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技巧与方法(共10篇)

中学语文教学技巧与方法(共10篇)

第一篇: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一、创设和谐平等的课堂环境,增强师生教学关系

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利于增进师生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一方面,语文教师要积极融入学生,多进行沟通交流。教师在中学语言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利用自己深厚的知识底蕴和专业素养,引导学生探索语文知识的奥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学习的趣味和魅力。另外,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给予他们充分的人文关怀,加强心理情感交流,积极构建互信友好的师生关系,特别是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要科学合理地进行批评。比如,有位学生因为时间紧张,慌忙之中把作文写倒了,教师这时应采取幽默轻松的批评方式,可以说“某同学的作文很有创新性,其他人都是从前往后写,只有他是从后往前写。”这样不仅可以起到批评错误效果,也有利于师生和谐相处。另一方面,积极营造平等和谐的师生情感交流环境。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是连接学生与知识的桥梁,教师只有充分发挥好引导作用,才能帮助学生挖掘知识的宝藏。著名心理学家赞可夫通过实验研究发现,学生学习行为和心理变化会受到教师自身情绪的巨大影响。假如教师情绪积极乐观,那么与学生相处会更加和谐,学生也会受到这种积极情绪影响,体会教师的尊重和关怀,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教学活动中的情感交流环境十分重要,它能起到特殊作用。对于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充满教学的热情,保持积极乐观、轻松愉悦的心态,创造快乐健康的学习环境,多为学生传递正能量,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掌握语文知识,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

二、重视课前教学内容预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率,必须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十分关键。学生通过课前独自阅读思考,可以更好理解教材内容,对于学习难点和疑问做到心里有数。这样等到正式上课,学生就会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提问,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预习中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教学,有效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满足学生学习需要。实际上,课堂教学效率高低取决于学生课前预习效果好坏,因此,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给学生提供有效指导,传授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让学生养成良好思维习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从而提高独立学习思考能力,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对于语文教学来说,语言教学处于基础地位,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基本语言素质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因此教师要把教学重点放在这些方面的培养和发展。比如在学习文言文时,教师可以试着改变以往老师逐字逐句讲解、学生在下面边听边记的教学模式,先在课前提出预习内容和具体自学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习,然后上课时可以分成不同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让学生自由发表观点和看法,最后由老师进行总结分析,提出学习的重难点,同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帮助他们更好理解课文内涵,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还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引入多媒体技术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计算机网络广泛应用于教学活动,由此产生的多媒体教学方法显得愈加重要。多媒体教学优势在于具体形象,能够创造丰富的教学情境,形式多样,往往能够吸引学生注意,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培养创新精神以及发散思维能力。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体会用词。教师在教授《海燕》这一课时必须凸显出文章主题思想,体会文章对海燕勇敢元畏精神的表现,热情地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坚强无畏的战斗精神,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思想,锻炼学生联想能力,引起他们情感共鸣,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现阶段,我国中学语文教学逐渐向多媒体教学模式发展,这是时代进步的需要,也是符合教学目标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原来抽象的文学思想情感,变得更加生动具体,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知识。当然,多媒体教学有较高的条件要求,教师在实际应用时应做好充足准备。

四、结论

怎样做好语文教学工作,怎样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都在研究讨论,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热点问题,这个问题也会永远伴随教育的发展。总而言之,语文教师应在实际教学中大胆创新,敢于尝试,积极创造轻松愉悦、丰富精彩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体验语文学习乐趣。

作者:徐飞 单位:辽宁省盘锦市盘山县教师进修学校

第二篇: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素养、教学方案的科学性、学生的积极性以及评价环节的有效性等多方面因素,因而高效课堂的构建,应关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从多个环节共同入手,具体可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1提升教师教学素质

