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统计学范例

基础统计学

基础统计学范文1

统计学就是收集数据、整理数据以及分析数据的方法论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支持经济学的实证研究,保证其能够对所需要应用的数据进行有效整理与收集,进而形成统计思想,达到预期的研究目的。

关键词:

经济学;研究;统计学思想

在对经济学进行研究的过程中,统计学思想是至关重要的部分,其中包含着估计思想、拟合思想、均值思想等,有利于提高经济学研究效率,凸显出经济学的研究价值,为其后续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1经济学中统计思想分类

1.1统计思想之估计思想

统计思想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学科,其涉及的内容较广,研究重点有所不同,使得主要的思想部分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在统计思想中估计思想是最为主要的组成部分,主要因为估计思想是一种认识方式,能够将利用样本对统计的总体进行预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提高预测准确度。与此同时,样本是统计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在显示总体属性的基础上,可以利用样本的研究结果预测总体概况,但是,统计样本很容易受到各类因素的影响,导致统计数据与总体数据出现偏差。

1.2统计思想之拟合思想

拟合思想就是在统计期间,能够对不同类型的事物的表象关系进行分析,保证能够拟合出事物的前后顺序,使得错综复杂、难以分辨的信息规律凸显出来,进而形成良好的发展趋势。

1.3统计思想之均值思想

对于统计思想而言,均值思想就是根据统计学的基本特征凸显出事物的一般性规律,使得经济学研究人员可以全面了解事物发展规律,避免出现各类干扰因素影响其统计准确性,进而提高经济学研究质量。

1.4统计思想之联系思想

经济学研究中各类事物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只有应用统计联系思想,才能保证人们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提高变量考察效率[1]。

1.5统计思想之差异思想

统计学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概括性,与差异思想存在密切的联系,主要因为差异思想可以引导经济学研究人员能够根据事物之间的差异,对事物进行统计与概括,进而形成良好的数据研究体系。

2经济学研究中统计思想的应用路径

2.1经济学研究风险决策时应用统计思想

在经济研究决策期间,经常会存在不确定的因素,使得经济活动承担一定风险。由此可见,在经济研究决策之前,必须要利用科学的方式制定工作制度,保证能够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首先,在日常经济活动中,企业要利用正确的决策规避盈利亏损。其次,企业要正确估量经营中可能出现的经济损失,保证能够制定完善的措施规避企业的损失。最后,企业可以利用统计学的概率论原理,形成竖形图像实施分析工作,进而提高企业的发展效益[2]。

2.2经济学研究市场调查中应用统计思想

经济学研究人员在市场调查过程中,必须要全面分析统计学的应用特点,保证能够有目的性的对市场调查内容进行分类,并且提高数据记录效率,使其达到系统性目的。同时,经济学研究人员还要正确分析所搜集的市场信息,及时发现企业的缺点,并采取有效措施弥补,为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提供正确方向。另外,经济学研究人员还要利用统计学思想全面判断市场需求,提出更多的可行性战略条目,例如:取样调查、抽样调查等,使得统计思想能够更好的应用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为其发展奠定坚实基础[3]。

2.3经济学研究经济预测时应用统计思想

在统计学理论中,经济预测与风险预测是有所不同的,经济预测就是对未来各类不确定的经济因素进行分析,保证能够利用科学的手段实施经济预测工作,避免对经济进行臆想与胡乱猜测[4]。同时,在经济预测期间,不可以出现利用直觉与经验预测的问题,必须要根据经济预测要求,科学、精确的实施计算工作,在搜索各类相关资料的同时,不断分析与判断未来的经济发展趋势。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统计思想中经济预测手段加深对企业未来经济的了解,以便于做出更加完善的决策。经济预测指标包括以下三种:一是经济预测范围。二是经济预测时效。三是经济预测性质。每个标准都有自身存在的意义,可以促进经济学研究效率的提高。

3结束语

在经济学研究期间,相关研究人员必须要全面分析统计思想,确保能够将其有效应用在研究工作中,在提高研究质量的基础上,凸显经济学研究价值,为其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许欢 单位:唐山人民医院

参考文献:

[1]陈小琴,潘东明.基于微观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鲜切花产业统计数据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3,28(32):128-137.

[2]毓欣.本世纪公共经济学研究重点的统计揭示--基于《公共经济学杂志》2003-13年间的分析[C].中国财政学会2013年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财政理论讨论会论文集.2013:704-709.

基础统计学范文2

留守儿童长期缺乏亲情关爱、缺少父母有效管理,出现了种种问题。日记教学不仅可以促进孩子们写作水平的提高,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可以帮助留守儿童收获更多宝贵的东西,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关键词:

日记教学;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已成为我国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长期缺乏亲情关爱、没有父母的有效教育和管理,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下,这些孩子容易产生种种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全面发展。

1留守儿童现状

在中小学阶段,留守儿童中心理问题通常表现出冲动、易怒。甘肃一项农村留守中学生的调查显示,留守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高达57.1%,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自我意识薄弱

艾里克森认为,童年期主要发展任务之一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处于此阶段的留守儿童,较早离开父母的呵护,缺乏亲子情感交流。他们渴望父母关心,但每两周或更长时间才能电话联系一次,谈话内容无非是好好学习、在家听话之类。留守儿童对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他们时常感到孤独寂寞,无人理解,自我认知意识薄弱。

1.2情绪控制能力差

祖辈监护人出于溺爱往往过于宽容他们的不良行为习惯;其父母也在物质上满足孩子欲求,以弥补其亲情的缺位,这种补偿方式使他们不能理解父母的这种表达方式,不仅体会不到父母良苦用心,反而越来越任性冷漠,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冲动易怒。

1.3人际关系紧张

随着儿童交往的范围的扩大,其人际关系也逐渐复杂起来,就会遇到很多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与苦恼。对留守儿童来说,由于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有很多的烦恼与疑虑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与正确的指导,消极情绪无法得到合理的宣泄。他们往往会对身边的人产生不信任感,不敢积极主动与人交往,不愿主动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的内心紧紧地封闭起来,导致其人际关系紧张。

