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发展策略2篇

低碳经济下电力企业发展策略2篇

第一篇

一、对电力结构进行调整

就目前而言,我国的电力结构主要以火电为主,辅以少量的水电和核电等,这样的结构形式下,碳排放的指标自然居高不下,难以进行控制,因此,要对电力能源的结构进行适当调整,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首先,可以大力发展绿色电力。绿色电力,是指使用可再生资源为原料进行发电的电力生产形势,在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消耗煤、石油或者天然气等燃料,因此不会产生或者很少产生对环境有害的气体。目前比较常见的绿色电力包括风力发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水力发电、生物能发电以及核能发电等。根据相关的数据对比显示,使用风能和水能代替煤炭等进行发电,每1kW•h可以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1kg,其产生的低碳效益是十分显著的。例如,2008年,北京提出了绿色奥运的口号,场馆和奥运村的电力供应全部通过太阳能发电实现,极大地改善了北京的空气质量,提升了其国际形象。其次,实现清洁发电。针对我国当前的火力发电为主的电力能源结构,可以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对其进行改造,从而减少碳的排放。例如,可以对发电厂的锅炉进行脱硝改造,从而对排放的烟气进行处理,减少其中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碳的含量,尽可能对碳的排放进行控制。

二、对电力行业的战略规划进行改进和创新

就目前我国电力行业的发展形式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来看,电力行业的战略规划主要是针对电力供给单位进行的,而忽视了对用户方面的考虑,使得电力行业出现了畸形发展。因此,为了满足低碳经济的要求,实现电力行业的低碳化改造,必须对战略规划进行改进和创新。首先,要实现电力供应侧与需求侧的统一管理,结合实际电力需求,对电力的供给投入和节能投入进行选择和调整,从而有效降低电力消费,实现电力的低碳排放。其次,要转变以往的电力结构规划和电力发展模式,关注电力的需求增长规律,以降低碳排放为目标,对电力需求进行约束和管理,进而减少电力结构中的含碳量。然后,要对电力能源的结构进行调整。电力行业极高的碳排放量,主要是由于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如果可以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势必可以降低碳排放。而与此同时,经济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使得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价格不断升高,电力生产的成本也在不断提高,对能源结构进行调整,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三、对电力调度的模式进行调整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通常都是以经济效益为主,谋取更高的利润。而电力企业在进行电力调度时,同样是以降低经济成本为目标进行的,从当前的发展形式看,并不适合低碳经济的发展要求,因此,必须对电力调度的模式进行调整。电力企业的管理人员要结合自身的发展实际,对电力传输和使用过程中减排潜力巨大的环节进行分析,从而在不影响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对高效、技能、低污染的发电机组进行优先安排,如水利发电、风力发电等。

四、积极实现电力行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1)超高压输电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和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使得电力的生产和需求存在较大的相对性,需要进行电力的远距离运输,西电东送工程正是其中的代表性工程。为了避免远距离电力传输的线损,保证电力的有效运用,需要进行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和实施。从理论方面来看,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虽然输电的成本会有所增加,但是相比于普通的高压输电,超高压和特高压输电可以减少75%左右的线损,促进整体效益的提升,从而提高电力能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低碳效益。

(2)智能电网

智能电网,可以通过多种储能设备和发电方式的接入,实现电力运输的高效化和规模化,同时提高了对于电力运输的过程控制,减少线损,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的利用率,促进电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智能电网的应用,使得电力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得到了保证,可以及时发现和规避风险,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低碳经济的影响下,要想保证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必须采取相应的促使,对电力企业进行低碳化改造,尽可能减少企业的碳排放,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提升企业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推动低碳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万斌 张一梅 单位:华北电力大学能源与环境研究中心