在中学语文课堂中,教师肩负着引导学生思维,掌控课堂走向的重任,其自身教学素养直接决定着课堂效率的高低和学生学习成效的优劣,因而要构建高效课堂,就应首先强化教师素质建设。中学语文教师教学素质的培养应注意以下两个要点:1)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教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语文素质,对语文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因而中学语文教师应不断充实自我,不但要在备课过程中积极学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还应利用业余时间多读文学作品、教学书籍,教师之间还应经常相互交流,相互请教,促进彼此专业素质的不断提高。2)亲和力和个人魅力。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亲和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与此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彰显出来的个人魅力,也是赢得学生喜爱和获得学生在课堂中支持与配合的关键所在。对此,教师应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沟通,建立和谐而民主的师生关系,并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表现出亲和、幽默的一面,取得学生的信任、支持和喜爱,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坚实的基础。

2优化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方案是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的规划和设计,教学方案的设计质量对于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着显著的影响。以往,教学方法运用随机性强,课堂效率低,教学目标不明确,学生学习成果不显著等问题均与教学方案设计不足有着密切的联系。进行教学方案设计,首先要确定一堂课的教学目标,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学语文教学,不再将教学目标局限在知识点上,而是追求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的共同实现。对此,教师应结合一堂课的教学内容,合理设置该堂课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认知能力以及现有的教学资源,科学设计教学方案,以保证教学方案的针对性和可行性。教学方案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1)科学设置学习任务和问题情境。提升教学过程的启发性、探究性和可操作性;2)对每个教育环节中可能出现的状况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尤其是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制定高效可行的方法;3)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对于关键性环节和知识点,应适当延长教学时间,对于基础性知识和较为简单的内容,适当缩短教学时间,以保证课堂充实、高效。

3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其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因而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基础。因而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对学习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对此可采取以下两种策略:1)强化多媒体教学资源的利用。多媒体资源往往能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有助于高效课堂的创设,因而教学过程中应予以充分利用,如长春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桃花源记》一课中,可在课堂引入阶段向学生展示江南水乡小镇秀丽风光和百姓安居乐业的视频片段,引导学生想象“桃花源”中的场景,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2)灵活运动教学方法。情境设置、任务设置等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为了配合情境和任务的使用,应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法、小组学习法和任务式教学法等等。如长春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小公务员之死》一课中,可让学生通读全文后,布置分析剖析文中人物形象的任务,再以小组为单位对文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状态进行讨论,最终由小组代表汇报成果并给予点评。这一教学过程有效利用了任务式教学和合作学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实现了高效率的学习。

4强化课堂学习评价

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好课堂学习评价,对于鼓励学生不断进取、帮助其建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以及及时发现和解决制约课堂效率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了提升课堂学习评价的全面性、民主性和有效性,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同桌互评、个别点评、小组内互评和师生互评等方式进行学习评价。为了使学习评价环节的成效最大化,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对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适宜的评价策略,如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以鼓励为主,对表现积极的学生要给予肯定,对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要有耐心地进行启发和引导等;2)在保证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基础上,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抓住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放大其优点,使其获得成就感,从而逐渐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3)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要在评判学生目前表现的基础上,看到学生的发展空间,注重对学生的激励,帮助其看到自身的潜力,从而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中表现出更高的积极性。

5总结

综上所述,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高效课堂的构建是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创新与发展的必然选择。然而,高效课堂的构建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教师只有认清当前课堂教学效率现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升课堂效率,并促进学生能力与素质的良好发展。这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回顾,经常反思,积极思考,从而找出更具针对性和适用性的高效课堂构建对策。

作者:李雪娇 杨娇 单位:长春师范大学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学现代化实施策略

一、将教育的内容现代化

现在的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的教学仍然以教材内容作为主要的来源,教材虽然能够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不过,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知识很强,语文教师在解读教材时,想象和发挥的空间也非常大,语文教师专业知识的积累、教育思想以及价值观各方面都能形成教师解读课文的影响。语文教师解读课文的能力非常的重要,主要是对教学的目标把握上。

