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10篇)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综述(10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导读式阅读教学应用

【摘要】

阅读能力的培养对于人们学习水平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小学阶段是孩子们正式接受阅读训练培养的启蒙阶段。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导读式阅读教学模式得以提出并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导读式

阅读是当代人们需要具备的一项基础的学习技能。阅读能力的培养也一直渗透在各个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技能的掌握一直被视为重中之重的内容。为了有效提升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质量,提升学生们的阅读能力,导学阅读教育模式逐渐在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中运用并得以推广。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本文中具体分析了导读式教学模式的相关内容。

一、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导读式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老师进行引导,学生循导学读。在接触文本内容时,老师依照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学生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对文本内容进行逐渐深入的解读和理解。导读式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其中包括略读、精读等形式不一的阅读方法。在导读式阅读的引导下,学生首先要明确自身的阅读目的。学生针对不同类型的文本采取不同的阅读模式,或是针对同一篇阅读文本采用先略读后精读的模式,其目的也是为了更高效的完成阅读,实现自身最初的阅读目的。

二、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语思统一原则

在开展导读式教学时,既要让学生进行阅读又要让学生进行思考,这就是语思统一原则的内涵。一篇文章一定有其想要转达的内容,学生们应当在阅读对中其中所传达的内容有所感悟或了解。想要达到这样的效果就需要坚持语思统一的原则,老师们在引导学生阅读时需要更注重唤起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一边阅读一边思考。

(二)学生主体原则

学生主体原则是导学式阅读教学中最重要的原则。在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时,老师们一定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不论是阅读的过程还是学生思考的过程,老师们切忌以灌输的方式来取代学生自身的思考。

(三)以读为本原则

以读为本也是导读式教学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导读的开展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学生更有效进行阅读。一些老师在开展导读式阅读时将过多的时间放置于引导的过程,这使得留给学生自发阅读的时间大大缩减,实际上这就成了一种本末倒置的不良教学现象。

三、导读式阅读教学的具体运用

(一)引导预读

导学式阅读在开展的过程中是按照一定的步骤展开的。引导学生预读课文即为导读式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可以结合即将要开展学习的文本给学生们布置相应的思考任务。首先在一篇文本当中学生们总会碰到不懂的字词或是成语等,针对这些问题老师们要培养起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们在预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字典以及网上检索等方式解决这类问题。其次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们需要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进行思考,即了解文章大意,学会给文章划分大致的段落,对文章整体的框架以及脉络都能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最后部分学生可能在阅读完文本后会对文本的部分内容产生一定的疑惑,学生们可以就这些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在不能理解的基础上,学生可以对这些问题进行梳理和总结。在老师进行课堂讲解时学生们可以提出这些问题与大家共同探讨。

(二)指导细读

指导细读是导读式阅读教学中相对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的有效开展对于提升学生对阅读的深度理解以及掌握都起到了重要的影响作用。在指导细读的过程中,老师们应当循序渐进的开展教学工作。同时指导细读这一步骤通常是在宝贵的课堂时间进行完成,这就对老师对于课堂时间的安排以及课堂时间的把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一篇学生已经大略了解的课文,首先,老师可以让学生再仔细通读一遍,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熟悉度,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增强对于课文自发的思考。接着,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层次对文章进行解读,例如在一篇叙述的文本中,通常都会有事情的发展经过,同时作者的情感也会有一个不同层次的递进。结合不同的文本内容学生需要做到对故事以及情感的发展做到较好的理解和把控。引导学生分层次进行理解学习的目的也就在此。最后,对于文本的解读应当细化到段落当中运用得当的词句,通过对于词句的精读一方面学生能够从字眼中体味到笔者包含的真情实感,另一方面词句的推敲也能够引导学生积累好词好句,这对于日后提高学生的写作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文本中的好词好句或是对于事物有一个细致入微的刻画或是在点滴之中渗入了笔者自身的情感,因而字词的解读对于文章的把握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三)组织议读

组织议读也是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重要导读的教学模式。在经过了略读以及精读的学习过程后,学生们对文章内容都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在此基础上,老师可以就学习的文本组织议读。对待同一件事物一百个人眼中就会产生一百种不同的看法。课文的理解也是同样的道理。因而展开议读即等同于全体同学共同对文章进行解剖探讨,各自不同的观点得以提出并加以探讨。这样的导读方式好处颇多:学生们可以在议读的过程中结合其他人的观点能够对文章的内容有一个更为全面的思考;议读的模式遵循了学生主体的课堂教学,活跃的课堂氛围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起到促进作用。完善课堂秩序对于议读起到重要的作用。老师需要做到掌控好全局,有序的引导学生开展议读。同时在议读的结尾,老师可以对于大家的观点进行综合的梳理,并针对所学的文本进行总结和回顾。这在潜移默化中也帮助学生复习了所学的知识要点。

四、总结

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相应的阅读技巧对于日后学生自主阅读学习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小学阶段,学生们大多容易受兴趣的影响,因而这就需要老师充分掌握科学的方法,有效利用导读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作者:林潇慧 王龙 单位:浙江省玉环县芦浦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章珊珊.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5.

