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探析

现代化经济管理发展探析

摘要:

有经济必然会有管理,经济与管理是相辅相成的。伴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经济管理方法油然而生,把握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的规律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是管理企业致胜的法宝。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构成了现代化经济管理模式,优化经济管理体制、整合企业有效资源,是企业经济效益增长、工作效率提升的关键。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形势驱使下和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支撑下,不断生成新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和新的发展趋势,对新形势下的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进行研究探析于企业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经济管理;现代化;发展新趋势

一个企业的发展,三分靠技术,七分靠管理。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受经济管理水平高低的影响。经济社会与经济管理二者发展方向之间的联系是密不可分的。[1]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经济管理的水平水涨船高。目前,经济管理现代化特征明显,主要体现在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以及高级分析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经济管理现代化表现形式

经济管理现代化是经济管理发展的重要表现,也是经济管理在不大完善中必经的过程,更是现代化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一)具有艺术性特征

艺术和经济是互为相通的,尽管通俗上来讲艺术属于上层建筑,经济管理的特殊性决定了高级经济管理具备艺术性特质,抽象上来说,经济既是艺术。经济于物质世界的作用与艺术于精神世界的作用效果是等同的,只不过是两种不同形式上的贡献而已。[2]经济管理的过程和方式都有艺术元素的体现,这是经济行为中其他过程所不具有的。

(二)具有动能性和创造性

管理是一门以人为基础的学科,人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人是其他因素的核心,把人的因素解决好了,那么其他管理问题解决将会轻而易举。人在经济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让管理富有能动能性和创造性。

(三)具有民主化和专业化

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管理体制,其经济管理技术也不尽相同。目前,西方国家全员决策化管理技术是我国企业管理所无法具有的,因为这种民主化经济管理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僵硬的管理模式在近期内难以实现的。经济管理需要具有专业管理水平的实施者,管理人员不仅要具有专业的管理技能和良好的管理素质,还要对经济运行机制达到精通的地步,并且熟练掌握各种管理工具的运用。[3]

(四)具有自动化和科学化

经济管理的自动化是社会进步的象征,是科技发展的见证。在现在的经济管理中,自动化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自动化管理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让经济管理水平自动化有了飞跃式发展。现代化经济管理需要管理者具有先进科学仪器和设备的使用能力来完成管理过程中某些复杂的运算,得出最佳的问题解决途径。管理过程的科学化不仅体现在经济管理的全过程,还充分体现在管理的结果上。经济管理科学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企业高层对管理者的基本要求。

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

经济管理的发展是一个不断随着经济社会进步与发展而完善的过程,经济管理现代化程度决定着市场经济发展的趋势。一些企业抓住产业价值链的高利润点正在从制造业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从自身行业特点出发,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实施企业战略转型,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一)人性化管理

由于管理经验不足、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在早期的企业经济管理中,管理者把人与物等同起来加以管理,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初期最为明显。但是,随着经济管理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人在经济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这也就是所谓的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近年来,人的因素在经济管理中发挥着能动性和创造性作用,无论什么模式的经济管理、也无论经济管理发展到何种地步,人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经济管理工作应该以“以人为本”做核心,积极调动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为经济管理的发展创造应有的价值,实现最终目标尽心尽力。[4]除了资金与物质资源的合理配置外,企业管理者应选派具备相当的教育、技术技能、工作经验、并经过培训的人员从事影响经济管理工作的有关活动,确保从事影响经济管理结果的人员所必须的能力,提供培训或采取其他措施以满足这些需求以及评价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确保员工意识到所从事活动的相关性与重要性,以及如何为实现经济目标做出贡献,保持教育、培训、技能与经历的适当记录。

(二)民主化管理

经济管理民主化对经济管理的发展起到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它充分体现了员工参与企业发展的决策、管理等工作的积极性。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民主化的管理模式,将广大工作人员的意见、建议汇集一起,发扬民主精神、尊重他人意见、凝聚众人智慧,为经济管理的科学发展做出积极贡献。[5]