例如《愚公移山》这一课的学习时,有的中学生则提出了愚公如果将家搬到山外,不就解决了交通的问题,而且还保护了大自然的环境?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你,又会想到怎样的处理方法呢?是直接否定,还是以为学生在故意找茬?其实,学生能有这样的质疑,只能说明提出质疑的学生喜欢思考,思维创新且活跃,见解也很大胆,对于这种爱质疑的学生,我们语文教师一定要给予肯定,首先要肯定中学生的敢于质疑,喜欢思考,而且还有环保的意识。然后要提示学生作者笔下的愚公为什么要辛苦地移山而不搬家呢?是作者愚?其实不是的,其实搬家这个简单的方法谁都知道,但这是一篇寓言故事,而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用假想的故事或者是自然物用拟人的手法说明这其中的道理,有劝诫的教育作用,这只是虚拟出来的故事,作者虚拟的故事情景到底是想告诉大家怎样的道理?因此,大家只能肯定这是个已经发生的故事,然后才能去分析笔者写文章的目的。

二、将教育的形式现代化

高速发展的科学与经济,使学校的硬件实现现代化。好多中学都配备了多媒体教室以及微机室,让较直观的教学原则,更好地得到了实施。作为一名现代化的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熟练运用现代化教学多媒体以及计算机来进行辅助教学。现代化的多媒体从声音到图像,都能很好地激发起中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节省了在黑板上写板书的时间,给语文教师教学的拓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中学语文使用最普遍的现代化多媒体设备就是FLASH动画、幻灯片、视频,首先教师要学会做课件,还要学习教育技术、学相关理论知识,让这些理论知识为教育服务。教师要根据实际教学内容设计相关课件,在教学时引导中学生关注教学的内容,抓住教学的重点。例如《春》这一课,可以利用视频播放,设计春天来了的场景,小燕子回来了,柳树发芽,嫩芽破土而出,用小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以及春天满眼的绿色,充分吸引中学生的听觉和视觉,把文字变成生动且真实的图像,让中学生直观地感受春的含义。

三、总结

实施中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经过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学内容的现代化、教育形式的现代化逐步实施,改变了教学思想以及教学内容,成功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将中学生作为课堂主体,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不断拓宽教学思路,吸引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参考。

作者:易冬梅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于都二中

第四篇:中学语文多元化教学

一、制定中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

中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主要涉及文本了解与分析、写作与阅读能力训练。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主要培养学生在语文方面的思维能力、情感因素以及拓展能力。我们以语文阅读为例制定中学语文多元化教学方式。中学语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对文本的了解:首先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及深刻含义,让学生从文本内容上去分析文本的主旨,当学生对文本的主旨有一定了解之后,教师便集中从几个不同角度来对文本的主旨进行梳理、分析,而对于同一个观点,教师应该指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进行分析,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进行论证。这就是思维模式的多元化,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讲解、分析、指引等方式让学生形成观察思维、联想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等一系列的思维能力。

二、实践中学语文多元化教学途径

1.教学内容的多元解读

中学语文阅读最重要的是对文本的了解,叶圣陶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在语文教学中,多元解读遵循了教育的本质,以塑造人、完善人、发展人为教学目标,是语文教学的本质回归。在过去的课堂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性,在新课下多元化学习问题被多次提到,倡导多元化、个性化学习,并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允许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将文本中的人文精神内化为自己的精神营养,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来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的语文水平有所提高。

2.教学成果的多元评价

在多元化教学模式下,笔者尝试采用多元化的评价策略:总成绩=平时成绩20%+考试成绩80%。从学生的口试、访谈、现场观察、专题作业、制作、优秀表现记录、答辩、轶事记录等方面评价平时成绩。在评价过程积极调动学生全面参与评价过程的积极性,如在语文课堂写作教学过程中,学生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典型范文进行修改,然后教师再要求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进一步完善,并要求学生在小组范围内对其他同学的作文进行评价。此时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反思,成为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整与自我教育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成为学生与人合作的意识和技能不断增强的过程。通过开展上述活动,学生不仅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获取更多的“评价”信息,这对于学生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总结

