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论文(7篇)

中职语文教学论文(7篇)

第一篇:中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探究

一、强化语文教学中的字、词基础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较差,进入中专学习后,只注重专业课的学习,对基础课充耳不闻。导致学生毕业后到了工作岗位上失去了继续学习的能力,不利于其职业生涯的发展。所以中职的语文课堂是学生补充中小学时所欠缺的字、词语文基础知识的最佳阵地。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将课文中的字、词有针对性挑选出来,在课堂上带领学生练习。大部分学生会觉得简单枯燥,教师可以以小组竞赛的方式,开展“字、词大比拼”等多种教学手段,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强化的学生的字、词基础知识。只有字、词的基础牢固了,才能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

二、提高中职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现代社会对口语交际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主要依靠的是口语的表达。中职学生毕业择业首要过的就是面试这一关。在面试过程中,口语的表达能力是企业选择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在中职语文课上可以利课堂学习时间采用多种训练方式实现学生口语技能的提升。比如鼓励学生上课时大胆发言讨论;在讲授课文时配好音乐,为学生配备一定的语言环境,激励学生有感情的进行有声阅读;也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以开展辩论赛、演讲比赛的形式引导和锻炼学生用口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中职的语文课堂成为学生提供提升自身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最佳环境。

三、提高中职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好语文是增加职业素养的有效途径,而学好语文的核心要素和最根本方式就是阅读。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起着重要作用。中职学生的阅读面小,只局限于教材;阅读量小,只局限于课文。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多为中职的学生开设出专门阅读的时间,比如设立图书角、开展每人一本名著、每周阅读三个故事、每月读一篇名人传记等等活动。要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扩大阅读的知识面,增加阅读量。去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在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自身涵养和个人素养。

四、提高中职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

可以说,目前的中职类院校中大部分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差强人意,应用写作能力是职业能力中的重要部分。试想,一个中职的学生连通知书,请假条,申请书等简单的应用文都不会写,还何谈将来的职业发展呢?因此,提升学生的应用文体写作能力,是中职类院校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中职语文教师应在学生毕业前系统的安排好学生应用写作训练计划,每学期至少进行四到六次的应用文写作训练,将中职学生必备的应用文体格式,应用文所使用的文字要求,向学生讲授清楚,并逐一过关,达到训练成效。

五、注重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

中职毕业生职业能力的高低不仅仅取决于其专业技能的高低,同时也是个人的素养的具体体现,可以说,个人素养是职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语文课堂的教学环境和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课程设置中多增加美文赏析的教学内容,展开对于学生的德育与人文教育,美文赏析不仅能够增添和充实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也能让学生在欣赏、感受美文的同时,陶冶情操,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我素养的同时,进而提高个人的职业能力。充分利用好中职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美文赏析课能使提升学生个人修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重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中职语文教材中加入了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但是常常被中职的语文所老师忽视,教材中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都是学生将来进入职场必将经历的内容,中职语文教师应根据不同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精心设计场景,引导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活动情境,帮助学生解决将来职场中所要面对的问题,从而增长才干,培养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七、将德育教育融入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

毫无疑问,职业学校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但是一个合格的中职毕业生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更要有良好的品德,良好的品德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在职场中能够有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所以中职的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严把德育教育关,时刻把握将各个教学环节中的知识点与德育教育相融合。学生有了良好的品德也就有了职业发展的保障。

八、总结

中职语文课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双重特点,在中职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提升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中职类院校中的语文教师应当在深入开展语文教学的基础上切实考虑到中职类学生就业后的前景发展,让中职的学生不仅能掌握一技之长,同时更便于学生在中职语文课程的学习中形成健全的思想品德和个人素养、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从而充分发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作者:邵敏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第二篇:影视资源优化中职语文教学

