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就业论文范例

前言:一篇好的文章需要精心雕琢,小编精选了8篇中职就业论文范例,供您参考,期待您的阅读。

中职就业论文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1

(一)学校方面的不足,教育设施匮乏,教学投入不足。

中职教育由于教学投入不足,学生的实践机会大大减少,严重缺乏系统的计算机实践操作培训;一些必要的实践课程无法完成,从而导致知识的原理和实践不能有机结合,给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造成一定的影响。缺乏专业的教师团队。计算机专业是各种专业知识面最广而且更新速度特别快的一个专业。很多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师都是从其他专业转过来的或是经过一些速成的培训班的培训加上一些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就上岗执教,还有好多教师都是“现学现卖”,缺少对计算机新知识的了解和学习,知识和观念也较落后于形势,这也使得中职计算机教育水平很难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技能难以适应社会需求。

(二)学科教学方面的不足,课程体系设计不合理,课程间衔接脱节。

目前,中职计算机教育的教学体系大多延用传统的体系设置,课程多而杂并且课程间衔接严重脱节。由于受学期课时数的影响,学生的技能培训不足,并且就业方向模糊,从而出现了学的知识面较广但都不精的现象。导致就业难以对口。教学模式落后,对实践的重视度不足。目前老师大多采用单一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模式,缺乏教学设计和思维的创新,缺乏与学生的沟通和互动,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出现了学的知识比较呆板,不能灵活运用的现象。所以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教育评价方式落后,忽视全面考核。原有的计算机专业考核机制相对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计算机教育考核机制存在很大缺陷,主要表现为:第一,考核内容太依附于教材,并且只考共性的、陈旧的知识技能;第二,考试方式单一,大多只考理论不考实践;第三,考核脱离了现实工作环境。不能与市场接轨,这种评价方式看重结果而忽略了过程,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没有起到推动作用。

(三)学生自身方面的不足,学生素质不高。

一般到中职学校学习的学生文化层次相对较差,并且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此外大多学生来自农村都很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来自城市的学生总想着玩游戏、上网。总之,中职生文化层次不高,并且对计算机的认识程度也较低。

二、解决中职教育机构问题的措施

(一)学校方面:加强投入力度。

加强硬件设施的配置和教师团队的建设。中职教育应加强硬件设施的配备,确保教学需要,其次加强教师团队的建设。组建专业的计算机专业师资队伍,并且尽可能多的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专业培训机会,提高教师团队的专业水平。同时,让教师积极的投身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情况,并且组织教师深入企业进行技术实践。打造全方位的计算机教师团队。制定就业培养方案。中职学校应培养以市场为导向和社会紧缺型人才,以便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率,满足企业需求,中职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实现订单式培养。这样不仅满足了企业的需求,而且提升了就业率和学生专业的对口率,从而达到“三赢”的效果。

(二)学科教学方面:积极推进中职计算机教育中的课程体系以及教学方法的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设置课程体系。根据对从业者计算机方面的要求,从计算机的相关专业知识中筛选出相应的知识体系按教学规律组织并严格实施。具体的要求:首先,合理安排文化基础课程、专业技术课程和职业能力训练在课程体系中的比例;其次,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建立合理的课程体系改革和更新制度,以及更改课程内容和课程设置;最后,课程设置应以岗位需求为依据,辐射与此技能相近的岗位,以拓宽就业范围。教学方法的改革。在教学方法方面,应注重实践操作,并以实践操作作为课程教学主线。在改革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新的教学模式的展开。同时加强案例教学和实地教学,以便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融入就业环境。

(三)学生方面:提升专业技能。

学生是教育的主体,以就业为导向的中职计算机教育更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的提高。作为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端正态度,加强基础文化知识和自身修养,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适应社会需求。与此同时,专业技能的提高更是至关重要,中职学校的学生应从市场需求和自身定位出发,努力提高理论和实践操作的专业技能,技术不在于知道的“多”而在于对某一专业技能的“精”,学生只有具备了一个领域的高超技术,才可以在就业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计算机专业知识是提升各行各业生产效率的重要工具。中职学生应根据现行的就业形势切合实际的制定自身的职业规划。在就业初期,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就业观,重视自身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在工作中,培养自身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协作力,正确对待工作中遇到的挫折和失败,培养自己的自信心和迎难而上的精神。

三、结语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2

根据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的通知》(黑教联2013[19]号)、《关于开展2014年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工作的通知》(黑教联〔2014〕14号)、《黑龙江省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试点方案》及教育部《关于制订高职专业教学计划的原则性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黑龙江省市场营销行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按照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制定本方案。

【关键词】

市场营销;中高职衔接;“2+3”模式;人才培养

1中高职衔接市场营销专业定位

1.1学制与招生对象

招生对象为黑龙江省应届初中毕业生。基本学制为5年,中职2年,高职3年,学生在中职阶段修满22门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也可直接就业。升入高职后修满31门课程方可毕业。

1.2人才培养目标

中职阶段以就业和继续学习为导向,培养具有基本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继续学习能力,身体和心理健康,掌握市场营销专业相应的技术、技能,能够从事推销、销售顾问、市场调研、客户服务等营销、服务一线工作的技能型劳动者。高职阶段以贯通中高职衔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为导向,以现代学徒制和“双证书”制度为培养模式,进行培养具有德、能、勤、技全面发展,掌握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营销业务工作流程,具备市场营销管理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能适应营销各岗位工作需要,具有进行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营销策划、企业市场开发、商品推销洽谈、广告策划与设计、企业公关及市场营销管理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中高职衔接贯通培养思路