多元化教学模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通过实施多元化教学,从多个角度来打破了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在语文教材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渗透情感、情景以及直观感受,以此来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立体式知识体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拓展了学生的语文想象力空间,从而为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张美凤

第五篇:中学语文教学应变的技巧与方法

一、语文教学应变的技巧和方法

所谓应变是按课堂上临时发生的变化作出紧急的应对措施,确保语文教学的顺利进行。突发性事件和情况有两大类:一是个体行为,一是集体行为。个体行为只是个别的学生引发的事件,而集体行为则是班级中部分或整体学生引发的事件。教师面对突发事件,必须要冷静分析,作出合适的处理。对于偶发的、无意的、无恶意的,要立足于转化引导不予计较;对有意的调皮捣乱,要立足于教育帮助,予以适时制止,避免扩散影响教学。应变的方法。应变即随机应变,教师应善于随机应变,要想变得机巧合适,就要善于把握语文课堂上的“机”。正确把握时机,就语文教学来说,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发生的各种情况、情景、场面、事故中,语文教师要按不同时机来处理各种情景问题。随机应变是语文教师机智和才学的反映。语文教学中应变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

(一)冷处理

为不让教学中的个别行为影响教学,不被个别学生扰乱课堂的行为干扰和影响,可采取不予理睬的方法。当然,长期这样做,可能形成学生更强烈的对立情绪。为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课下要热处理,找学生谈话谈心,消除师生间的对立情绪。

(二)热处理

教师在教学中对干扰教学的行为采取比较激烈严厉的方式制止,比如指名、批评、呵斥、教训、惩罚性提问等。不过这种处理方式,由于粗暴,可能造成学生的反感,对教学不利。

1.灵活处理。在教学中有时会发出不和谐的声音,语文教师要通过自己机智灵活的处理,化解突发事件,使教学持续进行,对于学生引发的教学事故,让学生感到羞耻和愧疚,从而认识错误,改正错误。这种机智的处理方法,也是软处理。常用的软处理的方法有:一是因势利导。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教师要借助突发事件进行教育教学,把突发事件引导到教学的正常轨道上,不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并借助它的出现,进行教学,使教学出现意想不到的生动局面。一位语文教师上课时,突然从窗外飞进一只蝴蝶,教师就因势利导,蝴蝶是美的象征,讲我国古代的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美的传说。语文教师在突发事件面前,不慌乱,采用因势利导的应变方式,维持教学的正常秩序,又利用这一突发事件进行教学,起到一石二鸟的效果。在课堂上,学生有时会问一些古怪的问题,这些问题与教师准备的答案毫无关系。教师若能够因势利导,把教学引入一个新的境界。这种因势利导的工夫完全靠教师的教学机智,靠教师对课文的深入理解,靠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丰富经验,靠教师智慧火花的突然迸发。

2.巧妙回避。上课时,对学生有时突然提出的一些古怪稀奇的问题,有的需解答,有的不需要解答,但是需要解答的问题有的可能使教师一时答不出来。解答不出来时可以告诉学生以后解答,也可以采用踢皮球的机智方法来解救自己的尴尬,让学生自己去找答案,这样还可以培养学生发现学习的能力。“是呀,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谁能回答呢?"教师把皮球踢给了全班学生。对学生课堂上的提问,有的可以正面回答,有的不要回答,有的不好正面回答,教师要采用顾左右而言它的方式,巧妙回避。比如:虚晃一枪”你说得很好。”然后继续自己的教学。

3.先扬后抑。对学生的举动,先予以表扬,让学生不产生心理抵触,然后话锋一转,予以批评。如老师上课时一个学生在他的背后模仿他的举动,引起全班哄堂大笑。老师并不予理睬,等课讲到写字时,教师说:"写字要先模仿,临摹就是模仿。模仿是重要的学习方法。画画也要模仿,写文章也要模仿。模仿是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步的创造才有希望,也有了基础。笔者想,刚才某某同学模仿笔者的动作一定很像,不然不会引起大家的哄笑,看来他很有几分表演天才,说不定将来能成为一个好演员。