1.选用合适影视资源营造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中职学生大多讨厌简单重复、机械操作的东西,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探究未知的事物,把影视资源融入课堂教学符合了学生这种认知和心理特点,有利于打开他们的思想通道,使他们产生兴趣,进而产生求知欲。如在上《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时,我在上课前先播放了《水浒传》的主题曲。当刘欢那雄浑的歌声响起时,不少学生被吸引住了,有些还跟着唱了起来。听完后,我就让学生来谈谈听到这首歌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认为这首歌很有男子气概,歌里反映出的人物都是侠肝义胆的好汉。于是,我就进一步提问,既然这些都是侠肝义胆的好汉,为什么会纷纷到梁山泊落草为寇、占山为王呢?学生于是开始热烈地讨论。我赶紧趁热打铁指出官逼民反的必然性,在这被逼迫的108个好汉中最具有代表性是林冲,于是在调动起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进入了新课的讲授。

2.运用影视与文本比较手段,深化学生理解

现代语言学家张中行先生认为:“两种事物,有同有异,可以比较,也应该比较,比较清楚,可能有所知,总比不知好。”通过比较,可以让人更容易从中发现异同点,进而挖掘其根源,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明白。在讲《诗经•蒹葭》这课时,学生很难说出这首诗歌的特点。于是,我就将琼瑶根据《蒹葭》改编的《在水一方》播放给学生听,并让学生进行比较。比较后,许多同学很容易发现,《在水一方》表意非常直白,缺乏意味,而《蒹葭》就显得缥缈迷离、含蓄悠远,意境具有一种朦胧美。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认识文学作品的间接性和多义性,以及由此带来的广阔性和暗示性,为读者营造了自由想象的空间。这一点是很多流行歌曲和影视作品难以实现的。通过这一比较,不少学生会觉得《蒹葭》的确是耐人寻味、意味无穷。

3.大胆质疑影视作品,培养创新思想

在上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后,我把旧版连续剧《水浒传》中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第八集“林冲落草”片段播放给学生看,让学生结合原著谈谈这电视剧拍得好不好。看完后,学生们都能积极讨论,纷纷要求发表意见。有的学生认为,有些细节的增加能更加生动地表现出林冲的逆来顺受、委曲求全的性格特点,让人看着都觉得心酸;有的学生认为,电视剧中李小二的年龄与原文不符,表现得过于胆小怕事,没有原文中那么机智;有的学生认为,林冲在山神庙杀敌报仇这一场打斗中增加了许多细节,虽然能更加形象地刻画出陆谦的卑鄙无耻,但增加了那么多的打斗场面,未能很好地体现出林冲的武艺高强……面对着积极发表个人看法的学生,我采取鼓励的态度,因势利导,指引他们发言。教育学生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我们应着重培养学生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勇于提出不同意见,勇于提出质疑,勇于进行创新的意识,鼓励他们充分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

4.播放影视片断,调动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

《听话》有一道课后题:听话剧《雷雨》中的一段对话,结合剧情,说出其中的“弦外之音”。绝大部分学生没读过《雷雨》这部话剧,都说看不明白。于是,我在简单介绍了剧中的人物关系后,将话剧中梅侍萍在周公馆与周朴园意外相遇这一片段播放出来给学生看。学生看完后都表示意犹未尽,想知道更多与之相关的剧情,我就引导他们去图书馆借阅曹禺的原著《雷雨》。过了一段时间,再问学生是否已经阅读了此书时,不少学生都说读了,有些学生还读了曹禺的《日出》等其他作品。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就常常播放一些影视片段给学生看,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鼓励他们主动地去阅读原著。这样他们通过阅读了解了不少原来不懂的东西,积累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可见,巧用影视资源对促进课外阅读,尤其是文学经典阅读是一个有效的方法。

5.透过影视作品,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

一部优秀的影视作品,能对人的情感、志趣、理想、品格等的形成产生巨大的影响,能滋润学生的心灵,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操。如学习《废墟》一课时,我通过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的片段,让学生真实地看到英法联军在我们北京城飞扬跋扈、烧杀抢掠的种种恶行,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圆明园在熊熊烈火中的哭泣,感受民族的耻辱和悲哀。不少学生会义愤填膺,更加深刻地体味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达到了既能让学生产生对侵略者的仇恨,又能激发起他们的爱国之情的教学效果。

