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险助推产业振兴

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险助推产业振兴

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省兰州市七里河区兰州百合保险试点现状以及百合种植户保险意愿的调研,探讨地方特色产业保险对于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障,助推乡村振兴的作用。

关键词:兰州百合;农业保险;产业振兴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指出,“党的以来,党中央围绕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出台一系列政策举措。农业农村改革发展的实践证明,党中央制定的方针政策是完全正确的,今后一个时期要继续贯彻执行。”2019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中明确“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一切农村问题的前提。”我国幅员辽阔,极具地方特色的农业产业在乡村振兴中起着关键作用。许多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为保障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助推乡村振兴,推出了相应的保险产品,在实际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参与的当地政府、承保的保险公司,以及参保对象(种植户)在实际操作当中仍然面临很多不足和困难,需在具体工作当中进一步加以解决和完善,更好地促进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一、兰州百合产业概况

兰州百合是兰州市最具特色的农产品之一,七里河区是兰州百合的主产区,百合产业历经四百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兰州市百合主产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的支柱产业。兰州百合对生态环境条件要求较高,适宜于旱作栽培,海拔2  200m左右,土壤要求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有一定坡度,排水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气候要求冷凉湿润,昼夜温差大。由于这些特性,兰州百合适合山地种植,成为山区农民勤劳致富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随着种植效益的不断提高,兰州百合种植区域已经从传统的兰州市七里河区等地扩大到周边的临夏、定西等地,在青海、宁夏、辽宁、河北等地亦有种植[1]。2019年,七里河区百合种植户在1万户以上,种植面积在3  333hm2以上,产量2.8万t左右,产值5亿元以上。兰州百合适宜种植在南部高海拔阴凉地区,地块分散且面积较小,地面农机操作无法规模化实现,生产主体以家庭留守人员为主,主力劳动力在农忙时间回家兼顾为主。主产区每户种植规模在0.33hm2左右,产量每公顷在15t左右,生产成本每公顷在100万元左右。

二、兰州百合保险试点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兰州百合保险试点状况。为有效解决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百合减产、绝产带来的农户收益减少,因灾返贫的现象,2017年,在兰州市政府支持下,在兰州市七里河区开展兰州百合保险试点。每667m2保险金额为6  000元,保险费率3.5%,保费210元。其中市级财政补贴60%、126元,区级财政补贴20%、42元,农户承担20%、42元。在当地政府和保险公司的宣传下,农户们意识到了通过兰州百合保险分散种植风险这一有效途径。大多数种植户有购买的意愿,主要通过保险承保机构在村组宣传购买和保险点购买或村委会以集体投保三种途径购买了百合保险。在近三年的试点共承保户数5  725户,承保面积近2  000hm2,收纳保费620.23万元,受益农户4  325户,理赔面积1  433亩,理赔金额204.1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通过这三年的实施落实,以七里河区试点情况来看,未来在兰州百合产区推广兰州百合保险,进一步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还存在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1.当地种植户保险意识缺乏,把政策性农业保险视为商业保险。现在兰州百合种植户绝大多数年龄偏大,对于农业保险接受程度比较低,很多种植户在无灾情况下,不愿意参保;受灾后,又把灾害损失补助寄望于政府救助,没有保险意识。即使投保,往往只是在获得理赔受益后有继续保险意愿,如果没有理赔或者理赔数额偏小,则很容易断保。在发生赔付的农户中,36%对赔付金额满意,64%认为赔付额不足以满足其损失,目前试点的兰州百合是成本保险,主要覆盖成本,而农户则以市场价格衡量,两者赔付差距较大。还有部分农户把保险公司作为政府救济部门,设法向保险公司索赔,造成保险公司勘验理赔费用上升,保险公司承保意愿下降。2.农业保险公司人员短缺,对于农业保险运营水平有待提高。承担兰州百合保险参与其中有三家公司,其中只有一家坚持。作为保险承担的保险公司对于特色农业险认识不足。第一,对于地方特色农业保险工作量认识不足。其中一家认为只是整片或整乡承保,对于农村分户经营,地块分散,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承保理赔没有准备,造成面对实际大量工作量难以承担。第二,对于地方特色农业保险风险认识不足。有的保险公司在接触到百合保险时认为百合生长周期长,风险大。由于作物具有一定自然恢复,长周期不一定是高风险,从实际理赔来看,也是如此。第三,对于人员激励不够。相对而言,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的服务对象较为分散,距离远,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相对较大。保险公司对基层从业者缺少激励,导致人员流失,工作连贯性差。3.不同部门之间协调不畅。在很多地方将特色农业产业保险纳入政策性保险,在实际当中监管工作面临多头管理,地方金融办作为保险行业的监管部门对保险公司监管,地方特色农业产业又属于农业保障范围,推进主体往往是农业部门,从资金来源来看,财政部门是支持的主要力量。所以在实际当中,保险公司要牵涉以上三个或三个以上的部门,往往是各有各的要求,消耗大量工作精力。

三、建议

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险的进一步发展应当着眼于推进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角度,从推进优化产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充分发挥地方政府和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全面带动从业者参与其中,从而实现保险和产业的良性互动。

(一)强化从业者保险意识。多方位宣传,通过利用微信、短视频等多种形式为从业者(包括农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龙头企业)讲解保险知识、参保形式、赔偿标准、责任范围等相关内容,调动农户参保积极性。将理赔流程在村务公开栏公开,让其明明白白参保,清清楚楚理赔。要针对地方特色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农民群众的需求,采用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不断增强广大从业者的保险意识,努力扩大保险覆盖面,做到应保尽保。

(二)充分调动参与方的积极性。1.建立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承保公司、种植户代表联席协商制度。在目前积极利用大数据、遥感监测数据等,在地方政府牵头下,地方金融办、农业农村局、承保机构、保险标的所有者、整体推进、实现共赢,即在各级财政资金的支持下,以保险标的的所有者为中心。通过平台,把风险补偿机制与农业产业振兴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农业保险与推进农业现代化有机结合在一起,既解决承保保险公司业务人手短缺、农业知识缺乏、理赔经验不足等难题,又利用基层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人力资源优势,促进建立“防赔结合”的地方特色农业保险机制。2.充分调动保险公司积极性。一是对承保保险公司给予适当业务费用补贴。针对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险业务费用成本高的特点,可以在实际当中在考虑所在地当地政府的财力状况,当地政府可以考虑在保险额定补贴以外给予相当于政府购买服务的费用补贴,以提高承保保险公司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就特别提出要“对保险公司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适当给予经营管理费补贴”。对于那些远离市区、农村留守老人为主、地方特色农业保险业务开展比较困难地区,可以采取地区间差异化补贴,鼓励其发展。涉农保险机构应积极发展面向农业、农村的各类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二是承保保险公司给参与其工作的员工适当的激励。在同一公司考虑在同等工作量下员工薪酬应该维持在合理水平之类,适当向艰苦地区员工倾斜。

(三)建立完善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险管理体制。地方特色农业产业保险既有统一的一面(各地均有地方特色产业)又有其独特性(地方特色),因此在整体推进中,应该因地制宜,循序渐进。毫无疑问,当地政府是地方特色保险的关键环节和助推器,应该科学制定地方特色产业保险,使其政策具有可操作性,鼓励特色产业从业者购买地方特色产业保险。建立地方金融办和财政、农业部门联席制度,减少部门间的信息不对称。

作者:梁旭东 毕春辉 单位: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技术推广站 兰州市七里河区农业产业化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