1.4学习方面

留守儿童祖辈文化水平较低,无法在学习上给予他们指导和帮助。即使单亲留守儿童,因为留在家的父母一方承担了全部家务和农活,也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相关调查表明,留守儿童大多数成绩中等或偏下。而一些成绩不错的留守儿童,往往会因为父母的期望值过高,学习压力较大,抗挫折能力较差。

2日记教学的意义

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日记教学中发现,日记为学生的学习、生活与写作开辟了新天地,对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1促进留守儿童自我认知发展

留守儿童逐渐对人生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对生活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对很多事物也有了自己的观点,同时,也产生了不少疑问和困惑;但是,他们缺乏相对自由的交流沟通平台,缺乏较为安全随意的学习环境。而日记则是他们倾吐心声的好地方。日记本身具有认识反思、调节激励等自我教育功能。小学生自我意识刚刚萌发,自控能力差,自觉性不强。提倡学生写日记就可以使留守儿童在日记这方“世外桃源”中安全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心声,促使他们在日记写作的过程中学会自我认知,学会自我教育、自我反思。教师在批阅日记时就可以随时对留守儿童进行足够的关注,关注他们的喜怒哀乐,关注他们每天生活的点滴趣事,与孩子们聊人生、谈理想,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评价自己,促进他们自我认知的良好发展。

2.2促进留守儿童道德认知健康发展

魏书生将记日记喻为道德长跑,日记每天磨练着孩子们的意志,滋润着他们的心灵;因为绝大部分人写日记都说心里话、说真话,绝大部分孩子写日记都在规劝自己上进,日记起着引人进步的作用;绝大部分孩子写日记时都赞扬真善美,日记起着教人向上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于留守儿童而言,则更有其特殊意义!同时,笔者还找了很多诸如《弟子规》等视频给孩子播放,并在他们当天的日记中给予必要指导,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比如不少孩子在看了《弟子规》之后,纷纷帮助家人分担家务,从自身的劳动实践中感受到了家长的艰辛,尤其是在外打工的不易。留守儿童在写日记时会不自觉地对生活、对学习发表着自己看法,他们在写日记的时就对自己进行着一种自我审视,自我评判,可以促进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促进自己与祖辈亲人的相处,也会不断地要求自己上进;教师在阅读日记的同时对这些孩子必要的引导,就会让他们慢慢养成一种多角度分析问题的习惯,假以时日必将促进其道德认知发展。

2.3帮助留守儿童提高情绪控制能力

日记可以塑造心灵,提高情绪控制能力,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曾多次呼吁中小学生要写好日记。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我始终觉得日记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日记让孩子们学会作文,学会做人。日记训练了孩子的思维方式,促进他们养成细致严谨的作风;能够提高孩子们的人文修养,磨练他们优秀的意志品质。孩子们写日记的过程,就是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约束的过程。对于广大留守儿童来说,引导他们每天拿出一点时间回顾当天事情,引导他们关注外部世界的同时,更充分地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反思自己的行为;逐步加强自我管理,不断提高情绪控制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2.4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

基础统计学范文3

关键词:案例教学;“计算机系统基础”;系统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

“计算机系统基础”(ICS)是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必修的主干课程,是计算机系统能力培养的核心课程[1]。然而,计算机内部原理的非直观性给“计算机系统基础”的教学过程带来了如下挑战:①难学难教。“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知识点密集且知识点大多生涩抽象,硬件基础薄弱的学生很难理解,势必造成本门课程难学难教的现状。②知识点组织松散。复旦大学张为华教授[1]指出“计算机系统基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现有教材的内容组织存在不足,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另外,授课过程中没有考虑与前导课程之间的衔接,无形中提高了入门难度。不仅是复旦大学,这也是中国高校“计算机系统基础”授课过程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传统理论课授课方法以“讲授法”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案例教学法强调可操作性和实践性,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达到了抽象理论知识向具象实践应用转化的目标[2]。良好的教学案例能够体现知识的完整结构,通过典型的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讨论、质疑和解决问题,从而更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应用性强的特点为案例教学融入“计算机系统基础”提供了可能。

1融入案例教学的优势

“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涉及的计算机系统基本原理是全方面的,例如处理器架构、存储架构、程序的机器级表示、程序链接等。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计算机系统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过程往往枯燥且难以理解。案例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直观感受到如何将理论知识应用到计算机实际问题中,激发学生课堂积极性,强化学生对计算机整体系统的认知能力。

1.1抽象知识具象化

“计算机系统基础”涉及的计算机原理大都在芯片内部,例如数据的存储、指令的执行等这类学习内容生涩抽象。结合实际教学案例和多媒体,学生可以直观体会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案例使抽象知识具象化,课堂知识更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3]。

1.2知识结构系统化

“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内容组织存在不足。在传统授课模式下,各个知识点独立,缺少与先修课程中相关知识点的联系,增加了整体系统认知的难度。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系统能力。良好的教学案例可体现知识的完整结构,有意识地构建系统化的教学案例,挖掘知识背后的内容,通过实际的教学案例引导学生把握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进而逐步提高计算机专业系统能力。从本质上说就是引导学生把教材中蕴含的知识结构、理论逻辑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4]。

1.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理论知识为主,课堂气氛沉闷,影响学生学习热情。对于“计算机系统基础”这类应用性强的课程,合理的案例教学能够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2案例教学法的设计与实施

2.1知识点梳理

“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授课过程存在挑战的原因之一是知识点散乱,与先修课程联系紧密但缺乏衔接。计算机系统是相互协调的完整系统。传统课程体系中,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分散在各个章节,割裂了计算机系统概念之间的联系[1]。Bryant的教材[1]按照程序的表示、组织、运行和相互间交互的自然顺序组织,教材内容与先修课程联系紧密,但是缺乏知识点之间的过渡。本校“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一般在大二开设,其先修课程“数字逻辑”在大一开设。先修课程与“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分处不同学年,虽然提供了充裕的学习时间,但是割裂了课程之间的连续性,不利于整体把握。为更高效改善教学现状,首先对先修课程中“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所涉及到的知识点进行梳理,确定教学内容中欠缺的先导知识点,促进课程间的衔接。通过与学生交流,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分析归纳“计算机系统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融合案例教学法的困难知识点。