4.旁敲侧击。老师对课堂上发生的意外事件不作批评,而是选择合适的时机在讲课的其他时机轻点一下,作侧面、暗示性批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语文课上,老师正讲得起劲,一个响亮的呼噜声响起,大家哄笑起来。老师只得停下来解决打呼噜的问题。他看着睡觉的同学,没说什么,继续自己的教学。讲到课文的描写时,他说:“描写一定要生动,生动的方法有许多,其中使用象声词是重要方法,可绘声绘色地描摹出声音。比如,要描写酣睡,就可以使用现在的声音。”同学们笑了起来,那酣睡的学生也被笑声惊醒。老师恰到好处的旁敲侧击稳定了教学秩序。

5.将错就错。教学中,教师难免有时出现一些错漏,如果硬撑着死不认错,会造成影响,老师不妨将错就错,分析错在什么地方,为什么会错,怎样避免出错等。

二、总结

总之,教师掌握调控和应变的能力,要做到: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在课堂上沉着冷静,处变不惊,避免感情冲动,不随意发火;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多设想几种方案办法,游刃有余地应付课堂上的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和突发事件。要有民主的、和谐的教学态度。没有民主的教学态度,很可能在突发事件面前摆出武断压制的态度。调控和应变是教师在教学中观察、感受、辨析以及对策设计等一系列智力活动的综合,是一种灵感的迸发,是一位教师博学多才、见多识广、教学经验丰富的再现,是教师才情学识的综合体现。

作者:高淑芬 单位:黑龙江七台河市第三中学

第六篇:中学语文朗读教学

一、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朗读是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过程,也是基本功,学生在对课文进行朗读的过程中通过反复地读,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进而领悟文章的内容,有些教师在对课文教学时,只是一味地对学生灌输知识点,要求学生进行背诵,却忽略了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学生只有在理解了文章内容之后,才能进一步理解其中的知识点,才能更快速地对文章进行背诵,教师在课堂上应该让学生以读为主,让学生在对课文的朗读中理解文章的意思,进而从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二)在朗读训练中增强学生的标点意识

在标点朗读方法中,标点符号不仅仅只是停顿的表示,其还代表着一定的读法,教师要让学生能够充分体会到这点,在刚开始的教学中,首先教给学生不同的标点符号所停顿的时间的长短,再结合语境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疑问句、陈述句和感叹句应该运用什么样的读法,随着朗读练习的增加,学生就会掌握逗号、问号、感叹号和句号所停顿的时间以及朗读的方式,有助于学生对于课文意思的理解和知识点的学习,另外,教师还要根据句子的内容或者说话人的感情对学生进行停顿的训练。

(三)在朗读训练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写作就是学生通过文字的方式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充分地表达出来,要想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就必须要先对学生的说话水平进行培养,让学生能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的生动形象、条理清晰。

二、朗读的技巧

(一)停顿

停顿就是在朗读的过程中短暂的停歇。在朗读过程中的停顿主要有三种情况:逻辑停顿、语法停顿以及感情停顿。逻辑停顿主要是根据思维逻辑的走向对某个事物或者词语进行突出和强调,从而方便听者对于句子的理解;语法停顿主要是标点符号的停顿和句子成分间的停顿,为的是明确句子间各种成分的关系;感情停顿也可以称为心里停顿,是读者通过对语法停顿的延长或缩短,表达较为强烈复杂的思想感情。比如“狗狗是人类的朋友”这句话,“狗狗”后面的停顿是语法的停顿,起到分清主语和谓语的作用;“是”字后面的停顿是逻辑停顿,能够强调句子后面的内容,强调“狗狗”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引起读者的重视。