[2]马英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D].延安:延安大学,2014.

[3]余胜泉,陈莉.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效整合的基本特征[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4).

第二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

摘要:

阅读是人立足社会、紧跟时代、成就事业的必备能力之一。阅读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在后天教育过程中不断培养的。那么,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本文将在借鉴相关教育教学研究理论的基础上,紧密结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浅显地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学法指导

阅读是学习新知识的主要途径。如果一个人想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与社会脱节,就需要不断地进行阅读并通过阅读学习新生知识。阅读是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重要过程。语言沟通能力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是一个人立足社会,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一些能力。而无论是语言沟通能力的培养,还是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都离不开大量有效的阅读。由此可见,阅读是一个人一生必备的能力之一。然而,在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注重让学生积累好词佳句,而忽略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这样的举措虽然能够暂时提高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但却极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终身的发展。那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呢?笔者将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粗浅地谈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

一、找准中心句子,理解段落大意

在每篇文章的每个段落中,总会有一个或一些中心句子。这些中心句子引领段落主要意思,教师只要启发学生找准了这些句子,学生就能够根据这些句子详细了解段落大意。如在学习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时,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找到了这些中心句子:“它们的村子散布在森林边缘的小丘上。”“我看得出草虫的村落里哪是街道,哪是小巷。”“我的目光为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我的目光顺着僻静的小路探索,我看到“村民们”的劳动生活了。……在教师的“有意”点拨下,学生很容易的找准了中心句子,并能通过中心句子迅速理解了段落大意。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经常启发学生运用这种方法理解段落大意,学生阅读的能力会迅速提升。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扫视中心句子就能够准确理解段落大意。

二、串联段落大意,概括文章内容

在找准中心句子理解了段落大意之后,教师要教会学生串联段落大意,理解文章内容。学生在根据文章题目把握文章全局的基础上,灵活串联各个段落的大意就会非常完整的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仍以《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为例,在学生准确找出引领各个段落大意的中心句子之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文章的主要意思进行了概括:“这篇文章主要以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作者追随一只小虫的奇异游历。这只小虫在茂密的森林里遇到了自己久违的同伴,在黑甲虫村落里受到了万人的瞩目,在草虫村落的街巷中遇到了身披俏衣的小圆虫……”在教师的“蓄意”引导下,学生巧妙灵活地串联了段落大意,迅速地概括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概括文章内容,学生阅读的能力会迅速提升。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只需要找准中心句子就能够全面概括文章内容。

三、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文章情感

每篇文章都是通过语言文字来表达某种意思,表明某种思想,表露某种情感的。学生不仅要理解文章中语言文字所表达的准确意思,还要确切体会作者通过语言文字所要表明的思想以及表达的情感。还以《草虫的村落》这篇课文为例,文章中这样写道“花色斑斓的小圆虫……在这些粗壮的黑甲虫中间,它们好像南国的少女,逗得多少虫子驻足痴望。”作者通过描写黑甲虫的“粗壮”可以衬托出小圆虫的“柔美”。“南国的少女”以及“驻足痴望”等词语衬托出了小圆虫的可爱,也表现出了作者对这些小圆虫的喜爱之情,还表现出了作者对美丽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直至夕阳亲吻着西山的时候,红鸠鸟的歌声才把我的心灵唤回来。”从“亲吻”以及“唤回”等词语可以再次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教师的“刻意”指点下,学生很容易地抓住了关键词语,并通过关键词语准确体会到了作者的思想情感。通过在小学语文阅读过程中,经常指点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会文章的情感,学生阅读的能力会迅速提升。在实际阅读过程中,学生只需要反复斟酌关键词语就能够确切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循循善诱让学生能够在反复的阅读实践之中,学会通过迅速找准段落中的中心句子来理解文章中的段落大意;教师要层层指导让学生能够在不断的阅读实践之中,学会通过巧妙串联每段的段落大意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教师要步步引领让学生能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之中,学会通过抓住文章中关键的词语来确切体会文章的思想情感。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在注重让学生积累语言文字知识的同时,重视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教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践行助“我”成长的快乐阅读。

作者:陈红 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红古区花庄镇花庄小学

参考文献:

[1]方良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方法指导.科学大众.2012年09期

[2]李桂莲.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才智.2008年06期

[3]袁佑财.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指导.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15期

第三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研究

摘要:

阅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习的阅读效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立足教学课堂,进行阅读的拓展,丰富学生的阅读能力,开阔学生的眼界,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学生的课堂学习能力,使学生的课内、外阅读相辅相成,共同促进,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拓展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小学语文课堂阅读内容远远满足不了学生阅读的需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有效拓展,为学生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文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寻求课内外阅读文本的交叉点,引导学生将课内阅读获取的方法进行及时迁移,提升课外阅读的效率,促进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