作者:刘美兴 单位:广东广州市花都区理工职业技术学校

第三篇:中职语文教学行动导向教学法应用

一、在“做中学,做中教”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由于职业学校学生普遍文化素养不高,缺少对文化课的学习兴趣。作为生活在自媒体时代的“90后”,学生面对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的冲击,文字阅读能力极低,或者阅读趣味低下。针对这一现状,笔者及时调整了教学方式与方法,以《老人与海》一课为例,本课教学的目标为:根据文章内人物的话语和故事情节理解和撑握文章所要表达的真正内涵。培养学生在快速阅读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撑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的能力。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对于文本的阅读缺乏兴趣,而本文的教学重点是海明威塑造的“硬汉”形象,在学生对于文本缺乏兴趣的前提下,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及时对教学方法进行了调整,下载了《老人与海》的动画版,精美的动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观看完动画片之后,对情节就已经有所了解,再让学生对情节进行复述,学生的积极性就大大提高了,提高了口头表达能力,文中人物的经历也就掌握了,然后让学生对于桑地亚哥“硬汉”形象进行分析,在此环节并非只针对这一人物进行分析,而是运用任务驱动法,提前让学生查找中外历史上的“硬汉”形象,然后将这些人物展开对比,再对中国和西方文化的差异展开对比,通过对比我们对文章的内涵有了深入的了解,最后总结本文的经典语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这种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潜能,针对学生实际情况的行动导向教学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学生自已愿意表达,激发他们的潜力,在这种状态下可以很好地进行表达训练,为进入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语文教学法的完美啮合

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应该在提高学生思想境界,扩大视野,优化表达上下功夫,提升学生的“文化软实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全盘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因为毕竟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文化水平有限,对于一些思想性比较强的篇目,我们还是要将行动导向教学法与传统语文教学法结合起来运用,比如鲁迅的小说《祝福》,鲁迅作品的思想性和深刻性是其他作者难以企及的,阅读鲁迅的作品能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祝福》一课的教学目标是:1)准确把握祥林嫂的形象特征,分析造成其悲剧的社会根源,把握小说深刻的主题。2)分析并学习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环境描写。教学重点是: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祥林嫂和鲁四老爷),学习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2)探讨小说中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思想。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人物塑造的方法和环境描写的作用。2)环境与人物命运的关系,理解小说深刻的主题。生活在信息时代的“90后”中职学生,对于中国近现代历史缺少系统地学习,在学习《祝福》这一课时就必须采取传统的教学方法给学生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于祥林嫂的迫害,介绍“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封建礼教、封建思想应该由教师来完成,因为学生很难达到这样一个思想高度,在学习完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对于祥林嫂的迫害之后,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一谈封建思想、封建礼教在现实社会中的残存,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尤其是对女性的迫害,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从而塑造自己的正确人格。对于本课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使用笔者采取了情景教学法,设置情景:假如你是生活在鲁镇的人,有一天你遇到了祥林嫂,她向你讲述“阿毛的故事”,你会怎么劝慰她?由于这一问题的设计是开放性的,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学生能够积极踊跃地开动脑筋,发散思维,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引导祥林嫂走出过去的阴影,迈向新生活。并在课后将此以作文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能够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言的运用和组织能力,这种引导式的教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他们想学习的欲望,在学生理解了本文深刻的思想性的同时,锻炼了表达能力。起到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应有的作用。

三、总结

总之,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法的推广,语文课堂发生了实际的变化,行动导向教学法真正实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思想,培养出了具备“文化软实力”的高素质人才,愿在今后行动导向教学法改革中再结硕果。

作者:李霞 单位:河北商贸学校

第四篇:中职语文教学读领风骚

1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朗读现状

在中职语文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大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师在日常课堂教学环节中或多或少有朗读教学,但朗读现状不容乐观。