(二)重音

重音主要包括逻辑重音和语法重音两种,逻辑重音主要是将读者某些特殊感情进行突出强调,主要受当时的语言环境影响;语法重音则是在语法结构的基础上形成的重音规律,对一般句子来说,主要是谓语、状语和补语要读重音。

(三)语调

语调主要就是为了更加鲜明准确地表达出读者的感情,而进行的声音上的快慢、高低和强弱的改变,表示沉重、请求、感叹或肯定时,语调要尽量平直;表示愤怒、惊讶、号召或者疑问时,语调应保持前高后低。

(四)速度影响朗读速度的主要因素主要是:语言环境、人物心情和人物的性格等,读者要对这些因素进行仔细地感受。

三、结论

中学语文朗读训练具有单纯讲和说所不能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要求中学语文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们语文朗读的训练,从而能够使学生们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使学生们能够从中受到感染,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的教学效率。

作者:李德山 单位:甘肃省瓜州县第三中学

第七篇:中学语文教学中问题导学

1.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在思考中解决问题

在《愚公移山》一课的讲授中,钱梦龙教师提出了两个很有启发性的问题:一是“孩子年龄很小就去挖土挑担,他的父亲怎么会同意他去干活的?”教师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前提是假设孩子的父亲还活着,通过这个问题来看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并拓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二是“愚公并没有完成移山的重任,因为到最后山是被神仙搬走的,这样说对吗?”这个问题故意扭曲了文章的含义,这是为了帮助学生建立辨识真伪的意识,强化自主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思考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拓展学生的思路———加深他们对于问题的认识

中学阶段的学生还处在人类的幼年时期,认知能力有限,这使得他们在提问时往往不够深入,难以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疑惑,教师要及时加以引导,拓展他们的思路,使他们能够更全面、深入地进行思考活动,加深认识。例如,在学习《苏州园林》一课时,一个学生就直接问道:“苏州园林的特点是什么?”如果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都会无从下手,课堂上顿时一片寂静,一时半会这么“大”的问题让人感觉摸不着头脑。这时笔者说道:“如果要你去游览苏州园林,然后带领大家来介绍下苏州园林的特点,你会先介绍哪方面呢,是笼统的谈谈呢,还是细化的谈呢?”“我会先从整体特色来介绍,然后再讲几个突出的细节。”“所以说,你刚才提出的问题其实还可以这样表达,苏州园林的特色何在?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我们可以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讨论。”这时候同学们也会赞同这个提议,说出自己的看法,“苏州园林的布局很科学。”“苏州园林的设计以细节取胜。”……这些问题犹如启明星,能够很快激发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使他们认真思考,积极发言,创设出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科学、合理的引导下,学生培养了自己的思考能力,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3.还原问题的本源———帮助学生厘清思路

受年龄和生活阅历所限,学生在学习中有时候会对课文产生错误的理解,尤其是个别语句或内容的认识方面,有可能会扭曲文章的本意,这时候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方法,及时引导学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在讲授《我的第一本书》一课时,曾经有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的结尾提到乔元贞去摆摊去了,这是不是说不读书就不会过上好日子呢?”在他说完后,招来哄堂大笑。笔者问道:“这是你的看法吗?”“恩,我认为是这样没错。”“那么大家觉得是这样吗?我们展开下讨论。”在自由讨论中,学生逐渐分成了两派,他们根据有限的生活经验指出,现实就是这样,学习不好就不会有好工作,并声称有的老师也这样说过“不好好学习就回家种红薯去”。但也有的学生意识到这个问题的错误,指出作者的本意并非如此,是为了表示自己对朋友的同情,但没有看不起他的意思。