一、立足课堂拓展阅读,构建课内外的有机统一体

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要对学生的阅读需求形成全面认识,才能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文本阅读的推荐与教学,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要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兴趣、习惯、目的等进行一定的了解与认识,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教学,立足课堂拓展阅读,使课内、外阅读教学相辅相成。

1.从学生阅读兴趣入手,提升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兴趣作为学生阅读的内驱力,教师要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提升学生的阅读课学习效果,并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使学生享受阅读空间。(1)从名家入手,激发阅读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从名家入手,为学生介绍著名的文学作家,使学生在阅读优秀文学作品的同时,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可以向学生介绍叶圣陶、巴金、老舍等,从教材中的文本入手,使学生在了解作者文本特征的同时,对文学家的其他文本进行拓展阅读,使学生了解同一文学家的不同文学作品,感受文学家的语言特点、情感表达方式等,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母鸡》时,可以从文本的语言特点入手,让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对作者的语言特点进行总结与认知。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介绍老舍其他相关的文本,比如:《小白鼠》《想北平》《北京的春节》《在乡下》《养花》等,让学生通过阅读老舍其他的文学作品,对老舍的语言特征、表达方式、人生态度等形成一定的认知,并将其运用到写作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促进学生的发展。(2)搭建阅读平台,促进学生阅读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激情,教师可以在教室中为学生创建阅读条件,在教室中为学生构建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课间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图书进行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2.为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可以为学生规定阅读时间,使学生在固定的时间内进行文本阅读,从而保证学生每天一定的阅读数量以及阅读质量。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每天早读时间内抽出20分钟进行语文阅读,通过大声朗读,调动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阅读的有效性以及积极性,为学生的阅读进行热身。在中午,为学生留出20分钟的自由阅读时间,使学生阅读自身喜爱的文本内容。此外,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使家长在家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关注学生阅读,在每周或者每月为学生购买适量、适当的阅读文本,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资源。学生每天少量时间的阅读,能养成每天阅读的习惯,使学生自主进行课外文本的阅读,并且积少成多,只要学生不断地进行文本阅读,对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就有重要价值。

3.有效把握切入点,进行阅读拓展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准确把握课外阅读的切入点。因此,教师在阅读拓展时,要做好由课内向课外进行拓展的选材工作,让学生的阅读有所依靠,同步阅读相关内容,使学生做到及时巩固与拓展与文本相关的内容。(1)以相同题材的文本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与教学文本主题相似的文章进行有效拓展,使学生在适量相同题材的文本阅读中,从而对文本进行巩固以及拓展,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2)以文本的表现手法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教师可以将表现手法相近的文本设置为阅读主题,将表现手法相近的文章进行拓展。(3)以文章的创作背景为切入点进行拓展阅读。在远离现代的历史时代,距离学生的生活较为遥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找一些创作背景相同的文章为学生进行拓展,使学生通过大量文本的阅读,对文本的创作时代产生形象认知,提升学生的文本阅读、理解能力。例如,教学《游山西村》时,教师可以依据陆游生活的南宋时期为出发点,为学生推荐陆游的其他作品《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还可以为学生推荐相同时期的诗人杨万里、范成大的相关作品等。

二、探究课内外阅读的有效方法,提升阅读的有效性

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教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掌握了阅读的相应方法,就可以促使学生进行有效的自主阅读,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笔者依据丰富的教学实践,对于有效阅读的方法进行了相应总结,主要包括:

1.精读法

对于描写细腻,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存在重大意义的文本段落进行惊喜阅读,做到全面投入。

2.选读法

依据学生阅读的需要,进行有选择阅读,学生在阅读时,要依据阅读的要求,寻找阅读的关键词,找出文章的“主干”略读“旁支”,从而提升阅读效率。

3.浏览法

对于篇幅过长、内容不太重要的文本,可以进行粗略浏览,了解文本的大致意义。

4.摘录法

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依据自身喜欢的段落,可以将其摘抄到笔记本上进行优秀文本段落的积累,此外,学生还可以将阅读心得写出,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5.批注法

用规范的符号和格式,随读随写,提高阅读的有效性,引导学生阅读时对文本进行思考与分析。

三、对课内外阅读融合的效果进行检验,提升阅读有效性

教学的检验作为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与肯定,是教学活动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因此,教师在进行课内外阅读教学的融合时,要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有效检验,使学生对于自己的学习有充分认识,提升学生阅读动力。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阅读笔记、进行美文朗读、利用文本舞台剧进行展示以及读后感互评等方式进行阅读效果的展示。此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创建“班级动态”,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为学生展示班级学生阅读的优秀文本,使学生对于班级其他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了解,从而起到相互督促的作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动力,从而提升学生的阅读有效性。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训练,丰富学生的阅读文本,满足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将课内外的阅读进行有效统一,提升课外文本阅读的有效性,让学生将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技巧运用到课外阅读中,从而提升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并且也对课内学到的知识进行巩固与练习。课内外阅读的结合,能更好地提高课内课外阅读效率,促进学生发展。

作者:陈木机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铁山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桂华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

[2]郭琳.浅论小学语文教师艺术素养的重要性及其培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3(5).