“市场营销专业”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力求在建立上下贯通、左右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做一些突破,让学生可以接受良好的教育,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能树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具备相关技能并获得一技之长,同时可以继续深造并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2.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互衔接

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制定中、高职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企业培养服务于一线工作的技能型人才和德、能、勤、技全面发展的营销技能型人才。做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适应区域产业需求,明晰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技能型人才。努力在中高职教育的各自层面办出特色,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2.2中高职专业设置和课程对接

本方案采用“2+3”学年制贯通中高职办学,即前2学年教育的办学主体为中等职业学校,后3学年的办学主体为高等职业院校,实施五年制一体化教学方案,以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学生在中职阶段学习成绩合格后可申请升入对应的高职院校继续学习,学习成绩合格者,由高职院校颁发高职教育学历文凭。此外,在中职学习期间,成绩和各方面表现优秀的试点班以外的学生,经本人申请,学校推荐,也允许参加考试,符合要求者,进入试点班学习。以形成一种竞争机制。中职阶段课程设置以培养技能为主,高职阶段在培养技能基础之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树立系统培养和终身教育的理念,进一步明确中高职办学定位,加强中高职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的衔接。深化专业教学改革,创新课程体系和教材;强化学生素质培养,改进教育教学过程。优化职业教育的层次结构,改造提升传统教学,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拓宽人才成长途径。中职阶段课程既能满足企业一线工作者的需要又能为高职阶段继续学习提供必要基础。

2.3构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调研、获取翔实素材,进行对比分析、归纳分析和演绎推理,探索我校中高职一体化办学模式确定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会根据企业需要,分批分次的为企业提供学生,这部分学生的文化基础理论在校内学习,专业技术能力在校外企业实践,这一教学计划打破了原来中职、高职两个阶段自成系统的计划而按能力要求进行课程重组,整体设计,但分段实施。目的是充分发挥两校的办学优势,注重课程内涵的衔接。

2.4中高职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共享

为提高学生实战能力,高职阶段学校按照企业实际岗位需要建设市场营销综合实训室、电话营销实训室、金点子策划中心实训室、网络营销实训室、大学生服务中心、商务礼仪实训室、推销洽谈实训室为学生日常模拟训练提供了平台。学院通过与企业长期合作建立了北京天虹、北京物美、北京天德勤、天津好利来、娃哈哈牡丹江分公司等一批优质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学生通过到企业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在企业实际工作环境中进行实战演练,充分体现了校企合作基地共享。在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企业人员和学校教师通过互相合作开发课程和共同教学实现了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的共享,进而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高职的师资力量和实训基地可以与中职院校共享,进而加强中高职衔接的紧密程度。

3教学方法与成绩考核评价

3.1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设计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办学理念,切实突出职业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真正实现理论实践教育一体化、课程内容模块化、技能训练岗位化、教育一体化、证书多样化。一是建立了一整套以市场营销师、市场营销经理助理等从业资格证的社会化资格考试相结合的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以考证带动学生的学习;二是学院采取了校内全真模拟实习和校外顶岗实习的实训方式,基本实现了学生零距离上岗;三是建立了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相结合的专业教育组织体系,从制度上和经费上保障了市场营销专业体系的建设,四是初步形成了“三个突出”(突出综合素质培养、突出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突出动手能力培养)的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除必要的实习实训环节外,要求教师在将社会情境模拟进入课堂,切实开展市场营销技能教学,力求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独立完成企业市场营销岗位的工作。实现学校与社会就业岗位“零距离”衔接。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组织开展实物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广告策划大赛等各类竞赛活动,并支持和指导学生成立营销公司。

3.2学习成绩考核评价

由高职统一协调管理,分为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技能考核和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建立完善的学生成绩考核评价体系,校企合作共同评价学生。一是校内考核,主要包括出勤、课堂表现、完成作业情况、团队合作情况、期末考试、学生互评以及教师互评。二是企业考核,学生通过工学交替和顶岗实习参与企业实践,在企业工作期间由企业给学生进行考核。

(1)理论知识考核

每学期确定三门必修课程为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学业成绩,其余必修课和选修课采用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评定。成绩及格者可得规定的学分,不及格者不得学分。

(2)实践技能考核

本专业的实践技能考核采用学校考核和行业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校成立专业实践技能考核组织,负责对本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实践项目的考核工作。具体考核管理按照实训管理的相关规定执行。

(3)职业资格技能鉴定

按照双证融通的原则,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门或相关行业部门组织职业技能培训与资格考试,并获得相应资格(等级)证书。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应分别考取上表所列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外语资格证书中一种。

4毕业设计及毕业论文

学生毕业前必须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毕业设计,撰写毕业论文或提交其他形式的毕业设计成果,并通过毕业设计及论文答辩考核,成绩合格方能毕业。本专业学生毕业设计安排在第9学期(高职第五年上半年),与专业顶岗实习同步进行。在学期初进行顶岗实习动员时,向学生一并布置毕业设计及论文撰写任务,在顶岗实习结束后,安排4周时间进行集中指导与答辩。学生进行毕业设计可以采取市场调查、参与企业市场推广、现场促销、营销策划、广告策划、公关策划等。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可以是是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论文等。学生提交的毕业设计成果主体材料字数要求在3000-5000字之间,同时提交毕业设计的活动过程记录。根据毕业设计成果、活动过程记录和答辩结果综合评定成绩,三者所占比例为5:2:3。

5毕业要求

在校生须完成53门课程(中职阶段22门、高职阶段31门),取得一项技能证书方可结业。证书可以为助理营销师、市场营销师、商务管理师等资格证书。中职阶段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由校企共同考核学生,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22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和晋升高职。高职阶段理论考核理论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师傅)共同完成。技能考核由校企共同完成,学校通过模拟实训、技能月、工学交替等教学过程考核学生;企业则通过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给学生综合打分,完成31门课程学习方可毕业。

作者:李妍 王微 单位:黑龙江商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平.中高职一体化开放式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云南电大学报,2012(03).