2.2教学案例设计

依据“计算机系统基础”具体教学要求和教学大纲,对归纳总结出的困难知识点进行案例设计。优秀案例的设计要求教师充分掌握课外计算机案例与课程内容之间的联系,能够融合相关各类理论知识。除此之外,良好的案例设计还需要考虑案例的可操作性、生动性,从而达到降低课程教学难度的目的。针对不同困难知识点的困难之处,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案例。例如:对于抽象知识点“数据的大端/小端存储方式”,要求学生编写C语言代码检测个人电脑属于哪种存储方式,并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结果。该案例设计融合了硬件理论与高级语言编程,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现了计算机系统的整体性。对于与先修课程联系紧密的知识点“算术逻辑单元(ALU)的构成”,为方便学生理解ALU的内部结构,将复杂知识点拆解为循序渐进的四个子任务,即一位加法器的构建、四位串行加法器的构建、四位可控加减法器的构建、四位算术逻辑单元的构建,为每个子任务设计相应的可操作案例。根据ALU自然发展顺序,抽丝剥茧层层拆分,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ALU发展,避免必要系统知识的缺失。

2.3案例教学实施

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可以分为创设教学情境、案例展示分析、评价反馈。

2.3.1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内容复杂概念抽象,单纯采用“讲授法”往往导致部分学生跟不上课堂节奏,学习积极性严重被打击,这并不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展开。案例教学最直观的教学方法体现在创立一种良好的情景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适时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主动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将理论知识与案例融会贯通,适时引出教学案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设方式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历史故事讲解,也可以与实际案例展示相结合。比如,在学习知识点“冯诺依曼结构”时,通过名人轶事引出冯诺依曼结构的由来;在讲授知识点“磁盘结构”时,通过磁盘实物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出磁盘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在学习“数据的大端/小端存储方式”时,向学生们展示相同C程序在不同存储方式机器上的运行结果不同,这与学生原有认知相悖,必然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由此引出理论知识便顺理成章。在枯燥的理论授课中穿插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

2.3.2案例展示讲解与拓展

案例教学过程按照案例展示、案例讲解、案例拓展的顺序展开。将教学案例效果展示放在第一步可以有效抓住学生的目光,使学生带着疑问进入接下来的环节,相比于单一的讲授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在此基础上,教师作为主导分析讲解教学案例,由此引出教学内容;学生作为主体,积极参与案例的讨论分析。案例拓展阶段需进一步深化案例教学,将知识点转化为实际应用,提出更深层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设计案例效果的实现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理论教学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下面以知识点“数据的大端/小端存储方式”为例对案例教学过程展开讲解。在案例展示阶段,教师运行案例代码展示教师机的存储方式,展示同一高级语言代码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运行结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案例讲解阶段,学生带着疑问进入理论知识讲授环节,教师为主导引出教学内容“大端/小端存储方式”,并讲解相关内容。在案例拓展环节,基于学生已经学习过C语言,学生结合union类型及大端/小端存储方式的特点设计C程序判断PC机存储方式。该教学案例考虑了计算机专业的系统性,使知识点连贯,真正将理论知识转化成了应用实践。

2.3.3评价反馈

教师对学生案例作业完成情况进行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进一步扩宽思维,实现新的突破;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学生的实践结果及课堂反馈及时发现存在的教学问题。良好的评价反馈环节有助于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

3结束语

基础统计学范文4

【关键词】电脑教育; 木桶原理; 以点带面; 实证研究

为深入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课程教育品质,磨炼青年教师在教学模式与教学方式上的能力,进而提升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学效率,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一位青年教师,在日常的教学阶段要持续完成创新探寻,最后依照学生来源与学习能力的情况,把木桶原理和以点带面教学模式融合使用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当中,木桶原理可以倾向兼顾基础能力较差或学习技能相对欠缺的学生,强化其自信度; 此外,以点带面教学模式又能够充分引导基础较扎实或学习技能娴熟的学生,强化其主观性与自发性。把木桶原理和以点带面教学模式融合能够兼顾到班级中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一、基于木桶原理的考评模式设计

在综合考评模式中,笔者使用木桶原理的定义解读了很多模式的缺陷———即在使用综合考评模式对事物实施综合考评阶段,都运用了均衡学说,但是被考评对象的整体水准最终仅依靠数据来反映事物的情况; 而当某个元素的属性数据大小不等的状况下,又对事物起决定性影响,单独的模式无法化解该难题。必须融合多类模式,就像木桶中的那块对装水量起决定性影响的短板相同,笔者在木桶的整体特性进行考评时无法将长短板均衡分配,如此与初衷就背道而驰。因此,在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进行全面考评阶段,就应找到事物中的凸出元素,从而更为精准地解读事物的特性,以便于今后进行决策参考。

二、木桶原理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运用

木桶原理通常会在经济科目与管理科目中被提及。木桶原理又被称为短板原理。其中心内容是: 相较于一支木桶来讲,木桶装水量的多寡决定于木桶内壁中最短的那块木头,而并非决定于木桶内壁中最长的一块木板。以某市职业技术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专业 2015 级新生为研究受体,透过对新生的来源实施解读并融合常规课堂上的状况进行论述。某市计算机基础教育专业 2015 级新生的人数是 152 位学生。当中普高升入大学的学生人数达到 101位,中职院校进入大学的学生人数达到 51 位。( 朱梓菊,2012) 从学生来源的多元化让教师在常规讲授阶段感到力不从心。普高进入大学的学生与过往对比,其专业能力有所欠缺。而且,教师在常规授课阶段怎样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让全部学生都可以学到有用的知识,解读并掌握教师讲授的理论,为后期的研习奠定基础,让全部学生强化学习的自发性与主动性,从而进一步让整个班级的研习气氛与学习水准提升一个档次。从某市计算机基础教育专业新生来源的比率与学生的专业基础程度,被木桶效应所启迪: 一个班级的研习气氛与学习水准的形成,重点不在优等生,而是在于班级中基础薄弱的学生。所以,依照木桶原理,教师在讲授阶段要尤其关照基础薄弱与学习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对其模棱两可的理论点或疑问,要重复讲授,让这些学生能够解读并掌握课程的重难点,让其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信心,并且引导其猎奇心,让其对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长期以来,教育中使用木桶原理,不但能够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并且有利于强化班级的整体学习气氛与学习水准的提升。