(三)扁平化组织结构

传统的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严重制约了人们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并且这种制约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严重,此时经济管理市场急切需要一种新式的管理模式来满足行业发展的需求。扁平化组织机构是最好、最新、效率最高的一种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的这种模式最大限度地凝聚员工的智慧和实力,促进经济管理的高效发展。

(四)以客户为导向的理念

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技术和生产者承担着向导的作用,满足消费者需求成为经济管理发展的终极目标。在经济管理之间的竞争越演欲裂的背景下,客户逐渐取代了技术和生产着的核心位置,以市场发展为导向、广纳客户资源、留住老客户、发展新客户进一步将企业经济管理做强做大。[6]

(五)沟通方式网络化

一个企业顺利发展需要各个层次之间沟通协作,这样才能及时发现运行过程中的问题并且得以及时解决。随着科技进一步发展,沟通方式网络化成为领导与员工之间相互交流、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渠道,沟通方式网络化也让信息传播变得异常迅速、快捷,对企业高效运用和科学管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六)团队协作精神培养

一个成功企业的运作和发展,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些人的力量所能及的,是需要团队里每位人员一起携手、共同努力才能获取的结果。在经济管理的过程中,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是创造价值的有效手段,更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高效方法。可想而知,在经济管理过程中,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加强团队之间的协作,充分发挥每位员工的工作潜能和工作优势,贡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关乎着企业发展的成败。

(七)大力推进企业重组整合,实现集约化管理

近些年来,一些企业针对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努力深化改革,积极推进重组整合,探索了多种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中国电信集团公司对主业上市后的辅业进行业务调整、资源整合、机制转换、商业模式创新等,充分挖掘存续资产中的业务优势,以发展推动改革,较好地解决了国有大型企业主业上市后的辅业生存和发展问题。鞍山钢铁集团公司系统整合钢铁主业,推进集团整体上市。成都宁江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以改制为契机,实施以业务重组、体制调整与机制转换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再造,实现了快速发展。上海闵行联合发展有限公司秉承“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理念,以土地资源充分有效开发为导向,坚持市场化、企业化运作,进行二次开发,走出了一条工业开发区集约化经营和高效利用土地的创新之路。

(八)集中整合配置资源,提升企业运作能力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全球市场配置产品、资本、要素已成为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然之路。一些企业突破以职能管理为中心的传统管理模式,开始探索以流程为中心的管理方式,积极实施管理变革。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克服历史遗留的分散运营体制的弊端,通过实施集中化管理变革,有效发挥了集中配置资源的优势。湘潭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在充分分析企业原有管理体制弊端的基础上,以实施ERP为切入点,开展了基于流程优化的管理变革,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实施了航空业务领域的组织变革与流程优化,撤处建部并科,实现了由职能管理向流程管理的转变。河南人民广播电台重新审视广播电台的功能与使命,通过转变观念、实施组织变革、开发新的服务产品、加强品牌建设等一系列变革,实现了由传统广播电台向多元复合化发展的现代媒体转变。

三、结语

作为国家管理体系重中之重的经济管理,对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深远的。目前,跟随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完善的经济管理,其现代化发展趋势已成定局。在经济管理现代化大背景下,积极探索经济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是时下每个企业管理者应当做足的功课,也是一个企业发展壮大的固根之本。

作者:葛治钢 单位:安徽工业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茹建堂.现代化企业管理的新趋势———网络式组织结构[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1(10):267-268.

[2]秦东,刘福荣,王柳.经济管理现代化和经济管理发展新趋势探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2,4(2):165-166.

[3]蒋旭.论如何通过经济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J].经营管理着,2012,16(10):359-360.

[4]WormaldPJ.Theaggernasicell:thekeytounderstandingtheanatomyofthefrontalrecess.OtolaryngolHeadNeckSurg,2011,12(9):497-507.

[5]CHOIBI,LEEHJ,HANJK,etal.Detectionofhypervascularnodularhepatocellurcarcinomas:valueoftriphasichelicalCTcomparedwithiodizedoilCT[J].AJR,2010,157(2):219-224.

[6]KHANMA,COMBSCS,BRUNTEM,etal.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scanningintheevaluationofhepatocellularcarcino-ma[J].AnnNuclMed,2012,14(2):12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