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思考

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思考

摘要:数学认知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重要板块,其教学目标是让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感知和理解数量关系,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幼儿数学教育要与其他园内教育教学、生活管理活动联系在一起,结合幼儿认知规律开展。文章从幼儿在园生活、集体教学活动与活动区游戏三方面论述如何进行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关键词:幼儿教育;数学教学;生活化;在园生活;集体教学;活动区游戏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解决日常生活中需要用到数学的问题”“利用生活和游戏”等多处带有“生活”字眼。为此,“生活理念”需要渗透于具体幼儿园生活、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在各项幼儿园活动中感受数字的魅力。下面对如何开展幼儿生活化数学教育进行论述。

一、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幼儿日常生活中渗透生活化的数学教育的方式很多,教师要善于在一日生活中抓住时机,遵循《指南》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巧妙地利用生活环境、生活环节,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展数学教育活动。

1.在生活环境中渗透

现实生活是幼儿形成数学概念的源泉,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充足的数学学习资源,将一些数学元素添加在幼儿生活的环境当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环境,寓教于环境之中,让幼儿随时随处都能感知、发现、积淀、建构数学知识体系。例如,在走廊画上“数字宝宝跳格子”等数学游戏类图案;在玩具柜与操作栏上运用数卡与点卡,暗示幼儿按照数字顺序摆放;在寝室楼梯上贴上数字暗示图;在活动室中提供电话、时钟供幼儿拨弄;给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架编上序号;在建构区中提供几何积木、套筒与图纸等。

2.在生活环节中渗透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各项生活环节都有很大的数学学习价值,教师需要抓住园内的一些生活环节,自然无缝地插入一些数学教育教学活动内容。例如,吃点心是幼儿园每天的必备生活活动环节,这里涉及数学学习中的点数、对应、图形知识,这些知识可以根据需要渗透到不同班级中。例如,给大班幼儿渗透“等分”的数学知识,请幼儿三个人一组坐好,解决问题:今天的点心是三个人一个“毛毛虫”面包,请你们商量一下,如何分能让大家都觉得公平?教师在旁边观察,并帮助幼儿解决分东西时遇到的问题。在幼儿初步感知后,分点心时可让不同的幼儿体验,使幼儿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不仅探索出等分的方法,也令分点心环节更为有趣。中班幼儿已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吃点心时常常会反映豆浆谁倒得多,谁倒得少。针对此现象,教师可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让大家喝同样多的豆浆”。幼儿在讨论、协商与摸索中,学会用自制刻度的量杯套在杯子外边,来解决豆浆量的多少问题。小班幼儿可以结合手口一致点数小组人数或点心数量来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教师可让幼儿吃点心前数数一桌有几个人,需要几块面包,每天轮换一名幼儿点数及领取点心并分发,让幼儿在生活中操作,感知并内化对数的认识。

二、幼儿教学活动中实施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课堂教学活动是生活化教育的重要教学形式,这种教育往往具有学习系统性、整体性的特点。幼儿集体课堂教学要从幼儿生活经验出发,以幼儿生活环境为情境,扎实有效地开展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1.内容的“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看似抽象的数学背后,与现实生活存在诸多联系,这就是教学内容生活化的重要因素。例如,中班数学活动“图形组合”所涉及的数学知识技能有:尝试用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半圆形、三角形进行图形组合,并分享自己的发现,体验图形组合的乐趣。许多教师在活动中都会提供不同的图形,供幼儿拼合出各种各样美丽的图案。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情境前提:图形组合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能给生活带来哪些便捷?又如何更好地运用于生活?对此,教师可为幼儿提供生活中各种图形组合,供幼儿欣赏,再引导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图形组合,从一个图形组合成的图案到几个图形组合成的图案,由易至难地让幼儿观察、发现图形组合,最后让幼儿去寻找身边更多的图形组合,体验图形组合给生活带来的便捷和给人带来的美的享受。

2.材料的“生活化”

学习材料的生活化也是可行的,即在数学活动中使用生活中的真实物品。例如,“整理活动”就用自己的书包、班级的各种柜子、小桌椅等进行;而“分类”与“排序”就可用课堂上使用的教具,如美工安全剪刀、胶水、喝水的口杯等开展,还有一些颜色、大小、材质不一的各种饮料罐等,都可用来引导幼儿进行数学实践操作与探索。

3.组织的“生活化”

活动组织的生活化在于教师能够在数学活动中随时调动幼儿生活的各种经验,使幼儿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让幼儿能真正感受到源于生活的数学问题。以大班数学活动“排序”为例,教师在环节的设计上首先以幼儿欣赏生活中有规律的物品导入,让幼儿发现、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序列;利用多媒体引导幼儿观察“超市”货柜上物品的摆放,让幼儿发现物品不同的排列规律;最后投放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积塑、瓶瓶罐罐等材料,请幼儿将角色区“超市”中的物品按规律进行排序。整个活动的组织以生活化方式呈现,从引入时欣赏生活中的图片,让幼儿初步感受规律就在自己身边,为后续活动的组织做好铺垫。以观察“超市”货柜摆放并发现其规律这种幼儿熟悉的生活化场景,让幼儿将生活中的经验进行迁移,淡化了枯燥、灌输式的数学教育模式。最后启发幼儿迁移经验,解决问题,为“超市”物品进行排序。活动内容均是幼儿生活的再现,能让幼儿在轻松与愉悦中活学活用,建构相关数学知识体系,体验数学的乐趣,真正地实现幼儿“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三、幼儿游戏中有效融合生活化的数学教育

幼儿园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游戏。《指南》在“数学认知”部分中教育建议的表述暗示了教师的教学活动要源于游戏,源于生活化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化的游戏中解决实际问题,进而有效领会数学与生活关系,感受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在幼儿园,角色游戏很受幼儿欢迎,这种活动形式可以有效融合生活化的数学问题。例如,在中班“迷你超市”角色游戏中,教师事先准备各种生活物品(选择时要考虑材质、形状、大小、原色、粗细、长短、数量等),教师让幼儿“小老板”从分类、有序角度摆放商品,其他幼儿自行选择需要购买的商品,让其感受商品购买后的变化。为了让幼儿更加真切地体验这种“超市购物”的数学情境,教师给幼儿分发一些代表纸币的购物卡(用废弃纸牌加工制作),在购物卡上画上了不同的圆点,圆点排序有一定的规律。幼儿开心地购买他们心仪的小商品,在购物中产生真实的“购物体验”,潜移默化中了解物品的材质、大小、颜色等方面的差异,感受到“分类”“排序”“点数”“单双数”的具体数学知识,认识到一些数字的意义,并体验到“购物”带来的快乐。综上所述,基于幼儿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现实考虑,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活动中要以此为基点,在幼儿园教育各个环节中有效融入生活化的数学知识。

参考文献:

[1]刘海潮.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途径研究综述[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7(04).

[2]赵美娇.基于生活化和游戏化的幼儿数学教学研究[J].江西教育,2016(36).

[3]冒国英.幼儿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有效途径[J].成才之路,2015(07).

[4]徐有为.浅析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和数学化的融合[J].当代学前教育,2015(03).

作者:卓琳斌 单位:福建省福州市罗源县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