在讨论到这一步的时候,教师适时地参与进来,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课文内容来思考,就会发现牛汉和元贞是非常好的朋友,作者并没有看不起劳动人民的意思。在讨论的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发言:“同学们,作者虽然在文章最后写出了乔元贞摆地摊的情节,但这不是对他的贬低,只是写出自己对朋友的同情,表达人生无常的感慨。虽然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知道读书好坏与工作前途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课文融合起来,是值得表扬的。但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劳动没有高低贵贱之分,知识和文化不能代表人生的全部,那些勤劳善良的劳动人民一样值得我们尊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教师既完整、深入地讲解了课文的内容,又拓展了知识空间,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现实与人生百态。还原问题的本源,厘清学生的思路,使得课堂环境更加宽松、自由,启发学生深入、细致思考,有利于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总结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教学策略去创设问题情境,做好提问引导,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语言能力与思考逻辑能力。在使用“问题导学”方法时,教师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进行引导和教学,逐步开发学生的思考意识与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课堂教学变得简约、高效。

作者:李会鹏 单位:甘肃省宁县长庆桥九年制学校

第八篇:中学语文教学学生主体性发挥

一、以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和基础,学生如果没有语文学习兴趣,那么想学好语文是不大容易的。兴趣能为学生学习提供动力,是学生学习的驱使源泉。有语文学习兴趣的话,学生就会对学习语文表现得积极主动,对语文知识充满好奇,不断地产生想看、想听、想问的欲望,在这个求知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也会被激活。语文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的精心设置,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收获的成功喜悦感。语文教师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语文教师要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结合课堂教学情况和学生的需求,合理设置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例如,在教《庐山云雾》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课件将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奥妙情境直观地展示给学生,并将配备的优美音乐一并播放给学生欣赏。这样可以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将学生带进课堂教学内容中,让学生在美的直观情境中,对庐山奇妙的云雾产生了无限的好奇和浓厚的兴趣,这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巧妙地运用音乐给学生美的体验,以调动学生主动结合课文思考、体会并说出自己的见解,进而主动与师生交流、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在无形中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了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情境的合理设置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学生求知和探究欲望的产生。学生在学习自信中自发主动地去学习,自然而然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不断地知识积累中体验收获的乐趣。

二、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主动发散思维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这是学生能够质疑的重要表现,也是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重要体现。学生能够主动提问,说明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侧重,明白学习的方向和目标,在逐渐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师要将语文课堂教学结构实现优化,提高教学效率,就要激活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要鼓励学生主动质疑。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与教师的不同见解以及在课堂的提问、讨论被视为破坏教学秩序,更有甚者被当成“耍小聪明”“出风头”“目无师长”,这样的方式挫伤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直接影响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散。教师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允许学生随时提问、争辩,甚至提出与教师不同的看法。在深化新课程改革的今天,语文教师一定要遵循新课程标准要求,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疑问而且敢于提出,是用心思考和主动学习、探究的结果与体现。语文教师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地给予学生鼓励和赞扬,并对所提问题做出解答,以保护学生的兴趣和信心。例如,有位语文教师在教学课文《少年闰土》时,遇到学生这样的提问:“课文中描述说‘跳鱼儿’都有青蛙似的两只脚,真是奇特又有趣。跳鱼儿底是什么样儿的呢?”面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这位教师起初只是微笑,紧接着他坦诚地说:“这个问题问得很好,但我也没有看见过这种鱼,同学们谁见过这样的跳鱼儿吗?可以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反问式的回答使学生们兴趣盎然,激起了见多识广的学生们的讨论,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同学们在这种气氛里,自然学习兴趣浓厚,热情高涨,学习效果也会好。语文教师如果能正确对待学生提出的各种疑难问题,就会很好地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思维的创造性,使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能够敢问而且善问,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质疑时,教师要做到坦诚以待,教师还要不断提升综合素养,争取对学生的提问能够做出好的解答。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多提有创建的问题,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三、总结

学生主体性在课堂上的发挥需要教师很好的引导和调动,也需要教师在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落到实处,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能够自发地去学习语文知识和锻炼运用能力,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作者:马世祥 单位:重庆市石柱县悦崍中学校