第四篇: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方法

摘要:

阅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于学生学好语文知识,甚至学好其他科目的知识都有很大的帮助。就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方法做了探讨。

关键词:

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方法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基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拓展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使得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文课本知识,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有效地提升语文教学效率。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还不够完善,许多方面存在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灌输式阅读、放任式阅读现象明显

据调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更重视的是课本知识的讲解,而对于阅读教学则过于轻视,在阅读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学生根据教师划定的思路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为了让教师更快地进入课文的讲解中,学生的阅读只能非常快速地进行,囫囵吞枣般草草了事,这样学生根本无法深入到阅读当中去,也没法有效地理解文章内容,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提高,教学成果一直无法有显著的提升。

2.学生阅读存在应付现象

很多小学生根本没有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因此在教师给时间让学生阅读的时候,学生的思维就会放空,注意力会转移到别处,无法有效地对文章内容进行思考,同时因为学生对于阅读缺乏兴趣,即使学生的眼睛是在看文章内容,但其实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对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这种表面的阅读现象无法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效率,也没有办法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本知识。

3.学生的阅读量太少

因为小学生才刚刚进入学校,他们的兴趣大部分还集中在玩耍上,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因此很多学生没有养成阅读的习惯,也不会阅读。据调查,在小学中,很多学生都很少会自己去主动阅读书籍、扩充知识,学生的阅读知识匮乏,在语文学习中无法有效地运用阅读知识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一大现象。

二、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的新方法

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学科,而阅读教学则属于语文教学的重点,为了有效提升语文教学成果,帮助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初步感知

情境教学法是小学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因为小学生的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经常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采用情境教学的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上,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教学,可以有效引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学生深入到课文的学习中,高效地理解课文知识内容,有效提升教学成果。例如,在学习《晏子使楚》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将文章分成三个部分,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品读,在学生读了第一个故事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晏子刚到楚国时,楚人是怎样对待他的以及晏子是怎样解决问题的,这样学生就会顺着这个问题去寻找答案,等学生理解了第一部分,教师用同样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第二部分、第三部分,还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一个扮演楚王、一个扮演晏子,通过他们的对话,请学生总结晏子这个人有着怎样的品质。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从而更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会事半功倍。

2.读写整合,活跃学生思维

在小学高段的阅读教学中,读和写是分不开的,两者相辅相成,都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为了有效提升阅读教学成果,教师要让学生将阅读和写作进行有效的结合,将自己平时在阅读过程中获得的好词好句运用到写作中,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例如,在学习了五年级上册中《落花生》这一课时,学生就可以学习作者是如何在文章中传达思想情感的,如何通过对花生的描写来表达人的品格的,这样自己以后在写作过程中就能够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手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习作水平。

3.言语分析,学会细读课文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教会学生略读,又要让学生学会细读,细读是指能够对文章的词语、修辞、心理、逻辑等展开详细的探讨,深入理解文章的知识点,因为在很多文章中一句话,甚至一个词语都可能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这样的词语进行详细赏析,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例如,在学习《白杨》这篇文章时,形容白杨树是用“高大挺秀”四个字,教师在学生的阅读过程中就可以让学生将文章中用得好的词语和句子做下记号,这样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就可以和学生一起探讨,这些好词、好句的作用,可以将文章分析得更透彻,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方便。

4.巧设疑问,引导学生合作探究

在小学高段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巧设疑问也是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方法。例如,在学习《将相和》这篇文章时,在学生阅读后,教师就可以提问“文中总共描绘了蔺相如的几件事情?”让学生去踊跃回答,同时让学生对于自己不理解的问题加强与同学间的探讨及和教师的沟通,这样就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作者:李春晖 谢红红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第二小学

参考文献:

刘萍.小学语文高段阅读教学初探[J].赤子(中旬),2014(4).

第五篇: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摘要:

针对当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行的探究性教学模式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和完善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

小学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

一、当前在小学阅读教学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目前我国已经广泛地推广和实施了素质教育,但是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来说仍然采取传统的“讲解—分析”式的教学方法。在这一教学模式中是以教师的“讲读”为主,这种教学模式也更加适应应试教育。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没有足够重视学生的积极性和阅读能力的提升,还存在很多不足和缺陷,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只重视知识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能力培养。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教学活动,阅读教学如果只是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解和讲解的话,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难以得到有效的提高。(2)重视对文章的分析,忽视学生自身对文章的感悟。在阅读教学中阅读体会是极其重要的内容之一,但是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相应的答案,这样自然就会降低学生的阅读兴趣。(3)重视结果,而忽视发现。对于阅读教学来说,应该与学生的心理和认知能力保持一致性,而非逐一地讲解教学大纲内容,但是在传统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却往往将学生感悟和发现的过程中忽略,长此以往,就会降低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和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二、探究性教学的作用和内涵

