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三适”原则,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项十分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幼儿探索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等。自主性是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但区域活动质量的关键却是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三适”原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培养的是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指导也必须要以此为前提。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三适”原则是指指导的适时性原则、适当性原则以及适度性原则,这也是构成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评价的关键指标。适时性原则是指教师在介入幼儿区域活动进行指导的时机把握,只有在幼儿确实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才是最佳的时机选择。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了问题无法解决时进行介入指导;在幼儿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时适时的介入进行引导;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进行介入指导等。适时的介入指导以不影响幼儿的自主性为前提,时机的掌握十分考验教师的观察能力。适当性原则是指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活动时所采用的方式需适当,一般性的提问、引导性的帮助、观察与协商等都是教师指导常用的方式。适当的指导以不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基础,目的是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活动项目,但不能过度引导,使幼儿产生指导依赖。适度性原则是指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活动的限度。适度介入是引导,过度介入则会影响幼儿的自主活动。观察是适度介入指导的基础,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介入或不介入,可以选择介入的方式是语言点拨还是动手协助。介入指导的适度性包括了“量”的适度与“质”的适度,即不能频繁的介入指导,也不能指导太过深入,影响幼儿的自主学习[1]。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决定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而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活动设置的合理性、教师的观察能力以及指导策略等。幼儿区域活动设置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指导的介入频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区域活动设置合理与否主要取决于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幼儿的吸引力。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活动设计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难易程度则决定着幼儿参与活动的持续性。就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方面来说,难度较高的活动势必会增加教师指导介入的频率,而太过简单的活动设计又不利于培养幼儿探究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教师指导介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完成活动,难度太高的活动不但使教师的介入频率增加,指导效果也会比较差,因此,准确掌握幼儿的接受程度,设置合理的活动难易度,是影响教师指导有效性的一大因素。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选择指导介入的时机、还是选择指导方法策略,都是以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为基础的。有效的指导需要恰当的介入时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只有准确、全盘的观察捕捉到幼儿区域活动的进程、细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指导的有效性。指导的方法策略是影响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又一重大因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策略来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指导,直接影响着指导的有效性。策略正确、方法得当,可以使教师的指导取得满意的成果输出,反之,则会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挫,或是达不到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2]。

三、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指导的主体是教师,也就是说,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决定着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着重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首先应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与感知力,这是教师有效介入区域活动进行指导的基本能力。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幼儿的活动情况,感知其神态、心理变化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幼儿是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否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其次,应注重培养提高教师区域活动指导的水平,即在介入指导后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适度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能够根据幼儿的性格、心理特点、活动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这是评价教师指导水平的重要方面。第三,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还应加强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即能够通过不断的反思、经验总结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这是教师提高指导能力的最佳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正所谓一日三省,必有所得;日积月累,逐步提高。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适当适度指导

幼儿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特之处,表现在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会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幼儿则会表现出较强的思考能力,也有的幼儿会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开始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强弱并不是绝对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策略应顺应幼儿的个性特点,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采取适当适度的指导,以帮助幼儿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活动。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当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可充当旁观或是欣赏者;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在其遇到困难或寻求帮助时通过言语提示等引导;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采用示范法或直接给予帮助。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是确保指导有效性的关键措施[3]。

(三)设计区域活动指导方案

设计区域活动指导方案是提高指导有效性的重要一环。区域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与了解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从活动材料能否激发幼儿兴趣,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幼儿的具体操作、探索的情况如何等方面进行观察,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案。区域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可以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目的性,能有效避免教师指导的主观随意性,进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区域活动指导方案设计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方案,以适应幼儿区域活动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姜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5,(02):59-60.

[2]杨莉君,邓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012,24(02):33-37.

[3]林惠杰.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探析[J].教育评论,2005,(03):116-117.

作者:刘丽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实验幼儿园