[2]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J].教育研究,2012(05).

[3]孙子秀.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的专业衔接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

[4]朱雪梅.我国中职与高职衔接研究述评[J].职业技术教育,2011(07).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3

校园文化建设要“以学生为主体”。中职学校以“就业为目的”只注重学生技能能力的培养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应与社会接轨。

⑴邀请各界专家、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如请烟大的教授讲人的礼仪与事业;请企业成功人士讲创业与自立自信等。通过讲座让学生提高思想意识,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定位,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蓝图。

⑵根据不同的专业,定期开展各项学生技能比赛。让学生真正的“忙起来”在比赛中调动学生增强学生的责任心、学会与他人交往、团结协作、集体荣誉感等。

⑶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模拟面试场景、工作场景等,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职业道德、什么是职业技能、什么是职业行为、什么是职业作风和职业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二、从家庭出发

一个人性格的形成,与家庭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中职生年龄15—18岁,正处于青春关键期,心理年龄与实际年龄的不相符和对事物认知的片面性,使其判断力很容易出现偏差。因此父母要在生活中给予正确的引导,父母是孩子德育教育的第一任老师。

1、父母对学生进行家庭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中职生一般都是在初中学习成绩差、高考无望,才选择职业学校。他们的特点:有很强的自尊心,缺乏进取心,看重朋友,不愿意和父母交流。心灵深处有自卑感、承受力差,文化素质低。在初中学习生活中,座位总是在教室的后边,不受老师重视,更谈不上表杨,得不到认可。为此家长要利用家庭的力量正确引导学生积极面对生活,树立正确学习态度,保证学生在青春关键期身心健康成长。⑴作为家长,当学生在学习、比赛中有所成绩时,应及时、适当的给予学生表扬和鼓励。这样做不仅呵护其心灵而且让学生有成就感,使其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从而让学生对自己的存在有清晰的认识。⑵作为家长,应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父母要言传身教起到榜样作用,使学生在家庭环境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父母要控制在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在家庭生活中要尊重学生。父母应要采取正面教育,启发诱导的教育方法。

2、学生自身要自尊自信。作为职校生,自身的文化底蕴和高中生有点差距,选择了职校,就要发挥自己的特长,学好自己的专业,相信自己将来一定会是一个成功的人。在这方面给学生讲述华罗庚的故事:华罗庚在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回到家乡后,他一边帮父亲干活,一边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不久,他又身染伤寒,生命垂危。华罗庚在床上躺了半年,虽然伤寒痊愈,却留下了终身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只有19岁,更没有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的和命运抗争。白天,他拖着病退干活;晚上,他在油灯下自学到深夜。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后来,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面当助理员的工作,以便在数学系旁听,还用了4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并发表了10篇论文。25岁时,他已是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了。这个例子对学生的鼓舞很大,充满自信的人有一种“舍我其谁”的“霸气”,当机会来临时会毫不犹豫地抓住它,从而成就事业,取得成功。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信,在班级出一期“我能行”的墙报。把“我能行”编辑成一段顺口溜: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能正视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帮助他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争取全面行,创造才最行。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总之,在一个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学生会表现出有真诚、有爱心、有责任感、活泼可爱等性格特征,反之会产生焦虑、自卑、逆反、烦闷甚至嫉妒恨等消极的性格特征。家庭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健康的心理首先表现为自尊自信,学生自身有自尊自信的思想品质,职校的学生一样会出彩。

三、从社会出发

1、社会因素对学生德育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新思想与旧思想的碰撞之下,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影响着中职生,如纪律散漫、旷课、顶撞老师、说脏话、打架、早恋等一些行为已经屡见不鲜。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⑴创建职业道德环境。从招生定向培养抓起,让学生从入学就清楚自己不仅要学一技之长,还要有职业道德素养和爱岗敬业精神。看家本领不过硬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职业操守的学生是危险品。因此学校的德育内容可以围绕社会用人标准展开教学,可以根据各行各业的要求进行德育教育。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4

中职院校毕业生未经过高中阶段系统的数学、外语等课程的学习,相对于统招的大学生,其基础较弱。尽管参加对口招生的应用型本科高校针对对口招生学生已经做了一些准备和调整,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以市场营销专业为例,现有教学及考核体系与对口招生学生之间的不适性主要表现在:数学、英语课时过多;侧重理论体系;存在填鸭式教学,等。因此提出大幅度修订培养方案、大胆创新教学模式、注重过程考核、强化就业及创业指导等建议。

关键词:

对口招生;市场营销;教学及考核改革

2014年,教育部提出将600所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职业化转型[1]。根据国家的这一政策导向,很多本科高校开始了向“应用型”、“实践性”等方向的转变,并对某些应用型特征较明显的专业进行试点。其中,市场营销专业便是试点专业之一。宿州学院是安徽省首批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单位。2015年,宿州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招收了50名对口招生学生,尽管学校针对对口招生做了许多工作,但目前课程体系、授课模式、考核模式等仍然采用统招本科的培养方案。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应用型的定位,更好地培养对口招生的学生,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索与变革。