1.探究性教学的内涵

所谓“探究”,即指探寻、追究,是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进一步探索。语文的探究性阅读教学是新课改以后积极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主要指的是通过科学研究和创设类似的途径与情景,以学生为自主探究主要方式,同时教师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这样学生在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就能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同时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说,选择性比较大,同时受到教学资源的限制较小,具有较强的实践性。

2.开展探究性教学的作用

与传统阅读教学方式相比,探究性教学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在探究性学习模式中学生是作为其活动主体,其目标和任务主要是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其次在探究性教学模式中,比较重视学生的阅读体验,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对文本进行个性化和多元化的解读。最后探究性教学模式与学生自主学习之间具有一致性,而且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以及思维特点相符。在探究性教学模式实施的过程中,学生实际上是处于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氛围中来开展学生活动的,这样与学生的认知过程也比较相符。根据新课程标准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小学教学活动中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十分重要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传统的阅读模式。通过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心理特点得到了更好的尊重,所构建的教学体系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三、探究性阅读教学的应用实践

为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更好地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首先就需要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精选,组织教学策略,这样就能够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更好地应用探究性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

1.精选教学内容

为了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其最重要的就是做好教学设计和课堂准备,由于在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比较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因此在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之前,需要精选教学内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其教学内容应更加接近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上的实际需求。

2.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活动的探究内容

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致力于营造出自由、合理的教学氛围,这就能通过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活动的探究内容来实现,最大限度地将学生的自主性、有效性发挥出来。如在讲解《丰碑》这篇文章的时候,有的学生希望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来感受文章的含义,而有的学生则喜欢通过主旨句来理解课文,那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教材内容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来探究和理解,同时通过相关的问题来适当地引导学生,这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学生对文章的体会。

总的来说,在新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目前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重视探究、合作以及自主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探究性教学模式的实施,教师通过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地选择探究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能够得到充分的激发,这有助于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整体能力。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实施探究性教学模式、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显著的增强,这样一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鉴赏和理解得到了进一步的加深,同时也能够实现新课程标准改革的要求。

作者:易华凤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仙下乡福星小学

参考文献:

[1]张文平.浅析小学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J].江西教育,2014(12).

[2]汪志祥.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山西教育,2015(11).

第六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趋势

摘要: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和体会文章思想的重要教育方式,因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每个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理解课文每句话、每个词的意义,而是通过阅读这个方式培养学生乐于读书、好于读书的习惯和兴趣。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兴趣

经过我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和观察,发现在现今以“应试教育”为主流的大环境下,阅读教学在课堂上乃至课堂下的教学效果微乎其微。在课下,很多家长都忙于让孩子参加各种补习班,以至于现在的孩子很少再有时间能够静下心来,坐一个下午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任重而道远,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带给学生无限的阅读乐趣。在国外的阅读教学研究中,有一种现象叫做“杰克现象”。

在我国,这种现象也被映射到绝大部分中小学生身上。这是一种什么现象?这种现象又能反映出哪些问题?下面我将进行简短解说。这种“杰克现象”是指一个学生在家中、课下过度迷恋阅读一些除教材之外的阅读素材,像报纸、杂志乃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说明书;然而在课堂上却过度排斥学校的语文教材,抱怨课文没味道、不精彩。对于这一群体来说,他们对事物是充满好奇心的,如果单纯地让他们去阅读课文,感受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样他们是可以接受的,也是愿意的。然而很多学生耐不住性子,不愿意去读,抱着做任务的心态草草了事,出现这种现象,我们作为教师不能光一味地从学生身上找原因,认为他们不认真上课,也该从我们自身教学方法和手段上找一下原因,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方面是不是哪个环节不够吸引学生。只有教师和学生都相互契合,教法与学法能完整对应,那一堂课才算是完美的。在小学语文课堂中,我们往往也会看到一种现象,即同样的作品内容,如果是在课下,学生读起来津津有味,但是放到课本内,学生读起来便觉得不够精彩。这种现象我们可以把它认为是一种学生常见的阅读心态。十多岁的孩子,他们的心态往往是感性的而非理性的。把一篇辞藻华丽优美的文章放到他们眼前,告诉学生要分析出哪个词有什么含义,哪个句子体现了什么道理?等等,条条框框不失为一种枷锁。