1.1病态一:

初读走过场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习是教师在新课探究之前让学生预先阅读教材,了解其梗概,独立进行思考,探索新知识的一种学习活动。叶圣陶先生说过:“练习阅读的最主要阶段是预习。”而中职语文课堂初读环节经常被“外包”,“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环节只是让学生通过看教材,靠抽查几个简单的问题作为全面真实的了解。学生读书质量怎样,无从知晓。是孜孜不倦、如痴如醉的沉醉其中,还是走马观花的敷衍了事;是圈圈点点、勾勾画画的留下读书印迹还是雨落大海了无痕迹,无法做到有效的落实、及时的反馈和客观的评价。学生靠原来的知识积累与教师一厢情愿的单项预设形成了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

1.2病态二:

深读浅尝辄止金克木先生说:“不会读,书如干草。会读,书如甘草。”现在令人担忧的现象是,大部分中职学生对语文朗读不感兴趣,朗读质量不高,朗读水平令人担忧。表现为在教学中,教师朗读指导方法单调、理解生硬,课堂上的学生朗读成了教学的一种点缀,来去匆匆,咬文嚼字被抛弃,朗读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朗读缺乏个性。教师读了学生们读,甲学生读了乙学生读,女生读了男生读,一组读了二组读。看似热闹的朗读,读前缺乏目标要求,读中缺乏方法指导,读后缺乏反馈评价,学生没有用心、没有用情,简单地为了读而读。这种浅读将读碎片化、游戏化、娱乐化,缺乏深入思考,内容上不求甚解。

2中职语文朗读现状成因剖析

纵观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朗读现状,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分析这些因素影响的程度和作用方式,方可对症下药,对于激活中职学生语文朗读兴趣、提高中职学生语文朗读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2.1不识其要

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目标是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生产应用型人才”。部分中职学校忽略前者文化课的重要性,过分强调后者专业课的学习,认为学生上职校就是为了有一技之长。而语文课是中职学校课程体系文化课之一,在这样思想的引导下,部分中职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心态渐趋功利,主观上的不重视直接导致了客观上的忽视。他们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专业技能的培养,轻视语文等文化基础课。认为眼前的谋职需要什么就学什么,朗读既费时又费力,完全没有理解朗读的重要性,把朗读仅仅看成小儿科,没有把它转化为有意义的学习,长此下去,只会影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2.2不得其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出与不断深入,师生问答的“讲问式”教学几乎占据了整个中职语文课堂,学生的朗读时间被大量形式上的提问所侵占。教师为了课堂生成更精彩而充分预设,在语文教学环节上进行取舍,朗读就成了教学中被遗忘的角落。限定45分钟的一节课,基本没有教师的泛读,往往学生朗读的时间也被挤到不足5分钟,尤其是学习篇幅较长的课文,学生几乎没有静心读书、咀嚼回味的时间,即使训练读也只是蜻蜓点水,来去匆匆,草草收兵,没有心与心的交流,知识如浮光掠影。

2.3不懂其法

叶圣陶认为有感情的朗读是美读。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只有教师引领指导点拨到位了,才能启发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去读。但是由于部分老师总是在新旧教育理念之间徘徊不定,教学时并没有过多的考虑教学目标,朗读教学的随意性很大,缺少目的性和有序性,朗读教学中指导方法机械单调、理解生硬,往往注重声音形式忽略了内心体验,注重表面的技巧忽略了语言的内涵,诸如此类,顾此失彼、隔靴搔痒的指导致使学生朗读不能有效的融导、练、理解、感悟于一体。同时,缺少对朗读的有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要么没有注意审听,要么评价泛泛,难以提高学生对语言的直觉敏感度,使得学生没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也就谈不上个性化的朗读。