一、面向中职毕业生对口招生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特点

对口招生学生从初中直接考取中专,未经高中三年系统的基础课程学习,其与统招的本科生有许多不同的特点:

(一)数学、英语基础弱

由于对口招生的学生没有经过高中的学习,其数学和英语属于初中起点,且目前中专院校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专业岗位操作技能[2],因此对于数学、英语等基础课程的教学,远不如高中重视。宿州学院市场营销专业对口招生入学考试时,大多数学生数学考试成绩非常低,甚至有个位数成绩出现,可见其数学基础之薄弱。英语也不例外,对口招生入学考试时,多数学生英语成绩不及格。对口学生对英语等课程的重视程度也很低,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英语与自己以后就业关系不大,没有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甚至想干脆彻底放弃[3]。

(二)理论学习能力不强

目前,宿州学院营销专业对口招生的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笔者对该班任课教师进行了访谈交流,普遍认为,对口招生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能力偏弱。并且,对口招生的学生,一般的传统考试能力不强,缺乏传统考试模式的技巧。

(三)动手能力强

在对口招生入学考试时,市场营销专业采用了“笔试+面试”的模式。作为面试老师之一,笔者全程参与了面试的环节。面试题目基本都是情景模拟。大多数学生在这一环节表现较好。在对一个学期的课程学习的跟踪调研后,发现对口招生学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类型的实践学习任务。闫志利等的研究也表明,对口招生学生在技能学习能力方面比普通高中生源强[4]。

(四)自我控制能力弱

对口学生在中职学习阶段,未能像高中一样,形成很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控制能力,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许多对口招生学生都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初中学习成绩处于班级中下游,对于升高中然后考大学信心不足,所以选择了中专。

(五)就业意愿强

中职院校培养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对口招生的学生在考取中职院校时,就已经形成了毕业后就业的思维。通过对口招生考试进入大学后,就业的意愿相比统招的大学生要强很多。

二、应用型本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教学、考核现状与问题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及考核现状

目前,安徽省普通本科高校培养方案基本上是三年修订一次。以宿州学院为例,结合2013版培养方案,介绍分析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体系情况。

1.培养方案

根据2013版培养方案,市场营销专业主要有公共课和专业课两大类。公共课包括思政类、体育、英语、数学等。数学类课程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且数学、英语上课时间都为4个学期,课时较多。专业课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以及专业选修课。专业课的设置,注重了营销理论体系的完整性,应用性、操作性的课程很少。培养方案设置了一定比例的实践学时,如专业认知、毕业论文、毕业实习,以及部分专业课中设定的实践学时,但是实践形式及要求等未有明确说明。

2.教学模式

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主要是课堂理论教学,绝大多数课堂时间都是教师讲授理论,填鸭式教学占主导。教学过程中,能够部分地进行案例分析,但是案例来源渠道较少,大多使用教材自带的案例,身边的实际例子较少。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不高,积极性不强。

3.考核模式

目前,宿州学院市场营销专业考核由两大部分构成: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卷面成绩,比例为0.3∶0.7。平时成绩又分成出勤、作业、参与课堂讨论。其中试卷题型要求4种以上,考试改革申请手续繁琐,要求苛刻。

(二)原有教学体系与对口招生学生之间的不适性

根据对营销专业教学与考核现状、对口招生学生的特点分析可以发现,原有营销专业教学与考核体系与对口招生学生的特点之间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适性:

1.数学、英语学时过多

对口招生的学生数学、英语基础弱,这两门课程的学习难度大,他们对这两门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不高,不太认同对自己就业有多大的价值。这导致学生用大量的时间来应付作业和考试,大大挤占了自己喜欢的某些专业课程的学习时间。市场营销对口招生学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基层的销售工作,工作中对于高等数学知识的应用需求很少,简单的基础数学知识就可以满足工作需要。英语亦是如此,在以后工作中,他们只需要有基本的英语素养及词汇即可。

2.侧重理论体系教学

现有的市场营销培养方案侧重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教学模式也主要是理论讲授。而对口学生由于经历了中等职业教育,理论学习能力明显偏弱,更加侧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并且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向中职院校对口招生,本意就是向职业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转变,如果仍然按照现有的培养方案,讲授完整的市场营销理论体系,与对口招生学生注重技能及应用性的学习及培养目标也是相矛盾的。

3.填鸭式的教学仍然存在

填鸭式教学受到诟病由来已久,然而目前的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仍然主要是填鸭式,老师在课堂讲授理论,学生被动地接受。对口招生学生理论学习兴趣不高,接受能力偏弱,填鸭式的理论灌输更显不合适。根据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样的教学模式效果非常不好。而平时与部分学生交流访谈,大都认为目前的教学方式有待改变。

4.现有的考核模式以试卷为主

现有的考核模式,以试卷考试为主,平时出勤占比过低。这与对口招生学生理论学习能力偏弱,不擅长试卷考试存在不适应性。同时,对口招生学生动手能力强的特点在目前的考核模式中完全被忽视了。从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来看,对口招生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成绩非常不理想。

5.现有课程体系及教学考核模式应用型导向不强

相比统招本科学生,对口招生学生就业意愿较强。而目前的本科培养方案,还是倾向于培养有较好的专业理论素养,能够系统掌握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人才,职业导向的课程几乎没有。教学过程中,也没有职场角色扮演训练,实战操作形式的教学更是没有。考核仍然是试卷考试,而产品设计、模拟销售业绩等职业导向的考核方式也没有。这些都与对口招生学生就业意愿强烈不适应,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也难以真正实现。