第二篇

一、我国电力企业CO2排放现状

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接近全国排放总量的50%,主要由燃煤发电产生。从全国来看,2012年火电行业平均供电煤耗324克标准煤/千瓦时,折算成单位发电量碳排放约为8.4吨二氧化碳/万千瓦时。全国发电行业上市公司共有58家,其中7个试点省市的家数占到38%,共22家。2012年装机容量为18,178万千瓦,年度发电量为10,276亿千瓦时。2010~2012年试点地区火电行业上市公司的年平均排放量约为3.49亿吨,根据试点地区GDP增长与发电量之间的关联性,结合发电行业供电耗煤目标,预计2013~2015年试点地区火电行业上市公司平均年度排放量为3.70亿吨,电力行业碳排放配额缺口约2,100万吨。

二、中国低碳电力经济发展的措施

发展低碳电力战略基本框架涉及宏观规划、结构优化、制度落实、电力技术进步和消费观念转变等多个方面。

(一)宏观规划方面

在宏观规划方面要基于我国国情,科学研判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对低碳电力的需求,制定宏观规划并随环境变化灵活调整和完善,确保低碳电力战略实施各项工作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到位。重点要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低碳电力战略与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匹配的短、中、长期目标,过快或滞后的发展都可能引起电力供需严重失衡,对电力工业和国民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二是其在电力工业各环节———即发电、输电、供电和用电的全面协调,与一般商品存在库存调节不同,电力发输供用以及电能交易瞬间完成,任一环节的资源错配都将造成上下游的巨大浪费。

(二)结构优化方面

。电力行业以低碳为目标的结构优化主要体现在:发电侧进一步优化电源结构和需求侧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电力利用率。

一是从发电侧来看我国的电力行业应:①优先发展水电;②优化火电设备,大力发展高效洁净的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关停低效的中小机组;③在安全可靠基础上开发核能;有计划有节奏地推进太阳能发电;④加大新能源特别是风能的并网力度,优化能源利用率,促进我国电力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是我们应该加强需求侧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以能源的综合规划为基础的电网企业引导用户用电习惯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建立在成熟的电力市场机制上的。在推进智能电网建设的同时,电网企业积极地开展需求侧管理不仅使电网的运行平稳,更减少了电网峰谷差带来的能源浪费。根据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实验室的测算,在将来30年如果进一步提高终端用电的效率,那么发展中国家大约可以减少40%的能源投资,所以在电网中积极地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具有现实意义。

(三)电力技术进步方面

1、现有火电企业应大力推广洁净燃煤发电技术,这包括60万千瓦及以上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低NOx燃烧技术,30~60万千瓦热电联产机组,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技术(IGCC),超临界(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空冷发电技术等,热电联产、热电冷联产和热电煤气多联供。

2、核电企业由于其核能的特殊性,其发展的空间虽然巨大,但是对于科技含量要求极高,虽然经济的拉动能力很强,但是不利于大规模的扩展。因此,目前我们应重视核电技术人才的培养。

3、针对风力发电特点,应大力发展分布式智能电网和建设蓄能电站,通过智能网实现电能优化配置。同时,建设抽水蓄能电站也是增加电网调峰能力、避免风机弃风,使风能资源开发利用达到最大化。

4、努力研究生物质能发电技术,发展各种新型能源发电技术。例如,甲醇发电、城市垃圾发电、生物质燃气发电、沼气发电、地热发电、潮汐能发电等。

(四)消费观念转变方面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绿色消费”的观念已深入人心,电力消费观念由“高碳低价”向“低碳高价”的转变也初具条件。这将使“自上而下”的国家战略与“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逐步实现融合,为低碳电力战略的实施提供源源不断的内在动力。首先,要充分应用舆论工具,宣传低碳电力带来的好处,主动引导低碳电力消费。

其次,要畅通低碳电力购买渠道,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费用,便于消费。此外,还应建立认证机制,表彰低碳电力消费者的社会责任感,给社会带来示范效应。在发展智能电网的大背景下,随着智能电表、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的建设与完善,采用合理的营销技术与商业模式,包装低碳环保的电能商品,实现差别营销策略与对应的需求侧管理技术,提倡科学的、低碳的用电方式,满足电力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并提高企业的赢利能力,也是电网企业应对低碳挑战中的关键一环。

作者:关颖哲 高嵩 齐国红 单位:辽东学院经济学院 国网辽宁省电力有限公司丹东供电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