三、以点带面教学模式在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运用

以点带面教学模式有别于传统学习方式,以某项目或任务使用为核心,而且将有关的理论点内容可以巧妙地穿插在项目或任务中。在项目实操阶段,使用分组项目来完成实际演练,并为每个小组安排一位组长,让组长带头与同组组员完成实际演练,教师分批进行引导。此以点带面教学模式的明显特征是让全班的学生可以高效地参与到基础教育中去,进而让传统的、纯粹的教学课堂转换成自发研习、教师为辅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依照某市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现状,在日常教学阶段使用项目教学模式并以任务来带动教育,在课程项目实际操作中使用分组练习的方式,并在一个小组中依照小组成员的基本能力与加纳能力的差别选定一位或若干位实训组长来帮助教师引导学生完成驱动任务。

( 一) 以点带面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中的运用。以点带面教学模式在教学内容安排中,会将教程中所要传授的理论的有关知识点以项目的模式进行陈述,并以任务来进行实践,并且以小组分组的模式来积极探寻实践教学活动。老师要解读班级学生的基础与学习接纳能力,依照解读到的状况,权衡教程任务与研习能力的发展性、趣味性与差别性来预设项目实训内容并对学生进行分组。项目实训内容的挑选尤为关键,其攸关教学的质量。在预设项目实训内容阶段不但要延展理论,还应具备既定的深度,项目实训内容要激发其学生的探究欲。

( 二) 以点带面教学模式在教学阶段的运用。在教学阶段使用以点带面教学模式,并依照班级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别划分成小组,并选出组长———例如,选好组长后,组长的人数根据各组学生基础能力与研习技能而定。在课程教学阶段,教师要透过预先设置的教学内容给出驱动任务并讲透重难点与实训的关键内容,再由班级学生分组实训,每组的组长负责学生的实训,力图让每位学生都可以完成实操、进而掌握教程中教师说要传授的知识。再例如,教师透过观摩小组的实训情况,记载共通性疑问,并在教程任务归纳版块进行详尽地讲解。并且,每一组的组长要上报本组组员的实训状况。在此阶段,分组做完每一项任务以后,让学生参加到任务的归纳版块内。此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发性与主动性,让课堂氛围变得热烈,进而获得最高效的教育成效。从日常教学实践成果来进行分析,在教学阶段使用以点带面的教学模式不但能够让短板得以改善,并且也能够让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并且在既定流程上可以带动基础较扎实的学生的学习,让这些学生在做完实训任务后有事可做,可以协助班级其余学生,进而强化其自发性与自信度。使用以点带面教学模式能够兼顾到班级中的每位学生,强化班级中每位学生的团队意识与自信度,进而让班级的整体研习水准与研习氛围能够大幅度提升。

四、木桶原理和以点带面教学模式相融合在教学中的运用

( 一) 关注木桶底板构建,培育主动的态度。木桶的底板决定了这个是否还可以装水,在实际生活中,人类无法预知未来,却可以管控本身的心态,无法改变他人,却能够改变自身。因此,阳光的生活与工作心态极为关键。首先必须意识到心态的关键性,之后在生活中、学习中逐渐消除消极的心态,培养主动的心态,主动的态度有利于计算机基础教育中的学生迎难而上,保持进取的强烈意愿,是成功的起点与希望; 负能量的态度让人绝望,对生活与社会不断埋怨、自我封闭,不利于本身的学习与生活。

( 二) 固定木桶的桶箍,强化能力的培育力度,改善教学系统。桶箍在木桶中会形成向心力,配合底板稳固木板,有两圈,笔者从以下内容进行论述。

1. 构建创新中心,提升实操技能,稳固下圈。透过院校与公司协作等模式构建创新中心,充分使用院校在专才、资本、科技与设施等资源方面的先天优势,透过合作互惠互利,创新中心构建后,学生能够参加到公司的具体科研项目与研发中。这部分项目通常可以融合社会的具体需要。并且,公司内部有大批的技术专才,这部分精英有着院校教师所欠缺的实践创新技能,通过其对计算机基础教育专业的学生进行引导,将高效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技能与化解具体问题的技能。

2. 改善教学系统,关注专业课构建,稳固上圈。教学建设的科学性与高效性有关学生培育的质量。所以,在教学建设方面,不但需要教程预设有着前瞻性与实用性,并且还需要映射科目发展的前沿水准。通常的内容包含: 一是本科目较为完整、体系化的理论学识; 二是本科目近期的研究成果与创新理念; 三是有关科目、交叉科目的基础学说与研究模式。在教学设定阶段,还要增加学术座谈会与探究性教程,以简介科目前沿理论与最新的研究成果。例如,由院校、外校资深教授或本科目领域专家为学生进行授课,简介本科目最新的研究成果、国际国内的发展趋势等。此外,要科学配置时间与精力,让各种能力协调发展,重视短板———本身能力的大小,让木桶装更多的水。

五、结语

基础统计学范文5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美育;设计基础;审美能力;教学模式

引言

随着教育部“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的意见”的颁布,明确了中国审美教育工作的总体目标。美育工作中学生审美的教学方面得到了改进与提高。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能力,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很多学术界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审美能力的发展实践进行了研究。审美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人格、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重任,需要与时俱进。审美能力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探索大学生审美能力发展特色多元的教育方式和实践,充分发挥新时代“以美启智”的教学理念,对现代大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一、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方法