三、对口招生市场营销专业教学及考核的改革措施

针对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学及考核体系与对口招生学生之间的不适性分析,为能够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的对口招生生源的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特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大幅度修订培养方案

现有的市场营销培养方案设置的课程体系,是为了培养能够系统掌握营销基本理论的学生,而对口招生来源的学生其应用性的需求非常明显,因此,应大幅度修订培养方案。具体做法为:压缩数学、英语学分及学时,开设时间最多为2个学期,且难度要降低,目标是能够具备最基本的数学及英语素养;压缩市场营销理论体系的课时及学分,增加方向性、实践类的课程,如可以增加卖场营销、销售技巧、网店运营等技巧类、操作性的课程;改革毕业论文模式及要求,对口学生不再撰写毕业论文,而是进行促销策划、谈判模拟展示、创业实践成果展示等,以此代替毕业论文。

(二)大胆创新教学模式

除公共课程外,专业课程2/3以上学时开在实训室、企业里、学生自己的创业实体内。借鉴菲律宾圣卡洛斯大学的创业专业的经验,可要求学生在大一下学期开始,以团队或者个人的形式,进行创业实践,即实际策划一个公司,做好商业策划书,创立品牌,策划并实际经营。学院提供实训室、基本的运营场所、联网支持等。专业课程的教学就依照每个组或者个人的实际运营情况进行。这样专业课程的学习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实践的过程,将应用型、实践性的人才培养从理论真正走向实践。增加上课过程中学生说话展示的时间,将原来被动地互动变成学生的主动参与。老师的角色转变为导演、点评者。同时,上课的时间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实际情况,改变45分钟一堂课这样的模式,可连续性进行1天甚至几天的同一门课程的学习。

(三)注重过程考核

改变原来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0.3+0.7”的模式,将平时成绩及课程参与过程成绩占比提高到0.7,即变成“0.7+03”的模式。现有的考核模式和重视平时表现、鼓励学生参与等是相矛盾的,占比轻说明重要性不足。所以应提高课程参与的过程分数,课时切实鼓励学生参与课程学习,弱化理论考试技巧及考前突击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期末考试也改变为课程学习心得、案例撰写分析、商业模拟展示,甚至课程相关的营销或促销活动的举办等方式,提高学生实践总结及项目展示等能力。合理设计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任务,以任务驱动学生参与,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目标考核,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互评考核,让学生从完全的被考核者变成考核主体。

(四)强化就业及创业引导

应用型本科高校培养的应该是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能够直接就业或者创业的学生。对口招生学生就业意愿较强,两者很吻合。应该以课程的形式、实践学分的形式、讲座的形式等,增加就业及创业方面的引导。这对于激发对口招生学生创业,协助他们更好地就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就业及创业引导课程,要邀请企业家、有企业管理实战经验的老师、有创业实践的学生授课,而不是以公共课的形式。因为公共课任课老师没有这些经验,讲授就业及创业课程没有说服力,对学生的就业及创业作用很小。对于自主创业的对口招生学生,学校或者院系应给予政策、资金、场地、宣传等多方面的大力支持。应用型本科高校进行了很多教学及考核方面的改革,但是大多数改革的步伐很小。对口招生的学生有很多自身的特点,并且对口招生本身就是应用型本科高校改革的一部分。应以对口招生专业及学生进行改革的试点为突破口,加大改革的步伐,给予相关院系、专业负责人、老师等足够大的权限,“实践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才能够从口头宣传走向实践。

作者:胡发刚 邓琪 单位:宿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宁科杰.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初探[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4).

[2]陈祥芬,张磊.对中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职业,2014,(11).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5

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是中职学校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也是中职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通过语文教学渗透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比较明智的选择,下文就以语文教学为基础,浅谈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关键词】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学生管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对象、背景以及特色都已经发生了较大地的变化,因此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需要展开新思路,对实际工作进行指导。下文针对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发生的变化,指出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

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变化具体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中职学校的教育特色的日益凸显。近年来,中职学校是国家教育的重要扶持对象,其教学理念是以就业为主导、以技能为核心等,明确指出让学生掌握就业技能、创业本领、升学希望等教学目标。其次,社会上企业对职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变化,企业用人标准更关注职业人的综合素质,企业可以对职业人的专业技术与操作技能进行再培训,而专业岗位群人员的道德素养就应当在学校培养。再次,中职学校的办学模式变化,由以前的三年制变成了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2+1”模式。最后,中职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被忽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逐渐下降,使得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够,无法满足学校乃至的社会的要求。

二、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

(一)重视人文教育,渗透学生管理工作

近几年,中职学校教育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中职学校的教育规模也越来越大,与此同时,学校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就令人堪忧,中职学校的应当重视对学生的人文教育,以及完善学生管理工作,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笔者认为中职学校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德育教育,并完善学生管理工作,利用语文中的“人文精神”渗透德育思想,培养学生的德育思想,进而让学生的配合学校与教学的管理工作。比如,语文教师可以在文学名篇的教学中,给学生灌输人文思想,像《出师表》,教师在教授时,不仅让学生掌握作品中的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总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特征,诸葛亮的忠诚、坚定、尽职尽责的精神品质是值得学生学习的。学生通过课堂上教师的言传身教,逐渐形成人文精神,为培养学生的德育奠定基础,更能帮助学生具备较高地综合素养。而且语文教师利用人文精神进行教学,表现出对学生尊重、关心,学生便能从情感角度出发认可和配合教师的管理工作。因此,语文教师要重视人文教育,渗透学生的管理工作。