2.4不知其味

作用于人听觉、视觉的语言文字是情感的载体,是人内心情感的流露,是人主观感受的表达,是个人智慧、见解的展现,这些都要靠读者人生的积累、心灵的感悟能力去把握,理解视听信息背后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没有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没有用心灵去走进作品、触摸作品、理解作品、体会作品,朗读者的心和作者的心进行着并行不悖的隔空对话。课堂上的朗读只是读“望天书”,是有口无心的念经而已。

3优化中职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3.1让学生读起来

书声朗朗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特点之一。张田若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3.1.1正视读的重要性,明确朗读目标

一直以来,人们把“学习”都称为“读书”,可见读书的重要性。朗读即清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是把书面文字变成有声语言的再创造,沟通着听说读写,联络着知情意行,是我国几千年传统的语文学习的方法,是传统教学的法宝,也是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体现了读可以促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体现了读可以促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体现了读可以促写。就语文学习而言,读是最重要的。朗读是阅读的起点,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有利于“诗性美”的再现;有助于提高中职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熏陶,有助于情感的传递,能加强记忆;更重要的通过读进入人的理性世界,开启心智、促进思考、健全身心、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在强调语文朗读重要性的同时,还要明确朗读的目标。教学必须要目标明确、具体,重难点突出,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放矢。完成学生从读通到读熟,从读懂到读美的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生态过程。

3.1.2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引起学生读的兴趣,使学生愿意读。让精力充沛的中职生充分理解、感受作品的内涵,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作品的教学需求,采用图文对照想象、教师范读、多媒体课件、质疑问难等各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情境,激活学生与所学内容有关的生活阅历、情感体验,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让学生在欣赏美妙音乐、优美风景的情感浸润中产生读的欲望。

3.1.3留存读的时间、空间

读是读者个性化的行为,每个学生读后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都完全一样,因此教师要精讲、有针对性的讲,讲在关键处、重点处、空白处和疑难处,讲在点子上,让学生多读,浅显文字以读代讲,还时间、空间给学生,鼓励和强化学生自主阅读,时刻关注学生朗读的状态并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激发学生读起来的兴趣。

3.2让学生读进去

“书穿越了时空,是人与人约会和交流的重要场所。”读书要读进去,要求学生不但要读进作品里面去,把作品读懂,而且还要把作品读进心里,记住作品,与作者的心融为一体,同呼吸,齐喧腾。

3.2.1教师要传授方法,让学生会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较给人传授以知识而言,更重要的是传授给人学习知识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读的方法,让朗读指导更到位。教师要从语音、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语势、节奏、情感等方面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引导学生借助朗读去辨别语言的感情色彩,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实现读者和作者在心灵与情感上的共鸣,进行零距离的沟通。

3.2.2丰富朗读形式,让学生乐读

采用什么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是由教学内容决定的。除了常见的齐读、分组读、个别读之外,还可以通过有比较的读,使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增删、变换、锤炼的妙处;通过模仿朗读,直观地感受语言的抑扬顿挫和真实情感,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通过朗读竞赛,让学生对文本进行独特、创造性的诠释和解读,促进学生朗读习惯的养成和朗读能力的提高;通过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本角色,既是角色的设计者又是角色的实施者,通过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将静态的文本转化为动态的脚本,挖掘角色的个性和心灵,提高学生驾驭文字语言的能力。

3.2.3恰当评价,让学生多读

布鲁姆认为,教育必须有评价,为了保证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师必需要不断评价、反馈、矫正。因此,要想切实培养和提高中职生的阅读能力,必须要给予及时准确的评价。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评价语言要发自内心,注重评价的诊断性、激励性、发展性,突出过程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3.3让学生读出来

3.3.1提高中职生的普通话水平

普通话是我国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在今天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作为21世纪的中职生,学好普通话尤为重要。中职学校要加强在校园推广普通话的工作,从思想认识上引导中职生。同时,在校园里教师要带头说普通话,率先垂范,给学生创造说的环境,多给学生说的机会,让学生说普通话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3.3.2让学生读出问题

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读,通过不同层次的朗读,对课文进行深入的思考,帮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敢于质疑。只有质疑、善疑、多疑、探疑,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引导学生读出问题中引发的新问题,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3.3提高学生朗读的心理素质