通识教育理念下,由于学生研究方向与专业能力的不同,学生对自然形式语言的认识和分析也存在差异。在工业设计基础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三大构成”教学体系虽已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时间变迁,但在教学观念、方法与成果上没有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套用纯艺术设计的教学模式,造成基础课程教学与后续专业设计课程教学之间的脱节;此外,传统的基础课程教学体系未能充分考虑到工业设计专业对基础课程教学的要求,极易忽视专业性质要求而导致基础教育失去其基础的作用和意义。对自然界中的形态美学的有效认知,是提高大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经。培养学生自然形态美的认知能力,应该引导学生从自然形态的本质入手,找出自然事物本身具体的功能与结构形态。人类通过对自然界中某些形态的直接与间接模拟,形成了众多优秀的设计方案。点、线、面、甚至几何图形的抽象源于自然的功能与结构形态。在艺术设计基础课程中,自然形态美的认知多利用抽象提炼、概括的方式。抽象可以是将自然中的多维度形态转化为二维甚至一维的线性变换过程。大学生审美能力培养首先是提高对自然形态美的认知,当观察自然事物时,就是在认知自然形态美的开始。

二、通识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内容

在开展基础教学的过程中,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一方面需要注重学生对于构思能力、表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的想象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更好地为从事工业设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识教育理念下,培养不同专业学生科学的审美意识,可以从分析艺术作品本身所具有的构成方式入手。艺术作品本身具有科学的构成法则和形态美感,通过抽象提炼与概括分析单方面的美学因素,能够加深学生对艺术作品的理解。抽象可以忽略艺术作品本身视觉的表现形式,分析艺术作品内在的构成本质。学生可通过单方面的美学因素的分析,将图像、图形、符号、数字等形式概念抽象理解为具体的几何构成形式。例如,在分析康定斯基作品“若干个圈”(图1)时,艺术作品本身偏离了自然形式,特定主题和视觉联想也随之消失。红色、黄色、蓝色和紫色圆圈被分离和混合,但观众仍然可以在画家的形象思维中找到一丝散发出轻松而又迷人的抒情风格的痕迹。图2是对康定斯基作品“若干个圈”单方面的美学因素的分析,忽略了色彩、空间、情感等因素,分析概括而出作品的几何构成形式。通过单方面的美学因素分析的方式培养学生科学的审美意识,可以加深对形态审美的理解和把握。

三、基于通识教育的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模式

针对目前高校学生审美教学氛围的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高校应建立多维度的课程创新体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实现人才全面发展的目标。可对“中国特色现代化美育体系”进一步加以完善。尝试着从工业设计专业核心能力培养的要求以及社会对工业设计专业人才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的需求出发,强化设计基础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探索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从而形成真正适合工业设计专业教学需要和符合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基础教学体系。目前,审美教学方式多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通识教育理念下的学生审美教学观念与教法应该相应转变。创设多元化的审美教学氛围,应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分析不同专业学生的对艺术的理解和欣赏水平。在培养审美技巧的同时,安排学生创新和自由创作,让学生有进行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不同专业学生在创作中会具有独特的创新表现,应结合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和学生所擅长的不同学科领域,使用多元化的评判标准衡量和评价学生的作品。此外,应该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适应审美的过程,进行全方位、结合学生自身所擅长的专业领域的特色,兼顾审美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两者能够协调健康发展。

四、结语

培养大学的审美能力是通识教育的主要内容,教师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施教育理念的基本途径和指导原则,探寻审美教学的有效途径,总结新方法,教育者必须具有明确的教育指导思想。在艺术教学活动中运用正确的方法和科学的指导,正确推动大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以适应现代大学教育和社会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苏美妮.试论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艺术教育的现代转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2):65-67.

[2]于述礼,李春霞.审美教育之创造力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7(06):92-93.薛红.美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5):131-137.

[3]廖雨声.自然美学在美学教材中的地位反思[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08):72-76.

[4]朱雯.从自然形态到人工形态——二维造型基础刍议[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01):107-112.

[5]薛红.美学教育与大学生成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3(05):131-137.

[6]颉元芳.刍议康定斯基水彩语言中的抽象表达[J].四川戏剧,2018(11):189-192.

[7]陈海明.从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特征看其对“双一流”建设的启示[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7(03):58-61.

基础统计学范文6

【关键词】:转化医学;内分泌系统;课程改革;体系

自美国西储大学(CaseWsternRserveUiverGeensity)医学院在1952年提出以器官系统为代表的整合课程以来,医学整合课程在欧美发达国家已实施多年并得到了广泛应用[1].目前,各高校吸取国内外经验,先后在整合课程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2].以器官、系统为基础的医学课程整合已经成为目前医学教育模式改革的发展趋势[3].如何在临床本科基础医学教育中建立科学、高效的教学方式,避免知识脱节[4],并且有效提升医学生转化式学习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吉林医药学院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整合教改组在转化医学理念下对内分泌基础医学课程进行了整合,3年多的整合实践证明,学生在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知识的整体性方面,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均得到了提升,课堂效果好评率达到98%,教学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5G6].

1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总体设计和目标

根据«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精神,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整合教改组在教学设计中,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中心”和“自主学习”为导向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方法改革[7],创建并完善以“能力为导向”的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从整体上重新构建内分泌系统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内分泌系统模块认知、能力、职业素养教学目标.在认知教学目标方面,让学生掌握内分泌及代谢病临床实际问题所折射出的基础学科知识(如内分泌系统正常解剖、组织学结构和反馈调节机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变特点,以及该系统常见药的药理学知识;在技能教学目标方面,通过对内分泌系统常见病、多发病开展病例讨论,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及对内分泌系统相关的影像学和实验室检查结果的判读能力;在职业素养教学目标方面,在理论课堂及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医德医风,引导其树立人文关爱意识,培养其与内分泌系统疾病诊疗相关的交流沟通技巧和团队合作能力.

2转化医学理念下重构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课程

2.1教学内容改革

2.1.1教学内容合理安排

该课程首先对内分泌系统及其相关疾病作一简介,然后对内分泌系统的形态结构、组织结构、内分泌激素的功能、体内葡萄糖平衡的内分泌调节及其机体钙平衡的调节逐一讲解.内分泌系统正常结构和功能讲解后,选择重要内分泌系统疾病(甲状腺内分泌疾病、肾上腺内分泌疾病、胰腺的内分泌疾病),按照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变特点、治疗药物药理作用的顺序进行讲授,这一阶段课程改革主要把«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有关内分泌相关内容进行整合,以使学生掌握人体内分泌系统异常的形态和功能改变及治疗药物,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最后,为了使学生初步建立基本的内分泌系统理论体系,在整个课程结束前进行典型临床病例讨论,以加强感性认识,巩固课堂知识.教学中部分章节内容采用双语教学,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常用的内分泌病及代谢病学专业英文词汇,以使学生顺利阅读有关内分泌疾病的专业英文文献.