我要是学生,我也不愿意去阅读,不愿意走进课本。语文教育家章熊曾说过:“各门文化学科都是教而后会,唯独母语能够不教而会。”各个学科在没学之前可能都是从零开始,但是语文课却不同。对于一篇课文,不论它是长篇小说还是短篇散文,是古诗词还是文言文,学生初读都会有一种熟悉感,华夏五千年的文明是骨子里去不掉的。在课堂上教一篇课文时,很多教师都是根据自己的主观设计一套教学方案,从课文背景、作者、字词到中心段落,以一种类似公式分析的方法从头灌到尾,学生无“思”自通,教师讲得很累,学生听得也乏味至极。这种死板的阅读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到窒息,还何来兴趣可言?读乃生智,读乃生情。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不读,怎么体会课文的思想。教师要想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首先就不要扼杀学生阅读的机会。要想消除学生消极的阅读心态,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就要合理设计课文的导入语。例如,讲授一篇文言文时,学生对文言文的词句用法较生疏,为了消除他们阅读恐惧的心理,可以在讲课前将文言文内容通过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这样不仅通俗易懂,还能留有悬念,激发学生继续阅读的兴趣,不失为一种阅读教学手段。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处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提出的问题。在学生深入阅读时,教师不要急着把自己的定论传给学生,要让学生在阅读之后进行思考,提出一些自己不懂或者不理解的问题,可以向老师提问,也可以在小组间解决,还可以全班一起讨论,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对于没有疑问的学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阅读后的感受或者印象深刻的内容和大家分享,看看和同学之间会不会产生共鸣。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所以即使读同一篇文章也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感受。在这个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事物变更的步伐也愈发加快。而教师能做的就是秉持一颗热爱教育不变的心,培养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学习。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在这样浮躁的教育环境下,学生要有善于阅读的思想,读好书,好读书,读经典,从课本内学会品读文章的技能,从课本外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品位词句、划分段落的阅读方法,还要指导学生将这些无形的知识技能运用到有形的阅读活动中,使学生真正做到为国家之崛起而读书。

作者:王淑霞 单位:吉林省敦化市沙河沿镇中心校

参考文献:

[1]郭明果.浅析如何强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学周刊,2016(25).

[2]陈容.浅谈阅读兴趣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5(8).

第七篇: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

摘要:

“对话式”阅读是一种重要的阅读方式,能够增长学生的见识以及自找认知,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主要探讨了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旨在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借鉴。

关键词:

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尝试

阅读是小学语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内容,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采用“对话式”阅读,它是指以学习材料为话题,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敞开心扉,互相沟通、交流,在此过程中,实现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加强语言的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对话式”阅读教学原则

1.平等性原则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采用“对话式”阅读方式,还应遵循平等性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主要针对师生之间的关系,传统的阅读教学,教师的地位非常高,被视为知识权威者,而学生则只是接受知识的主体,这种方式使得学生失去了自我,变成了知识的奴隶。

2.开放性原则

若“对话式”阅读不是开放性课堂,也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对话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前提是要保证平等互动,并做好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在讨论问题时应掌握较好的开放度,不应过于限制学生,应给予学生留下更多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

3.生活性原则

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对课文中的一些内容难以理解,所以开展“对话式”阅读还应从学生生活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同时,生活化原则还要求教师应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二、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措施

1.重视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文本是一种重要的媒介,为教师与学生“对话”提供“平台”,教师、学生以及文本“对话”的构建不能缺少文本,所以由此可知文本与读者缺一不可。新课标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式阅读,其主要环节包括阅读期待、反思以及批判等等,以此发挥学生的思维,从多角度对阅读进行分析,大胆提出质疑。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应设身处地,消除时空隔阂,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了解作者的审美理想,学生通过与作者、与文本对话,能够获得情感共鸣,受到启迪。例如,在学习《小英雄雨来》这一课时,教师在讲这课内容之前,为学生详细介绍当时的背景,让学生想象你处在这样的时代,你有什么感想?学生设身处地,就会更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建立学生和学生的对话

思想与思想交换后,就会产生另一种思想,信息时代下,集体智慧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在小学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建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这也是“对话式”教学所鼓励的,学生和学生之间可以进行交流与沟通,发表自己的看法,他们之间的交流,会促使思维进行碰撞与融合,在语文世界获得更多新奇的知识。所以在此过程中,应采取以下方式:(1)讨论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进行讨论,使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在讨论交流过程中,对文本能够体会得更加深刻。而且每个人由于生活经验不同,所以针对文本就会产生的不同的看法,将不同的意见表达出来,就会产生相互启发的作用。(2)合作体验。合作也是一种情感交流,在探究问题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

3.推进师生之间的对话

教师是“对话式”阅读教学的领头羊,在整个班级中起到引导、调控的作用,对于师生之间对话的推进,必须保证师生之间平等。师生的“平等”可以创造和谐的气氛,而学生的经历过少,对事物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偏差,这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想要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对话,就要学会互相尊重,避免教师对学生进行责问,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心理,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大胆质疑。另外,教师应善于倾听,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合理地分析问题。例如,在学习《给予是快乐的》这一课文时,教师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事情,包括父母给予的爱,朋友给予的爱,这样学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进而使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引发自我内心的对话

“对话式”教学的实施,还能激发学生的潜力,这主要是因为汉字具有丰富的内涵,而且对于语文阅读,可以从不同的方面进行了解,给学生更多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不断地拓展学生的思维,加强学生的创新性。想要使学生自我对话,就应挖掘学生内心深处真实的自己,激发自己内心的热情、勇气以及创造力,发展自己的个性。

总之,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非常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所以在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过程中,就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平等性原则、开放性原则以及生活性原则,同时还应做好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自己的对话,进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加强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深刻体会,实现小学语文阅读水平的不断提升。

作者:王正红 单位: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八小学校

参考文献:

[1]刘宏明.小学语文“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尝试[J].科技创新导报,2012(7):181.