第九篇: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1.采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限于一种形式,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在一堂课中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形式,比如,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游戏或竞赛,使学生产生竞争意识,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能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的书籍,并与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教师要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不能对学生的兴趣爱好加以束缚。

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1.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着语文课堂的氛围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要想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就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的角色,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对学生尊重、理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2.利用活动课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学生在进行抽象思维时,还需要以直观的经验为依据,而经验是从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因此,教师要经常开展一些活动课,让学生在活动课中自己去探索、发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三、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摒弃传统的教学方式,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1.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扮演的角色。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教师在课堂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学生只是跟随教师的思维进行活动,没有充分的自由。而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它要求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只是起到指导和点拨的作用,帮助学生积累知识,并教会他们如何运用知识。这样便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学习的重要形式。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分组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组里不能全是基础好的学生,也不能全是基础差的学生,要将他们进行混合,使一个组里既有基础好的学生,又有基础差的学生。让每一组学生都选出一名组长,教师把学习任务分配给组长,组长再与组里的其他学生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小组合作学习既能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又能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精心设计课堂提问,鼓励学生自主学习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堂问题。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关键。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在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出的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过于复杂,如果提出的问题太简单,学生就会觉得没有挑战性,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思维的惰性,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如果提出的问题太复杂,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思考才能回答,或者思考之后也不一定能想出解决的方法,那么就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于每个学生所处的环境与自身条件的不同,其认知水平与思维能力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教师在提问时,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问题的难度既要在学生的承受范围之内,又不能过于简单,要让学生觉得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从而激发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

五、总结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主动进行探索和创造,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但是目前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对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研究和探索,并找出解决的方法。因此,中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并运用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形式,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作者:秦延军 单位:河北省邢台经济开发区沙河城学区

第十篇:中学语文写作教学

一、小组合作模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写作其实就是一个认知过程,也就是发展和整理思维的过程,在小组合作模式下,学生变得更加积极主动,思维更加活跃,在发展和提升了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中学语文教师的任务不仅仅在于借助写作教学帮助学生成长,还要从写作教学中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更多的闪光点。因此,教师要充分结合教学经验,探索合理的措施,在更大的程度上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充分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作用,将所要表达的写作主题通过侧面展示出来。

比如,有“诚信”这样一个主题,为了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这两个字的深刻涵义,教师可以在班级播放一些好人好事、道德缺失后等方面的视频,并且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总结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在此进程中教师要努力融入学生的讨论中去,并且鼓励学生小组代表积极地上台表达小组的总体讨论结果,从而在集思广益的前提下让写作教学变得更有意义,而且也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与此同时,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还是很开阔的,还没有完全受到条条框框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小组学生为写作教学提出自己的主题定位、话题探讨等,让学生在感兴趣的内容中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二、有利于调整与完善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思路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重要目标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小组合作的教学与学习模式,有利于学生了解自身的习作过程,有利于促使教师掌握最新的教学实效,在此基础上为中学语文写作教学思路的完善提供了强而有力的催化剂。语文来源于生活,并最终运用到生活中去,中学语文教师要结合教学实际以及学生的学习需求,经常性地带领全体同学去进行野外郊游、开展实践活动、组织作文比赛等活动,让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写作的精华与奥妙,为小组讨论融入更多的内容与主题,充实学生在写作方面的可选择的方向。

除此之外,教师要鼓励小组成员在课后加强彼此之间的交流,各个小组之间要开展尽可能多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的类型可以是学术型的、娱乐型的、研究型的,最终的目标就是为写作学习乃至自身的成长而服务,并且小组带头人要将最新的学习成果及时汇报给老师,从而为教师调整写作教学思路提供参考,也培养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与人际交往能力。

三、结语

写作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善于用准确的文字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模式十分必要。我们在重视小组合作模式的意义的同时,还要注重探讨合理的手段和方式,促使小组合作模式在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刘荷英 单位:山西省沁源县太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