2.1.2优化整合教学内容

教改组在教学内容方面加强各学科之间的相互交流,优化整合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效率[8].例如:甲状腺素合成、分泌及其调节,这部分内容在讲述内分泌组织结构及机能调节时重点讲述,而在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理学和药理学部分将这部分省去,教师可在授课前给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归纳总结.在知识整合设计过程中,为便于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将生化部分的血糖、钙调节内容引入内分泌系统生理部分的体内葡萄糖平衡的内分泌调节和钙平衡调节中,并适当扩展临床糖尿病实验室诊断.

2.1.3注意密切联系临床后续课程

如在讲到内分泌功能及调节时,把甲状腺素及血糖测定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并布置自学内容(如糖尿病实验室诊断标准以及各种甲状腺疾病实验室诊断指标);在讲到内分泌系统疾病病理特点时,把内分泌系统影像学相关知识向学生介绍,以激发学生对后续临床课程学习的兴趣;在讲述到内分泌系统疾病时,把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从开始接触疾病时,就知道对于疾病应有规范的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案,并使他们一进入临床实习就能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例如:讲授到糖尿病时,把«2018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糖尿病诊疗指南»通过网络平台介绍给学生.

2.1.4注意使学生尽早树立疾病预防理念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中指出:医学生应掌握生命各个阶段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原因,要认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因此,应注意使学生尽早树立疾病预防理念,在授课过程中有意识地扩充学生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预防的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基本要求”指出医学生应认识到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及行为心理因素对疾病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此,在讲述内分泌系统药物时,让学生清楚疾病的治疗不单纯有药物治疗,还包括营养、心理和运动疗法等,这些非药物治疗方法通过班级宣传栏、网络平台等方式进行.

2.1.5教学与科研有效结合

教学过程中适当引入课程组教师相关的科研活动、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科研兴趣.授课过程中利用学生第二课堂开展有关内分泌系统知识讲座,布置一次综述写作,将优秀学生纳入到教师科研团队中,然后对学生进行进一步的科研指导,通过开展科学研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及科学精神.

2.2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中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课程组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如启发式、情景式、提问式、自主式、讨论式教学),并探索建立一套适合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整合模块的多元化教学方法.如甲状腺疾病(病理学部分)采用CBL教学(以病例为基础);糖尿病(病理学和药理学部分)采用PBL(以问题为基础)教学;糖尿病、甲状腺疾病流行病学调查利用学生第二课堂时间采用TBL教学(以小组为基础).在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注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辩证思维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等得到全面提高.

2.3评价方式改革

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整合课为考试课,教改组通过建立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给出较为全面和科学的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实现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模块教学目标为根本出发点,即围绕“培养学生内分泌系统模块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开展,对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实验动手能力、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学习态度等方面进行综合测定.形成性评价具体方式包括课堂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及教师评语等.终结性评价为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

3课程实施体会与经验

3.1学校给予课程整合大力支持

为了使基础医学优化整合改革顺利实施,学校派送教改组部分成员到其他兄弟院校进行PBL模式及课程整合教学学习,并在教学准备、实施阶段给予软硬件配套支持.

3.2基础整合课程组由不同研究背景的教师组成

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教改组由基础医学不同学科的教师组成,多名教师具有相关内分泌系统疾病科研研究背景,这样可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该学科的科研前沿.

3.3构建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模式

内分泌系统基础医学形态学部分实施理论实验一体化教学,教师先讲述理论部分,然后学生观察标本验证,这对于强化所学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3.4不断丰富和完善内分泌系统整合模块教改资料

教改组按照学校整合要求制定内分泌基础医学整合部分教学大纲,编写内分泌系统PBL案例(教师版和学生版),授课前集体备课逐步完善讲稿和多媒体课件.教改组教师利用网络及电子资源的优势,搭建信息化交流平台,推动教育信息化,开展网络教学,如网络答疑、布置作业与网络指导学习、网络测试等,实现与学生的全面课程教学互动,并集思广益,建立内分泌课程模块自测题库.

3.5重视教师教学技能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教改组要求各位教师重视自身各项教学技能的提高,紧抓课堂教学主阵地,全面展现教改班的改革示范功效,同时,通过教研室教学讨论会、集体备课等途径,交流和推广教改班实施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并在其他平行授课班中积极推广和实行教改班的最新教改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玉侠,倪芳,卢海妹,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的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7,19(5):354G356

[2]赵丽晶,滕博,李杨,等.基础医学课程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进行整合的探索[J].中国社区医师,2014,30(25):167G168

[3]崔高宇,郭海涛,刘刚,等.神经系统临床教学课程整合的实践和思考[J].重庆医学,2012,41(34):3674G3676

[4]林寒,徐茂锦,陈剑伟,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课程整合在八年制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28(3):315G318

[5]钟秀宏,任旷,骆晓峰,等.转化医学理念下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对推进转化式学习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11下):237G239

[6]赵丽微,辛程远,蔡建辉.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整合的探索与思考[J].重庆医学,2016,45(26):3732G3733

[7]邓云,薛松,方丽,等.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探索[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2):102G104