[2]钱伯明.小学语文对话教学的尝试与浅思[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3(7).

第八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媒体的作用

摘要:

多媒体具有诸多优势,可以将声音、图片、影像等直观生动地表现在学生面前,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见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是多么重要。

关键词:

多媒体;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营造良好的语文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堂教学中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教学,视画声一体,动静结合,化抽象为具体,可很好地营造课堂氛围,更好地落实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重要动力,是求知欲的向导。我们都知道孩子对于有声音的、不断变化的物体或现象最感兴趣,注意力最集中。例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先播放漓江两岸迷人景色的视频,再适时配上清新的纯音乐,让学生从视频中饱览桂林山水的“奇、秀、险”和“静、清、绿”,直观、亲身感受一下“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奇妙感受。这样不仅营造了良好的课堂氛围,学生的身心自然会沉浸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要因人因课而定,不是运用得越多越好。现代课堂教学要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学习。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作品,这些作品语言优美、文字生动、形象丰富,教师可采用直观演示、暗示启发、情景引导等多种方法,充分挖掘教学本身的形象性、生动性、趣味性因素,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为语文教学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

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学生自己尽情朗读的时间比较少,更谈不上课外时间里学生能进行大量、有效的阅读。这使小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提高比较困难。此时,多媒体教学的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帮助。多媒体可以为我们提供文本、图形、静止图像、动画、声音、视频等更为丰富的教学手段,它也可储存大量优秀、有益的阅读材料,这种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特点对于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增强学生阅读能力作用很大。在教学中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以思维上的启迪,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创造了条件。在《月光启蒙》这篇课文中,希望能通过文本让学生了解母亲对作者深深的疼爱和对他在文学上的启蒙,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之情。随着文本上的推进,课文感情越来越深入,怎样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这种深情呢?这时,我利用出示了《母亲启蒙》(《月光启蒙》节选自《母亲启蒙》)最后的一段文字,并附上了一幅老母亲和自己儿子坐在一起的图片。我先让学生读这段文字,因为配合着课文而来,孩子们在读的时候已经有所感触,然后老师再配上音乐泛读,这时,学生的感情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甚至有的感动得流泪。这样通过课外阅读的扩充,加深了学生对课文感情的理解。在这堂课中,多媒体教学充分发挥了它的优势,在增强学生的理解力上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情趣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毫无顾忌、大胆作文的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表现个性。让他们真切地体验、自由地抒发。在现在的作文教学中,学生抱怨作文题目难写,凑字数的问题不是个别现象,作文难度较大,是学生不愿写作文的主要原因。对刚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如果基础打不好,容易使学生对写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导致以后的作文教学困难重重。而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非常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尝试用多媒体指导学生作文,通过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作文教学中的实践,我感受到这种形象生动的方式得到了学生的喜爱和认可,提高了学生写作兴趣、培养观察能力,让学生的写作热情和能力有所增强。在习作“我最喜欢的小动物”练笔中,我考虑到现在的学生接触小动物的机会特别少,这就给学生较好地完成此次作文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在本次作文教学中,我选用了几个表现小动物的视频。在观看这几个视频之前,我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然后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在指导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外形时,边提示边让学生观察思考。然后,再重新播放录像,但此时我将视频的语言和文字介绍删去,并让学生练习解说,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也达到了训练的目的。然后,再将自己刚才解说的再次组织并成文。这样的作文课不再单调、呆板,而是变得丰富、生动,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作文训练,也收获了快乐。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文并茂、动静交替的特点,从学生和教材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科学合理地运用,让它为教学服务,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发展学生的素质。

作者:廖忠丽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河东中小学

参考文献:

[1]王昆.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一)[C],2016.

[2]涂仙云.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A].第五届世纪之星创新教育论坛论文集[C],2016.

第九篇: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

摘要:

进入21世纪以来,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孔子学院在世界各国建立起来,由此全世界掀起了“汉语热”的高潮。而语文教学是学习汉语的重要途径,在培养学生的汉语语感、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作为学习语文的启蒙阶段,为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阶段,新课改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师改进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关键词:

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分层教学

《小学语文新课改阅读教程》中说到,阅读是采集信息、了解世界、创新思维的重要方式;阅读活动需要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来完成。同时阅读也拉近了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所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进行高效率的阅读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分析我国现阶段小学语文阅读存在的问题,在语文课堂上创新语文阅读教学模式,提升我国小学生的语文整体素养。本文通过分析三种新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希望为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一、合理使用多媒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俗话说:“所有的创新都来源于浓浓的兴趣。”只有学生内心对某个东西真正感兴趣,才会尽力去学好它。因为小学生比较好动,教师就应该在上课过程中迎合学生的兴趣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适当使用多媒体播放与讲课内容相关的图片、音乐,带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苏教版)《北大荒的秋天》的时候,由于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基本生字词,通过分析各个自然段的具体段意和具体意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在本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先在多媒体上给学生展示北大荒秋天之景的动态图画和黑龙江嫩江流域的地图,并且给学生播放北大荒的音乐,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感受北大荒的秋景。课堂氛围活跃之后,教师再带领学生分析每个自然段的具体含义,并且体会具体的秋之意境,使学生仿佛置身于北大荒的秋景之中,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促进语文阅读的有效学习。