要让学生用普通话大声的朗读出来学生必须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中职学生对普通话朗读大都存在着羞怯心理,不能做到落落大方。在朗读过程中难免会有发音不准或存在不认识的字的尴尬和窘境,出现结结巴巴、脸红脖子粗、不知所云等现象,因此必须提高学生朗读的自信心以及不怕失败的韧性。

3.4让学生读下去

做任何事情贵在坚持,坚持是一切聪明才智的根本。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学习不是用脑袋,而是用臀部,坚持坐下来一段时间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读书是一件好事,但也是一件苦差事。读书要有恒心,要有坚持的毅力,一曝而十寒。培养学生在读书中,读出感情、情趣,品味细节、美点,悟出情感、情结,养成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给中职生的理想插上翅膀,帮助中职生快速成长。

4总结

总而言之,无论中职语文教学如何改革,读都是中职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通过加强学生的朗读训练,品味文字所包含的丰富内涵,准确把握作者的传达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获得广泛的审美体验,真正全面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朱俐 单位:四川管理职业学院

第五篇:中职语文教学现实困境及应对路径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高,而市场也对职业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新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要提高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以此增加学生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质。但从目前来看,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陷入一定的困境,并不能达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在此浅析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并尝试给出相应的应对路径,以此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二、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教学方法落后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的文化课教学相对薄弱,导致多数语文教师并没有真正重视课堂教学,而大部分中职院校也没有加强语文师资队伍的建设,导致中职语文教学方法发展滞后,无法迎合现代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仍旧采用以说教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与能动性,导致课堂缺乏生动趣味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更无法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师生互动性差

实践调查显示,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存在师生互动性差的问题。首先,中职学生的素质与学习积极性相对较差,多数学生对文化课的学习没有足够的兴趣与动力,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因此,学生不愿意认真听讲,更不愿意配合教师安排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过多的说教,没有安排特定的环节与时间进行课堂互动。这就导致教师在讲台上枯燥的讲述,而学生则坐在讲台下索然无味的聆听,根本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不明确

此外,中职语文教学还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其集中表现为教师并不知道语文教学的真正意义,不能在明确目标的指引下安排与设计教学计划,导致课堂教学的节奏不紧凑,教师无法利用有效的教学安排提高教学质量。具体地说,多数中职语文教师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责任与任务,仍旧将语文当作一种无关紧要的学科。因此,教师没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审美教育,也没有有意识的开展情感教育,致使学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获得全面提升。

三、如何应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促进中职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中职院校都是以培养社会应用型人才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为了进一步迎合市场的需求以及控制成本,中职院校将资源倾斜于技能培养,因此从主观上忽视文化课程建设。在制度的影响下,中职语文教学发展滞后,导致教师缺乏教学资源,学生也缺乏足够的学习意识。因此,要应对中职语文教学当前的困境,首先要做的就是促进中职教学改革,必须要立足于时代背景,通过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成为具有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可塑造性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中职院校管理者加大投入,尤其是加强语文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通过对外招收和内容培训等多种形式全面提高中职语文教师的能力与素质。基于此,中职语文教师的水平才能获得提高,才能运用更先进的教学方法开展更有效的语文教学。同时,随着中职院校的改革,教师才能了解自身的工作任务,进而逐步提高自身能力与素质,安排更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优化教学方法

与此同时,中职语文教师必须要优化教学方法,利用更灵活的教学方法增加语文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逐步转变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强的现状,为课堂教学提供有力支撑。以常用文书的教学为例。中职教师不再对着教材进行大量的讲解,不再对学生进行说教。为了增加课堂的生动性,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使用过的文书形式,也可以分享现实生活中常用的文书。教师以小组为单位将课堂转变为学生合作交流的平台,使课堂充满活力。同时,学生在小组中可以更自由的进行交流与分享,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得快乐,让学生获得足够的兴趣。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法、自主探究法等方法开展教学,让课堂变得不再枯燥,让学生在高效学习的同时获得乐趣。