基础统计学范文7

近年来,借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做好全校学生的信息精确工作,日渐成为学校常规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通常,学生学籍信息的处理过程是由学生信息的采集、整理、编辑、管理等构成的一系列复杂工作。目前,如何利用Excel简化学生信息的采集等预备工作,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并在指定期间内顺利完成学生学籍的信息任务,是对绝大部分学校学籍管理人员来说急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探讨Excel在做好全国学籍信息系统中实用的关键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Excel;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简化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全国学籍系统)是教育部领导高度重视和指导下、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的大力推进下、根据教育规划要求从2010年起开设的、规模最大的、对教育事业的未来将产生重大而深远影响的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系统。[1]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全国联网运行,为每位学生能够实现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及管理、升级、毕业、成长记录查询等操作进行全程信息化管理。至今,已具备学籍注册、招生入学、日常管理、综合查询、数据质量核查等业务管理水平健全而丰富的功能。[2]实际上,该系统在原则上实行学生“全国唯一、一人一号、终身不变”的学籍号码工作机制。而且,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全国范围内,对学生的流动情况实时监管。正因为如此,该系统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日常管理,包括学生信息的管理、学生资助、实名制、营养改善、控辍保学、事业统计、统计分析、资源配置的优化[3]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并带来了从不所见的明显成果和信息化管理技术的实效。由于该系统已具备如此丰富、完善的功能,做好全国学籍系统工作逐渐成为各所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尽管全国学籍系统工作如此重要,但是从城市偏远教学区(乡、村学校及教学点)学生学籍信息的实际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学校在此项工作中遇到困惑,尤其是学生信息的处理技术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少。因此,本文将主要探讨Excel在做好全国学籍系统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及相应所实用到的关键技术,希望能对各个学校学籍管理工作负责的教师有所帮助。

一、巧用Excel的“查找、替换”功能

由于少数民族人的姓名与汉族人的姓名书写之间差距比较明显。因而,少数民族人名在汉语中的书写形式比较特殊,即姓和名之间使用中文标准圆点“•”符号来隔开,例如,维吾尔族人名“”在汉语中写成“艾尔肯•喀斯木”的形式。再加上当前还有许多教师仍然不太熟悉从键盘上敲出标准圆点符号的输入技巧,所以一般在录入少数民族人姓名时,很容易出现“。,.”等非标准符号。正因为如此,生成学生信息的未定格式,导致学籍信息工作的烦劳、工作效率的降低。此时,我们可以利用Excel的“查找、替换”功能实现生成指定格式的数据。

二、巧用Excel的“删除、显示重复项”功能

一般来说,通常在录入学生信息时,难以避免数据重复录入的现象,尤其是身份证号码信息。有时我们需要事先删除重复录入的信息,然后继续处理;有时我们需要知道哪一项信息有重复,即同一个身份证号录入不同的两名学生信息的现象。此时我们使用Excel自带的功能可以简化处理。实现“删除重复项”功能的操作步骤为:数据→删除重复项;实现“显示重复项”功能的操作步骤为:开始→条件格式→突出显示单元格规则→重复值→确认。

三、巧用Excel的“数据有效性”功能

为了方便解释,在Excel2007中,打开“数据有效性”的方法初始化为:启动Excel,打开相应的工作簿后,在“数据”标签菜单中,选择“数据有效性”选项,随后弹出“数据有效性”对话框。

1.自动选项的设置。

一般情况下,采集学生信息时,经过预定设置自动选项的方式能够有效地减少工作量、简化信息录入的操作过程。对学生信息采集而言,有性别、族别等信息均可设置自动选项,以便实际录入操作,这种功能可以使用Excel的“数据有效性”功能来实现。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后,在“设置”标签中,按“允许”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序列”选项,然后在下面的“来源”方框中输入或选择我们所预备的序列选项,例如:族别为“汉族,哈族等”,最后→确认。

2.输入长度的限制设置。

为了预防学号、身份证号等信息的有误输入,有时我们还需要设置对输入长度一定的限制,此种功能同样“数据有效性”可以完成,在“长度”方框输入需要限制字符的长度即可。

3.输入重复的禁止设置。

通过学生关键信息重复录入的限制设置,一方面,能够有效约束用户信息重复录入的操作,预防把学生信息导入全国学籍系统时信息冲突现象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错误提示的设置引导用户及时纠正错误的目的。打开“数据有效性”对话框后,在“设置”标签下,按“允许”右侧的下拉按钮,在随后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自定义”选项,然后在下面的“公式”方框中输入公式:=COUNT(A:A,A2)=1(此公式是相对的,用户根据需要可以调用)。

4.输入长度与重复输入的限制设置。

实际上,这种功能的设置方式是上述两种方法的融合,因此,在这里不必累赘。需要指出的是,最后在“公式”方框输入公式时,要注意公式格式的准确性,如:=AND(LEN(A2)=2),(COUNTIF(A:A,A2)=1))。

四、巧用Excel公式方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学生信息收集的初始阶段,使用Excel中的有关函数来简化根据身份证号码自动填写“性别”信息的功能。[4]假设:学生姓名在B列中,C列为要填写“性别”信息,则该公式的输入格式为如下:=IF(MOD(MID(B2,17,1),2>0,“男”,“女”)。另外,在全国学籍系统上处理学生信息时,经常遇到数据格式错误的情况。当然,这种数据格式的错误一般是由于在数据录入时,没有注意数据格式所引起的。在绝大部分情况下,这些数据看起来是正常的、准确的,如某一学生的身份证号为653125199903181015;实际上,原来这个身份证号码是“653125199903181015”从这里很容易看见,这个号码前后已经被隐藏着多余的双引号和空格符号。所以,在这里我提醒大家巧用Excel的=CLEAN(SUBSTITUTE(B1,“1个空格”,””))函数公式来清除多余的符号处理,均可得到格式无误的数据。

五、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近年来做的全国学籍系统实践经验基础上,总结出了Excel在全国学籍系统上可用的几种有效方法,并结合实例讲解这些小技巧及其作用。这几种方法具有操作便捷、数据处理速度快、简单易学、节约时间等优点。只要能够掌握好以上几种Excel方法和小技巧,能给做好全国学籍系统工作带来无穷的乐趣和巨大的促进作用;也会提供无限的力量。

作者:于斯音·于苏普 单位:新疆莎车城南双语实验高中

[参考文献]

[1]王定华.扎实推进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设与应用[J].基础教育参考,2014(17).

[2]罗方述.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相关工作[J].基础教育参考,2013(23).

