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

摘要:养老保险制度是一种国家立法强制施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能够为劳动者退休后生活提供一定的经济保障。本文将以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为重点,从改革的必要性和具体思路两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希望能够为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提供一些工作思路,仅供参考。

关键词:养老保险;职业年金;改革试点

作为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养老保险制度在维护人力资源稳定、调节收入分配等多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机关事业单位内部的养老保险制度与社会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冲突,制约着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进程发展,因此务必要通过各种措施对其制度进行改革使之适应当代社会发展。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必要性

在传统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中,存在较多不合理现象,如具有一定歧视性的“双轨制”等,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改革。其必要性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一是有助于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包含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诸多组成部分,利用改革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优化能够进一步突出其公益性,为社会保障贡献更大力量;二是有助于降低养老保险制度风险,传统的国家与单位共同承包养老保险的方式在当前社会下存在较大风险,进行改革能够突破传统模式束缚、提升社会化程度,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降低制度运行风险;三是有助于维护社会和谐发展,通过制度改革有效实现社会公平能够安抚社会层面的消极情绪,从而促进和谐社会建设[1]。

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思路

(一)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与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结合

在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中一般采用的“双轨制”,即将养老金分为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二者待遇差距较大,虽然近些年对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进行连续调整共八次,但由于幅度较小,八次调整数额相加尚不足事业单位一次调整幅度,导致两者差距反而扩大至五、六千元左右。为改善此情况,破除“双轨”,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按照中央部署拟定了相应改革方案,将两类养老金合并,缩小社会各类成员养老金收入差距,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中的公平属性。以重庆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为例,该市自此项改革全面实施以来严格遵守管理要求,实现全市范围内的经办流程规范同步,其中包括信息系统、基金管理、待遇标准内容,并且将全市共100万左右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全部纳入参保范围,至2017年底已经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与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同步调整全面兑现到位,完全消除了二者之间的养老金收入差距。

(二)建立并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法律法规

就当前改革实际情况来看,完善的法律法规是保障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若在法律法规方面存在漏洞,将会对改革工作的具体贯彻与落实、整体规范性造成较强不良影响。因此要在法律层面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加以确定,制定出统一标准和规范,其中应当包括缴纳比例、返还比例、强制性专款专用等诸多内容[2]。另外为加快机关事业单位中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可以制定相应的配套惩罚措施以实现对该改革制度的强制性确立,不仅能够确保改革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推行,而且能够有效避免在推行改革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改革随意性较强问题。

(三)完善职业年金制度

职业年金是用人单位在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在国家政策指导和监督下实施的一种具有一定程度互济性和强制性的社会保险项目,是基本养老保险的补充和辅助,能够进一步提高退休员工的生活水平。目前的职业年金制度中存在领取方式不合理的现象,即高寿员工在年金领取完毕后生活待遇骤降,为完善职业年金制度,要从以下两方面完善领取方式:一是重新核定计发月数,职业年金月份额以账户结存余额与计发月数为依据,当前年金计发月数仍采用2000年人口普查结果即75岁预计寿命为标准,但是由于近年来我国人口平均寿命有所增加,所以要重新核定计发月数,虽然每月领取份额可能有所减少,但能够增加领取月数,使高寿退休员工的生活有所保障;二是统一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领取方式,即在个人账户结存余额发放完毕后,由财政部门作为后续买单义务人继续支付,真正实现老有所养,以增强职业年金强制属性的合理性。

(四)减轻财政压力

财政压力是阻碍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为保障制度改革能够顺利进行,务必要对养老保险财政需求进行合理测算并通过多种渠道减轻财政负荷,其中最主要的方式为重新划分国家、地方财政与机关事业单位权责,以分担财政压力。在国家层面,发达国家在社会保障方面支出多为10%-20%,而我国在此方面支出仅为10%左右,使得社会保障资金并不充裕,所以国家可以在保证社会经济平稳运行发展的基础上适当减少国有资产存量,重新制定资金投入比例,以增加资金投入;地方财政也可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积极进行多渠道筹资,以增加社会保障活动资金。与此同时,也可以将改革成本分摊至各年份当中,分阶段消解体制改革带来的巨大财政压力。

(五)开展养老保险改革试点工作

为提高改革效率、保障改革质量,可以通过改革试点工作对拟定改革方案进行实际检测,在部分先行地区进行改革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对拟定改革方案进行适当修整,使其具备更强的普适性,待改革方案成熟后再普及至全国进行全面改革。各地区在进行实际改革时,要以国家下发的改革方案为主体,同时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如民众经济收入水平、政府财政收入水平等条件对改革方案进行适当调整,使其具备更强针对性[3]。需要注意的是,为维护社会公平性,对先行试点地区人员的参保工作要着重处理,主要做法包括以下三方面:一是要进行数据清理对比,认真核查参保人员的各项基础数据,如缴费信息、个人账户存储额等,为参保人员维护切身利益提供数据支持;二是要核定参保人员身份,若参保人员以及所属单位符合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单位范围内,要划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系中,其他人员则划入企业养老保险体系中,或者将二者按照当地“并轨”规定共同划入相同保障体系中;三是要坚持公平原则,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要在试点区参保人员的养老待遇上予以体现,即在保证符合相关规定的情况下遵循公平与效率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的原则,在国家统一计发办法的基础上另加补贴。

(六)加大宣传力度以增强改革认同感

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体制改革关系着单位全体员工的切身利益,是近年来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所以务必要加大宣传力度,使机关单位员工乃至社会各界人士均能够深入了解改革相关政策与文件精神,打消养老保险参保人员的疑虑与担忧,为改革工作创造坚实的群众基础。在实际的宣传工作中,要以举办座谈会、投放公益广告等作为主要宣传方式,并明确宣传内容,其中应当包括改革目的、意义、原则、范围、实际举措等多方面内容,准确解读各项政策,使广大群众对制度改革产生整体性认识,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出有利于改革的社会大氛围,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同时也要做好改革经办人员的培训工作,通过设立培训班、定期进行业务考核等方式提高经办人员办事能力与办事质量,既能以减少改革工作中人为失误的方式建立起人民群众对制度改革的信任,也能切实提高改革质量并加快改革进程。另外,还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畅通改革意见反馈渠道,组织专人负责此项工作,将反馈意见整理归纳并上交,由上级及时对改革方案进行适当调整,化解改革进程中的不稳定因素。

三、结语

总而言之,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因此务必要具备坚定的改革决心并采取多种手段并举的方式确保制度改革工作顺利实施,这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降低养老保险制度运行风险、实现社会公平,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徐祥峰.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8(10).

[2]苏晓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3]王荣.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9(14).

作者:赵宏斌 单位:高平市机关事业社会保险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