(二)革新教师理念,加强德育师资建设

中职学校教师的教学观念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想要完善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务必要革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加强教师队伍的德育思想建设。近年来,职业教育教师的德育培训逐渐边缘化,一些中职学校教师得不到德育培训的机会,再加上有的教师对德育培训的理解缺乏深度,导致中职学校德育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缺乏专业化特征。中职学校必须要求德育以及语文教师确定专业精神的理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语文教师可以充当德育教师的角色,在教学与管理工作中积极探索,总结德育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新方法、新模式,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满足企业的人才要求;另外,语文教师眼努力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发表相关的学术论文,提高学生管理工作的理性化水平。学校从革新教师教学理念入手,加强的德育师资建设,为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升更好的层面。中职学校学生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社会经历等都存在较大地差异性,学校的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我,增强学生抗压能力,进而让学生具备适应就业、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升中职办学特色

校园文化可以体现出中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精神与校园学风等,是中职学校进行德育工作一个重要形式,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一些中职学校的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方面是比较欠缺的,或是个性不足,或者中职学校特色,对学生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因此,中职学校应当加强建设校园特色文化。中职学校的可以让语文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写一些校园文化标语,既能锻炼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也能渗透校园文化,教师要提醒学生校园文化的标语必须体现中职学校的特色,甚至是可以整合一些企业文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突出中职学校的特色,表现出时代的主旋律。另外,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内容要务必要包含实践性、科学性,学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才能积极、健康地进行学习和生活。中职学校要积极建设校园文化,提升终止办学特色,以此来影响学生的心理,促进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结语

中职学校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的相关言论已汗牛充栋,本文的观点也略有浅显,望能对完善中职学校的德育与学生管理工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作者:金燕 单位:浙江交通技师学院

参考文献: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述评

一、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分析研究

石伟平、唐智彬两位学者认为,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首先要剖析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构成要素,其次要从其个体性和历时性进行研究,同时也要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解决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吸引力不强的问题。否则将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影响职业教育发展规模,二是影响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李爱指出当前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表现为:一是家长及学生很少主动选择职业教育;二是职业学校办学质量不高,学生综合素质不强;三是师资力量不雄厚;四是缺乏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五是中职教育与企业政府之间的配合力度不够;六是中职教育无法满足学生继续深造的愿望。即没有处理好职业教育与相关价值主体的关系。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受教育主体、社会文化、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等。

二、中职教育吸引力影响因素分析研究

邓捷认为,中职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学生选择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是入学前(入口)阶段的表现为社会评价较低,招生模式不合理;职校办学普遍名气较低,社会认可度不高;二是教学中(受教)阶段表现为课程教材脱离实训,教师专业水平参差不齐;校企合作衔接不畅;三是毕业(就业)阶段表现为教育立交桥沟通不畅;职业资格制度不健全。张孝理、龙跃君、陈宏图从制度分析的角度提出高职教育在文化制度、观念制度和社会期待等方面缺乏合法性机制,进而提出了高职教育寻求“合法性”的若干策略。纵观目前的研究,学者们将职业教育缺乏吸引力的原因主要归结为职业教育的外部因素。

三、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策略研究

(一)国外经验借鉴研究

石伟平、唐智彬等学者都注重研究国外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策略,并提出适合本国国情的改进办法。我国应该完善相关教育政策、建设职业教育资源和环境,以此来实现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提升。

(二)国内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策略研究

1.内部策略

中职教学质量视角:张君生认为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充分发挥技能人才主观能动性,增加自身人力资本。受教育者视角:李红卫认为职业教育的内部要素导致职业教育的缺乏吸引力,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因此我们应考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从职业教育的外在束缚出发,出于市场的需求和受教育者的自愿,使职业教育回归本体。使受教育者相信职业教育是一种有特色、有发展的教育类型,受教育者会获得最好的职业发展。

2.外部策略

政策视角:李玉静认为我国应制定全面的政策体系和保障措施,完善教育制度旨在提升中职吸引力。制度环境视角:董珺、唐瑾等学者从政策、社会环境、办学角度改进中职教育吸引力,即加强政策引导、加强中职教育的宣传、完善中职学校教育体系。强化舆论宣传,形成职教共识;找准政府定位,强化市场导向;加强教育立法,完善办学机制;增加资金投入,满足职教需要;改进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就业,是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促进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市场机制视角:冯慧蕊从市场机制的视角提出缩小职业间的差别;改进并完善社会的用人机制;发扬职业教育的精神文化;提出成立新型的本科级的职业技术教育大学,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立交桥,使受教育者有更多的教育选择。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关职业教育吸引力的期刊论文数量在不断增加,但是系统的研究资料较少。于浩是从外部和内部因素阐述的解决对策。不过,系统、全面地研究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的文献尚不足。对于中等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问题研究还需在吸取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从实现中职教育本身价值、提升中职教育主体价值和加大对中职教育相关人员的人文关怀等策略上进行具体论证。

参考文献:

[1]石伟平,唐智彬.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问题与对策[J].教育发展研究,2009(1):3-14.

[2]李爱.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中职教育吸引力问题探析[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16(2):25-27.

[3]李红卫.从学生视角看职业教育吸引力的个案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0(31):1-6.

[4]李玉静.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保障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9):1.

[5]董珺.中职教育吸引力提升策略的研究[J].创新教育,2015(9):225.

[6]唐瑾.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缺失及其提升路径[J].湖南社会科学,2015(5):199-203.