基础统计学范文8

信息技术是我国初中教育中一门重要课程。伴随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初中信息技术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笔者从协同教学法的概念出发,对其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践应用及效果进行系统分析。

关键词:

协同教学法;初中;信息技术教学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取得较大发展,但从整体教学看,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课程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偏低;二是学生对课程的认识不足,缺乏学习兴趣,不能有效培养学生能力,课程教学流于形式[1]。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尝试将协同教学法引用到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促进教师、学生的共同进步及发展,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1协同教学的基本概念

所谓协同教学,就是两名或多名课程教师构成一个教学团队,并针对单个或者多个学科领域,应用多种不同的科技技术或设备予以辅助,集体研究、编制教学计划,分工协作完成教学任务,实现预期教学效果的一个教学组织方式。协同教学系统涵盖了教师、学生、教材及教学媒体四个基本要素,这些要素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但又构成相对复杂的运行过程。

2协同教学法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程中的实践

2.1创建协同教学团队

要确保协同教学有序开展,前提是要建立教学小组。可依照教学需要建立合适的协同教学团队。对于初中信息技术课程而言,课程教师相对较少,可把多个年级的信息技术教师组织起来共同建立协同教学团队。特别是信息技术教师不足地区,可建立跨校协同教学团队。可引进校外信息技术人才到教学团队中。

2.2协同教学实施

2.2.1课前设计

一是前端分析,先要明确教学对象、年级,再在协同教学开展前的1~2周,教学团队成员一同对教学系统进行分析,对学生、教师、教材、计算机设施等进行分析。二是判断,在前端分析基础上确定是否开展协同教学,目的在于确保更为合理地利用学校有限教师资源。三是协同备课。(1)要确定参与的教师,可根据每堂课的教学需要确定人数。(2)明确上课时间,调整好课程安排。特别是在学校统一开展协同教学时,要积极做好此项工作。(3)明确协同教学类型,确定主讲和辅导教师,通常是依照教师的教学能力及专长确定。(4)要共同开展教学设计,主要有教学目标设计,明确教学目标;选定教学内容及制定教学策略,包括筛选教学素材、确定教学内容、选定教学媒体、确定教学方法等。同时,一同设计评价方案[2]。(5)拟定教学流程,确定教师合作安排,确定参与教师的工作及任务,计划越详细,协同教学就越好开展,可编制协同教学流程图。

2.2.2课堂实施

一是讲解示范,主讲教师先在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系统讲解,突出教学重点及关键信息。初中信息技术课的示范以操作演示为主,所以,在演示时必须规范、明确,能通过演示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其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要领及应用方法。而辅导教师主要配合讲解示范,维持好课堂纪律,但不得影响主讲教师的示范教学。二是设疑及探究。在设疑时,主讲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情境,将新课导入。辅导教师则协助创设情境,启发班级学生提出疑问,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在探究时,主讲教师分配好任务,然后和辅导教师一同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此时主讲教师和辅导教师在教学实施上是平行的。对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要指导各小组内部分工、讨论、分析。三是交流讨论,主讲教师先要向学生提出此堂课的交流目标,然后和辅导教师一同指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四是成果展示。主讲教师在说明展示要求及评价标准后,和辅导教师一同指导学生进行成果展示。此外,主讲教师还应单独评价学生所展示的成果作品,辅导教师做好记录。六是教学评价,主讲教师与辅导教师一同对班级学生进行评价,另外还要进行学生互评及组内评价。七是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要对个人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再是教师间的交流和集体反思,包括教师合作情况、教师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及技能、学生的学习差异、学习效果、教学媒体利用等方面[3-4]。

3教学实例及效果

以初中一年级《信息技术》课程中的“EXCEL数据图表化”教学为例,以某初中一年级3班、4班为教学对象。学校微机室共55台电脑,能正常使用的有50台,均装有Excel2007软件,所有电脑均和教师端相连接。

3.1课前设计

由学校3名信息技术教师组建协同教学团队。学生方面,绝大多数学生熟悉Excel界面及有关概念,可应用Excel进行简单的数据计算、分析。但班内学生间的差异仍较大,对课程的理解力有较大差别。教师方面,3名课程老师均会应用Excel2007,其中两名教师可熟练应用,一名未系统学习,部分操作不熟练,但其师教学知识、教学技能及课堂管理能力优于另外两名教师。然后,一同制定教学计划。一是学生理解图表构成及作用,认识图表类型及适用范围;二是掌握数据图表表示法,能编辑图表,学会应用图表分析信息。

3.2教学实施

一是设疑环节。主讲教师把本地6月7日的气温变化表、本校初一语文期中测试成绩分别应用图表形式展示。通过展示让学生认识图表优点,并了解图表概念。二是探究及成果环节。首先,布置制图探究任务,在完成之后,每个学习小组选1名学生进行成果演示。三是交流,请上讲台学生演示并交流制作图表的操作流程。四是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五是教学反思。

3.3教学效果

一是促进了教师发展。参与本次协同教学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课程专业知识、技术能力有大幅提升。不管是Excel软件的操作应用,还是计算机硬件技术,都从最初的简单认识和了解,转变到深入、系统的了解,更为熟练的应用和操作。此外,在课程教学知识及技能上也有显著提高。具体体现在对协同教学理论理解更为透彻,课堂教学的语言表达更为清晰、准确,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情境创设更贴近初中阶段学生实际,尤其是探究教学、任务驱动教学等方法的应用更灵活,在教材处理上越发熟练。二是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课程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课的协同教学中,学生能够自愿参与到教学中,在教师指导下更为投入地学习。教师导入新课并提出问题后,指导学生进行自由讨论,最后教师对学生讨论得到的结果进行指导,并进行相应的点评,不仅提升了学生的课程学习自信心,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语言表达及合作学习等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在学生制作图表中,教师可设定探究任务,在任务完成后,进入成果展示阶段,在探究阶段主要让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图表制作任务,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不会觉得枯燥乏味。此外,当学生遇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指导并辅助学生解决,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语

总之,协同教学法应用在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有助于提升教师的课程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同时,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知识和应用技能,且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实现师生的共同进步和发展,全面提升信息技术教学质量。

作者:蒋婷婷 单位:重庆市凤鸣山中学

参考文献

[1]丁发红.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探析[J].甘肃科技,2010,26(3):184-186.

[2]程勇,刘燕.农村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之困[J].新课程学习:中,2011(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