(三)重新定义教学目标

最后,中职语文教师应该重新定义教学目标,必须要在正确目标的导向下安排更加合理的教学计划和方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不断优化自身的教育理念,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识的总结和交流。在彼此的交流与探究中,中职语文教师才能逐步认识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的传授基础的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生命教育和审美教育,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基础,为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基于此,教师才能明确教学目标,并优化教学资源配置,进而对中职语文教学进行改革。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由于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导致中职语文教学存在一定的困境,它要求教师不断改革教学理念,要通过有效的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推动中职语文教学进一步发展。

作者:陆兴宏 单位:苏州丝绸中等专业学校

第六篇:中职语文教学提高学生应用写作能力探析

一、优化应用文写作教学计划

应用文的格式较规范,学生难以提起兴趣。可以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中职学生必须掌握的一些常用应用文种类,安排好教学计划,如从简单的借条、请假条、留言条等条据开始,等学生掌握了一些简易应用文的格式,并对应用文产生一定的兴趣时,再循序渐进地加入通知、申请书、求职信等稍有难度的应用文体。

二、注重加强基础训练

应用文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格式,为了让学生容易记住知识点,在教学中对知识点可加强针对性训练,精心设计习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概念。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让学生打好基础,语文基础就是字、词、句,在应用文写作中注意句子的规范应用,语句的通畅,不出语病,同时,注意养成学生平实、准确地叙述事实的习惯和应用写作的思维习惯。

三、发挥教师的作用,试水作文必不可少

在应用文写作教学过程中,我们有些同学看起来似乎学会了,但真要让写却写不出来。问题在于平时写的少,没有形成一定的写作能力,我们教师可给出一份应用文样本,如写一份总结,那么老师可以先写一篇,把老师写的总结读给学生们听。让学生们分析,找出优缺点,然后分组给出点评,好的方面有哪些,不好的方面有哪些。通过学生的点评,老师的指导,让学生在写作格式和内容上有更详尽的理解。

四、增加应用写作练习的内容

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仍应沿用着以住的教学模式,在进行应用文写作教学时,大多数老师都是先讲格式,再讲范文,然后就让学生来写。这样教学,学生的理解力不深,写作时无从下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增加一些关于应用文写作的练习,比如,在写《通知》时,可以将一篇格式和内容都有错误有通知让学生们改错,改过之后,学生们对如何写通知有了更明晰的想法,那么在着笔写的时候,就会写得轻松多了。

五、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的就业方向很明确,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每个专业和每个工作岗位需求的人员的应用写作能力也不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专业的岗位需求,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比如,机电专业的学生,应设置一些常用的应用文体,《请假条》《申请书》《求职信》;对于电子商务的学生,可以设置:《策划案》《合同书》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应用文体在日后的职业岗位上,会为其提升职业能力。

六、采用案例教学法

在应用文教学中引入案例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通过有目的地创设一定场景,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同时使学生置身特定的情境,以角色的身份完成相应的应用文写作。这样给学生真实的体验,通过实践,使学生的知识得到进一步理解。比如,在给中职学生教授《求职信》时,在课常上可以模拟一些大型企业招聘员工的情境,由学生分别扮演企业人事干部和求职者的角色。通过虚拟情境,进行训练,能让学生获得一定的感觉,有了一定的真实感,教学效果明显。

七、创新教学环节

在应用文写作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创新一些教学环节。比如,在讲《述职报告》时,可以先让学生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经过讨论后,选出一名同学先说出述职报告的大纲,其他小组给出评议,经过大家的讨论后,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写出一篇述职报告。以这种合作的形式无形中就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并增加了参与性与兴趣性。把较枯燥的应用文写作转变成富有参与性的活动课。

