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探讨

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探讨

一、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必要性

1.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要求。

现在的学生存在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合作精神是学生走向成功必不可少的,因此,老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而且合作学习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多元化解读文本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合作精神,在课堂上,老师和学生交流、讨论对文本的理解,每个人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也可以评价其他人的见解,在精神的碰撞中形成共识性的理解。

2.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

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教育的核心目标。文本的多元化解读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老师摒弃原来的单一的、束缚学生思维的解读模式,把学生的思维解放出来,不追求唯一的解读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化解读,引导学生创新解读方向,解放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从多个角度解读作品的价值,可以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新课标的内在要求。

《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新课标十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人文性,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作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不要迷信权威,要有自己独特的讲解。

二、中学语文文本解读现状

1.脱离文本。

一些语文老师为了多元化解读只是单纯的反叛原来的一元化解读,在解读中不尊重文本,脱离文本,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于有些学生曲解作品的现象不予以指正,反而以为这就是多元化解读,只是追求新、奇,把学生脱离文本的解读看做解读的成果。读者的解读应该是在文本的结构的可能性之内的,所有的思维扩展和升华应该以文本自身为依据和基石。把文本解读当成思想的跑马场,在跑马场上没有界限的解读,导致大部分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思想漫游上,对于文本本身的理解反而不深刻,走向多元化解读的极端。

2.思维僵化。

文本解读思维僵化第一表现就是政治化倾向,老师在解读时过多的关注作品的社会背景,把文本的内容赋予了过多的政治色彩,忽视了文本自身的艺术和文学价值。第二个表现就是局限于原来的解读中,心中时刻记得经典的解读,局限了思维的宽度和广度。第三个表现是解读的程度格式化,有些老师无论几元解读,解读的程序都是按照经典的提出问题,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这一固定程序,这样的三股文简直不输于古代的八股文,放之四海皆准的归纳思想的套路是本文记述了什么,反映了什么。启发了什么,这样的程序无论几元解读都得不到想要的东西。

三、新课标背景下中学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的有效策略

1.要遵守语文文本多元化解读的原则。

语文老师在语文文本解读中首先要遵守的原则就是超越文本和尊重文本结合。文本的解读既不是复制文本也不是脱离文本,既要超越文本解读新的、丰富的意义,又要以文本自身为依据,尊重文本的内涵和价值。

2.要掌握文本多元化解读的方法。

有效的解读方法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主要的解读方法有词语阐释法、主题诠释法和对话交流法。词语阐释法就是结合文本中词语的内涵,通过对词语的语境、引申、象征义等来解读文本。文本的核心就是主题,用主题来解读时应该从社会学、经济、文化、历史等角度进行多元分析,来更加准确的理解作品。对话交流法就是思想的碰撞,老师和学生在讨论中讲述自己的讲解,借鉴其他人的见解,来得到全面的认知。

作者:李灵慧 单位:长春市第九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