[7]冯慧蕊.中职教育吸引力研究———以河南省部分中职学校为例[D].河南:河南大学,2015.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7

【关键词】中职学校;求职就业;教学管理

中职教育与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适应,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能够促使社会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得到缓解,有助于提高生产一线劳动者素质。但目前一些中职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制度等不够完善,没有将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全面体现出来,导致学生找工难、企业找人难。在这种情况下,中职学校要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改革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手段,以便培养出符合社会用工需求的人才。

一、求职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必要性

近些年来,中职教育发展较为迅速,但也有诸多问题暴露出来,如没有科学设置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滞后等,导致中职学生不具备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种情况,中职学校要坚持求职就业导向,充分关注社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调整教学管理模式。

(一)体现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职业性与社会性是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职业性指的是职业教育活动需适应职业,社会性指的是要依据社会发展需求确定发展规模、人才知识结构等。结合职业教育的属性可以得知,职业学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需将社会、企业的需求纳入考虑范围,联系就业岗位、市场需求等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只有这样,中职学生毕业后才可以顺利进入岗位,将学校学习的知识、技能等应用[1]。

(二)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只有中职学生顺利进入与专业对口的职业岗位,将知识、技能的价值体现于工作中,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才得到实现。目前,中职毕业生面临较为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人难以顺利就业。同时,社会亟须技能型人才与实用性人才,人才紧缺已经对地区经济发展造成限制。这一问题的出现,主要原因就在于求职人才的能力素养与企业用人标准存在差异。因此,中职学校要充分关注市场需求,着重培养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将符合行业、企业发展需求的实用性人才培养出来,促使人才市场的供需平衡得到实现。

(三)推动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

中职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知识应用能力较强,就业优势较为明显。但一些中职学校缺乏正确的办学理念,将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管理重点,没有体现就业导向,这样不仅不符合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也难以满足中职学生的就业需求,导致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打折扣。同时,如果中职学生的素质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将难以体现中职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无法获得持续健康发展。因此,中职学校要依据人才市场需求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将大量技能型、应用型人才输送给社会,在促进中职学生个人发展的基础上,推动职业教育整体进步[2]。

二、求职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教学管理创新策略

(一)明确培养目标

求职就业导向要求中职学校在确定人才培养目标时,需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关注中职学生未来的就业问题,保证培养出来的人才符合市场与企业的需要。通常情况下,可从这些方面分析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特征:第一,技术性。中职教育主要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将面向生产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要求中职学校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以对某一职业领域、职业岗位群需求的生产操作技能等进行牢固掌握。第二,职业性。学生就业是中职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工作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保证人才具备与企业等用人单位需求符合的职业能力。要依据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科学制定教学管理目标与教学计划,将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充分凸显。第三,全面发展性。目前,企业等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显著提高,因此,中职学校要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在做好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将职业素养教育、创新能力教育等工作开展起来,保证中职学生符合用人单位要求。

(二)合理设置专业

专业承载着教学活动,专业设置的科学性会对中职学校的教学质量、办学效益等产生直接影响。在求职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要依据市场需求设置专业,同时将专长特色体现出来。具体来讲,需从这些方面出发:第一,坚持能力本位原则。技术应用型人才是中职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与普通高中教育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中职学校要将学科本位思想摒除,将能力本位原则体现于专业设置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将大量可以快速就业的实用型人才培养出来。需注意的是,职业能力涵盖专业技能、学习方法、行为能力,中职学校不能单单对某一特定职业岗位的能力进行培养,否则容易限制学生的求职就业范围[3]。第二,充分考虑社会需求。中职学校要严格依据社会发展、企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只有将市场导向功能发挥出来,培养出来的人才才可以顺利求职就业。新时期下,我国深入推进产业升级转型战略,改变了产业岗位与人才规格。因此,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时,要将社会、产业岗位的变化趋势纳入考虑范围。同时,要对专业周期性、需求多变性关系协调处理,以前瞻性原则设置各项专业,保证与行业远期发展趋势符合。第三,体现区域性特征。中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由于大部分中职学生主要于当地企业就业,中职学校要依据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和要求设置专业,将本地经济发展的特色充分体现出来,这样不仅企业的人才培养成本可以减少,毕业生零距离上岗目标也可顺利实现。第四,坚持宽窄并举原则。中职学校在设置专业时,需对专业口径的宽、窄关系进行协调处理。若设置过宽的专业口径,难以明确人才培养方向。而设置过窄的专业口径,岗位变化、职业发展需求又难以满足。因此,要科学调整专业的设置方向,将各个专业的侧重点体现出来,协调专业针对性、灵活性。

(三)优化课程体系

在求职就业导向下,中职学校要依据应用性、实践性的要求设置课程体系,科学分配基础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培养课时。依据必需、够用原则开展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依据针对性、实用性原则传授专业技能知识。第一,设置多元化开发主体。在开发课程体系时,中职学校要与企业行业联合,这样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可以得到保证。在实施中,中职学校可与合作企业对用人协议进行签订,紧密结合企业工作岗位要求将培养内容、培养方式等确定下来。也可成立课程开发委员会,成员涵盖学校教师、企业专家等多种主体,共同对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进行制定。第二,坚持就业导向原则。中职学校在开设课程时,需将职业岗位群的人才规格、知识能力、综合素养等方面的要求纳入考虑范围,有机统一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促使学校教育、求职就业距离缩短,以便达到学生就业率提高的目的[4]。第三,结合理论与实践。为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需将操作技能教学凸现出来,适当增大实践课程的比例。结合用人单位对人才要求,将存在较强理论性、不符合时代特征的课程及时删除,增设紧密联系工作实际的知识。总之,要将能力本位理念全程贯穿于课程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岗位技术能力与适应能力。