八、总结

学生通过应用文写作课的学习,不但能掌握知识,而且更多地是提高了应用写作能力,提高适应岗位需求的能力。职教语文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以我们要提升中职语文课中应用写作能力的教学,我们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学生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找中职语文和学生职业发展的最佳结合点,使语文课真正为中职生职业服务,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的人才,更好地适应当前就业形式。

作者:刘晶 单位:辽宁省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第七篇:中职语文教学学习策略培训

一、学习策略的定义和分类

1.学习策略的定义

对于学习策略的定义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所以在学习策略的定义上有许多的争议,不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都有许多学者对学习策略的研究进行了定位,如我国学者文秋芳就指出学习策略是为了让学生有效学习而采取的措施,强调的是学生的行动而不是想法。我们从整体上概括学习策略的定义为:学习者在进行一门语言的学习时,要充分的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有目的的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设计、安排、组织和控制,并根据这些数据找出最佳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同样的在中职的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也应该根据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来进行学习策略方法养成和培训。

2.学习策略的分类

我们主要根据最具影响力的O’Mallay&Chamot的分类系统进行学习策略的分类,这种学习策略的分类系统最早出现在80年代的早期,相关学者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两大类,以及附加的社交和情感策略。具体的:①元认知学习策略是指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学习状况等进行认知定位,以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手段,可以有效的促使学生合理的安排和调节自己的学习过程,具体的包括:事前准备、集中注意、选择注意、自我管理、自我监控等。②认知策略主要是指对所要学习的知识信息进行分类和整理以及分门别类的进行存储,包括重复记忆、翻译、记笔记、利用关键词、上下文情景对接等。③社交和情感策略主要是指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用来不断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策略,主要包括:协作、提问澄清和求助等。所以对于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学来说可以通过学习策略的分类系统来对学生进行教学实验和模拟,通过长期的积累和调查找出最适合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学习策略。

二、从中职学生的特点看影响学习策略的因素

1.中职学生的学习动机

中职学生大多数都是因为中学时学习基础差而选择中职进行职业教育,所以他们通常没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同样的也缺乏合理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影响到他们愿意为学习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学习动机普遍较弱,所以不利于学习策略的养成。

2.中职学生的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与学习策略的养成有着巨大的联系,因为中职学生自身的特点,所以死板、枯燥的学习环境将更加不利于中职学生的学习,因为他们在学习中大都很难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所以中职学生的学习风格一般较为懒散不能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就必须要提升自己的教学特色。

3.中职学生的年龄因素

中职学生的年龄大都在14~18岁的青春期,在这个阶段他们的自我意识非常强烈,所以老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应该充分的从学生自身考虑。学生在不同的学习阶段在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和认知水平上都存在差异,在中职学生的年龄阶段上对于学习的认知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因为自身的特点所以需要老师进行指引和带领。

三、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训

1.运用元认知策略进行培训

上文中我们提出学习策略的分类中元认知策略,主要就是需要学生要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认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习惯进行掌握,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给学生留任务的形式,让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具体学习找出自身最有效的学习办法。如老师在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学生对整体的文章进行课前预习,让学生将文言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进行掌握,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调查他们的学习方法应用的实际效果。

2.运用认知策略进行培训

运用认知策略在中职语文教学中,需要老师将语文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对要讲授的课时内容进行整体的把握并提炼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对学生讲授中将这些方面进行突出的讲解,以加深学生的认知。例如老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中可以利用上下文的情景让学生自主的想象和推测故事的后续内容发展,可以学生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

3.运用社交和情感策略进行培训

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进行语文教学目标完成的重要支撑,所以老师可以通过分小组交流的方式,增强学生的交流能力和总结整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老师在上课中应该要真正的以学生为主进行教学,多多的向学生提问,从而调动学生的注意力。运用各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和手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四、结语

中职院校的学生因其自身的特性,所以更需要进行对学习策略的培养,每个学生只有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发展自身的学习策略,才有可能培养自己良好的学习能力,所以需要老师不仅要直到怎样教,同时还要在教学中掌握如何让学生怎样学。

作者:赵微微 单位: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中等职业技术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