二、倡导自主学习,发挥学生想象力

新课程标准提倡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所谓的自主学习,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参与课堂、自主预习、自主学习、自主复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讲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苏教版)《虎门销烟》的时候,由于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特殊句式,并且学会运用这些语句造句,同时指导学生分析虎门销烟的伟大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之情。在本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先给学生提出问题,即“文章中的重点段落是什么?林则徐做了什么样的爱国之事?虎门销烟中的烟是指什么?虎门销烟的过程是什么呢?”教师指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课本,并且尝试寻找合适的答案。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通过同伴之间的交流找出了正确答案。

三、引入“分层教学”模式,促进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能力普遍不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各有差异,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进“分层教学法”很有必要,这样可以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讲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苏教版)《秋游》的时候,由于本课的阅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熟悉、掌握本课中的生字词,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通过观察一些秋天的图画和秋游之图,分析具体的意境,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本课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把学生分成两个层次,即A和B层次。A层次即学习水平较高的学生,B层次是指学习水平较低的学生。对B层次的学生来说,教师指导他们掌握基本的生字词“郊外、一望无边、绵羊、忙着、追逐、叫喊”等,并且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分析每个段落的大意,结合具体的意境,体会秋游的乐趣。对A层次的学生来说,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基本的生字词、了解文章的大意之外,还需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心目中的秋游之美,培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分层教学的模式可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学生的有效理解。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创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作者:陈洪洁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苏嘴镇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1]朱庆华.小学语文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初探[J].语文学刊,2011(16).

[2]吴锦.探讨主题式阅读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子(理论版),2016(10).

第十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探讨

摘要:

阅读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有效的阅读手段和方法,将会大大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知识储备量,有利于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阻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提升阅读教学质量,成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为此,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入手,针对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与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

教育活动的开展,最为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全方面发展的人才,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在教育活动中往往会涉及有效一词,所谓的教学有效性,指的就是用最少的教学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无论是对教师的教学还是对学生的学习,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作为小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能力的养成以及学习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其中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提高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不仅是符合教育改革所提出的新思想、新概念,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忽视教学目标

由于受到我国教研制度与教研文化的影响,很多教师习惯自由发挥,对阅读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环节和目的不明确,更多的是采用一些固定的教学方法,没有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也忽视了文本本身的内容和价值以及教学的目的,机械地分割课文,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阅读教学效果不佳。

2.教师能力不足

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实现,首先需要教师将文本的内容与自己的知识进行有效的结合,再依据教学目标贯彻整个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好这一方面的工作,在阅读教学中反映出很多问题,像师生之间互动不足、学生阅读时间不够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实现,无法发挥阅读对学生能力方面的培养作用。

3.教学方法不符合学生发展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太过于陈旧,没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在教学中过于重视教学任务的完成,不顾学生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一味地将所有的知识点灌输给学生,使学生在阅读时没有掌握好正确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双重影响之下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二、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

在明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后,为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本文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建议与策略。

1.结合教学实际,落实教学目标

有效教学的实现,关键就在于有效二字,落实到阅读教学中就是要确立有效的教学目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制定明确合理的、符合教学实际的教学目标,有利于真正实现有效的阅读教学。首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把握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总体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与教学任务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需要准确把握阅读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创设相关的阅读情景,提升阅读教学质量。其次,教师要优化、整合知识和技能目标,选择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方式,开展相应的阅读活动,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阅读训练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就是从提高学生课堂阅读能力入手,这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阅读训练,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效率。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以往一直占据课堂的模式,将课堂归还给学生,学会让学生来主导课堂,在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之上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学习,促进学生的整体性发展。主要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在有限的课堂阅读时间之内,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有效的阅读训练,将语言文字的技能性训练与听、说、读、写这几个方面联系在一起,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2)将阅读训练贯穿于语文教学始终,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注重层次性和重点训练,促进学生发展。

3.教师提高语文素养,加强文本理解能力

教师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参与者,因此,教师有必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加强文本细读能力,从而进行良好的语文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提高对文本的理解能力,加强自己的阅读次数,在阅读中提升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从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更深层次地理解课本,对其进行更好的解读,促进自身能力的提高。其次,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方法时,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采用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加强阅读训练,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有效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顺利开展,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日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王翠平 单位:安徽省亳州市夏侯小学分校

参考文献:

[1]李倩.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手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J].学周刊,2014(18).

[2]桂华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