(四)创新教学模式

现阶段,一些中职教师将固化的教学模式沿用下来,教学手段较为单一,学生性格、兴趣多样性遭到忽视,与中职教育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面对这种情况,要依据求职就业导向对教学理念、教育模式等进行变革,促使中职学校的育人质量得到提高。第一,尊重学生客观差异。中职学生之间存在客观差异,如果采取单一教学模式,部分学生将难以获得有效提升。因此,中职教师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下去,制定差异化、个性化的教学方案。不同学生在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较大,教师设置的教学目标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域,且将分类施教理念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5]。第二,改进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将学生的主体作用凸现出来,课堂整体开放性不足,阻碍学生能力、素养的发展。面对这种情况,中职教师要将学生为中心的要求贯彻下去,禁止将现成的知识、结论等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促使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得到体现。由于技术应用型人才是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合理论与实践环节,同步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

(五)改革评价体系

中职就业论文范文8

1.确立价值目标。如广西机电工程学校的办学远景:努力创建规模较大、质量较高、效益较好、特色鲜明、持续发展的全国重点和示范性职业学校,适时申报创建为高等职业学院;指导思想: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升学)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德育为首位;以技能为本位;以质量为核心,以实训为手段;以改革为动力;以特色为重点;工作方针:适扩规模、外树形象、内强素质、重抓质量、铸造品牌、创建特色、提高效益、构建和谐、确保安全、保持稳定;培养目标:培养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要求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人才或劳动者;校训(校风):厚德、重技、勤奋、和谐、创新;师德要求(教风):敬业、爱生、博学、严谨、团结、育人;学风要求:志远、尊师、乐学、诚信、健体、实干;学校办学定位:(1)专业定位:以机械、电子类专业为主体,以汽车、信息类专业为两翼,不断向商务类专业拓展;(2)层次定位:坚持中职学历教育,向下延伸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向上联合或独立举办高等学历教育;(3)服务区域定位:立足全广西,服务华西南,走向全国和东南亚;(4)服务行业定位:立足服务机电行业,积极服务工业与信息行业,拓展服务商务行业。开展校园文化、班级文化、科组文化建设,培育“厚德、博学”的人文精神。目前,全校师生严谨治学,积极向善,奋斗目标深入人心,学校发展振奋人心。

2.营造育人氛围。我校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新增各类教学生活设施近一万平方米。如今,学校整体面貌焕然一新。教学楼、实训楼、文体综合楼廊张挂了名人画像、名人名言、人文警示语等,其他张贴物中以学生的书画作品为主体,使之更具鼓励和示范作用。教室内悬挂国旗、校训、《中职生守则》、《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每班有学习园地;按各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每班确立一个主题,布置各具特色的课室文化。

3.建设制度文化。制度文化的建设是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目的是先用制度强化,后用文化内化。为此,学校修订补充完成了100多条近13万字的《专业规矩成人成才》(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新生入学教育读本)。还制定了近15万字的《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能力》(广西机电工程学校教职工校本培训学习材料)(2010年秋季学期),制度体现了“全”、“细”、“严”三个特点,具体来说就是涉及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纪律严明,赏罚分明。学校主要抓过程管理、抓内化自律,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4.倡导优良教风。学校倡导教师上课做到“三个带进”:把微笑带进教室,把爱心带进课堂,把趣味带进教学;强调教法中的“三个注重”: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注重发散性思维的训练,注重知识的扩展延伸;教学过程体现“三个为主”:启发式为主,讨论式为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为主;教学的流程管理中,强调六个精心:精心备课,精心上课,精心设计练习,精心批改作业,精心辅导学困生,精心组织考试。一直以来,学校开展教师文明用语活动,师生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友好、和谐、合作的关系,有利于学生心智健全,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5.丰富文化生活。把升旗仪式、校会、晨会、班会、专题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常规活动;把各种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载体;把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实践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生活的有效延伸;把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等作为校园文化活动的组成部分。在开展各类活动时,我们力求做到班班行动,人人参与。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发展了学生的个性特长,增强了同学间的合作与团队精神,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体现了活动中锻炼人、活动中塑造人的教育目标。

6.提升文化品位。为了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我们根据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特点,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有关校园文化建设的课题研究。学校要求每位教职工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工作总结性论文,对优秀论文给予奖励并集结编印,组织专题研究和学习。全体教师加深了对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作用的认识和理解,探索出新的校园文化建设方法、途径,提升了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

7.凝聚文化底蕴。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坚持班主任工作例会制度;不断完善班主任工作量化考核制度;实行管理质量和工作数量相结合考核制度;积极开展班主任联谊、工作经验交流活动。通过树典型、以老带新等形式,促进班主任班级管理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提高班主任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注重班主任培训工作。二是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学生干部的培训工作。每学期定期举办“学生干部培训班”、“业余团校”、“业余党校”、“学生干部素质拓展活动”,开展“推荐优秀团员作为入党积极分子”活动、各社团社会实践活动等,提高学生干部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不断完善和加强学生会、校团委的机构和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优势,使学生干部真正成为学生管理的桥梁。三是创建德育导师队伍。德育导师是学生树立人生理想的指导者,是学生思想成长的培育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是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辅导员。我校从校领导、中层干部和各班授课骨干教师中,为每一个班级配备德育导师,协助班主任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德育导师注重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辅导、学法指导。

二、职业学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