南、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左祖右社”的思想。这在陈家山陈氏家谱也有反映,家谱《义门陈氏宗谱》卷三记载,“右地乾龙过,峡飞凤成形,左仓右库,前障后屏,崇山峻岭,修竹茂林,义门分派,江州余声”。现如今村庄仍基本保持原设计意图,除规模在扩展以外,其余没有太大改变,建村200年来基本遵循原设计而发展延续。村庄民居建筑坐北朝南,背山依次而下,一字排开。西北山上是家族墓地,正南面朝向有一小山,正北面最远处有蜿蜒连绵起伏的大山,村庄对面有一个树木茂盛的低矮小山,整个村庄就布局在形似凤凰造型的凤腹山坳之中。村庄前面有一个月牙形的大池塘,四周山顶植被茂密。整个村庄民居落差明显,舒展有序,这样的地貌特征和建筑布局有利于排水,有效地避免泥石流和水泽的危害。村庄民居属于木构建筑,防火系数低,容易引起火灾,池塘既可以用来灌溉,也可以在必要的时候用来灭火,满足防火的需求。利用山坡的高差地势来建造民居,前低后高,坐北朝南,冬天可以迎来较好的阳光日晒,夏天可以迎来凉爽的偏南风,又可以少占或不占农田,视野开阔。这样的规划布局也容易形成围合封闭、富于层次感的景观。山上的植被不仅可以保持水土,还可以调节温度,令环境优美、空气新鲜,还容易形成一个局部生态小气候。这些民居建筑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简单的建筑技术,通过环境设计,巧妙地将建筑环境与生态设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很好地处理了人、建筑和自然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陈家山最重要的建筑,也就是陈氏祖堂屋,位于“凤凰造型”的腹部正中心位置。村落建筑布局类似“九龙攒珠”布局方式,这样规划满足科学合理的居住需求。村庄的陈氏祖堂屋建筑,放置在中轴线的核心位置,其别出心裁的目的就是在满足建筑功能需求的同时,体现出建筑的礼制关系,表达对祖先的崇敬之情。

二、空间规划设计策略

在我国历史上,祖堂屋属于宗法礼仪空间,主要是用来祭祖、迎宾、婚丧嫁娶、家族节庆活动的场所。祭祀时在族长带领之下,按照等级高低依次进行,祖先的牌位供奉在中堂,祭祀的时节和准备各种礼仪行为都有具体规定。陈氏祖堂屋建筑在精神层面的作用上占据核心位置,具体到建筑的空间规划布局,也充分体现出这一特点。该建筑是由槽堂、中厅和上堂屋三部分组成,由天井院落组织空间,沿轴线依次递进,总共15间,其规模在陈家山所有建筑中为最大。整体建筑特别讲究正统,符合建筑本身代表的宗族家长制意义。陈氏祖堂屋每进房子都是由宽度大小不超过两米的窄小天井组合而成,前两进落差小,置三步台阶,上堂屋的建筑落差最大达1.3米。在中轴线上置七步台阶,是整个建筑最重要的建筑空间,供有祖先牌位,主要用作祭祖活动场所,左右两边分别还布置两个窄小台阶,平常中间宽大台阶是不准人走的,唯有在特别重要的场合和时刻,例如在春节祭祖之时,族长才可走。平常重要男人走左边,女人走右边,等级明确,如图3所示。从空间上看,陈氏祖堂屋存在着一条主要中轴线,在整个民居建筑的空间构成上起到统领作用,表现出明显的轴线关系。由于民居建筑受主要轴线关系的统领,陈氏祖堂屋形成以天井多进纵向的空间层次关系。由于受当地自然条件的影响,为了解决通风采光、建筑排水和人的冷热舒适度问题,陈氏祖堂屋采用了天井这一空间形式。因此从空间上看,陈氏祖堂屋具有虚实关系。天井还可以将室内空间和室外空间有机结合起来,虚实相映,陶冶人们情操,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在营造出巨大内部空间的同时,将建筑环境与生态设计有机地结合了起来。除此之外,受中国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陈氏祖堂屋在空间上还表现了一定的位序关系。遇到居住或大型活动时,辈分高(或地位高)的人居住在上房,辈分低(或身份低)的人居住在下房,等级明确。可以说,陈氏祖堂屋通过这样的空间环境设计策略,既体现了建筑以人为本,注重建筑环境与生态设计的结合,又体现了建筑设计与人文精神的高度结合统一。

三、建筑结构及其材料设计策略

鄂东陈家山村庄日照充足,雨量丰沛,当地主要盛产林木、石材。由于受地理气候条件和交通不便的影响,当地人们在建造民居建筑中立足当地,就地取材,石材、林木和不同材质的砖块是民居的主要建筑材料。陈氏祖堂屋建筑结构继承了我国古代木结构的特点,采用了穿斗与抬梁混合式结构。穿斗与抬梁混合式的这种结构,相对于完全的穿斗式、抬梁式而言,既可以满足人们营造更大的室内空间的需求,又可以减小对梁柱木材用料强度的要求,受力也更加科学合理。建筑材料立足当地的出产,陈家山处于环山之中,其木材和石材资源比较丰富,考虑到木材容易受潮,不管是石柱还是木柱,柱础一律采用石柱,既可以承载上面柱子所传来屋顶的荷载,起到受力作用,又可以防止木柱受潮和虫蚁的侵害。当地的建筑墙体材料和当地的环境结合十分紧密,房屋的根基都是采自当地的石材砌成。山区的潮气大,加之没有铺设下水道,村落又布置在坡地上,建筑落差大,后面很多都是快两米的山体,怕雨水的冲刷,所以每家的墙体1.5米以下部分都是大块石材砌成,包括内部柱子部分,这样防止水对墙体的破坏,还增强了墙体承重。房屋都可以修建4.5米高,保持了屋内凉爽透气,防止屋内空气不流通湿气大,另外也延长墙体的使用寿命。墙体1.5米以上部分是用田地的泥巴和小石子混合而成的泥土砖,手工制作,有专门的制砖木模,规格是古代的标准砖大小(3寸高,6寸宽,9寸长)。这种砖也是当地特有,一般平畈地区的房屋只用泥土砖,里面不混合石子,但承重力度要小,而且较容易受潮风化。屋顶大部采用小灰瓦,为防止山风,一般不采用茅草顶。整体看,陈家山房屋的建造都立足当地,采用循环可再生材料,无污染,而且还保温隔热。修建时普遍采用简约的方式,不追求奢华,给人以朴素感,同时又极具有地方特色。总体来看,陈氏祖堂屋为了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和解决保温隔热问题,立足当地的自然资源,就地取材,采用简单有效的建筑结构技术,达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和改善小环境的目的,这是环境设计方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设计的体现。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